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与韩荆州书,李白,自荐信,李白是一个让时代因其而幸运的人。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李白的时代无论怎样简化,这个人都将以一种最基本的元素的形态被保留下来,最终成为时代的标志。李白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着一个汉语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个人是一个用母语写作,最后又超越了母语的人。盛唐已经风流云散,而李白却在时代的灰烬中,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特殊景观。,“识荆”一词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今指初次见面或结识 。它出自李白自荐之作。,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
2、己的心迹。,唐代诗人孟浩然,苦学多年,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他给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五言律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期求得到援引推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混为一体;湖面之上,雾气升腾,波浪翻滚,撼击岳阳。后四句转入抒情,言明心迹。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本文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抱 负宏大,自称“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 县清一” 。但他不欲经由进
3、士、明经等常规 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赏识, 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 才能,培养声名。作此文前,已多次上书和 谒见地方长官,又曾入京谋求出路,未果。 本文也是干谒之作,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 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写作背景,1、李白如何推荐自己的? 2、李白是如何评价韩荆州的?3、李白为何要“干谒”韩荆州?4、李白求职成功了吗?,思考探究,十五好剑术许以气义,武德兼具,1、三千宾客有毛遂即其人焉 2、三十成文章 3、请日试万言 倚马可待 4、至于制作 积成卷轴 5、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才能出众,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志向远大,生不用封万户侯,
4、但愿一识韩荆州,文章之司命 人物之权衡,周公之风 吐握之事,推赤心于诸贤腹中,一登龙门 声价十倍,一经品评 便作佳士,衔恩感慨 忠义奋发,韩朝宗看了李白的书信后,派人把孟浩然请了去,对孟浩然说:“令友李白才气确实不小,但是才大难用啊!”说着便把与韩荆州书递给孟浩然:“你看,岂但我山南东道采访使衙门池塘太小,恐怕大唐天子的龙池也不够他回身呢!”孟浩然一看,信中赞扬了韩朝宗举贤任能,又表白了自己的雄心和才智,写得气势磅礴,辞采纵横。作为文章,确实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但作为求荐书,却未免飞扬跋扈,而且有些地方简直咄咄逼人。,韩朝宗以善举贤才名闻当时,据传闻 他读过李白的自荐信,“虽文风飘逸, 文才出
5、众,但狂气太过。“故此他也 未能荐举李白。,失败原因,不能审时度势 没有实用性,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极言韩朝宗地位之高,声誉之隆,并转入到对自己的介绍。 第二部分(2-4):写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 第三部分(5):再次表达自己想要有一展才华的机会。由自负转而自谦。,整体感知,与韩荆州书,主动写信,表明志向,叙写过去,显示才干,自信十足,再赞功绩,表白自我,赞美荆州,表达意图,再作申述,结束书信,本文有很多的争议之词,有人说 它“极尽谄媚之态”,也有人说它“不卑不亢”,你如何看待?,拓展延伸,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 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 记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不能兼济天下穷则不甘善其身,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