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4684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诸多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质文艺作品次第涌现,唐宫夜宴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蕴含了浪漫悠久的东方美学品格, 觉醒年代 山海情 功勋 等塑造了生动饱满的英雄形象这些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影视艺术作品,有效助力了中国之美的传播。 近期,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中“宽眼距、吊梢眼”的主角造型引发争议,与此相类似的,某产品广告中的“眯眯眼”造型以及部分摄影作品中的模特造型等,均被置于广泛讨论之中。一个文化群体的“美”到底由谁来定义,

2、又应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的出现, 具有漫长的历史渊源, 而对其进行厘清,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重要性。 很长时间以来,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处于强势一方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文化的定义与描绘从未停止。这种定义和描绘却常常带有误解甚至扭曲,是漠视这些国家的文化本体与历史遭遇的结果。 从“傅满洲”到“陈查理”,在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西方流行媒介将东方人物形象塑造成“吊梢眼”的同时,衍生为一种“丑化”的印象、一种固定的偏见。在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下,泛化为西方社会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的共同想象。在艺术、时尚、电影等领域的人物造型上,通过化妆、拉扯眼角等方式形成“吊梢眼”,似乎符合了西

3、方刻板印象中的东方人形象。而对这一类造型的批评性看待,并非歧视现实中人们类似的样貌,而是对这背后不平等的文化格局与机制的揭示。 中国形象、中国之美应该由谁来定义?它应该是怎样的、可以是怎样的?在当下世界传播格局下,尽快加强自身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不让中国形象全由西方想象、判断与决定,是破解这一问题的重要一环。而正确定义我们自己、有效传播我们自己的前提,是真正认识我们自己。 中国的文化从业者,应加深对自身群体文化的了解,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本源、文化本体、文化构成与文化发展脉络,真正拥有文化自觉意识,真切知晓我们美在何处,因何而美,为何而美,为谁而美。从永不消逝的电波高山下的

4、花环等在中国电影各个阶段涌现出的那些彰显着人民性光芒的优秀作品,到近年来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等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弘扬了一部部璀璨的文化经典的电视综艺,无不对中国文化中那些震撼人心的美进行了深刻挖掘,它们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有着历史厚重感、文化纵深感的中国形象。 我们的审美观和美学理念来自文化的传承,五千年文明史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今天在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我们更应传播真正的中国人之美。 与此同时,文化从业者还应提升传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传播能力。在数字时代,跨文化、跨国界传播更具技术上的便利。遇见工匠伟大诗人杜甫等一批国际传播纪实作品,表达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5、,塑造了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人形象,实现了在国际国内的有效传播。 (摘编自陈杰文化自信才能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宫夜宴等文艺作品弘扬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助力传播中国之美。 B. 西方影视将东方人造型为“吊梢眼”,这形象成为西方人眼中固化的东方人形象。 C. 我们并不歧视“眯眯眼”“吊梢眼”,但反对把这些当作中国人的共同特征。 D. 美在何处、因何而美、为何而美、为谁而美,是我国文化从业者须知晓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通过评析风起洛阳功勋等作品,推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引出

6、了下文。 B. 文章举山海情遇见工匠等例子,论证了优秀文艺作品应传播中国之美。 C. 文章提到“中国之美”由谁来定义的问题,引出了相关论述,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D. 文章运用“从未”“常常”“似乎”“尤其”之类的词语,使语意表达更加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中国文化的错误定义和描绘,导致西方人漠视中国的文化本体与历史遭遇。 B. 在数字时代,文化从业者要传播中国之美,最重要的是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 C. 唯有真正认识我们自己,才能正确定义和有效传播我们自己,向世界呈现美的形象。 D. 伟大诗人杜甫等纪实作品,比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之美。 (

7、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陪伴式服务?在媒体语境中,包含陪跑健身、陪玩游戏、陪伴学习、陪伴聊天、哄睡叫醒等等。依照市场供需理论,有供应说明有需求。试问,当下社交网络这般发达,这辈年轻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为何如此需要“陪伴”? 当代青年人对游戏、学习、健身、聊天等等日常生活场景个性要求十足。即便社交网络相对发达,也难以从其中找到契合精神需求的“朋友”。加之日常生活场景高度细分,身边的朋友不一定玩同款游戏,不一定考同门科目,不一定善于健身运动。部分青年人若想在朋友圈中找可陪伴的人,显得极其困难。 2021 年 11 月份中国

8、青年报面向高校大学生展开的一场调查中,有 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青年人社交需求不断扩大,社交圈相对受挤压,在网上寻求陪伴式服务,就成了一种缓解生活压力的“解方”。与陪伴式服务类似,宠物经济、社交游戏兴起恐怕也源于青年人对孤独感的焦虑。 (摘编自严奇当关注陪伴式服务背后的“孤独”) 材料二: 陪跑健身、陪玩游戏、陪伴学习不少年轻人喜欢上了陪伴式服务。不过,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这类服务往往因为缺少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容易出现纠纷和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对 1535 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陪伴式服务容易遇到的问题,56.3%的受访青年认为是打造的完美人设与实际情

