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9048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材料一: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成为大家推崇的对象。儒雅睿智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喜提“故宫男神”称号,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想去故宫拜师学艺。 2020 年 8 月 30 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在成都参加活动,分享故宫修钟表的那些事儿。当他展出一小段宫廷钟表修复完成之后的视频时,清脆悦耳的报时声音,潺潺流水的仿真造型,让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向大国工匠致敬。 1977 年,王津来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与此同时,故宫第一代钟表修复师徐

2、文磷的儿子、第二代钟表修复师徐芳洲正式退休。站在徐芳洲先生的工作台前,摸索着使用对方留下的工具,王津静下心来,对抗时间在钟表上留下的痕迹,成为一个“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择一事,“钟”一生。王津在多个演讲中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生涯。工艺繁复的钟表,钟爱一生的职业,同时,用坚持、匠心和技艺与时光抗衡。用 43 年的岁月,坚持做一件事修复钟表,传承技艺。王津的工作是与时间为友,静下心后,慢慢就不觉得枯燥了。“透过文物,你可以看见前人的匠心精神,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 从事钟表修复工作 39 年之后,2017 年,因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儒雅睿智的王津突然“走红”,不仅出门经常会

3、被人认出,还收到了录制综艺节目的邀约。不过,王津对自己的“走红”非常淡然:“谢谢大家的喜爱,故宫的文物比我更加吸引人,吸引大家的是我手里的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 43 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 300 多件,其中馆藏钟表一级文物数十件。在王津看来,钟表修复比较枯燥,要想修好一件馆藏古钟,耗时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耐得住寂寞。“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其次就是要心细。我们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再过 200 年还能看到它。”这是王津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打碎的齿轮要一点点组装,锈住的零件要用煤油一点点浸泡,把

4、每一道工序、每一次修复都做到极致,让时光留下痕迹的钟表重新绽放光彩。王津和他的徒弟们用时光对抗时光,用极致、坚守致敬前辈的工匠精神。 英雄关羽还有败走麦城的时候,修复大师是否有修复不成功、很挫败的经历呢?王津回答“目前还没有”,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他自信的微笑。有人这样形容王津看着钟表跳动时的笑容:那是一个人看着丰收的稻田时的喜悦。 (摘编自曾洁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材料二:材料二: 国产大飞机 C919 成功研发下线,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大飞机产业的垄断,给我国航空产业乃至高端制造业带来深远影响。高铁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赢得国内外一片惊赞;C919 大飞机试飞成功,民航之花含

5、苞待放;家电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大步走出国门近年来,“中国制造”不断提升 产品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在此过程中,一大批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以及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技进乎道”等典故都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工人阶级不断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也正是在工匠精神的激励下,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口、中国核电等,成为一张张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名片”。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讲究生

6、活品质。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经济发展方面需要重视产品品质,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领域同样需要精益求精,这样才可能提供更加丰富、更能满足群众期待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矢志创新,戒除浮躁,为“中国制造”提供坚强支撑。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政府部门、广大企业和每一名社会成员共同培育有利于创造精品的“土壤”。如今,“工匠精神”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社会各界对其广泛讨论并达成普遍共识一个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制造强国建设目标必将实现。 (摘编自马洪超工匠精神支撑“中国制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7、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讯标题注重体现价值性信息,材料一标题既生动形象地点明了王津的职业,也突出了他的卓越贡献。 B.材料一最后写到王津没有失败的修复经历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为了多角度塑造王津的匠人形象。 C.材料二首先列举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引出话题,接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论证文章观点。 D.只要我国经济发展方面重视产品品质,这样就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的要求。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各行业都需要摒弃功利和浮躁之风,沉下心来做名“工匠”。 B.材料二“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等典故体现了

8、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可见工匠精神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 C.材料二选取了多个标志性事件,彰显了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为了论证科技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论点。 D.近年来,中国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工匠精神已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下列事例不能用来论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王树军耗费数年心血攻克的进口高精加工中心光栅尺气密保护设计缺陷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B.河南省开封市线象艺术研究院苗炜精心设计和参与绣制的大量刺绣作品,畅销国内外,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武汉的快递小哥汪勇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组织志愿者队伍进行义务服务

