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1731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记载(zi) 拘泥(n ) 间不容发(f ) B翘首(qi o) 追溯(s ) 锐不可当(dng) C遒劲(j n) 稽首(q) 呼天抢地(qing) D. 筵席(y n) 蒙骗(m n) 前仆后继(p)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盘桓 掉书袋 无精打采 味同嚼腊 B寒暄 摆渡船 鸠占雀巢 一代天骄 C侍侯 青纱帐 丰功伟绩 矫揉造作 D筵席 顶门杠 信手拈来 前仆后继 3. 古诗文默写。

2、 (8 分) (1)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子罕)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 (鱼我所欲也) (3)人们常借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4)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四季风物,能触发不同的感情:李白感受暮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花落鸟鸣饱含他为贬谪好友的飘零无依而伤怀; 欧阳修看到“ ”( 醉翁亭记),琅琊夏日繁盛树阴却让他沉醉其中;鉴湖女侠秋瑾看到“ ”(满江红),明净秋色却引发她慨叹时光流逝;张岱独赏“ ”(湖心亭看雪 ,冰花弥漫,衬托他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四时之景,唯情而已。 4. 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 (4 分)

3、 (1) 朝花夕拾中的故事既有浓浓的温情,也有对人情世故的观察。请结合藤野先生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借助名家对名著的点评, 有助于我们对作品更准确、 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名家对艾青诗的评点,请结合艾青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艾青诗歌的价值,在于其对于民族、人类的爱,对人的朴素情怀的感动,以一种独特的美的形式来呈现和表达。 杨联芬评艾青诗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从读书中学会做人。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

4、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 人们通过阅读,能够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A. B. C. D. 6.下面是班级“河南特大雨灾洪水无情,人间有爱”板报所用的两则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共 9分) 材料一材料一 2021 年 7 月 19 日至 21 日、河南郑州突降暴雨、大基雨,局部特大暴雨,多个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截至 7 月 21 日早上,郑州市受灾人口 3.6 万人,紧

5、急转移避险近 20万人。一场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让中原大地变成了水乡泽国。道路积水、地铁停运、居民被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出行安全面临着极大威胁。然而,暴雨虽急,爱比雨大;洪水无情,人间有爱。 7 月 20 日,国家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赶赴河南,指导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等 7 省 1800 名消防员携带 250 艘舟艇、7 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 套远程供水系统、1.85 万余件(套)抗洪抢险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同时,不少企业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既有物资和资金上的援助,更有“河南灾情,一键救援”的技术支持。暴雨虽急,却快不过同舟共济的

6、紧急救援。汇聚着多方力量的抗洪救灾,托起了受灾群众生的希望。 材料二材料二 “河南感谢你”海报(下图) (1)给材料一的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2 分) (2) 请你以中学生的身份, 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救援队伍介绍材料二海报的构图要素及寓意并表达谢意。(“介绍”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7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题。 (共 16 分) 麦浪滚滚 小满过后,我回到故乡,想再看看麦浪翻滚的样子。 车在蔚蓝的天空下行驶,夏初的葳蕤袒露在阔野上,故乡大地一派生机。看呵,绿树含烟,鸥鸟翩翩;丰草争茂,流水潺

7、潺;田畴如毯,麦浪绵绵。目力所及,皆是一幅线条明快、色彩斑斓的田园图画! 自从参军入伍,近三十年了,我离故乡与庄稼已渐行渐远。眼前这片一望无边的浪滚麦浪,于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哺育我成长,须臾不可分离;陌生,是因为在拥有它的日子里,几乎从来没有仔仔细细地端详过它的模样。 往田垄深处走去,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极目远眺,一块块麦田密如绒毡,棋盘般整齐,像是心灵手巧的裁缝修剪过一样。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方。身前身后,一株株青绿色的麦秆,叶片修长挺拔;一粒粒鼓胀饱满的麦粒,密密匝匝,结成小穗,每穗有多少颗麦粒就有多少根麦芒,像战士紧握的钢枪。而此

