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卷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 1. 古诗文默写 (1) 观沧海中展现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夕阳西下,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4)夜发清溪向三峡,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5)正是江南好风景,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6)不知何处吹芦管,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7)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和给加点字注音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
2、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 y n ni ng_,鸟儿将窠巢_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_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 o li ng_的响着。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B. 这次所学的与我们在平时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截然不同。 C.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 她今天穿得很漂亮,简直让人美不
3、胜收。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B. 进入夏季,该地区气温逐渐升高,最高气温达到大约 33左右 C. 我们相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溺水事故,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5.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作有诗集繁星 春水 ,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B.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你我等。 C. 惠顾、奉陪、贵庚、大驾等属于敬辞,而家母、令郎
4、、鄙人、寒舍等则属于谦辞。 D. 娃娃、姑娘、农夫等属于名词,上、下、左、右等也属于名词。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阅读 一、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 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 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吹来,船行平稳而快速。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
5、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 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7.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8.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本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6、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 愠:_ 吾日
7、三省吾身 省:_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 逾矩 逾:_ 10. 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论语中很多语句都已逐步演化并固定成为成语,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12. 从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三、三、 请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丁立梅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
8、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见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肘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的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来一些人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 等母亲气喘嘘嘘赶到他跟前, 他俯视着母亲, 低声呵斥: “你叫什么叫, 生怕别人听不见呐?
9、! ”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的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呀,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道:“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
10、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的转身,一步一匍伏的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做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的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
11、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 14. 下列加点词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闪躲。 15. 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 16. 怎样理解文章题目“请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四、
12、名著阅读四、名著阅读 17. 填空。 朝花夕拾原名_ ,是鲁迅回忆性散文集。请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_。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写作写作 作文作文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跨入初中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校园,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幸福的,但也是痛苦;生活是愉快的,但也有伤心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是丰富多彩的!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幸福”“愉快”“自信”“懊悔”“生气”) 要求:不少于 500 字。感情真挚,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七年
13、级上期末语文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卷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 1. 古诗文默写。 (1) 观沧海中展现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夕阳西下,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4)夜发清溪向三峡,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5)正是江南好风景,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6)不知何处吹芦管,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7)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答案】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断肠人在天涯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14、 落花时节又逢君 . 一夜征人尽望乡 . 遥怜故园菊 【解析】 【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随、断、涯、渝、逢、遥”这几个字的写法。 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和给加点字注音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 y n ni ng_,鸟儿将窠巢_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_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
