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期末冲刺考点过关训练:物质的转化规律(1)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972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期末冲刺考点过关训练:物质的转化规律(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期末冲刺考点过关训练:物质的转化规律(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期末冲刺考点过关训练:物质的转化规律(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期末冲刺考点过关训练:物质的转化规律(1)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物质的转化规律(物质的转化规律(1 1) 1.与金属的置换反应规律相似,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I2+Na2S=2Nal+S。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 2.如图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 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 ) A

2、.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复分解、化合、置换、分解 D.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 3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反应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2Fe+3CO2,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 CO 气体 BB 处发生的化学反应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4如图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燃酒精灯之前,应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 B反

3、应后,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 C本实验体现了氢气具有还原性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将 CO 通入盛有 12g 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 CO 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9.6g,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 A.2.4g B.5.6g C.8.4g D.9.6g 6.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 CO、CO2、CH4和 HCl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混合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均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 A 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体积明显减小;装置 D 增重 1.8g;装置 E 增重 2.4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4、.装置 A 中石灰水不变混浊,所以气体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 B.装置 C 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去掉装置 C 以简化实验方案 C.后续装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E 中,干扰 CO 的检验 D.该混合气体成分可能是 CH4 和 CO 7 春秋初期, 绍兴一带是南方的一个冶铁中心, 其炼铁方法是在 1000左右的温度下, 使木炭和铁矿石 (主要成分为 Fe2O3) 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含较多杂质的海绵铁, 其中主要化学反应为: 3CO+ Fe2O3高温2Fe+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绵铁是一种纯净物 B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C上述反应中涉及的氧化

5、物只有 2 种 D炼铁过程中,木炭只是作为燃料使用 8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9如图所示,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下列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然后点燃酒精灯 B甲实验,反应结束后必须先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 C乙实验,反应前必须先点燃酒精灯后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 D乙实验,反应结束后必须先停止加热后取出导管 10

6、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Ca(OH)2 BaCl2 Na2CO3 B Cu AgNO3 Ca(OH)2 HCl C P CH4 CO O2 D FeCl3 SO2 HNO3 NaOH AA BB CC DD 11.读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液验证 12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

7、铜和氯化镁五种 (1)A 物质是_(填化学式)。 (2)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 B 反应生成 D 的物质有_(填序号)。 A 2 类 B3 类 C4 类 D5 类 13无色液体 A 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有机燃料,请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 (1) 若该液体 A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二氧化碳和水。 则该有机物 A 中一定含有_元素, C 物质为_(填化学式)。 (2)请写出一个上述关系图中有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4.某气体可能由 CO、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科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1)实验过程中,氧化铜粉末变成

8、红色,这时因为氧化铜发生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甲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 (3)实验过程应先点燃_处(填“乙”或“丙)酒精灯。 15.A、B、C、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C 为金属单质,E 为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C 的化学式为_; (2)写出物质 B 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6.为鉴别 CuSO4、KOH、Na2CO3、NaCl 和稀硫酸五种失去标签溶液,做如下实验。 (1)通过观察就可以鉴别出 CuSO4溶液,依据是_。 (2)将剩余四种溶液分别取样,滴加酚酞溶液就可以将四种溶液分为两组,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组是_,另一组

9、的两种溶液不变色。 (3)依次取不变色的其中一种溶液分别加入到另一组的两种溶液中,依据出现的明显现象鉴别出 Na2CO3溶液,则明显现象是_至此溶液鉴定完毕。 17.咸宁市某校 2018 年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 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 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 a、b、c 三支试管取样,各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 a 中有气泡产生 a 中物质是稀盐酸 b 中无明显现象 b 中物质是食盐水 c 中_ c 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写出 a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把 c 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10、什么? 猜想一:Na2CO3和 NaOH; 猜想二:NaOH; 猜想三:_。 提示:Ca(OH)2微溶于水。 【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盐溶液_ (写溶质化学式) 有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 写出上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 同学们还对 a 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 pH 试纸测定其 pH 值。 用 pH 试纸测定 a 试管反应后废液酸碱性的过程 测定结果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_。 pH7 (废液显酸性) 【反思与交流】a 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

