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7529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皖南八校皖南八校”2022”202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在专业院校授课中,讲解中外美术史、鉴赏名家名作等,大多需要辅之以图片。离开图像讲美术,几乎不敢想象。但在今天,很多音频平台推出美术课,用声音塑造美术史波澜壮阔的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美术类音频节目能否“声入人心”,在大众美育的广阔天地中探索出一条新路? 美术类音频节目的兴盛,与近年兴起的“耳朵经济”密切相关。有

2、数据显示,我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保持连续增长态势,2020 年在线音频用户规模达 5.7 亿人。日常生活中,美术类音频节目凭借其可随时听、反复听等优势,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对美的向往,以及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一些音频平台和网络社区平台,多方合作推出原创美术普及类课程。一些知名出版社和杂 志社,也依托自身资源,推出美术类音频节目。这些音频节目围绕中外美术史、美术家、美术作品以及美术展览展开,多由专业院校的知名教授和专家撰写文案并录制。为使节目更受听众欢迎,有的音频节目跳出传统美术史线性叙事的方式,从人们熟知的美术作品或感兴趣的美术话题入手,创新讲授的角度和方法。例如,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城是北宋

3、时期真实构造吗?富春山居图好在哪里?通过学者深入浅出的解读,名作与大众间的距离被拉近,一些优质美术类音频节目的播放量甚至破亿。 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也推出线上音频节目,让官微化身电台,讲述展览和藏品背后的故事, 以促进公共教育。比如,湖北美术馆在微信公众号推出“闻声而来绘忆江城”系列音频节目,通过回顾百年湖北美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人物、事件,展现湖北美术馆建构地域美术史,彰显学校地域文化的责任担当。这些尝试都显示出,音频媒介在大众美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随着听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细分化,专业机构和平台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和表达方式,同时普通大众的创作活力也得到进一步释放。在美术类音频节目中

4、,由普通美术爱好者制作的一系列节目也广受欢迎。个性化的分享更加生动有趣,成为对学者主讲的音频课程的有益补充。 不少美术类音频节目展现出较强的互动性,注重与听众的及时交流,使其能够广泛参与节目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与以往仅限于专业学术围内的研讨会或仅能容纳一定人数参加的艺术讲座相比,网络平台与音频媒介的融合,赋予美术研究、美术传播更广阔的空间。 美术类音频节目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而临一些问题。比如,学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内容过于专业,有的又偏娱乐化、碎片化。尤其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当一些听众缺乏对美术史名作的视觉记忆,仅仅依赖于“听”美术,远远不足以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数字时代,“听”美术帮助人

5、们打开通往美的大门。未来,美术类音频节目所潜藏的能量将进一步释放,助力大众美育,带领人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魏祥奇“听”美术,探索大众美育新路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程必须用图片或录像辅助教学,离开了图像讲美术,肯定是没有美育效果的。 B.随着“耳朵经济”的兴起,美术类音频节目得以日渐兴盛并蓬勃发展,虽良莠不齐,但助力大众美育。 C.音频媒介在大众美育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而由美术爱好者制作的节目则是专业音频课程的有益补充。 D.网络平台与音频媒介的融合,能赋予美术研究、美术传播更广阔的空间,帮助人们打开通往美

6、的大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由美术属于视觉艺术自然引出“听”美术的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论证分析作铺垫。 B.文章整体上采用层进式论述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依次展开,逻辑严密。 C.文章正文部分从“听”美术的产生原因、具体表现、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观点辩证。 D.文章采用了例证法、对比法和引证法等进行论证,阐述了数字时代“听”美术是大众美育新路径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美术类音频节目能使听众放松地沉浸于声音织就的美术图景中,所以专业美术课应渐渐退出历史

7、舞台。 B.出版社、杂志社,博物馆、美术馆,要想促进公共教育并搞活经济,只有走好开发美术类音频节目这条路。 C.对于从来没有看过美术史名作的听众来说,仅仅依赖于“听”美术,不足以拓展审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D.办好美术类音频节目,是为了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使之养成参观的习惯,从而增加美术馆、博物馆人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名称从“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变为“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凸显党管人才原则,鲜明体现党中央将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全局中重要位置的深刻考虑。 会议召开的时

8、间节点也富有深意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国踏上了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回顾过往,要从以往党的人才工作中汲取经验;面向未来,更须为伟大事业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正如总书记所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此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时间上,以 2025 年、2030 年和 2035 年为节点,每 5 年为这个“大目标”设定“小目标”。到 2025 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 2030 年,“

