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光山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889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光山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光山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光山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光山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光山县河南省光山县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3030 分)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_?我认为信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仰就是一种人生追求。 信仰不是信 (1 i) , 更不是遵守,而是一种精神福地的栖居,一种灵魂的皈依。读书作为信仰, 是读书人心灵家园中那一股源源不新的清泉,润泽灵魂,喜悦生命。 把阅读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把读书化为生活一部分的自由状态。_,这样的生活少了一份琐屑,多了一份静谧( ) ;少了一份狭隘( ) ,多了一份高邈。在功利主义世界里,阅读使我们拥有一种超

2、越现实,一种向理想进发的热情。 世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读书给予他的信徒最大的恩赐,不是等身的著作,也不是长长的头(xi n) ,而是一场独一无二的人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信(1 i)_ 头(xi n) _静谧( ) 狭隘( ) (2)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 _ _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用诗意的笔调描绘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B. “令尊”“垂问”“奉陪”等词属于敬辞类,“家父”“愚兄”“拙见”等词属于谦辞类。 C. 天净沙秋思是明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

3、是曲牌名。 D. 济南的冬天中,作者老舍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展现了济南冬天的山光水色,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_,_,或一茎枯枝;看它_,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 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 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 A. B. C. D. 4. 按原文默写。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_。 (朱自清春 ) (2)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 ) (3) 诸葛亮在 诫子书 中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 _,_。 (4)杜甫在江南逢李

4、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_,_。 (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 5. 名著阅读。 “转变”是为了寻找新的出路。 朝花夕拾中的“我”(即鲁迅)人生经历过多次“转变”。请结合鲁迅的“转变”经历,谈谈对成长的启示。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4 4 分)分) 6.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从 2017 年 5 月 10 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 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 1200 米以上

5、的海平面上,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连续 187 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采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 句子删去“大约”。 B. 句子“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 句子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 句子把“实现”改为“推进”。 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 A. 刘言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

6、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8 综合性学习 (1)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_ 【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_; 活动二:_。 (2)【探究材料】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15 岁的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

7、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网吧玩游戏。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他,王大哥则成了好朋友和崇拜的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他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木棍,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致其重伤。 小刘、小彭、小陈都是某校初三学生,也曾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己的小弟,三人跟随郑某四处游荡,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探究结果(感受) :_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2626 分)分) (一) (一) (1414

8、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

9、。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

10、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

11、之年患了重病, 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 我担心她孤寂, 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 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

12、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9. 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0.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主人却被时光洗老。 1

13、1. 请结合第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12.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二) (二) (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山冬韵 古诗有云:“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冬景更佳。”一句话道出了黄山冬季的韵味。 冬雪也许是上天赏给黄山最大的恩赐了。随着冬季的来临,雪景成为吸引众人的最具魅力的景色之一。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漫长的等待,经历过呼啸北风的磨炼,经历过万千期待的心情,才有了这缤纷冬雪的沉淀。 黄山的雪经常在夜里悄悄降临,那精灵般的雪花安静地飘落,似乎可以听见簌簌落下的声音

14、,犹如上天的礼物洒落山巅。远处的山峰、常青的松树、曲折的山道上,到处都成了白色的世界。最美的是雪后天晴,一轮暖阳照耀山巅, 晶莹别透的雪花反衬着灼灼的阳光,而那空旷的天际展现出一片苍茫茫的蔚蓝,映衬着洁白的雪景,显得愈加彻底与纯粹。当云雾从山涧下升起时,氤氲了整个山谷,恰似给众山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纱随风舞动,心随景跳动,一步一景,一景一画,宛若梦境游。原本青翠的松树上挂满了白色的冰凌般的雪花,结成了剔透的冰晶,在阳光下透着七彩的光,装点出了一片玉树琼枝的奇观。那深藏在雪花之中的艳红色野果,红色的果实与洁白的雪交相辉映,更是透出一片勃勃的生机。 在那蕴藏下,是下一个春季即将到来的讯息。 灵动

15、纷飞的雪,飒爽晶莹的冰,壮美惊叹的日出,大气磅礴的云海,冬日的黄山有太多让人称赞和陶醉的所在。如果你来过黄山很多次,却没有观赏过黄山的冬雪,那么你只窥得了黄山的半面容颜。如果你看过黄山的冬雪,却没有领略过一场雪后的日出,分享那轮红日从山后喷薄而出的场景,那么你的此行或许是有些许的遗憾。 如果你恰好也看到了日出, 却没有欣赏过一场大气磅礴的云海,在山峰间汹涌澎湃,似乎要涌到你的脚下,那么你的此行也是不圆满的。所以在冬季来黄山,抱着一颗安静等待的心,才能收获一份最美的风景。 冬天的黄山,雪中泡温泉无疑是最吸引游客的了。游客们泡在暖意融融的温泉中,可赏缥缈云海、壮美雪景和奇幻雾淞,还能体验“雪中泡泉

