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5941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届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届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届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22022 届届山东山东省省菏泽菏泽市市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卷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卷 一、古诗文(30 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 分) 1.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_ _,_。 _,_。 2.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4分) (1)水何澹澹,_。 (2)_,江春入旧年。 (3)潮平两岸阔,_。 (4)_,小桥流水人家。 3.根据提示默写(4 分) (1)曹操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_ ;_。 (2)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4-5 题。(4 分) 春望春望 杜甫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南征 杜甫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 769 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4.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诗,南征押韵工整,押_韵。(2 分) 5.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2 分) (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 6-8 题。(10 分) 【甲甲】吴菜好游,尝东出齐鲁,北抵燕赵,每遇胜迹名山,必盘桓许久。尝语人曰: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未必能文章;纵能,亦儿女语耳。 (节

3、选自夜航船) 【乙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节选自张溥传) 【丙丙】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节选自退庵论文) 注释:钞:同抄。脱稿:(著作)写完。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4 分) (1)尝尝东出齐鲁 尝:_ (2)如是者六七

4、始已已 已:_ (3)其平生为为文 为:_ (4)闻闻欧阳文忠作醉翁亭记 闻:_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2)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8.【甲】【乙】两文展示了哪些求学方法?(2 分) 9.你从【丙】文欧阳文忠的故事中获得哪些启示?(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1 题。(4 分) 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

5、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废:放下。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0.小智同学想要知道“母尝谓曰”中“尝”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尝”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2 分) A.试探 B.曾经 C.经历 D.祭祀名 11.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可以看出_的重要性。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启发我们要_。(2 分) 二、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9 分) 小雪将雪小雪将雪 天渐寒,雪将至,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

6、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挨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

7、幕。 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

8、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小雪,也是

9、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12.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

10、章内容加以概括。(3 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段中引用农谚的作用。(3 分) 14.说说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 15-19 题(13分) 青年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青年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 吕永祥吕永祥 读书是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启迪心智、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体现在连通过去、观照现在,更能够照亮奋斗之路、创造美好未来。当前,有些青年对读书学习认识不足,认为读书不能当饭吃。 最是书香能致远,最美不过书香气。书是人的精神食粮,青年就是要拿读书当饭吃,在浓浓墨香的滋润下,汲取丰富养分,涵养蓬勃朝气,补足精神之钙,坚定前行方

11、向,砥砺前行之力。 以读书提神,涵养蓬勃朝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而这精神就来自于读书学习。事实证明,青年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会显得老气横秋,与时代格格不入。其实,读书是以认知的力量去探测世界的广袤,借伟岸的灵魂来陪伴心灵的成长。它是看不见的精神修炼,是为人生绘就底色的事业。只有时刻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学习党史和科学理论中滋养心灵,才能更好地克服精神空虚,提升精神修养,涵养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以读书壮骨,补足精神之钙。读书,是秉心之烛火,去探访古今智者仁人的精神空间。有书相伴,生命便不会黯然失色;以书壮怀,灵魂便不会渺小孤

12、寂。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学习是青年最好的壮骨药,可以让我们收获超出自身阅历的风景,领略更加辽阔的精神世界,使我们补足精神之钙,修炼金刚不坏之身,用知识增强身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以读书明目,坚定前进方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读一本好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登高望远,使我们眼界更辽阔。在这个知识信息迭代交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读书学习犹如我们在雨中行车时的雨刮器,每时每刻刷新自己,看清前进道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一词再次被写入政府

13、工作报告。青年正处于求知阶段,更是要认真看书学习,不断提升认知能力,锻炼思维方式,把握发展规律,坚定前进方向。 以读书攒劲,砥砺前行之力。读书是长期而艰辛的历程,需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日积月累,以循序渐进之功,聚水滴石穿之力,使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时,能以丰厚的知识积淀,做到意志坚定不退缩,胸有成竹不迷茫,拼搏进取不懈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年要真正静下心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自信从容的奋斗姿态,砥砺笃定刚毅、雄浑强健的前行之力。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 年 6 月 4 日,有删改) 1

14、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 分) 16.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 17.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3 分) 18.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 分) 19.从选文内容看,作者为什么说“青年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4 题。(18 分) 灯灯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

15、。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

16、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

17、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仲,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 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18、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儿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20.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3 分) 小伟回乡看望父亲_