8、时最容易让人遗忘的是那些不起眼的麦花。和其他植物姹紫嫣红的花不同,麦花极简约极朴素,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翘首期盼“风媒”的摄合,将“良缘”化为金黄的丰收。 割小麦是庄稼人一年中的重活,但晒麦子并不比割麦子轻松。记得小时候,打完麦子扬完场,把新麦子运回家,父亲又带着哥哥、姐姐急急忙忙回到地里抢墒犁耙,安插好秋作物,才匆匆返回城里的建筑工地。剩下的重担就全落在母亲身上。 新麦子打下来,要经过连续几天的暴晒才能不生虫不发霉,每年三伏天还要倒缸返晒。以前我家院子地面是土的,庭扫后,等太阳把地面晒得灼烫,母亲就把旧草席、旧被单铺在地上。她踩着凳子趴在缸

9、沿上,一瓢一瓢把麦子挖出来,倒在地上均匀摊开,再光着脚板,双脚交替向前押动,把麦子犁成麦垄,半个钟头的工夫就重复翻拢一遍。烈日下,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双脚奇痒。后来我家院子铺了水泥地面,再晒麦子就方便多了。那时,每到暑假我都要帮母亲晒麦子。太阳直刺得头皮发烫发木,我不情愿地爬到麦缸里,这边一瓢一瓢地挖,母亲就一簸箕一簸箕地接。缸挖空了,母亲给我擦擦身上的汗,炒个鸡蛋,哄着我吃了后到炕上歇着,她又转身去忙。我一觉醒来,已过晌午,窗外烈日当空,只见母亲正在太阳底下端着簸箕娴熟有节奏地颠簸着麦子,稗子、麦糠、秸秆等随之被筛出,留下的是金灿灿的麦粒。母亲满脸通红, 汗如雨下年复一年, 母亲白皙的脸庞上渐

10、渐有红褐色的晒斑皲裂, 一头乌黑的秀发变得苍白,硬朗挺直的腰板越来越弯曲了而今天,院子里只剩下那几口空空的麦子缸还孤寂地蹲在那里,炽热的阳光也只能在香椿树和鸟儿身上跳跃了。 新麦子入仓后,一部分置换成家庭开支以及我们的新衣服、书本费,剩下的就成了口粮,这时满屋子开始飘荡甜丝丝的麦香。母亲心灵手巧,善于调剂生活,她用刚磨出来的麦子面制作面老虎、面燕子、面钱龙、面鱼、面荷叶等,一则庆祝丰收,一则解我们的馋。那时发面不像现在用酵母,而是用自制的“老面引子”,母亲制作的各色面食花样,光滑、白皙、香甜、暄软,奥秘除了揉面有技巧,其他全在“老面引子”的发制、存贮。村子里谁家儿女嫁娶、给老人祝寿、小孩过满月

11、等,总是要找母亲帮忙,她制作的大饽户户传看,赞不绝口。母亲总是说:“不就是抚弄个面团嘛,只要邻居乡亲不嫌弃就行!这对母亲来说,大概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艺术吧!参军以后,我在天南海北的很多城市里吃过很多有特色的面食,面粉更精,造型更美,但怎么吃都找不到记忆里的感觉。 布谷布谷在一阵清脆的布谷声中,我缓过神来。哦,望着眼前这片哺育我长大的土地,我恍然想到,这布谷鸟啼落的可是满地跳跃闪烁的碎金子!麦浪滚滚,故土情深。有泥土般厚重的自信,有麦穗一样饱满的情怀,脚踏实地向前走,我们生命的原野会愈发蓬勃粲然! 7.仿照示例,梳理本文的情节。(3 分) 回到故乡,赏田园图画; ; ; ; 。 8.文章第段是如何

12、对麦浪景色进行描写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 分) 9.文中母亲的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10.联系全文,说说题目“麦浪滚滚”的作用。(4 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 11-13 题。题。 (共 12 分) 【文本一】 谈读书(节选)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藉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书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

13、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第二,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 ;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 斯密的 原富 。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 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

14、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优游涵泳,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文本二】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 读书永远学不来

