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5089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南阳市 2021-2022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文艺创作离不开历史,历史题材是文艺创作的重要生长极。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任何文艺创作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行为。就此而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仅是历史题材创作的必修课,更是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要面临的课题。 历史是奔腾的长河,在历史学家笔下往往只展现其绵延、线性、理性的一面。尤其是经过时间过滤,文字留下的往往只是一种中性的概括。但事实上,历史不是抽象符号,具体到某一刻度内,它总是斑斓而丰富的。文艺是有温度的,文艺的温度,很大

2、程度上体现在对个体、国家、民族命运的历史观照之中。创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作品的情感温度。文艺家触摸一段历史,就是去感知和呈现生命的温度,民胞物与精神是创作者穿行于历史时应具备的。以黄河大合唱为例,正是因为创作者对中华民族数万万同胞历史命运深刻关切,它至今仍能唤起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这就是有温度的文艺,文艺也因此才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 文艺创作可以虚构,这是创作基本常识,历史上众多历史题材文艺作品也都大量使用虚构和想象。没有虚构和想象,三国演义很难成为三国演义。在面对历史时,创作者的虚构和想象必须遵循历史法度的规约。这一法度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创作者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必须在二者之间寻

3、找到恰切平衡点。历史真实要求创作者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不能完全抛开历史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艺术真实又赋予创作者一定虚构和想象的自由,两者彼此制约、相互养成。背离历史本质真实,历史题材创作就成为假借历史之名的冒牌货;没有艺术真实,历史题材创作就失去艺术魅力,沦为扁平的历史流水账。历史题材创作中,“历史”变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有趣”,但厚重历史感及其带给人们的思考却越来越少,这样的历史题材创作难以行远,值得深思。 有历史学家提出“小历史”概念,所谓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比如个人的历史,日常、生活层面的历史等。从文学艺术本质特征来讲,其具象化表现方式与小历史颇为契合。不过,小历史要写出

4、历史大气象,是对创作者功力的考验。当前一些历史题材作品缺少的恰恰是这一点。本来是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在一些艺术家手中呈现出来的反而只是琐屑庸常一面。英雄固然也是人,也有儿女情长,也需要柴米油盐,但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绝不仅仅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超出常人的特殊品质和力量。这种品质和力量对应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时代、整个国家和民族。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目及古今的视野,只有这样,历史在其手中才会被赋予厚重感,拿出的作品才会具备应有高度。 作家艺术家不一定都要成为史学家,但多读一点历史是必要的。对历史一无所知,或者历史知识支离破碎,正确历史观就无从树立。只

5、有真正走进历史深处,了解历史的宏大和壮阔,才会从心底升腾起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摘编自张江文艺创作要树立正确历史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文艺创作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正确的历史观因而成为所有文艺创作的主旨。 B历史学家往往展现历史线性、理性、中性的一面,文艺家再现历史的方式与其不尽相同。 C小历史要写出大气象,文艺创作者要关切个体、国家、民族历史命运,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 D作家艺术家多读点历史,不仅是为了增加历史知识,更是为了培育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强调历史题材、历史语境、历史观

6、念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阐明了文艺与历史的密切关系。 B文章比较了历史著作与文艺创作的不同,借以突出作品温度和民胞物与精神对于文艺不可或缺的意义。 C文章三国演义的例证,是为了证明作家只有把握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平衡,才能创作出经典。 D文章指出英雄人物固然有其庸常的一面,但更具有超越庸常的特质与力量,体现了逻辑思维辩证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创作都是在一定历史语境下完成的,只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艺创作者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B能表现某个历史刻度的丰富内容,呈现生命的温度,是黄河大合唱成为时代前进号角的重要原因。 C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历史

7、题材创作想要行远必须尊重敬畏历史,侧重历史真实。 D文学艺术的具象化表现方式很适合“小历史”,但这类写作者只关注琐屑庸常,难以写出历史大气象。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是落后、保守、专制等。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打开国门,让世界走近中国,了解中国,并且不断谋求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对外援助、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推广孔子学院、建设“一带一路”等,中国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并不是中国制造能带来的,更多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全球格局观念等的吸引力

8、,说到底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创造力。 改革开放让很多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如快餐、电影、节日等,这些事物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面对外来文化,从猎奇到接受,甚至到崇拜,让很多中国人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产生了文化自卑感。中国文化的输出让更多国人能够走出国门,去了解世界。出现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化,中国流行的科技产品与应用软件成为国外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让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 (摘编自杨文琴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与符号化困境,2018 年 6 月) 材料二: 我们的流行文化中,曾有“Tuhao(土豪)” “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以“玄幻、武