19、小伟感到很踏实 21.小说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 分) 22.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加线句子。(3 分)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声。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6 分) 24.文章以“灯”为标题,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4 分) 三、作文(50 分) 25.作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蛙哥,到河边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走不到河边。后来,有一天,螃蟹遇到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许多的

20、冤枉路!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与你有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答案:山岛竦峙 ; 海日生残夜 ; 风正一帆悬 ; 枯藤老树昏鸦; 3.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答案:五言律诗;in。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五言律诗

21、,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 8 句,每句 5 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这两首都是五言律诗。结合南征一诗中“林、襟、心、音”可知,压“in”韵。 5.答案: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赏析作者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从诗歌中的“国破”“花溅泪”

22、“鸟惊心”“家书抵万金”,即可看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为何总是挠头呢,是因为心中有无限的愁绪,对国家战乱的现状,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对自己家人离散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南征是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孤苦伶仃的悲辛生活。“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百年歌自苦,未见有

23、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据此分析,两首诗都表达出心系国事的情怀,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因战乱漂泊、孤苦无依。不同点是,春望中“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南征中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 6.答案:曾,曾经;停止;写,作;听说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曾向东

24、到达齐鲁。尝:曾,曾经;(2)句意为: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已:停止;(3)句意为:他平生作文章。 为:写,作;(4)句意为:听说欧阳修作醉翁亭记。闻:听说。 7.答案:(1)冬天手指冻裂,每天用热水洗濯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 (2)每写成一篇文章,必定将原稿贴在墙壁上,每天仔细地看,总是删去十余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日:每天。沃:洗。汤:热水。名:命名。斋:屋子,常用于书房、商店的名称。(2)重点词语:每:每次

25、。文:文章;成:完成。必:一定。于:在。熟:仔细。辄:往往。去:删掉。 8.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勤抄写诵读。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吴菜好游,尝东出齐鲁,北抵燕赵”和“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未必能文章”可知,求学方法是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根据【乙】文“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可知,求学方法是背诵和多抄写。 9.答案:只有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才能写出好文章。 解析:本题考查启示。根据【丙】文“闻欧阳文忠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可知欧阳修一生写

26、作注重修改,有时一篇文章改到最后原稿的一个字都没有了,启示我们,文章不厌千遍改,只有反复推敲,不断修改,才能写出好文章。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甲】 吴莱喜欢游学,曾向东到达齐鲁,向北抵达燕赵,每次遇到名胜大山,一定徘徊很久。(他)曾对人说:心中没有读过很多卷书,眼中就无法看到天下的奇山异水,就不一定能写出文章;即使能,也像小儿女的文章罢了。 【乙】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用手亲自抄写,抄完朗读一遍,马上烧掉,再抄写,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满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用热水洗濯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 【丙】 我们写文章,必须经多次删改和润色,才

27、能成为文章。听说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几十字。(欧阳修将原稿)粘贴在卧室内,(反复推敲修改,)到后来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他平生作文章,都是如此,甚至有不留下原稿一字的(情况)。最近听说我同乡朱梅崖先生,每写成一篇文章,必定将原稿贴在墙壁上,每天仔细地看,总是删去十余字。十几天后,到实在没有可以删除的文字时,这才写完定稿给人看。这都是后辈读书人所应当仿效的。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尝:曾经。 11.答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着眼于文中人物的言行,并从中

28、得出有益的启示。从欧阳修的母亲善于教育孩子的角度,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从欧阳修认真聆听母亲的教诲,以父亲为榜样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聆听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文言文译文】 欧阳修幼年时失去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处理官府公文,屡次放下(公文)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他)就说:是死刑案件,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办法),却没有找到。我说:生命可以寻求保全吗?(他)说:寻求保全他生命(的办法)却得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憾。经常寻求保全死囚生命的办法,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

29、官吏却常常寻求处死犯人(的理由)!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得耳熟了啊。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12.答案:霜色满天,寒气凝结大地,降水即将由雨凝结成雪,但下雪几率还小;阳气下藏,阴气闭固,万物萧索;气温越来越低,已降到下雪的温度,降雪即将开始。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筛选与概括能力。小雪节气的特点,从文章来看,主要体现在前三段,第段“这时节,霜色满天飘飘瑞雪”,第段“阳气阴气万物萧索”,第段“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整理作答即可。 13.答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小雪节气里人们的主要农事活动,以及人们为冬天生活做准备的情景;