15、的能力,是放下书,走出去行动的能力。 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这么一种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人们常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非理性的。这就是人最大的弱点: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因而也是脆弱的。你读了再多的书,学会了再多的道理,在你面对实际的困境的时候,往往派不上什么用场。 你知道要学会投资自己,以期在未来收获机遇,但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你是否真的能关掉美剧和电影,强迫自己好好去读几页英语? 你知道理性人追求边际效益,不考虑沉没成本,但当你真的面对抉择,要放弃你坚持了两年、三年、五年

16、的东西,你能够放下执念么? 你知道作出决策时要排除情感干扰,权衡各方面利弊,可当你真的面对能左右你未来十年的选择时,你是否真的能做到心如止水? 书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但永远给不了的,是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作出选择时坚决的心境。 这两样东西,只有当你去经历了很多事情,沮丧过、失望过、痛哭过,你才能真正地拥有。生命中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寒冷和深渊,只能够自己去面对。没有谁能够代替你去承担,也没有哪本书能够帮你去抵抗。 知行合一,最难的永远是行。如同读书和阅历永远是互补的关系。读书可以给你力量,但造就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提高对痛苦的承受力。也就是说,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经历痛苦,或许是风险,或

17、许是损失,或许是恐惧,或许是你所厌弃和排斥的事物,直到你能够承受痛苦,你才能不被痛苦所左右。读书的时候,你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也永远体会不到面对困境的绝望和无力。在书里面,你永远是安全的,永远不用被卷入现实的风暴中。也因此,你失去了真正磨练自己的机会。 所以,好好去体验身边的生活。去做一些平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去经历。不要怕风险,也不要怕损失。书可以教会你各种各样的招式,但如果你不在实战中用出来,就永远算不上一个高手。 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两篇文章都跟读书有关,文本一认为读书不易,要“选得精,读得彻底

18、”;文本二认为还要“放下书,走出去行动”。 B.文本一中最后一句中的“这”指代“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文本二中最后一段开头的“所以”,承接的是段所说的原因。 C.文本二中段假设三种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有力地论证读书给不你“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做出选择时坚决的心境”的观点。 D.两个文本都按照“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论述了自己对读书的见解, 都采用了“先破后立”的顺序来论证观点。 E.文本一多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文本二善推理,以逐层深入的方式阐明观点,逻辑性强。 1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段的写作思路。(4 分) 13.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读书后,大家看法不一,展开了辩

19、论。请你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对下面小华的观点进行辩驳,不少于 50 字。(4 分) 小华:我非常赞同谈读书中的观点,书读得多了反而是一种累赘,少选几本读一读即可。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变化气质”。 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阅读岳阳楼记 (节选) ,完成阅读岳阳楼记 (节选) ,完成 14-17 题。题。 (共 10 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0、,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连月不开 开: (2)沙鸥翔集 集: 1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6.选文第二段是如何描绘洞庭春景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 分)

21、 17.“以天下为己任”是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下面链接材料中的李贤作为吏部尚书,是否做到了“以天下为己任”?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4 分) 【链接材料】 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 (节选自明史 李贤列传) 【注释注释】江南织造:为官中织造丝织品的皇商。锦衣狱:明朝特务监狱,由锦衣卫管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8-19 题。题。 (共 4 分)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22、,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8.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19.简要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2 分) 四、作文(50 分) 20.回望三年初中生活,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令人回味、怀恋。围绕“脚步”这一话题,请任选下面两个题目中的一个,写一篇作文,或纪念自己的初中生活,或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 (50 分) (1)请以“这一步,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600 字左右。 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

23、步(跬步:半步),而是徘徊;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600 字左右。 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分) 1.B(2 分) 2.D(2 分) 3. 匹夫不可夺志也 贤者能勿丧耳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杨花落尽子规啼 佳木秀而繁阴 秋容如拭 雾凇沆砀(每空 1 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 8 分) 4.(1)示例: 藤野先生中,通过藤野先生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对我的公平待遇,以及尽心尽力的帮助

