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西湖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1112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西湖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省杭州西湖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省杭州西湖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浙江省杭州西湖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杭州西湖区浙江省杭州西湖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卷 同学们了解到,著名的浙江大学有多个校区位于西湖区,大家计划在春假期间赴同学们了解到,著名的浙江大学有多个校区位于西湖区,大家计划在春假期间赴“家门口的家门口的好大学好大学”浙江大学,开展研学活动。在老师指导下,班级分小组完成浙江大学,开展研学活动。在老师指导下,班级分小组完成“浙江大学研学浙江大学研学”准备报告,请你与各小组一起完成任务。准备报告,请你与各小组一起完成任务。 一、小组活动之实地考察组(一、小组活动之实地考察组(2323 分)分) (一)收集学生评价(一)收

2、集学生评价 组员小邵采访了在浙江大学读书的姐姐,他将姐姐介绍浙大生活的语音转换成了文字,请帮助他整理文字稿。 语音转化界面 类别:中文普通话 英文 其他语种 方言 民族语言 浙江大学在杭州有五个校区,我在紫金港校区读书。高中时我就饶有兴味地分析过浙大的求是创新的校训, 这是学校气质的体现。来到浙大后,老师的教悔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分析问题既切中要害,又_,让人由中地敬佩。平日里一起邀游学海、跋涉书山的同学们,疫情下同经风雨,共克时艰,也让人感动不已,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浙大求是精神。 1. 小邵不清楚加点字的读音,请你选择正确的读音。 (1)兴_味(A.xng Bx ng) (2)跋_涉(A.p B

3、b ) 2. 语音转化文字时产生了错误,请你指出画波浪线部分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将_改为_ (2)将_改为_ 3. 请为上文画横线处选择一个恰当词语。 A入木三分 B惟妙惟肖 (二)制作风景卡片(二)制作风景卡片 4. 小组同学分工走访了浙大的五个校区,并且制作了风景推荐卡,请你将卡中占诗词补充完整。 (三)做好互动准备(三)做好互动准备 5. 同学们将在研学期间前往浙大昆虫科学研究所,请完成下列准备任务。 (1)同学们想为昆虫研究人员写一篇人物通讯,为了完成采访,大家决定从红星照耀中国中学习斯诺的采访技巧。请结合下面的选段,总结两条采访经验。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

4、、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采访时可以抓住_,因为斯诺在采访毛泽东时_。 采访时可以关注_,因为斯诺在采访毛泽东时_。 (2)昆虫科学研究所打算举办一场昆虫标本展览,请你从昆虫记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昆

5、虫,推荐参加展览,并结合昆虫记中这一昆虫的习性或特点说明推荐理由。 参考:蝉、蟋蟀、萤火虫 二、小组活动之资料搜集组(二、小组活动之资料搜集组(5757 分)分) (一)感受学者魅力(一)感受学者魅力 丝可桢是浙江大学的老校长。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他的人物传记纪录片,小组打算研究文字稿后,在全班播放纪录片并进行讲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百年巨匠竺可桢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竺可桢留下的诸多文字,人们又能看出怎样一个竺可桢? (1)_ 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内学者称道的。 近几年雾霜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 PM10、PM2.5 的存在,在竺可桢 1936 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

6、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 年倍于 1934 年,而 1934 年又倍于 1933 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竺可桢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王作跃说,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或者更注重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这也是为什么 1952 年周恩来总理刚开始考虑原子弹研制问题,就派人去问他的意见, 这很有代表性。

7、竺可桢当时就讲得非常有道理, 他的建议后来也被原子弹工程印证是很有远见的。 许多人初识竺可桢的学术思想,是从初中课本的那篇向沙漠进军开始。这篇文章就是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是大师,就是有这种视野、这种气派。也有这个能耐。何亚平说。留美回国后,竺可桢就非常重视搞清楚中国的家底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些什么资源,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如何,动植物在哪些地方适合种养解放前这些资料基本上是空白的。建国后,竺老就倡导建立了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摸底普查。他的目标很清楚,搞清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可持续地发展,竺老实际上是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这些为学者们频频竖起拇指的

