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659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 5400 年至前4400 年) ,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对北辛文化解读,正确的是( ) A. 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B. 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 C. 已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D. 居民已从事原始农业 2. “亚圣”孟子一生致力于实现其政治理念,他周游列国,不断劝说各国君主,认为:“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孟子的政治理念主要是( ) A. 为政以德 B. 仁政 C. 隆礼重法 D. 兼爱 3.

2、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 A. 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 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 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 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4. 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说明当时( ) A. 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B. 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 C. 国家为开拓疆域进行准备 D. 商人经商环境

3、较为宽松 5. 如表为 3 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三大区域经济。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一 以许洛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区域 二 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的区城经济 三 以益州、成都为中心巴蜀区域经济 A. 政权鼎立 B. 人口迁移 C. 民族交融 D. 江南开发 6. 721 年,唐玄宗任命宇文融为劝农使,在各地大力检括逃户和籍外占田,共“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唐政府对括得的客户每丁税钱 1500 文,只交户税。这些做法( ) A. 出于解决藩镇割据需要 B. 推动唐朝走向全盛时期 C. 奠定了两税法改革的基础 D. 阻止了土地兼并的出现 7. 如图为中国古代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这

4、一制度的实行( ) A. 标志选官制度走向成熟 B. 成为维护士族特权工具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D. 建立在分科考试基础上 8. 据记载,唐朝画论有二十多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画品”“画法”“画迹”“画史”。这几类各有侧重,但都有关于如何绘画的理论。这说明,唐代( ) A. 尚画之风盛行 B. 画论成就最高 C. 画派种类多样 D. 绘画得到发展 9. 宋太宗曾亲自操持一次科考,不仅录取五百多人,大大超过以往规模,又打破常规予以超等任官,“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宋太宗的做法( ) A. 增强了官员执政能力 B. 推动了科举制度完善 C. 践行了崇文抑武方针 D. 助长了保守政治

5、风气 10. 据记载, 南迁进入中原的猛安、 谋克“若遇出军之始, 月给钱米, 米不过十斗, 钱不过数千, 老幼在家,依旧耕耨”。这一记载表明( ) A. 金朝统治出现危机 B. 女真民族传统得到保持 C. 唐宋制度影响金朝 D. 辽朝采取因俗而治管理 11. 宋代财政收入中非农业收入占据的比重远较唐代大,熙宁时期的税收中,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且所收货币越来越多,实物渐趋减少。这反映出,宋代( ) 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 经济作物种植减少 C. 国家铸钱日益增加 D. 社会经商风气浓厚 12. 王祯农书 (如图)全书正文约 13 万字,分农桑通诀 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王祯农书

6、的出现( ) A. 推动了汉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B. 表明南北朝时北方农业的进步 C. 体现了元朝农学的发展成就 D. 说明明朝对农业技术进行总结 13.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洪武六年(1374 年) ,德庄候廖永忠上言:“今北边遗孽,远遁万里之外,独东南倭寇负禽兽之性,时出剽掠扰濒海之民。”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北方边疆社会秩序安定 B. 欧洲殖民者在沿海活动频繁 C. 政府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D. 东南沿海深受日本海盗危害 14. 1729 年, 雍正帝在隆宗门附近设军机房, 以亲近大臣入直, “承旨书宣”, 处理军机。 雍正帝的做法 ( ) A. 使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B. 强化了官

7、僚机构的控制 C. 意在削弱宰相的权力 D. 解决了宦官专权的弊病 15. 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赣南地区( ) A.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B. 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 C.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农产品和手工工业品日益丰富,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 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二 春秋战国

8、时期,各国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中心,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各地都市的崛起,以及遍布“百郡千邑”的“市邑”,为社会增添了数以万计的城镇平民,也为城市平民和农村人口提供了经商的便利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以富商大贾作为经典化身的商人资本,集聚大量的货币财富, “家聚千金”“赀拟王公”者比比皆是。 摘编自陈朝云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

