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6598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题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1515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共共 4545 分。分。 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下图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地球上观测到凌日现象时,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2. 图示行星( ) A. 都有多颗卫星 B. 都自西向东自转 C. 属于类地行星 D. 公转运动特征相似 3. 图中反映的地球有高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 质量体积适中 B. 大气成分适宜 C. 日地距离适中

2、D. 太阳光照稳定 内蒙古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以满足能源消费需求。下图为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 ) A. 丰富区占全区面积的一半以上 B. 很丰富区只分布在北部地区 C. 各分区均呈南北向条带状延伸 D. 最丰富区集中在西南部 5. 导致内蒙古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植被类型地形起伏 A B. C. D. 研究发现,太阳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下图示意太阳自转速率和太阳黑子数之间的相关性,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研究期

3、观测到的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 ) A. 内部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光球层 7. 太阳自转速率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是( ) A. 整个研究时段无相关性 B. 20 世纪 70 年代前呈负相关 C. 进入 21 世纪后呈负相关 D. 研究时段内相关性发生两次转换 8. 受太阳活动影响,与 1900 年相比,1970 年( ) A. 耀斑爆发次数较少 B. 江淮地区洪涝较多 C. 磁暴现象增多 D. 北京频繁可见极光 北京时间 2022 年 9 月 5 日 12 时 52 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29.9N,102.2E)发生 6.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6 千米。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

4、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圈层 B. 圈层 C. 圈层 D. 软流层 10. 图中圈层( ) A. 圈层是岩浆发源地 B. 圈层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C. 圈层的主体是冰川 D. 圈层的密度上下均一 堰塞湖是由堰塞体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下图为堰塞湖溃决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堰塞湖溃决过程的先后次序为( ) A 丙、甲、乙、丁 B. 丁、乙、丙、甲 C. 乙、甲、丁、丙 D. 甲、乙、丙、丁 12. 在堰塞湖溃决过程中( ) A. 甲阶段,冲蚀向河流下游发展 B.

5、 乙阶段,初始溃口初步形成 C. 丙阶段,冲坑出现在下游坡 D. 丁阶段,河流过流能力最弱 13. 导致堰塞湖溃决的自然原因可能有( ) 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湖泊下游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周边区域开荒毁坏植被河谷狭窄,泄洪困难 A B. C. D. 我国西南地区奇观异景集中,尤其是在石灰岩广泛分布的地区,既有峰峦叠嶂的地表景观,又有洞穴交错的地下系统,给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下图示意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地貌中,与图中石林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 A. 河口三角洲 B. V 字形河谷 C. 风蚀雅丹 D. 新月形沙丘 15. 岩溶地貌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 石漠化

6、严重水资源利用率高土层薄交通建设难度低 A. B. C. D.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 ,共共 5555 分。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浅层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孤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体。为降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构造条件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钻孔勘探的办法来探明地下孤石的分布。但鉴于钻孔勘探的局限性,后改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该方法利用模拟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不同方向投射信息,通过检波器捕获纵波得出被测区域内岩体波速分布规律,对地下介质内部结构进行精细成像,从而得出孤石的形态和具体位置(下图)。 (1)指出采用钻孔勘探方法

7、探知孤石的局限性_。 (2)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所依据的地震波传播原理是_。 (3)分析检波器只捕获纵波的原因_。 (4)简述提高孤石探知准确性可采取措施_。 17.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四类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是_,请说明判断依据_。 (2)简述地层所属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和成矿特点_。 (3)推测地层所属地质年代的气候特点_并说明判断理由_。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南临黄土高原,北接库布齐沙漠,东西两面被黄河所包围。毛乌素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季节性盛行风影响下,通常发育有大面积的沙丘。下图为毛乌素沙地

8、新月形沙丘及其剖面示意图。 (1)简述毛乌素沙地沙丘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_。 (2)根据图中新月形沙丘形态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_并说明理由_。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鹅湖(位置见下图)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湾湾顶,属沙坝澙湖复式海岸。沙坝地势北高南低、北宽南窄、东陡西缓,主要物源是荣成湾自东北向西南的沿岸漂沙。1979 年潮汐通道内建闸后,天鹅湖淤积加重,沙坝变窄变短。 (1)图中沙坝所属的海岸地貌类型是_,其形态特点是_。 (2)分析在潮汐通道内建闸后,沙坝变窄变短的原因_。 (3)推测未来天鹅湖可能发生的演变_并说明理由_。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题河南省南阳

