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693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浙江省 A9 协作体协作体 2022 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1975 年 10 月, 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 长征组歌 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 80 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

2、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 “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 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80 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 ,还有人拿长征比较, “汉尼拔的跨

3、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 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 “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 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4 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 20.6 万,沿途补充兵力 1.7 万,到长征结束仅剩 5.7 万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为 3

4、 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 34师,原有 7000 余人仅剩下 90 多人。无数个“军需处长”为了战友甘愿以命换命,无数红军官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所信仰的事业。 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聂荣臻元帅曾说: “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长征以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霜雪之冷,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时每刻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休息时,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舞 ,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 ,用俄语唱国际歌.到处洋溢着乐观、友爱和热情,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 。 当今中国,止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

5、展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读懂、汲取长征精神,就应该经常检视自己可否拥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激情,可否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可否保持“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 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辛士红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 ) 材料二: 长征是历火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

6、轰炸,地下儿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

7、帝国主义的策略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征,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有着丰厚的典藏和精神光芒。 B.80 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都对长征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C.长征的伟大胜利,是由无数红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 D.红军长征就像播种机,在十一个省内撒播了革命的种子,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困难作斗争, 周恩来总理身患癌症期间与病魔相搏就是典型的例证。 B.长征精神展示的理想

8、信念、英雄气概和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C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用血与火熔铸的,是 4 支长征大军用生与死锻造的,是红军战士用苦与乐冶炼成的。 D.作为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最高体现的长征精神,即使在沐浴着杏花春雨的今天仍要读懂、汲取和弘扬。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1935 年 10 月,毛主席率军在吴起镇一带歼灭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宣告了蒋介石“围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B.四川马尔康县党坝乡藏族喇嘛桑吉在红军经过阿坝地区时受到影响参加红军, 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随军长征。 C.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依靠

9、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处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 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红军长征始终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武器,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条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 分) 5班级举行一次以“学习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每句话不少于 7 个字(4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

10、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

11、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

12、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 “那可也是的, ”公输般高兴的说, “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

13、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

14、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地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之,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

15、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B.文中墨子的学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都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

16、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对比,楚国人的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和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形成对比。 B.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8 文中的墨子是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 请问小说用了什么手法, 塑造

17、了墨子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6 分) 9鲁迅在故事新编中,站在现代的立场上,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进行再叙述、再评价,并在再叙述再评价中渗入自己对当下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思考与批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鲁迅渗入的思考和批判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鲁昭公之二十年,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 景公问孔子曰: “

18、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其霸何也?”对曰: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

19、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 诗 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 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 武 雅 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 ,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B.与闻国政三月

20、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C.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D.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小人穷斯滥矣”的“穷”和赤壁赋中“羡长江之无穷”的“穷”意义不一样。 B.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C.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六艺,古代指礼

21、、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 礼 乐 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

22、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4 分)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 分) 1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晋书孟嘉传 : “有风到至,吹嘉帽堕落,嘉不知觉。温使左右勿言

23、,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整首诗前三联对仗工整,抑扬顿挫;尾联, 问一答,意味深长。 B.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雅洒脱的情态。 C.颈联描山绘水,写蓝水远来,干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尽显峥嵘气势。 D.尾联中诗人虽已醉眼蒙胧,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万语千言。 16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诗人满腹忧情” ,请简要分析全诗的思想感情。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24、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2) 大学之道中用“ ”来说明先有真诚的意念之后才能做到心思端正,心思端正了才能提高品德修养。 (3) 老子四章表达“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博兴柳编技艺 ,据记载已有 800 多年历史,2011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博兴县一批手艺人潜心研究柳编技艺、创新产品样式。巧手之下,老手艺呈现新面孔,古老非遗“编”出新花