9、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 2035 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可以看出,每一步目标都十分明确,都紧紧抓住了“创新”与“人才”一体两面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的紧密关联。 人才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中国作为大国,需要引才,但必须主要靠自己育才。从 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再到人才强国,必须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摘编自新华社这场高规格会议为新时代人才工作壁画蓝图) 材料二: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国家、

10、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创新力的竞争。总书记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之间爆发了一场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人才的竞争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过度竞争带来的隐忧。 自去年下半年来,“抢人大战”的战火范围逐步蔓延,从以二线城市为主的“厮杀”,逐步扩大到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过去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院士、“杰青”、长江学者或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现已发展为逐步扩展至本科毕业生,具体举措仍是始终绕不开的“老三样”政策法宝:住房、户口、补贴。虽然部分城市已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如西安仅今年第一季度,迁入人口数就已超过去年全年。然而,人才引进的效果应当以更加长远的视

11、角进行考量。 “抢人大战”是各城市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所引发的,从国家整体的发展来看,不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许多地区往往秉持“外来和尚好念经”的人才理念,忽视了对原有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也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助和保障。这些原有人才恰恰也是其他地区“争夺”的对象。长此以往,可能使落后地区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失去更多的原有人才,加剧了人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现象。 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区域、城市的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城市的产业结构也相应进行了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合适的人才队伍来与之配套。只有准确把握区域和城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特点,科学规划区域人才需

12、求,并与“引才”工作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真正促进人才的有效、合理流动,才能使区域的发展与人才的发展相协调。 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抢人”大战背后的隐忧,既要有更加包容的胸襟,更需要量力而行;既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将人才的发展与城市的转型升级紧密结合,通过优惠政策“抢人”,更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留人”,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摘编自邓元慧营造良好环境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材料三: 近日,青岛市正式启动“金种子”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分类培育机制,着力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持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表示,“我市金种子人才培养

13、计划重点聚焦发挥用人单位引才聚才主体作用,鼓励中央、省驻青企事业单位,市属企事业单位和在青注册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引进“全种子人才,享受全种子人才培养经费补贴,减轻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培养过程中的成本压力,为引领青岛城市发展、促进产业集聚积蓄一批各领域青年人才后备力量”。 “金种子”人才经审核完成且公示无异议后,其用人单位可按规定标准(本科 3000 元、硕士 5000 元、博士 10000 元)获得培养经费补贴。其中,市属企事业单位引进 35 周岁及以下博士的,可获得每名 5 万元的培养经费补贴。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青岛区域新招用符合金种子计划的毕业生约100 人,“

14、金种子人才培养经费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给了我们资金上的支持,还极大拓宽了我们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为歌尔的长远发展储备了一批高素质、有潜力、高学历的青年骨干人才。” (摘编自引进“金种子”人才可享经费补贴,青岛早报2021 年 10 月 26 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改名为“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更加凸显了党管人才的原则,鲜明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工 作的高度重视。 B.适逢我党百年华诞,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次中央人才工作 会议富有深意。 C.这次会议为新时代人才工作绘制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蓝 图,

15、目标明确。 D.中国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再到人才强国,必须在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同时,加 大引才力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目标被分解成三个小目标,这些目标都突出了“创新”与“人才”的密切关联。 B.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茶,我国的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创新力的竞争。 C.近年我国各城市之间爆发的愈演愈烈的“抢人大战”,是各城市出于自身发展需求而引发的,利大于弊。 D.青岛市启用“金种子”人才培养计划,优化人才的发展环境,使广大企事业单位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 6.如何能真正做到“留人”“育人”?请

16、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回答。(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魏征轶事魏征轶事 陈振昌 贞观四年,唐太宗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西出长安,策马漫游。目的地咸阳,风光宜人, 不远不近,只 40 里地。是日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君臣且行且叙,相谈甚欢。渡渭水,过咸阳桥,不觉到了一淙溪流处,但见山水秀美,地势开阔平坦,绿草茵茵,唐太宗勒住马缰,曰:此处风光甚好,不走了,咱们下马围坐,放浪形骸。 唐太宗的思绪,是接续马背上的。前天昨日,他在研读刘邦的大风歌,曹操的短歌行,思绪沉醉在治国人才上。甫一坐下,就对魏征说

