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5766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0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1- -20222022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学年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2 2 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知识点总结 1.1 区域及其类型 1.区域的特征 1)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 区域的基本特性: (1)区域整体性区域整体性 含义:指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区域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人文地理要素:人口、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 (2)区域差异性区域差异性 含义:指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 特点: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

2、对的,共性是相对的。 (3)区域开放性区域开放性 含义: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特点:区域的开放性不断提高,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日益广泛。 (4)区域动态性区域动态性 含义: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特点:区域种类日益丰富,区域的范围和边界随之发生变化。 区域类型(注:除行政区域和特定划定区域,其他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1) 自然区域自然区域 概念: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举例: 综合自然区:自然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自然地区、自然区; 部门自然区: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土壤区、植被区、动

3、物区。 (2) 行政区域行政区域 概念:指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举例: 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主要是三级制,即省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区、直辖市)、县、县(自治县、市自治县、市)、乡、乡(民族乡、镇民族乡、镇)三三级级。 国家还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 经济区域经济区域 概念: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 举例: 综合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 部门经济区: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 (4) 文化区域文化区域 概念: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

4、,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举例: 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中,主要文化现象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社会组织、经济特色等,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如加拿大法裔文化区。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以及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我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 特点: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 问题: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已达到饱和。 对策: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 重点

5、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 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其他区域的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其他区域的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 限制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 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 区域的发展阶段: 1.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区域产业结构: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化起步(劳动、资源密集型) 区域空间结构:缺乏高水平中心城市 对外联系(交通):交通运输线稀疏 对外开放:区域开放程度较低,以自给自足为主 人地关系: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2.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速发展 区域产业结

6、构: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 区域空间结构:出现大中城市和工业基地、内部集聚作用加强 对外联系(交通):交通运输建设加快 对外开放:提高 区域内部差异:区域内部差异增大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不协调不协调 3.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缓慢,经济萎缩、失业率增加、人口减少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集聚效应减弱 人地关系: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不平衡加剧不平衡加剧 发展之路:产业转型,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4.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以智能、信息、网络、创意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人地关系:经济、社会、环境协调

7、发展 分析 xxxx 村的脱贫致富路。 因地制宜,改善对外交通,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改善对外交通,发展特色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万精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万精油) 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特色旅游业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特色旅游业。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地理区位特点 自然: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社会: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东北老工业基地: 区位优势: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面临问题:(一污击) 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生产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8、 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新兴产业冲击 振兴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植新兴产业 (2)优化环境,加强环境管理 (3)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1.2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 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区域类型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 2. 综合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 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 国内生产总值 区域开发方式 粗放型: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精细型:注重自然资

9、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秦岭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气温:气温:1 月份月份 0等温线等温线 降水:年降水量降水:年降水量 800mm 等降水量线等降水量线 气候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气候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农业:水田农业与旱地农业分界线农业:水田农业与旱地农业分界线 作物:水稻生产与小麦

10、生产分界线作物: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分界线 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河流:该线以南无结冰期;该线以北有结冰期河流:该线以南无结冰期;该线以北有结冰期 11 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南棉北乳西灌溉 中间玉米混合带 玉米两侧种小麦 墨西哥湾亚作带 西南水果和灌溉 分析农业区位分析农业区位:自然因素:位置、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源(灌溉水)、地形、:自然因素:位置、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源(灌溉水)、地形、土壤等土壤等 社会经济:市场社会经济:市场(决定因素。包括人口数量、饮食习惯等)

11、、交通、科技、交通、科技(机(机械化)械化)、劳动力、政策等、劳动力、政策等 (1) 乳畜带: 分布: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 条件:纬度较高,气候湿冷气候湿冷,不适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接近接近东北部工业区,拥有巨大的牛奶和乳制品消费市场消费市场。 (2) 小麦带:春小麦冬小麦春小麦冬小麦 分布:中部和北部地区 条件: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 (3) 玉米带: 分布:乳畜带以南地区 条件: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照充足,适宜种植玉米。 (4) 棉花带: 分

