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8年秋季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从三到万》教学课件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302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8年秋季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从三到万》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语文版】2018年秋季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从三到万》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语文版】2018年秋季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从三到万》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语文版】2018年秋季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从三到万》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语文版】2018年秋季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从三到万》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10 从三到万,1.感受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重点) 2.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难点)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重视教师的作用。(重点),学习目标,题目新颖别致,用表起止的介词“从”和“到”在两个数字“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暗含“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道理。,课题解读,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福建闽侯人。此文发表时署笔名马南邨。他也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走近作者,本文选自燕山夜话(北京出版社2010年版)。有改动。从三到万是邓拓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短小精炼,语言浅显生动,又富于哲理性。,背景链接,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一种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为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文体知识,生难字,殷盛( ) 累世( ) 聘( ) 辄( ) 掷笔( ) 父趣之( ) 恚( ) 邨( ) 搦管临朱( ),yn,li,pn,zh,zh

3、,c,hu,cn,nu,字词学习,lin,lin,多音字,ti,ti,ti,形似字,笼( )笼统 茏( )葱茏,ln,ln,遣( )派遣 遗( )遗留,qin,y,帖( )请帖 贴( )津贴,ti,ti,搦( )搦战 溺( )沉溺,nu,n,词语解释,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关节:关键,重要环节。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终南,即终南山。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谦虚谨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由学文化入手讲

4、述学习的道理,然后提出应重视积累的观点。,第二部分():引述古代故事并紧密结合故事内容展开议论,引出“学习应当谦虚谨慎,应当重视老师的作用”的观点。,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希望。,整体感知,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呢?,设问:引出辩证分析。,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课文解读,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形象说明了文化知识具有积少成多的特点,强调“点滴”积累的重要性,告诫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简析第段的论证思路。,开头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径”的问题,指出“

5、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而应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入手,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这一论点。,“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举例论证:以古代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例。,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急于求成,不重视循序渐进的人。,第段引述一个古代故事,这个故事讽刺什么?,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理; 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 富翁之子不知“学必有师”之径。,人们大都只把它当

6、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不能去掉。句中加上“大都”两个字,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同“都”,又有不同,并未作整体范围、全部数量的概括,因为也可能有些人并不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这使文章的语言表达上显得很严密。,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引出了怎样的论点?,事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正反对比论证。学习应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第段在论证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这一部分结合故事讲道理,通过分析摆观点,自然连贯。与第一部分的论点,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教说到学,又从学议到教,全面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第段提出了诚恳的希望,请你用自己的话归纳。,希望我们正视

7、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从三到万的故事为例,举一反三,想出更多更好的加强学习的方法。,1.本文第一、二段已经提出了论点,为什么第五、六、七段还要归纳论点?,第五段和第六、七两段结合故事讲的道理和从故事引出的论点,不仅很恰当,而且同第一、二段讲的道理和归结的论点相互紧密联系,互为补充。,深入探究,2.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提炼出不同的论点。比如文中的第五段和第六、七段,从引用的“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作者分别引出论点,你还能从这故事中提出论点吗?,循序渐进是学习的规律 简单的类推必然导致失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浅尝辄止最终会自尝苦果,从三到万,引论(提出论点)学习要慢慢积累

8、,循序渐进,本论(分析论点),谦虚谨慎的态度,重视老师的作用,结论(回应全文)提出希望,举一反三,结构严谨 论证严密,结构梳理,本文通过“从三到万”的故事,摆事实、讲道理,深刻透彻地论证了“学习要注意一点一滴的积累,不能求之过急”的论点,希望我们能引以为戒,加强学习。,主旨归纳,1.结合故事阐明道理。从故事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是本文的重要特色。这样写,使议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能更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叙述那则古代故事后,第五段首先从富翁的儿子学习浅尝辄止,以失败告终的故事中引出一个道理:如果处理不好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关节,“往往会影响学习的,写作艺术,成败”。接着结合故事内容,把富翁儿子

9、刚刚学习“一”“二”“三”,就以为“得矣,得矣”,同现实生活中一些轻浮的人的学习态度相比,再举出初学打拳的人与真正有了一些本领的人的不同表现的事例,把道理说得更充分。在此基础上,归结从故事引出的第一个论点:学习应当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2.语言表述严密。议论文的说理要使人信服,语言上分寸感的把握很重要,要议得恰如其分,准确严密才好。本文就有这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限制性词语。如开头提出“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的设问后,并不立即答问,而是作辩证的分,析:“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要按照具体情况分析。”然后用“一般地说”作出限制,指出是通常的情况,并不全部概括所有的情况。这样议论,语言上显得准确、严密,使人信服。,关于学习的名言:,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雪莱,拓展延伸,1.读一读燕山夜话的其他篇章。 2.用你的话概括从三到万的主要内容。口述从三到万一文中所引的故事。,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