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3595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0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2年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2年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2年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2年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青岛青岛版版三三年级科学上册年级科学上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以动物接触和感知环境以及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为切入点,按照由动物感知环境到适应环境的顺序构建了动物的四肢 动物的皮肤 动物的翅膀 冬眠与迁徙4 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皮肤.四肢.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让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动物可以借助皮肤.四肢.翅膀等感知环境;通过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翅膀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2.知道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和甲等

2、3.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皮肤.四肢.翅膀等感知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5.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翅膀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2.知道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和甲等 3.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皮肤.四肢.翅膀等感知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5.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课时分配】 1.动物的四肢 1 课时 2.动物的皮肤 1 课时 3.动物的翅膀 1 课时 4.冬眠与迁徙 1 课时 【教法与学法】 学习本组课文,引导

3、学生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皮肤.四肢.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让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动物可以借助皮肤.四肢.翅膀等感知环境;通过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1.1.动物的四肢动物的四肢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 2.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3.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 【教学难点】 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具准备】课件.凳子.棉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家里养过宠

4、物吗?都养过什么宠物?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 观看视频:走进动物世界 提问:仔细观察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又都在干什么?(狮子在奔跑等等)它们靠什么运动呀?都有几条腿? 师生总结: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些动物的 4 条腿叫作四肢,两条前腿叫前肢,两条后腿叫后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动物是怎样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 1.观察.举例描述猫足的特点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猫足的特点 (2)教师出示输尼肉垫和爪子的多朝特写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猫足肉垫和爪子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猫足肉垫和爪子的作用:猫足肉整的作用一消音缓冲.防滑等,爪子的作用爬

5、树.搏斗.捕食等 2.通过模拟猫足肉垫的实验.探究猫如何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凳子和毛巾分别模拟猫足的部位 (2)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汇报,师生总结: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和防滑的作用,这些特点有利于猫接触和感知环境 活动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猫的四肢本领很大,那么其它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又有什么样的四肢,又会有哪些特点呢? 教师出示鳄鱼.青蛙.猴子的,指导学生比较观察它们的四肢, 师生总结(鳄鱼的四肢短粗有力,后肢趾间有蹼,指(趾)前五后四;猴子四肢细长,指(趾)间分开,多数指(趾)间对握,行走灵活, ;青

6、蛙后肢比前肢长而健壮,前四后五) 2.演一演:青蛙.猴子和鳄鱼分别怎样运动呀? 3.看一看:通过视频再现这些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 活动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猴子因为有了细长有力的四肢能在森林里灵活摆荡;青蛙因为有了健壮的后肢能在池塘边跳跃捕食,那么生活在高山.草原.森林.海洋中动物们,它们的四肢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 教师出示羚羊海龟.猩猩.袋鼠的,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示动物四肢的特点对它们生存的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补充 三.拓展活动 了解脚掌的哪些特点适合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1.了解沙漠环境特点,观察骆驼脚掌的特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骆驼脚掌的特写或视频,

7、认识到骆驼脚掌宽大.厚实,让自己不容易陷进沙漠里面,脚掌厚可以隔热,保护脚不被高温的沙子烫伤 2.将骆驼脚掌的特点与沙漠的特点建立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动物身体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教学后记】 2.2.动物的皮肤动物的皮肤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初步了解动物的皮肤特点是与其所处 环境是相适应的 科学探究能通过模拟实验,感知体验动物皮肤的特点;能将动物皮肤的特点与其所处环境建立联系,简单解释动物怎样通过皮肤适应环境 科学态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皮肤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增进对动物的了解,逐渐喜

8、爱动物,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观察.模拟实验等活动,了解动物皮肤表面特点;说出动物通过皮肤能够接触和感知环境 【教学难点】 进行模拟实验,感知并体验动物皮肤的特点,并将动物皮肤的特点与其所处环境建立联系,试着解释动物是怎样通过皮肤适应环境的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小鱼.气球 学生洗洁精.毛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皮肤,你能根据经验猜出中各是什么动物吗? 不同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动物皮肤的哪些特点能帮助它接触和感知环境呢?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动物的皮肤 出示鱼的,我们从身边熟悉的鱼开始研究好吧? 二.探究活动 (一)

