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
2、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 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 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 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 黜聪明的坐忘( 庄子 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 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老子 五十章),和不自见、 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
3、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苟子天论 ,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
4、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已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
5、,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 ,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鼉、鱼鳖、鰍鳝孕别之时,周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
6、而百姓有余材也。(苟子 王制 )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 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 是儒、 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 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
7、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甚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
8、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 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 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 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 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
9、。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 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 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 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一项
10、( )(3 分)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D.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从中国古代文人中任举一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在五面包围中(节选) 魏巍 坚守坑道第十五天,又发生了新的困难:坑道里的存水用完了。人们把那几个存水的大汽油桶,翻来覆去磕打,再也倒不出一滴水来。 团指
11、挥所几次派运输队送水,伤亡很大,水却很有限。 由于缺水,大家眼瞅着饼干硬是咽不下去,有时候饼干的碎末被呛得从鼻孔里喷出来。 坚守坑道第十八天,有人偷偷喝尿。战士们脱光了膀子,抱着手榴弹,紧紧贴着潮湿的石壁,人们仿佛第一次认识到:水,是何等的珍品! 这时候,在精神上负担最重的,除了郭祥,恐怕就是卫生员小徐了。这个十六七岁说话还有些童声童气的孩子,虽然同别人一样渴得嗓子冒烟, 但他更难受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伤员们极力抑制着的低声呻吟。他仿佛觉得伤员们喝不上水,全是他的过错似的。 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终于发现一条细细的石缝,不时渗出一两滴水珠。他就撕了一缕棉花,把水珠蘸起来,拧到小
12、碗里。尽管石缝是那样的吝啬,总算有了一丝希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工作,居然拧了大半碗水。然后,他就把小搪瓷碗架在小油灯上烧起来。 小小一点灯头火,总算把水熏热了。他立刻把小碗端到几个重伤员跟前: 同志们!醒醒,喝水啦! 你端给参谋长喝吧!他哑得快说不出话了,这样下去怎么指挥呢?反正我们 对!对!快给参谋长端去吧!大家异口同声。 小徐把小碗放在桌上:参谋长!喝点水吧! 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呀? 他们都不肯喝,说你还要指挥打仗呢! 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 小徐站在那里不动。 郭祥只好端起碗,递给步话机员小马,小马嗄哑得很厉害。 不行!我不能喝。 望望桌上火半碗水,分毫不
13、少,郭祥叹了口气,把小碗高高擎起,说: 同志们,我带头喝!你们也非喝不可!谁要是不喝,就是对我们的胜利不关心!郭祥装作一饮而尽的样子,却只抿了小小的一口,递给小马。小马也只抿了一小口,又递给小徐。小徐只沾了沾唇,就端给重伤员们。其他人也都抿了一点。 转到郭祥手里,居然还剩下小半碗,几粒明亮的泪珠,扑哒扑哒掉到小瓷碗里 坑道口传来刺耳的叫声: 中国士兵们!我们断绝了你们的一切联系,你们已经完全陷入绝境了。你们用十九世纪的武器和高度现代化的联合国军作战,不过是无效的抵抗和绝望的挣扎。还是快快投降吧! 中国士兵们!你们实在太可怜了。你们被上级骗出来,来到千里迢迢的异国,住的是深山土洞,过的是野蛮人的
14、生活,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眼看就要困死,饿死,干部却不闻不问,你们何苦还要为他们卖命?还是到自由的世界来吧! 参谋长!有人乘机说破坏话了!他说,如果上级还要我们,干嘛叫我们在这儿受罪? 走!我们找他谈谈。 坑道中部,战士们多半脱光膀子,靠着壁坐,有的擦枪,有的在拧手榴弹盖;独有白鹤寿半躺半卧,眯细着眼在想什么,整个身躯就像一尾鱼切掉头尾后的中段。 郭祥在他面前一站,严厉地问: 你刚才说了些什么?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我告诉你,不管什么人,他想借机挑拨离间,瓦解我们士气,他就是瞎了眼了。上级为了给我们送东西,牺牲了多少好同志!我们吃的,用的,都是同志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为什么要凭空
15、造谣? 白鹤寿手指轻微战栗着,低下头去。 坚守坑道多日,总攻尚未开始,郭祥觉得有必要解释几句: 我们坚守坑道,就是为了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有把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我们的反击就会一举成功! 同志们!我们在最前沿坚守坑道是非常光荣的。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受敌人五面包围,还是第一次,恐怕你们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吧!这是非常难得的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好机会。虽然我们没吃的,没喝的,但我们不是敌人手心上的可怜虫,我们是钻到牛魔王肚子里的孙悟空。我们应该拽住牛魔王的心肝狠狠地打几个嘀溜!谁嘀溜打得好,我就给他记功! 晚九时,疙瘩李带领两名战士去炸坑道前面的地堡,手里用麻绳提溜着十几个
16、空罐头盒,前后共总不过五分钟。 好干脆呀! 全靠副连长的那几个破罐头盒子,他钻到东边那个炸弹坑里把罐头盒子一摇,敌人机枪就冲着他打,我们从西边就上去了。 郭祥正准备派第二个小组出发抢水,忽然听见一片声嚷: 上级给我们送水来啦! 同志们!送水来啦! 坑道里战士们,轻伤员们全站起来,把进来的两个人团团围住,有的抢上去握手,有的抱着他们的膀子,眼里流着涔涔的热泪。 乔大夯身下横七竖八挂满了军用水壶,背上一个沉重的麻袋;后面的战士身上也背着二三十个水壶。 俺们送来的东西不多,知道你们断水好几天了。大伙都觉着萝卜这东西解渴又解饿,俺就背了点。 话音未落,老模范背着一个大口袋进来。后边跟着四五个人,一个个
17、都背着口袋,满身灰黑色泥土,显然都是从焦黑的土地上爬过来的。 郭祥指指那些大口袋: 这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呀? 你猜猜看!老模范笑着说,这是祖国人民的慰问品哪! 坑道里的气氛由欢欣,热烈,活跃,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写战士们紧贴潮湿的石壁,减轻焦渴的感觉,来渲染缺水的状况;依然抱着手榴弹,来凸显他们困境中依然保持警觉。 B.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来找水,体现了他内心的急躁、焦灼,他认为伤员们喝不上水,是他的过错、失职。 C.郭祥看到水喝一圈居然还剩下小半碗,泪珠掉到瓷碗里,
