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上册单元一遍过人教版

上传人:元*** 文档编号:22164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上册单元一遍过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上册单元一遍过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上册单元一遍过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上册单元一遍过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上册单元一遍过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1、认识物质三态及其转化。、认识物质三态及其转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基本的实验操作。 4、要求能在试题所设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要求能在试题所设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提出实施方案及描的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提出实施方案及描述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合理解释实验现象;能对事实与证据述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合理解释实验现象;能对事实与证据进

2、行加工处理,解释并得出结论;具有对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加工处理,解释并得出结论;具有对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进行评价的能力。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课标课标 要求要求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激发他们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3.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4.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5.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6.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

3、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 变化的判断。 7.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8.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课标课标 要求要求 9.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10.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11.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12.认识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13.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14.

4、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5.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16.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一知识点一 化学是在_、_层次上研究物质_、_、_与_的科学。 化学的定义化学的定义 分子分子 原子原子 性质性质 组成组成 结构结构 变化规律变化规律 【重难点重难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5、不但能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可以知道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 知识点一知识点一 化学的定义化学的定义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 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解析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 故选C。 【答案答案】C 知识点一知识点一 化学的定义化学的定义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下列“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所担负的任务中,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摄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

6、影像 B.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组成 C.探测月球土壤的厚度 D.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解析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A、摄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是物理与数学研究的内容; B、研究月球表面有关物质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 C、探测月球土壤的厚度是地理研究的内容; D、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是生物研究的内容。 故选B。 【答案答案】B 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化学的发展史化学的发展史 (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了_和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了_并编制出_,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_的提出,

7、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原子论原子论 分子学说分子学说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即:达到零排放,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重难点重难点2】“绿色化学绿色化学” 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化学的发展史化学的发展史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 A.杜绝污染源 B.治理污染点 C.深埋有毒物 D.处理废弃物 【解析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

8、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治理污染点、深埋有毒物、处理废弃物都属于后期对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杜绝污染源属于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故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答案】A 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化学的发展史化学的发展史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2】2020年春晚春风十万里泉等节目展现了当今美丽的中国风貌,呼吁我们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解析解析】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节约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够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

9、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节约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加重土壤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答案】D 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根本根本 特征特征 伴随伴随 现象现象 区别区别 联系联系 无无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生成 有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生成 形状、状态的改变形状、状态的改变 发光、放热发光、放热、变色、变色、 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等 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无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判断依据)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 知识点三知识点

10、三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重难点重难点3】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 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吗? 不一定。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等,在变化类型的判断时,仅起到辅助判断作用,不能用来作为我们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关键是要看本质,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故为物理变化。 【重难点重难点4】不能把现象描述为结论。不能把现象描述为结论。 现象是物质变化时伴随产生的,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为“干冷的烧杯壁有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壁变浑

11、浊”,不能将现象叙述为实验结论,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3】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谷物酿酒 B制作火药 C稻草造纸 D蚕丝织布 【解析解析】 A、谷物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制作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蚕丝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答案答案】D 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典型例题

12、典型例题4】下列对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给水加热时,水沸腾后生成水蒸气 B.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析出 C.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在空气中点燃蜡烛产生大量黑烟 【解析解析】 A、水加热沸腾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并未发生化学反应; 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由于氢氧化铜难溶于水,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析出; C、向石灰石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二氧化碳生成,但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当成实验现象来描述;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一般不会产生大量黑烟。 故选B。 【答案答案】B 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变

13、式训练变式训练3】某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后,试管中没有残留物,有关该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一定是物理变化 C.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D.不能确定是什么变化 【解析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变化过程中有无气体生成、有无沉淀生成,以及是否发光放热等,能帮助我们判断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唯一的依据是看变化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固体加热后无残留物,有可能是固体分解生成气体(化学变化),也有可能是固体升华为气体(物理变化)。 故选D。 【答案答案】D 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14、 A. 给水加热时,水沸腾,水蒸气遇到玻璃片,有小水滴生成 B.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变浑浊 C.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氢氧化铜生成 D. 吹灭蜡烛时会产生一缕白烟 【解析解析】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片,放出热量,发生液化变为液态的小水珠,这时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故A描述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与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变浑浊,故B描述正确; C、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不能说有氢氧化铜生成,这是结论,故C描述错误; D、吹灭蜡烛后会产生一缕白烟,故D描述正确