9、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1515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共共 4545 分。分。 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下图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地球上观测到凌日现象时,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2. 图示行星( ) A. 都有多颗卫星 B. 都自西向东自转 C. 属于类地行星 D. 公转运动特征相似 3. 图中反映的地球有高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 质量体积适中 B. 大气成分适宜 C. 日地距离适中 D. 太阳光照稳定 【答案】1. A 2. D

10、3. C 【解析】 1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A 增强;没有经过太阳与地球之间,B 错误;为地外行星,CD 错误;综上所述,排除 BCD,选 A。 【2 题详解】 地球只有一颗卫星,A 错误;金星为自东向西自转,B 错误;属于巨行星,C 错误;图示行星公转运动特征相似,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D 正确。综上所述,排除 ABC,选 D。 【3 题详解】 图中反映地球有高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C 正确;质量体积适中、大气成分适宜、太阳光照稳定都没有体现出来,排除 ABD。综上所述,选 C。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

11、近及远的排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内蒙古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以满足能源消费需求。下图为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 ) A. 丰富区占全区面积的一半以上 B. 很丰富区只分布在北部地区 C. 各分区均呈南北向条带状延伸 D. 最丰富区集中在西南部 5. 导致内蒙古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植被类型地形起伏 A B. C. D. 【答案】4. D 5. A 【解析】 【4 题详解】 由图可知, 太阳能丰富区面积小于

12、一半, 故 A 错误; 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偏北, 故 B 错误;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区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故 C 错误;最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南,故 D 正确。故答案选 D。 【5 题详解】 内蒙古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差异为:自东北向西南增强,内蒙古自东向西越来越远离海洋,降水减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增强;自北向南纬度降低,太阳高度角变高,太阳辐射增强,故正确;植被类型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内部地形起伏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故不符合题意。故 A 正确 BCD 错误。故答案选 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

13、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研究发现,太阳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下图示意太阳自转速率和太阳黑子数之间的相关性,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研究期观测到的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 ) A. 内部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光球层 7. 太阳自转速率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是( ) A. 整个研究时段无相关性 B. 20 世纪 70 年代前呈负相关 C. 进入 21 世纪后呈负相关 D. 研究时段内相关性发生两次转换 8. 受太阳

14、活动影响,与 1900 年相比,1970 年( ) A. 耀斑爆发次数较少 B. 江淮地区洪涝较多 C. 磁暴现象增多 D. 北京频繁可见极光 【答案】6. D 7. B 8. C 【解析】 【6 题详解】 太阳黑子分布光球层,D 正确;耀斑分布在色球层中,B 错误;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C 错误;太阳黑子分布在太阳大气层中,D 错误。故答案选 D。 【7 题详解】 由图可知太阳自转速率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呈负相关,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呈正相关,由此可知太阳自转速率与太阳黑子数的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答案选 B。 【8 题详解】 与

15、 1900 年相比,1970 年太阳黑子数量多,太阳活动强烈,耀斑爆发次数多,磁暴现象发生较多,故 C 正确,A 错误;太阳活动与降雨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时降水与太阳活动成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江淮地区不一定发生洪涝灾害,故 B 错误;极光主要发生在高纬地区,故 D 错误。故答案选 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北京时间 202

16、2 年 9 月 5 日 12 时 52 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29.9N,102.2E)发生 6.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6 千米。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圈层 B. 圈层 C. 圈层 D. 软流层 10. 图中圈层( ) A. 圈层是岩浆发源地 B. 圈层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C. 圈层的主体是冰川 D. 圈层的密度上下均一 【答案】9. B 10. B 【解析】 【9 题详解】 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941 千米, 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 16 千米, 由此判断,

17、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 即莫霍面以上, 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 【10 题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为地壳,岩浆发源于上地幔,A 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B 正确;圈层的主体是海洋,C 错误;大气圈层的密度上下并不均一,D 错误。故选 B。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界面。古登堡面深度约 2900 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 3941 千米,大洋地壳平均 510 千米。 堰塞湖是由堰塞体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

18、的湖泊。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下图为堰塞湖溃决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堰塞湖溃决过程的先后次序为( ) A. 丙、甲、乙、丁 B. 丁、乙、丙、甲 C. 乙、甲、丁、丙 D. 甲、乙、丙、丁 12. 在堰塞湖溃决过程中( ) A. 甲阶段,冲蚀向河流下游发展 B. 乙阶段,初始溃口初步形成 C. 丙阶段,冲坑出现在下游坡 D. 丁阶段,河流过流能力最弱 13. 导致堰塞湖溃决的自然原因可能有( ) 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湖泊下游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周边区域开荒毁坏植被河谷狭窄,泄洪困难 A. B. C. D. 【答案】11. A 12. C 13.