16、”的无限乐趣。漫山的奇松在冰雪的装饰下呈现出一片“玉树银花”的雾松奇观,其间云雾缭绕,传说中的水晶宫似乎就在眼前。由于温泉池边古树环绕,游客还能近距离观赏“冰挂”奇景。树枝间的冰晶似层层银片相叠,又似串串玉珠垂挂,如梦似幻。抬头,飘舞的雪或轻落池中,或轻拂人的肩头,冰雪的清凉和温泉的暖意构成“冰火两重天”的奇妙感觉。 泡完温泉,不妨漫步桃花溪畔,也可驻足白龙桥,桥上有形似龙头的巨石,惟妙惟肖。桥下的白龙潭则浪花飞溅,形如白龙飞舞,气势壮观。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品味黄山冬雪,感受特色徽州,黄山景区还将陆续开展“观冬雪、看云海、沐温泉、品徽菜、赏徽韵、过大年”等特色活动,同时还有“百辆自驾车畅游

17、黄山”、“安徽人游黄山”主题酬宾月、“迎新年、万人祈福”等系列活动。看雪景的同时还能感受特色徽州的诸多风情。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冬季的黄山,风情万种,韵味十足,怎能不让人留恋? 13. 通读全文,请你说说黄山冬韵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4.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妙处。 15. 以下是在自读本文时对部分内容做的批注,其中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冬雪也许是上天赏给黄山的最大的恩赐了”一句中,“冬雪”“黄山”是名词,“赏给”是动词。 B. 文章第段“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漫长的等待,经历过呼啸北风的磨炼,经历过万千期待的心情”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

18、了作者对黄山冬雪的喜爱之情。 C. 第段描写雪后天晴的美景,主要运用了由下到上的观察顺序写了雪后黄山的美丽景色。之后又聚焦在雪花上,雪花装点着青松,雪花下藏着红色的果实,红色的果实与雪辉映,洋溢着盎然生机。 D. 作者说“在冬季来黄山,抱着一颗安静等待心,才能收获一份最美的风景”,是因为冬日的黄山有太多让人称赞和陶醉的所在,而这些不一定在同一时间观赏到,所以要抱着一颗安静等待的心,才能收获一份最美的风景。 三、古诗文阅读(共三、古诗文阅读(共 1414 分)分) (一) (一) (101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19、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述而

20、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 16.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 (2)博学而笃志( )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 “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之词。这一则事例中,能体现颜回怎样的品质? 19. 阅读下列两则语录,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 为政 ) (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 (二) (二) (4 4 分)分) 20. 阅读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四、写作(共四、写作(共 5050 分)分) 21. 请以不一样的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中心突出,思路清晰,有真情实感,不少于 600 字。 河南省光山县河南省光山县 20212021- -202220

22、22 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3030 分)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_?我认为信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仰就是一种人生追求。 信仰不是信 (1 i) , 更不是遵守,而是一种精神福地的栖居,一种灵魂的皈依。读书作为信仰, 是读书人心灵家园中那一股源源不新的清泉,润泽灵魂,喜悦生命。 把阅读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把读书化为生活一部分的自由状态。_,这样的生活少了一份琐屑,多了一份静谧( ) ;少了一份狭隘( ) ,多了一份高邈。在功利主义世界里,阅读使我们拥有一种超越现实,一种向理想进发的热情。 世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

23、时。读书给予他的信徒最大的恩赐,不是等身的著作,也不是长长的头(xi n) ,而是一场独一无二的人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信(1 i)_ 头(xi n) _静谧( ) 狭隘( ) (2)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 _ _ 【答案】 (1) . 赖 . 衔 . m . i (2) . 什么是(叫)信仰(信仰是什么) . 阅读即(就是)生活/把阅读视为(融入)生活/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信赖:读音:x n l i,意思指信任并依靠;注意“赖”不能写成“懒” ; 头衔:读音:t u xi n,意思是官

24、衔、学衔等称号;注意“衔”不能写成“衍” ; 静谧:意思是安静;谧:读音:m ,意思是安宁,平静; 狭隘:意思是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隘:读音: i,不能读成 y 。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解答时注意根据前后的句意进行推断,然后恰当表达。 第一空:此处填的句子和要后面的句子构成一个设问句, “我认为信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仰就是一种人生追求。信仰不是信赖,更不是遵守,而是一种精神福地的栖居,一种灵魂的皈依。 ”解释的是什么是信仰。故可填:什么是信仰(或信仰是什么) ; 第二空:由“这样的生活少了一份琐屑,多了一份静谧;少了一份狭隘,多了一份

