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3420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显微镜下的世界 1.1.显微镜下的细胞显微镜下的细胞 【教材分析】 显微镜下的细胞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首先,在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情况下, 提醒学生思索用显微镜观察会如何自然导入实验环|节。在实验环节中,教会学生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并描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认识洋葱表皮细胞。通过进-步观察植物的其他部位的细胞,归纳出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在阅读动物细胞和人体细胞后,得出结论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

2、、概括与归纳的思维能力。 科学实践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能利用显微镜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 (2)能利用图示和语言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细胞。 (3)通过阅读动物和人体细胞图片,归纳出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责任态度 在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要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增强探究本领。 【教学重点】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用图示和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细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猜猜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展示图片。 2、洋葱表皮分外表皮和内表皮,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3、洋葱表皮是什么样的

3、呢?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描述观察现象。(发放洋葱表 皮和放大镜) 提醒:小心辣眼。 4、提问: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会看到什么呢? 讲授新课 一、认识显微镜 1、阅读教材,显微镜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2、观察显微镜实物,指认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3、显微镜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明确: (1)目镜放大物像 (2)调节旋钮调节清晰度 (3)物镜放大物像 (4)载物台放玻片 (5)放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 5 步: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具体演示操作 (1)安放:取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上目镜和物镜,不要触摸镜头。 (2)

4、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 (3)上片:把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 (4)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快要接触到玻片时停止。然后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标本 (5)观察: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整体,再用高倍物镜观察细节。转到高倍物镜时,须小心转动 转换器,注意不要使物镜接触到玻片。 注意:观察记录后观察完毕,移去样品,扭转转换器,使镜头 V 字型偏于两旁,反光镜要竖立,降下镜筒,擦抹干净,并套上镜套,放回原处。 三、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 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进行观察并描绘观察到的现象。 1、显微镜下观察

5、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因较厚而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 2、器材和工具洋葱、小刀、清水、滴管、镊子、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显微镜 提示:使用刀片时要注意安全,以免划伤自己或他人。 3、实验过程 (1)滴清水 用洁净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净,在载玻片中央滴 12 滴清水。 (2)撕表皮 用刀在洋葱鳞片的内表皮上划“井”字,撕取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 (3)浸润标本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把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端,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端吸引碘液,使碘液浸润标本全部。 (4)观察记录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结构并记录。 4、交流观察结果 (1)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是什么样子的? (2)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教师点拨:洋葱表皮上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的表皮细胞,里面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 (4)其他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植物叶和根的玻片标本,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 植物的叶细胞 植物的根细胞 四、阅读:动物的细胞和人体的细胞 动物和人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吗?阅读“动物的细胞和人体细胞”图片,有什么发现? 展示动物和人体细胞图片。 五、小结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7、 六、知识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由什么组成?有哪些共同部分? 七、作业布置 想一想,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谁发现的。 课堂练习 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细菌 C.细胞核 2.在实验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我们通常用( ) 进行染色。 A.红墨水. B.碘酒 C.蓝墨水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无关 B.相同 C.相反 4.使用显微镜时,制作好的玻片标本应放在下列哪个位置上?( ) A.载物台 B.试验台 C.载玻片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正

8、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知道动植物细胞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走进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 【教学后记】 2 2. .发面的秘密发面的秘密 【教材分析】 发面的秘密是本单元第二课,继续探究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教材以妈妈用酵母菌.发面,蒸出的馒头又松又软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面粉里的酵母菌。通过搜集资料,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具有发酵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资料信息,揭开酵母菌能发面的原理。在阅读部分,大部分真菌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但蘑菇和木耳是肉眼能看得见的真菌。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酵母菌能发面的原理。

9、(2)蘑菇和木耳是看得见的真菌。. 科学思维在对比实验中,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实践 (1)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所观察的现象。 (2)设计发面对比实验,验证并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3)通过阅读知道蘑菇和木耳是能看得见的真菌。 责任态度 培养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及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的发面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妈妈和面时放了一点儿咖啡色的粉末,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展示图片) 2、用酵母粉和好的面团,过- -两个小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展示图