18、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深为同志间的相互关心和战友间的无私而感动的心理。 D.文中对于乔大夯的刻画虽着墨不多,但突出了他的勇敢无私、任劳任怨,同时也表现了他为送不上水而深深自责的心理。 7.关于文中“坑道让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卫生员小徐让同志们醒醒,喝水,体现了他对受伤的同志们的关心。 B.伤员们让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认为参谋长指挥打仗,职责更重要。 C.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出于无奈,也为后文的继续让水做了铺垫。 D.参谋长对卫生员小徐的批评,是对伤员的关心,侧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题。 8.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艺术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6 分) 9.有人
19、为小说加了一个结尾:“这些远离家乡为一个神圣的目标战斗在邻国山岭上的人们,这些在弥天的烟火中无比坚强刚毅的战士, 竟突然变得像搂在母亲怀中的孩子一样。 ”你认为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文本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唯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
20、隋之辙,般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忌自励耳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璃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直五钱,其尤贱处,计斗直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21、。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安得不喜?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 文本二: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编自吴兢唐太宗吞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2、( )(3 分) A.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联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B.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C.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联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 D.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而欲不夺农时”与“四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两句中的“夺”含义相同。 B.阴阳家,原指战国时
23、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学派,文中指以择日、占星、风水等为业的人。 C.“农时甚要”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要”含义不同。 D.兆庶,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百姓,类似的称谓还有黔首、生民、黎庶、苍生、黎元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宗皇帝认为守住国本就应该施政以简,不能屡兴兵戈土木,强调为人君必须深加克制、节欲抑情。 B.太宗皇帝善纳雅言。王玮认为做事始易终难,君主安民宁国的举措应该慎始敬终,太宗对此十分赞同。 C.太宗皇帝重视民生。蝗灾肆虐,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他甘恩冒着感染疾病的风险吞食蝗虫,代民受过。 D.太宗皇帝认为要让百
24、姓富裕,一方面需要薄徭省赋,发展农耕,另一方面则要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4 分)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4 分)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4 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论语)十二章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 。” (2)老子在 八章 中指出固执已见、 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 , 。 ” (3)礼记中庸中,作者
25、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 ”,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 ”。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直抒胸臆,看似矛盾,实则深情的一句话是:“ , 。” (5) 春江花月夜 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 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4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电影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上映第 4 天票房就突破了 15 亿元,其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持续升温。该片不仅让观众走近并了解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更使观众铭记祖国因何河清
26、海晏,今天因何国泰民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1 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2 周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那段 、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贏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 的英雄先辈们。 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就必须不忘历史、不负先烈,让红色精神 。 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擦亮信仰,才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新的无愧于革命先烈的人间奇迹! 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 分)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27、,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只要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擦亮信仰,就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的“人间奇迹”! B.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擦亮信仰、接续奋斗,才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的“人间奇迹”! C.只要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擦亮信仰、接续奋斗,就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的“人间奇迹”! D.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擦亮信仰,才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的“人间奇迹”! (二)课内知识考查(14 分) 1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28、 分) A.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余食赘行 D.埏埴以为器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克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自矜者不长 矜:夸耀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劝说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譬如平地 B.跨者不行 C.物有本末 D.民之从事 2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见贤思齐焉 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看齐 B.死而不亡者寿 寿:名词活用为形容词,长寿 C.其坚不能自举也 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程
29、度 D.故亏父而自利 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敏于事而慎于言 知止而后有定 B.人之有是四端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子曰:“其恕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D.诗可以兴 足以保四海 2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2 分) A.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当察乱何自起?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准确简洁地报