9、初步观察 出示:鱼身体表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生:皮肤表面覆盖鳞片 师:鱼鳞对鱼在水中生存有什么有利之处? 除了皮肤表面明显的鱼鳞,鱼的皮肤里还有哪些秘密呢?你想怎样研究? 想不想近距离仔细观察一下鱼? 要求: 1.在观察时“仔细看一看同一条鱼身体表面颜色,有什么发现?” “用手摸一摸,鱼的身体 表面有什么感觉?” 2.摸鱼时不要用力捏鱼的身体,以免 鱼受到伤害;不要大声说话,以免鱼受到惊吓 3.在观察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要争抢,懂得分享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1.鱼的身体背腹部颜色不同.身体表面滑滑黏黏的 “鱼的身体背腹部颜色不同.身体表面滑滑黏黏的,这对鱼在水中生存有什么作用?”你能通过

10、自身的感受及生活经验作出初步推测 2.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鱼的背部颜色深,鱼上方的敌害从上向下看,不容易发现鱼鱼的腹部颜色浅.成白色,鱼下方的敌害从下向上看,不容易发现鱼鱼的这种特点使鱼保护了自己,适应了水中生活 (二)模拟探究鱼身体表面的哪些特点有利于它们在水中生存 尝试给灰色背景中的小鱼涂上不同的颜色,观察小鱼涂上什么颜色才不容易被发现 组内展示.交流并汇报发现:涂的颜色和背景同色或接近背景颜色的小鱼不容易发现相反小鱼的颜色和背景颜色对比越明显就容易被发现 组内展示.交流并汇报发现:涂的颜色和背景同色或接近背景颜色的小鱼不容易发现相反小鱼的颜色和背景颜色对比越明显就容易被发现 展示池塘中不同

11、颜色的鱼的,让学生观察哪个更不容易被发现?加深学生的认知 (三)身体表面滑滑黏黏的,这对鱼在水中生存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鱼表面粘液的作用 1.实验前,检查气球是否完整.不漏气 2.利用漏斗往气球中装水,小组合理搭配,确保不要洒太多水 3.用手抓气球时,要用指腹,不要用指甲,以免扎破气球 4.用手摸完气球后,要及时将手上的洗洁精清洗干净 5.实验完成,用抹布将桌子才干净,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没涂洗洁精前让学生摸摸气球表面,试着用手抓一抓气球,看能否抓起;涂上洗洁精,再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气球表面,试着抓一抓气球,看能否抓起 引导学生对比体验,直观感受到在模拟实验中洗洁精相当

12、于鱼身体表面的黏液,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可以减少摩擦,减小鱼游泳时的阻力,使鱼游得更快,也可保护鱼不容易被捕捉 小结:鱼的身体表面有一层黏液,游泳时会减小水的阻力,完成对黏液作用推测的验证 小结:生活在水里的鱼,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身体颜色都是为了相适水中的生活环境 教师提出问题“其它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它们皮肤又是怎样的呢?”进入下一活动内容(出示视频) 三.拓展活动 其他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它们的皮肤又是怎样的呢?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汇总并做简单总结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下你们小组的交流结果 四.总结收获 今天通过研究动物的皮肤,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后记】 3.3.动物的

13、翅膀动物的翅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鸟的翅膀长有许多羽毛,羽毛具有质轻.不易沾水.中空.坚韧等特点,知道昆虫的翅具有膜质.透明或半透明.有翅脉等特点,了解翅膀能帮助动物飞行.适应动物飞行的环境等 科学探究用观察.解剖.模拟飞行等方式,分析研究翅膀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动物身体构造特点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增进对动物的了解,逐渐喜爱动物,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