17、,魏爱卿,从前你是太子洗马,人在东宫,尽心所事。此,乃吾所敬重也。朕今日心情极好,真心实意想做个学生,请先生不吝赐教。 魏征见圣上点名,知其所言郑重、真诚,也知其现在所思所虑。乃曰:圣上文韬武略,仍谦和 如此,实是我大唐之幸,百姓之福。臣就不推辞了,赐教不敢,说一故事如何? 唐太宗曰:甚好。 魏征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峭壁,若有所思,就说开了 从前有位国王,听说国中有位农夫极善侍弄林木,就传召令他进宫,委以重任。 国王说,听说你营造林木,极有才艺。寡人皇宫正在兴建,正需要一位高人配合,皇宫虽堂皇,尚需园林扶持。你就统领一班能工巧匠为寡人营造一座天下最美的园林吧,事成以后,重重有赏。 农夫说,为陛下侍

18、弄花木,是在下的荣光。只是在下并不像传说有这般能耐,怕有违圣意。 在下请求:陛下可否在边境南方划过一块山地,让在下试种侍弄?陛下志趣高远,雄心勃勃,无与伦比。此块山地,我必须侍弄成风景卓绝,让万国朝拜,如此之后,再仿照这山色,完善修葺,为陛下宫殿营造更美之园林。陛下以为如何? 好,好。难得你一片忠心。国王大悦。 农夫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下营造期间,请陛下下旨,不许任何人干涉。怎样种植,种植什么,怎样侍弄,权柄全握在鄙人手中。 准!国王说。寡人之万国朝拜园林,岂容他人言说。你多虑了。 谢过国王,农夫就领旨而归。 农夫规划山头,精选树种。以红木、檀木、梨花等栋梁之材为主。也植各式各样,凡能适

19、应这方山水者,都种植上了。 奇怪的是,农夫在每一棵树生长到一定高度时,都不让它们顺势往上直长,都把树的主干扭成弯曲状,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介乎左右,待到成林时,成了一片歪脖子树园林,怪林。农夫也有意让个别树木任其汪洋恣肆,直直地往上长,长得高大葳蕤。然,密的是歪,疏的是直,不注意者还看不见。 十年后,怪林开放。独特的、人无我有的就是最好。鹤立鸡群不是鹤怎么美,而是鸡以群 居,以多胜寡,自诩咯咯,以丑为美。一开放就游人如过江之鲫,赞不绝口。很快,外国游人来了,也赞不绝口,这园林就真引来万国朝拜。 国王大喜过望,御驾亲游。开始也神采奕奕,兴趣盎然。游着游着,就眉头紧蹙,怒从心起。但碍于大批大臣

20、幕僚随从左右,不便发作,只得暂且隐忍。 回到宫里,皇上雷霆大作,骂了一通泄愤,密令刑部将农夫捉拿,还要将其碎尸万段。然则农夫早有准备,怪林就在边境处,他不费力就逃到他国去了。 唐太宗听罢故事,思忖一会,道:故事甚好。房玄龄杜如晦也点头称许。 唐太宗说,此农夫非真农夫,聪慧过人,国之良才也。用心殷切,借歪脖子树说权势,树者,喻人也。所以歪,是压制生成,并非自然;而自然者,直直向上,高大葳蕤。歪脖子成林,看是好看了,可中看不中用,尽废材也。农夫用心良苦,借歪林规劝国王。倘若国亦如此,强制压抑,以暴扭曲,人才俱歪才奴才矣!国将不国,又何来万国朝拜?如我是国王,不仅不杀农夫,还要像欣赏魏爱卿一样,以为

21、国家之重臣,与尔等并为谏议大夫。众爱卿以为如何?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齐曰:皇上英明,言简意赅就把故事剖析透彻。 此刻房玄龄眼尖,见溪流上岸,有两壁巨石夹一枣树生长,枣树就成歪脖子树了,便指着打趣说,魏大夫好捷才,适才的故事,怕是以此即兴编就的吧? 魏征含笑,不置可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 年第 18 期,略有修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唐太宗与魏征等辅臣出游写起,用“天高气爽,云淡风轻”的景物描写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B.小说运用插叙手法,让魏征讲述一个农夫为国王种树的故事,赢得唐太宗与房玄龄杜如晦的一致称赞。 C.魏征在讲故事

