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1节 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内容。2.知道扩散现象。3.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重难点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形象的判断和解释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周围有空气、石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二新课教学 1分子(1)物质由分子组成。(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10米1埃。2分子运动(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4
2、)如何判断是否扩散:可以这样认为: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如水变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当r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三练习四小结:(1)、分了动理论的内容:物质由分子组成。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五、作业:练习册第一节第2节 内能和热量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
3、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4.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5.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6.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7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8知道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9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10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重点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 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难点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判定内能改
4、变的方式教具烧杯、清水、红墨水等。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 1机械能分哪些?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二新课讲授。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1)演示实验,(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3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 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
5、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三、小结和课后练习。第二课时1 复习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二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三进行新课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1)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 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
6、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 出的火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4)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 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
7、体的内能喊小呢?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1)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 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四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五练习、布置做业。第三课时一复习引入
8、新课:复习内能的概念,复习中强调物体的内能是能够改变的。通常物体温度的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上节课讲的摩擦生热外还有其他方法吗?二新课教学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
9、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例子:锯条温度上升了)4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三、小结:(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 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实质 :内能从
10、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 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3)强 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四布置作业:第3节比热容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4.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5.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6.知道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7
11、.知道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重点理解比热的概念。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掌握能量守恒定律。难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具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并,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
12、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三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实验 实验结果: 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13、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4查比热表:(1)水的比热是4.210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 焦。(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 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 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冷却的原理)(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四、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
14、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 ?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二新课引入。以水的比 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 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质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1kg14.2103J2kg12kg2从填上表格引 入热量 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质量升高的温度。三新课讲授。1吸热公式及理解。(1)Q吸cm(t-t0) 用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t升式中的Q吸是
15、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 比热;m是物质 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2)公式的应用。例:(幻灯显示)。2放 热公式的理解。(1)Q放cm(t0t) 用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t降(2)公式的应用。注: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3各种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4能量守恒定律四、小结五、练习、布置作业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第
16、1节热机教学目标1知道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做功。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3常识性了解火箭原理。重点内能利用两种方式。难点内能做功过程中能的转化。教具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等。教学过程一.复习: (1)什么是内能?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略)。二引入新课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看出,转移、转化是能量运动的普遍形式。人类在利用能量方面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广泛地寻找其来源,有效地控制其去处,以达到驾驭它,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三.进行新课1内能的利用。(1)加热举例:煮饭、取暖、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
17、等上面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不利方面:能源浪费大,污染环境,应提高内能的利用率。(2)做功演示:书中图所示的实验。 教师:谁来说一下该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分析过程:燃烧(化学能)供给水和水蒸汽水蒸汽对外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教师: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来对物体做功2热机(1)介绍热机的发明(2)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热机。3火箭演示气球,反冲运动。讲解火箭的升空原理。介绍三级火箭的好处。四分层练习评析。五小结。六、作业布置 第2节 内燃机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
18、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重点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难点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教具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进行新课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1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1)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2)工作原理。(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
19、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 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排气
20、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3)能的转化: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 三、结(略)四、作业布置第3节 热机效
21、率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热机的效率难点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二 新课引入: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三 新课内容。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2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占最多,应减小废气的能量损失。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般都较低。(参阅课本中的几种热机的效
22、率,内燃机的能流图以及火电站的能流图。)3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4内能对环境的影响。(1)废气污染(CO、SO、酸雨),(2)噪声污染。5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
23、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四分层练习评析。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第三章 认识电路第1节电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5.能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6摩擦起电的实质。7.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8.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9.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重点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难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教具橡胶棒、
24、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三新课教学。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分析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验电器结构 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用途:检
25、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基本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库仑,作为基本电荷。5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讨论: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
26、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6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说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所以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效果,否则摩擦起电将做不了。一复习:提问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带什么电?金属箔片带什么电? 提问2:验电器是通过什么方法带上电的?8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