24、我,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浓浓的亲情;从几个职员“为我的食宿操心”、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而“我”却有“物以稀为贵”的感受,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4 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艾青在他的诗歌中,以激越抒情的文字,吟唱多灾多难的祖国,礼赞太阳、黎明和火把。他的诗歌洋溢着朴素的家国情怀,富有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不仅带给读者极大的希望和动力,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4 分。意思对即可) 5.C(3 分) 6.(1)示例:全国多地救援力量奔赴河南(或:奔赴河南!各路救援力量紧急集结) (2 分) (2)各位叔叔阿姨们,大家好!下面我来介

25、绍一下海报构图要素及寓意。 (1 分)请看海报的主体部分,它是一把由文字构成的雨伞。 (1 分) 伞的上部是由“皖起臂膀”“京诚团结”“秦豫之好”“沪佑平安”等词语组合而成的伞的形状,将各个城市的地名融入在四字词语之中; (1 分)伞把上写有“豫见你感谢你”的字样,表达河南人民对你们的感激; (1 分)伞的下方是写有“一起撑河南感谢你”,其中“一”字下方有雷电和雨滴的图案,反映本次河南遭遇暴雨灾害; (1 分)“撑”字上的三点,由三个手掌组成,一起撑起雨伞,寓意齐心协力、抗洪救灾。 (1 分)感谢你们为河南付出的努力!你们辛苦了! (1 分) (共 7 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

26、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分) (一) (共 16 分) 7.田垄深处, 看麦浪滚滚 夏日庭院, 和母亲晒麦 新麦入仓, 做各色面食 布谷声中,思故土情深(一点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8.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先写极目远眺时看到的一块块麦田,再写身前身后的麦秆和麦穗、麦芒、麦花。运用多种修辞。“一块块麦田密如绒毡,棋盘般整齐”运用比喻,“和其他植物姹紫嫣红的花不同,麦花极简约、极朴素”运用对比,“翘首期盼风媒的撮合”运用拟人,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是嗅觉,“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是听觉,“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

27、方”是视觉。 (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勤劳: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翻晒麦子。心灵手巧:她用刚磨出来的麦子面制作面老虎、面燕子等各色面食花样,光滑、白皙、香甜、暄软。乐于助人:村子里谁家儿女嫁娶、给老人祝寿、小孩过满月等,母亲总是乐于帮忙。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 10.作为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故土情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以母亲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 (每点 1 分,写出任意 4 点即可,共 4 分) (二

28、) (共 12 分)11.BD(一项 2 分,共 4 分) 12.首先点明本段论点“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1 分)然后以粗选粗读十部书与精选精读一部书进行对比论证、引用古诗进行道理论证该论点; (1 分)接着从读书目的的角度,以“少读而彻底”与“多读而不求甚解”造成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再次论证论点; (1 分)最后举出“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的例子,从反面论证本段论点。 (1 分) (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一:朱先生的观点不是这样的,所谓的书读得多了“反而是一种累赘”,一方面因为很多读者“不专精”,另一方面是读的书多且质量不一,不精选会“迷方向”。“真

29、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其至于数部”, 所以我们要“选得精”, 而不能随便选几本读一读。 示例二: “少选几本读一读”, 少读书可“节约时间”“变化气质”等看法是不对的。朱先生反对的是贪多而不深入,没说可以不认真读书。文中他强调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才能有助于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观点明确 1 分,针对小华的误读并结合文本一分析 3 分。共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分) (一) (共 10 分)14.(1)天气放晴 (2)停息 (每空 1 分,共 2 分) 15.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

30、才乐”吧。 (2 分) 16.运用比喻。“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波光比作金子,将月影比作玉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夜晚静谧美好的景色。动静结合。“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景,写出了洞庭湖自由欢快、生机盎然的景象。按照时间顺序。先描绘白天春光明媚、水天一碧的景象,然后描绘夜晚烟雾消散、明月千里的景象。多感官结合。“一碧万顷”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渔歌互答”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 (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2 分) 17.李贤做到了。他面对边疆战事和国内水灾,对外筹划边防策略,对内提出宽恤百姓之策;国家稳定后,不惧强权,多次提出宽恤百姓之策。 (能抓住对外、对内两个方面分析即可,共 4 分) (二) (共 4 分)18.大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联想到现在看不到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诗人产生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2 分。意思对即可) 19“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50 分) 2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适应性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