25、高邈。 ”和“把阅读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把读书化为生活一部分的自由状态。 ”可知“这样的生活”是指把阅读视为生活,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故可填:阅读就是生活(或把阅读融入生活)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用诗意的笔调描绘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B. “令尊” “垂问” “奉陪”等词属于敬辞类, “家父” “愚兄” “拙见”等词属于谦辞类。 C. 天净沙秋思是明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 “天净沙”是曲牌名。 D. 济南的冬天中,作者老舍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展现了济南冬天的山光水色,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

26、案】C 【解析】 【详解】C.马致远是元朝散曲家,不是明代人。 故选 C。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_,_,或一茎枯枝;看它_,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 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 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文字是写春藤生长的过程,依照上下句的衔接排序即可。 “一茎枯枝”也是春藤攀附的对象, 因此上句应为 “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 , 即二空为; “渐渐变青, 渐渐变老” 紧承上句的 “嫩” ,故三空应为;一空则为句。故选 C。 4. 按原文默写。 (1)看,

27、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_。 (朱自清春 ) (2)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 ) (3) 诸葛亮在 诫子书 中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 _,_。 (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_,_。 (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 【答案】 .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山岛竦峙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 .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

28、,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薄、竦峙、淫、躁、落、溪。 5. 名著阅读。 “转变”是为了寻找新的出路。 朝花夕拾中的“我” (即鲁迅)人生经历过多次“转变” 。请结合鲁迅的“转变”经历,谈谈对成长的启示。 【答案】示例:鲁迅从家乡转到南京,又留学日本,每次转变都是为了摆脱愚昧落后的环境,寻求新的知识和思想。他的转变经历让我明白:应该好好努力学习,将来有机会去更多的地方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解析】 【详解】 朝花夕拾中,鲁迅有多次的转变。如父亲的病一文记叙了小时候的鲁迅,因父亲的病为庸医所误,

29、后产生离家求学的想法; 琐记一文,鲁迅感受到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看到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思想又产生变化;看天演论 ,思想因而变化,产生冲破封建束缚,便萌生到国外求学的想法;而藤野先生中,鲁迅在仙台学医,因饱受歧视又因看电影时看到那群麻木的中国人从而弃医从文的想法。但“变”的是表相,不变的是内心那颗报国的火热的心。 对成长的启示,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加以阐述。 示例: 从鲁迅的每一次转变中, 我看到的是他那颗追求国家富强的心始终不变。 从鲁迅身上, 我感觉到, “穷则变,变则通” ,学习生活也是如此,前行路总是充满未知,如果迷茫了、困惑了,就一定要学会调整,改变方

30、向,只要心怀一颗向上的心,无论怎么变化,都不会改变前行的路。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4 4 分)分) 6.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从 2017 年 5 月 10 日起, “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 ,穿透厚达 200 米的泥质粉砂地层,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 1200 米以上的海平面上,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连续 187 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采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 句子删去“大约

31、” 。 B. 句子“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 句子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 D. 句子把“实现”改为“推进” 。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有误。句子搭配不当,把“实现”改为“登上” 。 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 A.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

32、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画线部分的前面强调的是各自有所长,根据语义呼应的原则,应该分别介绍刘言和李莉的长处,故选 C。 8. 综合性学习 (1)古人这样告诫我们: “匹夫不可不慎取友” ,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_ 【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_; 活动二:_。

33、(2)【探究材料】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15 岁的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网吧玩游戏。 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他, 王大哥则成了好朋友和崇拜的偶像。 一天, 王大哥突然对他说: “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木棍,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致其重伤。 小刘、小彭、小陈都是某校初三学生,也曾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己的小弟,三人跟随郑某四处

34、游荡,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探究结果(感受) :_ 【答案】 . (1) 【拟写标语】交友之道,贵在真诚。 . 【设计活动】活动一: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 . 活动二: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 . (2) 【探究材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 【解析】 【详解】 (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交友之道”的主题。平时要注

35、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活动方案的主题“交友之道”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形式即可。切忌偏离主题。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交友之道”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慎交友”倡议书等等。 (2)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信息。如材料一小明结识了“王大哥” ,致使自己打人犯法;材料二小刘、小彭、小陈结识了

36、社会青年郑某,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两则材料都说明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也验证了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且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朋友。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2 26 6 分)分) (一) (一) (14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这一

37、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

38、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

39、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 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 我担心她孤寂, 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 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

40、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41、9. 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0.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 11. 请结合第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12.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答案】9. 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

42、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10. (1)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 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 “我” 送蒸菜时的样子, 表现了母亲对 “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2)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 11. 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的事情。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2. 示例一:运用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

43、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示例二:运用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 【解析】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题目妙处的能力。分析记叙文题目妙处,首先要反复阅读文本,了解作品内容,品味作品主旨,然后从题目的修辞(比喻、象征、一语双关等)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或深层含义,明确其是不是文章行文线索,与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写作顺序、文章首尾等的关系,最后表明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0 题详

