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6629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清吴淇评谢灵运诗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 选诗定论卷十四) 。论者也大都指责谢诗雕刻骈俪之风和景、情、理不相融合之病。然而,谢诗意境阔大悠远,风格恢宏豪放,深得李白、苏轼、辛弃疾和陆游等人的推崇。白居易论其诗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意谓谢诗乃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谢灵运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谢灵运

2、在描写山水景色之中,融入了完整而悠远的时空意识。最常见的是朝夕昏旦等时间词的大量使用,开拓了诗的意境。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云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浓缩了一天的盘桓,使气候变化、山水清辉的细节描写,都纳入了一个大时空意境之中,也使抒发的物自轻理无违之悟,自然有了依托。又如作于赴永嘉途中的七里濑云: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时间也是从秋晨写到落日, 从而赋予寄寓诗人遭到迁斥悲慨的秋色以开阔的意境, 既渲染了伤怀之情,亦使诗歌境界不至狭小,与后面借异代前贤以自解的大时空意识相统一。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

3、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不只是朝夕昏旦,甚至从春至冬,一年四季,时间跨度的延长,也意味着景色空间的拓展,使得诗的意境变得更为辽阔悠远,情感更为深厚。 其次,在谢灵运山水诗中,方位词的频繁使用,也大大拓展了诗歌意境。如登永嘉绿嶂山 ,诗人写绿嶂山幽静、秀美的风光,其中说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意谓置身深山密林,辨不清方向,误以为初升之月在西, 落日在东; 西月与东日意象的出现, 无疑给精雕细刻的景色描写注入了大手笔的勾勒。 登江中孤屿开头说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给后面江中孤屿的景色描写提供了一个大背景,注入雄阔之气。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景物描写铺排罗列

4、,但其中的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两句,则给诗人幽居的田南园景色展开了一个广阔辽远的大视野;既尽诗人幽居之趣,也与最后抒发物我一体、超越生死的大境界相融合。谢灵运山水诗方位词的使用,无论对诗境阔大的开拓,还是情感深邃的渲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诗人对山水景色细趣密玩的描写,不致狭窄和琐碎。 再次,数量词的有意使用,也成为谢灵运山水诗境界阔大恢宏、情感内蕴深厚的主要原因。如作于赴永嘉郡途中的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 ,在写景之前,诗云:不有千里棹,孰申百代意。意谓没有千里之游,焉能体会古人远游山水之意。此二句赋予沿途情景以高远雄深之气。 游岭门山 :千圻邈不同,万岭状皆异。形容岭门山,十分壮观。 石

5、室山写诗人细玩探幽索奇的景色,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两句,意谓水之广大,山岭高峻,千载如此,并非一日,饱含诗人无限的遐想与深情!这些诗句都是大手笔的勾勒,给诗中即使是琐细铺陈的描绘和生撰塞滞的语言,注入了大气象,驱使它们共同构成诗歌壮阔雄深的境界。 谢灵运乃乌衣子弟,性豪奢,行事多逾矩度;他深受玄佛思想影响,加上性乐山水、官场失意,便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豪纵的气势,对自然山水既细趣密玩,又大手笔勾勒,加上玄思理悟和丰富想象,从而创作出恢宏豪宕、深邃厚重的山水诗。 (摘自蔡阿聪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时空意识 ) 材料二: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论断: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

6、,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确实,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从此前的比德兴情转而虚灵化、情致化,成为审美的客体,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文的集中涌现,从创作实践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英俊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 、钟嵘的诗品以及萧统的文选 ,彼此之间的论述构成了所谓的同时代人的历史意识。( 游观、想象与走向山水之路 )就山水审美来说,这种历史意识即是对自然山水进入审美视野的思考,亦即对山水美学的建构。相比于刘勰、钟嵘的讨论着眼于理论层面而为大家所熟知,萧统以编选作品的形式所做出的努力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萧统 文选 在多个层面体现了对山水文学的重视, 最为明显的是在诗歌分类中列入游览行