15、也成天li o li ng_的响着。 【答案】 . 酝酿 . k . wn . 嘹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特别是对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多音字更应引起重视。注意“酝酿”的偏旁是“酉”,不要写成“西”,“嘹”不要写成“瞭”“缭”等字。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B. 这次所学的与我们在平时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截然不同。 C.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 她今天穿
16、得很漂亮,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A.喜出望外: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使用正确; B.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使用正确; C.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使用正确; D.美不胜收: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不符合“她今天穿得很漂亮”的语境,使用错误; 故选 D。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B. 进入夏季,该地区气温逐渐升高,最高气温达到大约 33左右。 C. 我们相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17、。 D.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溺水事故,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 A.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B.语意重复,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D.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故选 C。 5.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作有诗集繁星 春水 ,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B.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你我等。 C. 惠顾、奉陪、贵庚、大驾等属于敬辞,而家母、令郎、鄙人、寒舍等则属于谦辞。 D. 娃娃、姑娘、农夫等属于名词,上、下、
18、左、右等也属于名词。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 C.有误,“令郎”为称对方儿子的敬辞; 故选 C。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阅读 一、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 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 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吹来,船行平稳而快速。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19、 C.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 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7.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8.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本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6. D 7. 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即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将取代旧事物。 8. 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解析】 【6 题详解】 考
20、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 D.“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有误,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故选 D。 【7 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深层哲理的理解。 这首诗写了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
21、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揭示了旧的事物的消逝与毁灭,伴随着新的事物诞生的哲理。 【8 题详解】 考查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 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 然后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断诗人的情感。诗意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全诗前三联写客路所见:山青水秀,开阔明丽,春气勃发,表达了诗人对
22、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标题“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洛阳。让大雁捎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
23、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 愠:_ 吾日三省吾身 省:_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 逾矩 逾:_ 10. 下列句子翻译成
24、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论语中很多语句都已逐步演化并固定成为成语,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12. 从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答案】9. . 愠:生气,发怒。 . 省:自我检查、反省。 . 信:诚信。 . 逾:越过。 10. (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2)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 示例:温故知新,择善而从,博学笃志。 12. 示例:“温故而知新”,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认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
25、来的。 【解析】 【9 题详解】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发怒; (2)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3)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 (4)句意为:越过法度。逾:越过。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温故,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为,做。 (2)句重点词语:逝
26、,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成语的识记。 结合理解积累可知,由“温故而知新”演化成: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 由“择其善者而从之”演化成: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 由“逝者如斯夫”演化成:逝者如斯,指时间就像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由“博学而笃志”演化成:博学笃志,指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2 题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在论语十二章中任选一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8、”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
29、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三、 请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丁立梅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
30、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见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肘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的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来一些人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 等母亲气喘嘘嘘赶到他跟前, 他俯视着母亲, 低声呵斥: “你叫什么叫, 生怕别人听不见呐?!
31、”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的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呀,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道:“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啰嗦