9、况不符,51.4%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用固定话术和套路应付服务对象,50.8%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变相敛财。其他方面还有:遭遇“甜蜜陷阱”(49.5%),服务内容难界定,难以有效维权(29.1%)等。 据北京日报报道,在陪伴服务经济领域,除了缺人才,还存在缺规范、缺标准问题,甚至存在灰色地带,需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 (摘编自孙山、顾鑫凤陪跑、陪玩、陪学近六成受访青年体验过陪伴式服务) 材料三: 陪伴式服务缺规范、缺标准,难免会混淆“虚拟陪伴”和“现实情感”的界限,难免会有人借着“陪伴师”的职业身份从事敛财等违法活动。毕竟有关部门既没有将其纳入监管和规范操作,有关法规也没有给陪伴师一个“合

10、法身份”,这种陪伴式服务自然就会野蛮生长。这个行业也必然存在多种隐患或潜在风险。 让陪伴式服务走出“灰色地带”,需要多方发力、多管齐下。一方面,有关部门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有关方面明晰服务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和种类,督促平合压实管理责任,加强对服务提供方资质的审核把关,并对违规服务行为及时进行惩处,引导陪伴式服务行业走向规范化。另一方面,职业陪伴师必须具有相应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尤其是面向老人、孩子的陪伴服务,具有较高的专业门槛,更需要行业和平台严控从业人员。 同时,对使用陪伴式服务的人来说,也要注意隐私保护,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避免陷入“消费陷阱”、遭遇“甜蜜陷阱”,情感得不到抚慰不说,

11、反而还平添许多烦恼。 (摘编自付彪让陪伴式服务走出“灰色地带”)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达的社交网络没有让青年人都在朋友圈中找到可陪伴的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日常生活场景高度细分,身边朋友不合乎陪伴的要求。 B. 超过 56%的受访青年在其获得的陪伴式服务中遇到了人设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这说明陪伴式服务缺规范、缺标准的问题目前比较严重。 C. 从年龄段看,体验过陪伴式服务的人,00 后最多,90 后次之,80 后最少,其陪伴式服务又以游戏陪玩和陪跑陪健身这两种最多。 D. 陪伴式服务行业正在发展,借“陪伴师”身份行不法之事的现象很可能屡屡出现,有关部

12、门把这种服务纳入监管范围势在必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代青年人都对日常生活场景个性要求十足,再加上他们存在的轻微“社恐”,以及对孤独感的焦虑,促生了陪伴式服务。 B. 随着时间推移,陪伴式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一改过去的失误而变得规范而完善,专业化程度和准入门槛也应越来越高。 C. 关于陪伴式服务的发展期待,“明确服务内容和规范”的比例最高,“提升隐私信息保护”的比例最低,这说明后者不如前者重要。 D. 要想让陪伴式服务真正走出“灰色地带”,有关部门、相关平台、职业陪伴师等多个方面应该共同发力,负起应有责任。 6. 后两则材料表达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13、?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啊!母亲”不是诗人创造的 茹志鹃 老寿走进屋子,又走出来,走出来又走进去,他睡不着啊!走到第八次的时候,星星已经淡下去了,鸡叫了第一遍。 老寿伫立在屋前的枣树下,听着那炒豆似的机枪,大炮也轰轰地连成了串;天上的照明弹,一挂就是一大溜。千里淮海平原,汇集了百万大军,把敌人搓成一球一球地围了起来。捷报,捷报,又一个捷报。这样的大战,真是百世难遇啊!远道来的粮车,像一道道流不完的长流水,成日成夜吱扭吱扭地往前送。千里之外的老百姓,都在为淮海大战贡献力量,可是咱呢?老寿想到这

14、里,心里像开了的锅,身上那件三层新的棉袄,烧得他前胸后背尽冒汗。 鸡啼二遍的时候,副区长老甘来了。他刚一进门,老寿都不敢认他了。才几天没见,他瘦落了形,眼窝塌下去了,腮帮子凹下去了,一脸黑茬茬的络腮胡子,围着一张干裂的嘴,裂开的血口子都发了黑。他一进门,就背靠着炕沿,坐倒在蒲垫上,说:“老寿,快帮我通知党团员、积极分子,马上来开个会。还有你有没有热水,给我一碗。” “有!有!”老寿连连应着,走出门去,伸手就在屋檐上,使劲拽了两把屋草,进来就填进灶膛里,点着了火。老寿在锅里添了水,又敲了四个鸡蛋,一边忙一边说道:“老甘哪,遇见啥困难了,你开口嘛!” “啥困难?柴草!老寿,解放军打这样的大仗,粮食

15、不用咱筹划,咱连个柴草都供不上,像话吗?”老甘说着,一边使劲地用手搓着脸,胡茬子搓得刷刷响。“土地庙拆了,土改前的那些小破屋也拆了,还有啥?啊!” 是啊,还有啥呢?老寿的老伴刚去世,她心爱的小木柜子上次也支援了前线。 “别着急,咱再合计合计。”老寿把一碗滚热的汤鸡蛋端到老甘面前的矮桌上,就急急出门去通知人了。 等到老韩和其他党团员、积极分子十多个人跟着老寿走到屋里,只见老甘背靠着炕,双手搭在匣子枪上,头歪到肩膀上睡得正香,桌上那碗汤鸡蛋已经冰凉了。 大伙儿蹑着脚,悄悄地围着那个睡着了的人,蹲下来,坐下来,开了一个哑巴会,议题是明白的:柴草。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说一句话,可是大家都被

