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全册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含答案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4718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全册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全册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全册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全册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全册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22022 年部编版八年部编版八年级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第 1 1 课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时间: 地点: 2、目的: 3、内容: (1)决定成立_, 通过了 _ , 起_的作用。 (2)会议选举了_,_当选为_。 (3)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作为新中国的_;以_为代国歌;以_为国旗;采用_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_ 4、意义: 二、开国大典 1概况: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史实:_年,以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 第 2 课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 3、开始:_年_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的率领下入朝作战。 4、结束:_年_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5、意义: 6、战斗英雄: 以_和_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发扬高度的_、_、_、_及_精神,被誉为“_” 第 3 课 土地改革 1、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

3、会的发展 (2)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_ 3、依据: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 ,它规定废除_,实行_ 4、结果:到_,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意义: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第 4 4 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9531957 年) 1、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_ 3、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

4、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 (1)工业:_等三大工程、_、_和_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新建_、_等铁路 30 余条;_、_、_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建成。 5、结果:_ 6、意义:_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_ 地点:_ (2)内容: 通过了_,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_机关。(是我国第一部_的宪法) 选举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_为副主席,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_为国务院总理。 2. 意义: 第 5 课 三大改造(195

5、3-1956 年)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方式:引导农民参加_ 3、原则:_ 4、方法:_ 5、阶段: 6、结果:到_,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_ 2、结果:_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_ 2创举:实行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 1、结果: 2、意义: 3、不足: 4、实质: 第 6 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1时间:_ 地点:_ 2内容: 3、意义:中国开

6、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1958 年,_会议提出“_、_、_地_”的总路线。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 (2)后果: (3)教训: 3调整国民经济 (1)时间:_ (2)方针:_、_、_、_ (3)结果: 三、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背景: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_”,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_。 2、领导机构:_ 3、表现:煽动“_,_”,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_、_“闹革命”;一些_受到冲击,大批各级_和_遭到批判和揪斗。 4、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_被诬蔑为“_、_、_”,

7、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5、粉碎反革命集团: (1)1971 年“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_年_月,华国锋、叶剑英等粉碎_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6、影响: 四、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成就: 我国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_、_两大钢铁基地;_、_和_建成,到 1956 年,我国实现了_和_产品的全部_ 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_得到加强,广大_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_ 新兴的_工业、_工业、_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交通方面,修建了_、_、_等铁路。 _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我国首先完成了_ _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2)意义: (3)

8、模范人物: “铁人”_ 党的好干部_ 解放军好战士_ 精神: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_年 6 月,成功爆炸_ (2)_年 4 月,成功发射第一颗_ (3)_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第 7 7 课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 1、背景: (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_”的错误 (2)“_”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3)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_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 2、召开时间:_ 地点:_ 3、内容: (1) 思想上: (2) 政治上

9、: (3) 组织上: 4、意义: 二、拨乱反正 1时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21980 年,恢复_的名誉,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3完成:1981 年,中共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_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完成。 第 8 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年)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_开始。 2、目的: 3、内容:实行_ 4、推行:1978 年,_开始实行_,到_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_实行。 5、深化:农村_迅速发展起来,为_和_开辟了一条新路。 6、意义: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10、 依据: _年 10 月, 中共_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_的决定 ,要求加快以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 (1)所有制: (2) 管理体制: (3) 分配方式: 3. 中心环节: 4. 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_年,中共_明确提出要建立_ 2、发展: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_体制,就是要使_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_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 第 9 课 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_年,中央决定在_、_两省兴办_、_、_、_4个_ (2)经济特区“特”

11、在:实行特殊的_和_ (3)窗口:_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代表。 (4)意义: 2、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_个_。 3、_年,把_、_和_开辟为_,随后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4、_年,建立_经济特区。_年,上海_也建立起来。 5、_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_、_、内地_,后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_。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形成了_ _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时间:_年 12 月。 2意义: 第 10 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过程