15、。 故选C。 【答案答案】C 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知识点四知识点四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定义 举例举例 确定确定 方法方法 需要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出来。 不需要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现出来。 助燃性、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助燃性、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酸性、碱性、能与某物质反化性、毒性、酸性、碱性、能与某物质反应等。应等。 颜色颜色、状态状态、气味气味、密度密度、溶解性溶解性、 熔点熔点、沸点沸点、挥发性挥发性、吸附性吸附性、硬度硬度、 导电性导电性、导热性导热性、延展

16、性等延展性等。 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得。仪器测得。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知识点四知识点四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 【重难点重难点5】性质与变化的区分性质与变化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时,常用“可以”、“会”、“易”、“具有”等关键词;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如“铁丝生锈”、“铁丝易生锈”,其中前者为变化,后者为性质。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性质 变化。 决定 反映 知识点四知识点四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5】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容易被误用导致中毒。发生亚硝酸盐中

17、毒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小华为了解亚硝酸钠特从网上查到了如下的资料: A.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味道都与食盐相似; B.加热到271时,亚硝酸钠变成液体; C.亚硝酸钠能从空气中吸收氧逐渐转化为硝酸钠; D.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帮小华进行整理(用A、B、C、D填空): (1)物理变化_(2)化学变化_ (3)物理性质_(4)化学性质_ 【解析解析】A、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味道、溶解性等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味道都与食盐

18、相似,属于物理性质 ; B、亚硝酸钠的熔化,描述了变化的过程,属于变化,熔化成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C、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描述了变化的过程,属于变化,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答案】 (1)B ; (2)D ;(3)A ; (4)C 知识点四知识点四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5】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助燃性、可燃性 C.密度、硬度 D.熔点、沸点 【解析解析】A、颜色、状态均为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

19、变化体现,故A项错误; B、助燃性和可燃性是在燃烧中体现的性质,都属于化学性质,故B项正确; C、密度、硬度均为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故C项错误; D、熔点、沸点均为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B。 【答案答案】B 知识点四知识点四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 _;结论:;结论:_ (3)检验产物)检

20、验产物 H2O:_ CO2:_ (4)熄灭后:)熄灭后:_ 点燃白烟:点燃白烟:_ 。 两端先碳化两端先碳化 外焰温度最高外焰温度最高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有白烟(为石蜡蒸气);有白烟(为石蜡蒸气); 蜡烛复燃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点五知识点五 【重难点重难点6】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通过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根据时间段把观察分为三个阶

21、段: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 (1)变化前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2)变化过程中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3)变化后关注对于生成物的描述。 如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检验生成物所得的现象等。 (4)对物质在变化前、中、后的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点五知识点五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5】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

22、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图1装置的实验,可以比较出哪一层火焰的温度高 C.图2装置的实验,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生成 D.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点五知识点五 【解析解析】 A、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温度越高,木条碳化越快,图1装置的实验,可以比较出哪一层火焰的温度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图2装置的实验,不能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固体,具有可

23、燃性,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答案答案】C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点五知识点五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6】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 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填“固态” 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点五

24、知识点五 物质物质 熔点熔点/ / 沸点沸点/ / 燃烧时温度燃烧时温度/ /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解析解析】(】(1)由金属管导出的物质能被点燃,可以判断出蜡烛火焰上燃烧物质的状态。蜡烛燃烧时内焰产生的物质能用金属导管导出,说明内焰产生气体; (2)由气体燃烧产生火焰及表格中石蜡的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可知,能否产生火焰与燃烧时能否变成气体有关;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

25、的,钠的沸点是883 ,比较低,能产生火焰。 【答案答案】 (1)气态 ; (2)沸点;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点五知识点五 知识点六知识点六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收集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在 中继续燃烧,在 中立即熄灭,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含量比空气中的要低。 (2)分别收集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发现在 中无明显现象,在 中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比空气中的要高。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将一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发现

26、 ;对着另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 ,说明呼出气体中 含量比空气中的要高。 吸入空气吸入空气 氧气氧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水雾水雾 水蒸气水蒸气 呼出气体呼出气体 吸入空气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呼出气体 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 【重难点重难点7】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 当有多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时,要明确哪种因素真正起了作用,就必须控制其他因素相同而改变这种因素,从而考查该因素对实验结果所起的作用,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称为控制变量法。 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有控制变量的思维,应保证只有研究的一种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都相同。 知识点六知识点六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