8、专业眼光,都源于竺可桢的一生勤学。何亚平说,看竺老的日记就能发现,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同意也好,值得商榷也罢,他会表达他的独立思考。还有一点,因为与他研究气象、物候的专业兴趣有关,他无论到哪都会去找当地的地方志,对各地的历史人文风俗都有比较好的了解,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知识蕴藏。 (2)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学术里的竺可桢严谨勤勉,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 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他自己的规律每天起床后,观测天气,记录气温、风向、阴晴云雨,然后做早操或打太极拳。他爱读书,包括小说名著;喜欢

9、观看电影、戏剧及参加音乐演唱会,又每每在日记中予以评论,有时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挑剔其中有违科学规律之处。他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喜欢观赏体育比赛,对比赛情形及优胜者都记入日记。爱游公园,喜爱养花、摄影,也爱看相关的摄影展览。说起竺可桢的喜好,李玉海可以列举无数,与这些爱好相关的记录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里。 看起来特别清瘦的竺可桢实则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还鼓励浙大的教师、学生也多运动,养成习惯。体育运动对于竺可桢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对他来说,自制力、自信力、忍耐心、同情心、互助心这些品质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加强。他又非常重视体育道德。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他心目中一个运动会

10、的成功更尤视乎参加人数之多寡,秩序之良否,李玉海说。 (3)_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江大学订立的校训, 源自他的母校哈佛大学的校训求真。 而竺可桢的一生,几乎是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王作跃的老师许良英先生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挑刺,很少对任何人有溢美之词。但是他评价竺可桢很难得。王作跃说,难得是许先生评价他人的最高级别,20 世纪 80 年代许先生曾与人合作写了一个竺可桢的小传,专门推崇竺可桢求是的精神。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就是他对求是最精辟的一种解读。何亚平说,竺可桢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情社会, 是非是让位于利害的, 甚至有些人只计利害, 不管是非。 他坚持了他理解的求是,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新时

11、代的品格很有参考价值。 为了完成这种品格砥砺,竺可桢常常在日记里自省,因此他的日记给许多人的感觉都是没有傲气,只有谦卑。 (选自纪录片百年巨匠科技篇文字稿,有删节) 【注释】文章中提到的王作跃、何亚平、李玉海均为纪录片拍摄受访者。 6. 文字稿缺少部分小标题,请仿照第二部分的标题,为第一、第三部分各起一个小标题。 (1)_ (2)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3)_ 7. 文章在画线处引用了竺可桢的日记,小组同学发现,这种引用情况,在美丽的颜色中也有,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画线句的作用。 引句摘录 引句分析 总结作用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没有钱, 没有实验室, 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

12、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 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 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美丽的颜色 示例: 这段对居里夫人原话的引用, 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居里夫妇进行实验的环境艰苦简陋, 同时也表现出居里夫人克服困难的自豪与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在传记中引用传主原话,可以使传记更加(2)_。 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 知各月(1)_ 均有增加, 1935 年倍于 1934 年, 而 1934年又倍于 1933 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百年巨匠竺可桢 8. 有组员指出,在第二部分中,有关竺可桢喜欢读书、看电影的内容比较简略,喜欢体育运动的内容比较详细。请你结合文章

13、内容和本学期学过的传记知识,代制片组解释原因。 9. 小组打算在全班看完纪录片后,发放资料加深大家感悟,你认为资料一和二哪个更合适?结合文章和资料内容,说明理由。 资料一: 3 月 14 日星期日遵义晨雨,下午阴。 下午约同事眷属在寓茶点,到二十余(人) ,余来此已四载余,自廿八年春迄今度过五个春天,但始终未见院中樱桃、梨等开花,今年樱已开花,而桃与梨则尚早。又结婚已三载,亦未有一次周年纪念在家,今年是第一次。 选自竺可桢日记 资料二: 1937 年 8 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浙大被迫举校搬迁。迁校途中,竺可桢提出了大学教育与内地开发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沿途不忘造福乡里。在湄潭时,看到当地

14、气候土壤很适合茶树,竺可桢就请浙大的茶叶专家教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他又让土木系师生考察并设计解决方案,由县政府组织施工,在赖江边建造长堤,制服了水患。 选自浙江日报最美奋斗者|竺可桢:老校长的求是一生 (二)领悟浙大内涵(二)领悟浙大内涵 10. 同学们打算设计一款有浙大元素的创意月饼, 送给接受采访的浙大学者。 请你阅读材料, 完成你的设计。 浙大创意月饼设计方案征集 1.月饼主题:弘扬浙江大学精神 2.设计要求: (1)月饼上的要有反映浙大精神的元素,如图形、图案、文字、符号等。各元素能够和谐、完美地呈现,茶次分明。 (2)撰写简要的设计理念说明,设计语言要求同明、