9、建立时,世家大族已无法再像魏晋时期左右当时整个政治道路走向,因为社会的力量已经开始重构的过程,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寒门地主兴起的时代,一个新生的政权要获得合法性就必须扩大其统治基础。隋文帝沿用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三省制度,创行“三省六部制”。 摘编自黄璟三公九卿制转变为三省六部制的内在政治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三省相互制约平衡,避免了大权独揽的现象。为了更加适应唐朝的发展需求,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三省六部制度下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

10、的体系。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李亚萍、郑辰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创行三省六部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出身贫困,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 材料二 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贴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重要地位。从北宋中期

11、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已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儒学包括各种儒家学派在内的宋学。从此,儒学开始哲学化,并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一门新的学问。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中期儒学领域新现象出现原因及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在边疆治理上与唐代有所不同,即在边疆

12、地区不断推进边疆内地化,行政管理上在一些重要地区往往设立与内地一样的行省、县,并任命流官,形成流官与土官掺杂联合治理地方的特点。在经济开发上,加大开发力度,赋役税收“比之内地”。交通上,不断开辟新的路线,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管理。 材料二 清朝前期边疆地区的治理 东北地区 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 北部 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 新疆 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维吾尔族地区实行改制的伯克制度,游牧的哈萨克人、布鲁特人和哈密、吐鲁番地区实行扎萨克制度。 西藏 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

13、的制度 西部及西南 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东南 台湾和海南岛实行郡县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治理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 5400 年至前4400 年) ,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对北辛文化解读,正确的是(

14、) A. 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B. 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 C. 已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D. 居民已从事原始农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5400 年至前 4400 年)”可知,距今大约公元前 5400 年至前 4400 年是处于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步稳定,D 项正确;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是在旧石器时代,排除 A 项;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是在旧石器时代,排除 B 项;出现社会贫富分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时期,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15、 “亚圣”孟子一生致力于实现其政治理念,他周游列国,不断劝说各国君主,认为:“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孟子的政治理念主要是( ) A. 为政以德 B. 仁政 C. 隆礼重法 D. 兼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国君自己要严于律己,成为身边人的榜样,做到内圣才能外王,以民为本,经过五年或七年自然就会治理天下,属于孟子的仁政思想,B 项正确;为政以德属于孔子的思想,排除 A 项;隆礼重法属于荀子的主张,排除 C 项;兼爱属于墨子的思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

16、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 A. 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 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 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 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的没有采取分封制是正确的,肯定了郡县制的意义,C 项正确;秦朝的统一并非得益于实质性改革,是多重因素导致的,排除 A 项;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D

17、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说明当时( ) A. 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B. 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 C. 国家为开拓疆域进行准备 D. 商人经商环境较为宽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又置平准官于京师”“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物价,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反映了政府插手

18、并经营商业贸易,A 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排除 B项;材料信息与开拓疆域无关,排除 C 项;材料中的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说明汉武帝时期采取抑商政策,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5. 如表为 3 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三大区域经济。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一 以许洛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区域 二 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的区城经济 三 以益州、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区域经济 A. 政权鼎立 B. 人口迁移 C. 民族交融 D. 江南开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3 世纪中期中国”“以许洛为中心”“以建业、 扬州等地为中心”“以益州、 成都为中心”可知,该

19、时期处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政权鼎立导致出现三大区域经济,A 项正确;三大区域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权鼎立,人口迁移、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6. 721 年,唐玄宗任命宇文融为劝农使,在各地大力检括逃户和籍外占田,共“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唐政府对括得的客户每丁税钱 1500 文,只交户税。这些做法( ) A. 出于解决藩镇割据的需要 B. 推动唐朝走向全盛时期 C. 奠定了两税法改革的基础 D. 阻止了土地兼并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玄宗的做法使唐朝增加财政收入,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推动了唐朝走向全盛时期,