14、如:自读.互读等,进行感悟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课前搜集了有关动物皮肤的材料,说一说哪些动物有翅膀?(鸟类.昆虫类) 提出问题:关于动物的翅膀,你最想知道什么? 导题:动物的翅膀有很多的秘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动物的翅膀 板书课题:动物的翅膀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到很多动物有翅膀,特别是鸟有一对翅膀下面我们先看一段鸟类飞翔的视频 2.播放鸟类飞行的视频 (朱鹮,企鹅,蜂鸟等)鸟儿飞翔 要求:认真观察鸟飞行的现象,思考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看了刚才的视频,联系你对鸟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关于鸟的知识?(比如鸟能生活在哪里?运动的方式有哪些?

15、用什么飞行?) 学生交流:鸟能生活在天上.水里.地上;鸟能走.会飞,有的会游泳;鸟有一对翅膀,靠翅膀飞行 总结:鸟的生活环境有天上.地上.水里等,天上的鸟主要运动方式是飞行,鸟用翅膀飞行 二.探究翅膀 1.出示有关鸽子的(研究鸽子翅膀的特点) 谈话:我们首先以鸽子为例,学习认识鸟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学生观察.记录 汇报交流:同学们发现鸽子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鸽子有一对翅膀,翅膀上长有多根羽毛 过渡:(出示刚孵出的小鸽子)这是两只刚孵出不久的小鸽子,它们会飞吗?为什么?(不会飞,因为翅膀上还没有长出羽毛),看来羽毛是飞行的关

16、键,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羽毛的特点 2.研究羽毛的特点 提供研究材料:羽毛.滴管.水.盘子.小刀等 引导: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研究羽毛? 提示:同桌或小组内先说一说研究方案(方法.步骤),再根据方案进行研究 方法指导:可以先用眼睛仔细看一看,再用手来感知,再借助水和小刀来观察,可以按照由表及里的方法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交流总结:经过用手摸一摸.掂一掂,发现羽毛表面很光滑,很轻;用滴管给羽毛滴上水,发现羽毛不易沾水;用小刀切开羽毛,发现羽毛中间是空的 引导:羽毛的这些特点与鸟的飞行有什么关系?如何适应飞行? 分析:羽毛的特点与飞行的关系 总结:翅膀上有许多羽毛组成,羽毛表面光滑,

17、很轻.不易沾水.中空等,这样可以减少飞行阻力.减轻体重,有助于鸟飞行,适应鸟的生活环境 3.研究翅膀大小与飞行时间长短的关系 过渡:观看信天翁飞行的视频信天翁飞行视频 引导:你认为信天翁能飞行那么长时间与什么有关?(翅膀大小) 鸟飞行的时间长短真的与翅膀大小有关系吗?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进行观察比较 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折纸方法把大小不同的纸做成“翅膀”大小不同的飞机进行试飞,观察飞行时间的长短 提示: 交流:大“翅膀”飞机比小“翅膀”的飞机飞行时间长;由此可以推想,鸟的翅膀大飞行的时间就长 总结:不同动物翅膀的大小不同,飞行方式也不同,大小不同的翅膀扇动的次数(频率)不同,大翅膀扇动次数(频率)

18、少,更适合长时间的飞行(滑翔) 4.研究翅膀的特殊结构及作用 三.了解其他动物的翅膀 观看企鹅游泳的视频 企鹅游泳视频 归纳总结:企鹅的翅膀形状像船桨,翅膀短小,羽毛短小,不能飞行;主要作用是划水游泳,适合在水里生活 1.研究昆虫翅膀的特点与作用 过渡:活动这么长时间,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看视频,听儿歌:两只小蜜蜂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里除鸟有翅膀,昆虫也有翅膀,歌中唱到的小蜜蜂.小蝴蝶.小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观察:蜻蜓.蝴蝶的 分析:昆虫的翅膀有什么特点与作用? 分析:昆虫的翅膀有什么特点与作用? 归纳概括:昆虫的翅膀没有羽毛,膜质.透明或半透明状.有斑点.有网状的

