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小升初培优 第02讲 数列求和(解析版)

上传人:古*** 文档编号:227248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小升初培优 第02讲 数列求和(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小升初培优 第02讲 数列求和(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小升初培优 第02讲 数列求和(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二讲 数列求和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内容概述内容概述 1.在 6 和 26 之间插入 3 个数,使它们每相邻两个数的差相等,这 3 个数的和是多少? 【解析】 在 6 和 26 之间插入 3 个数, 共有 4 个相邻差, 公差为 (266) 45,所以插入的 3 个数是 11,16和 21。和为 11162148。 2.小青蛙沿着台阶往上跳,每跳一次都比上一次升高 4 厘米,它从离地面 10 厘米处开始跳,这一处称为小青蛙的第一次的落脚点,它的第 100 个落脚点正好在台阶尽头的亭子内,那么这亭子距地面多少厘米? 1、掌握配对的方法; 2、学会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公式;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2、3、培养学生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员数学学习的自信。 在等差数列中: 1、通项公式:第 n 项首项(n1)公差。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3、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4、中项定理:若某个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则有中间数, 中间数(首项末项)2, 数列的和中间数项数。 5、常见结论:135(2n1)(n1) 【解析】第一次落脚点到第 100 次落脚点有 99 个间隔 100199,994396(厘米) ,39610406(厘米) 解答:这个亭子距离地面有 406 厘米。 1.将 7 个连续自然数从小到大排列,最小的三个数的总和为 33,最大的三个数的总和是多

3、少? 【解析】最小的一个数为 333110,最大的三个数为 14,15,16;和为 45。 解答:最大的三个数的总和是 45。 2. 30 名同学按身高由低到高排成一队,相邻两个同学的身高差都相同。前 10 名同学的身高和是 1450 厘米,前 20 名同学的身高和是 3030 厘米。那么这 30 名同学的身高和是多少厘米? 【解析】相邻两个同学的身高差都相同,则前十名、中间十名、后十名同学的身高和成等差数列, 30 名同学的身高和为 (30301450)34740 厘米。 3.小明家住在一条弄堂里,这条弄堂各家的门牌号从 1 号,2 号,连续下去。全弄堂所有住户的门牌号码之和减去小明家的门牌

4、号码,其结果为 265。这条弄堂共有多少家住户,小明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 【解析】从 1 开始连续自然数相加,到超过 265 为止,12323276, 27626511。 解答:这条弄堂共有 23 家住户,小明家的门牌号码是 11。 4. 有 37 人排成一列玩报数游戏,第一个人报 1,以后的每个人都把前一人报的数加 3,报数过程中有一个人报错了,他把前一个报的数减 3 报了出来,后面的人同样按此人报的数正确的往下报,最后这 37 人报的数加起来得 2011,那么是第几个人报错了数呢? 【解析】此题是一道实际问题的等差问题,知道了公差是 3,首项是 1,不知末项,所以先求末项,末项首项(n1)

5、公差1(371)3109,正确的结果:147109(1109)3722035, 从报错的人开始,每个人都比正确的数少了 6,2035201124,2464(人)报错,所以报错的人是:374134。 解答:第 34 个人报错了数。 5.有一个六边形点阵如下图, 它的中心是一个点, 算作第一层, 第二层每边 2 个点, 第三层每边 3 个点这个六边形点阵共 100 层,问这个点阵共有多少个点?(如图) 【解析】首先要搞清从第二层起各层点数的规律,不难看出,第二层 6 个点;第三层 12 个点;第四层 18个点;第 100 层的点数是:699,所以这个点阵的点数为: 16121869916(1239

6、9)29701(个) 。 1.图中是一个堆放铅笔的 V 形架,如果最上面一层放 60 支铅笔。 问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解析】从最底层到最上层每一层堆放的铅笔支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所以一共放铅笔。(160)6026160261301830(支) 2.九个连续偶数,最大的一个是 998,这九个连续偶数的平均数是几? 【解析】这九个连续偶数的平均数是第 5 个偶数,99842990。 3.五个连续偶数的和是 7 的倍数,这五个数之和最小等于多少? 【解析】五个连续偶数的和一定是中间数的 5 倍,又是 7 的倍数,还是偶数,那么最小是 70,此时这 5 个数分别是 10,12,14,16,18。 解

7、答:答案为 70。 部分数学符号的来历部分数学符号的来历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 () ,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 加减号“” , “” ,1489 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 1514 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 乘号“” ,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 1631 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 ”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除号“” ,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 。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等号“” ,最初是 1540 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1591 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十七世纪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兹广泛使用了这个符号,从此人们普遍使用。 大于号和小于号“” “” ,1631 年为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相似号“”和全等号“”是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用。 括号“ () ” ,1591 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开始使用括线,1629 年格洛德开始使用括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数学 > 奥数 > 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