11、面考虑,应向废液加入_后再排放(写化学式)。 18.小实计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 1 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如图 2 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a、b 为活塞)。请回答: (1)在实验开始前,如何检查 1 装置中 A 的气密性?_ (2)在装置 1 中观察到哪些证据能说明 CO 和 CuO 发生了反应?_ (3)利用 2 装置可以分离 CO 和 CO2,若使气球中先收集到 CO,活塞 a 和 b 应该如何操作?_ 19.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

12、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 10 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50 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 54.4 克,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 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 m2,利用 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 m1-m2的值是指_的质量。 20.小金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满氢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 200m 注射器入橡皮塞中

13、,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 U 形石英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将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 U 形石英玻璃管中并平铺于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气球套在长柄 U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1)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的操作是_。 (2)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_。 (3)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 (4) 实验开始时加入 a 克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 U 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 b 克,当 b 为_(用含有 a 式子表示)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21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但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生成“铜

14、绿”化学式:Cu2(OH)2CO3。某科研小组为探究铜绿生成的条件,并从已部分锈蚀的废铜屑中回收铜(假设不含其它杂质),实验设计如下: (1)证明生成铜绿的条件除存在 O2和 H2O 外,还必须有 CO2。为“证明必须有 CO2”需要进行以上实验中的_(填实验编号)。 (2)利用已部分锈蚀的废铜屑按照以下实验方案回收铜。 已知铜绿受热分解为固体 A、CO2和 H2O,则步骤 I 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有_。 步骤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若步骤所得铜中含有少量 Cu2O,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写一条即可)。 若用 CO 还原 16.0gCuO 得到 Cu 和 Cu2O 混合物的质量为 ag,

15、则 a 的取值范围为_。 22.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资料查询,通常瓦斯气体中可能含有 CO、CO2、CH4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 按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已知: CH4+4CuO =4Cu+CO2+2H2O) (1)装置 B 的作用是_; (2)装置 C 中黑色的 CuO 变红,同学甲认为,只从装置 C 的现象判断,不能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CH4 , 因为还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写出化学方程式) _; (3)装置 D 中浓硫酸因吸

16、收水分而增重,同学乙认为,以上实验装置需要在 _(填字母序号)间再增加一个装置 D,重新进行实验,才能证明含有 CH4; (4)小组通过改进后的装置再次进行了实验探究,装置 A 和 E 中澄清石灰变浑浊,装置 B 中无明显现象,装置 C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装置 D 的质量增加了,根据观察装置 A、B、C、D、E 的现象,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样品中含有的物质。 23.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 H2、CO、CO2、N2和水蒸气。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检验半水煤气的某些成分,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可知碱石灰是 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

17、A 瓶中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D 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_。 (3)实验结果证明有 H2、CO、CO2存在,根据实验装置回答,证明 CO 存在,只需观察到的现象是_。 (4)为了测定半水煤气中 H2、CO 质量的实验方案如下: 若步骤中浓硫酸质量增加 a 克,步骤的 KOH 溶液质量增加 b 克,则半水煤气中 H2与 CO 的质量比为_(用含字母 a、b 的代数式表示)。 24.小明在冬天输液时发现护士在输液管上加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护士告诉他这是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可以消除药液温度与体温的差异。加热棒里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研究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发现:一次性输液加

18、热棒内的主要成分是还原性铁粉、炭粉和氯化钠等物质。该加热棒内是否真的含有这几种物质呢?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氯化钠 将加热棒内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_(填写正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证明滤液中含有 Cl-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滤液中还含有 Na+ , 从而确定含有氯化钠。 (2)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铁粉小明用磁铁靠近滤渣,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但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也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小明通过如下 装置探究黑色物质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 该物质鉴定的

19、原理是:Fe3O4+4H2 3Fe+4H2O 当观察到_这一现象时,排除了四氧化三铁存在的可能性。小英同学认为这还不能确定铁粉的存在,因为除了四氧化三铁外,钴粉、镍粉也是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充分反应后, 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能将 Fe 2+转化为 Fe3+) ,然后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有 Fe3+ , 得出加热棒中含有铁粉这一结论。 (3)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炭粉点燃不能被吸引的黑色粉末,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得出加热棒内含有炭