9、,解决医务人员的困难,被评为“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 D.北京铁路局北京西电务段丰台车载设备车间首席技师王振平,认真钻研业务,填补了和谐机车车载设备理论上的空白。 4.请结合材料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 5.两则材料属于新闻的不同类型,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虽都围绕“工匠精神”展开报道,但在选材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文本一:文本一: 套不住的手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10、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不该参加主要劳动。大队成立了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规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

11、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头一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

12、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说:“爹!你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闸完了,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

13、交流会。儿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 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儿媳妇说:“这回可戴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戴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买杈的人越来越多,老人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出了村,他觉得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

14、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重新返回白云岗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戴上。 会议结束后,吃过了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走得不太顺当。于是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

15、又丢了。“不要找它了吧!手套给我没有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有删改) 文本二:文本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连缀起来,有

16、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的农民的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

17、的农民形象。 B.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 C.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入、延伸。 D.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以及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B.老舍认为,套不住的手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

18、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C.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D.手套在文中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陈秉正老人有手套而不戴,是为了让双手更利落地劳作,体现出老人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3.文章是如何塑造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大夫人教养之。稍长,宏远端亮有祖风。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相。先时,近侍传旨以姓名赴中书铨注者六七百员

19、,选曹为之壅滞。拜住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奸。刑曹事有情可矜者宽恕之,贪暴不法必不少容。帝常谕左右曰:“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延佑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请令内外官议拯治之。有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问之,对曰:“清净寂灭,自治可也。若治天下,舍仁义,则纲常纲常乱矣。”帝并善之。 至元十四年,始建太庙于大都,至是四十年,亲享之礼未暇讲肆。拜住奏曰:“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郊庙郊庙祭享此其时矣。”帝悦曰

20、:“朕能行之。”预敕有司,以亲享太室仪注礼节,一遵典故,毋擅增损。二年春正月,始备法驾,拜住摄太尉以从,致斋大次,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肃然。冬十二月,进右丞相、监修国史。帝欲爵以三公,恳辞,遂不置左相左相,独任以政。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三年春二月,将进仁宗实录实录,先一日,诣翰林国史院听读。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丞相哈剌哈孙定策功,惟书越王秃剌勇决从容。谓史官曰:“无左丞相,虽百越王何益?录鹰犬之劳,而略发踪指示之人,可乎?”立命书之。其它笔削未尽善者,一一正之,人皆服其识见。 (选自元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

21、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B.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C.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D.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佳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 B.郊庙是指古代帝

22、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处有特指前文中的“太庙”之意。 C.左相即左丞相,与右丞相同属皇帝身边的重要官职。从文中看元朝当以右丞相为尊。 D.实录是记载皇帝在位时期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住公正严明,严格铨选制度。任中书左丞相时,他奏请搁置了积压官署的六七百人名单,完全按照程序选拔人才,遏制了不正之风。 B.拜住体恤民情,重视学校教育。他曾将流离失所的百姓收归自己的官署中,并多加抚恤;他关心学校教育,请内外官员一起商讨治理方法。 C.拜住尊崇仁义,熟悉祭祖礼仪。他认为佛教只可用于自我管束,若是治

23、理天下,则须依靠仁义;他帮助皇帝遵循古礼完成祭祖仪式,严整有序。 D.拜住虑事周密,见解颇为独到。监修国史时,他亲自到国史院核查,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要求史官对史书不完善的地方全都改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 (2)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 5.翰林国史院的史官犯了什么错误?拜住用什么方式晓谕他们?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题。 乡村四月乡村四月 翁卷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江上渔者江上渔者 范仲淹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4、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前两句写初夏的江南,色调鲜明,意境朦胧;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B.第二首诗江岸上人来人往,渔者因喜爱鲈鱼美味,而不惜冒险在风波里出没。 C.两首诗皆语言质朴生动,毫无斧凿之痕迹;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两首诗皆写景亦写人,但写法各不同,第一首先景后人;第二首人即是景。 2.两首诗的描写对象都是劳动者,但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表现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句子是_,_。 2.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

25、心情的两句诗是_,_。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身体力行的劳动中获取经验与知识,正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方式。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累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劳动教育是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劳动教育不只是_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导入和习惯的养成,这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家庭_的影响尤其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讲,每

