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026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1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北京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记叙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2北京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记叙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2北京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记叙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2北京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记叙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北京北京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2022 北京平谷 一模)阅读煤海上有棵勿忘树,完成下面小题。 煤海上有棵勿忘树 梁衡 神东煤炭集团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煤矿之一,年产煤两亿吨。其煤田横跨山西、陕西、内蒙古 3 个省区,是一片黑色的地下海洋。可是它的地表却是另一个绿海。汽车飞驰,怎么也跑不出油松、山杏、白杨、柳树和沙柳织成的屏障。 工程师王义是学沙漠治理的,他也没想到从林学院一毕业就来煤矿上班。我们传统的观念是挖煤先要砸破地壳,或竖井、斜井、露天,总之是开膛破肚,煤块、矸石、黄土、黑尘,

2、一片狼藉。我的家乡就产煤,小时就记得村里人下井弯腰背煤,被称为“煤黑子”。几十年后倒是现代化了,但破坏力更大,把个秀丽的小山村子搅得天翻地覆。河也干了,泉也枯了,房也歪了,地也裂了。农民耕地时,牛腿踏进地缝里拔不出来。那时我已到京城工作,他们就来找我,到煤炭部告状。 煤农矛盾、开发与环境的矛盾不知闹腾了多少年。终于有一天我们觉悟了。30 年前当神东矿开发时,地下还在规划,地上就考虑着怎么保持水土了,同步成立了环保绿化中心。王义就是踩着这个锣鼓点来上班的,现在已是老资格的主任了。 这三省区交界处本来就是风沙苦寒之地。是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又是多年洪水切割的黄土高原沟壑区。风沙起时遮天蔽日,行不见路

3、;洪水来时,滚滚而下,直灌井口。井之不存,焉能挖煤?原先煤炭开采的老规矩是一掘进、二开采,现在变成了一绿化、二掘进、三开采。原先准备用工程治理,筑坝护井,修渠引水,得花 600 多万元,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改用生物治理才花了 170万元,就平安无事,还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年王义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栽树。先拣那些最耐旱、抗沙的“先锋树种”,樟子松、沙柳、沙棘开路。几年下来,它们虽其貌不扬却已携手连片,绿盖高原,蔚为壮观,初步压住了沙老虎、水猛兽。又过了 30 年,共植树 500万株、灌草 58 万亩,现在已是林涛滚滚,水草丰美了,远处竟有悠闲的羊群。外来者怎么也想不到这里曾是荒漠,更不知

4、下面就是煤矿。 矿区采过煤后会地面下沉。你想,每年从地下挖走两亿吨煤,那是多大的一个空洞,难免地塌土崩,裂缝纵横。大地变成了一件碎布袍,这时需要有针线来缝补,而修补大地的最好的针线就是林和草。老王领我到林子里去看他们的修补功夫。虽然绿风吹过,已经芳草绵绵,树影婆娑,但还是能依稀见到裂缝纵横的蛛丝马迹。有些裂缝宽能踏进一只脚,长则蜿蜒游走直到望断之处。但是所有的缝隙都有树根穿过两边,正努力将这已分家的泥土拉紧,令人想起手术后缝合的伤口。人常说地上有多大的树冠,土里就有多广的根系,这是多大的缝合力?要知道一棵耐旱树种的根可以伸出去几百米长,一丛沙柳的毛根能覆盖500平方米。就这样下面飞针走线,上面

5、落叶填壑,接着水土弥缝,绿草盖野,还有了小动物,大地渐渐复苏如初。地球的活力只有靠动植物的生命才能恢复。我感叹这 13个矿井,1000多平方公里,下面机声隆隆,乌金滚滚,上面却平静祥和,绿意盎然。 为了能够俯视全景,老王领我们登上一座海拔 1188 米的山头。就取这海拔的吉利谐音,他们在这里修了一条“1188生态大道”。走在这条大道上不只是看绿化,更是看文化,看人类文明史。大道全长 7公里,两边杨柳夹道,野花铺路,脚下按时间顺序,每隔百十米就钉有一条金灿灿的铜踏板,上面刻着一行字。起步的第一块上刻:46 亿年前地球形成。以后有:古生代泥盆纪出现成片森林;3 亿年前森林陷埋,煤炭形成; 1785

6、 年蒸汽机使用,煤炭工业兴起;1878 年中国开始机器采煤;1996 年中国煤炭法颁布; 2015年神东建成第一个亿吨煤炭基地;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敲响生态危机的警钟;1972 年公布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1984年起中国颁布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态法;2018年中国成立生态环境部,共 150条铜踏板。 而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杆的灯箱上按“山水田林湖草沙”分类,彩绘着相关的诗词,把你带入人文之旅。如:“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身撑入藕花边”“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湖光秋月两相知”,等等。其余还有很多与生态有关的节气、习俗等内容的诗词绘画。一时绿风