9、侠、仙侠”类为主的中国网络文学,也已走向国外,但它们或者因缺乏文化内涵,或者不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也不具备深刻的文化影响力,并不能发挥提升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而在三体中,我们看到它对世界输出了表示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意识,而它所诉求的世界观、人类观和宇宙观,具有人类所普遍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其承载的信息量,已完全超越了小说,甚至是文学的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影响着世界文化。三体在日本出版的项目组主编就这样说,在日本“我们希望不仅是科幻小说读者,还有其他如工程师、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知识分子去了解中国小说”。这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正在

10、发生着具有深度、广度的渗透,文化影响力已越来越大 (摘编自昊昊由海外“热”说“文化输出”,2019 年 7 月 23 日) 材料三: 与官方的努力相比,民间自发的文化输出有着灵活、新潮、流行的特点,形式更加接地气表达方式也更贴合互联网语境,可以很快地进行传播。当我们还在为如何包装“中国功夫”“京剧脸谱”“中国结”这些传统文化绞尽脑汁的时候,不妨转变思路:“阳春白雪”的中国传统文化固然需要传播,但更需要考虑的,是外国人的接受形式。“曲高和寡”,外国人也不全都是“文化精英”,大多数外国人也只是普通人罢了,相比于内涵丰富、形式较为复杂的传统文化而言,人们在心理上本能地对通俗流行之物接受度更高。 (摘

11、编自王嘉睿文化输出,从来都不只是官方的事,2019 年 12 月 11 日) 材料四: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诸多为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性别平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方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

12、念。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摘编自钟超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光明日报2019 年 12 月 9 日) 4下列对“文化输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建设“一带一路”等证明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创造力。 B西方的快餐、节日等对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成功的文化输出。 C三体作为文化输出的成功范例,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特

13、别是在日本。 D李子柒的视频获取了海内外大量的关注,旨在说明文明对话中价值共识的重要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文化输出和西方的文化输入提供了可能,中国在国际上产生了更多积极的影响。 B文化输出需要官方的努力,也需要民间的广泛参与。对于外国人来说,雅文化不如俗文化受欢迎。 C“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颇有“着意栽花花不发,闲情插柳柳成荫”的意味,值得我们深思。 D真正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可以避免出现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和孤芳自赏的情况。 6请结合材料概括文化输出应注意的问题及目前所取得的成效。 三、文学类阅读三、文学类阅读- -单文本

14、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 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

15、了。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像一下子又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

16、。 田福军被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他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

17、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

18、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 “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让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

19、。他一把扯住队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蜒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 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

20、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 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 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 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作为基层领导的他发现百姓生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 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人哭成了一堆,这既是因为感到暂时有希望了,更是对他们的帮助充满了感动

21、。 C队长一家人吃糠团子,生活极其困难;老汉一家人缺少口粮,家中老人已奄奄一息,这些都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艰难状况。 D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一心为民,不顾个人得失。 8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 四、文言文阅读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

22、。祥符中,迁太常博士。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

23、。”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

24、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B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C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D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B权,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 C祔庙,是指将死者附在祖先宗庙里进行祭祀。在本文中是指宋真宗死后祔于宗庙。 D朔望,中国古典文献中用朔、晦来分别指代农历的初一和每月最后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夷简一心为国,多有

25、建言。面对寇准将要“变事”的言论,吕夷简认为这是有人故意诋毁寇准,不应理会,应将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B吕夷简政绩突出,受到赏识。两川灾荒期间他出任安抚使,并获得提拔,因为严办有声,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表示将要重用他。 C吕夷简为人机巧,善于应变。宋仁宗罢免了太后任用的张耆、夏竦两位大臣,吕夷简应对圆融,但最终也被罢为武胜军节度使。 D 吕夷简深受皇恩, 颇受礼遇。 吕夷简身患风眩之症, 皇帝剪掉自己的胡须赏赐给他, 用来治病。 三年春,皇帝又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2)故事,郊祠毕

26、,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五、古代诗歌阅读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注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酽,y n,(汁液)浓;味厚。招魂,即楚辞 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设想“东

27、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15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_,_”一联不仅上下两句对偶,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充分显示了杜