7、旅两个大类,选录了数量不菲的山水诗作。在游览类,所选均是晋宋以来对山水进行持续正面书写的作品。殷仲文入选之诗为南州桓公九井作 ,是随桓玄游览安徽当涂九井山后的作品,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以下六句,写景中融入个人情感,与其时盛行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拉开了距离。谢混入选之诗为游西池 ,其中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是备受称道的写景名句。沈约称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宋书谢灵运传论 ) ,足见二人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关键人物,萧统选入文选的这两首诗,恰恰是他们描写山水的代表作品。从中所能看到的,是脱离过去在孙绰、许询的诗中所能看到的那种抽象地阐说玄理的方向,明

8、确地转向具体的描写。抽象的玄理描写一旦去除,留下来的就必然是具体的山水描写。 (摘自赵厚均文选与山水美学的建构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诗深得李白苏轼等人的推崇,是由于其风格恢宏豪放,是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 B. 谢灵运之所以能创作出恢宏豪宕、深邃厚重的山水诗,与他深受玄佛思想影响又性乐山水不无关系。 C. 萧统以编选作品的形式体现对自然山水进入审美视野的思考,亦即对山水美学的建构尚未得到重视。 D. 宗白华先生认为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成为审美的客体,这一点从创作实践上就被充分证明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9、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山水诗,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材料二除了举例论证,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山水美学的概念。 C. 引殷仲文和谢混的诗,论证了萧统的文选在多个层面体现了对山水文学的重视。 D. 引用沈约对殷仲文和谢混的评价,是为了强调二人在当时山水诗人中的重要地位; 3. 下列诗句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一项是( ) A. 晚出西射堂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B.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C. 初发石首城 :“越海陵三山,游湘历九嶷。” D. 游赤石进帆海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

10、论证思路。 5. 谢灵运“官场失意,便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豪纵的气势,对自然山水细趣密玩”对他的诗歌创作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常青树一棵常青树 李汀 穿过县城的一条小街,来到一处普通的居民小区,赵栋贤老师的家就在这里。小区不大,有一棵粗壮的小叶榕树,郁郁葱葱,很醒目。赵老师住在三楼,小叶榕树的树枝伸到窗前,触手可及。赵老师家里的陈设再简单不过了:一张旧书桌、一台老电视机、一张木质旧沙发、一张简易木床。赵老师说,二十多年,习惯一个人了,平时写字

11、看书,吃得简单清淡。赵老师走到窗前,指了指窗外说:看看这树,就不觉得孤单了。 就在两个多月前,九十三岁的赵老师把他一生的积蓄三十九万余元,全部捐给了四川苍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设立良才奖,用于资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捐资时,工作人员问他:捐这么多钱,您自己还有钱吗?赵老师笑着说:还有呢,还有呢。说着,从衣服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六元钱,对工作人员说:看嘛,还有六元呢,够吃一顿早饭了。 谈起这笔巨款,赵老师对我说:有每月退休金中结余的生活费,获得国家、省、市荣誉的奖励,撰写稿件所得的稿费赵老师就是这样省吃俭用,一笔一笔,把小钱攒成了巨款。赵栋贤老师常说,自己从放牛娃成长起来,是党和国家培养了自己,

12、要永远念党恩。他说:最好的投资是教育。我捐出毕生积蓄,就是为了帮助有志学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让更多有识之士关注支持教育。 从赵老师家里出来,我回望那棵小叶榕树,它是那么高大,茂盛。金色的阳光洒在树上,有一种安静的力量。赵老师站在窗前,向我挥手告别。这情景,让我突然觉得,赵老师就像是一棵树,默默奉献,绿意浩荡。 上世纪 50 年代初,贫苦家庭出身的赵栋贤被选送就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他在南充五中开始了挚爱一生的教书育人事业。从南充五中,再到苍溪中学、三川中学、苍溪师范学校,赵栋贤先后在四所学校当教师、任校长,他呕心沥血、开拓实干,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赵栋贤曾经工作过的苍溪师范