44、解】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分析,先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内容考虑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这句话表现了相关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词的能力。赏析文中的词语,先要解释这个词语的本意,然后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最后指出这个词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

45、。做此类题目先解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方法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文章构思特点,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架构、段落安排、行文思路、立意选材等特点去观察和思考;分析写作方法的特点则要仔细观察作者叙事抒情所用的一些特殊的手法,比如: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侧面描写、衬托或烘托等。本文对比手法明显,记叙顺序上还用了插叙的手法,可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二

46、) (二) (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山冬韵 古诗有云: “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冬景更佳。 ”一句话道出了黄山冬季的韵味。 冬雪也许是上天赏给黄山最大的恩赐了。随着冬季的来临,雪景成为吸引众人的最具魅力的景色之一。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漫长的等待,经历过呼啸北风的磨炼,经历过万千期待的心情,才有了这缤纷冬雪的沉淀。 黄山的雪经常在夜里悄悄降临,那精灵般的雪花安静地飘落,似乎可以听见簌簌落下的声音,犹如上天的礼物洒落山巅。远处的山峰、常青的松树、曲折的山道上,到处都成了白色的世界。最美的是雪后天晴,一轮暖阳照耀山巅, 晶莹别透的雪花反衬着灼灼的阳光,而那空旷的天际展现出

47、一片苍茫茫的蔚蓝,映衬着洁白的雪景,显得愈加彻底与纯粹。当云雾从山涧下升起时,氤氲了整个山谷,恰似给众山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纱随风舞动,心随景跳动,一步一景,一景一画,宛若梦境游。原本青翠的松树上挂满了白色的冰凌般的雪花,结成了剔透的冰晶,在阳光下透着七彩的光,装点出了一片玉树琼枝的奇观。那深藏在雪花之中的艳红色野果,红色的果实与洁白的雪交相辉映,更是透出一片勃勃的生机。 在那蕴藏下,是下一个春季即将到来的讯息。 灵动纷飞的雪,飒爽晶莹的冰,壮美惊叹的日出,大气磅礴的云海,冬日的黄山有太多让人称赞和陶醉的所在。如果你来过黄山很多次,却没有观赏过黄山的冬雪,那么你只窥得了黄山的半面容颜。如果你

48、看过黄山的冬雪,却没有领略过一场雪后的日出,分享那轮红日从山后喷薄而出的场景,那么你的此行或许是有些许的遗憾。 如果你恰好也看到了日出, 却没有欣赏过一场大气磅礴的云海,在山峰间汹涌澎湃,似乎要涌到你的脚下,那么你的此行也是不圆满的。所以在冬季来黄山,抱着一颗安静等待的心,才能收获一份最美的风景。 冬天的黄山,雪中泡温泉无疑是最吸引游客的了。游客们泡在暖意融融的温泉中,可赏缥缈云海、壮美雪景和奇幻雾淞,还能体验“雪中泡泉”的无限乐趣。漫山的奇松在冰雪的装饰下呈现出一片“玉树银花”的雾松奇观,其间云雾缭绕,传说中的水晶宫似乎就在眼前。由于温泉池边古树环绕,游客还能近距离观赏“冰挂”奇景。树枝间的

49、冰晶似层层银片相叠,又似串串玉珠垂挂,如梦似幻。抬头,飘舞的雪或轻落池中,或轻拂人的肩头,冰雪的清凉和温泉的暖意构成“冰火两重天”的奇妙感觉。 泡完温泉,不妨漫步桃花溪畔,也可驻足白龙桥,桥上有形似龙头的巨石,惟妙惟肖。桥下的白龙潭则浪花飞溅,形如白龙飞舞,气势壮观。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品味黄山冬雪,感受特色徽州,黄山景区还将陆续开展“观冬雪、看云海、沐温泉、品徽菜、赏徽韵、过大年”等特色活动,同时还有“百辆自驾车畅游黄山” 、 “安徽人游黄山”主题酬宾月、 “迎新年、万人祈福”等系列活动。看雪景的同时还能感受特色徽州的诸多风情。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冬季的黄山,风情万种,韵味十

50、足,怎能不让人留恋? 13. 通读全文,请你说说黄山冬韵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4.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妙处。 15. 以下是在自读本文时对部分内容做的批注,其中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冬雪也许是上天赏给黄山的最大的恩赐了”一句中, “冬雪” “黄山”是名词, “赏给”是动词。 B. 文章第段“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漫长的等待,经历过呼啸北风的磨炼,经历过万千期待的心情”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了作者对黄山冬雪的喜爱之情。 C. 第段描写雪后天晴的美景,主要运用了由下到上的观察顺序写了雪后黄山的美丽景色。之后又聚焦在雪花上,雪花装点着青松,雪花下藏着红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