28、甫晚年对诗歌声律的把握已达圆融之境。 (2)荀子劝学中用“_,_”两句,阐述蟹先天条件很好,却要靠寄居它穴来安身立命。 (3)阿房宫赋 中作者泼墨写意, 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 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_,_”。 七、选择题组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的华章。70 年风雨兼程,70 年 奋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 的创业征程,掀起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闯出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张开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 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29、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曾经温饱不足的人们,( )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9492019,这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彰显了亿万人民的奋斗与豪情。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 ,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亿万人 的勤劳奋斗,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无数人奋勇向前的铿锵步履,汇成新中国 70 年发展壮大的雄浑乐章。今天,中国人民拥有了一切,都是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凝聚、浸透着追梦人的聪明才智和奋斗者的辛勤汗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砥砺 栉风沐雨 根源 摩顶放踵 B砥柱 栉风沐雨 根源 胼手胝足 C砥砺 筚路蓝缕 根基 胼手胝足 D砥柱 筚路蓝缕 根基 摩

30、顶放踵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将迈入全面小康;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 B即将迈入全面小康;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 C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即将迈入全面小康;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 D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即将迈入全面小康;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拥有了一切,都是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凝聚着追梦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奋斗者的辛勤汗水。 B中国人民拥有了一切,都是拼搏奋斗所获得的,凝聚、浸透着追梦人的聪明

31、才智和奋斗者的辛勤汗水。 C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都是拼搏奋斗所获得的,凝聚、浸透着追梦人的聪明才智和奋斗者的辛勤汗水。 D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都是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凝聚着追梦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奋斗者的辛勤汗水。 八、语言表达八、语言表达 202020 年春节以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是网友创作的对联,已经打乱了顺序,请根据要求组成三副对联。要求:只写序号,注意区分上下联。 灭疫除灾,封路封楼是有情 关门谢客,不来不往非无礼 速清流毒,一意攻坚过险关 神州吹号,匡时天使保长安 武汉封城,济世杏林担大任 誓去病魔,全民助力解危境 21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 5 处语言表

32、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1)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抬爱。 特此推荐。 中学 2020 年 3 月 19 日 (1)将_改为_;(2)将_改为_; (3)将_改为_;(4)将_改为_; (5)将_改为_。 九、材料作文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上流传着三张照片: 第一张,一名年轻的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

33、 第二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 第三张,莫高窟壁画前 80 后学者们面壁工作的背影。2019 年,他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 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作为 00 后的你, 读了以上材料一定会有不少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 2C 3B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正确的历史观因而成为所有文艺创作的

34、主旨”错,原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仅是历史题材创作的必修课,更是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要面临的课题”文艺创作都要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引,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文艺创作都要以表现历史观作为作品的主旨。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A。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是为了证明作家只有把握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平衡,才能创作出不朽经典”错,原文“没有虚构和想象,三国演义很难成为三国演义”,所以举三国演义的例证,是为了证明要写出经典的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必然需要虚构和想象。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只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艺创作者就能创作出优秀作

35、品”错,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述,说法绝对。 C.“历史题材创作想要行远必须尊重敬畏历史,侧重历史真实”错,原文“历史真实要求创作者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不能完全抛开历史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艺术真实又赋予创作者一定虚构和想象的自由,两者彼此制约、相互养成。”表明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到恰切平衡点,且“二者彼此制约,相互养成”,而不是侧重某一个。 D.“难以写出历史大气象”错,根据原文可知小历史要写出大格局,“是对创作者功力的考验”,并不等于说他们不能写出大格局。 故选 B。 4C 5B 6应注意的问题: (1)应输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要具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影响力。 (2)文化输出需要官方和民间一同努力,

36、要考虑采用易于外国人接受的形式。 (3)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输出的内容要具有人类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 取得的成效: (1)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中国形象。 (2)国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 (3)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解析】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文化输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 项,“特别是在日本”错,由材料二中第二段“三体在日本出版的项目组主编就这样说,在日本我们希望不仅是科幻小说读者,还有其他如

37、工程师、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知识分子去了解中国小说”可知,文中仅是以日本为例。 故选 C。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 项,“对于外国人来说”错,扩大范围,原文材料三表述为“曲高和寡,外国人也不全都是文化精英,大多数外国人也只是普通人罢了,相比于内涵丰富、形式较为复杂的传统文化而言,人们在心理上本能地对通俗流行之物接受度更高”。 故选 B。 6本题考查对