7、荡漾,神清气朗,仿佛回到唐宋陪王维、苏轼悠游于山林。你能觉得这一座矿山吗?在这样一条大道上走着,不用讲解员你也明白,煤炭是地球给人类的珍贵馈赠,是多少亿年前由树木变成的,现在我们应该再报之以森林。 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一门“人文森林学”的研究,树木不但给人提供了物质利用,还承载着人类文明,它是一部有生命的史书,记载着人类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神东矿这样的世界大矿,必定有一棵树见证了它的成长。于是,下午在去机场的路上,我就让老王绕路领我去看看他们最早栽的一片林子。在一条矿区公路边我们选中了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它已有碗口粗、两丈高,劲枝穿绕,松针浓密,像一个英气勃发的小伙子。正好树身的后面还保留了一小

8、块未治理前的原生地貌,一片裸露的沙坡,让人没有忘记过去。我建议将这棵树命为“勿忘树”,它是这座世界级大矿的活的纪念碑。树前可扩一个小广场,供游人停车凭吊。树下可勒石铭文: 勿忘 30年前建矿之初栽下的这一棵树。 勿忘 30多年前我国通过的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 由此上溯 3 亿年,勿忘地球上由森林形成了煤。 1与传统煤矿相比,在神东煤矿的建设过程中,“王义他们”做了哪些新事情? 2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一条大道上走着,不用讲解员你也明白,煤炭是地球给人类的珍贵馈赠,是多少亿年前由树木变成的,现在我们应该再报之以森林”? 3作者建议将“王义他们”最早栽在林子里那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命名为“勿忘

9、树”,实际上是希望人们“勿忘”什么? (2022 北京 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茶神谷 叶辛 我多次走进黔西南的茶神谷,每一次都觉得这里神秘莫测,是个神奇之地。 布依族、彝族、苗族、回族老乡世世代代栖居于这一片山山岭岭,山巅之上,峡谷深处、岭腰之间遍布着古茶树,他们把大自然赐给人间的这一整片山地称之为茶神谷。 在这海拔 1700米的高原上流传着一首山歌: 山上有棵古茶树, 树下有口清水井; 哪天如果不舒服, 一片叶来一瓢水。 当彝族姑娘用清亮的嗓子,吐字清晰地在我面前唱这首山歌时,我由衷地感受到这些大叶片的古茶树和当地百姓的密切关系。 踏着泥泞。小心翼翼地踩着斜坡上松软的腐殖质层

10、,我一株一株地细看这些古茶树的虬曲枝干,厚实的油光光的叶片以及树身上斑驳的表皮。千年以上的古茶树随处可见,还有两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都一一编了号,我面前的这一棵是 3200年的,编号是 0035.凝神读着悬挂在树身上的牌子,牌子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挂上去的。 原来,不但各民族老乡把这些古树称为茶神,科学家也把它们视为宝贝。见我兴味浓郁,乡镇上的陪同人员兴致勃勃地带着我看了一株又一株古茶树,最终把我领到用围栏圈起的一棵最老的古树前。 我一看那茶树的雄姿,就感觉非同一般。【甲】只见那一片片密簇簇、苍老而又青翠的叶片之间,竟冒出了细嫩嫩的绿色芽尖,粗粗细细的树

11、枝上,嫩芽与老叶之间,还悬挂着圆溜溜的茶果。一生守护着千年古茶树的老茶农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四球古茶树。 我不甚了了,他给我细说开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茶树,一颗茶果里最多只有三颗茶籽,唯独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茶神谷里的古茶树,一颗茶果产四颗茶籽,因此被称为四球古茶树。四十几年前,在普安和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四球古茶籽化石,经过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反复鉴定,认定古茶籽化石距今有 164万年以上。 我今天看到的,是一棵距今 4800 年树龄的古茶树,编定的号码是 0001号。 “走,走,走”茶农一边走一边热情地招呼,“喝茶去,让你亲口尝尝古茶树的味道。 当我再次踏着有着厚厚腐殖质层的

12、溜滑的山道走出树林时,我更加意识到,各族老乡为什么把这些古茶树尊称为茶神,把这里称作茶神谷。 年过七旬,爬高山钻老林,身上沾了斑斑点点的泥痕,半高帮的皮鞋变得沉甸甸的,脚步也迈得缓慢了。在茶农家的祖屋门前,烧得旺旺炽炽的炭火边,放了一圈板凳。茶农一边热情地招呼我入座,一边笑眯眯、有些神秘地说:“请你喝一口我们高山农家的火烤茶。” 喝了一辈子的茶,多少知道一点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的烹煮、冲泡方法,却从未喝过火烤茶。 只见他用一块厚实的茶巾垫着,握着已洗刷干净的黑色砂茶罐的手柄,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烤着,直到黝黑的砂罐泛了白。他把存放了 29 年的陈茶和 2021年的新茶两拨,一起放进烤得发