13、学校(现为苍溪实验中学)校园里,有一棵桂花树。秋季开学,满树金色的桂花盛开,香气四溢。四十五年前,赵栋贤调到苍溪师范学校任校长,一干就是十二年。那时学校刚刚恢复办学,赵栋贤一手抓校园建设,一手抓教学质量。短短几年的时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教学成绩成为全市三所师范学校的第一名。 这棵桂花树,就是恢复办学时赵栋贤从学校附近山上移栽过来的。四十五年了,这棵桂花树见证了一批批学子在这里成长成才。刚移栽来时,桂花树纤细瘦弱,来到校园里,像是积攒了全身的力量,没过几年,就枝繁叶茂,树干有碗口粗壮了。如今,桂花树茂密的枝叶仿佛撑起一个天然的大帐篷,微风过处,满枝绿叶沙沙作响。桂花香伴着琅琅的

14、读书声,惬意美妙。 1991年,赵栋贤退休。但他依然闲不下来,退休第二年就马不停蹄地投入苍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中。上世纪 90年代,学生小樊父亲亡故、母亲生病,身处辍学边缘。一筹莫展时,赵老师来到小樊身边,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资助他上学。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我问他:如果赵老师是一棵树,你觉得他是一棵什么树? 小樊沉思了一会儿,坚定地告诉我:赵爷爷就是一棵香樟树。 小樊说,他每次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找赵爷爷,一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棵高大的香樟树。每次从那里回来,总会收获温暖与动力。在小樊心里,赵爷爷就像那棵香樟树,坚定地守护着、帮助着他们这些遇到困难的

15、孩子,给他们前行的希望和信心。我现在也学习赵老师,关心关注失学学生。这也是一种传承吧。小樊说。 那一天,我怀着敬意,专门去看了那棵香樟树。树冠蓬勃,撑起一大片绿荫。我手抚树干,把脸贴上去,眼前是赵老师和蔼亲切的模样。 虽已九十多岁高龄,赵栋贤还在为青年干部、教师学生上党课、讲党史。 虽然我现在年纪大了,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信仰没变,初心没变。赵栋贤说。初心不改,信念如磐,他真的长成了一棵常青树。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对赵栋贤家里简单陈设的描述,表现出赵老师生活之简朴,为下文他资助贫困学生埋下伏笔。 B. 赵老师说:“看看这树,就不觉得

16、孤单了。”窗外的这棵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寄予着他的人生信仰。 C. 贫困学生小樊是次要人物,引出赵老师是一棵香樟树的表述,在文中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D. 桂花树移栽前后的变化,既是校园环境的实写,又有象征意义,即赵老师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影响。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补叙手法,补充交代赵栋贤退休后资助贫困生小樊的故事,使文章结构富于变换,主题更加突出。 B. 本文以第一人称叙事,“我”见证了赵老师对教育事业“初心不改,信念如磐”的坚守,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C. 结尾处“他真的长成了一棵常青树”,照应了文本开头“看看这树,就不觉得孤单了”

17、,赵老师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 D. 本文采用正侧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如小樊对赵老师的评价,细腻温暖,富有哲思,从侧面刻画了赵老师的形象。 8. 以“一棵常青树”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 你怎样理解文中三处划线句子所说的“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

18、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不毂知诎强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寡人恶为人臣而遽

19、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王曰:吾鼓钟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刃,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 ) 10.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B.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C.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轻君之危亡也 D.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与“但为君故,沉吟至

21、今”( 短歌行 )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B. 舍人,战国时期指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C.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祀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与“商人重利轻离别”( 琵琶行 )两句中的“轻”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椒举借打猎劝谏庄王,先是称赞楚庄王打了许多猎物,接着指出原因是楚庄王的马好,使楚庄王领悟到自己兴兵对老百姓是没用的。 B. 舍人借寓言劝谏吴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

22、患。 C. 苏从直言劝谏楚王,不能耽于享乐,否则容易招致败亡,这种冒死进谏的忠诚打动了楚王,当即被任命为相。 D. 景公因鸟欲杀烛邹, 晏子进行劝阻, 反映出齐景公重物轻人的思想意识, 体现了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 14.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晏子劝谏景公的高明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秀才赠秀才从军从军其九其九 魏晋嵇康 良马既闲

