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86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学年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4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rn) 稀疏(sh) 水涨船高(zhng) B抖擞(su) 黄晕(yn) 捉迷藏(cng) C应和(h) 蓑衣(su) 戴着笠(l) D撑伞(zhng) 酝酿(ning) 欣欣然(x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放松警惕是危及生命的前兆,麻痹大意是酝酿事故的温床。 B当大多数人因疫情隔离在家时,很多医护工作者已经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抗疫一线。 C

2、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D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我们应提前做好计划,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3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你要住在崖下,_;你要住在林间,_;你要住在村头,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可观石上生云 可看水中腾雾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 B C D 4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开学日期一延再延。作为初三学生,晓明情绪急躁,对网上学习感到厌倦,急于复

3、课。作为同学,你该怎样劝解? A晓明,我们学习要张弛有度。最近,你感到烦躁,那就多休息休息吧。 B晓明,急啥?大家都没复课,又不是就你没复课! C晓明,虽然现在还不能复课,但我们可以在网上和老师同学多交流,咱们共同努力吧! D晓明,现在网上学习就更重要了,你可不能放弃呀!要不,中考看你怎么办?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屋顶”树枝” “街道”是名词。

4、 B “晚间” “忽然”不全是名词。 C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 “柔软” “蜜情”是名词。 6选出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对象。用一个“观”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远处的海水和山岛,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气势。 C “日月” “星汉”二句是诗人的想象,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来表达诗人豁达气度和一统中原的宏伟抱负。 D本诗历

5、来被视为汉魏之际“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作者曹操的诗以“沉郁顿挫”为其鲜明的语言风格。 7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二语言运用(共二语言运用(共 4 分分) 8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读图观察这幅图,按要求答题。 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3

6、) 拓展通过参与这次 “弘扬传统孝敬父母” 的活动, 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三默写(共三默写(共 18 分)分) 9默写。 (1) 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 。 (3) 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哲理的名句是: , 。 (4) 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 10理解性默写。 (1) 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 。 (2) 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 。 (3) 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

7、意的句子: 。 (4)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 , 。 (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 , ; , 。 四文言文阅读(共四文言文阅读(共 8 分分) 11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 “诺,期返而食。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

8、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 :句末语气词。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请结合【甲】 【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共五现代文阅读(共 26

9、分分)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漓江情韵 雨霏霏, 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 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 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 “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

10、,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 “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 “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 上了船,我才看清,

11、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 “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雅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

12、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

13、,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 “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 ,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 。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4、 (5)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呀,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

15、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为什么作者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 “暗暗地” “悄悄地”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心理? (3)反复朗读“孩子,你在哪里呀”和后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比较二者的语气以及当中所包含的感情。 (4)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 “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理由。 (5)从全文来看,文章的主旨是要表现 。 1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听说

16、,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 她很普通, 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 ” 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

17、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

18、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 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 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 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 “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像样点儿的西装呢! ”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

19、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 2019 年 5 月贺州日报 )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请问母亲为什么会流泪? (3)第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

20、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5)文章开头说: “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 ,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六作文(共六作文(共 30 分分) 15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发现身边小事的意义,是一切创作的开始。我们的生活看似每天都在重复,但每一天却都有不同的感受,酸甜苦辣全是幸福的滋味,只有尝过了,生活才算完美。 请以我的“小幸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2)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 5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21、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解答】解析 A 项, “涨”读音应为“zhng” ; B 项,正确; C 项, “和”读音应为“h” ; D 项, “撑”读音应为“chng” 。 故选:B。 2 【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句中指的还有小伙子,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故选:C。 3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 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 把握大意, 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第一个空前面是“溪边”应为“看水中腾雾” ,第二个空是“崖下” ,应为“观石上生云” ,第三个空是“林间” ,应为“听月下

22、虫鸣夜鸟梦” ,第四个空“村头”应为“田园牧歌” 。 故选:C。 4 【解答】这里是劝说晓明同学参加网上学习,劝说内容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要得体、合理,劝说的语气要委婉,语言通顺。可以围绕疫情当前不能复课和网上学习的形式,进行委婉劝说。可以这样说:晓明,虽然现在还不能复课,但我们可以在网上和老师同学多交流,咱们共同努力吧! 故选:C。 5 【解答】ABC.正确。 D.有误。 “柔软”是形容词。 故选:D。 6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诗歌赏析。 ABC.正确。 D.有误,本诗历来被视为汉魏之际“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作者曹操的诗以“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其鲜明的语言风格。 故选:D。 7 【解