25、样。作为博兴县湾头村有名的“巧匠” ,老贾虽年过七旬,手艺却不减,村里人常称赞: “老贾手艺是宝,柳编越做越新潮。 ”在简陋狭小的工作室里,老贾打磨出一件件工艺品:龙虎鸟兽,栩栩如生;亭台楼阁,气势恢宏;飞檐流角,轻盈灵秀.所拟之物,件件精致, 。 这几年,不少人找到老贾,向他“取经” 。老贾毫不吝啬,倾囊相授,令学习者惊叹不已。 毫不起眼的柳条,竟能编出国家馆外墙?在上海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外墙以藤条为支撑,中间用杞柳编织物填充。从远处望去,流线型外观犹如起伏的波浪;从高处俯瞰,状若造型独特的“花篮” ,令参观者 。柳编技艺与建筑跨界的巧妙融合,柳编不仅彰显文化内涵,也让建筑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26、。 人民日报记者李蕊匠心编柳 妙手生花 18请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3 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柳编不仅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也让建筑彰显文化内涵。 B.不仅柳编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也让建筑彰显文化内涵。 C.不仅让柳编彰显文化内涵,也让建筑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D.不仅让柳编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也让建筑彰显文化内涵。 20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在易经中为阳数, ,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二九

27、相重,故又称为“重九”。 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莱萸节、菊花节等别称。 在古代, 民间在重阳登高的风俗相传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战,还有插在头上的。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中是最大数,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的祝福,发展出了敬老爱老的

28、浓浓深情。因此亲爱的朋友们,为了咱们父母的身心安康,不管是不是重阳,咱们都应该多回家看看,聊表子女孝心,传承中华文化。 21下列句子中的“咱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咱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马先生听伊牧师说请温都太太喝茶,心里一动,低声问马威:“咱们的茶叶呢?” B.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C.老师,您辛苦了,我怀念您带咱们走过的分分秒秒。 D.“啊,累坏了,给咱们做点饭吃。”客人说得很亲切,很像自家人的口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学开篇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怎样的境界,认识自己的本心,这些话语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每个人天赋不同,兴趣各异,如果我们能尽早地认清自己,明白自己内在生命的愿景,能顺着自己的天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就更能享受这美好的一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请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30、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 A B“都”范围扩大,“最高的评价”不合文意。原文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人对长征的正面解读。 C强加因果, 我们要铭记长征不是因为长征牺牲了无数的红军官兵。 D“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 种子在十一个省内, 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故选 A。 2答案: B B“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错误。被称作“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的是长征而 不是长征精神。 3答案: D 材料二的观点是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 D

31、 项侧重概括的是 长征胜利的重要条件,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 故选 D。 4首先以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的故事引出对长征的评述,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分析论述长征 精神的现实意义; 然后分析长征精神的世界影响,并从三个方面论述长征精神的主要特征; 最后指出在当今时代只有汲取长征精神,才能在新的长征中取得更辉煌的业绩。 (每点 1 分, 表达 1 分) 材料一中第一段是以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的故事引出对长征的评述:长征, 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 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第二段介绍长征及其意义: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丰碑。从而引出“长征精神”。第三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分析论述长征精神的

32、现实意义,指出 “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第四段分析长征精神的 世界影响,“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第五、六、七段是从三个方面论述长 征精神的主要特征。第八、九段联系当今现实,指出只有汲取长征精神,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 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5答案: 重温艰难长征历史,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追随先辈长征足迹,重温伟大长征精神。 汲取伟大长征精神,开创祖国振兴新篇章。 6答案: B B“管黔敖以及曹公子,都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错,由 原文墨子的话“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

33、嚷什么死了。你去 告诉他:不要弄玄虚”可知,曹公子并没有继承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故选 B。 7答案 C C “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误。插入现实生活中的描写,不破坏作品的艺术效果,反而能 增强作品幽默、调侃的情趣。 8答案: 塑造人物手法: 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 (1 分) 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 (1 分) 人物形象: 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 (2 分) 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2 分) 利用“止楚攻宋”的主体情节,刻画墨子反抗侵略、为民请命的大义形象。如墨子千里迢迢只 身赴楚制止楚王;又