12、布:东南部; 条件: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夏秋晴朗干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夏秋晴朗干燥,适宜棉花的生长和收摘。 (5)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分布:西部高原山地; 条件:降水较少,形成干旱、半干旱区,需发展灌溉农业成干旱、半干旱区,需发展灌溉农业;草原面积大,地广人稀,利于发展畜牧草原面积大,地广人稀,利于发展畜牧业业。 地区专门化的意义: 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 便于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 便于扩大农产品的商品生产,以保证国家对某些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13、1.3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 珠江三角洲 前店后厂: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中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前店”指港澳地区, “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2. 隋朝大运河有哪些重要作用? 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加速了商业的发展,使商业的销售范围和销售量得到了提高; 降低了运输成本,从而使商品的成本下降,亦加速了商品的售卖; 有利于加强南方和北方之间的人口流动 有利于部分人员的就业 3. 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1) 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东北振兴: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活力

14、、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中部崛起: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集聚功能。 东部率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 (2)国家三大战略: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二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调处理好上中下游的发展关系 三是“一带一路”倡议 (3)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培育特色经济,加强环境建设。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 经济发展: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

15、增长 项目合作:西部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西部合作不断增多,西部实际引进资金逐年上升。国家加大对西部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流动: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合作共赢:东、西部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发展。东部企业与西部企业合作中,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通过合作,西部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6.比较我国四大板块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经济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东部 经济发达, 工业化、 城镇化和

16、教育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矿产资源、能源缺乏 中部 承东启西,人力资源丰富 城镇化率偏低,产业层次较低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1.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集聚作用:多种部门和资源的集聚,必然会导致地区经济核心的形成和发展。 集聚作用是有限度的,集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排斥其他企业的推力;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产生衰退;城市病。例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 3.辐射带动作用:辐射带动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

17、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 4.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 5.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 优越的地理区位 庞大的城市规模 雄厚的综合实力 发达的教育科技 深厚的文化底蕴 便捷的交通运输 广阔的经济腹地 6. 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 产业带动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金融服务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7. 建设卫星城的积极作用: 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分担中心城区职能;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8.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核五圈四

18、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西部 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如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人才、 技术、资金匮乏 东北 重化工业发达,城镇化水平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枯竭 两个扇面:对内对外 2.2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1. 传统产业的作用(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解决社会就业 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人民生活 推进城市化等 2.传统产业的问题 技术层次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 产品附加值低 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严重等 3.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能够充分运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工作难度较小。如:克拉玛依 产

19、业更新: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这样的转型相对彻底。如:法国洛林 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综合发展: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如:休斯顿 4.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资源禀赋 产业基础 发展阶段 市场环境 经济政策 科技创新 5.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1)产业延伸:休斯敦立足于发达的石油工业,积极拓展石油工业产业链,带动机械、电子、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发展。 (2)产业更新:大力推进高科技研发、新能源利用和人力资源培训,成为航空航天基地、全美医疗中心和太阳能城市,金融服务

20、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也迅速成长起来。 (3)综合发展:休斯敦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被称为“全球城市”。 6.休斯敦产业结构转型的启示: 充分利用优越的资源和区位条件,重点发展城市经济;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力争政府资助,以点带面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业,使之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促使传统的石油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 7.休斯敦农牧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南邻广阔的(亚)热带海面,夏秋季节容易遭受飓风的侵袭,以及由此产生的洪涝等次生灾害; 冬春季节容易遭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的侵袭,造成低温冻害。

21、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 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往往是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的城市。 2. 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城市。 3. 4. 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5.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世界性钢铁过剩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生产结构单一(内在原因) 环境污染严重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6.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鲁尔区鲁尔区的区位的区位特点特点 1、丰富的煤炭资源、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