30、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或新动向的一种实用文体。 B.“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也指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六种经书。 C.“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二十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D.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四、写作(60 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
31、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说: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
32、极的”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是说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有积极的”,但不能说“完全是积极的”。故选 B。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分析,班固虽指出儒、道两家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但并没有说是“最早”论述这一观点。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错误。结合“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分析
33、,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是针对汉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D.“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错误。 强加因果关系。结合“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等分析,选项中“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与“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之间无因果关系。故选 C。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思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34、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阐述的是单纯的儒家有为的思想,没有揭示和无为的关系。B.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 主要讲遵守自身规律,且规律不会改变。 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C.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讲宇宙不停,属于自然规律;人应该效法天地,即人的做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D.意思是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效法于上天。强调“天大”“效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故选 A。 4.材料一按总分的论
35、证思路展开论述。先提出观点,指出儒、道两家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然后重点论述道家的无为并非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最后简单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开头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 指出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核心, 然后点明“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二段讲人们片面认识道家的无为,然后点明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分别以道家的
36、庄子学派和老子学派为代表。第三段讲韩非的观点,即“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明确观点“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段讲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第五段得出结论“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这五段主要讲道家的无为不是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第六段讲“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
37、儒、道两家也有一致认同的思想观点。 5.“兼济天下”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是道家的无为,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的,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时追求的侧重点不同。示例一:陶渊明早期有兼济天下的壮志雄心,曾多次出仕为官,但经历了东晋政治的酷虐和官场的黑暗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思想。示例二:苏轼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他为官的每一任都留下了斐然的政绩。另一方面他又透过无限的时空来思考人生,观照自然,物我两忘,表现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解析“兼济天下”,同时救济各个方面。使天下
38、民众、万物都受到恩惠和帮助。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 后指只顾自己, 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是道家的无为。 “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结合“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分析,“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从古至今,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
39、姓。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追求的侧重点不同。如陶渊明,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已“大济苍生”的宏愿。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但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思想。如苏轼,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在他处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个人又遭受到排斥打击时,则又更多地接受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在释、道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表现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
40、6.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勇敢无私”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乔大夯身下横七竖八挂满了军用水壶,背上一个沉重的麻袋”,来给战士们送水送萝卜,体现不出勇敢无私;他只说“俺们送来的东西不多,知道你们断水好几天了。大伙都觉着萝卜这东西解渴又解饿,俺就背了点”,没有“深深自责的心理”。故选 D。 7.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批评侧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题”错误,“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呀?”“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不是表现参谋长对卫生员小徐的批评;是直接的语言描写,“侧面”也不准确。故选 D。 8.(1)对话富有个性、 符合
41、人物的身份; (2)大量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3)场景组合压缩情节, 节省笔墨,便于浓墨重彩塑造英雄;(4)运用对比(反衬),敌我对比,英雄与反面人物的对比,凸显英雄形象。 9.(1)不合适。内容上,最后一段写气氛严肃、庄重和静穆,表达对祖国的敬意,语意完整;写法上,最后一段运用气氛对比变化,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收束简捷,余韵无穷;结构上,最后一段照应上文欢乐场面,使结构更加严谨;加的结尾点明主旨过于直白,不符合小说含而不露的特点。 (2)合适。内容上,通过战士们神情的变化,表达对祖国无限的敬意,最高的礼赞,深化了文章主旨;写法上,运用类比,直接抒情,更能彰显对志愿军的崇敬,对祖国的依恋;结
