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869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5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2-2023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5 小题)小题)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难堪(kn) 收敛(lin) 绽开(dng) 栅栏(zh) B枉然(wng) 倏忽(sh) 自卑(bi) 争执(zh) C屋檐(yn) 黄晕(yn) 发髻(j) 笃志(d) D搓捻(nin) 澄清(d ng) 感慨(ki) 攲斜(j)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 。 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

2、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 ,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 A B C D 3大家正在修改学法指导大会的新闻稿,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学法指导大会,使很多同学明白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郭老师强调能否专注于课堂,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C会上,老师们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宝贵的学习经验传播给同学们。 D本次大会由彭伟琼老师主持,邀请各学科最专业的老师担任导师团成员,对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4小红在“新生教育月”活动后写了一篇周记,其中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 小王在“新生

3、教育月”活动中表现非常优秀,他获得年级的表彰,我真是喜出望外。班里每个人各得其所,擅长管理的小李成了班长,成绩优异的小张成了学习委员。经过新生教育月后,同学们与老师打成一片,老师的办公室经常人迹罕至。杨老师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如果有人不交作业,她定会咄咄逼人。 A喜出望外 B各得其所 C人迹罕至 D咄咄逼人 5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由写景转入言事,写了友人王昌龄“左迁”

4、赴任路途的险远。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 ,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二名著阅读(共二名著阅读(共 1 小题)小题) 6 朝花夕拾中有几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情感真挚感人。以下句子分别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这是一个身材高大,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她生的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摆,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其实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三默写(共三默写(共 1 小题)小

5、题) 7古诗默写。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3)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4)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5)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十二章 ) (6)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食指相信未来 ) (7) “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 ”中的故园情思,是王湾次北固山下 “ ? ”中的客路家书。 四文言文阅读(共四文言文阅读(共 1 小题)小题)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

6、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咏雪 )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 ( 黄琬巧对 ) 【注释】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 147 年。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琼以状闻: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诏:皇帝的命令。食:同“蚀” 。如;像。应:回答。 (1)解

7、释下列加点的词。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 为魏郡太守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若柳絮因风起。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兄女”把白雪比作柳絮,形象表现雪的轻盈之态,比喻新颖贴切。 B.甲文用“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句营造了一个紧张的学习氛围。 C.咏雪选自世说新语 ,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D.从修辞手法上看, 【甲】 【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用比喻描绘形象。 (4) 【甲】文中的“公大笑乐”和【乙】文中“琼大惊”描写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有何表达效果? 五现代文阅读(共五现代文阅读(共 2 小题)小题) 9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礼物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 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 以贴补家用。 生活是清贫的, 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 a。黯然。 “要啊, ”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 “胡萝卜很新鲜呢。 ”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 “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 “当年我爸爸也是这

9、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 “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

10、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 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 “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 ”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 “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 c。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 “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B (1) “礼物” ”在文中是指 。围绕这一“礼物” ,文章讲述了一个 故事。 (2)请简要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这句话是

11、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放于文中 A、B 两处的哪一处?为什么? 应归位于 处。因为 。 (4)品析文中 a、b、c 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a 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 ,这是因为 。 b 处老人又很“兴奋” ,这是因为 。 c 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 ,这是因为 。 10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

12、,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 “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 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

13、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妈妈说: “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 ”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泪痕很快被风吻干

14、。他侧过身来,说: “姐姐,给我照张相吧。 ”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 “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 ”他笑了,目光 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 ,有改动

15、)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3)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 (4)第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 之情,又有 之情。 (5) 根据全文内容, 谈谈你对第段中 “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 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 一句的理解。 六作文(共六作文(共 1 小题)小题) 11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

16、总会有一种温暖,不期而至,如花绽放在我们的心田。史铁生在黑暗中自暴自弃时,母亲用爱温暖着他, 让他重拾生活的勇气; 海伦凯勒在寂静的世界里痛苦摸索时, 莎莉文老师用爱包容着她,点亮了她生命的底色。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受。 温暖,也许是一种自然触发的感动;温暖,也许是一种沐浴亲情的幸福;温暖,也许是一种生命良善的震颤温暖可以来自你,可以来自我;可以源于一片景,可以出自一本书;可以因情而生,可以因事而起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流淌在心底的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不少于 600 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

17、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5 小题)小题)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难堪(kn) 收敛(lin) 绽开(dng) 栅栏(zh) B枉然(wng) 倏忽(sh) 自卑(bi) 争执(zh) C屋檐(yn) 黄晕(yn) 发髻(j) 笃志(d) D搓捻(nin) 澄清(d ng) 感慨(ki) 攲斜(j)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有误, “绽开”的“绽”应读作“zhn” ; B.有误, “枉然”的“枉”应读作“wng” , “自卑”的