22、铁矿区较近、离铁矿区较近 3、充沛的水源、充沛的水源 4、便利的水陆交通、便利的水陆交通 5、广阔的市场、广阔的市场 河流、运河、铁路河流、运河、铁路 欧洲的十字路口欧洲的十字路口 改造传统工业 调整产业结构 治理环境污染 扶持新兴产业 7.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资源型城市的稳定期,利用资源开发积累下来的资源、技术、人才等,重点培育非资源支柱产业,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2.荒漠化:土地生

23、产能力下降 3.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自然特征,表述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高原面积广大)、山地和盆地(高山环绕盆地)为主。水汽难以深入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降水稀少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大风频繁 河流:多为内流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本区的塔里木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和土壤:植被稀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 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答案是第三题,以下是简述)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动力条件: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

24、植被保护。 人口激增,导致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主要原因): 过度放牧(载畜量)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5.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6.冻融荒漠化是由于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 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结构的破坏或质量的退化 7.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

25、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8.荒漠化的危害 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威胁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 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9 荒漠化治理措施: 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合理利用水资源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 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0. 草方格沙障:作用: 使地表粗糙度增加,削减风力 截留水分 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特征(差异)分析 (变式:(变式:XX 事物对环

26、境的影响;事物对环境的影响;XX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包括南北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找重要的纬线,处于什么纬度带和热量带) 海陆位置: 地处内陆还是沿海; 大陆内部 XX 地形区的 XX 方位; 大陆哪个方位, 濒临海洋哪岸;(如中国在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相对位置: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隔海与我国大陆相望; 例句:位于例句:位于 半球,位于半球,位于 纬度纬度(或或 带带);距海较远;距海较远(近近),位于,位于 大洋大洋 岸;位于岸;位于 大陆大陆 部。部。 (2)自然特征 地形(地貌):地势;主要地形及位置;特殊地貌;海岸

27、线; 例句:以例句:以 地形为主;地势地形为主;地势 高高 低;多低;多 地貌,地质地貌,地质 ;海岸线曲折(平滑)。 (判断依据:;海岸线曲折(平滑)。 (判断依据:高线、河流或其它与地形有关的地理要素)高线、河流或其它与地形有关的地理要素) 气候:主要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风速、海洋性(大陆性)、气象灾害等。 例句:属于例句:属于 气候类型;夏季气候类型;夏季 ,冬季,冬季 ;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年降水量 ,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变化 ;光;光照照 ,易受,易受 灾害影响。灾害影响。 水文(河流和湖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含沙量、结

28、冰期、汛期、水能、水位、凌汛、水质 河流水系特征:流域面积、流程长短、流向、支流状况、河床特征、水系形状 湖泊水文特征:补给方式;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结冰期;含沙量透明度;内外流湖;盐度、矿化度;水温随深度的变化。 水利和水害:利: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害:凌汛、洪涝 例句:为内例句:为内(或外或外)流河,河流、湖泊多少,水资源多少;径流量流河,河流、湖泊多少,水资源多少;径流量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 ;汛期;汛期 、含、含沙量沙量 、结冰期、结冰期 ;有;有(无无)凌汛。凌汛。 土壤特征:类型、分布、特点(肥瘦、厚薄、干湿、酸碱)。 例句: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水分充

29、足。(地带性(纬度及海陆位置)、地方性特色土例句: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水分充足。(地带性(纬度及海陆位置)、地方性特色土壤)壤) 植被(生物)特征: 植被:类型、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例句:以例句:以 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低);生物多样性高(低)。;生物多样性高(低)。 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运与水能、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自然灾害:地质地貌灾害、气候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3)人文地理特征 经济特征:经济水平、产业结构 例句:经济发达

30、,工业发达,服务业比重较高 农业:主要农产品分布;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 (备用:主要从区位条件、耕地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 注:农业结构: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及林业、渔业的比重; 农业地域类型:略; 农业特点:商品率、规模大小、机械化程度高低和劳动生产率高低、科技水平和农业经营方式。 例句:以例句:以 XX 业为主,业为主,XX 地域类型发达,规模大,商品率高,生产率高。地域类型发达,规模大,商品率高,生产率高。 工业:工业结构、生产特点、地位 注:工业结构:轻重工业比重、基础工业和高新工业比重、制造业等级; 生产特点:高新工业和传统