20、 B 项正确; 755 年开始安史之乱, 721 年尚未有藩镇割据, 排除 A 项; 材料与两税法无关, 排除 C 项;材料的做法并没有阻止土地兼并,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 如图为中国古代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 ) A. 标志选官制度走向成熟 B. 成为维护士族特权工具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D. 建立在分科考试基础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发展到后期,世家大族垄断了选官权,成为维护士族特权工具,B 项正确;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标志选官制度走向成熟,排除 A 项;科举制一定程度上

2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排除 C 项;科举制是建立在分科考试基础上,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 据记载,唐朝画论有二十多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画品”“画法”“画迹”“画史”。这几类各有侧重,但都有关于如何绘画的理论。这说明,唐代( ) A. 尚画之风盛行 B. 画论成就最高 C. 画派种类多样 D. 绘画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几类各有侧重,但都有关于如何绘画的理论”可知,唐朝绘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D项正确;尚画之风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A 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唐朝与其他时期的成就对比,无法得出唐朝画论成就最高,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画论,而不是画

22、派的种类,角度不对应,排除 C 项。故选D 项。 9. 宋太宗曾亲自操持一次科考,不仅录取五百多人,大大超过以往规模,又打破常规予以超等任官,“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宋太宗的做法( ) A. 增强了官员执政能力 B. 推动了科举制度完善 C. 践行了崇文抑武方针 D. 助长了保守政治风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宗亲自操持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多,打破常规任官,体现他“崇文”的决心,践行了崇文抑武的方针,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宋太宗操持科考,录取人数多,打破常规任官,不能增强官员执政能力,排除 A项;材料只能得出科考扩大了录取规模和超常规任官,没有推动科举制度完善,排

23、除 B项;根据材料“大大超过以往规模,又打破常规予以超等任官,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可得出宋太宗的做法与以往不同,排除 D项。故选 C项。 10. 据记载, 南迁进入中原的猛安、 谋克“若遇出军之始, 月给钱米, 米不过十斗, 钱不过数千, 老幼在家,依旧耕耨”。这一记载表明( ) A 金朝统治出现危机 B. 女真民族传统得到保持 C. 唐宋制度影响金朝 D. 辽朝采取因俗而治管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南迁进入中原的猛安、谋克.若遇出军之始,月给钱米,米不过十斗,钱不过数千,老幼在家,依旧耕耨”可知,金朝南迁进中原的猛安、谋克,在遇到“出军”时,仍然按照民族传统,“月给

24、钱米,米不过十斗,钱不过数千,老幼在家,依旧耕耨”,说明女真民族传统得到保持,B 项正确;金朝统治出现危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 项;唐宋制度影响金朝,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猛安、谋克是金朝的制度,非辽朝,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 宋代财政收入中非农业收入占据的比重远较唐代大,熙宁时期的税收中,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且所收货币越来越多,实物渐趋减少。这反映出,宋代( ) 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 经济作物种植减少 C. 国家铸钱日益增加 D. 社会经商风气浓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且所收货币越来越多,实物渐趋减少”,可知宋

25、代商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较大,且税收中货币较多,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 项正确;税收构成情况与经济作物种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B 项;税收中上交的货币多少,无法反映国家铸币情况,排除 C 项;风气“浓厚”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的税收情况只是与唐代相相比较,无法直接得出宋代社会的经商情况,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2. 王祯农书 (如图)全书正文约 13 万字,分农桑通诀 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王祯农书的出现( ) A. 推动了汉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B. 表明南北朝时北方农业的进步 C. 体现了元朝农学的发展成就 D. 说明明朝对农业技术进行总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

26、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王祯属于元朝时期的农学家,其作品王祯农书当然体现了元朝时期的农业发展成就,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的农业成就,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农业发展成就, 而不是南北朝时期的, 排除 B 项; 明朝的农学作品应该是 农政全书 ,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3.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洪武六年(1374 年) ,德庄候廖永忠上言:“今北边遗孽,远遁万里之外,独东南倭寇负禽兽之性,时出剽掠扰濒海之民”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北方边疆社会秩序安定 B. 欧洲殖民者沿海活动频繁 C. 政府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D. 东南沿海深受日本海盗危害 【答案】D