15、准确、生动。 【材料一】 浙江大学的校徽分内外两圈, 两圈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字形内含着今日之浙江大学已走向世界, 1897表示浙江大学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书院。校徽中央展翅飞翔的求是鹰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着浙江大学师生继承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 (选自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校史小贴士) 【材料二】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战争,不久,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火弥漫中华半壁河山。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理想,踏上漫漫西迁路程,历时 2 年多,穿越江南 6 省,行程 2600 公里,1940 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坚

16、持办学 7 年, 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 在西迁过程中, 竺可桢在 1938 年在广西宜山确立了求是校训,他所倡导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 、教育之江公众号) 【材料三】 竺可桢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对求是精神做了更明确地阐述:(1)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 (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整饬毫不苟且。 (选自浙江大学官网校训专栏) 【材料四】 6 号作品设计说明:底纹 120 代表 120 周年,求是鹰代表浙大

17、的形象。求是鹰上方是篆书的求是创新,这代表着浙大求是创新精神,同时也是浙大校训。求是鹰的彩虹色代表浙大秉承综合二字,每个学部相交相融,绣成一只振翅飞翔的彩虹色求是鹰,呈现浙大的丰富多彩,不同学科思维的碰撞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鲜的事物,赋予浙大人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整个色调是蓝色,简洁、大方、庄重。 (选自“浙江大学建校 120 周年纪念邮票设计征集”活动候选优秀作品) 阅读材料,完成月饼设计方案撰写探究单。 环节 内容 具体任务 环节一 提炼事物特征 (1)小海同学想设计一款体现浙大“求是”精神的月饼, 请你根据 【材料二】 和 【材料三】 概括“求是”精神的内涵。 环节二 关注说明方法 (

18、2)小江同学想把【材料二】的大量数字体现在自己的月饼上,请你分析这些数字在原文中的作用? 环节三 分析说明要求 (3)为把月饼设计说明与清楚,集邮爱好者小何找到了【材料一】校徽说明和【材料四】邮票设计说明,请你结合两则材料,整理一份“设计说明指南”。 设计说明指南: 写好设计说明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 例如 (逐条列出设计要求,写出 2 条即可) 环节四 开展说明实践 (4)请你参考本探究单的步骤,结合设计方案征集和以上材料,设计一款浙大创意月饼,并撰写设计说明,字数在 150 字左右。 (三)追随(三)追随“求是求是”精神精神 11. 浙大的校徽有一只“求是鹰”,下面是两首和鹰有关的诗,请阅

19、读并完成任务。 观放白鹰二首 唐李白 甲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乙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注释】秋毫;鸟兽在秋天里新生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八九毛:刚捕获的鹰会被猎人剪去强劲的羽毛,使得鹰不能飞走。啅(zh o) : (鸟)噪聒。 (1) 甲诗通过_等词体现鹰羽毛的颜色, 乙诗通过_等词突出了鹰的志向。 (2)在准备研学时,组员小毅脱口而出:“我想考浙大!”结果同学嘲笑他:“我们的学校太普通,不可能的!”你会用哪首诗鼓励小毅?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小毅发现“求是”精神在古人身上也有体现,请你阅读他找来的资料,完成探究 (甲

20、)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司马迁周业夫军细柳 ) (乙) 张释之,堵阳人也。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

21、,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 【注释】上:指汉文帝。廷尉: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治问;询问、审问。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民众通行。 12. 【通字义】参考表格中提示的

22、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固不败伤我乎 课内迁移法: 根据 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固”推断 (1)固:_ 民安所措其手足 查阅字典法:放置,安放。施行。废弃,放弃。z (责)压。 (2)措:_ 廷尉当也 成语推断法:点头称是 (3)是:_ 13. 【析心理】小毅发现两篇选文结尾句都有“久”字,它们分别体现了汉文帝的不同心理,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甲)称善者久之 (乙)上良久曰:“延尉当是也。” 14. 【提观点】 文中画线句分别来自周亚夫的军令和张释之的劝谏, 小毅认为这两句话背后的观点是相同的,请帮小毅分析内容并概括观点。 (甲)将军令曰“军