22、之前对唐太宗极力夸赞一番,主要是为了暗示唐太宗做一位尊重人才受百姓拥戴的明君。 D.唐太宗说“此农夫非真农夫,聪慧过人,国之良才也”,这个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聪慧和对人才的关注。 8.文中的唐太宗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9.房玄龄说农夫种树的故事是魏征“即兴编就”的。你是否赞同房玄龄的观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

23、监丞、通判鄂州,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单州。以能政,就改太常丞,迁监察御史,充盐铁判官。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淳化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未几,改正使,召归。会李至守洛都,表若拙佐治,改度支员外郎,通判西京留司。久之,柴禹锡镇泾州,复奏为通判,迁司封员外郎,部送刍粮至塞外,优诏奖之。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河决郓州,朝议徙城以避水患,命若拙与阎承翰往规度,寻命权京东转运使,因发卒塞王陵口,又于齐州浚导水势,设巨堤于采金山,奏免六州所科梢木五百万,民甚便之。河平,真授转运使。召还,拜刑部郎中、知潭州。时

24、三司使缺,若拙自谓得之。及是大失望,因请对,言父母年老,不愿远适,求纳制命。上怒,谓宰相曰:“士子操修,必须名实相副,颇闻若拙有能干,特迁秩委以藩任,而贪进择禄如此。凡用人,岂以亲疏为间,苟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乃追若拙所授告敕,黜知处州,徙温州。代还,复授刑部郎中,再为盐铁判官,改兵部郎中、河东转运使,赐金紫。会亲祀汾阴,若拙以所部缗帛、刍粟十万,输河中以助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言其干职,擢拜右谏议大夫,徙知永兴军府。时邻郡岁饥,前政拒其市籴,若拙则许贸易,民赖以济。又移知凤翔府,入拜给事中、知澶州。蝗旱之余,勤于政治,郡民列状乞留。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陈若

25、拙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 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 B.人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 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 C.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 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 D.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 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一甲为“进士及第”,二甲

26、为“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 B.权,古代指暂代官职,其同义词有“假”“摄”“署”“行”“守”“兼”“领”“判”等。 C.宰相,古代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官名,与丞相不是同一概念。 D.郎中,古代属于员外级,分掌各司事务,是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若拙天资聪颖。他幼年就喜欢学习,受太宗赏识,但他谢绝了太宗的提拔,凭自己才学考中进士后才开始做官。 B.陈若拙善于工作。他无论是审判囚犯,还是塞外送粮,抑或是治理黄河,都能处理妥当,受到皇上的信赖与嘉奖。 C.陈若拙体恤百姓。先是在治理黄河时

27、上奏免除六州百姓应缴纳的梢木,后是允许闹饥荒的百姓到他辖区购买粮食。 D.陈若拙自负任性。他担任工部郎中时就看中三司使之职,与陈恕不和睦,结果三司使没当上反而被外放边远地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 (2)士子操修,必须名实相副,颇闻若拙有能干,特迁秩委以藩任,而贪进择禄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题。 秋思秋思 陆游 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

28、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 【注】本诗作于诗人 41 岁被免职回老家绍兴时。西晋张翰(字季鹰)辟齐王东曹掾,为避乱,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直抒胸臆,慨叹韶华易逝、青春不再,觉得辜负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已经很久了。 B.颈联寓情于景,秋风落叶而觉流年似水,寒流入室而感老病复发,诗人的内心满是悲凉。 C.尾联写诗人陶醉于自己家乡的湖光秋色,嘲笑西晋张翰因为思念家乡的美味而辞官回乡。 D.这首诗即事抒情,触景伤情,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29、,感情真挚,动人肺腑。 15.有人说本诗颔联表达了不必为国事操劳的闲适情怀。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本诗, 并联系你学过的陆游诗歌,简述你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的“ , ”两句,用反问句的形式表明诗人坚持理想,即使遭受酷刑也不会改变的决心和意志。 (2)荀子劝学中“ ”一句点明了君子跟一般人的天赋没什么区别,但君子的 学识和修养却能超过普通人,这是因为君子能“ ”。 (3)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诗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两 句是:

30、“ ,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母亲河也有不堪重负的时候。历史上,黄河数次改道,最终选择了在这里汇入大海。因为在这里,( )。这个心胸就是广阔的平原,这个出口就是浩瀚的渤海。当黄河 ,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时,当她千回百转、左冲右突来到这里时,那种两岸夹击的长期的压抑感,一下子全都 了。蔚蓝的大海、无边的宽阔、无限的未来,都深深吸引着她 地投身进去、融入进去,直到变成浩渺大海的波涛,化作波澜壮阔的剪影。 可生活在黄河口