27、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根据材料,明朝初年,有官员上奏称“东南倭寇时出剽掠扰濒海之民”,也即日本海盗时常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D 项正确;材料提及“北边遗孽,远遁万里之外”,也即明朝北方的元朝残余势力逃到很远的地方,反映北方边患得到基本平息,但北元仍然不时侵扰,北方边疆尚不能完全实现社会秩序安定,排除 A 项;倭寇是 14-16 世纪劫掠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而非指欧洲殖民者,排除 B 项;材料不涉及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看不出政府严厉禁止海外贸易,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 14. 1729 年, 雍正帝在隆宗门附近设军机房, 以亲近

28、大臣入直, “承旨书宣”, 处理军机。 雍正帝的做法 ( ) A. 使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B. 强化了官僚机构的控制 C. 意在削弱宰相的权力 D. 解决了宦官专权的弊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雍正是为便于皇帝处理事务而设立军机处,由亲近大臣组成,“承旨书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 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军机处加强了君权,没有强化官僚机构的控制,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废除丞相,清朝没有丞相,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雍正帝设军机处加强了君权,与宦官专权无关,排除D 项。故选 A 项。 1

29、5. 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赣南地区( ) A.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B. 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 C.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可知,明朝中后期赣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而经济作物主要流向市场,说明当时赣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D 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普通农户的受益锐减, 排除 A 项; 农民对粮食需求

30、并未减少, 排除 B 项; 经济作物规模扩大,说明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进步,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农产品和手工工业品日益丰富,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 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中心,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各地都市的崛起,以及遍布“百郡千邑”的“市邑”,为社会增添了数以万计的城镇平民,也

31、为城市平民和农村人口提供了经商的便利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以富商大贾作为经典化身的商人资本,集聚大量的货币财富, “家聚千金”“赀拟王公”者比比皆是。 摘编自陈朝云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 (1)表现:商品流通区域扩大;商品数量增多;专业化富商大贾出现且增多;具有商业功能的城市兴起;市场贸易分工细致;众多“市邑”兴起;城镇平民和农民参与经商。 (2)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城市的发展;金属货币的大量使用;交通事业的发展。 【解

32、析】 【详解】 (1)表现:依据材料“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得出商品流通区域扩大;依据材料“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得出商品数量增多;依据材料“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得出专业化富商大贾出现且增多;依据材料“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得出具有商业功能的城市兴起;依据材料“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得出市场贸易分工细致;依据材料“百郡千邑”,得出众多“市邑”兴起; 依据材料“为社会增添了数以万计的城镇平民, 也为城市平民和农村人口提供了经商的便利条件”,得出城镇平民和农民参与经商。 (2)原因:依据材料“这一时期,农产品和手工工业品日益丰富”,得出农业、

33、手工业的发展;依据材料“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得出社会分工的扩大;城市的发展;从货币和交通分析,得出金属货币的大量使用;交通事业的发展。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建立时,世家大族已无法再像魏晋时期左右当时整个政治道路走向,因为社会的力量已经开始重构的过程,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寒门地主兴起的时代,一个新生的政权要获得合法性就必须扩大其统治基础。隋文帝沿用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三省制度,创行“三省六部制”。 摘编自黄璟三公九卿制转变为三省六部制的内在政治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

34、等六部。三省相互制约平衡,避免了大权独揽的现象。为了更加适应唐朝的发展需求,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三省六部制度下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李亚萍、郑辰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创行三省六部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 (1)背景:隋王朝的建立;士族没落,庶族力量壮大;魏晋南北朝时三省机构形成。 (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制度完备;具有分权制衡色彩;不断丰富;分工明确