23、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乙)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15. 【评人物】小毅想在文中人物里选出一名“求是之星”,你认为谁最合适?请结合原文内容和你对“求是”精神的理解,说明理由。 A.汉文帝 B.周亚夫 C.张释之 三、小组活动之报告写作组(三、小组活动之报告写作组(4040 分)分) 16. 在对浙江大学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后,请你从以下三个报告主题中任选一个作文,完成本次研学准备活动的报告。 报告主题 任务描述 写作提示 求是精神与我 “求是”精神不仅仅属于浙大,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具有“求是”精神的人?请为他/她写一篇人物小传,体现其“求是”作风。(本卷出现的人物除外) 仔细阅

24、读,正确理解“求是”内涵; 选取事件不要脱离中心; 可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 可借鉴文章构思: 藤野先生 美丽的颜色 百年巨匠竺可桢 研学感悟与思考 本次围绕浙江大学研学之旅的策划过程和环节让你有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学习的经历, 写一篇散文,可写人叙事, 可托物言志,可阐发哲理, 可写景抒情。 回顾试卷题目的大小标题,从中提炼出 1-2 个关键词;将关键词与你的经历关联; 运用描写可以增强你的感受。 可借鉴文章构思: 背影 昆明的雨 我向往的校园 你向往的大学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介绍你向往的理想校园, 写一篇说明文。 可在想象中融入你的兴趣爱好; 适当运用说明方法

25、,介绍时要抓住重点事物和主要特征。 适当运用景物描写。 可借鉴文章构思: 苏州园林 梦回繁华 中国石拱桥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600-800 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浙江省杭州西湖区浙江省杭州西湖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卷 同学们了解到,著名的浙江大学有多个校区位于西湖区,大家计划在春假期间赴同学们了解到,著名的浙江大学有多个校区位于西湖区,大家计划在春假期间赴“家门口的家门口的好大学好大学”浙江大学,开展研学活动。在老师指导下,班级分小组完成浙江大学,开展研学活动。在老师指导下,班

26、级分小组完成“浙江大学研学浙江大学研学”准备报告,请你与各小组一起完成任务。准备报告,请你与各小组一起完成任务。 一、小组活动之实地考察组(一、小组活动之实地考察组(2323 分)分) (一)收集学生评价(一)收集学生评价 组员小邵采访了在浙江大学读书的姐姐,他将姐姐介绍浙大生活的语音转换成了文字,请帮助他整理文字稿。 语音转化界面 类别:中文普通话 英文 其他语种 方言 民族语言 浙江大学在杭州有五个校区,我在紫金港校区读书。高中时我就饶有兴味地分析过浙大的求是创新的校训, 这是学校气质的体现。来到浙大后,老师的教悔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分析问题既切中要害,又_,让人由中地敬佩。平日里一起邀游学

27、海、跋涉书山的同学们,疫情下同经风雨,共克时艰,也让人感动不已,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浙大求是精神。 1. 小邵不清楚加点字的读音,请你选择正确的读音。 (1)兴_味(A.xng Bx ng) (2)跋_涉(A.p Bb ) 2. 语音转化文字时产生了错误,请你指出画波浪线部分中错别字并改正。 (1)将_改为_ (2)将_改为_ 3. 请为上文画横线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A入木三分 B惟妙惟肖 【答案】1. . B . B 2. . 悔 . 诲 . 中 . 衷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1)兴味:兴味。读音 x ng w i。 (2)跋涉:爬山蹚水,形容行程艰难。读音

28、b sh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1)教悔教诲:教导训诫。读音 ji o hu 。 (2)由中由衷:出于内心。读音 yu zhng。 【3 题详解】 考查词语运用根据词义、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分析作答。 A.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 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根据语境“他们分析问题既切中要害”,适合用“入木三分”突出分析的透彻。 故选 A。 (二)制作风景卡片(二)制作风景卡片 4. 小组同学分工走访了浙大的五个校区,并且制作了风景推荐卡,请你将卡中占诗词补充完整。 【答案】 (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

29、蹄(2)星河欲转千帆舞(3)自将磨洗认前朝(4)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5)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欲、蹄、舞、磨、朝、庐、喧、唯、晖”等字要正确书写。 (三)做好互动准备(三)做好互动准备 5. 同学们将在研学期间前往浙大昆虫科学研究所,请完成下列准备任务。 (1)同学们想为昆虫研究人员写一篇人物通讯,为了完成采访,大家决定从红星照耀中国中学习斯诺的采访技巧。请结合下面的选段,总结两条采访经验。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