13、烫的茶罐里,继而有节奏地抖动,嘴里一边念念有词:“要得茶上口,火上抖百抖”顿时,一股我从未闻过的茶香从茶罐里弥散出来,我们这些围着炭火而坐的一圈客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不等众人的赞语落地,只见茶农将茶壶里滚沸的水倾倒进茶罐,将茶罐置于炭火上,少顷,茶罐里的茶水就翻腾着烧开了。茶农指着茶罐道:“这样煮沸的茶,可以冲七八道,茶味、茶色不变,可以围着火塘摆龙门阵。”说着,他斟了一小碗茶请我品。待茶水不那么烫了,我呷了一口,【乙】刹那间,一股沁人的香味直透肺腑,我颇有耐心地品咂着,似栗香、淡淡的兰花香、炒豆的焦香,又有薄荷的清凉,总之,是一种我从未感受过的醉人的香气。喝下一碗,又来一碗,见我喝得兴起

14、,一旁的茶姑娘银铃般地道出:“叶老师,这千年古树茶,一泡茶,二泡汤,三泡四泡是精华”受到她的鼓动,我一口气喝下了五小碗。烤着炭火,我们冒着冬雨钻进湿漉漉的山林踏访一株一株古茶树的寒冷和疲惫消失得无影无踪。 世代栖居于山林守护这片古茶树的茶农告诉我们,年年的冬末春初,村村寨寨中的布依族、彝族、苗族、回族乡亲,喝着一道道茶,唱着一首首古歌,以朴实、简捷的仪式,祭祀他们心目中的茶神,怀念他们的祖宗,抒发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这次来到茶神谷,正是冬腊月间,山林中已经可见嫩绿的芽尖尖,从而有了我们此次参加的“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 这天早晨,茶神谷的茶坡上星星点点,满目都是一叶、二叶、三叶的茶尖尖。

15、这喜人的景象,引得采茶的姑娘唱起各自民族的采茶歌,茶神谷上下山岭间笑声朗朗,欢声不绝。我受到感染,不由得伸出手去,采集了足足一巴掌的新茶。伴我同行的老知青边采嫩叶边感叹,喝过古树茶,这几天只觉得五脏六腑被清洗了一遍,神清气爽,我颇有同感。 世代栖居在茶神谷的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老乡,借助茶神谷的神秘莫测,做大茶园规模,在脱了贫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老祖宗留下的野生古茶树资源,走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入乡村振兴阶段,相信“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光明日报2022年 02月 11 日 15版。有改动) 4这篇文章写了“我”到“茶神谷”的经历和感受,听到流传的山歌,

16、“我”感受到_;看到 _,“我”明白了古茶树被称为茶神的原因;被茶农请去喝_,“我”更加意识到各族老乡把这里称作茶神谷的原因。 5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6某纪录片摄制组去实地拍摄纪录片。有三个备选片名:“茶神谷”“古茶树”“茶歌”。假如你是拍摄组导演。你会选择哪一个片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00-120 字) (2022 北京房山 一模)阅读一把锄头,被父亲丢在田里,完成小题。 一把锄头,被父亲丢在田里 秋子红 天早黑透了。浓稠的夜色,像一汪浑厚的墨液,将天和地严严遮罩着。我和父亲一前一后走在田野深处一条微微泛白的土路上,像无边无际的汪

17、洋大海里,两尾孤零零的鱼。我们走得急匆匆的,我能听见,父亲嘴里呼味呼味的喘气声。 父亲将一把锄头,丢在了田里。 当时,父亲将架子车从门外拉进院里,一件件卸着车子里的农具。钉耙,抱耙,化肥袋子,撒化肥的铁桶,父亲将它们一样样拿进屋里,一样样放在它们该放的地方。就要洗手吃饭了,父亲忽然说:“我把锄头忘地里了!”父亲的声音急促,语气里很明显地充满着自责和惋惜。 那把锄头的确是把好锄头。锄刃明晃晃的,像枚白亮亮的月牙儿;枣木锄柄握在手里,使唤起来又得力又轻省。我不知道,那把锄头在我们家使用了多少年,只知道它的枣红色锄柄被一双又一双手天长日久打磨得滑溜溜的,像电镀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金属。但再好的一把锄头

18、,它也仅仅只是一把锄头,它又不是猪不是牛不是羊,会在田里跑丢,它更不是花花绿绿的钞票,会让捡到它的人,涨红着脸昧了去。 它只是一把我们使用了不知多少日月的锄头。何况,天这黑,谁会在意一把丢在田里的锄头呢。 厨房的母亲听父亲说话的语气不对,抖着湿淋淋的双手跑出来,当知道是一把锄头丢在田里时,母亲招呼我们一声又回屋忙活去了。我们都以为,不就是一把锄头嘛,丢在田里就丢呗,明早天麻麻亮起来找回家就是。 父亲站在院里自言自语说:“得把它找回来,否则晚上睡下心里老惦着!”说罢一转身就出门了。我跟着父亲的背影,刚刚跨过院门,夜色就将我们淹没了。 如果,锄头像人一样有名字会说话多好,我们远远喊它一声,它会闷沉

