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116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6.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清单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时重难点:1.思维的含义,狭义的思维;2.思维的三大特征及其区别。一、思维的含义1.思维是人特有的属性,人的思维具有普遍性。2.思维的含义: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是指理性认识,即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拓展提升】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3.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

2、思维等。4.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二、思维的特征1.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再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都有很大差异。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思维有个体差异但是也有共同特征)2.思维的共同特征(1)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不同于感觉)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2)思

3、维具有概括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3)思维具有能动性(双重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有目的、计划、主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3.思维与实践的关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拓展提升】间接性V概括性VS能动性(注意记关键词)1.2思维的形态及其特征课时重难点:1.思维的具

4、体形态及其划分标准;2.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具体区别。一、思维的基本形态1.形成思维不同形态的原因: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2.具体分类划分标准类型含义从思维的方向看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聚合思维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分析思维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形而上学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是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

5、,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二、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1.抽象思维(1)基本形式: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 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1)基本形式: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

6、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拓展提升】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的思维大多为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以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艺术家的思维大多为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再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2.1“逻辑”的多种含义课时重难点:1.思维的含义,狭义的思维;2.形式逻辑。一、逻辑的不同用法1.“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2)逻

7、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狭义的逻辑学: 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逻辑与思维这本教材中学习的内容);(2)广义的逻辑学: 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3)二者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

8、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3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1)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2)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4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

9、的必要条件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时重难点:1.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分。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公式与要求(1)公式: 公式表达:“A是A”。 公式意思: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2)要求: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3.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

10、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4.条件性: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公式与要求(1)公式: 公式表达

11、:“A不是非A”。 公式意思: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2)要求: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概念”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判断”角度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来反映。3.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

12、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2.公式与要求(1)公式:公式表达:“A或者非A”。公式意思: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2)要求: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

13、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3.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4.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2)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3)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5.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

14、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拓展提升】1.矛盾律VS排中律(重点)2.矛盾了VS排中律VS同一律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时重难点:1.科学思维的特征;2.科学思维的意义,注意审题问的是否是政治意义。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1科学思维:(1)科学思维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2)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3)科学思维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

15、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二、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2)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1)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

16、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3.2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一、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1.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2.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3.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2.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

17、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3.总之,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4.1概念的概述课时重难点:1.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2.不同概念在所指的范围上的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的具体划分。一、概念的含义1.概念与属性(1)属性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A.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18、的内部规定性。B.非本质属性:某事物具有,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2)概念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性质: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2.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1)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例:“父亲”和“爸爸”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2)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3.概念VS语词:任何

19、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 孤立的助词和叹词通常不表达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例:“人”这个概念,其内涵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2)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例:“人”这个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古今中

20、外、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音和不同生活习惯的人。(3)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或包含关系 种属关系或包含于关系 交叉关系(母亲与妈妈) (蔬菜与辣椒) (辣椒与蔬菜) (小学与近视眼)(2)不相容关系(全异

21、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全异关系(金属与非金属)(3)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C为A、B共同的属概念,其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表示为:ABC 表示为:ABC例:团员非团员人 例:团员党员人4.2明确概念的方法课时重难点:1.如何下定义,下定义要遵循的逻辑规则;2.如何划分

22、外延,划分外延要遵循的逻辑规则。一、明确内涵的方法1.定义: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1)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构成结构: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种差+属概念这里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这个语句是一个定义,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属性。在这个定义中,“艺

23、术”所指的对象范围包含“文学”所指的对象范围,它是“文学”的属概念。(4)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律。逻辑规律: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项”的外延“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宽”“定义项”的外延“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窄”例:(1)商品是劳动产品。 ”定义过宽“(2)工业部门就是社会生产部门 ”定义过宽“(3)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定义过窄“(4)工业部门就是从事机器制造的社会生产部门。 “定义

24、过窄”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在定义概念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循环定义”:在定义概念中,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例:(1)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同语反复”(2)迷信的人就是相信鬼神的人。 “循环定义”(3)百度就是一个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什么?像百度那样的网站。 “循环定义”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例:(1)哲学不是文学。(2)高中生不是社会青年。注意: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某

25、些事物的特有属性正好在于缺乏某种属性时,我们也就可以而且必须从对象缺乏某种属性方面来揭示该对象的特有属性。如:“惰性气体元素是与其他元素不发生任何化合作用的化学元素”,“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例:(1)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2)护士是人间的白衣天使。(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二、明确外延的方法1.划分: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1)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2)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3)构成:由母项和子项

26、两部分构成。母项:是通过划分来揭示其外延的概念。子项:是对母项划分后所得到的概念。划分标准:是对母项进行划分的根据。战争是否具有正义属性,是划分的标准。(4)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A.划分不全:是指划分之后得到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B.多出子项:是指划分后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例: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划分不全”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划分不全”直系亲属分为双亲和子女。