30、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采访时可以抓住_,因为斯诺在采访毛泽东时_。 采访时可以关注_,因为斯诺在采访毛泽东时_。 (2)昆虫科学研究所打算举办一场昆虫标本展览,请你从昆虫记中选择一个你最喜

31、欢的昆虫,推荐参加展览,并结合昆虫记中这一昆虫的习性或特点说明推荐理由。 参考:蝉、蟋蟀、萤火虫 【答案】 (1) . 对人物的第一印象 . 捕捉到了对毛泽东刹那间的印象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 人物的行为动作 . 关注到了毛泽东在路上同农民交谈的情景 (2)示例:我选萤火虫。因为通过作者观察研究得知,萤火虫自生下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它的卵在发光,它的幼虫在发光,雌性萤火虫亮着的是华丽的灯,雄性萤火虫保留着幼年时期的那盏已有的小灯。它们这种一直发光发亮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写作技巧的分析。 这个文段,是斯

32、诺最初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后,写道“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额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这是斯诺眼里的毛泽东的外貌给他留下的印象。斯诺在采访毛泽东时,“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 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采访人物时最初要抓住“对人物的第一印象”这种方法; “我第一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这是斯诺再次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

33、在路上同农民认真交谈的情景。这个句子描述的是毛泽东光着头走路,和农民做着手势谈话的动作,因此采访时要关注人物的行为动作,这也是一种重要方法。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科学百科,也是一部文学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书中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以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起来情趣盎然,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本题选择昆虫记中提到的昆虫,结合书中对昆虫的习性或特点的描述来说明推荐理由即可。 示例:我选择蟋蟀。因为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发现,蟋蟀聪明而又勤劳能干,在选择住处时,不会选择天

34、然形成的隐蔽场所,它们通常选择那些排水条件优良,阳光充足的地方,选好了还要自己动手建造,并且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把洞穴做的又坚固又美观。它们的勤劳能干,就像是无数为着城市干净整洁而不断辛勤工作着的环卫工们一般,让我记忆深刻。 二、小组活动之资料搜集组(二、小组活动之资料搜集组(5757 分)分) (一)感受学者魅力(一)感受学者魅力 丝可桢是浙江大学的老校长。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他的人物传记纪录片,小组打算研究文字稿后,在全班播放纪录片并进行讲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百年巨匠竺可桢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竺可桢留下的诸多文字,人们又能看出怎样一个竺可桢?

35、 (1)_ 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内学者称道的。 近几年雾霜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 PM10、PM2.5 的存在,在竺可桢 1936 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 年倍于 1934 年,而 1934 年又倍于 1933 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竺可桢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王作跃说,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

36、己的领域, 或者更注重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这也是为什么 1952 年周恩来总理刚开始考虑原子弹研制问题,就派人去问他的意见, 这很有代表性。 竺可桢当时就讲得非常有道理, 他的建议后来也被原子弹工程印证是很有远见的。 许多人初识竺可桢的学术思想,是从初中课本的那篇向沙漠进军开始。这篇文章就是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是大师,就是有这种视野、这种气派。也有这个能耐。何亚平说。留美回国后,竺可桢就非常重视搞清楚中国的家底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些什么资源,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如何,动植物在哪些地方适合种养解放前这些资料基本上是空白的。建国后,竺老就倡导建立了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组

37、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摸底普查。他的目标很清楚,搞清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可持续地发展,竺老实际上是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这些为学者们频频竖起拇指的专业眼光,都源于竺可桢的一生勤学。何亚平说,看竺老的日记就能发现,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同意也好,值得商榷也罢,他会表达他的独立思考。还有一点,因为与他研究气象、物候的专业兴趣有关,他无论到哪都会去找当地的地方志,对各地的历史人文风俗都有比较好的了解,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知识蕴藏。 (2)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学术里的竺可桢严谨勤勉,生活里的

38、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 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他自己的规律每天起床后,观测天气,记录气温、风向、阴晴云雨,然后做早操或打太极拳。他爱读书,包括小说名著;喜欢观看电影、戏剧及参加音乐演唱会,又每每在日记中予以评论,有时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挑剔其中有违科学规律之处。他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喜欢观赏体育比赛,对比赛情形及优胜者都记入日记。爱游公园,喜爱养花、摄影,也爱看相关的摄影展览。说起竺可桢的喜好,李玉海可以列举无数,与这些爱好相关的记录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里。 看起来特别清瘦的竺可桢实则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还鼓励浙大的教师、学生也多运动,养成习惯。体育运动对于竺可桢的