19、沉地“哎”一声,我们便知道它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如果,它不是一把锄头是头猪是只羊是条狗也不赖,我们“咩咩”“嗷嗷”叫几声,它准会屁颠屁颠从远处一下跑到我们脚边。但它只是一把天长日久沉默着的锄头,就像个一赌气离家出走了的孩子,它到底在哪,我们心里都没底得空荡荡的。 我们将眼睛睁得大大的,但我们就是将眼睛睁得再大也只能看清无边无际的夜色中微微泛白的土路,刚刚播下麦子的黑沉沉的田地,以及沟渠边楞坎上黑乎乎的树木野草。路上、地边、不远处的楞坎上我们用脚“找”遍了,但连一把锄头的影子都没有。 父亲后来说:“到地上头找找吧。”从父亲的声音里,我感到了焦虑和急切。 我沿着我们家和别人家的犁沟往地上头走。下午

20、刚刚耕种过的泥土,踏上去软绵绵的,雾气氤氲的夜色,湿润得仿佛随便扯上一块都能按出水来。刚走到地上头,我的脚下被什么硬梆梆地绊了一下找到了!哈!我们找了半天的锄头,简直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原来一直将自己安安静静隐藏在地上头的犁沟上。 我朝地头的父亲喊:“找到了。” “找到了!” 远处传过来父亲的声音里,有着毫无遮掩的兴奋和激动。 刚刚走上地头的土路,父亲就从我手中接过锄头,将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后,父亲走在前面,我跟着父亲的背影,我和父亲踏着田野深处一条微微泛白的土路,向着黑蒙蒙村庄里亮着灯的方向走。 现在,天早已黑透了。浓稠的夜色,像一汪浑厚的墨液,将天和地严严遮罩着。没有人会注意到,父亲的

21、肩膀上还有一把我们不知道已用了多少个日月的锄头。好像它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和父亲紧紧相连在一起,好像它是父亲 206块骨头之外的另一块骨头,好像它是父亲身体的一部分。 7本文讲述了我和父亲在夜晚寻找丢失的锄头的故事,请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地点 事件 父亲的心情 院里 自责和惋惜 我和父亲寻找锄头,没有找到。 焦虑和急切 地上头 8文章第段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文中读出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2022 北京顺义 一模)阅读五桂寺的烩面,完成下面小题。 五桂寺的烩面 曾颖 距我家一里远,有条小街,叫五桂寺,是县城西面几个乡入城路的汇聚口,异常热闹。 五桂寺曾

22、有一个供销社门市部,油盐酱醋、五金百货,甚至还有些玩具和小人书,那里是我童年时最向往的地方。但因为没有钱,只能隔着玻璃,眼巴巴地在脑子里想象自己已攒够了钱,从营业员手中接过小人书或飞行棋 除了这些,我最向往的,就是供销社综合食堂。相比于橱窗里隔着玻璃的梦想,这里的东西更直观也更实在,还能闻到香气,眼睛、鼻子甚至耳朵,都能“打上牙祭”。 食堂没有菜谱,墙上一个小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当日采购员买来的菜食,能做出来的无非就是回锅肉、粉蒸肉、红烧肉、麻婆豆腐之类的。 食堂门口有三个摊儿,一个卖蒸菜,一个卖烧饼,一个卖烩面,都由一个红鼻子大叔掌管着。大叔先前在城隍庙夜市摆摊卖烩面,后来不许私人摆摊了,他

23、便被供销社连摊儿带人招了进去,虽然收入大不如前,但风不吹雨不淋,卖多卖少没人啼叨,也乐得清闲表面上看照看的是三桩生意,但干的活儿却并不比先前单干时多:大叔的蒸笼里常常无肉可蒸,烧饼摊儿只有在冬至节前一晚会稍忙一点儿。那时,搞来羊肉是件难事,但怀旧的人家,在棒子骨汤里撒几根香菜,也要冒充一下羊肉汤过过瘾;而烧饼,是这模仿秀中必不可少且唯一正宗的演员。 所以,红鼻子大叔主要照看的,还是他最擅长的烩面:他也因此成为我最喜欢的人物,在我心目中,他的地位不亚于东门糕饼店做糖的黑鼻子大叔。 常有人说“这人长得像喝醉了一样”,我觉得就是在说红鼻子大叔,即使不喝酒,他的脸上也自带几分酒意,膨胀的大鼻子挤压着两

24、颗惺忪的眼睛,像极了偷喝了醪糟的肥猫。他的头一年四季都油光锃亮,两只耳朵像刚吵了架的夫妻,谁也不理谁地别向相反的方向。一条曾经可能是白色的灰色围腰像勒在气球上一般,绑在他一直没停止膨胀的腰上,如同一个肚兜只需往他怀里塞进去一条大鲤鱼,他便是个老年版的大阿福。 比阿福形象更精彩的,是他做烩面的技术。有一个暑假,在长长的五十几天里,我几乎天天跑到食堂门口,看他把敲得梆梆响的响皮炸成金黄的黄叶,然后切成细条,放进翻滚的骨汤里,放面,放海带丝和萝卜丝,再往里一大勺一大勺地放盐、味精以及芡粉水,舀起来,在空中划一道妖娆的弧,然后倒入炸好的肉丸子,等有人来买时,用粗瓷海碗盛了,再撒上几颗青白鲜亮的葱花,热

