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册必备知识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9776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册必备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册必备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册必备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册必备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册必备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 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备知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备知识 第一课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国体与政体 考点一 国体与政体 1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民主 专政 区别 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 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联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 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表现 表明 新型的 专政 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 新型的 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

2、主 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从国家的 产生看 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国家的 性质看 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从国家的 本质看 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4.国体与政体的辩证关系 国体 政体 区别 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联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

3、国体。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 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5.政体及其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 政体类型 主要表现 典型国家 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 民主共 和制 国家权力机

4、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 美国、德国、意大利、巴西等 君主立 宪制 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英国、日本、荷兰、西班牙等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议会制 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 总统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美国、俄罗斯、巴西等 6.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

5、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考点二 政党与利益集团 1政党与阶级的关

6、系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列宁和毛泽东都曾明确指出,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 (3)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系中,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标的政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政党 (1)目标: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谋求执政,但积极致力于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 (2)主要手段:在代议制政体下,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 (3)有政纲或党章: 政党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议题有明确的态度和主张,这些往往体现在其政纲或党章中。 3利益集团 含义 是指具有共同

7、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岀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 地位 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 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 途径 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 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第第二课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 考点一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1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1)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

8、最高权威, 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3)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2国家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1)必要性: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 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2)影响因素: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3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的基本权利 基本权利 含义 独立权

9、 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管辖权 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平等权 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 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划分 (1)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2)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5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

10、系 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考点二 单一制和复合制 1单一制与联邦制 类型 单一制 联邦制 组成 单位 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中央 与地 方政 权的 关系 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 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根据其权力集中的不同程度,单一制国家可以划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

11、联邦宪法规定, 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特征 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 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2.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因素 (1)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拓展延伸国家结构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1)国家的结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不宜轻易变动,否则可能会引发一些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甚至

12、危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合理的国家结构形式,有利于国家政令统一,能够提高管理的便利和效率,促进国家整体发展和地区平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不合理的国家结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严重阻碍地区平衡和国家整体发展,需要适时地、慎重地进行调整。 第三课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 考点一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 区 别 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是相对两极格局和单极世界而言,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的 趋势;它是从经济角度反映当今世界相互联系、依赖加强的趋势 趋势日益

13、明显;它是从政治角度反映当今世界相互依赖加强的趋势 联 系 (1)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这些矛盾只能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来解决。 (2)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不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全面认识世界多极化 表现 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原因 世界各种力量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 意义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趋势 (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

14、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2)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3.世界主要力量的发展 (1)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2)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3)新兴国家: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

15、1)发展中国家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考点二 国际关系 1正确认识国际关系 含义 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主要问题 主要聚焦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等问题 内容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主要交 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 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 往方式 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 调整规则 国际法 2.全面认识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1)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 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

16、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 (2)国家利益: 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国家利益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国家实力衰弱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4)国家性质: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这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原 因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

17、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 求 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公民: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

18、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性义务,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课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 考点一 时代的主题 1两个“问题”和两个“主题” 两个“问题” 两个“主题” 联系 和平问题:维护世界和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都是讲和平与战争问题, 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前者是问题本身,后者是问题的现状 发展问题: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

19、往任何时期 都是讲经济问题,前者是问题本身,后者是问题的现状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

20、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产生,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 3.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因素 表现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 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 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 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 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 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 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

21、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 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 考点二 挑战与应对 1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障碍因素 表现 影响(本质) 霸权 主义、 强权 个 别 大 国 常 常 打 着 “ 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 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损 政治 内政 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 贫富 悬殊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不公正、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2、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等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 全球 性问 题更 加突出 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 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国际关系民主化 内容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 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 本质 追求公平正义,要求各国主权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关系民主化已经成为我们所处时代的本质要求之一。只有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才能尊重国际社会多样化的事实,保护和尊重各国在文化传统、生活方式

23、、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 作用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要求 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 措施 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3.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途径 为了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

24、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五课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中国的外交 考点一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外交政策的关系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2)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 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内容。外交政策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国家对外关系上的反映。 (3)国家利益的变化导致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改变,从而使国际关系发生相应变化。同时,国际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国家利益的实现。 2全面把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

25、权和领土完整,自主地决定自己对国际问题的态度和对策。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宗旨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从国内来说,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从国际来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4)基石、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重要性:它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

26、和必要条件,成为发展国际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公认的基本准则。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证国际关系的正常化,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 3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也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考点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落实 (1)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就全球治理来讲, 我们提出了共商、 共建、 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平等、 互鉴、 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3)就推动经济全球化而言,我们