23、,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注】秀才:嵇康之兄嵇喜曾举秀才。他去从军,嵇康写了一组(十八首)诗赠他,便以“秀才”代称。繁弱:古良弓名。忘归:矢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通过描写主人公鲜衣怒马,左手持弓,右手搭箭的画面,表现出他身份的高贵和气度的不凡。 B. 后四句描写主人公一路急驰,却是轻松闲逸、左顾右盼、风姿佳美,表现出他的从容不迫、潇洒自如。 C. 本诗实写嵇喜从军以后戎马骑射的生活,借此写出了纵横驰骋、自由无羁的人生境界以抒发个人情志。 D. 本诗写人叙事,鲜明生动,运笔疏朗,语言隽秀,

24、意境清远,圆通自如,表现出嵇康很强的语言功力。 16. 诗中通过哪些手法塑造“秀才”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央视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火爆全网,一曲曲温润人心的传唱,带我们漫步经典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志。 (1)“_”( 登高 )流露杜甫欲借酒浇愁而不能的痛苦,“_”( 归园田居其一 )直言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的情趣。 (2)“_( 梦游天姥吟留别 )呐喊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_”( 短歌行 )抒写曹操延揽人才、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3)“_”( 念奴娇赤壁怀古

25、)描摹周瑜的儒将风度,“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以比喻写刘裕的英雄气概这是对先贤的历史回眸,激发我们与文学大家之间跨越古今的“精神和鸣”。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I I(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创造了一件件彪炳史册的_。中国人民在一场场严峻斗争史以亿万人团结一心的奋斗赢得了重大胜利并具凝聚起一个民族的精神伟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

26、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全国上下必须_、攻坚克难,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历史车轮的浩荡前行,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奋斗者开拓新的历史的勇毅脚步。只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擎起团结的火把,就能照亮民族复兴之路。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_的奇迹。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19

27、.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怎样填饱肚子的问题上,而是如何合理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的各种营养需要,从而获得健康。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发病率不仅在不断攀升,而且还居高不下。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日益加大的工作学习压力, 。俗话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有很多人在

28、匆忙中就餐,或者随便吃点快餐,或者吃点方便面,或者干脆不吃、偏食、饮食不平衡、饮食不合理等都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看来,饮食对于人们保持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 ,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饮食要全面,营养要充足,这才是保证个体生长发育和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此外,应根据每个人不同年龄和身体需要合理地安排饮食,如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和骨骼阶段,活动量也大,除摄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还要辅以含钙质、糖分的食物;老年人则可以多吃些含维生素、低糖的食物。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文中

29、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中国,在当下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投身育种终不悔,惟愿苍生俱饱暖的袁隆平;心中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张秉贵;用初心播种未来的钟扬 他们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激励着我们前行。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情或联想?请以“我也想成为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

30、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清吴淇评谢灵运诗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 选诗定论卷十四) 。论者也大都指责谢诗雕刻骈俪之风和景、情、理不相融合之病。然而,谢诗意境阔大悠远,风格恢宏豪放,深得李白、苏轼、辛弃疾和陆游等人的推崇。白居易论其诗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意谓谢诗乃境界阔大深邃与深

31、细清丽之统一。谢灵运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谢灵运在描写山水景色之中,融入了完整而悠远的时空意识。最常见的是朝夕昏旦等时间词的大量使用,开拓了诗的意境。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云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浓缩了一天的盘桓,使气候变化、山水清辉的细节描写,都纳入了一个大时空意境之中,也使抒发的物自轻理无违之悟,自然有了依托。又如作于赴永嘉途中的七里濑云: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时间也是从秋晨写到落日, 从而赋予寄寓诗人遭到迁斥悲慨的秋色以开阔的意境, 既渲染了伤怀之情,亦使诗歌境界不至狭小,与后面借异代

32、前贤以自解的大时空意识相统一。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不只是朝夕昏旦,甚至从春至冬,一年四季,时间跨度的延长,也意味着景色空间的拓展,使得诗的意境变得更为辽阔悠远,情感更为深厚。 其次,在谢灵运山水诗中,方位词的频繁使用,也大大拓展了诗歌意境。如登永嘉绿嶂山 ,诗人写绿嶂山幽静、秀美的风光,其中说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意谓置身深山密林,辨不清方向,误以为初升之月在西, 落日在东; 西月与东日意象的出现, 无疑给精雕细刻的景色描写注入了大手笔的勾勒。 登江中孤屿开头说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给后面江中孤屿的景色描写提供了一个大