31、的人们却遭了罪、受了苦。黄河裹挟来的沿路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在这里 扩大,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这里被变成了沙滩沙丘。如今,站在垦利的黄河入海口,我们的眼前是浩浩荡荡的大海、横无际涯的辽阔,是惊涛拍岸的汹涌、 的壮丽,当然,更是胸怀天下的豪迈!一绺一绺的狂风卷过来。还有一群一群的海鸥,似乎也随着狂风巨浪卷过来、卷过来!可是,无论风多大,浪再高,海就是海,海的辽阔、海的浩渺、海的博大,都把我们的心胸和心情永远地打开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远万里 烟消云散 义不容辞 千军万马 B.千里迢迢 涣然冰释 义不容辞 千帆竞发 C.不远万里 涣然冰释 义无反顾

32、千军万马 D.千里迢迢 烟消云散 义无反顾 千帆竞发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有解放她的天然的出口,有接纳她的宽广的心胸 B.接纳她的是天然的心胸,解放她的是宽广的出口 C.有接纳她的宽广的心胸,有解放她的天然的出口 D.天然的出口解放她,宽广的心胸接纳她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黄河裹挟来的沿路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扩大,这里便变成了沙滩沙丘。 B.黄河沿路裹挟来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扩大,使这里变成了沙滩沙丘。 C.黄河沿路裹挟来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扩

33、大,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沙滩沙丘就個 在这里形成了。 D.黄河裹挟来的沿路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扩大,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把这里变成了沙滩沙丘。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本题共 2 小题,小题,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使用免费网盘服务,传输速率与宣传速率严重不符;网盘上传下载资料被限速,不买会员无法推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将文件资料、照片视频等个人数据资产存储到网盘里,已成为许多用户的使用习惯。然而,“网盘限速”问题也随之出现,影响使用体验。相关企业表示,他们也有苦衷:一方面,不断增加的网盘用户量带来的人力、服务器、带宽

34、等 ,不免费模式造成盈利困局。另一方面,我国个人网盘业务虽然总体用户规模庞大,但付费会员占比较小,企业竞争激烈, . 为此,工信部明确提出,相关企业应优化网盘类服务提供方式,确保上传下载最低速率满足免费用户的基本下载需求。首批 8 家网盘企业签署了自律公约,承诺推出“无差别速率”产品。 ,不仅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巩固网络提速降费成果的具体行动,也是鼓励各市场主线体突破现有相对单一的发展模式,加强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价值的有益尝试。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 21.简述第二段话的主要内

35、容。要求使用目的关系句式,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分)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修养是什么?朱光潜说,“对男人而言,是绿荫如树,是深沉似海”,“对女人而言,是知性优雅,是气质内涵”。修养如书,精彩其内;修养如乐,怡情无声。与有修养的人交往,你会感受到人性的美;成为有修养的人,你会体悟到生活的美。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发生这样触目惊心的事情: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违反宗教 禁忌在清真寺矮墙上跳热舞,从因延误而大闹机场到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从公然“霸座”到 任性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

36、来,关于修养 的讨论也一直都没有停过。 以上材料发人深省,给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 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说法绝对。“美术课程必须用图片或录像辅助教学,离开了图像讲美术,肯定是没有美育效果的”错。原文说的是“美术属于视觉艺术 大多需要辅之以图片。离开图像讲美术,几乎不敢想象。”) 2.D(选文中没有使用“引证法”进行论证,主要是用了例证法,个别地方也用到对比法。) 3.C(A 项,于文无据。“专业美术课应渐渐退历史舞台”错。不管美术类音

37、频节目如何发展,如何受欢迎,它终究是不可能替代专业美术课的,毕竟“美术属于视觉艺术”。B 项,说法绝对。“只有走好开发美术类音频节目这条路”错,虽然“音频媒介在大众美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不能说只有这一条发展之路。D项,曲解文意,“是为了 . 增加美术馆、博物馆人气”错,原文说的是“听美术帮助人们打开通往美的大门。未来,美术类音频节目所潜藏的能量将进一步释放,助力大众美育,带领人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 造美”。) 4.D(曲解文意。“必须在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同时,加大引才力度”错。原文说的是“中国作为大国,需要引才,但必须主要靠自己育才 必须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5