10、片) 3、妈妈用酵母粉发的面,蒸出的馒头又松又软,真好吃。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讲授新课 一、观察酵母粉里有什么. 酵母粉里有什么神奇的东西?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吧! 1、思考 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酵母粉吗? 2、材料超市 培养皿、玻璃棒、酵母粉、温水、白糖、显微镜等。 3、实验操作 在一个清洁的培养皿里加入一点儿酵母粉。 加入 100 毫升温水和 5 克白糖,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在温暖的地方。 过几个小时,取一滴浮在上面的液体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绘图或用文字描述我们看到的现象。 4、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什么? 点拨:它们也是一种生物一一酵母菌。 二、认识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什么样

11、的生物?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哪些用途? 资料: 酵母菌是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常呈圆形、卵圆形或者圆柱形。它有很多种,每种的形态有所不同,而且会随着菌龄与环境不断变化。 酵母菌广泛生活于潮湿且富含糖分的环境中,如水果皮表层、植物分泌物、植物表面等,土壤、空气中也有分布。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 2830C 的温糖水中能够迅速生长繁殖,发面效果也最好。 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了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中国古代汉朝时就知道用酵母发面制作馒头、饼等。酵母还能用来酿酒,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知道利用酵母酿造米酒。 点拨:酵母菌是真菌的一

12、种,肉眼根本看不见。我们把微小到肉眼看不见或者很难看清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如用来制作酸奶的乳酸菌,使食品发霉的霉菌等。 提问:通过酵母菌资料的阅读,酵母菌为什么能使馒头、面包疏松多孔? 三、验证发面秘密 根据收集 到的资料,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1、温馨提示 (1)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都相同。 (2)记录起始温度,每隔 15 分钟记录一次。 (3)面团大小基本一样,便于观察比较。 (4)每隔 15 分钟记录一次面团体积变化。 2、材料超市 温度计、面粉、培养皿、温水、玻璃棒、酵母粉、玻璃杯等。 3、设计探究发面的秘密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酵母粉与发面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

13、4、探究发面的秘密实验记录表 5、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我们有什么发现? 6、讨论 (1)这是老师的观察实验记录,你认为温度高低对面团体积大小是否有影响? 明确: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有影响, 在 30C 左右时发面效果会明显的好。 (2)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一个什么原理? 四、阅读:看得见的真菌 阅读教材资料,搜集以下信息: (1)什么是真菌? (2)真菌有什么特点? (3)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4)哪些真菌能看得见?具有怎样的结构? 明确: 认识这两种真菌吗? ( 展示图片) 注意:野生菌类有可能有毒,不要轻易食用。 点拨: 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

14、见的“微生物” 。 蘑菇的地上部分好像一-把张开的小伞,伞盖部分叫菌盖,伞柄部分叫菌柄,整个地上部分叫子实体。 木耳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既可以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 五、作业布置 回家帮妈妈发面,思考怎样才能把面发得更好,蒸出的馒头又松又软。 课堂练习 1.在使用酵母菌发面时,面团澎胀是因为( ) A.面团的温度在升高 B.酵母菌使面团里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C.用力挤压面团导致体积变大 2.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是( ) A.蘑菇 B.酵母菌 C.发酵粉 3.酵母菌不可以用来( ) A.发面 B.酿酒 C.制造酸奶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能够将生面团

15、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知道蘑菇和木耳是两种能看得见的真菌。 【教学后记】 3 3. .发霉的馒头发霉的馒头 【教材分析】 发霉的馒头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和特征,并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微生物的功与过。教材从常见的馒头发霉的现象导入,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使用体视显微镜或显微镜观察霉斑,用语言描述或者用图画描绘霉菌的结构特征。接着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条件。迁移应用部分,搜集分享防霉资料,了解防霉技术和方法。最后通过拓展阅读学习如何预防真菌感染,提高生命质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霉菌也是一种真菌,物体在温暖