18、“卑”应读作“bi” ; C.正确; D.有误, “澄清”的“澄”应读作“chng” , “欹斜”的“欹”应读作“q” 。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 。 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 ,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 A B

19、 C D 【考点】衔接与排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给句子排序的能力。对于语句排序题,灵活利用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更快解题。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解答】第句总说“座次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所以应该放排在首位;第句承接前句的“尊卑之分” ,具体说明座位的位置, 所以应该排在第句的后面; 第句是举例说明在具体场合的 “座位的尊卑之分” ,所以应该排在第句的后面;第句中的“另外”表示补充说明,所以应该放在第句的后面;第句中用“而”领起的内容又是句的补充,所以应该放在最后。因此,这些句子应该怎这样排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

20、认真阅读语段,明确体裁,把握语段特点。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段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中心句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3大家正在修改学法指导大会的新闻稿,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学法指导大会,使很多同学明白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郭老师强调能否专注于课堂,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C会上,老师们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宝贵的学习经验传播给同学们。 D本次大会由彭伟琼老师主持,邀请各学科最专业的老师担任导师团成员,对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

21、其它语病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 B.有误,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 C.有误,搭配不当,把“传播”改为“传授” 。 D.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解答这道题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

22、改能力也会提高。 4小红在“新生教育月”活动后写了一篇周记,其中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 小王在“新生教育月”活动中表现非常优秀,他获得年级的表彰,我真是喜出望外。班里每个人各得其所,擅长管理的小李成了班长,成绩优异的小张成了学习委员。经过新生教育月后,同学们与老师打成一片,老师的办公室经常人迹罕至。杨老师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如果有人不交作业,她定会咄咄逼人。 A喜出望外 B各得其所 C人迹罕至 D咄咄逼人 【考点】成语和熟语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 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 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

23、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使用有误,喜出望外: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该成语和“活动中表现非常优秀”相矛盾。 B.使用正确,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C.使用有误,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该成语和句意相反。 D.使用有误,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多指气势,也可以指眼神,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该成语是与褒贬不当。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下面对闻

24、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由写景转入言事,写了友人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的险远。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 ,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考点】诗 【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 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 给予抽象的 “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

25、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朋友被贬远离而产生“愁心” ,并非“怀才不遇” 。 故选:C。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

26、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二名著阅读(共二名著阅读(共 1 小题)小题) 6 朝花夕拾中有几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情感真挚感人。以下句子分别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这是一个身材高大,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她生的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摆,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其实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考点】名著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人物的把握,依据提示内容回答。 【解答】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

27、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是朝花夕拾中“范爱农” ; “她生的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摆,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这是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 ; “其实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 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这是 藤野先生中 “藤野先生” 。 答案: 范爱农; 阿长; 藤野先生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所提供人物的外貌判断名著人物。 三默写(共三默写(共 1 小题)小题) 7古诗默写。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 (曹操观沧海 ) (2)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3)正是江南好

28、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4)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 论语十二章 ) (6)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相信生命。(食指相信未来 ) (7) “乡土情结”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它是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 中的故园情思, 是王湾 次北固山下 “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中的客路家书。 【考点】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我们

29、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山岛竦峙(注意“竦”的书写) (2)枯藤老树昏鸦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不知何处吹芦管(注意“芦”的书写) (5)思而不学则殆 (6)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7)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四文言文阅读(

30、共四文言文阅读(共 1 小题)小题)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咏雪 )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 ( 黄琬巧对 ) 【注释】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 147 年。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琼以状闻:黄琼把他听到的情

31、况告诉皇上。诏:皇帝的命令。食:同“蚀” 。如;像。应: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俄而雪骤 急 撒盐空中差可拟 比拟 为魏郡太守 担任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回答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若柳絮因风起。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甲文“兄女”把白雪比作柳絮,形象表现雪的轻盈之态,比喻新颖贴切。 B.甲文用“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句营造了一个紧张的学习氛围。 C.咏雪选自世说新语 ,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D.从修辞手法上看, 【甲】 【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用比喻描绘形象。 (4) 【甲】文中的“公大笑乐”和【乙】文中“琼大

32、惊”描写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有何表达效果? 【考点】文言翻译 【分析】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黄琬从小就聪明, 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七岁,

33、在旁边,说: “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比拟。 句意: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为:担任。 句意: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对: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

34、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未若,不如。因,趁,乘。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重点词:何,为什么。言,说。句意: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CD.正确; B.有误, “紧张的学习氛围”应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甲】文中的“公大笑乐”是对谢太傅的神态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兄女”的机敏、聪明。 【乙】文中的“琼大惊”是对黄琼的神态描写,从侧面描写表现了她的机敏、聪明。 答案: (1)急;