38、.A(B 项,曲解文意,时态讹误。“我国的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创新力的竞争”错,原文是“国家、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创新力的竞争”。C项,于文无据,“利大于弊”错,原文说的是“人才的竞争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过度竞争带来的隐忧”,“从国家整体的发展来看,不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D 项,以偏概全,“使广大企事业单位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错,原文只引用了歌尔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话,说“金种子人才培养经费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给了我们资金上的支持,还极大拓宽了我们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 6.示例: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

39、才”,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留才”;要有更加包容的胸襟“引才”,创新人才分类培育机制,着力提升人才服务质效;要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提供相应的资助和保障,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每点 2 分,共 6分。) 7.B(魏征讲述的是他即兴编就的寓言故事,是小说中的对话描写,不属于“插叙”手法。) 8.示例:平易近人。他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策马漫游,下马围坐,放浪形骸,相谈甚欢,不受朝纲拘束,没有君臣之礼。心系国家。他研读刘邦的大风歌、曹操的短歌行,“思绪沉醉在治国人才上”。聪慧开明,爱才惜才。他听了魏征所讲故事后能及时领悟、深刻剖析,并表示不但不会给那个“农

40、夫”治罪,反而会聘其为谏议大夫,让其做国之重臣。(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每点 2分,共 6 分。) 9.示例(1):赞同“即兴编就”说。理由如下:小说前面有铺垫。“魏征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峭壁,若有所思”,可见魏征所讲故事是从峭壁所见获得灵感(启发)的。小说后面有照应。“房玄龄眼尖,见溪流上岸 枣树就成歪脖子树了”,“歪脖子树”与故事中的“歪林”“废材”正好呼应。魏征自己有默认。当房玄龄夸赞魏征“好捷才”时,魏征“含笑,不置可否”,并没有否认。 示例(2):不同意“即兴编就”说。理由如下:魏征以前在东宫担任太子洗马时就能够尽心尽职,对治理国家、选任人才等问题早有过深度思考。唐太宗点名要魏征“赐教

41、”时,魏征自然明白圣上当时“所思所虑”在于治理国家、渴求人才。魏征讽谏唐太宗的故事很多,“农夫种树”的故事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一个寓言而已。(能自圆其说即可。每点 2 分,共 6分。) 10.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两处:一是谁“与三司使陈恕不协”,二是“车驾北巡”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根据文意可知,第一处应是传主陈若拙与三司使陈恕相处不好,不是别的“郎中”跟陈恕不和睦,据此可先排除 A、D 两项;第二处,“车驾”是皇帝所乘马车,文中指皇上,而“开拆司”是衙门名称,不可拆开,据此可排除 A、B 两项。综上分析,答案应选 C 项。附原文标点如下: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

42、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 11.B(“兼”“领”“判”表示兼任官职的意思。) 12.D(“担任工部郎中时就看中三司使的位置”于文无据。陈若拙与三司使陈恕不和睦的原因不清楚,但去别处任职是他自己主动提出的;后来他担任刑部郎中时本以为自己可以当上三司使,却被派去潭州任职,他就以母亲年老要照顾为由拒绝去上任,结果惹恼了皇上。) 13.(1)(陈若拙)曾经拿着书信到晋王府去,太宗夸赞他应对得详细且言谈不俗,想要让他担任军中的职务,若拙恳切地推辞了。(得分点:“诣”“雅”“縻”各 1 分,句意 2 分,共 5分。) (2)读书人的品德修养,一定要名声和实际相