26、个家庭都应当_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家长日常生活的_,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_);期待学生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用双手成就美好未来。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劳动教育要教会学生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 B.不仅劳动教育要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C.劳动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D.劳动教育不仅要教

27、会学生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授 潜移默化 竖立 言传身教 B.训练 耳濡目染 竖立 薪火相传 C.训练 潜移默化 树立 言传身教 D.传授 耳濡目染 树立 薪火相传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劳动将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B.让劳动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C.期待劳动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D.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让劳动蔚然

28、成风,在学生心中让劳动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29、,不超过 55 个字。 2019 年 11 月 28 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正式投产运营。此次投产运营的二期工程岸线长 660 米,拥有两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 170 万标准箱/年。在自动化码头,装卸一个集装箱就需要 6度电,产生 2.1 千克二氧化碳,一年要产生两万吨二氧化碳和 690 吨二氧化硫。为此,二期工程取消了传统的市电供电模式,用全球首创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用氢替代石油和煤炭,轨道吊实现完全零排放。紧跟世界 5G 科技发展趋势,二期码头还在全球率先完成了“5G+自动化技术”全覆盖,成功实现在 5G 网络下的岸桥、轨道吊自动控制操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

30、高清视频大数据回传等场景的应用。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度、头条信息战你来我往,抖音、快手小视频你争我夺,都抢什么呢?抢“流量”。流量是关注度,是用户,是金钱。而对于使用者呢?流量是你我的时间,碎片化的时间。这是一个内容无限的时代,有限的只是我们的时间。 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 无处不在的娱乐,让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去仰望星空,去安心读书。 专家说:娱乐主要让人们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并让人们沉迷其中,丧失意志,全民娱乐的国家,是不会有未来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

31、的哪些认识和思考呢?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 2.C 3.C 4.爱岗敬业,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精益求精。雕琢技艺,追求高质量的意识。精心专注。戒除浮躁,不受外界诱惑,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创新。追求创新、革新的精神。 5.材料一选取王津的一些典型事例进行报道,如引用王津的言论、他人的评价等塑造人物形象;文章综合使用了叙述、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特别是通过细节描写凸显其精神品

32、格。材料二列举了“C919 大飞机试飞成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事例,论据真实充分。文章重在议论。标题表明作者观点,再列举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从历史角度、现实角度谈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证严密。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只要我国经济发展方面重视产品品质,这样就能”错误,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二第 3段中“除了经济发展方面需要重视产品品质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内容可知,文中说的是“经济发展方面”和“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领域”都需要重视产品品质。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项,“是为了论证科技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论点”错误。材

33、料二的中心论点不是“科技的重要性”,而是“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两篇材料都围绕“工匠精神”展开,汪勇表现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奉献精神,所以 C 项的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观点。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倒数第 2 段“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这是王津对自己的职业要求”可知,“工匠精神”即爱岗敬业,指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根据材料二第 2 段“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技进乎道等典故都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第 3段“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样

34、才可能提供更加丰富、更能满足群众期待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可知,“工匠精神”即精益求精,指雕琢技艺,追求高质量的意识。根据材料二第 3段“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矢志创新,戒除浮躁,为中国制造提供坚强支撑”和材料一倒数第 2段“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多件,其中馆藏钟表一级文物数十件才可能耐得住寂寞”可知,“工匠精神”即精心专注,指戒除浮躁,不受外界诱惑,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根据材料二第 3 段“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矢志创新”等内容可知,“工匠精神”还包括创新,指追求创新、革新的精神。 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一选取

35、王津的一些典型事例进行报道,结合材料一第 5 段“谢谢大家的喜爱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最后一段“有人这样形容王津看着钟表跳动时的笑容:那是一个人看着丰收的稻田时的喜悦”等内容可知,材料一引用了王津的言论、他人的评价等塑造人物形象;材料一第 2段中“清脆悦耳的报时声,潺潺流水的仿真造型,让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为细节描写,文章综合使用了叙述、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特别是通过细节描写凸显其精神品格。根据材料二第 1 段“国产大飞机 C919成功研发下线给我国航空产业乃至高端制造业带来深远影响”和第 2 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庆精神工人阶级不断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内涵”可