31、工业的特点,教材上有明确表述; 地位:比如德国工业占绝对优势; 例句:以重工业、能源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轻工业薄弱;例句:以重工业、能源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轻工业薄弱; 交通:主要交通方式、交通线及线路密度;交通位置重要性。 关注:枢纽、入海口、航线的必经之地、中间位置、沟通南北和东西交通的枢纽、“十字路口” 例句:以例句:以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网密布,交通便利为主,交通网密布,交通便利(不便不便); 人口与城市: 分布特点:面状分布:平原密集、沿海密集; 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等。 例句例句(人口人口):劳动

32、力丰富:劳动力丰富(不足不足);人口素质;人口素质 ;老龄化问题;老龄化问题 ;人口就业压力;人口就业压力 例句例句(城市城市):城市数量:城市数量 ;规模;规模 ,辐射带动作用,辐射带动作用 ;多沿;多沿 分布;城市化水平分布;城市化水平 环境: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3.1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要素约束因素:工资上涨、劳动力供给紧张、土地供应

33、紧张、环保约束加强、经营环境欠佳、税负偏重、竞争对手增加、市场需求减少。 (2)市场因素: (3)政策因素: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4)其他因素:企业转出地以“推力”为主,企业转入地以“拉力”为主。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由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

34、不匹配。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少;而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多。 2. 中国水资源分布 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 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年际变率大 3中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 对于输入地的影响: 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经济) 有效遏制了因缺水导致的生态恶化,有利于改善气候条件,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 有利于地下水的恢复,减缓地面沉降 缓解城乡争水、行业争水、地区争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社会) 对于输出地的影响: 由

35、于长江径流量的减少,会引起海水上溯,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 地下水位较高, 天然排水条件较差, 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2)西气东输 对于输入地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的天然气,为当地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大气污染; 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于输出地影响: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西电东输 对西部地区: 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提供就业机会。 水利工程建设还有防洪、

36、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对东部地区: 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现状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 减少环境污染 (4)北煤南运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海运+河运)。 项目 东线 路线 江苏扬州沿京杭运河:向北经黄河至天津;向东经济南至烟台、威海 水源区 长江下游 供水区 华北平原 输水方式 明渠、暗渠、隧洞输水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黄河以北顺势北流,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4.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思路:(人文/自然)(供/需) 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

37、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5.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季节不均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春季蒸发旺盛。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 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6.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开源节流) 开源:修建水库;海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用水重新利用; 节流: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提高水价;保护生态环境等等。 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38、一、长江流域概况:略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1.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到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的复地开发,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及上海集中吧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2.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以武汉城市圈, 长株潭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 战略定位为我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市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需要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高,水质较差 项目 中线 路线 丹江口水库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 水源区 丹江口水库 供水区 京津地区 输水方式 修引水渠基本自流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可调水量

39、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可利用 缺点 地形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迁移民众多 项目 西线 路线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西北、华北部分地区 水源区 长江上游 供水区 西北和华北干旱区 输水方式 隧洞输水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自流供水,水源地水质最好 缺点 工程量非常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生态脆弱 3.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基础好,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产业基础雄厚,科技教育资源丰富。 4.长江航运开发: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开发实行“深下游、畅中游、沿上游”战略

40、,建设 6 个区域性航运网。 5.长江水能开发: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可开发量为 1.9 亿千瓦,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段和长江三峡段。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可增加长江中游枯水期流量改善重庆到武汉的通和条件削减盾中有地区防洪安全。 5.长江流域水质局部污染严重, 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其根源在于排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流域内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流域内洪涝

41、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 3.长江流域环境治理措施: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3.4“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个走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到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 “一路”:指的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两条:一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 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2.“一带一路的意义”:和平之路:与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繁荣之路:聚焦发展,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开放之路: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商务合作;创新之路: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合作;文明之路: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3.“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协作发展:相关国家重点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加强合作。重点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南亚经济走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湘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