20、粉这一结论。请写出此操作过程中确认炭粉存在的化学方程式:_、_。 综合上述实验, 小明验证了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 加热棒为什么能够起到加热作用呢?小明还将进一步探究。 25.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来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他们准确称取 15g 干燥样品进行实验,并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g 161.2g 反应后 46.7g 163.9g (1)该实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_ (2)小明认为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他由此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_g,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_ ; (3)小丽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也计算出了氧化铜样

21、品的纯度,请写出她的计算过程。 (4)比较小明和小丽的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根据置换反应强换弱确定出所给物质的活动性强弱,再判断各选项中反应是否发生分析。 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氯的活动性大于溴,溴的活动性大于碘,碘的活动性大于硫; A、氯的活动性大于碘,能发生反应且方程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碘的活动性小于溴,反应不能发生,符合题意; C、溴的活动性大于硫,反应发生且方程式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氯的活动性大于硫

22、,反应发生且方程式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进行分析。 碳与氧化铜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碳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是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钙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3A 【解析】 A.实验时,先通入 CO 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酒精喷灯,以防发生爆炸,此选项错误; B.B 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被还原为铁,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此选项正确; C.该实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观察到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选项正

23、确; D.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因为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气体,会污染空气,此选项正确。 4B 【解析】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为防止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会氢气,以排除装置内空气,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铜元素化合价由+2 价下降至 0 价,符合题意; C、该实验氢气发生氧化反应,体现了其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5.B 【解析】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反应后试管内固体减少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结合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反应后试管内固体减少质

24、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生成铁的质量即为氧化铁中铁元素质量,所以反应后生成铁的质量为; 6.C 【解析】 A.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 HCl, 那么其中二氧化碳就能使装置 A 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故 A 错误; B.C 装置中的浓硫酸对从 B 装置中出来气体进行干燥,防止干扰其他气体的检测,故 B 错误; C.后续装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E 中,干扰 CO 的检验,故 C 正确; D.装置 D 增重 1.8g,是生成水的质量;装置 E 增 2.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4g。 设生成 1.8g 水,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x CH4+2O2 CO2+2H2

25、O 44 36 x 1.8g 解得:x=2.2g2.4g; 因此多余的二氧化碳肯定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的, 则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 CO 和 CH4 , 故 D 错误。 7B 【解析】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海绵铁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错误。 B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Fe2O3中,氧元素为-2 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故 B 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化学方程式看出,上述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有 3 种,故 C 错误。 D木炭不完全燃烧还可以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炼铁,木炭

26、不只是作为燃料使用,故D 错误。 8D 【解析】 A、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乙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 A 正确; B、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典型的吸热反应,故 B 正确; 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 C 正确; D、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不需要尾气处理,故 D 不正确。 9A 【解析】 A、应先通入氢气,排净试管内原有空气,防止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故操作正确; B、铜在较高的温

27、度下能够和氧气反应,所以在反应停止后,为了防止被还原的铜再次被氧化,应该继续通入氢气至冷却,故操作错误; C、应先组装好仪器后,再点燃酒精灯,故操作错误; D、 实验结束后, 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再停止加热, 以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流, 炸裂试管,故操作错误。 10D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丁分别能与甲、乙、丙发生反应。 【详解】 A、BaCl2和 Na2CO3都是由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构成,都属于盐,故 A 错误。 B、Cu 不能和 HCl 发生反应,故 B 错误。 C、P 和 O2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非金属单质,故

28、 C 错误。 D、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丁分别能与甲、乙、丙发生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D。 11.C 【解析】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或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结合反应类型的特点及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解答。 A、“CCO” 中碳发生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COCO2”的反应若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若是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因反应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 C、“CO2CaCO3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符合题

29、意; D、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 “CO2 H2CO3”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液验证 ,不符合题意; 12 Fe C 【解析】 (1)A 物质是铁,其化学式为 Fe。 (2)稀盐酸能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能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能与碳酸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与酸反应,能与 B 反应生成 D 的物质有单质、氧化物、碱和盐 4 类。故选 C。 13 碳、氢 H2O 22H +CuOCu+H O灼烧 【解析】 (1)无色气体 B 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所以 B 是二氧化碳,D 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

