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729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0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与地理环境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2019 江苏省扬州中学期末)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 12 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2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交通 答案 1.A 2.B 解析 第 1 题,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 15 45 之间,即中低纬地区,A 正确。第 2 题,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居

2、住;图示是人口的纬度分布,不能看出地形、矿产及交通状况,B 正确。 (2019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月考)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 34 题。 3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非洲迁往西亚 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 C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 D从欧洲迁往非洲 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 A从山东流向河北 B从湖南流向广东 C从江苏流向新疆 D从湖北流向重庆 答案 3.A 4.B 解析 第 3 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籍劳工,A 正确。第

3、4 题,我国近年来民工流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一般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向沿海地区。广东较湖南发达,故民工从湖南流向广东,B 正确。 “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 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 下图为“19602020 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 56 题。 5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 6造成 2000 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 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B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C城市人口老龄化 D城市交通

4、运输方式的改变 答案 5.A 6.D 解析 第 5 题, 由材料可知该地的“棒棒工”主要是帮人们“爬坡上坎”搬运货物的, 因为该地地形崎岖、坡坎众多,给人们的日常货运增加了困难,因此选 A 项。第 6 题,由图示可知“棒棒工”从业人员的年龄由青壮年逐渐转为老年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城市对棒棒工的需求减少,D 项正确。 根据交通部初步统计的数据, 2019 年春运 40 天, 全国公路运送旅客约 29.8 亿人次。 据此回答 79 题。 72019 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人口流动 D省际人口迁移 8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

5、为( ) A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9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客流量过大 出行时间分散 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 民工流 A B C D 答案 7.C 8.C 9.D 解析 第 7 题,我国春运旅客以返乡探亲、外出旅游等为主,多以短期为主,属于人口流动现象,故选 C;人口迁移要求长时间变更居住地,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故 A、B、D 错。第 8 题,我国当前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农村到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因此春节前的人口流动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即由城市返回农村;春节后的人口流动主要是务工人员回城市上班,即由农村

6、返回城市,故选 C。第 9题,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客流规模极大,且民工流所占比重大,故正确;春运旅客出行时间集中,短时间内需运送大量旅客,使春运压力大,错误;公路线路多,里程长,是当前春运旅客运送的主力,而不是导致春运压力大的原因,错,故选 D。 下图为 2017 年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来源 TOP10 城市分布。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的 32.38%来自TOP10 城市。据此回答 1012 题。 10从资料可以看出( ) A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单一 B人口来源地都集中在大城市 C吸引人群应以中老年为主 D该现象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11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优美 B城

7、市等级较高 C经济发展迅速 D文化底蕴深厚 12TOP10 城市中前五位都在广东省,与此现象关系密切的因素有( ) 城市间距离 发展水平差距 就业机会 语言沟通 风俗习惯 A B C D 答案 10.D 11.C 12.D 解析 第 10 题,读图分析可知,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较多,A 错误;人口来源地既有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也有湛江、茂名等小城市,B 错误;人口迁入深圳以就业为主,吸引人群应以青壮年为主,C 错误;人口迁移发生在国内城市之间, 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D 正确。 第 11 题, 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 就业机会较多,因此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故选 C。第 12 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深圳

8、的常住人口来源 TOP10 城市中前五位都位于广东省,主要原因是广东省的城市距离深圳较近,迁移距离较短,正确;距离较近,风俗习惯相似,语言相同,正确,故选 D。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 1314 题。 1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13.C 14.A 解析 第 13 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机

9、会多,收入高,所以吸引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因此, 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影响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第 14 题,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就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导致当地耕地撂荒, 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并且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 下图示意我国 19822017 年流动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 1516 题。 152010 年后,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规模下降,主要是因为( ) A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 B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C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提高 D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 16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影响

10、是( ) A阻碍沿海地区产业转型 B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 C农村空巢老人明显增多 D城镇化水平快速下降 答案 15.C 16.B 解析 第 15 题,经济差异是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流动方向主要为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近年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可就近就业,故 C 正确。农村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可集中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劳动力投入,有利于人口流动;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与流动人口增长规模下降无直接关联。故 A、B、D 错误。第 16 题,由上题可知,近年来

11、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回流。因此有利于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农村空巢老人减少、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故 A、C、D 错误。劳动力伴随产业流动的过程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力。故 B 正确。 (2019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期末)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我国水源短缺、矿产富饶的地区。近年来,北京市设定了人口“天花板”,计划 2020 年的人口总量控制在 2 300 万以内。据此完成 1718 题。 17北京市设定