25、气袅袅,魅惑无比。然后满意地用勺子在锅边敲两下,像是给这套完美的表演画一个句号。 烩面的售价是一角二分钱,这是当时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钱。烩面里有酥肉,有圆子,还有萝卜丝和面,吃完了还可以饶上半碗汤,香喷喷、热乎乎、软绵绵地滑入久不见荤腥的肚子,那份美劲儿,就甭提了。即使再贫困、再抠门的赶场人,从此路过,也忍不住停下脚来,从裤腰上解下钱袋,抖搂出几张票子,捋直了,小心放到案板上,然后眼巴巴地看红鼻子大叔的一套舀面表演,两声勺响,颤巍巍端起,一喝一大口,然后长长地伸出舌头,吐出一口热气,烫得再凶也舍不得吐。 A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激动地吞下自己口中丰茂的水分,捏捏空空的口袋,或把摊子前随意一个中

26、老年妇女想成妈妈或外婆,想象她们掏出钱来,买下一碗,满眼幸福地看我狼吞虎咽,然后乐呵呵地饮尽碗中剩下的一小口汤 多数时候,我都能战胜这份狂想,郁郁地离开。直至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乡下人从背篓里的红布里抓出两把米,“哗哗”放到秤盘上,红鼻子大叔拎起来看了看,然后倒进身后的缸里,拿起面勺,在烩面锅里给他舀了大大的一碗,我脑中一个小铃挡,叮地响了一声。 米是最硬的硬通货!我怎么忘了这茬儿? 我当即溜回家里,从米缸里抓出几把米,用手帕包了,老鼠过街一样依着墙脚,溜回烩面摊子前,感觉前后左右,都是眼睛 红鼻子大叔倒没什么反应,照样拎起秤盘,掂了掂,然后舀了一大碗烩面给我,看我狼吞虎咽地吃完,还意犹未尽地舔

27、了舔碗边,蹲下身来,把我刚才拿来的小米包放在我的手中,说:“孩子,你记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人不能被自己的嘴指使了!” B他的话音不重,却像山峦倾覆一样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捧起那袋米,像捧着一团烧红的炭,熟虾米一般,羞愧而弯曲地离开。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偷家里的米。 也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不问而取。 这也许是五桂寺上那碗烩面给我最大的营养,由胃入心,滋养一生。 (选文有改动) 10本文层层铺垫,层层蓄势,首先写了五桂寺供销社门市部和综合食堂让我喜欢;其次写了_;接着写了_,最后引出中心事件_。 11本文描写生动传神,请从文中 A、B两处划线语句中任选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28、。 我选:_ 分析:_ 12文章结尾写道“这也许是五桂寺上那碗烩面给我最大的营养,由胃入心,滋养一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2022 北京门头沟 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小时候,每天要走很长的路上学。傍晚放学时,街灯未亮,天幕像被戳了一个窟窿,浑浑浊浊的暮色悠悠忽忽地掉了出来。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慢腾腾地走着,眼前的路,忽然变得很长,长得无止境。我低着头,拖着宛如上了脚镣的腿,走啊走。突然,我闻到空气里飘来的一股香味,抬眼处,街灯已亮,浓汤飘香。啊,家近在眼前,我的心情立刻亢奋了。 父亲是广东人,广东人特别喜欢喝汤,因为他们相信,煲得久、熬得够的汤水,能润喉、润肺、

29、润心、润肠,因此,煲汤便成了我家的日常作业。一个人在生活中纵使拼得焦头烂额,一回到家,只要能喝上一碗好汤,所有透支的精力都得到了弥补,五脏六腑也美美地得到了滋补。 曾经,母亲用炭炉煲汤。朱褐色的圆肚瓦锅,稳稳地坐在小小的炭炉上,烧得通红的炭块,像是守护神的眼睛,忠心耿耿地守着那一锅“水的精华”。母亲坐在小凳子上,拿着蒲葵扇,耐心地扇。那炭,愈烧愈红,愈红愈旺,有时烟灰飞出来,便沾了母亲一头一脸。可是,好整洁的母亲,竟然一点儿也不嫌脏。她的心思,全都缠在那一锅好汤里。A 汤的香味,是一点一点慢慢地溢出来的。初而朦朦胧胧、缥缥缈缈,好像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笛子声,笛声清越悠扬,但又带着