30、说明了小雪节气与收成的关系;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文中引用资料、名言、谚语等,往往与其要说明的问题有关。第段说明了小雪节气对农事(砍收白菜)和农民生活(开始腌菜)的影响;第段说明了小雪与农业收成的关系。而且用农谚结合农民的农事活动来说明问题,更体现出生活的气息。 14.答案:拓展小雪节气的知识,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小雪节气的文学趣味,提升了文童的文化内涵;诗化的语言,让文章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段在文章中作用的能力。第段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说明文引用诗句,自然会增强文学趣味,提升文化内涵;诗化的语言,也让文章具有了诗情画意。另外从诗的内

31、容来说,它也说明了小雪节气的特点,因而拓展了小雪节气的知识。 15.答案:青年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 16.答案:指出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性,引出关于读书学习的论述。指出当前部分青年对读书学习认识不足的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17.答案:第三段首先提出了本段的论点:读书可以“提神”,涵养人的蓬勃朝气。接着从反面论述青年不加强读书学习的危害。然后从正面论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处。 18.答案: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读书学习比作青年最好的“壮骨药,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学习能够“补足精神之钙的分论点,化抽象为具体,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19.答案:以读书“提神”,可以涵养蓬勃

32、朝气;以读书“壮骨”,可以补足精神之钙;以读书“明目”,可以坚定前进方向;以读书“攒劲,可以砥砺前行之力。 20.答案:父亲带小伟去钓鱼;父亲抓到蛤蟆鱼;父亲借鱼说理 21.答案:(1)设置悬念,提出疑问:父亲为什么晚上去钓鱼?引发读者兴趣。(2)引出下文,为父亲抓蛤蟆鱼做铺垫。 22.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同时也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及昏暗的环境。(答出一点即可) 23.答案:“灯塔发出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蛤蟆鱼身上的光”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着自私和张扬。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

33、能太张扬和自私。这句话既表明了父亲对小伟的谆谆教导,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意对即可) 24.答案:灯,泛指可以照亮的用具,这里指父亲对“我”的指引;灯是文中父亲说理的对象,是全文感情的载体和关键;灯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对两点即可) 25.答案:例文: 学会思考,切勿学会思考,切勿照搬照搬 迷路的螃蟹向青蛙问路,青蛙告诉它只要向前走就能找到出路,但是螃蟹没有考虑到自己是横着走的,照搬青蛙的方法, 结果无功而回,还责备是青蛙的错。其实,问题出在螃蟹身上,它只会套用别人告诉它的指示,而自己没有认真思考是否符合自己

34、,最终是徒劳无功。 盲目套用别人的方法而不结合自身特点,不假思索,最终会落得可笑可悲的下场。东施效蹙的成语中,美丽的西施按住作痛的心口,显得更加楚楚动人,而丑陋的东施也模仿她的动作,却显得更加丑态百出。这就告诉我们不要像螃蟹那样只是生搬硬套别人的而不假思索,这只会事倍功半,徒劳无功的。 现实中常常也会出现类似学习了别人的好方法,却无法达到自己目的而啼笑皆非的场面。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大部分学生的心愿,聆听高考状元成功经验,不失为一个方法。但状元除了一点运气外,靠的还是自己雄厚的实力,脑筋灵活、基础扎实是他们的资本。我们的资本是否如此齐全呢?有些人没想过,只是盲从,最终却是事倍功半。 接受别人

35、好的意见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国的改革开放便是一个历史见证。中国的社会制度根据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根据自身的国情,通过了一系列学习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所以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解体,变革的变革之时,中国人能生机勃勃地走着自己的路。究其原因正是她并没有照搬苏联的模式,而是自主开创,并且根据国情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这样才可永立不败之地。 总之,我们遇事要学会思考,选择符合自己的实际的方法,而不是像螃蟹那样愚昧地去生搬硬套别人的意见。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结合材料内容,这个寓言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

36、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误会往往源于错误的沟通。 第二,思路点拨。写作时,可以从螃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青蛙角度立意。前者可以得出“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这样的观点。后者可以得出“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所遇到的问题”的观点。当然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以“沟通”为写作方向。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冲刺押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