30、通电生成的无色气体 E 和氧化铜会生成 C,所以 C 是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 E 是氢气,无色液体 A 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有机燃料,A 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A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该液体 A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 A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C 物质为 H2O。 (2) 氢气和氧化铜在灼烧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 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 化学方程式为:22H +CuOCu+H O灼烧。 14.(1)还原 (2)吸收和检验水 (3)丙 【解析】(1)氧化铜粉末为黑色,变成红色,说明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铜; (2)浓硫酸具

31、有吸水性,甲装置中浓硫酸作用是吸收和检验水; (3)因一氧化碳或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先通入气体排除装置内空气,而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所以实验时要先点燃丙处酒精灯; 15.(1)H2SO4(2)CuO+H2SO4=CuSO4+H2O 【解析】根据 A 为红色单质,为铜入手,再由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等性质推导出其他物质,最后按要求进行填空分析。 【解答】 A、 C 为金属单质,A 呈红色, 则为铜, 加热生成 B,B 为氧化铜, 氧化铜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 X,X 为硫酸和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与 C 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 D 和无色气体 E,则 E 为氢气,D

32、为硫酸亚铁; (1)C 的化学式为 H2SO4 ; (2) B 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 16.(1)CuSO4溶液为蓝色,其他溶液为无色 (2)KOH、Na2CO3 (3)产生大量气泡 【解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氢氧化钾、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分析。 【解答】(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它溶液为无色,所以直接可鉴别出硫酸铜溶液; (2) 将剩余四种溶液分别取样, 滴加酚酞溶液就可以将四种溶液分为两组,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组是 KOH、Na2CO3 ; (3) 不变色的溶

33、液为氯化钠和硫酸的一种, 依次取不变色的其中一种溶液分别加入到另一组的两种溶液中,硫酸与碳酸钠可产生气泡,而氯化钠与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由此可区别出各物质; 17.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和 NaOH;BaCl2或Ba(NO3)2;Na2CO3BaCl2=BaCO32NaCl或 Na2CO3Ba(NO3)2=BaCO32NaNO3;a 试管中的废液滴到 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 pH 值);Ca(OH)2(或 CaCO3) 【解析】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

34、淀,与氯化钠不反应分析;根据碳酸钠与钡盐反应可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根据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及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解答】 【进行实验】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可产生碳酸钙沉淀,所以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澄清石灰水; a 试管中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提出问题】 C 试管中溶液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可能剩余一种, 所以猜想三为 Ca(OH)2和 NaOH ; 【实验过程】 因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且氢氧化钙为微溶, 所以要验证猜想一正确, 即溶液中含碳酸钠,可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等通过产生碳酸钡沉淀来

35、证明;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或 Na2CO3Ba(NO3)2=BaCO32NaNO3;验证 a 溶液的 pH 方法为取 a 试管中的废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反思与交流】a 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应向废液加入 Ca(OH)2或 CaCO3将盐酸完全反应后再排放。18.用橡皮帽封住左端管口,将 B 试管中 导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用手捂住玻璃管,观察导管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打开活塞 a 关闭活塞 b 【解析】 (1)在实验开始前,检查 1 装置中 A 的气密性的

36、方法为:用橡皮帽封住左端管口,将 B 试管中导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用手捂住玻璃管,观察导管中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气泡生成,则气密性良好; (2)一氧化碳与与氧化铜加热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装置 1 中能说明 CO和 CuO 发生反应的证据为:黑色固体变红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利用 2 装置可以分离 CO 和 CO2,若使气球中先收集到 CO,操作为:打开活塞 a 关闭活塞 b。 19.(1)还原;黑色固体变红色 (2)m二氧化碳=54.4g-50g=4.4g 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x CuO+CO=Cu+ CO2

37、80 44 m 4.4g x=8g P%=8g10g=80% (3)氧化铜中氧元素 【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被氧化,具有还原性。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而铜单质为红色固体; (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反应前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之差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3)反应前玻璃管中的固体都是氧化铜,反应后的固体都是生成的铜单质,而二者差的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据此解答即可。 20.(1)通入氢气 (2)收集尾气(或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