39、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对他来说,自制力、自信力、忍耐心、同情心、互助心这些品质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加强。他又非常重视体育道德。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他心目中一个运动会的成功更尤视乎参加人数之多寡,秩序之良否,李玉海说。 (3)_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江大学订立的校训, 源自他的母校哈佛大学的校训求真。 而竺可桢的一生,几乎是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王作跃的老师许良英先生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挑刺,很少对任何人有溢美之词。但是他评价竺可桢很难得。王作跃说,难得是许先生评价他人的最高级别,20 世纪 80 年代许先生曾与人合作写了一个竺可桢的小传,专门推崇竺可桢求是的精神。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就是他对求是最精辟

40、的一种解读。何亚平说,竺可桢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情社会, 是非是让位于利害的, 甚至有些人只计利害, 不管是非。 他坚持了他理解的求是,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品格很有参考价值。 为了完成这种品格砥砺,竺可桢常常在日记里自省,因此他的日记给许多人的感觉都是没有傲气,只有谦卑。 (选自纪录片百年巨匠科技篇文字稿,有删节) 【注释】文章中提到的王作跃、何亚平、李玉海均为纪录片拍摄受访者。 6. 文字稿缺少部分小标题,请仿照第二部分的标题,为第一、第三部分各起一个小标题。 (1)_ (2)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3)_ 7. 文章在画线处引用了竺可桢的日记,小组同学发现,这种引用情况,在美丽的颜色中

41、也有,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画线句的作用。 引句摘录 引句分析 总结作用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没有钱, 没有实验室, 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 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 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美丽的颜色 示例: 这段对居里夫人原话的引用, 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居里夫妇进行实验的环境艰苦简陋, 同时也表现出居里夫人克服困难的自豪与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在传记中引用传主原话,可以使传记更加(2)_。 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 知各月均有增加, 1935 年倍于 1934 年, 而 1934年又倍于 1933 年。但此项增加只限

42、于空气最下一层。 百年巨匠竺可桢 (1)_ 8. 有组员指出,在第二部分中,有关竺可桢喜欢读书、看电影的内容比较简略,喜欢体育运动的内容比较详细。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本学期学过的传记知识,代制片组解释原因。 9. 小组打算在全班看完纪录片后,发放资料加深大家感悟,你认为资料一和二哪个更合适?结合文章和资料内容,说明理由。 资料一: 3 月 14 日星期日遵义晨雨,下午阴。 下午约同事眷属在寓茶点,到二十余(人) ,余来此已四载余,自廿八年春迄今度过五个春天,但始终未见院中樱桃、梨等开花,今年樱已开花,而桃与梨则尚早。又结婚已三载,亦未有一次周年纪念在家,今年是第一次。 选自竺可桢日记 资料二:

43、1937 年 8 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浙大被迫举校搬迁。迁校途中,竺可桢提出了大学教育与内地开发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沿途不忘造福乡里。在湄潭时,看到当地气候土壤很适合茶树,竺可桢就请浙大的茶叶专家教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他又让土木系师生考察并设计解决方案,由县政府组织施工,在赖江边建造长堤,制服了水患。 选自浙江日报最美奋斗者|竺可桢:老校长的求是一生 【答案】6. . 一位有远见的学者 . 一位“求是”的老校长 7. . 真实 . 这段引用的日记内容写了 1933-1935 这三年里竺可桢坚持每月每年都在关注空气中的微尘数据,表现了竺可桢准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持之以