33、背景,注入雄阔之气。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景物描写铺排罗列,但其中的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两句,则给诗人幽居的田南园景色展开了一个广阔辽远的大视野;既尽诗人幽居之趣,也与最后抒发物我一体、超越生死的大境界相融合。谢灵运山水诗方位词的使用,无论对诗境阔大的开拓,还是情感深邃的渲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诗人对山水景色细趣密玩的描写,不致狭窄和琐碎。 再次,数量词的有意使用,也成为谢灵运山水诗境界阔大恢宏、情感内蕴深厚的主要原因。如作于赴永嘉郡途中的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 ,在写景之前,诗云:不有千里棹,孰申百代意。意谓没有千里之游,焉能体会古人远游山水之意。此二句赋予沿途情景以高远雄深之气。 游岭门山

34、 :千圻邈不同,万岭状皆异。形容岭门山,十分壮观。 石室山写诗人细玩探幽索奇的景色,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两句,意谓水之广大,山岭高峻,千载如此,并非一日,饱含诗人无限的遐想与深情!这些诗句都是大手笔的勾勒,给诗中即使是琐细铺陈的描绘和生撰塞滞的语言,注入了大气象,驱使它们共同构成诗歌壮阔雄深的境界。 谢灵运乃乌衣子弟,性豪奢,行事多逾矩度;他深受玄佛思想影响,加上性乐山水、官场失意,便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豪纵的气势,对自然山水既细趣密玩,又大手笔勾勒,加上玄思理悟和丰富想象,从而创作出恢宏豪宕、深邃厚重的山水诗。 (摘自蔡阿聪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时空意识 ) 材料二: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

35、人的美一文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论断: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确实,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从此前的比德兴情转而虚灵化、情致化,成为审美的客体,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文的集中涌现,从创作实践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英俊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 、钟嵘的诗品以及萧统的文选 ,彼此之间的论述构成了所谓的同时代人的历史意识。( 游观、想象与走向山水之路 )就山水审美来说,这种历史意识即是对自然山水进入审美视野的思考,亦即对山水美学的建构。相比于刘勰、钟嵘的讨论着眼于理论层面而为大家所熟知,萧统以编选作品的形式所做出的努力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萧统 文选 在多个层面体现了

36、对山水文学的重视, 最为明显的是在诗歌分类中列入游览行旅两个大类,选录了数量不菲的山水诗作。在游览类,所选均是晋宋以来对山水进行持续正面书写的作品。殷仲文入选之诗为南州桓公九井作 ,是随桓玄游览安徽当涂九井山后的作品,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以下六句,写景中融入个人情感,与其时盛行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拉开了距离。谢混入选之诗为游西池 ,其中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是备受称道的写景名句。沈约称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宋书谢灵运传论 ) ,足见二人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关键人物,萧统选入文选的这两首诗,恰恰是他们描写山水的代表作品。从中所能看到的,是脱离过去在

37、孙绰、许询的诗中所能看到的那种抽象地阐说玄理的方向,明确地转向具体的描写。抽象的玄理描写一旦去除,留下来的就必然是具体的山水描写。 (摘自赵厚均文选与山水美学的建构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诗深得李白苏轼等人的推崇,是由于其风格恢宏豪放,是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 B. 谢灵运之所以能创作出恢宏豪宕、深邃厚重的山水诗,与他深受玄佛思想影响又性乐山水不无关系。 C. 萧统以编选作品的形式体现对自然山水进入审美视野的思考,亦即对山水美学的建构尚未得到重视。 D. 宗白华先生认为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成为审美的客体,这一点从创作实践上就被充分证明了

38、。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山水诗,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材料二除了举例论证,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山水美学的概念。 C. 引殷仲文和谢混的诗,论证了萧统的文选在多个层面体现了对山水文学的重视。 D. 引用沈约对殷仲文和谢混评价,是为了强调二人在当时山水诗人中的重要地位; 3. 下列诗句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晚出西射堂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B.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C. 初发石首城 :“越海陵三山,游湘历九嶷。” D. 游赤石进帆海 :“川后时