30、些许隐晦的神秘感。渐渐地,笛子声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类似锣鼓的喧闹声,大鸣大放。那种香味,浓郁醇厚,非常跋扈、嚣张,带有很强的侵略性。 母亲把瓦锅小心翼翼地捧到桌子上,瓦盖一掀,一阵一阵白白的烟雾,便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热情万分地扑了过来。母亲常说:“水,原是没生命的,煮成汤后,才有了生命力,才有了灵魂。”因此,我们是以近乎虔诚的心,一口一口地捧喝手里那一碗汤的。我们相信,汤喝下肚,便能像魔术豌豆一般飞快地向上蹿长。也许,有一天,当碰上成人世界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又会后悔童年喝汤太多,长得太快吧。 母亲熬煮的汤,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绿幽幽像液状森林的,是西洋菜蜜枣猪肺汤;红艳艳像

31、液体宝石的,是莲藕鸡爪花生汤;红白分明像调色板的,是番茄萝卜牛肉汤;温柔敦厚暖心暖肺的,是老黄瓜红枣八爪鱼汤;悬壶济世普度众生的,是党参枸杞龙眼炖鸡汤;风采迷人腴香诱人的,是冬瓜火腿干贝汤我们兄弟姐妹就在一锅锅好汤的滋润下,慢慢地长大成人。各自成家后,我们也欢欢喜喜地为各自的孩子炖汤。 汤的文化,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了。 我的丈夫是琼州人,婆母的汤,和我家有着完全不同的风味。婆母会把碎肉镶在鱼鳔里,和海参冬菇一起煮,这样的汤,在我来看,实在是豪华得近乎奢侈了。婆母最拿手的,是熬煮高汤。几只老母鸡,去皮、去油,加上几个大洋葱,慢火在瓦锅里浮浮沉沉三四个小时,之后,将所有的杂质过滤掉,那一锅澄

32、清明净的汤,甘美鲜甜,达于极致,是天下之最。婆母把它搁在冰箱,煮粥、炒菜,都用它。我家孩子常吵着要吃奶奶熬的那种白白的粥,他不知道,那粥其实是用千锤百炼的高汤熬成的。表面上云淡风轻,实际上功夫盖世,我想,这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吧! 有一个时期,慢锅成为主妇的新宠。把食材一股脑儿地丢进去,煮它一个天翻地覆,完全不用守候看火,非常省事。对职场女性来说,慢锅当然是“时代的恩物”,试想,上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进汤里了,这不正是“守株待兔,不劳而获”吗?想到不必像母亲那样蓬头垢面,心里对现代科技充满了感谢。 然而,我错了。 B 在慢锅里

33、“自生自灭”的汤和水,并没有“患难与共”地融合在一起,反之,两者像是君子之交,淡淡地保持着距离。当机立断,弃用慢锅。然而,我又没耐心和那灰烬四飞的炭炉耳鬓厮磨,就改用中庸的煤气炉。把汤放进瓦钵里,在煤气炉上“咕嘟咕嘟”地熬上三四个小时,其间不时去看看、搅搅,那一钵汤,充分地感受到煮汤人的诚意,总会“投桃报李”地显示出一个汤的样子和味道。 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却又具有鱼翅所没有的清甜,十分可口。我常用老母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鱼翅瓜同煮,熬好的汤,那

34、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 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魂牵梦萦。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竟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央求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漫应着:“好,明天就快邮寄出。”过了几个月后,她又在电子邮件里写道:“妈,春天都来了,我苦等这么久,怎么您的汤还没寄到?” 我以汤的味道去装饰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依然是一根细细长长、坚坚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 注:负笈原指背着书箱,形容读书之多,这里指游学外地。漫应:随便答应。 13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写相关的内容。 童年时_; 成家后_; 后来“我”用煤气炉煮的汤让远在国外的女儿想念不已。 14结合上下

35、文,从文中画线的 A 和 B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5请从“家的味道”和“浓香的汤”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2022 北京朝阳 一模)阅读摆摊的老朋友,完成各题。 摆摊的老朋友 徐中玉 一九三四年我到青岛山东大学读书,一直到一九三七年十月学校被迫迁离青岛。三年间我同宿舍旁边一个摆摊的老张始终有很亲切的感情,直到现在还很想念他。 我只知道他姓张,山东人,黑黑胖胖,眉毛很粗。他终日摆个水果兼烟糖等小杂品摊子,几乎全靠附近两个宿舍的大学生做他的主顾。那时全校学生不过四百左右,住在这两个宿舍的不超过一半,何况有些还是从不买零食吃的。所以,他的生意其实很少很小,

36、大概只能勉强维持他和老婆两个人的起码生活吧。 那时我还是一个刚从小县城来到洋化海滨城市读书的土学生。只因我喜欢吃点水果,而他就设摊在宿舍旁边,常常向他去买,所以很快就熟起来了。那时他对每一个大学生都称“先生”。而我们知道他姓张以后,也就一律叫他老张。说是设摊,其实不过一副停下来的挑子,下面是箩筐,里面储放货物,上面各有一只木盘,一只放香烟、火柴、花生、装着普通糖果的玻璃瓶或匣,另一只便放水果。水果倒是一年四季不断的,从梨、桃、橘、香蕉、柿、葡萄到甜瓜都有。因为熟了,有时他远远就会招呼我:“先生,今天有很好的梨呢!”倒不为拉生意,是唯恐我这个老主顾错过了这种好机会。有时打球或下课回来,身上没带钱