27、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7】某同学在常温下用如图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问: (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 。 (2)预计48h后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知识点六知识点六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知识点六知识点六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解析解析】(1)本实验为一对比实验,由图中不难看出试管A和试管B之间唯一不同是A试管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试管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 (2)因为试管B的泥土中有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会进行呼吸作用而产生

28、二氧化碳,使得B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A的泥土经过强热处理将微生物杀死,所以可以发现A试管中无变化; (3)该实验的意图是如果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 【答案答案】(1)A试管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试管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 (2)A试管中无变化,B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7】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为了证实这

29、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_(填“活塞A”或“活塞B”,下同),关闭_。 (2)人呼气时,应打开_,关闭_,此时观察到瓶内的现象是_。 (3)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瓶内试剂的作用是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知识点六知识点六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解析解析】 (1)人吸气时,要除掉混合气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让吸入的气体通过I瓶进入,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 (2)人呼气时,需要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需要通过,若澄清石灰水变

30、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应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此时观察到瓶内的现象是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上述操作,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所以瓶和瓶的作用不同,I瓶是吸入气体的装置,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造成干扰;是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答案答案】 (1)活塞A;活塞B; (2)活塞B;活塞A;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知识点六知识点六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知识点七知识点七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环节 包

31、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重难点重难点8】科学探究环节的区分科学探究环节的区分 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步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步是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进行的准备,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第四步是进行实验: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第五步是收集证据: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和实验现象; 第六步是解释与结论: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

32、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七步是反思与评价: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 第八步是表达与交流:探究人员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知识点七知识点七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8】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于是就拿磁铁来吸了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 ) A.假设 B. 实验 C.做结论 D.观察 知识点七知识点七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解析解析】根据叙述“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可知,该过程是设计实验阶段,而“于

33、是就拿磁铁来吸了一下”是进行实验阶段,所以属于实验部分。 故选B。 【答案答案】B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8】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 制定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知识点七知识点七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解析解析】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故C项正确。 故选C。 【答案答案】C 烧瓶 锥形瓶 反应容器 知识点八知识点八 常用仪器常

34、用仪器 支持仪器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知识点八知识点八 常用仪器常用仪器 试剂瓶 广口瓶广口瓶 细口瓶细口瓶 滴瓶 该滴管不用清洗该滴管不用清洗 可清洗可清洗 知识点八知识点八 常用仪器常用仪器 温度计 漏斗 燃烧匙 坩埚钳 磨沙面向下 知识点八知识点八 常用仪器常用仪器 1、可直接加热、可直接加热 2、隔石棉网加热、隔石棉网加热 3、不能加热的、不能加热的 燃 烧 匙 知识点八知识点八 常用仪器常用仪器 【重难点重难点9】三种漏斗的区分三种漏斗的区分 知识点八知识点八 常用仪器常用仪器

35、 仪器图片与名称仪器图片与名称 主要用途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作过滤或向小口容器中注入液体 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 用于装配反应器,便于注入反应液 应将长管末端插入液面下,防止气体逸出 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体;作反应器的随时加液装置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不宜盛碱性液体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9】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 B 药匙 C 广口瓶 D 烧杯 【解析解析】A、是长颈漏斗,故A正确; B、是燃烧匙,不是药匙,故B不正确; C、是细口瓶,不是广口瓶,故C不正确; D、是烧瓶,不是烧杯,故D不正确。 故选A。 【

36、答案答案】A 知识点八知识点八 常用仪器常用仪器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9】下列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烧瓶 【解析解析】A、试管可以盛放液体或固体,在常温或加热时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不能作反应容器; C、烧杯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D、烧瓶可以用作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故选B。 【答案答案】B 知识点八知识点八 常用仪器常用仪器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规则 三不原则 不能_直接接触药品; 不能_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_任何药品的味道。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用手用手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37、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尝尝 节约原则 未说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 ,固体取的量为 。 防污原则 剩余药品不能_,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_中。 1 2 mL 盖满试管底部盖满试管底部 放回原瓶放回原瓶 指定容器指定容器 (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块状药品:将容器横放,用_夹取块状药品放在_,再将容器_,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 粉末状药品:首先用药匙或_取出,将试管_后,把药品送到试管_,然后将试管_。 镊子镊子 容器口容器口 慢慢竖起慢慢竖起 纸槽纸槽 倾斜倾斜 底部底部 直立起来直立起来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液体药品的量取 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细口瓶细口瓶