19、翅脉.五颜六色这些特点使昆虫的翅膀轻便.灵巧,适合在花草间穿越飞行(除了这些特点外,还有的昆虫的翅膀振动会发出声音) 2.测评:今天通过研究动物的翅膀,我们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表现)? 3.总结:今天我们用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滴上水.解剖.模拟飞行等学习活动,研究了动物的翅膀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动物都有翅膀,动物的翅膀形态各异,五颜六色;有的翅膀有羽毛.有的没羽毛,有的翅膀是膜质.半透明的;翅膀的结构特点有的适合飞行.有的适合游泳,还能平衡身体 【教学后记】 4.4.冬眠与迁徙冬眠与迁徙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2.在教师引导下,能

20、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迁徙和冬眠的过程.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 能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动物过冬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谜语“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带着一把小剪刀,半天空中飞呀飞”来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底燕子 教师提出问题:北方的燕子为什么秋天走春天回?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冬眠与迁徙 探究活动 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21、教师出示乌龟.青蛙.刺猬过冬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 3 种动物的状态 学生以小组讨论: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教师巡视引导 学生以小组汇报 教师出示资料卡: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才躲避严寒 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了解的知识 教师总结: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那些动物会冬眠以及如何冬眠 学生汇报 教师出示更多关于冬眠动物的或视频 它们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角马.大雁.大马哈鱼迁徙的,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后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适

22、时评价 教师出示资料卡:大马哈鱼出生在河流中,孵化后进入海洋在海洋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大马哈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 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了解的知识 教师总结: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迁徙以及如何迁徙 教师出示更多关于冬眠动物的或视频 二.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下任务:调查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了解它们是怎样过冬的例如:为了过冬,有的动物换毛,有的动物储存食物等学生全面了解动物在适应季节变化过程中的本领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植物的生活植物的生活 【教材简析】 第二单元 植

23、物的生活 以植物的各部分为研究对象,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构建了 植物的身体 植物的根 植物的茎 叶的蒸腾作用4 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知道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通过观察根和茎,认识它们的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的作用,茎有支撑植物身体.运输水分的作用;通过叶的蒸腾作用实验,知道植物叶的蒸腾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2.知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 3.知道植物的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等 4.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5.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描述植物身体的组成,

24、对根的作用提出假设,描述茎的特征,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6.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植物身体的探究兴趣 7.形成保护植物.绿化环境的意识 8.培养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知道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2.知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 3.知道植物的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等 4.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5.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描述植物身体的组成,对根的作用提出假设,描述茎的特征,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6.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植物身体的探究兴趣 7.形成保护植物.绿化环境的意识 8.培养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

25、取行动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 5.植物的身体1 课时 6.植物的根1 课时 7.植物的茎1 课时 8.叶的蒸腾作用1 课时 【教法与学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总结反思,尽可能全面的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真实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多个纬度进行反思,养成总结.反思.提升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5 5. .植物的身体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6、【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教学方法】 观察,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植物的.观察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3.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

27、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

28、成) 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

29、答案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总结评论 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教学后记】 6.6.植物的根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 2.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3.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4.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与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

30、事实证据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根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研究根的作用 【教学准备】 烧杯 量筒 棉花 植物油 放大镜 直尺 镊子 橡皮泥等 带根的大葱 菠菜 芫荽 甘薯 萝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身体,谁还记得植物的身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学生回答: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解: 观察根的特点 1.谁来说说你曾经见过的.印象中植物的根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2.教师提出观察法及要求,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工具在小组内细致的观察一下你们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比