12、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是(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18为提高人口容量,北京市可采取的对策是( ) A实行跨流域调水 B推行严格的积分落户制度 C控制用地规模 D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水平 答案 17.A 18.A 解析 第 17 题,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 北京市资源的短板是水资源, 是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选 A 正确。第 18 题,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人均消费水平等。为提高人口容量,北京应提高自然资源短板,即增加水资源量,可实行跨流域调水,A 正确;推行严格的积分落户制度,只是限制了进

13、京人口,不能提高人口容量,B 错;控制用地规模,不能提高人口容量,C 错;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水平,会降低人口容量,D 错。选 A 正确。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 98%以上。下表为该州某年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统计。据此完成 1920 题。 人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m2/人) 人均实际建设用地面积(m2/人) 适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 实际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 441.83 447.29 1.61 1.63 19.制约该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类型是( ) A水资源 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耕地资源 20若该州建设用地长期处于上表所示使用状况

14、,该区域最有可能导致( ) A洪涝灾害多发 B生物灾害加剧 C地质灾害多发 D森林火灾增多 答案 19.D 20.C 解析 第 19 题,该州地处横断山区,平地少、耕地不足,是制约该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地处西南,降水丰富,森林资源丰富,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选 D 正确。第 20 题,该州实际建设用地面积大于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说明该州存在陡坡开发现象。该区域地处降水丰富的山区,且地处板块交界带,陡坡开发会加重地质灾害的发生。 (2019 湖北省沙市中学月考)甘肃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据此完成 2

15、122 题。 21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22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制约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 B资源状况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D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 答案 21.B 22.B 解析 永泰曾是宜居古城,后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居民外迁,而这归根结底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故第 21、22 题均选 B。 人口算术密度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人口生理密度指适用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的人口数。下表所示为加拿大、日本、埃及、新加坡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

16、和人口生理密度。根据材料回答 2325 题。 国家(地区)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7 313 44 万 3 35 70 3 503 336 3 054 23.以上四国可能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是( ) A B C D 24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国土范围内( ) A山地面积大 B热量条件不足 C荒漠广布 D雨林密布 25以下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国最接近的是( ) A中国 B韩国 C沙特阿拉伯 D俄罗斯 答案 23.B 24.C 25.B 解析 第 23 题,通过表格可知,国人口生理密度较小,说明地广人稀,且农业技术较为发达,最

17、可能为粮食出口国。第 24 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分别是新加坡、加拿大、埃及、日本。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埃及国内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荒漠广布,水源不足。第 25 题,国为日本,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之最接近的是韩国。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中国人口算术密度约为 144 人/km2,故选 B。 二、综合题(共 4 题,共 50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盆地四周的冲积扇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1)推测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

18、地区,并说明其原因。 (2)说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 (1)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或山麓冲积扇)。 原因: 地形平坦开阔,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水源较充足,光照资源丰富;主要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 (2)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 分)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人口迁移策略,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下表是广东省等全国前 5

19、位人口流入大省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 5 位人口流入省 流出地 第 1 位 第 2 位 第 3 位 第 4 位 第 5 位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 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指出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的实施的影响。 (2)M 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 省最有可能是哪里? (3)我国大规模跨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市、区)人口流动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 答案 (1)促进劳动力向珠

20、江三角洲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合理配置服务设施和缩减城乡、地区之间差距;加剧城市交通拥挤、居住紧张等问题。 (2)山东省。 (3)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4)有利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不利方面:造成劳动力与人才的大量流失;产生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题等。 解析 (1)由材料可知,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是人口迁移的策略,是为了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

21、距。(2)读图可知,M 省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及江苏等省,一部分属于邻近省区,而东北的主要为过去闯关东人口回流,所以应为山东省。(3)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4)大规模跨省人口流动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属于有利影响。而大规模人口迁移,会造成劳动力与人才的大量流失;产生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题等属于不利影响。 28 下图是“我国 2010 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

22、的主要来源省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 (2)以上现象揭示了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 成因有何差异?近年来, 从内地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 2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2)人口数量与分布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 资源、 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3)新疆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所以综

23、合人口压力指数较大。 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 (1)从图中看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致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密度东南多、西北少可得知,二者呈负相关。(2)因为西藏、青海自然条件恶劣,虽然人口密度小,但人口综合压力仍然较大,所以分析人口数量与分布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3)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人口稠密,所以综合人口压力指数较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

24、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 29下图表示 2000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下面的图和表,完成问题。(14 分) 流出省(市) 占总量比重(%) 流入省(市) 占总量比重(%) 贵州 6.1 福建 5.6 四川 16.1 北京 5.6 江西 8.6 上海 7.2 河南 8.3 江苏 5.6 安徽 10.6 浙江 8.9 湖南 10.6 广东 35.6 其他 39.7 其他 31.6 (1)据图分析 2000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据表分析 2000 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1)从产业结构看,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原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对劳动力吸引力强。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原因: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产生交通压力、环境问题加剧等负面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湘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