12、(1)提出:1982 年,中共_,邓小平提出“_” (2)中共_:1987 年,阐明了_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为中心,坚持_,坚持_) (3)邓小平南方谈话 时间:_年初。 观点: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 (4)中共_:1992 年,提出必须用_理论武装全党。 (5)中共_:1997 年,把_确立为党的_ 2评价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 评价邓小平:邓

13、小平是_ 评价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_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_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共十六大(2002 年) 1、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_思想。 (1)“三个代表”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_,代表_,代表_ (2)“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_、_的问题。 三、中共十七大(2007 年) 1、 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坚持_,_、_、_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

14、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3、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四、中共十八大(2012 年) 1、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确定了_和_的目标 3、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五、中共十九大(2017 年) 1、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第 11 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梦 1提出:_年 11 月,_参观复兴之路时

15、提出。 2内涵:_、_、_ 3实现途径:_、_、_ 4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 (1)到_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_ (2)到_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_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 _、_、_、_ 2、发展:内涵演变为“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三、新发展理念: 1、提出:2015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内容:_、_、_、_、_ 3、目标:着力提高_,形成_结构,改善_,实现_,增进_ 4、 评价: 新发展理念针对

16、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表现: 2、经济发展新常态: (1)内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_、_、_的新常态。 (2)举措: 对内:创新_的思路和方式,优化_,推进_ 对外:加快构建_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建设,筹建和成立_,加快_建设,推进_进程 (3)影响: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_、主办_、应对_、战胜_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五、开启新征程 1、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 (1)时间:2021 年 7 月 1 日。 (2)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_的历史进

17、程。 2、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1)时间:2021 年 11 月。 (2)内容: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_、 实现_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 12 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领导下,各_的地方实行_,设立_,行使_的制度。 2、法律保障:1949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 1984 年,_颁布实施。 3、划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_、_、_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_自治区、_自治区、_自治

18、区、_自治区、_自治区 5 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120 个自治县(旗)。 1947 年,_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_自治区 3、意义: 二、共同繁荣发展 1、政治上:在民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_和_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_、_、_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上:国家重视_的保护与发展。 4、政策上:_大开发。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第 13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改革开放后,_提出了“_”的伟大构想。 2、目的:实现_ 3、内涵: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_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

19、国 1、过程: (1)香港:_年_月_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_年_月_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3、意义: 第 14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对台基本方针的演变 (1)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_台湾。 (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确立争取用_解放台湾的思想 (3)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的大政方针 (4) 邓小平提出“_、_”的对台基本方针。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1)1979 年,中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海峡两岸_、_、_,海峡局势逐步_。 (2)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政策,两岸_。

20、 (3)1990 年台湾成立了_,1991 年大陆成立了_ (4)1992 年_:“海峡两岸同属_,共同努力谋求_”。 (5)1995 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_ (6)2005 年,连战“_”,双方重申_,反对_,主张_ (7)2015 年,习近平同_在新加坡会面。是 1949 年以来两岸_的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三、日益密切的交往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008 年 11 月,两岸达成_、_、_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启动仪式。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 15 课 钢铁长城 一、陆、

21、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 新中国成立时,主要是_,发展成包括_、_、_、_、_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2、海军: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建立 (2)三大舰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_、_和_舰队 (3)1971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完成科学试验和出访任务,陆续装备了自己制造的_。 (4)20 世纪 90 年代,海军由_、_、_、_等多兵种组成。 (5)_年 9 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交接入列。 3、空军: (1)是在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_考验。 (3)1956 年,仿制成功_,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_、_和_,经历了从_到_的

22、道路。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_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_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二、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 1、组建:_年组建 2、地位:中国_的核心力量 3、任务:_ 4、组成:由_、_、_等组成。 5、发展:2015 年,更名为_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政治保障:2014 年_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_提供政治保证。 2、调整: (1)五大军种:_ (2)五大战区:_战区、_战区、_战区、_战区、_战区。 3、军队新格局:_、_、_的新格局。 4、意义: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