31、一比.看一看根的形状,数一数小根的数量,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书上的表格里。 3.出示幻灯片比较一下菠菜的根与大葱的根有什么不同像菠菜这样的根,中间比较粗壮,周围比较细,我们称它为直根教师板书(直根)直根的主要特点是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像大葱这样的根中间都比较细,像一把胡须,我们称它为须根教师板书(须根)须根的特点:根有些像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让学生画一画直根和须根,加深对直根和须根的印象 以小组为单位,将带来的有根的植物分分类 根的种类植物名称直根须根 教师出示植物种类幻灯片 学生观察分类 玉米.小麦.水萝卜.凤仙花.牛蒡.胡萝卜.向日葵.大蒜 学生分

32、类:直根的有凤仙花.牛蒡.水萝.胡萝卜;须根的有玉米.小麦.向日葵.大蒜 研究根的作用 刚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幻灯片,你来猜一猜,植物的根有哪些重要作用呢?紧接着老师出示:狂风吹来,大树却没有被吹倒,还能稳稳地站着,这是为什么?小朋友用力的拔小草,可是小草还是没有被拔出来,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植物的根在抓着泥土,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教师板书:(固定植物) 植物的根还有其它作用吗?引导学生得出植物的根还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板书(吸收水分)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 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

33、猜想,说根会吸收水分,可是,对科学的探究不能只凭推测,还需要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来设计实验验证“根是不是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老师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一棵植物.烧杯.棉花.植物油.尺子.放大镜.镊子),现在同学们各小组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一会我们全班同学来交流一下(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引导) 为什么要用棉花封起来,水面上还要滴上植物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你还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个烧杯密封的更好?(可以选用橡皮泥等密封效果会更好) 为什么要做好记号呢?(可以用两个瓶子对比,一个放上植物,密封好,一个什么都不放,也密封好,并且两个瓶子内的水面相平,观察一段时间

34、后会不会还平) 这个实验,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 一段时间我们再来看结果 幻灯片出示:下面同学们来思考: 为什么人们要往种植农作物的土壤里浇水施肥呢?你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从哪里来吗?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和它的作用,并做了植物的吸水实验,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进行科学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后记】 7.7.植物的茎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 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

35、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茎的内部的导管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外部的筛管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4.了解环割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谈话: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的知识谁来说说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 你知道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使用的水分是从哪里来的吗? 大家猜想一下,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叶子上

36、的呢?学生交流 看来大家较为认同水从根到达叶子上可能与茎有关,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物的茎 二.新授活动 活动一:探究水分的运输 谈话:师:刚才我们猜想水到达叶子上可能与茎有关,那植物的茎内可能有什么结构呢?4人一小组快速交流讨论一下 同学们的猜想真不少,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就要好,首先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器材(课件出示) 那你打算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小组迅速讨论交流一下 那你打算怎样切? 师小结 【课件出示】 :看来有两种方法切割茎,一种是在茎上横着切的,这叫横切横切后我们主要观察横切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茎内平面的情况另一种方法是沿着茎纵向来切

37、的,这叫纵切纵切后我们主要观察纵切面,纵切面接近于长方形,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茎内部的结构特点 看来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实验设计,那让我们一起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实验前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吗? 师:好,实验操作中不要忘记填写实验记录单,听明白了吗?好,实验开始 学生实验 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茎内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而且这种管道主要集中在茎的内侧(板书:运输水分) 师:那茎内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什么样的?(板书:自下而上) 师小结:我们把植物茎内向上运输水分的这种管子叫做“导管”(板书:导管) 活动二:探究养料的运输

38、 谈话:叶子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这些养分也经过导管运输吗?(板书:运输养分)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谈话:那究竟谁说的正确呢?我们一起看看资料卡 学生阅读资料卡 通过阅读资料卡你知道运输养料的管子叫什么吗?筛管内养分的运输方向是什么?(板书: 筛管自上而下) 师小结:植物的叶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了植物体所需的大量的养分我们将茎内这种自上而下运输养分的管道,称之为筛管筛管主要集中在茎边缘的树皮里 活动三:拓展探究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筛管,那你能结合今天所学帮老师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理吗?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为什么会形成瘤状突起(出示) 师小结:因为植物