27、 “划分不全”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 “多出子项”直系亲属分为双亲、胞亲、配偶和子女。 “多出子项”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例: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战争。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例:“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这种划分是错误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自然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各子项必须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例: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在这个划分中,“

28、棉花”黄麻“属于”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这就是“越级错误”。例题如果下列语句都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木材就是木料。逻辑学不是心理学。语句分为主语与谓语。电视机可分为彩色、黑白、进口三种。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2.概念是变化发展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3.划分和分解的区别概念的划分是以事物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

29、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达到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例如: 法律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人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和婴儿。 小说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普遍概念可以划分。划分以后的子项仍具有母项的属性。法律是普遍概念,可以划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都还是法律。马是普遍概念,根据其颜色属性为标准,划分为白马、黑马、红马等。白马是马,具有马的属性。划分的极限是单独概念。单独概念的外延是1,不能再划分。如,北京市就不能划分,但可以分解。分解是把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例如:把人体分解为头、躯干、手、脚等。分解后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头、躯干、手

30、、脚不是人体。地球是单独概念,不能划分,可以分解,可分为东半球、西半球。半球不是全球。北京市也是单独概念,可以分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等。区不再是市。政治上叫行政区划。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5.1判断的概述课时重难点:1.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分类。一、判断及基本特征1.使用判断的原因: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2.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3.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肯定;不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否定

31、。(2)判断有真假之分:符合实际-真;不符合实际-假。4.判断的来源和检验标准:社会实践(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3)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5.注意(1)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2)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形式:语句(1)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2)语句作判断时应注意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一般来说,疑问

32、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根据语境确定判断的含义: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例:你算什么东西(疑问) 你怎么这么笨(生气) 你算什么东西(骂人) 你怎么这么笨(开玩笑)2.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33、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人早晚是要死的。难道有人不死吗?(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罪犯在火车上 他走了3.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可以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含义: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分类:性质判断(直言判断)和关系判断。例:他是中学校长 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张华认识雷锋 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分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复合判

34、断的联言判断小王明天或者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旅游。 复合判断的选言判断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时重难点:1.性质判断的构成及分类;2.对称关系和传递关系的具体分类。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必要性认识事物,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没有”(不是)的判定。需要运用性质判断。2.性质判断的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例:所有玫瑰花都是带刺的(具有带刺的性质) 有的天鹅不是白色的(不具有白色的性质)3.性质判断的结构: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1

35、)主项(S):表示断定对象;(2)谓项(P):表示断定对象性质;(3)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所有、一切、有些、这个);(4)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有、是或无、不是)。4.性质判断的种类(1)标准一: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防控疫情必会取得圆满成功否定判断: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真理不是主观自生的(2)标准二: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3)标准三: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

36、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1)全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2)全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3)特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4)特称否定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5)单称肯定判断断定某一个别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6)单称否定判断断定某一个别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例: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通过学习进步很快。(缺主项)(2)避免主、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反映事物状况,易造成误解。例:实习生是我们进

37、入工作的第一阶段(3)准确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例:所有的人都是马克思主义者(4)误用多重否定例: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关系判断的必要性:事物除具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认识事物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2.关系判断的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例:3大于2(大于关系)小刘和老张是同乡(同乡关系)3.关系判断的构成: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1)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按出现顺序称第一、第二不同关系者项,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2)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

38、3)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 4.关系判断的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1)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常见词语:朋友、同学、对立、相等、相同等)例:甲与乙是同学乙与甲也肯定是同学反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对称关系。(常见词语:大于、晚于、多于、高于、侵略、剥削等)例:甲比乙大三岁乙肯定不比甲大三岁非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

39、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非对称关系。(常见词语:认识、尊重、重视、喜欢、信任、帮助等)例:甲认识乙 乙不一定认识甲(2)传递关系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传递关系。(常见词语: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是全同关系)例:长江比黄河长,而黄河比黑龙江长,因而,长江比黑龙江长。反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成为反传递关系。(常见词语: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是矛

40、盾关系)例:甲是乙的母亲,乙是丙的母亲,则不可能甲是丙的母亲。非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非传递关系(偶传递关系)。(常见词语: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是交叉关系,反对关系)例:甲喜欢乙,乙喜欢丙,不能断定甲一定喜欢丙。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2)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时重难

41、点:1.复合判断的具体种类;2.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一、复合判断及种类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含义:复合判断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3.组成: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 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4.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结构及常用表述3.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项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他要求

42、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联言判断真值表:结论全真则真,一假则假。4.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5.注意: (1)联言支必须同真。(2)注意联言支之间的意义联系和先后次序。例: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 小明获得了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一等奖,并且参加了趣味运动会。(3)选用恰当的联结项。例: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矍铄。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必要性:人们在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他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2.

43、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3.结构及常用表述4.分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5. 选言判断的真假值(1)相容选言 一真即真 全假则假(2)不相容选言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同真同假皆为假6.注意(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例:老张要么是诗人,要么是画家。 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例: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7.正确运用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