19、D 【解析】 【11 题详解】 甲图堰塞体式完整,流水溯源侵蚀逐渐侵蚀坝体,坝体前出现冲坑,后逐渐侵蚀掉坝顶,沿程侵蚀进一步侵蚀堰塞体,最后溃口稳定,该堰塞湖溃决过程的先后次序为丙、甲、乙、丁,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12 题详解】 在堰塞湖溃决过程中,甲阶段,流水溯源侵蚀向河流上游发展,A 错误。丙阶段,初始溃口初步形成,B错误。丙阶段,冲坑出现在下游坡,是流水溯源侵蚀造成的,C 正确。丁阶段,溃口稳定,河流过流能力最强,D 错误。故选 C。 【13 题详解】 导致堰塞湖溃决的自然原因可能有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导致堰塞体松动,正确。湖泊下游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对上游的堰塞体影响不大,

20、错误。周边区域开荒毁坏植被不是自然原因,错误。河谷狭窄,泄洪困难,导致湖水增加,可能导致堰塞体溃决,正确。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堰塞湖的形成有四个过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我国西南地区奇观异景集中,尤其是在石灰岩广泛分布的地区,既有峰峦叠嶂的地表景观,又有洞穴交错的地下系统,给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下图示意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地貌中,与图中石林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 A. 河口三角

21、洲 B. V 字形河谷 C. 风蚀雅丹 D. 新月形沙丘 15. 岩溶地貌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 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利用率高土层薄交通建设难度低 A. B. C. D.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 题详解】 图中石林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A 错误; V 字形河谷是流水侵蚀形成, B 正确;风蚀雅丹是风力侵蚀形成,C 错误;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D 错误。故选 B。 【15 题详解】 岩溶地貌分布区,土层薄,一旦水土流失,易形成严重的石漠化,正确;地表水少,水资源利用率低,错误;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建设难度大,错误

22、,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等。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 ,共共 5555 分。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浅层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孤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体。为降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构造条件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钻孔勘探的办法来探明地下孤石的分布。但鉴于钻

23、孔勘探的局限性,后改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该方法利用模拟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不同方向投射信息,通过检波器捕获纵波得出被测区域内岩体波速分布规律,对地下介质内部结构进行精细成像,从而得出孤石的形态和具体位置(下图)。 (1)指出采用钻孔勘探方法探知孤石的局限性_。 (2)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所依据的地震波传播原理是_。 (3)分析检波器只捕获纵波的原因_。 (4)简述提高孤石探知准确性可采取的措施_。 【答案】 (1)仅适用于地质构造简单且需探明范围较小的区域;成本高、工期长。 (2)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所通过介质的不同而变化 (3)纵波能通过固、液、气三种相态的物质传播;能有效避免因波形中断而导致的无法探

24、测。 (4)增加模拟成像次数;采用图像探测和钻孔勘探相结合的方法。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城市浅层地层地质条件为背景材料,涉及钻孔勘探方法、地震波传播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 1 详解】 采用钻孔勘探方法探知孤石仅适用于地质构造简单且需探明范围较小的区域;钻孔勘探成本高,钻孔勘探工期长。明显不如地震波便利。 【小问 2 详解】 检波器捕获纵波得出被测区域内岩体波速分布规律,对地下介质内部结构进行精细成像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所依据的地震波传播原理是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所通过介质的不同而变化。 【

25、小问 3 详解】 检波器只捕获纵波的原因是纵波能通过固、液、气三种相态的物质传播,速度较快,获取信息较快;能有效避免因波形中断而导致的无法探测。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小问 4 详解】 提高孤石探知准确性可增加模拟成像次数,进行精细成像;采用图像探测和钻孔勘探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相互验证。 17.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四类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是_,请说明判断依据_。 (2)简述地层所属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和成矿特点_。 (3)推测地层所属地质年代的气候特点_并说明判断理由_。 【答案】 (1) . . 依据: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原始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恐龙出现于