38、进入) (3)U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中部白色粉末变蓝 (4)0.8a 【解析】根据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进行实验时为防止发生爆炸要先排除装置内空气及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即为生成铜的质量分析。 (1)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受热易发生爆炸,所以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应先通入纯净氢气排除装置内空气; (2)空气中水蒸气会干扰实验结果,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可收集尾气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硫酸铜遇水会变蓝, U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中部白色粉末变蓝可判断有水生成; (4)a 克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 , 若生成 0.8a 则说明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21甲和丁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C

39、O + CuOCu + CO2 反应温度不够高 12.8ga14.4g 【详解】(1)为“证明必须有 CO2”需要进行实验甲和丁,即控制变量二氧化碳进行对比实验。 (2)铜绿受热分解为固体 A、CO2和 H2O 属于分解反应,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是化合反应,则步骤 I 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步骤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 + CuOCu + CO2; 若步骤所得铜中含有少量 Cu2O,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温度不够高; 见答案。 22.(1)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2)CO+CuO = Cu+CO2 (3)B、C (4)不能 【解析】根据一氧化碳和甲烷都能使氧化铜还原

40、成铜,甲烷与氧化铜反应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生成水,生成二氧化碳,由反应中各装置的现象判断分析。 (1)B 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2)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所以只从装置 C 的现象判断,不能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CH4; (3)甲烷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没有水生成,所以在 B、C 间增加除水装置,然后通过 D 中浓硫酸增重,才可以排除气体中的水的干扰,证明是生成了水; (4)根据观察装置 A、B、C、D、E 的现象,不能证明气体中是否含 CO,所以不能证明气体中样品的组成。 23.(1)CO2+Ca(

41、OH)2=CaCO3+H2O (2)验证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是否有水生成 (3)E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2)根据冰水可降温的作用分析; (3)根据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过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氢气和一氧化碳质量分析。 【解答】(1)A 中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2) D 装置中“冰水”是降温,验证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是否有水生成; (3)因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

42、但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要验证 CO 只需观察 E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 (4)浓硫酸质量增加 a 克,即生成水 a 克,水中氢元素即为氢气质量, KOH 溶液质量增加 b 克, 即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b 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即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故氢气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 . 24.(1)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2)无水硫酸铜粉末不变蓝 (3)C+O2 CO2;Ca(OH)2+CO2=CaCO3 +H2O 【解析】(1)根据验证氯离子用硝酸银和稀硝酸,通过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分析; (2)根据四氧化三铁与氢

43、气反应生成铁和水分析; (3)根据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浑浊分析。 【解答】(1)要证明氯离子,先向溶液中加程度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然后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即含有氯离子; (2)四氧化三铁与氢气反应生成铁和水,所以反应发生时若无水硫酸铜粉末不变蓝色,即没有水生成,则可排除四氧化三铁的可能性; (3)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C+O2 CO2、Ca(OH)2+CO2=CaCO3 +H2O; 25.(1)检验氢气中混有的水是否被浓硫酸吸收完 (2)10.5;70% (3)解:生成的水的量为: 163.9g-1

44、61.2g=2.7g CuO+H2 = Cu+ H2O 80 18 x 2.7g x=12g, 则氧化铜的纯度为: 100%=80% (4)B 【解析】(1)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由白色变成蓝色,因此根据它的颜色是否改变,可以确定氢气中的水是否被完全除去; (2)将装置丙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减得到氧元素的质量,再根据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样品的纯度。 (3)将装置丁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减得到生成水的质量,然后写出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氧化铜的纯度即可。 (4)将两个同学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与各个选项中的成因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1)该实

45、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检验氢气中混有的水是否被浓硫酸吸收完; (2)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48.8g-46.7g=2.1g; 氧化铜的质量:; 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 (3)生成的水的量为: 163.9g-161.2g=2.7g 80 18 x 2.7g 解得:x=12g, 则氧化铜的纯度为: 100%=80%。 (4)将二者比较可知,小明计算出的结果偏大。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那么生成的水蒸气会溢出,从而使丁装置的质量偏小,那么计算结果偏小,故 A 不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会使丁装置的质量偏大,那么计算结果偏大,故 B 符合题意;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那么参加的氧化铜偏少,生成水的质量偏少,计算结果偏小,故 C 不合题意;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浓硫酸吸收,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