16、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2)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科学思维在对比实验中,培养比较、分析和概括逻辑思维。 科学实践 (1)观察显微镜下的霉斑,能用语言或绘图描述霉菌的颜色、大小、形状和结构。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运用表格、图片等形式汇总实验结果。 责任态度 初步认识霉菌的危害与防霉技术,了解预防真菌感染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霉菌的生长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妈妈蒸的馒头没放几天,这是怎么了? 2、馒头发霉是怎么回事? 讲授新课 一、观察霉斑

17、里有什么 1、今天,我们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霉斑,看看食物霉斑里面有什么,用语言或者绘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体视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有什么不同? 2、每组实验桌上都摆放一台已经调试好了的体视显微镜,每组同学轮流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注意:不要用手接触物品上的霉,以免染病。 3、如果在放大倍数较大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发现?组内轮流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注意:不要触碰、移动已调好的显微镜。 左眼看物象,右眼画图。 4、小结 我们观察到的能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如图所示: 5、讨论 把发霉食

18、物表面的霉斑清除干净,食物照样可以吃吗? 二、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 1、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说出自己的猜想。 2、每组选择一种假设,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 示例 1: 示例 2: 4、根据我们的实验设计方案,应该准备哪些实验材料? 5、实验要求 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哪种实验条件下的馒头最容易发霉。 控制好实验变量一环境, 其他条件不变 。 给装有馒头的塑料袋编号。 每天定时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不要打开塑料袋,连同塑料袋一并带到学校。 6、汇总小组实验结果 汇总小组实验结果,观察和对比不同实验中馒头发霉的情况。 7、通过实验结果汇总,我们有什么发现? 点拨

19、: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三、迁移应用 1、阅读教材资料,霉菌有什么危害性? 2、如何进行防霉?请搜集有关防霉技术资料,并和同学们分享。 明确: (1)大多数霉菌,加热至 80C,持续 20 分钟即可被杀灭。 (2)收割后的粮食要及时晾晒、烘干,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3)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氧气,所以瓶(罐)装食品在灭菌后,充以氮气或二氧化碳,加入脱氧剂进行脱氧处理或油封,都可以形成缺氧环境,防止大多数霉菌繁殖。 (4)食物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容易发霉,所以我们可以把食物放在干燥的地方、冰箱里保存。 (5)衣物和粮食经常晾晒,

20、也可以防霉。 3、小结与讨论 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这些防霉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四、拓展阅读:预防真菌感染 除了酵母菌和霉菌,真菌还有很多种。有些真菌能给人类带来好处,有些真菌却可能感染人类和动物并引发疾病。真菌感染包括从足癣(脚气)等皮肤层的感染,到隐球菌病等全身性的感染,严重的真菌感染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如何预防真菌感染? 明确: (1)真菌会侵入指甲造成灰指甲,所以指甲不要留长,应经常修剪。 (2)多汗的皮肤褶皱里容易滋生霉菌,要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 (3)选择天然纤维如棉花制成的衣服,使皮肤能够透气。 (4)避免和别人共用衣物和梳子、毛巾

21、等清洁用品。 (5)衣物要经常暴晒;如果有家人感染了真菌,衣服一定要分开洗;洗衣机要定期消毒。 (6)为避免感染脚气,应该准备几双备用鞋,以便经常替换。 五、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防止物品发霉的科学方法及其依据。 课堂练习 1.馒头在条件下容易发霉。 2.下列方法中,哪项不是防霉方法? ( ) A.真空包装. B.放干燥剂 C.涂碘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发霉食品,把霉斑清除干净就可以食用。 B.经常晾晒衣物可以防霉。 C.霉菌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霉菌也是一种真菌,物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

22、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教学后记】 4.4.不一样的不一样的 感冒”感冒” 【教材分析】 不一样的“感冒” 是继前两课研究真菌之后,继续开展对细菌和病毒的研究。教材设计这样几个活动环节: (1) 从学生感冒了向老师请病假和到门诊就诊流程的情境导入分析,了解感冒有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冒需要的治疗方案也不同。(2)接着引导学生收集细菌和病毒的资料,认识到细菌、病毒和真菌一样也是微生物,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3) 通过知识链接学习安全用药小常识。(4)将本课的探究结果迁移应用到调查和解释同学们的感冒经历中。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23、(1)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2)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有密切关系。 (3)结合医生的处方,正确认识安全用药常识。 科学思维在收集、整理、交流中,培养分析、概括和归纳的逻辑思维。 科学实践 (1)通过门诊案例分析和调查,分析引起感冒的病原体有哪些。 (2)搜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病毒种类、分布以及与人类关系。 (3)通过安全用药常识的了解,知道如何消除细菌或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责任态度 生病了会请假,会就医,会用药,提高生命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漫画请病