43、符,常听说若拙很有才干,就特别升迁并委任他到外藩任职,他却这样贪图地位与俸禄。(得分点:“操修”“副”“委”各 1分,句意 2分,共 5分。) 14.C(“陶醉”“嘲笑”错。诗人并不甘心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而是心系朝廷,渴望在天下纷乱之际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尾联中反用西晋张季鹰的典故,说自己都不用找借口回家乡了,给朝廷上书献策却被免职回乡,内心充满了愤懑和无奈。) 15.示例:不同意。理由如下:陆游一贯主张保家卫国、收复河山,内心里总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那就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所以,他任何时候都不会放下国事的。他曾写诗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还曾嘱咐家人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44、无忘告乃翁”,诗以言志,这些诗句可见陆游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本诗颔联所写“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貌似安于现实的闲适生活,实则掩抑不住诗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虚度光阴、借酒浇愁,这不是诗人真正想要的生活,他心心念念的是如何收复失地,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言之成理即可。每点 2分,共 6 分。) 【诗歌鉴赏】 陆游上书朝廷,力主抗金,结果在 41岁被免职回到老家绍兴,本诗概作于此时。陆游大概知道,人到不惑之年,就像日头过午,自己一生的抱负,恐怕终究会像头顶的白发一样,一天比一天稀疏。那时的陆游,内心总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那就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可眼见自己这一生的抱负似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45、了,诗人连死的心都有,整日里呼酒买醉,虚度光阴。这真是:年少时的雄心壮志,中年时的无可奈何!看看已是深秋,风吹落枝头的树叶,寒气透过门窗进来,藏在身体里的病痛,也找上了门来。幸好,推开门走出去,眼前正是“万项湖光一色秋”,乡村风光惹人醉。突然想到西晋时的张翰,他见天下将乱,便说想念家乡的莼菜炖鲈鱼的美味,不惜辞官回家。陆游哪里愿意这无所事事的闲暇,他反用其典,说自己根本用不着辞官回乡“忆莼鲈”,而是人在家乡无能为,想的却是在天下纷乱之际,如何收复失地!全诗自然流贯,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感情真挚,动人肺腑。 16.(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46、(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每空 1 分,共 6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17.D(本题考查近义词语辨析的能力,主要是成语的正确使用。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黄河全长约 5464 公里,不能说“万里”,故“千里迢迢”更准确些。烟消云散:像烟和云的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根据语境,选“烟消云散”更恰当。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义无反顾:做正义的事只有上前,绝不回头退缩。语境中用拟人手法描写黄河入海的一往无前,选“义无反顾”更恰当。千军万马: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千帆竞发:形容事物蓬勃向

47、上,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从比喻的贴切性看,语境是说大海里船只很多,当然要选“千帆竞发”了。综上分析,答案为 D项。) 18.C(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从下文的照应句子来看,应先说“心胸”后说“出口”,据此可先排除 A、D 两项;此外,我们不难发现,“宽广”应与“心胸”搭配,“天然”则与“出口”搭配,据此可排除 B 项。相对而言,C项的句子填入文中括号里衔接最恰当。) 19.B(本题考查语病识别与修改的能力。原句存在误将状语作定语、不合逻辑、结构混乱等语病。由于“沿路”应作状语,修饰“裹挟”,故 A、D两项仍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可先排除;由于泥沙是先慢慢“淤积”,然后逐年“扩大”范围,按此逻辑看

48、,C、两项仍存在不合逻辑的语病。综上分析,B项修改最恰当。) 20.示例:成本大幅增长 实际利润比较有限 自律公约的签署(评分建议:句意通顺、语言连贯即可。每空 2 分,共 6分。) 21.示例:为确保满足免费用户的基本下载需求,(2 分)工信部督促相关企业优化网盘类服务提供方式,(1分) 签署自律公约,(1分)推出“无差别速率”产品。(1分)(评分建议:使用目的关系句式,表达简洁流畅,大意如此即可。) 22.【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关于“修养”的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既有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谈修养的精彩论述,也有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缺乏教养的各种表现。材料内容对比鲜明,引人深思。作文

49、命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可写角度如下:如果正面立论为主,则可重点阐述“修养是什么”“修养的意义”“我们如何提高自我修养”;如果针砭时弊,则可重点剖析缺乏修养的任性行为的危害,剖析其根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总之,要扶正祛邪,激浊扬清。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心系家国、知书达理、尊老爱幼、谦虚谨慎、与人为善、见义勇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这些传统的美德、优雅的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更是我们青年人的必修之课。修养是一面镜子,可以映出人格的高下;修养是一泓清泉,涵养着人类文明最纯净的思想。有了良好的修养,才有“忍一时风平浪静

50、,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洒脱,才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才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自觉。但修养又是一个自我历练的漫长过程,古人云“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参考立意:修养是朵心灵的花;心大了,事就小了;中国人就是没素质吗;文明传承断档了吗;修养如书,精彩其内;塑造青年形象,传递文明教养 . (二)写作任务 1.感悟思考:作文必须写出考生自己对于修养的认识和见解,对于不良行为的针砭和批判。对修养的认识不正确的,不能评为一类卷和二类卷。 2.结合材料:观点应从材料中来,文章开头要概述所给材料,要从材料中引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不能“空降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