36、知,材料二列举了“C919大飞机试飞成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事例,论据真实充分,文章重在议论。标题为“工匠精神支撑中国制造”,表明了作者观点,第 1 段引入论点,第 2 段、第 3 段分别从历史角度、现实角度谈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一段进行了总结,论证严密,结构严谨。 2.答案:1.D;2.B 3.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的形象。语言描写:通过陈秉正与年轻人、儿媳妇的对话描写,塑造出了一个朴实随和、热爱劳动的农民形象。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第一次弄丢手套时想到不能浪费孩子们的心意,体现了他处处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

37、侧面衬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从侧面衬托了陈秉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4.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将零散的事情连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手很有力,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然后交代他的手短粗有力是由于长期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38、,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错误。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一双手的描写,赞扬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并没有间接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 项,“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从文本二第 2段内容“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可知,老舍并没有拿本文与老农陈秉正传比较的意思,且

39、老农陈秉正传是老舍假设的作品,并不真实存在。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根据文本一第 5 段对陈秉正手的描写可知,文中运用了外貌描写,展现出陈秉正作为劳动人民勤劳的一面。根据文本一第 7 段、第 8段和最后一段内容中的语言描写可知,陈秉正为了劳动而顾不上自己的手,为了劳动方便而不戴手套,体现他对劳动的热爱和性格的质朴直爽。根据文本一第 10段中“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等内容可知,文中运用了心理描写,体现了他处处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根据文本一第 4 段中“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

40、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第 6 段中“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和第 7段中年轻人的抱怨等内容可知,文中运用了侧面衬托手法,突出表现了陈秉正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的高尚品德。 4.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从读者层面来看,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令人产生好奇心,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情节的发展来看,小说以“手套”为线索展开,先写家人为保护陈秉正的手而买手套给他,然后写他为了干活而忘戴手套,接着写因为戴手套劳动而丢了手套,最后写回家后归还手套。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从手法上来看

41、,小说运用了伏笔照应的手法,文章在第 2 段就交代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 的教练组长”,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手很有力,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随后交代他的手短粗有力是由于长期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从结尾的设置来看,小说的结局突转。两次丢手套之后,陈秉正老人将手套还给了儿媳妇,因为自己的手是套不住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3.答案:1.C;2.D;3.B 4.(1)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违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 (2)

42、拜住常常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看起来似乎可以缓办实际上必须抓紧,但主办者不肯用心,结果造成学校教育衰败。 5.史官记事有偏颇,他没有记录左丞相哈剌哈孙的决策功劳,只记录越王秃剌勇于决断、从容不迫的事迹。拜住用“只记鷹犬捕获猎物的功劳,不记发号施令的人”来作类比,指出史官做法的不当之处。 解析:1.“平章政事”是个官职名,不能分开,故而排除 B 项;“召用”的宾语是“老臣”,所以在“老臣”后断开,从而排除 D项。“优其禄秩”是召用老臣的待遇,对他们的俸禄和品秩进行优待,故在“优其禄秩”后断开,从而排除 A 项。 2.D 项,错在“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这个地方,从文中“英宗登极,

43、拜中书左丞相”等文字可知:“当朝”皇帝为英宗,而不是“仁宗”。 3.B项曲解文意,错在“收归自己的官署中”这个地方,原文“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是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 4.“汝辈”,你们;“苟”,如果;“曲赦”,宽恕;“拜住不汝恕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拜住不恕汝也”。“每”,常常;“以”,认为;“务”,致力于;“遂”,于是;“致”,导致。 5.首先在原文中找到描述翰林国史院的史官的相关语句:“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丞相哈剌哈孙定策功,惟书越王秃剌勇决从容。”史官没有秉笔直书,而是有所偏重,显得不公允。所以,拜住晓谕他们:“无左丞相,虽百