42、构上,照应上文“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使结构更加严谨。 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与民休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任情纵欲,而不断克制告诚自己的原因。”“君无为则人乐”与“君多欲则人苦”两句句式相同,句意各自完整,两句中间皆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BC;“抑情”与“损欲”结构相同,“抑情损欲”是“朕”的宾语,应与“克己自励”断开,排除 D。故选 A。 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第一个“夺”是“耽误”。句意:不耽误农作物
43、的播种时节。第二个“夺”是“改变”。句意:男子汉的志向却不可改变。故选 A。 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要让百姓富裕另一方面则要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错误。结合原文“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可知,“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不是让百姓富裕,而是让百姓尊贵的方法。故选 D。 13.(1)现在(我)减少徭役赋税,不占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顺应天时,把庄稼种好,其实,这就是使他们富裕。(徭赋:徭役赋税。比屋:借指百姓,这里可译作“他们”。恣:顺应。耕稼:种植庄稼。)
44、(2)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奉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致力于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经常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耽误农时,能办得到吗?大臣王理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大肆征战,对内崇尚奢侈的宫室,人力已经用尽,灾祸于是发生。他们难道就不想安定百姓吗?只是没有使用安定百姓的正确方法。隋代灭亡的救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经历过隋朝的弊病,知道用来改变它的办法。但是(这)在开始容易,完成它却实在困难。我真希望陛下自始至终都能小心谨慎,从而善始善终,才能尽善尽美。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
45、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与民休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不敢任情纵欲,而不断克制告诚自己的原因。 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说:皇太子即将举行加冠礼,在二月里举行才吉祥,请陛下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太宗说:如今百姓春耕刚开始,这样做怕耍妨碍农事,下令改在十月举行吧。太子少保萧璃上奏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二月里举行最好。太宗说:阴阳讲究禁忌,我从不信那一套,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不考虑道德和礼义,而想求得福佑吉祥,怎么可能呢?如果所做的都遵照正道,自然会万事吉祥。并且,吉凶取决于人,怎能听信阴阳禁忌呢?农时很要紧,不能耽误片刻。 贞观十六年
46、,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值五个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于是对侍臣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又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不丰收,百姓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既然粮食对国计民生关系如此重大,我又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怎会不高兴呢?只希望能够克勤克俭,不奢侈浮华,造福于民。我常常想赏赐天下百姓,使他们都富裕尊贵。现在(我)减少徭役赋税,不占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顺应天时,把庄稼种好,其实,这就是使他们富裕。我还重视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让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其实这就是使他们尊贵。只要天下都能这样,我即使不听音乐,不打猎,也乐在其中了。 文本二: 贞观二年, 京城大旱, 蝗虫
47、成灾。 唐太宗亲自到田野去看稻谷, 看见蝗虫(猖獗),就捡起了几只并骂道:百姓视稻谷为生命,你却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如果说老百姓有罪过,那么责任也只在于国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灵性,就应当只啃噬我的心脏,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把蝗虫吃掉,左右的臣子大惊,连忙制止说:吃了恐怕要生病,万万不可。唐太宗说:我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于是一口将蝗虫吞下。从此,蝗虫不再成灾。 1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3)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4)不思量,自难忘。(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5.腥风血雨前赴后继薪火相传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
48、用成语的能力。处,语境形容战争年代的悲壮历史,与“烽火连天”并列,可填“腥风血雨”。腥风血雨: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处,语境形容英雄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勇往直前,可填“前赴后继”。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处,语境指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可填“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16.(1)构成特点:“祖国”和“今天”相对;“河清海晏”和“国泰民安”相对,其中“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均为主谓结构,两两相对。(2)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时
49、空结合,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生动地呈现了英雄们浴血奋斗的时代价值。 17.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不合逻辑,“只有才”是充分条件,应改为必要条件连词“只要就”;语序不当,“接续奋斗、擦亮信仰”中“信仰”是“奋斗”的前提,应改为“擦亮信仰、接续奋斗”;语序不当,“新的”是形容词,应放在动词性短语“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后面。 18.D 19.D 20.C 21.A 22.D 23.A 24,C 25.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审题:本次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是由材料、引导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材料是选自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人生与我”,其核心话题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悲剧”
50、。注意:这里的“悲剧”是一个比喻,其本体是人生的一种缺陷,人面临的一种困境,等等。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朱光潜先生对“人生的悲剧”的看法(态度)“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第二层次,是朱光潜先生对其“人生的悲剧”看法(态度)的阐释。其中,第二层次又可以分为两层:省略号前的内容为第一层次。在此,朱光潜先生给出了一个似乎矛盾的观点(“最完美”的原因在于“最不完美”)。省略号后的内容为第二层次。在这一部分,朱光潜先生给出了具体的解释。世界的美满是因为“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参考立意:悲剧虽然让人生带有缺陷,让世界充满不完美,但同时也给予了人一种“可能性”:充分发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