44、恒的科学精神和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8. 因为竺可桢的勤勉严谨在上文中有所说明。这一部分主要说明的是“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体育运动就是他丰富生活的一部分,详写喜欢体育运动的内容恰能表现他对体育运动所需要的自制力、自信力、忍耐心、同情心、互助心等品质的追求,这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敬。 9. 示例:材料二更适合。因为材料二写了迁校途中竺可桢造福乡民的一些举措,请茶叶专家教百姓种茶炒茶,让土木系师生设计帮助建造长堤,制服水患等都体现了他作为学者求是的一面。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读题,拟写文章某一部分的标题,应不打破整篇文章的结构,再分析示例“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45、,可明确答案应写作“一位(特点)的(身份)”的格式; 第一部分先总述竺可桢在学术上有远见,然后用竺可桢 1936 年的日记中对空气问题的关注,和当今雾霾天气多发进行比照,证明该说法,接着通过王作跃和何亚平两人对竺可桢的评价再次证明竺可桢的远见在学术界是公认的,最后解释了竺可桢的远见来源于他的一生勤学。这部分花了大量的笔墨描述竺可桢的学术远见,在这一部分,他的身份是一名学者,可据此归纳小标题为“一位有远见的学者”; 第三部分先是介绍了竺可桢为浙大订立的校训“求是”,并借王作跃与何亚平的话说明了求是精神的地位,最后写竺可桢在日记中的自省来说明竺可桢具备这种品格。这一部分主要内容围绕“求是”二字展开

46、,而这正是竺可桢作为浙大校长时订立的校训,因而该部分可归纳小标题为“一位求是的老校长”。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传记中引用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传记中引用传主的原话,可以起到使人物形象更分满、突出传主精神风貌、增强作品的情感力度、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真实性、可读性等作用。 结合题干中示例, 美丽的颜色引用了居里夫人的原话,展现了当时的实验环境,也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而本文中引用竺可桢日记中的话,写出了 1933-1935 这三年里竺可桢坚持每月每年都在关注空气中的微尘数据,表现了竺可桢准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和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同时也为上文中的“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

47、内学者称道的”提供了真实有效的证据,增加了可信度,这两处引用共同的特点是让传记更加真实,据此总结作答。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说明“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所以侧重在描述竺可桢的丰富生活,读书、看电影虽也是竺可桢喜欢做的事情,但在第一部分最后一段“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已经对竺可桢的读书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且侧重表现其治学的严谨勤勉,与第二部分的主题并不适应,故而略写。而体育运动对竺可桢意义重大,从第二部分最后一段“对他来说,自制力、自信力、忍耐

48、心、同情心、 互助心这些品质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加强”可以看出, 竺可桢喜欢在体育运动中追求这些难得的品质,不但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据此作答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感知理解。开放性试题,结合资料与文章可以相互对应的内容进行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资料一,“3月 14 日星期日遵义晨雨”中的时间、地点,表明该日记写于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时期,国难当头,竺可桢作为浙大校长,既要对浙大全体师生负责,又要为祖国前途忧虑,“余来此已四载余,自廿八年春迄今度过五个春天,但始终未见院中樱桃、梨等开花,今年樱已开花,而桃与梨则尚早。又结婚已三载,亦未有一次周年纪念在家,今年是第一

49、次”写出了竺可桢殚精竭虑的状态,虽在当时家中居住 5年,却未曾见过院中果树开花,结婚周年纪念,今年也是第一次在家过,这与本文表现竺可桢一声严谨勤勉治学的内容相照应,从该角度作答即可; 资料二,“沿途不忘造福乡里”“在湄潭时,看到当地气候土壤很适合茶树,竺可桢就请浙大的茶叶专家教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他又让土木系师生考察并设计解决方案,由县政府组织施工,在赖江边建造长堤,制服了水患”写出了竺可桢在迁校途中,不忘为国效力,造福乡民,请茶叶专家教百姓种茶炒茶,让土木系师生帮助建造长提,解决水患。这些内容表现了竺可桢踏实办学,忧虑百姓的形象特点,很好地印证了本文中对“求是”精神的

50、叙述。 示例:材料一更适合。因为材料一写出了竺可桢在浙大西迁遵义时勤勉工作,因忙于校内事务,五年才见院内樱桃树开花,结婚三年才有一次在家过周年纪念的机会。这些时间都表现了竺可桢作为校长勤勉求是的一面。 (二)领悟浙大内涵(二)领悟浙大内涵 10. 同学们打算设计一款有浙大元素的创意月饼, 送给接受采访的浙大学者。 请你阅读材料, 完成你的设计。 浙大创意月饼设计方案征集 1.月饼主题:弘扬浙江大学精神 2.设计要求: (1)月饼上的要有反映浙大精神的元素,如图形、图案、文字、符号等。各元素能够和谐、完美地呈现,茶次分明。 (2)撰写简要的设计理念说明,设计语言要求同明、准确、生动。 【材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