27、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 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9电源(1)电源作用:是提供持续电流,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3)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他的正、负极通常用“+” “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10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那么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11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的
28、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1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13分层练习评析。14布置作业:小实验:自制一个水果电池。第 电路教学目标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2常识性了解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重点3掌握电路图的画法。难点一复习提问。(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观察小灯泡是否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上学生思考讨论:一个正确完整的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三新课讲授。
29、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2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1)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2)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3)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4)开关-控制电路通、断。3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1) 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2) 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3)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解释短路的含义和在电路中的实际情况在的部分短路。4学生看书中电路元件
30、的符号。5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示范:画出图4-4的电路图(图4-5)。 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变换一下图4-4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6分层练习评析。7小结。第3节 电路的连接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找出串联、并联,两种连接的不同。2.使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重点通过实验理
31、解串联、并联电路。难点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电路的连接方法。教具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如图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际电路中往往比较复杂,现在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二个灯泡、导线若干,请同学们设计一下,使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泡亮暗的电路图。三新课讲授。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依电路图连线演示,观察分析共同归纳特点:电路中各个元件按顺次连接;电流没有分支点;开关在任一处的作用一样;一灯坏了,其它灯也不亮。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串联电路。2关联电路: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教师画出电路图,学生动手连接和观
32、察实验现象,分析共同归纳特点。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一个灯坏了,其它灯还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并联电路。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3列举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例子。串联:小彩灯。并联:建筑物轮廓的彩灯。指导看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讨论章末习题第5题。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第4节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找出串联、并联,两种连接的不同。2.使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重点通过实验理解串联、并联电路。难点根据串
33、、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电路的连接方法。教具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教学过程一、改进小彩灯的连接电路展示装饰用的小彩灯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析并画出电路图。连接类似电路,随意将其中一个小灯泡拧松,将导致电路开路,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该电路的缺点是如果有一个小灯泡烧毁了,将使整串小灯泡全部熄灭。并且提出问题:如何改进电路?由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不限制学生思路,只要方案可行都可由学生一试)。图1 方案1图2 方案2二、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展示竞赛抢答器、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并展示如图用曲别针所做的简易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图3 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并留出接线头
34、 A、B ,提问者把接线头 A 与左排一个曲别针接触,表示提出一个问题,回答者把线头 B 与右排一个曲别针接触,表示选出一个答案。只有选择正确答案时,小灯泡才亮,错误时灯不亮。让学生讨论硬纸板后面的电路连线,并对这个小制作进行评价。提出问题:能不能设计出一个回答正确时绿灯亮,回答错误时红灯亮的装置?三、病房呼叫电路图4 病房呼叫电路展示由学生设计的呼叫电路。每张床边都有一个开关,每个开关与护士值班室里的一个灯泡相对应,某一床位病人按下开关后值班室中对应的电灯亮。提出问题:如果在值班室,当病人呼叫时,不仅有灯光显示,还需有声音呼叫,应当怎样改进呼叫电路?由学生讨论提出改进方案。图5 参考方案1图
35、6 参考方案2四、拓展设计:可随手开关灯的电路为了节约用电,往往要我们能随手关灯,假如有一个长长的过道,只在中间安装了一盏灯。你能否设计一个电路,在过道两头各安装一个开关,使我们通过过道时,能够在一头把灯打开,走到另一头后又可以把灯关掉?让学生课后思考,并注意观察此类电路,猜想并画出它的电路图。参考电路图如下。第四章 探究电流第1节 电流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电流的定义。 2.会进行电流单位的换算,1安的物理含义。3.会用电流的定义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使学生认识电流表及符号。 5.会读电流表的示数,能正确使用电流表。6.会按照电流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7.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
36、流关系。重点理解电流的定义;正确使用电流表。难点会用电流的定义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熟练地正确使用电流表及正确读数;正确使用电流表; 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 提问:(1)什么叫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2)什么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什么?二引入新课 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三进行新课提出问题: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做一面的实验。1电流的热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导体都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判定电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电流的大小呢?演示实验:P66实验由以上
37、两个实验可见:电流越大,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越多,灯也越亮。怎样表示电流的大小呢?(用水流类比法)2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 “I”。定义: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公式:I=Q/t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1安=1库/秒,表示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库。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1安1000毫安,l毫安=1000微安。)3练习题:(1)变换单位:300毫安=_安=_微安。 (2)有甲、乙两条导线。10秒内通过甲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40库,20秒内通过乙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60库。哪条导线中的
38、电流大?(3)课本练习题2。 (要求:写出公式、代入数值,正确写出结果)(4)课本练习题3。 正确写出公式变形;统一单位,时间必须用秒做单位。4小结:这节课的重点是电流强度,电流强度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要知道它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并会进行单位变换、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1)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是200毫安,合多少安?它表示的意思是什么?(2)有一个电熨斗,半分钟内通过它的电量是40库。电熨斗中的电流和上题中灯泡的电流哪个大?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怎样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三新课教学1测量电流有专门的仪表电流表。出示测电流的仪器种类:演示电流表、学
39、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表。学生认识电流表:符号,接线柱,量程,刻度。2幻灯显示,掌握电流表读数的方法。(1)提问:(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 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 它的零刻线在哪里? 它有几个接线柱?怎样使用接线柱? 当使用标有“+”“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大? 当使用标有“一”和“06”两个接线往时,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大?(2)练习读数。使用前,先要观察:确认是电流表;零刻线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值。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最小刻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学生电流表有两个量程:量程3安时最小刻度01安,量程06安时,最小刻度是002安。提出问题:怎样将电流表接
40、人电路中?3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两要两不”)。结合实验演示。(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介绍测超过量程的电流的危害(指针被打弯、烧坏电流表)。怎样知道被测电流不超过量程?先估计,后用大量程进行试触。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指导:电流表近似导线,电阻很小,形成短路,很大的电流会烧坏电流表。4 想想议议。指导:使用小量程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5 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 2.引入新课 ,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41、。 3.进行新课 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提问:你预料按你画出的电路图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上的示数,哪次大,哪次小,还是三次都一样大?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
42、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后,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 Ia Ib 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提问:你预料哪次电流表的示数最大?它跟另外两次电流表示数之间有没有关系?若有,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鼓励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黑板上相应的
43、表格内。表3: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 干路IA 支路IB 支路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哪个电流最大?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练习题: 4.小结通过实验得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第2节 电压:电流的产生原因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变换。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等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5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6知道正确使用电
44、压表的规则,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7.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8.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9.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重点使学生形成电压概念,理解电压作用;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难点理解电流的形成;会用电压表测出被测电压。教具电源(或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幻灯片.学#科#网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复习 二引入新课。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三新课讲授。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用水压形成水流来类比电压形成电流。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上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