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作业(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927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作业(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作业(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作业(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第1 1课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2 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 4000 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 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等级秩序的确立 3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

2、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4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5.据下表中的记载,可以认定的是( ) 记载 出处 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孟子 A.禅让制得以完善 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家天下局面开启 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6.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政治权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

3、下”到“家天下”。这( )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7.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之所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因为( ) A.使统治者的继承制度更加公平 B.能让最优秀的人执政 C.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8.二里头遗址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宫城, 宫殿中心区的南部发现有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墙官营作坊区,其内已发现有青铜器制造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家形态仍未具备 B.手工业已颇具规模 C.贫富分化尚未产生 D.君主专制制度形成 9 9.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

4、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 10.10.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 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遗址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据此可知,当时( )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开始产生阶级贫富差别 C.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D.已经进入传统农耕社会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

5、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 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摘自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材料想

6、说明说的是南方有铜矿,统治中心主要在北方,所以青铜器铸造有赖于南方的矿场,这推动了南北交流,C 选项正确。青铜器用于农业生产不多,排除 A;材料无法说明大规模,排除 B;材料不能直接说明南方已经是统治区域,D 选项错误。 2C 双钱结藤编残件一方面体现了劳动过程中结绳技能,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C 项正确;历史传承在双钱结藤编残件中无法体现,排除 A 项;通过双钱结藤编残件无法证实当时社会组织情况,排除 B 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双钱结藤编的使用群体,无法得出社会等级秩序确立的结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D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

7、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D 项正确;井田制在战国改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 A 项;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天子权威日益削弱,排除 B 项;材料信息不能直接体现对诸侯国君权力地位的影响,排除 C 项。故选 D。 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B 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 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 C 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 1046 年前 256 年,D 排除。故选 B。 5.C 三则材料都强调了启继承

8、了禹的王位,只是方式上的差异,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家天下局面开启了,C 项正确;战国策认为启通过武力手段夺取天下,不属于禅让,排除 A 项;嫡长子继承制与西周的宗法制有关,排除 B 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A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故选 A 项;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排除 B 项;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有利于社会进步,排除 C 项;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古代被列朝列代所沿用,排除 D 项。 7.C 根据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可知,上层建筑的变化是经济基础变化的客观反映。 禅让

9、制是建立在原始公有制的基础上,生产力水平低;随着生产力大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阶级对立和国家,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代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由此可以得出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禅让制比王位世袭制更加公平,排除A项;世袭制没有体现能让最优秀的人执政,排除 B 项;世袭制没有反映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排除 D 项。故选:C。 8.B 材料“其内已发现有青铜器制造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体现的是二里头遗址存在时期,手 工业已颇具规模,B 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官殿可知当时国家形态已经具备,排除 A 项;从材料中的青铜器制造来看,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差距,排除 C 项;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朝时期确立

10、的,排除 D 项。故选:B。 9.B 题干只表述了在良渚遗址发掘出王陵、墓葬、祭坛等中国早期文明产物,不涉及与别国历史文化对比,无法得出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结论,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结合所学可知,良渚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这些遗物、遗迹的发现使良渚遗址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故 B项正确。考古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历史是一脉相传的,即便没有考古发现,通过史书等世代流传的记载也可以证明历史存在,故 C 项错误。 根据所学,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诞生,与良渚遗址的发掘无关,故 D 项错误。 10.A 根据材料可知,陶寺遗址社会贫富分化悬殊,且有城址和宫殿,表明陶寺遗址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故选 A 项;材料仅能说明当时存在阶级贫富差别,并不能说明这种差别是此时开始的,排除B项;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排除C项;传统农耕社会是指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社会,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进入传统农耕社会,排除 D 项。 11.(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积极作用: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主要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