35、拟:比拟;为:担任;回答; (2)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 (3)B (4)甲文中的“公大笑乐”和乙文中的 “琼大惊”都运用了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分别表现了 “兄女”和黄琬的机敏、聪明。 【点评】 “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现代文阅读(共五现代文阅读(共 2 小题)小题)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36、。 礼物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 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 以贴补家用。 生活是清贫的, 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 a。黯然。 “要啊, ”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 “胡萝卜很新鲜呢。 ”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 “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 “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

37、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 “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

38、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 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 “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 ”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 “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 c。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 “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B (1) “礼物” ”在文中是指 珍妮圣诞节前为老人做的一件棉衣和送的一枝玫瑰 。围绕这一“礼物” ,文章讲述了一个 约翰(珍妮)一家与卖菜老人之间相互关爱的 故事。 (2)请简要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9、(3)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放于文中 A、B 两处的哪一处?为什么? 应归位于 B 处。因为 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既给人以美感,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这句话与老人“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相照应 。 (4)品析文中 a、b、c 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a 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 ,这是因为 他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而想到了她的清贫,对她是否会买菜感到茫然 。 b 处老人又很“兴奋” ,这是因为 老人意外地收到礼物而惊喜,能为别人送礼物而高兴 。 c 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 ,这是因为 老人觉得自己向一位女

40、士送玫瑰表示爱心而很不好意思 。 【考点】词句理解赏析 【分析】小说讲述了生活清贫的约翰(珍妮)一家帮助比自家更困难的卖菜老人,珍妮圣诞节前为老人做了一件棉衣并送了一枝玫瑰,老人在不知是谁送给他的情况下,又转送给约翰一家的故事。小说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可以让陌生的邻里亲如一家。 【解答】 (1)本题考查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礼物”意思。即:珍妮圣诞节前为老人做的一件棉衣和送的一枝玫瑰;概括事件时可按照“人+事+结果”的模式,或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本文事件可概括为:讲述了翰(珍妮)一家与卖菜老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 (2

41、)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段“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属于环境描写,渲染文章气氛; “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交代了约翰一家的生活状况,他们能体会到同样贫困的人处境之艰难,因而有同情心,这为下文写约翰一家对老人的关爱作铺垫。 (3)本题考查还原语句的能力。此题可从情节发展及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来考虑。 “娇艳的玫瑰”喻指人纯真的爱心,既给人以美感,又点明文章主旨,这里应用这句话做结尾;并且“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与老人“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相照应,所以应放在 B 处。 (4)本题考查根据语境揣摩人物心理。a 处由“

42、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可知,老人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觉得珍妮生活清贫,不会买他的菜,所以神情有些“黯然” ;b 处由“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可知,老人意外地收到礼物,并且为有礼物送约翰、珍妮感到高兴。c 处“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 ,老人觉得自己向一位女士送玫瑰表示爱心觉得不好意思,所以“略带羞涩” 。 答案: (1)珍妮圣诞节前为老人做的一件棉衣和送的一枝玫瑰;约翰(珍妮)一家与卖菜老人之间相互关爱 (2)点明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渲染文章气氛;为下文写约翰一家对老人的关爱作铺垫。 (3)

43、B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既给人以美感,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这句话与老人“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相照应。 (4)a他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而想到了她的清贫,对她是否会买菜感到茫然; b老人意外地收到礼物而惊喜,能为别人送礼物而高兴。 c老人觉得自己向一位女士送玫瑰表示爱心而很不好意思。 【点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如下: 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 ,引出下文 结尾

44、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明或揭示有关主题。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 10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45、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 “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 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

46、伤痛。 妈妈说: “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 ”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 “姐姐,给我照张相吧。

47、 ”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 “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 ”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 ,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

48、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 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 (3)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 (4)第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 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或感动)之情 之情,又有 对自己因伤痛一蹶不振的羞愧(或自责)之情 之情。 (5) 根据全文内容, 谈谈你对第段中 “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

49、者, 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 一句的理解。 【考点】散文;文章题目;文章结构与线索 【分析】本文主要记叙被雷劈过的槐树重生后更加繁茂,以及受伤的弟弟醒悟后开始新生活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解答】 (1)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我们先标题的内容来分析,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首先可以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再联系全文,理解此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全

50、文的事件都围绕着“开花的槐树”展开,树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同时以这个生动的比喻来点明它对人的激励作用,起到了点明全文主旨的作用。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找到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所在文字段的位置,然后以事例为中心找到相关情节,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分别分析词语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 了什么感情。第一句中的加点词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槐花的繁密与快乐;第二句加点词“期待” ,是指我希望弟弟能从心灵的伤痛中走出来; “忐忑”则是因为我对此次回乡对弟弟会有怎样的影响没有把握。 (4)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语句及作者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