23、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第 16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外交政策:_政策 1、外交环境: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态度,实行_政策,对中国实行_和_ 2、外交成就: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_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意义:_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_代表团时_提出 2、发展:_年,作为指导_、_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 4、意义: 三、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时间:_年 地点:_ 2、地位:第一次_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_”的方针 4、意义: 第 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_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重返联合国): 1、时间:

24、_年_月 会议:第_届联合国大会 2意义: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原因:_的提高和_的变化 (2)建交历程: 2中日建交:_年,日本首相_访华,中日建交。 三、全方位外交 1、外交政策:_政策 2、外交原则:_ 3、外交布局:_ 4、外交策略: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_关系。 (2)积极发展_关系,推动构建_ 5、意义: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 18 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原子弹:_年_月_日,我国_爆炸成功。 (2)导弹:_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

25、了发射_的试验。 (3)氢弹:_年,我国_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 _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成为第_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5)意义: 2航天成就: (1)_年 11 月,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_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_年 10 月,_乘坐_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个掌握_的国家。 (3)_年 9 月,_载人飞船升入太空,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_成功培育出_水稻,被誉为“_”。 2青蒿素:20 世纪 70 年代初,_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_的新方法,获得_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 年,毛泽

26、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提出“_”“_”的方针。 2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 年,中国作家_获得_ 第 19 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衣:从人们买衣服要_,_和_单调到丰富多彩、显示_、展示_ 2、食:不但能“_”,而且还要“_”,讲究_、_,_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3、住:从住房比较_、_也很简单到人均_、_和_明显改善。 4、玩: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_、_、_等多种休闲生活,_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 _、_、_、_和_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_;人们的_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通信:

27、 _快速发展,_和_均居全球第一,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_的发展和_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和_ 20222022 部编版历史八下期末复习提纲部编版历史八下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 1 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时间:1949 年 9 月 地点:北平 2、目的: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3、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

28、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二、开国大典 1概况: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 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1史实:1951 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

29、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 2 课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开始: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入朝作战。 4、结束: 1953 年 7 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5、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了我国的国际

30、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6、战斗英雄:以 黄继光 和邱少云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 3 课 土地改革 1、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19501952 年底 3、依据: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结果:到 1952 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

31、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 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圆,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9531957 年) 1、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

32、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 (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5、结果:到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54 年 9 月 地点:北京 (2)内容: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33、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 5 课 三大改造(1953-1956 年) 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原则:自愿互利 4、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34、 5、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结果:到 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结果: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公私合营 2创举: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 1、结果: 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不足:后

35、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 6 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 年) 一、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1时间:1956 年 地点:北京 2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1958 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缺乏经济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后果:1

36、959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教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 3调整国民经济 (1)时间:19611965 年。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果: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三、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背景: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领导机构:中央文革小组 3、表现: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

37、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4、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5、粉碎反革命集团: (1)1971 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1976 年 10 月,华国锋、叶剑英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6、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四、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成就: 我国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 1956 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工业

38、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2)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1967 年 6 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2)1970 年 4 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

39、3 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 7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 1、背景: (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3)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时间:1978 年 12 月 地点:北京 3、内容: (1)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钢”,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

40、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1时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21980 年,恢复刘少奇的名誉,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3完成: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 8 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年

41、)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内容: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推行: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深化: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依据: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

42、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 (1)所有制: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意义: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发展: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3、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 9 课 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窗口: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代表。 (4)意义: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1984 年,中国

44、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城市。 3、1985 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4、1988 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 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沿江城市、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后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时间:2001 年 12 月。

45、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第 10 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过程 (1)提出:1982 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1987 年,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邓小平南方谈话 时间:1992 年初。 观点: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改革开放胆子

46、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中共十四大:1992 年,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5)中共十五大:1997 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评价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 评价邓小平: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评价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共十六大(2002 年) 1、江泽民作了全面

47、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中共十七大(2007 年) 1、 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

48、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3、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四、中共十八大(2012 年) 1、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3、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五、中共十九大(2017 年)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49、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 11 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梦 1提出:2012 年 11 月,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 2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途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 (1)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发展:内涵演变为“全

50、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新发展理念: 1、提出:2015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4、 评价: 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