35、。 (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 意义: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有助于行政效率提升;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唐朝的社会发展;为后世王朝提供了借鉴。 (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世家大族已无法再像魏晋时期左右当时整个政治道路走向,因为社会的力量已经开始重构的过程,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寒门地主兴起的时代,”可得出隋王朝的建立;士族没落,庶族力量壮大;根据“一个新生的政权要获得合法性就必须扩大其统治基础”可得出,隋朝维护统治的需要;根据“隋文帝沿用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三省制度,创行三省六部制”可得出魏晋南北朝时三省机构形成。 【小问 2 详解】 特点:根据“

36、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可知,制度完备;根据“三省相互制约平衡,避免了大权独揽的现象。”可得出具有分权制衡色彩;根据“为了更加适应唐朝的发展需求,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可得出不断丰富;根据“三省六部制度下有明确的分工”可得出分工明确。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本身的设计产生的影响、对当时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作答即可。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他们中

37、的许多人,由于出身贫困,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 材料二 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贴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重要地位。从北宋中期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已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儒学包括各种儒家学派在内的宋学。从此,儒学开始哲学化,并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一门新的学问。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

38、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中期儒学领域新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1)表现:雕版印刷普及,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发展;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梦溪笔谈的成书。 (2)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举改革的影响;佛、道对儒学的渗透;儒家学者的不懈努力;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推动。 影响:促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使儒学哲学化;推动儒学研究发展。 【解析】 【详解】 (1)表现:结合宋代科技发展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学技术发展表现包括:雕版印刷普及,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发展;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梦溪笔谈的成

39、书等。 (2)原因:根据材料“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可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重要地位”,可得出科举改革的影响;根据材料“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已意解经的新时代”,可得出儒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结合所学,魏晋以来,儒、道、佛三家日趋融合,到唐宋时“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这为儒学发展成为更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可得出佛、道对儒学的渗透;结合所学,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的需要,因此可得出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推动

40、。影响:根据材料“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已意解经的新时代”,可得出促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根据材料“儒学开始哲学化”,得出使儒学哲学化;根据材料“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一门新的学问”,得出推动儒学研究发展。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在边疆治理上与唐代有所不同,即在边疆地区不断推进边疆内地化,行政管理上在一些重要地区往往设立与内地一样的行省、县,并任命流官,形成流官与土官掺杂联合治理地方的特点。在经济开发上,加大开

41、发力度,赋役税收“比之内地”。交通上,不断开辟新的路线,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管理。 材料二 清朝前期边疆地区的治理 东北地区 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 北部 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 新疆 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维吾尔族地区实行改制的伯克制度,游牧的哈萨克人、布鲁特人和哈密、吐鲁番地区实行扎萨克制度。 西藏 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 西部及西南 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东南 台湾和海南岛实行郡县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

42、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治理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 (1)措施:设立行省、县,任命流官和士官管理;加大经济开发力度;征发徭役和征收赋税;完善驿站系统。 (任答 3 点,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因俗而治;管理体制多元化。 (言之成理即可) 意义:发挥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积极性;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发展;增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巩固了大一统;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 (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行政管理上在一些重要地区往往

43、设立与内地一样的行省、县,并任命流官,形成流官与土官掺杂联合治理地方的特点”可知,设立行省、县,任命流官和士官管理;根据材料“在经济开发上,加大开发力度,赋役税收比之内地”可知,加大经济开发力度;征发徭役和征收赋税;根据材料“交通上,不断开辟新的路线,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可知,完善驿站系统。 (2)特点:根据材料“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 维吾尔族地区实行改制的伯克制度,游牧的哈萨克人、布鲁特人和哈密、吐鲁番地区实行扎萨克制度”“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台湾和海南岛实行郡县制”可知,因俗而治;管理体制多元化。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边疆治理采取因俗而治的原则,管理体制多元化,其意义可从发挥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积极性;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发展;增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巩固了大一统;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