44、越王何益?录鹰犬之劳,而略发踪指示之人,可乎?”他用打比方的方式告诉史官一定要秉笔直书、公正客观。 参考译文: 拜住,安童的孙子。五岁便成为孤儿,母亲抚养和教育他。长大以后,志向宏远品格端亮,有祖父的作风。英宗登上帝位,任命他为中书左丞相。在此以前,通过近侍传旨凭借姓名前往中书省考选注册的有六七百人,选拔官吏的过程因此堵塞。拜住上奏,将这些名单搁置,授官任职完全按照选拔标准的次序,办事的吏员无法作弊。刑部工作中的问题凡是情有可原的都加以宽大处理,贪暴枉法的决不饶恕。皇帝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违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延祐年间,北方沙漠遇到大风雪

45、,羊、马、骆驼等牲畜全都死亡,百姓流散,将子女卖给他人当奴婢。拜住认为北方是国家兴起的根本之地,对那里的百姓应该加以救济,于是便请求设立宗仁卫负责此事,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使他们得以正常地生活成长。拜住常常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看起来似乎可以缓办实际上必须抓紧,但主办者不肯用心,结果造成学校教育衰败。他请求皇帝下令,要内外官员都来商议振兴的办法。有人说佛教可以治理天下,皇帝问拜住,回答说:“佛 教主张清净寂灭,只可用来自行治理。如果要治天下而不讲仁义,社会秩序就要混乱了。”皇帝充分肯定了他的见解。 至元十四年,开始在大都建造太庙,到这时已有四十年,但皇帝亲自供献

46、的典礼没有时间练习。拜住上奏说:“古人说礼乐需百年时间才能见效,举行郊庙祭祀供献仪式,现在是时侯了。”皇帝高兴地说:“我能做这件事。”预先通知有关部门,皇帝亲自祭祀太室的仪式和礼节,都按过去的制度办,不要随便增减。二年春正月,首次供献,开始置办皇帝的车驾,拜住代理太尉职务随从在后,举行斋戒,安排皇帝停留休息,行酌献的礼节,上下周旋,如同早就熟悉一样,朝廷内外都为之肃然起敬。冬十二月,升右丞相、监修国史。皇帝准备封拜住三公爵位,(拜住)恳切辞让,(皇帝)为此不置左丞相,由他一人主持政务。(他)首先推荐张珪,重新任命为平章政事;召回已经退休的老臣,在俸禄、品秩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到中书省议事。破格选

47、拔人才,唯恐抓得不紧,时时以进用好人排除坏人为重要任务。三年春二月,(有司)准备将仁宗实录进献皇帝。前一天,(拜住)到翰林国史院听人朗读。第一卷记大德十一年的事情,不记左丞相哈剌哈孙的决策功劳,只记越王秃剌勇于决断、从容不迫。(拜住)对史官说:“没有左丞相,即使有一百个越王也没有用。只记录鹰犬捕获猎物的功劳,却不记发号施令的人,行吗?”马上下令记下来。其他取舍有不适当的地方,一一加以更正,人们都佩服他的见解。 4.答案:1.B 2.相同:两首诗都写了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寄寓了对劳动者辛勤劳动的赞美。 不同:翁诗通过描绘明丽的风光和农忙景象,展现自然之美与劳动之美的和谐统一,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

48、热爱;范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渔者因喜爱鲈鱼美味”错误。“但爱鲈鱼美”的“江上往来人”并非渔者,而是食鱼者。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翁诗前面两句是在写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初夏时节,江南农村,绿色遍布山野,水光映天,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一派迷人风光,表现出的很显然是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风情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写人,描绘村民劳作的场景。句子中“闲人少”表现了农人的勤劳,“才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农事的繁忙。诗人用粗线条的勾勒、朴素的语言表现的是他对农人勤劳的赞美之

49、情。此诗情境和谐一致,表达诗人对乡村景色和农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范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鲜美的味道,却不知道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捕鱼者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者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两首诗的相同点是都写了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寄寓了对劳动者辛勤劳动的赞美。 5.答案: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6.答案:1.D;2.C;3.C 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

50、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后面,应将“不仅劳动教育”改为“劳动教育不仅”,据此排除 A、B两项;二是分句顺序不当,“不仅,也”表递进关系,“不仅”后面的分句与“也”后面的分句要交换位置才能构成递进关系,还要把“学生”与“他们”交换位置,把“学生”放在前一分句,据此排除 C项。故选 D。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传授”指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训练”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结合语境,“训练”可与“动手能力”搭配,据此排除 A、D两项。再看第三空:“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