23、答】A从“摔”中可知,属于动作描写。 B从“憔悴” “央求般的神色”中可知,属于神态描写。 C从“捶打”中可知,属于动作描写。 D从“扑过来抓住”中可知,属于动作描写。 故选:B。 二语言运用二语言运用 8 【解答】答案: (1)示 例: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 示例: 画面中祖孙三代, 爸爸在帮爷爷洗脚, 孙子在给 爸爸擦背,整个画面温馨、 感人,生动地演绎着爱的传递。 (3)示例: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回家陪伴父母等。 三默写三默写 9 【解答】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24、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重点字:郎) 。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 【解答】答案: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注意“撒”的书写) (3)公大笑乐 (4)友人惭 下车引之 (5)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四文言文阅读四文言文阅读 11 【解答】 (1)A有误,应为:期/日中。 B有误,应为:对子/骂父。 C正确; D有误,应为:故人至暮/不来。 故选:C。 (2)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 句意:才同他一起吃饭。之

25、:代词他,指故人。 句意: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恐:害怕、担心。 (3)重点词: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才。句意: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重点词:昔,从前。故人,老朋友。句意: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4)答案: (1)C; (2)约定;离开;代词他,指故人;害怕,担心; (3)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4)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五现代文阅读五现代文阅读 12 【解答】 (1

26、)答案: (1)“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2)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引起下文;营造朦胧的诗情;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3)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欲扬先抑(或铺垫) ,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 “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

27、“我”感动、赞美。烘托(或对比、映衬) 。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4)“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5)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言虽尽而意无 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13答案: (1)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 (2)两个词语表现了孩子天真调皮、机灵可爱的心理,不想让妈妈发现自己。 (3)第一句饱含担心之情,无责怪之意,第二句表现出着急还有抱怨之意,并带有些不满和责怪。

28、(4)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 (5)表现母子情深,孩子对母亲的喜爱、亲昵。 14答案: (1)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槁了自己。 (2)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

29、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赞颂母爱作铺垫。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3)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4)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节俭淳朴,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坚强不屈,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 (5)示例: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迎着太阳的方向生长,而我的母亲也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 六作文六作文 15 【范文】 我的小幸福 对于旅人来说,一杯水,

30、一碗饭就是幸福;对于学生来说,好成绩就是幸福;对于工作者来说,劳动成果就是幸福;对于我来说,什么是幸福呢?自从发生了一件事情之后,我就明白了我的幸福是什么了。 那天,雨神在天宫忘记关上水龙头了,恰好赶上我没有带雨伞,我浊气上升,浑气下降,就狂奔回家。不巧,踩到地上的一口痰上,我一下摔得人仰马翻,小腿骨好像被千斤巨石压着,痛得动不了。坐在地上一会儿,浑身上下湿透的我,只得咬着牙,用手撑在地上站起来,一步一拐地回家。 小腿腓骨骨折,医生说不严重。但是对于父母而言,这是一件相当严重的大事了!原本祥和的家,像平静的湖面被扔进了一块小石头一样,激起层层涟漪。 妈妈负责我的营养工作。一大锅牛奶般的棒子骨汤

31、,是需要用文火熬一两个小时的,妈妈时刻守在炉子旁熬好汤后,还要喂我,好像我是三岁小孩似的。她小心翼翼地端着碗,舀了一勺汤,嘟起嘴吹几下,然后在勺边抿一下,才慢慢地送到我的嘴里。舀一大锅汤,她这样的动作要重复上百次。我注视着妈妈那被蒸汽烘红的脸蛋,以及头发中夹杂着几根银丝,口中的汤变得甜甜的,觉得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营养以外,锻炼才能让人恢复更快。一向晚起的爸爸破天荒地天天早起帮我做腿部运动,边做还边打呵欠。而每一次帮我运动后,都满身大汗,似乎比我还累。我笑了,心中好像有一股暖流,幸福的暖流。 家庭,让人感觉多么温暖。举手投足之间,是爱的横溢;言语说教之中,是疼的表现,手起掌落之隙,是幸福的暖风在回荡。 那次骨折,连医生都惊叹我的恢复能力。我想可能是家的力量所创造的奇迹吧,不,一定是这样的!想着,想着,我的心潮澎湃,热泪夺眶而出。 经过这一件事情,我终于明白了,对我来说,家庭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家庭能给人力量,助人成长, (让人)感受幸福。 家是小摇篮, 是遮阳伞, 是避风港。 家一一 (family) 一一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幸福就是现在,这,就是我的小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