32、,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的转身,一步一匍伏的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做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的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
33、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 14. 下列加点词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闪躲。 15. 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 16. 怎样理解文章题目“请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答案】
34、13. 背驼貌丑的母亲满心欢喜地给儿子送东西,儿子却嫌母亲丢人,怪母亲来学校,态度恶劣;女生嫌父亲买的衣服不好,无理对待父亲。 14. 儿子因为母亲外貌丑陋,非常自卑,希望不被熟人发现,所以眼神中透露出逃避想法; 15.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并用了比喻修辞,把驼背比喻成“一把弓”和“鸭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背驼貌丑,行动困难,但背上的包却那样的大,也为下文子嫌母丑埋下伏笔。 16. 题目中的“那个人”就是像文中的母亲和父亲那样的亲人, 他们或许贫穷, 或许丑陋, 或许木讷, 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题目“请不要对那个人
35、叫嚷”是作者的深刻思考和热切呼唤,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理解、体贴、珍惜父母的关爱。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描述事情的概括。第一件事情阅读文章第自然段到自然段可知答案。根据第段“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可以概括为:背驼的母亲给儿子送东西,儿子却嫌母亲丢人,怪母亲来学校,态度冷淡,不耐烦。 第二件事情阅读文章第自然段到地自然段可知答案,根据段原文“是嫌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做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可以概括为:女生嫌父亲买的衣服不好,无礼对待父亲
36、。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闪躲”是急忙避开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现儿子因为母亲外貌丑陋,非常自卑,希望不被熟人发现,所以儿子不敢看母亲,反而快速地扫视周围的人,眼神中透露出逃避的想法。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结合句子内容来看,“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把驼背比作“一把弓”,把头比作“鸭子”,正面写出母亲背驼貌丑,行动困难;侧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为下文儿子嫌母亲丢人,怪母亲来学校,态度恶劣做铺垫。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的赏
37、析。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语境,注意题目的深层含义,题目中的“那个人”指的就是像文中背驼貌丑给儿子送东西的母亲和给女儿送衣服的父亲那样的亲人,他们或许不是那么光鲜亮丽,或许不善言谈,但他们对子女的爱是一样的,是伟大的,本文的题目“不要叫嚷”直接点明了文章主旨,作者呼唤、希望子女们都不要嫌弃父母,能够理解体贴自己的亲人,多去关爱、体贴、感恩父母。 四、名著阅读四、名著阅读 17. 填空 朝花夕拾原名_ ,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_。 【答案】 . 旧事重提 . 藤野先生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第一空,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是现代
38、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第二空,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朝花夕拾中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作答即可。 示例一: 二十四孝图 示例二: 五猖会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写作写作 作文作文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跨入初中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校园,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幸福的,但也是痛苦;生活是愉快的,但也有伤心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是丰富多彩的!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
39、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幸福”“愉快”“自信”“懊悔”“生气”) 要求:不少于 500 字。感情真挚,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范文: 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动 “叮叮”放学铃一响,我便双手麻利收拾书包,然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狂奔出教室,一下脚没有踩稳,打了一个趔趄,哎呀!差点倒在老班的身上。顾不了那么多了,我跑入车子棚,推出电动车,走出校门。我的心中无比激动。 我骑着电动车,嘴里还哼着优扬的小曲。我忽然想起了些什么,一只手赶紧摸了摸屁股后的口供,硬硬的,还在!那是我近一个月来的努力120分的数学试卷! 那个月,我的数学成绩不知为何,陡然下降。从起初的一百一十多分,到一百
40、分,最后却在及格线上苦苦挣扎。 每次的考试卷发下了,我都会遭到老师的白眼,同学的嘲笑和老奶的教训。记得那次我的同桌和其它的同学议论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就是夕日学霸的下场!”听了这话,我不禁潸然泪下。在家里,你也总能听到这样的保证“妈妈,我保证我下一次一定能考好!”妈妈的态度也从最初的相信变得到现在的无所谓。学习,就如坐过山车,上山时艰辛不易,而下山时却十分迅速。下山时虽刺激,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出这其中的艰辛不易呢? 在那个月中,我也是蛮拼的了!我的试卷、题纲都一个个的整理出来,认真复习、研究,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遇到不会的题了也不怕遭到别人的拒绝,而且是耸拉着脸向学霸们请教。每
41、次上完果,我总是会小跑出去,追上老师把自己不懂的问题问老师,也不管老师是否耐烦。 终于,在这次考试中,我接过了卷子,仔细的看了上面的题后,觉得那些题都很熟悉,我熟练的拿起了笔,面对这张数学试卷游刃有余,认真演算填写。在试卷发焉时,我竟然得到了全班中唯一一个满分 120分,当我从老师手中接过那张充满了我的努力的沉甸甸的卷,内心无比激动,这一刻,我赢得了老师赞许的目光,同学热烈的掌声,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 天空中飘浮着几朵被夕阳所染红的云朵,纵使再大的挫折,也打不倒我坚定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都可以成功。 【解析】 【详解】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我”表明本文是第一人称文章,要从自己的
42、生活出发去选材、写作。 我们看都可以填入哪些词语,从所给的事例来看,很明显我们可以填入一些表示某种情绪或者体验的一些形容词、动词,如:自信、幸福、痛苦、高兴、激动、生气等,而不能填入一些名词,如:男子汉、英雄。“从来没有”表明是第一次,同时也表明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不能随随便便写一件事。如:妈妈给我买来好吃的,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而是要写自己生活中一些比较重要的经历,一些带给自己强烈情绪的经历或者事情。故这篇文章要写一次非常重要的、特殊的、带给自己强烈情绪变化的事情,通过这个事情,个人的情感、能力、思维、内心等都有一定变化,有一定成长。 第二,选材构思。从文章题目看,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要写事情
43、。先选材,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次情绪波动比较大的事件,然后根据事件具体内容补题。接着明确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带给自己的好的东西。最后安排详略。这篇文章重点之一就是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绪,要想让人感受你的“高兴、幸福、痛苦”等,就必须把这件事写具体,而不是反复说你很“高兴、幸福、痛苦”尤其是细节,能突显“高兴、幸福、痛苦”的细节,尤其是感受以及心理描写更是不可缺少。因为别人只有通过你的叙述,通过你的心理描写才能感同身受。细节越具体,感受越深刻,作文也就越能打动人。同时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运用铺陈,反复渲染。当然我们还可以用景物来衬托人物心情,正衬,反衬都行。如:摔倒时周围的环境(风呼呼地刮着)来衬托自己痛苦的心情。 (正衬)又如我把衣服穿反时,我的尴尬与同学们的幸灾乐祸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反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