34、如墨子让弟子们积极备战,最终让楚王放弃侵略的念头等。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历尽艰辛,不辞辛 苦, 是一个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形象。 如脚底起泡,如用布裳包脚,如与管黔敖的对话 等表现墨子为民众积极奔走,席不暇暖的作风。 利用次要人物的侧面烘托,烘托墨子务实、关注民生、智勇双全的圣贤形象。如写学生管黔敖 实干备战, 烘托了老师务实的精神; 如写公输般前后态度的微妙变化, 烘托墨子关注民生的高 大形象等。 9答案 鲁迅赞颂墨子这样的脊梁式的平民英雄, 他凭借自己的行动,挽救了弱小的宋国,使数以万计 的宋国生灵免遭涂炭,这是一种博大的人间情怀, 一种

35、深厚的人道精神,一种无疆的大爱。 大国侵略小国是不义的战争。但对待战争,小国要充分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既要努力止战, 更要广泛发动普通人民积极备战 ( 丝麻米谷, 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 大人们就都要, 何况 行义呢。 ) 。 胜利和天下是属于真心实意为国民付出努力的救国者。(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 , 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 ) 结尾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抨击和批判。 像这样的脊梁式人物并没有得到善待, 未受到礼遇, 那么以后谁还会继续做脊梁式人物呢? 其他如: 要团结一致对外, 不勾心斗角搞内斗( 所以互相爱, 互相恭, 就等于互相利。 互相钩, 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 ;

36、 要会谋划, 讲究实用, 不浪费手头的资源(有利于人的,就是巧, 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 拙,也就是坏的。” ); (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三点 6 分) 10答案: C C 句意: 孔子参与国政才三个月,行人男女都各守礼法分开走路,路上见了别人掉落的东西也 不捡回去;来到鲁国的四方旅客,不必向管事官吏请求,管事官吏都会给予他们宾至如归般的 照顾。 11答案 D D“六艺文中指前者”说法错误,文中的“六艺”是指后者, 即诗 书 礼 乐 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书。 12答案 D D“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理解错误。文中说的是“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不能 赞一辞”的意思是文章写的很

37、好,不能增删一句话,而选项说成是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望文 生义。 13 (1) 孔子任职审理案件时, 有可以与人一起商量的文辞, 不独自决断。 ( “听讼”,审理案件; “共”,共同处理, 此处可译为商量;“独有”,独自决断;文辞有可与人共者, 定语后置句。) (2)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 吗? (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句,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 “重”, 重大; “已”,停止。) 14志向远大,施政恰当; 遵循礼治,注重秩序; 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每点 1 分) 孔子第一次回答是“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意

38、思是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 所处地方虽然偏僻, 但施政却很恰当。据此概括为:志向远大,施政恰当。 孔子的第二次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国君要像国君, 臣子要像臣子,父 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据此概括为:遵循礼治,注重秩序。 孔子的第三次回答是“政在节财”,意思是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据此概括为:节约开支,杜绝 浪费。 :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成年以后,曾做过季氏的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 楚;也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越养越多。因此出任司空。没过多久离开鲁国,在齐 国受到排斥,奔波于宋、卫两国,又在陈、蔡两国间遭遇困厄。 鲁昭公二十年, 齐景公与晏婴一

39、块来到鲁国, 景公问孔子说: “从前的秦穆公, 国家既小, 地 域又偏,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国家虽然小, 目标却很远大;地域虽 然偏,施政却很正当。”齐景公向孔子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 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听了说: “太好了!”改天他又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 “为政最要紧的在于节省财力。”景公听了很高兴。 鲁定公十四年, 孔子这时以大司寇的身份兼理国相的职责(参与国家大事) , 孔子参与国政才 三个月,行人男女都各守礼法分开走路,路上见了别人掉落的东西也不捡回去;来到鲁国的四方旅 客,不必向管事官吏请求,管事官吏都会给予

40、他们宾至如归般的照顾。 孔子迁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进攻陈国。楚国前来救陈,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 蔡两国的边境上,楚国就派了专人来聘请孔子。孔子打算应聘前去见礼,陈、蔡两国的大夫就商议 说: “现在的楚国,是个强大的国家,却来礼聘孔子; 楚国如果真用了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掌权), 那我们陈、蔡两国掌政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双方共同派人把孔子围困在荒野上,不能行动,粮 食也断绝了。随行弟子饿坏了,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得起来。孔子却照样不停地讲他的学,朗诵他的 书,弹他的琴, 唱他的歌。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会有这样困窘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即便身处逆境,也会)固守困