39、安流,天吴静不发。”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谢灵运“官场失意,便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豪纵的气势,对自然山水细趣密玩”对他的诗歌创作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 【答案】1. B 2. B 3. D 4. 材料一,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问题“谢诗如何做到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然后分别从时间词、方位词、数量词三个角度分析原因,最后在身世及思想角度补充说明。 材料二,先指出现象“萧统文选在山水美学建构上的价值未被足够重视”,然后以“游览类”入选诗为例,论证其价值。 5. 意义: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山水诗,恢宏豪宕、深邃厚重,为后世推崇。 启示:

40、在失意时学会自我调节,可向外探索,找寻新的寄托,消解世俗生活带来的烦恼,善于发现自然界的美,拓宽心灵的境界,以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强加因果。原文“谢诗意境阔大悠远,风格恢宏豪放,深得李白、苏轼、辛弃疾和陆游等人的推崇”“白居易论其诗意谓谢诗乃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选项把不同信息杂糅在一起。 C.“尚未得到重视”错,原文是“未得到足够重视”。 D.“宗白华先生认为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成为审美的客体”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确实,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从此前的比德兴情转而虚灵化、情致化,成为审美的

41、客体”可知,“自然山水已成为审美的客体”是作者的观点,不是宗白华的观点。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对比论证”错,材料二列举了宗白华先生、蔡英俊等人的观点,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谢灵运在描写山水景色之中,融入了完整而悠远的时空意识”“在谢灵运山水诗中,方位词的频繁使用,也大大拓展了诗歌意境”“数量词的有意使用,也成为谢灵运山水诗境界阔大恢宏、情感内蕴深厚的主要原因”。 D.没有时间词、方位词、数量词的体现。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故选

42、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 5 段,第一段是总说,“意谓谢诗乃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谢灵运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先提出问题“谢诗如何做到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第 2、3、4 段为分说,“谢灵运在描写山水景色之中,融入了完整而悠远的时空意识”“在谢灵运山水诗中,方位词的频繁使用,也大大拓展了诗歌意境”“数量词的有意使用, 也成为谢灵运山水诗境界阔大恢宏、 情感内蕴深厚的主要原因”,分别从时间词、方位词、数量词三个角度分析原因;第 5 段为总说,“谢灵运乃乌衣子弟,性豪奢,行事多逾矩度;他深受玄佛思想影响,加上性乐山水从而创作出恢宏

43、豪宕、深邃厚重的山水诗”,在身世及思想角度补充说明。 材料二共有两段,第一段,“相比于刘勰、钟嵘的讨论着眼于理论层面而为大家所熟知,萧统以编选作品的形式所做出的努力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先指出现象“萧统文选在山水美学建构上的价值未被足够重视”;第二段,“萧统文选在多个层面体现了对山水文学的重视,最为明显的是在诗歌分类中列入游览行旅两个大类, 选录了数量不菲的山水诗作”“在游览类, 所选均是晋宋以来对山水进行“持续正面书写”的作品”以“游览类”入选诗为例,论证其价值。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意义:结合材料一“他深受玄佛思想影响,加上性乐山水、官场失

44、意,便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豪纵的气势,对自然山水既细趣密玩,又大手笔勾勒,加上玄思理悟和丰富想象,从而创作出恢宏豪宕、深邃厚重的山水诗”概括出:谢灵运“官场失意,便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豪纵的气势,对自然山水细趣密玩”使其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山水诗,恢宏豪宕、深邃厚重,为后世推崇。 启示:结合“诗人遭到迁斥”“官场失意”可知,谢灵运经历了仕途坎坷、官场失意,而“谢诗乃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使得诗的意境变得更为辽阔悠远,情感更为深厚”“大大拓展了诗歌意境”“注入了大手笔的勾勒”“谢灵运山水诗境界阔大恢宏、情感内蕴深厚”谢灵运却将这些失意化解,在自然山水和诗歌创作中突围,创作出恢宏豪宕、深邃厚

45、重的山水诗,可见,我们要善于学会自我调节,从而消解世俗生活带来的烦恼,这样才能拓宽心灵的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常青树一棵常青树 李汀 穿过县城的一条小街,来到一处普通的居民小区,赵栋贤老师的家就在这里。小区不大,有一棵粗壮的小叶榕树,郁郁葱葱,很醒目。赵老师住在三楼,小叶榕树的树枝伸到窗前,触手可及。赵老师家里的陈设再简单不过了:一张旧书桌、一台老电视机、一张木质旧沙发、一张简易木床。赵老师说,二十多年,习惯一个人了,平时写字看书,吃得简单清淡。赵老师走到窗前,指了指窗