26、中生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 (2) 地壳运动特点: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 形成高大山系。 成矿特点:该时期形成了丰富的金属矿产,同时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3) . 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 判断理由:古生代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说明气候暖湿。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地质剖面略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地质年代、地质年代的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 1 详解】 图中四类地层都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图中分别含有

27、被子植物化石、恐龙化石、原始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原始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恐龙出现于中生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图中四类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是。 【小问 2 详解】 地层含有恐龙化石,是中生代,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中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矿产,裸子植物繁盛,中生代同时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小问 3 详解】 地层含有原始鱼类化石,是古生代中后期,古生代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植被茂盛说明气候暖湿。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南临黄土高原,北接库布齐沙漠,东西两面被黄河

28、所包围。毛乌素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季节性盛行风影响下,通常发育有大面积的沙丘。下图为毛乌素沙地新月形沙丘及其剖面示意图。 (1)简述毛乌素沙地沙丘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_。 (2)根据图中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_并说明理由_。 【答案】 (1)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地表物质疏松,沙源丰富;风力强劲,气流输沙能力强。 (2) . 西北风 . 理由: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图中新月形沙丘西北侧坡缓,东南侧坡陡,则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毛乌素沙地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对沙丘形成原因和形态特征相关知识的掌握。 【小问

29、 1 详解】 根据材料“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可知, 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部,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离海洋远,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毛乌素沙地靠近沙漠和黄土高原,距离沙源近。沙地靠近冬季风源头,西北季风强劲,将附近沙源携带至此处堆积,形成广袤的沙丘。 【小问 2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新月形沙丘中较缓的一坡为风吹来的方向。观察图片,依据指北针确定方位,对照沙丘剖面图,图中沙丘西北侧为凸坡,且坡度较缓,应为迎风坡,故风吹来的方向为西北风。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像弯弯的月亮。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

30、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此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新月形沙丘移动的影响因素:(1) 输沙量。 沙丘移动速度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而输沙量与起沙风速的三次方成反比。 (2) 沙丘高度。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高度成反比。 (3)沙丘移动速度还受植被、沙丘水分及下伏地面因素影响。植被能减小风速,沙粒湿润需要更高的起沙风速,下伏地面粗糙可阻碍沙粒起动。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鹅湖(位置见下图)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湾

31、湾顶,属沙坝澙湖复式海岸。沙坝地势北高南低、北宽南窄、东陡西缓,主要物源是荣成湾自东北向西南的沿岸漂沙。1979 年潮汐通道内建闸后,天鹅湖淤积加重,沙坝变窄变短。 (1)图中沙坝所属的海岸地貌类型是_,其形态特点是_。 (2)分析在潮汐通道内建闸后,沙坝变窄变短的原因_。 (3)推测未来天鹅湖可能发生的演变_并说明理由_。 【答案】 (1) . 海积地貌 . 从陆地凸入海中,呈狭长形。 (2)建闸后,潮汐通道水深变浅,沙坝尾端受侵蚀变短;泥沙流越过潮汐通道进入天鹅湖,沙坝外侧海岸泥沙亏损,海岸受侵蚀后退变窄。 (3) . 演变:由湖泊演变为浅滩并最终消失。 . 理由:沙坝变短,导致潮汐通道变

32、宽,进入天鹅湖的泥沙量增多;天鹅湖受淤塞变浅,成为浅滩,泥沙持续淤积,导致天鹅湖失去水源补给而消失。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天鹅湖为背景材料,涉及海岸地貌、沙坝、湖泊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 1 详解】 图中沙坝主要物源是荣成湾自东北向西南的沿岸漂沙,是海水沉积形成的,是海积地貌。图中沙坝主要物源是荣成湾自东北向西南的沿岸漂沙,形态特点是从陆地凸入海中,呈狭长形。 【小问 2 详解】 在潮汐通道内建闸后沙坝变窄变短,原因是建闸后,天鹅湖淤积加重,潮汐通道水深变浅,沙坝尾端受侵蚀变短;天鹅湖淤积加重,泥沙流越过潮汐通道进入天鹅湖,沙坝外侧海岸泥沙亏损,海岸受侵蚀后退变窄。 【小问 3 详解】 推测未来天鹅湖可能发生的演变是由湖泊演变为浅滩并最终消失。原因是沙坝尾端受侵蚀变短,导致潮汐通道变宽,进入天鹅湖的泥沙量增多,天鹅湖淤积加重;天鹅湖受淤塞变浅,成为浅滩,后来泥沙持续淤积,导致天鹅湖失去水源补给而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