41、窘 (仍固守内心的操守) ,小人困窘的时候,那就 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在孔子的时代,周朝王室已经衰微,而礼乐的制度教化也废弛了, 诗 书等典籍零散残 缺。于是孔子探寻三代以来的礼制遗规,厘定书传的篇次, 上起唐尧、虞舜之间,下到秦穆公 止,依照事类秩序加以编排。古代留传下来的诗原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 把重复的去掉,选取可 以用于礼义教化的部分。所取诗篇,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的诗,其次是歌颂殷、周两代盛世的诗,再次是讽刺周幽王、厉王政治缺失的诗。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把它们入乐歌唱, 以求合乎古代韶乐 (虞舜乐)、 武乐(武王乐)以及朝廷雅乐、庙堂颂乐的声情精神。先王 礼乐教化的

42、遗规,到此才稍复旧观而有可称述。王道完备了, 六艺也齐全了。 孔子任职审理案件时, 有可以与人一起商量的文辞, 不独自决断。 到他写 春秋 时(就不同 了), 认为该记录的就提笔直录,该删削的就删削,子夏这些弟子,一句话都参酌不上。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 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己丑日逝世。 15答案 B B “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错。杜甫曾授率府参军, 此处以孟嘉自比, 合乎身份。 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 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 他怕落帽, 显露出自己萧 萧短发,反请人正冠。颔联反用“孟嘉落帽”典故,传神写出杜甫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 悲凉的情绪。 16首联哀

43、伤年华如秋老去, 勉强宽慰自己与友尽欢。 颔联悲叹满头短发萧疏, 悲凉、落寞,怀才不遇,晚境凄凉; 颈联感伤深秋高危萧瑟,抒发内心感奋。 尾联深忧病体难料,却借酒浇愁, 醉看茱萸,感叹人事难料。 17 (1)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3)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18 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 流程很长或者比喻历史悠久。 已有 800 多年历史, 应是“历史悠久” 之意。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及其精巧。 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或惊叹不已:形容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 感受至深。 19答案 D

44、 画线句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柳编技艺与建筑跨界的巧妙融合”,后一句主语变成了”柳条“, 因此也要加上”让“; 另外, 关联词”不仅“位置不当, 应提前。 不仅而且是递进, 前后语序 应互换,柳条焕发生命活力,建筑彰显文化内涵。 20答案: 运用整句和短句,句式活泼灵动, 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强调作用,突出感情 表达, (工艺品的形状形同各种动物) 突显工艺品的精巧,生动形象地说明老贾手艺精湛。 (一点 1 分) 21 答案 A (A 和例句,咱们包括双方, BCD 只包括说话的一方) 22. (1) “九九”两阳数相重 (2)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 (3) 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解析:

45、第一处, 根据“故曰重阳”可知, 此处是解说“重阳”这一称呼的缘由, “九 在 易经中为阳数”, 九月初九又为两个“九”,故此处为“九九两阳数相重”。 第二处,根据后文“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可知,此处解释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的原因, 根据第二段开头“在古代,民间在重阳登高的风俗相传始于东汉”可知,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 第三处,“九在数中是最大数”,用来“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的祝福”, 结合“对老人健康 的祝福”可知, “九”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23 【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分析材料。 材料共三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是大学开篇的文字,这段话是说“知道我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 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 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 获”。第二段文字是对大学中这段话的进一步阐释,指明“解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怎样的境 界,认识自己的本心”对于当代青年的意义。第三段文字指出“认清自己”“发挥天赋”“找到自 己人生真谛”的价值。由此可知,这三段文字主要是说要认清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 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且为之努力。 【】 1找到自己的人生路, 做幸福青年; 2认识自我, 把握未来,做最美青年; 3全面规划, 做最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