37、,却想吃点什么,他便主动让我拿走,满口的“没关系,没关系”。发展到后来,由于并非拿了立刻来还钱,或者拿了两三次都没有立刻去清账,就索性要他用小本本记个数罢,还账时也是说多少便还多少。有时一面吃,一面还坐在他的摊边闲聊。他经常带有两三张可以折叠起来的小矮凳供人随便坐。有次告诉我,他老婆快要生孩子了,很高兴的样子。当时他总有四十岁罢,大概是很晚才娶到老婆的。我问他生活得怎么样,他说:“还凑合,还凑合。”看来,他对即将成为一个三口之家,并不怎样忧愁,而是充满着天真和高兴。可是想不到这时却有一个人要来争夺他这个小买卖了。 有天我忽然发现宿舍前面多了一个摊子,摊旁站着一个陌生主人。摊上卖的货物,同老张的

38、差不多,只是摆的摊离宿舍出入要道却更近些。先还以为是老张临时找人代卖,朝稍远一看,分明老张的摊子仍在,就知老张遇上个抢生意的对手了。只有这么些主顾,这么些小生意,竟然来了个面对面争夺的人。而且一来就占上了一个更好的地点,老张会怎么想,怎么生气,我以为是可想而知的。 老张的摊子仍设在远处一动不动。我很同情他,仍只去他那里买。同他相熟的也都这样做,他对我们感谢极了。但没听他骂过那个新来争夺者一句话。 那个新来者能说会道,很狡猾。大概看出不过这么些生意,又竞争不过老张。不知是否两人之间经过协商,以后新来者改为早上卖豆浆、鸡蛋、油条,午后卖小馄饨了。有了分工,两个摊子便设在老张一向摆的地方,联在一块了

39、。偶然我也去吃过豆浆、鸡蛋和馄饨。还看到老张和他有说有笑了呢,后来者大家喊他老王。 常常有同学和老王吵起来。怪他豆浆里掺水多,把隔夜的油条充数,等等。当然都是小事情,老张有时还会帮他打圆场。而老张自己,三年中,我确实从未看见他跟谁脸红过。知道他老婆生了个胖儿子,有次还一定要送我一把红枣吃呢。 一九三七年十月学校决定迁离青岛,老张早听到消息。这时同学多已去别处借读,在校学生本已很少,老王早已转干别的去了,只有老张一直还在宿舍旁陪着我们。 在决定了团体出发的那天早上,我正在宿舍里捆行李,老张忽然捧了一包东西推门进来,放在我的书桌上。他激动地说:“先生,知道你今晚就要走了,没啥好东西,这几个柿子,你

40、喜欢吃的,算我一点小意思。”我推辞,又问该多少钱,他的脸有点发红:“你这样就是瞧不起我了。”我不敢再推辞,表示非常感谢,并说不久还要回来的。他有点凄然,也没坐,说:“你忙着,我就回去了,再见。”我直送他到宿舍大门口,他坚决拦住不让我再出门。他走了,我一阵心酸。 离开青岛,我在兵荒马乱的九年中走过了西南各省很多地方。在我忘记不了的青岛三年生活中,老张的形象和最后来送我一包柿子的情景,尤是难忘。我多次设想过,如果还有机会到青岛,一定要去寻访这位老朋友。即使仍寻不到他了,他也还会永远活在我的心里的。 一九八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有删改) 16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记忆中“我”和老张

41、的故事。 学校迁离青岛,老张送来柿子,我们依依惜别。 17从未跟人脸红过的老张,在送“我”柿子的时候,“他的脸有点发红”,为什么? 18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能够滋润人们的心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 北京海淀 一模)阅读为祖国河山立传,完成小题。 为祖国河山立传 徐州南关尹小桥的广大北巷十七号,是李可染的旧居。大门坐南朝北,镶有青松和仙鹤浮雕的影壁旁有曲折缠绕的紫藤和婆娑弄影的翠竹,充满诗情画意。穿过圆门往右折,一座旧式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 旧居的三间南屋,是李可染当年的居室。卧室外墙上,引人注目的是他三位师长的照片,一为徐州乡贤钱食芝,一为著名画家林风眠,一为艺术大师齐白

42、石。 李可染自小就酷爱绘画,每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总能博得邻人围观。十三岁时,一次到徐州公园游玩,看到一位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作画,以后一连几天他都去看,先生动了心,要教他学画,这位先生就是钱食芝。从此,李可染便成了先生的“研墨童子”。回到家中,他竞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使老师大为惊讶。李可染正式拜师后,钱食芝为这个小学徒画了一大帧山水,并附诗:“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捕上,余惭鹢退飞。” 1985 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典礼上,他对乡亲们说:“是钱老师带我走上了艺术之路,如果没有钱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1929 年,22