27、提出了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 (4)就国与国关系来说,我们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5)就全球安全来看,我们提出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6)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付诸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7)一系列中国智慧、中国主张,反映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天下大同的高远理想,不断充实 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领域 目标 措施 政治上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

28、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1)

29、加强自身建设: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推动国际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六课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走进经济全球化 考点一 认识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含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

30、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 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表许多商品虽然品牌是某个国家的,但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 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 现 其生产则是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 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联系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1、;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者都需要依托跨国公司这一重要载体 2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根本因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物质技术基础 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 根本动因 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体制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载体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3.跨国公司 含义 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地位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目的 为了实现最大利益 领域 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影 响 积 极 影 响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

32、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负 面 影 响 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考点二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世界经济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但不管影响是积极 的还是消极的,每个国家都无法把经济全球化拒之门外,既不能放松保护

33、国家经济安全的警惕,也不能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2)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等问题。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需要正视并设法解决。 (3)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因此,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受益不多,甚至被边缘化,在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甚至危及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 2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1)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

34、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2)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3)要完善全球治理。 3推动全球经济治理需要多元共治 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作用要认真对待。正确的选择应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1)要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建设包容型的世界经济,才能逐步减少南北差距,贫富鸿沟。 (2)要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可持续性。这要求各国都要努力倡导并建设开放型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区域

35、经济一体化发展。 (3)要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普惠性。 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应承担更多义务,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帮助,加强国际援助交流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水平。 第七课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原因 (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3)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措施 (1)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

36、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3)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 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3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

37、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2)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力,不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这就是说,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邓小平同志说: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 4独

38、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原则, 更好地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维护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主发展的根本基点。自主掌握经济命脉,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独立,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抵御各种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3)对外开放,利用国外的市场、资金、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力更生能力。 考点二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9、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中国贡献。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大多数。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3)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

40、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3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1)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4)在追求贸易平衡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进出口规模及增长速

41、度,减少贸易摩擦。 (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规避贸易保护主义壁垒。 (6)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 (7)坚持平等互利原则,通过平等的、富有诚意的对话和协商,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并积极解决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8)学会用世界贸易组织原则和机制解决争端,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和合法的经济利益。 第八课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主要的国际组织 考点一 国际组织概述 1国际组织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划分标准 类型 主要特点 成员的 性质 政府间国际组织 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成员主要是团体或个人 地理范围 世界

42、性国际组织 向全世界开放 区域性国际组织 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 职能范围 一般性国际组织 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专门性国际组织 具有专业职能,主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门技术性活动 2.政府间国际组织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作用的主要区别 (1)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作用主要侧重于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 协调、 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作用 从事咨询和信息活动,向国际社会提供有关特定专业领域的、技术的、法律的以及政治等方面的专门知识。 对政府间国际组织

43、的条约、承诺、计划和项目的落实进行监督,促使各国政府遵守其在国际上作出的承诺。 影响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决策过程。 在不同的利益冲突角色之间促成协调和妥协。 3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积极作用 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 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4.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 (1)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从

44、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也决不附加任何其他条件。 (2)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其目的和宗旨是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致力于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3)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致力于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关系以及友好关系等各种形式的关系,但决不是结盟关系,更不是军事同盟关系。 考点二 具体的国际组织 1 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主权 国家 权利方面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义务方面 各会员国应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解决国际 争端方式 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主权国 家

45、与联 合国的 关系 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 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2.历史地、辩证地理解联合国的作用 (1)坚持历史的观点 既要看到联合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也要立足于现实,肯定其在当今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要着眼于未来,正确认识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 (2)坚持辩证的观点 既要看到联合国曾经取得过辉煌的业绩和成就,又要看到其局限性和不足,对许多世界焦点问题的解决显得软弱无力,有待于更多地参与全球性事务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3)明确在国际事务中应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3欧盟的宗旨 欧盟的宗

46、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4欧盟与其他国家、中国的关系 (1)欧盟与其他国家: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2)欧盟与中国:1975 年 5 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四十多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 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 5东盟、非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非洲联盟(非盟) 国际组织类型 政府间、区域性

47、、一般性国际组织 成员国 10 个 55 个 作用 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与中国的 关系 在“101”和“103”合作、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区域机制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2003 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 年 10 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

48、在气候变化、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维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 第九课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中国与国际组织 考点一 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2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和主张 作用 (1)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

49、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2)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3)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4)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主张 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考点二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1二十国集团 (1)特点: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2)讨论的问题: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3)中国与二十国集团

50、的关系: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2金砖国家 (1)金砖精神: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2)中国与金砖国家: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3)作用: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