38、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要进行整合。根据题干要求,可知本题有两问,即文化输出应注意的问题及目前所取得的成效。 第一问:材料二中说,“而在三体中,我们看到它对世界输出了表示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意识,而它所诉求的世界观、人类观和宇宙观,具有人类所普遍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其承载的信息量,已完全超越了小说,甚至是文学的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影响着世界文化”,可知文化输出应以我国的主流文化为主,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影响力;材料三中说,“与官方的努力相比,民间自发的文化输出有着灵活、新潮、

39、流行的特点,形式更加接地气表达方式也更贴合互联网语境,可以很快地进行传播”“大多数外国人也只是普通人罢了,相比于内涵丰富、形式较为复杂的传统文化而言,人们在心理上本能地对通俗流行之物接受度更高”,可知文化输出应把官方的努力和民间的自发性输出结合起来,考虑外国人的接受方式;材料四中说,“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可知文化输出要了解

40、不同文化的异同,应符合人类对于重要价值的共识。 第二问:材料一中说,“通过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对外援助、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推广孔子学院、建设“一带一路”等,中国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出现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化,中国流行的科技产品与应用软件成为国外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让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材料二中说,“这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具有深度、广度的渗透,文化影响力已越来越大”。考生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

41、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7B 8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以旁观者身份来叙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第二段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同时体现了田福军的强烈责任感。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叙事中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展开叙述,更好地塑造了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 9人在面临矛盾做出选择时

42、,勇敢的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集体利益,哪怕会因此承受一定的后果。“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但他毅然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中去,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面对饥饿问题,他不顾个人后果,违反上级规定开仓放粮,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B“这既是因为感到暂时有希望了,更是对他们的帮助充满了感动”错误,递进分析错误。老汉一家哭成一堆的主要原因是终于可以活命了,心里感到暂时有希望了,而非选项所强调的得到帮助后感动得哭了。 故选 B。 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叙事特点的能力。 (1)

43、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这些句子中的“他”都是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叙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 (2)文章第二段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插入的是田福军的回忆和心理活动,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面对“文化革命”带来的破坏,田福军认为“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这展现出田福军作为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动脑筋想新办法”则是表现出他工作方式

44、的灵活,“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表现出他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可以看出田福军对农村、农民的感情,体现了田福军的强烈责任感。 (3)采用多种表现手法。由原文“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可知,文章开篇采用了环境描写。“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

45、解决不了”运用的是心理描写,描写了田福军的心理活动。“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运用的动作描写,描写了田福军的一系列动作。叙事中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展开叙述,更好地塑造了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 9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考生要先理解“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这段话的内涵,然后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田福军

46、的形象。 (1)“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的特点矛盾和选择的综合体,并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这一综合体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2) 文中找到田福军面临的矛盾和做出的选择, 如第二段“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由此可知,田福军面临的矛盾是“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对此田福军做出的选择是“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

47、这是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而他毅然选择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之中,这表现出他的社会责任感。 (3)“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这又是田福军面临的矛盾,面对这一矛盾,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但他毅然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

48、工作中去,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0A 11B 12B 13死去的工匠,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劳役,(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按照旧例,在郊外祭祀完毕,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吕夷简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此后成为惯例(范例)。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题,“及宣制”中,“宣”,宣布的意思,宾语为“制”,不应该断开,排除 CD; “押班”是宋宦官官名,在副都知下,供奉官之上,不应该断开;“不知”的宾语为“故”,不应该断开,排除 B。 本句译为:等到宣布制令时,夷简正在朝会上领班,听到提名,大惊,不知原因,年中夷简复任

49、宰相。 故选 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知”不是代理、兼任的意思。“知”,是主持,执掌的意思。 故选 B。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错,结合“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分析,应是把名字记在屏风上。 故选 B。 1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50、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关键点: (1)“工徒有死者”,定语后置句;“诬以亡命”,被动句、状语后置句;“收系”,收捕;“妻子”,妻子儿女,古今异义词;“从”,听从,采纳。 (2)“故事”,按照惯例,按照旧例,古今异义词;“郊祠”,在郊外祭祀;“迁”,改变官职,此处为升迁;“同列”,同僚、同事;“辞”,推辞;“之”,代词,指这件事;“例”,惯例,范例。 参考译文: 吕夷简,字坦夫,先祖是莱州人。考中进士,补任绛州军事推官,改任大理寺丞。祥符年间,改任太常博士。当时京城大规模营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木材。有关官吏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二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