24、假回答: 1、探探和究究都因感冒向老师请病假,老师的建议为什么不同? 2、探探和究究都因感冒向老师请病假,请假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认为探探和究究的感冒一样吗? 讲授新课 到医院就医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进行。根据下面的流程图说- -说,探探和究究到医院 后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探探有个疑问“感冒也需要化验吗?”医生是怎么回答的? 探探和究究的感冒,经过化验,医生检查结果有什么不同? 教师点拨: 感冒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细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 医学上所说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病毒和细菌都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它们有什

25、么不同? 细菌和病毒与人类有怎样关系? 收集有关细菌和病毒的资料,并和同学们交流。 教师点拨: 上呼吸道感染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 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难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感冒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一样吗? 究究去药房取药后是怎么做的? 教师点拨: 我们一定要根据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不要私自增减药量、改变用药时间、停止用药,不要不经诊断盲目用药或私自在医嘱之外增加其他药品。 你还知道哪些安全用药小常识? 明确: 有病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化验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针对病因或症状合理用药。 要记录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并告

26、诉医生,避免药物过敏。 口服药一般用一定量的温开水送服。外用药禁止口服。 不可服用过期、变质的药物。 根据医嘱自己购买药品时一定要到正规药店购买正规药企生产的药品,保健品、食品不能代替药品用于治疗。 抗生素一定要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用药期间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 调查同学们的感冒经历,能根据本课的知识,对他们的经历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作业布置:学习本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练习. 1.感冒是由 _或_ 感染引起的。 2.感冒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 ) 引起的。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的-项是( ) A.感冒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浸染人的消

27、化道引起的。 B.感冒应去医院门诊化验。 C.人类的传染病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 课堂小结 通过门诊案例分析和调查,我们知道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知道病毒、细菌和真菌一样属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知道按照医嘱服药,能有效消除细菌或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学后记】 5.5.疫情与防护疫情与防护 【教材分析】 疫情与防护是本单元最后-课。首先以新冠肺炎为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小组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展开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再以概念图的形式对疫情防控的有关措施进行分类,并结合收集的资料进一步得出结论。最后通过查阅专业资料,或者请教医生

28、防疫人员,将本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常见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在调查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概括的逻辑思维。 科学实践 通过研究疫情防控措施和案例,初步知道防御防护传染病的技能。 责任态度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去预防传染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新一轮新型冠状病毒又开始蔓延,截至 2022 年 8 月 27 日, 疫情数据统计如下(出示相关数据) 点拨: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灾难,

29、 全球数以亿计的人感染。 2、关于新型冠状肺炎,我们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 讲授新课 一、 新型冠状病毒和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谁搜集到新型冠状病毒和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资料,能与探探分享? 引导学生完成以下资料分享。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2、新冠肺炎的临床有哪些表现? 3、新冠肺炎的传播有哪三个基本环节? 点拨: 二、疫情防控措施 对疫情严重的地方实行人员进出管控是控制疫情的必要措施。通过网络、报纸等渠道收集的哪些其他防控措施和案例? 引导学生分享以下资料。 1、加强新冠肺炎的个人防护措施有哪些? 点拨: 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并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

30、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使势。 提高健康素养养成, “一米线” 。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唯或 咳眼时应掩住口员。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 近期去过高风险地区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的, 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2、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怎么办? 点拨: 3、分析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4、分析搜集到的信息,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怎样避免被传染 1、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只有病毒,还有细菌等各种微生物,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怎样使我们减少被感染的风险的? 点拨:也许你感受不到,但你的身体里确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微型战争” 。吃饭时、睡觉时、生病细胞在新生、成长、增殖。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大象版 > 六年级上册(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