38、 手心手心 紧挨紧挨 倾斜倾斜 倒放倒放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 胶头滴管胶头滴管 用清水清洗用清水清洗 伸入容器中伸入容器中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45 1/3 中上部中上部 外焰外焰 灯帽灯帽 2/3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连接仪器装置 (1)连接玻璃管与橡胶塞和胶皮管 把玻璃管分别插入橡胶塞、胶皮管, 先把玻璃管口_,然后稍用 力转动,将其插入。 (2)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_。 切不可把容器放

39、在桌上再使劲塞进 塞子,以免_。 用水润湿用水润湿 容器口容器口 压破容器压破容器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装置气密性检查 单孔装置(如图) a.先_, b.双手紧握试管,观察现象。 若导管口有_,则 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导管放入水中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气泡产生 双孔装置(如图) a._; b._; c.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若导 管口有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将导管放入水中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气泡产生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玻璃仪器的洗涤 (1)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 用水洗涤,内壁

40、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 刷洗。 (2)难溶物洗涤 用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洗去油脂;用稀盐酸洗去难溶性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3)洗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也不_。 聚成水滴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成股流下 试管刷试管刷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重难点重难点10】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组成:由分度盘、指针、托盘、游码、标尺及平衡螺母组成。 (2)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称量,能精确到0.1 g。 (3)使用方法: 称量前,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 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

41、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数据。 称量完毕,砝码回盒,游码归零。 (4)注意事项: 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如氯化钠固体),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容器(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若天平不平衡,只能通过改变药品的量来调节天平平衡,切不可改动砝码或移动游码。 知识点七知识点七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重难点重难点11】量筒的使用量筒的使用 (1)量筒不能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2)要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择合适的量筒,如量取8mL水应选用10mL的量筒

42、。 (3)量取液体时,先倾倒,倾倒量接近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时,将量筒放于水平桌面上,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所需刻度。 (4)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5)当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分别采用正确读数、仰视读数、俯视读数的结果如图所示: 正确读数: 俯视读数: 仰视读数: 读数=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 读数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 读数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 知识点七知识点七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0】实验室进行加热一定量液体的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倾倒液体 点燃酒精灯 加热液体 熄灭酒精灯 【解析】A、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

43、,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选项错误;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选项正确;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管口向上倾斜,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不能接触焰心,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选项错误;D、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答案】B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25.4g药品时,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砝码 B.减少药品 C.增加药品 D.游码左移 【解析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25

44、.4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1个20g砝码和1个5g砝码,再向右移动0.4g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若指针偏右,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加游码的质量,应增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C。 【答案答案】C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先把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这位同学取出的液体体积( ) A. 7mL B.大于7mL C.小于7mL D.无法确定 【解析解析】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

45、偏大,可以假设为10mL ;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可以假设为1mL ,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10mL - 1mL =9mL ,大于7mL,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B。 【答案答案】B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量取液体 C称量固体 D闻气味 【解析解析】A、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故正确;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错误; C、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不能称量出12.25g固体,故错误; D、闻气味时

46、,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错误。 故选A 。 【答案答案】A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5.8g药品时,若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砝码 B.减少药品 C.增加药品 D.游码左移 【解析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15.8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1个10g砝码和1个5g砝码,再向右移动0.8g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若指针偏左,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加游码的质量,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B 。 【答案答

47、案】B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先把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mL,这位同学取出的液体体积( ) A. 15mL B.大于15mL C.小于15mL D.无法确定 【解析解析】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可以假设为19mL ;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mL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大,可以假设为6mL ,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19mL - 6mL =13mL ,小于15mL,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C。

48、 【答案答案】C 知识点九知识点九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十知识点十 危险化学品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 【重难点重难点12】初中常见危险化学品初中常见危险化学品 易燃固体:硫、红磷、镁条等; 易燃液体:汽油、酒精等; 易燃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自燃物品:白磷等; 腐蚀品: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等; 有毒品:汞、白磷等。 知识点十知识点十 危险化学品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3】水银温度计制造时需要用到汞,在运输汞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解析解析】A、表示爆炸品,故选项错误; B、表示物品有毒,汞有毒,故选项正确; C、表示腐蚀品,故选项错误; D、表示易燃液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答案答案】B 知识点十知识点十 危险化学品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3】抗疫一线人员需用到大量 75%酒精消毒液。向抗疫一线运输的 75%酒精消毒液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解析解析】A、表示爆炸品,故选项错误; B、表示物品有毒,故选项错误; C、表示物品具有腐蚀性,故选项错误; D、表示易燃液体,酒精是易燃液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答案答案】D 知识点十知识点十 危险化学品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