43、岁的李可染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由于他现场所作的巨幅人体油画,画风雄厚大胆,被慧眼识才的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其实,那次是他第一次拿油笔。可是,到了课堂上,他拿起从未曾拿过的炭条准备画素描,却不知从何下手。他自愧画拙,总是扣放画板,待教授来课堂指导时才翻正过来。画板一角写着一个“王”字,原来那是“亡”字的密码暗示,暗示自己,画不好素描毋宁死。 在艺术上对李可染指点最多、帮助最大的,当然还是白石老人。卧室外壁门旁,悬挂着李可染手书的白石老人印语:“痴思长绳系日”,旁有跋:“此白石师自刻印语,深感吾师惜阴精神,因书以自励。”李可染在齐师身边 10 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

44、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绝,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 卧室外间的画桌旁有一张李可染手拿画板的照片,时间是 1938 年,武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可染给正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田汉去信,询问可否投笔从戎。田汉很快给他回了信,把他安排在三厅绘画木刻科。李可染怀着满腔激情,创作了控诉日寇罪行的无辜的血侵略者的炸弹等大幅宣传画,又和好友力扬一起,每天提着墨汁桶到武汉街头画抗日漫画,刷写标语这些宣传,在人们心中撒下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种,成为唤起民众齐心抗战的响亮号角。 旧居里的两方印章也十分抢眼,一方是“可贵者胆”,另一方是“所要者魂”。

45、新中国成立不久,李可染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时,遇到了许多困惑,自“五四”以来不断被提及的中国画的去留问题更使他愁肠百结。白石老人的一首诗使他茅塞顿开:“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胸中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他决心效法恩师“自有胸中甲天下”的大胆独创精神,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不受“宗派夸能”的干扰,决心对死气沉沉的中国画进行改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活力,他认为这才是中国画的灵魂。1954年春末,他与好友张行、罗铭结伴去江南写生,行前,他请著名篆刻家邓散木雕刻了这两方印章以壮行色。 南方的早春三月,绿油油的麦田,金色的油菜花,竹林中的粉墙黛瓦,隐在远方天际的白帆他们第一次,用毛笔和

46、宣纸写生。他们边走边画,鞋子磨破了,李可染就用个厚纸板垫在鞋里,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在写生的最后一站黄山,李可染只能睡在天都峰下一间小屋子的门板上,遇到下雨天还要打着雨伞睡。可当看到云从窗户涌进来又从门里涌出去,他写生的兴趣被激发,文殊院望天都峰就是在风吹云破的十分钟内抢出来的。自此,黄山的密树丛林、奇峰怪石、烟云雾霭便时时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真挚热爱之情,都通过笔端融进了一幅幅画作之中。 三个月后,他们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办了展览。李可染展出作品四十余幅,占了画展的半数之多。画作一经展出,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他们运用我国绘画传统的水墨技法,描绘了祖国锦绣河山的明媚和壮丽

47、,反映了祖国人民的新气象和新生活。著名画家黄永玉赞美他们的展览“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天地”。画家吴冠中多年后曾说:“这个规模不大的画展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不可等闲视之。他们冲破了陈陈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的程式,创作了第一批清新生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新山水画。新中国成立 30 余年来的山水画新风格蓬勃发展,大都是从这个展览会的基点上开始生长的。” 1956年,李可染带着学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历时八个月写生、创作。忧如置身水晶宫中的“漓江胜境”,璀璨多彩的“黄山烟霞”,桃花初放的“春雨江南”、帆影点点的“长江三峡”祖国河山的瑰丽和壮观,使李可染焕发了艺术青春。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的恢宏

48、气势和博大情怀,使李可染激情难遏,他手挥如椽大笔,又创作出了万山红遍昆仑长征井冈山等传世巨作。旧居里悬挂的一件件墨宝珍品,是李可染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真情记录,是他执着追求艺术的生动写照,是他对祖国、人民、生活真诚热爱的坦诚流露。他不畏艰难险阻,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跋山涉水,呕心沥血,一次次为祖国河山立传,他笔下苍劲腴润、葱郁华滋的锦绣河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伟大 李可染生前,许多海外人士去拜望他,赞扬他是了不起的大画家。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取材于任愚颖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鹢【(y )】一种水鸟。【荆关】荆浩、关仝,中国五代十

49、国时期著名山水画家。 19读完文章,我们了解了李可染以笔墨“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绘画人生。少年时,_,可见他对绘画的热爱;求学时,在画板一角写上“王”字,表现了他_;求师时,手书白石老师印语,表现出他_;抗战时,_,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的满腔激愤;执教后,一幅幅画作,更是他对祖国真挚之情的体现。 20品味文章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1)1985 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 (2)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21阅读文章第- 段,结合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在李可染身上的具体表现。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

50、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节选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2022 北京西城 一模)阅读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 北大畅春园,每至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 那盏灯,属于翻译家许渊冲。它陪伴着他,在一个又一个黑夜,徜徉于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的世界;陪伴着他,以笔为桨撑起生命之舟涉渡时光之海。因为他,西方世界知晓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汤显祖因为他,中国读者认识了于连、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他是钱钟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俞敏洪的授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