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的三种状态教学设计水的三种状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水的三种状态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水的三态变化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从学生制作冰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到当温度降低到 0时,水会结冰,并能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通过观察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生活中是否制作过冰糕引入,思考怎么样制作冰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任务卡指导学生课前制作冰,为课堂上的研究打下基础;用材料包提示学生准备小铁桶、冰块、塑料杯、食盐等,为课堂上的研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制作冰,观察水在什么条
2、件下会结冰?水结冰时有什么变化?使学生观察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 0时,水会结冰,并观察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第二活动是通过观察水、 冰、 水蒸气, 了解三者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区别,知道水在自然界以冰、水、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同时也认识到虽然它们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第三个活动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意识到水的三态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找一找自然状态下有哪些固态的水,引领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不仅冰是固态的水,还有雪、霜、冰雹等也是固态的水,开拓学生的视
3、野。 本课的一些现象学生很常见,只是没有认真观察过,也没有认真思考过其中的道理。因此可以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制作冰的过程时间比较长,所以可以让学生课前在家里制作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亲自观察到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蒸发、水沸腾、水凝结现象的基础上,对水的三种状态及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进行的研究,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其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同时利用这些规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
4、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2.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 0 时,水会结冰。 3.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指导学生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在教师引导下, 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并与之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2.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3.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了解人
5、们是如何利用水的三态变化服务生活的。 【重【重 难难 点】点】指导学生做好水结冰的实验,亲自测得水结冰时的温度,观察到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 1.上课的前一天在家里制作冰,方法是:准备一杯水,在水位处做好标记,放入冰箱冷冻,过一段时间取出来观察。 2. 准备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小铁桶、冰块、塑料杯、食盐等;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表。温度计、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 2 PPT 2 出示出示 出示冰山、 水、 下雨、 下雪等场景图, 提问: 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现象?观察到了哪些变化? 2.教师
6、总结,导入课题。 二、活动过程 (一)探究水在什么条件下结冰,水结冰时有什么变化。 1. PPT 3 PPT 3 出示出示 出示放置冰箱前和放置冰箱后的杯子图片,提问:水放入冰箱之前和放入冰箱之后有什么区别?初步认识水和冰的区别。 通过水结冰之后变得更多了, 认识到体积发生了变化。 2. 猜想:先来猜一猜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充分猜想并说一说这样猜的理由,让学生学会合理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1)学生自由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 (2)PPT 4 PPT 4 出示出示 出示方法指导,完善实验方案。 (3 3)PPT 5PPT 5 出示出示 出示温馨小提示指导实验。 4.方案实
7、施。 PPT 6PPT 6 出示出示 出示实验记录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5.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PPT 7PPT 7 出示出示 出示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 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二)探究水在自然界中有几种状态,它们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1. PPT 8PPT 8 出示出示 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一说水在自然界中有几种状态,它们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可以用课件出示图片也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 2. PPT 9PPT 9 出示出示 根据观察记录表讨论交流水、冰、水蒸气的形状、体积有什么区别。 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PPT
8、 10PPT 10 出示出示 出示冰、水、水蒸气三者变化示意图。 (三)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中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做的事以及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交流这些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 PPT 11PPT 11 出示出示 出示晒衣服、鱼冷冻保鲜、制取蒸馏水、水缸冻裂的图片等资料,分析、归纳,交流水的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意识到水的三态变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三、课后拓展 PPTPPT 1212 出示出示 出示活动指向: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状态,雪是水的哪种状态呢?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究。 测量距离
9、和时间教学设计测量距离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测量距离和时间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位置与速度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距离和时间的问题,以探索测量距离和时间的为主线,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测量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要想知道两地之间有多远,有哪些测量方法?” ,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卷尺等。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 揭示探究主题; 指导学生为课上探究活动准备相应的材料。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
10、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量一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通过呈现分别用脚、用步、用庹、用木棒、用卷尺等方法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的图片。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并记录测量的结果,初步建立“距离”的概念。活动二:测一测跑一段距离需要多长时间。呈现了三名学生测量跑一段距离需用多长时间的图片。指导学生使用电子停表来测量时间。资料卡对电子停表的使用提供了方法指导。第三部分拓展活动: “了解精确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哪些。指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很多,大部分工具是比较粗放的,不能精确测量,提示让学生认识能精确测量距离的有关工具,了解精确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课遵循从生活入手, 从
11、常用的方法入手, 结出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熟练掌握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距离和时间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初步的了解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 但对如何精确测量距离和距离的相关概念,对准确测量时间的方法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和常用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时间和距离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科
12、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在了解测量距离工具的基础上, 认识到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重【重 难难 点】点】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卷尺等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一、活动准备 1.PPT 2 出示活动准备的图片。 2.提出问题:要想知道两地之间有多远,有哪些测量方法? 3.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如何测量两地之间有多远。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时能测量距离的材料。 二、导入新课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学校到家有
13、多远吗?你每天来上学用多少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 三、探究过程三、探究过程 (一)量一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1.提出问题: 量一量两棵树之间多远?可以有哪些方法来测量?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测量。 小组间进行交流,确定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 2.在校园内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3.PPT 3 出示用脚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4.PPT 4 出示用步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5.PPT 5 出示用庹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6.PPT 6 出示用木棒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组织学
14、生用脚、用步、用木棒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并记录测量结果。 7.交流测量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测量结果的不同。 8.PPT 7 出示“为什么都是用脚测量、用步测量、用木棒测量,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为什么测量结果之不同,明确因为测量过程中脚长、步长、木棒长是不同的,也就是计量单位不同。 9.组织学生手拉手展开双臂来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10.PPT 8 出示用庹测量时为什么各组之间测量的数不一样? 学生思考由于不同学生展开双臂长是不一样的, 所以各组测量的展开双臂数也就不一样。教师引导,不同同学不一样,哪么计量单位一样吗?把两棵树之间有多远记录合适吗?
15、 学生思考由于不同同学展开双臂长不一样,单位不统一,就不能记录两棵树之间有多少长。 教师提问: 怎样测量才可以把两棵树之间有多远记录为多少展开双臂数呢? 学生讨论交流,一个人展开双臂的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可以把两棵树之间有多远记录为多少展开双臂数。 学生想出一个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少展开双臂数的方法。 11.指导学生比较用脚、步、木棒、庹测量的两棵树之间有多远,能比较谁测量的更准确吗? 学生交流,明白由于脚、步、木棒、展开双臂数都不一样,所以不能来准确比较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12.教师提问: 用什么样的工具测量, 才能准确测量出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呢? 13. PPT 9 出示用卷尺测量两棵树
16、之间有多远。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比较记录的结果,从而得出两棵树之间有多远,也就是距离。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测量。 14.PPT 10 出示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 (二)测一测跑一段距离需要多长时间? 1.PPT 10 出示电子停表的使用。 教师演示电子停表的使用方法:先将电子停表归零,按下开始键进行计时,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 2.PPT 11 出示测量跑一段距离需要多长时间. 记录两位同学绕操场一圈所用的时间。 要求学生轮换使用电子停表进行计时,熟练掌握电子停表的使用方法。 学
17、生小组内整理自己的记录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比较。 小结: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 3.计时工具和计时方法的演变。 在历史进程中, 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 其中主要有圭表、 日晷、 水钟、 机械计时器等。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一炷香、一盏茶等。 四、拓展活动四、拓展活动 1.PPT 12 出示 了解精确测量距离的工具还有哪些? 2.请同学们课下根据自己 5 秒钟走的路程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 估算从家到学校的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测量距离和时间 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 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