39、的营养是通过树皮内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那你知道大树被环割后,一段时间后切口的上部为什么会逐渐膨胀?(出示大树环割前.后对比图) 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和交流,我们发现植物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导管和运输养分的筛管,它们任何一个损伤,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但是我们的果农每年都会做这样一件事,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对果树进行环割 谈话:按照今天所学,这样做对果树是有利还是有害,为什么? 那农民伯伯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师小结:大家说的都非常的好看来对果树进行环割,对果树是不利的,但对水果的发育是

40、有利的 知识拓展: 通过这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茎有运输作用,那它还有别的用处吗? 教师小结:贮藏.支持.繁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植物茎的秘密,其实植物茎的奥秘是无穷大,对于植物茎的研究,我们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课下继续研究 【教学后记】 8.8.叶的蒸腾作用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调植物“体温”,促进要不断吸收水分,并能使空气湿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4.创新目标: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叶的蒸腾作用

41、【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证明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 (二)学习新课 : 1.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42、 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 (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聚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后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能轻易找到气孔) 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

43、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叶面上有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 “气孔” 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5)出示叶子的蒸腾作用微视频 (6)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教师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 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

44、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 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 板书:蒸腾作用) 2.指导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 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 (2) 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 (3) 学生讨论回答 (4) 教师讲解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

45、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一个,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土壤与岩石土壤与岩石 【教材简析】 第三单元 土壤与岩石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土壤与岩石为研究对象,以科学认识到科学实践为原则,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知道沙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以及这 3 类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通过交流讨论和实验探究,知道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通过观察岩石标本,认

46、识岩石的表面特征;通过观察,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树立合理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2.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3.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4.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教学重点】 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2.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3.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观察花岗岩

47、.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4.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课时分配】 9.土壤的成分 1 课时 10.土壤的种类 1 课时 11.保护土壤 1 课时 12.认识岩石1 课时 13.矿物和矿产1 课时 【教法与学法】 知识链呈现了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种类.岩石的特征.矿物与矿产等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找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清晰可见的知识网略,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教学时,教师先告诉学生第一层级写什么,第二层级应该写什么,再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发挥想象力,把土壤与岩石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关联起来这既是对本单元的总结, 又是在为以后的

48、学习打基础 9 9. .土壤的成分土壤的成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土壤;土壤是由沙粒.沙粉.粘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分析土壤中砂和粘土的含量.土壤中有空气的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填写实验报告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协作进行实验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请同学们看,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2.庄稼的生长条件是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项土壤 4.在你的印象中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49、二.讲解什么是土壤 讲解: “土壤中有什么”能让植物茁长的成长呢? 三.分析土壤的成分 1.指导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土壤的成分 1.你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同桌讨论)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课件 2.学生先用前两种方法观察土壤边观察,边填写实验报告单 2.土壤中空气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无处不在,那么土壤中有没有空气呢? 提问:怎样证明土壤中确实有空气? 讲述:每组都有一个烧杯,杯中有水,把干土块放入烧杯的水中,不要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 教师小结:实验表明,土壤中有空气(板书:空气),空气存在土壤的孔隙中,即土粒之间 3.土壤中有沙和黏土 导语:我们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土块,发现了什么?

50、 我们继续往烧杯里面加入一些土壤,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等其静置,学生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启发:烧杯中下层的土壤中的土粒是不是都一样呢? 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较小),最下层颗粒(较大) 和水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是(黏土),第二层物质是(沙粉)最下层物质是(沙粒) 4.土壤中有水 谈话:在田野里,摸一摸土壤,有什么感觉?摸土壤时有潮湿的感觉,这说明什么?为了说明土壤中有水,我们来做个实验 演示实验:把比较潮湿的土壤放在蒸发皿里,把蒸发皿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在蒸发皿上盖一块玻璃片 5.土壤中有腐殖质 导语:把玻璃片取下后继续加热土壤 1.观察有什么现象?闻到有什么气味?说明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青岛版(六三制) > 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