46、外说:看看这树,就不觉得孤单了。 就在两个多月前,九十三岁的赵老师把他一生的积蓄三十九万余元,全部捐给了四川苍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设立良才奖,用于资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捐资时,工作人员问他:捐这么多钱,您自己还有钱吗?赵老师笑着说:还有呢,还有呢。说着,从衣服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六元钱,对工作人员说:看嘛,还有六元呢,够吃一顿早饭了。 谈起这笔巨款,赵老师对我说:有每月退休金中结余的生活费,获得国家、省、市荣誉的奖励,撰写稿件所得的稿费赵老师就是这样省吃俭用,一笔一笔,把小钱攒成了巨款。赵栋贤老师常说,自己从放牛娃成长起来,是党和国家培养了自己,要永远念党恩。他说:最好的投资是教育。我捐出

47、毕生积蓄,就是为了帮助有志学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让更多有识之士关注支持教育。 从赵老师家里出来,我回望那棵小叶榕树,它是那么高大,茂盛。金色的阳光洒在树上,有一种安静的力量。赵老师站在窗前,向我挥手告别。这情景,让我突然觉得,赵老师就像是一棵树,默默奉献,绿意浩荡。 上世纪 50 年代初,贫苦家庭出身的赵栋贤被选送就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他在南充五中开始了挚爱一生的教书育人事业。从南充五中,再到苍溪中学、三川中学、苍溪师范学校,赵栋贤先后在四所学校当教师、任校长,他呕心沥血、开拓实干,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赵栋贤曾经工作过的苍溪师范学校(现为苍溪实验中学)校园里,有一棵桂花树

48、。秋季开学,满树金色的桂花盛开,香气四溢。四十五年前,赵栋贤调到苍溪师范学校任校长,一干就是十二年。那时学校刚刚恢复办学,赵栋贤一手抓校园建设,一手抓教学质量。短短几年的时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教学成绩成为全市三所师范学校的第一名。 这棵桂花树,就是恢复办学时赵栋贤从学校附近山上移栽过来的。四十五年了,这棵桂花树见证了一批批学子在这里成长成才。刚移栽来时,桂花树纤细瘦弱,来到校园里,像是积攒了全身的力量,没过几年,就枝繁叶茂,树干有碗口粗壮了。如今,桂花树茂密的枝叶仿佛撑起一个天然的大帐篷,微风过处,满枝绿叶沙沙作响。桂花香伴着琅琅的读书声,惬意美妙。 1991年,赵栋贤退休。

49、但他依然闲不下来,退休第二年就马不停蹄地投入苍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中。上世纪 90年代,学生小樊父亲亡故、母亲生病,身处辍学边缘。一筹莫展时,赵老师来到小樊身边,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资助他上学。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我问他:如果赵老师是一棵树,你觉得他是一棵什么树? 小樊沉思了一会儿,坚定地告诉我:赵爷爷就是一棵香樟树。 小樊说,他每次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找赵爷爷,一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棵高大的香樟树。每次从那里回来,总会收获温暖与动力。在小樊心里,赵爷爷就像那棵香樟树,坚定地守护着、帮助着他们这些遇到困难的孩子,给他们前行的希望和信心。我现在也学习赵

50、老师,关心关注失学学生。这也是一种传承吧。小樊说。 那一天,我怀着敬意,专门去看了那棵香樟树。树冠蓬勃,撑起一大片绿荫。我手抚树干,把脸贴上去,眼前是赵老师和蔼亲切的模样。 虽已九十多岁高龄,赵栋贤还在为青年干部、教师学生上党课、讲党史。 虽然我现在年纪大了,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信仰没变,初心没变。赵栋贤说。初心不改,信念如磐,他真的长成了一棵常青树。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对赵栋贤家里简单陈设的描述,表现出赵老师生活之简朴,为下文他资助贫困学生埋下伏笔。 B. 赵老师说:“看看这树,就不觉得孤单了。”窗外的这棵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寄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