16、紧急地动员了起来:柴草! 最后,大家看着老甘睡沉了的脸,相互示意一下坚决的眼色,点点头,散了会。 老寿送大伙儿走出屋去,没再进来。他站在屋前的枣树下发起愣来。这枣树不大,可是结的小甜枣,可真没说的。土改时,老伴对分进的这三间草屋倒不怎样特别喜欢,可是对屋前这七棵枣树,喜得几宿都没合上眼,头年打下的枣,她只给正要去参军的儿子铁栓尝了几颗,其余全部都送到了部队,慰劳了解放军。 “铁栓娘,还是你想得好啊!”老寿在心里跟老伴合计着,“可不,你平就想到了慰劳解放军。” 鸡叫三遍,晨曦初露的时候,老寿已脱了棉袄,抡起斧子,“哼”的一声,向枣树砍了下去,树不大,老寿哼了三下,树就倒了,枝梢上还带着几颗红透了

17、的枣子。起早的孩子们欢叫着,一哄而上。老寿却笑得眼睛弯弯的,打量这棵树,捆捆扎扎,不过担把光景,七棵树,不过七担柴。 “少是少了点儿,总比没有的强。”老寿想着,又“哼”的一声,向第二棵枣树改了下去。当他砍到第五棵的时候,他的膀子叫人从后面抱住了。回头一看,是老甘,再一看,周围站着的,不尽是孩子,村里的一些爷们也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老寿笑着说:“这地里的东西嘛!去了还能再长。去了枣树种梨树,咱拿枣儿换梨吃。那梨又水灵又甜,比枣强多了。” 老甘紧紧捏着老寿的膀子,眼里转着泪花,说:“将来我们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果园。不过现在,你还是留两棵给孩子们解解馋吧!”说话时,那些参加

18、哑巴会的,也有没有参加的,挑的挑,扛的扛,都来了。大木柜,石榴树,旧水车,洋槐树,一个老大爷带了两个孩子,抬来了一副板,老大爷挤到老甘面前说:“咱没树,我有副寿材板,可行?” 老甘没有说话,他环顾着大家,又仔细地看着一件件的东西,最后说道:“老少爷们,革命的衣食父母,你们对革命的贡献,党是不会忘记的。” 这个不算大的村落里,一天放倒了二百多棵树,于是村子成了赤膊村。老甘含着两眶热泪,从这个小小的赤膊村里,运走了一千担硬柴。 第二年的春天,当百万雄师飞渡长江的时候,老寿为村里果园培育的梨树苗苗,已有筷子长了。当村里有人来看望苗苗的时候,老寿最高兴了,眉毛一耸一耸地说:“桃三梨四,大伙儿算算看,再

19、过四年,老甘说的那种铁牛,咱不牵它三五条回来才有鬼呢!”说着就坐在苗圃边的田埂上,抱着膝盖,乐得直摇晃身子。 【注】节选自剪辑错了的故事(四),“大地啊!母亲不是诗人创造的”是节选部分的标题。汇集了百万大军:1948 年 11 月 6 日到 1949 年 1 月 10 日,国民党八十万军队,共产党六十万军队,在淮海地区进行了大决战,史称“淮海战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敌人搓成一球一球地围了起来”是老寿对解放军把国民党军队分割围歼的势态的理解,这句话生动形象,“搓”字写出了解放军的强大有力。 B. 小说对老甘的描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20、写相结合的手法,其肖像描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凸显了他为革命工作不顾苦累、日夜操劳的工作作风。 C. 小说对老寿的老伴描写虽然不多,却刻画得相当生动:她不爱草屋爱枣树,把头年打下的枣的绝大部分慰劳了解放军,深刻表现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拥护。 D. 梨树在小说中代表着老寿及村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老寿为村里果园培育的梨树苗苗“已有筷子长了”预示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即将实现。 8. 请从结构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具体分析第一自然段的妙处。 9. 小说题目中的“大地啊!母亲”有怎样的含义?为什么说它“不是诗人创造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

21、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中祥符九年七月,辛亥,飞蝗过京城,帝诣灵感塔焚香祈祷。翼日,执政袖死蝗以奉百官贺。王旦曰:“灾弭,幸也,又何贺焉?”众力请,旦固称不可,乃止。癸亥,上封者言蝗旱由大臣子弟恣横所致。诏曰:“近以蝗蝝伤于苗稼,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丙寅,诏:“自今群官职田并须遵守元制,无得侵扰客户,遇灾沴即蠲省之。”殿中侍御史王奇请籍纳职田以助赈贷,帝曰:“朕以此田均济官吏,欲人各足用,责其清谨耳,奇未晓此理。”降诏申敕焉。先是翰林学士李迪,召对龙图阁,命草诏书,徐谓迪曰:“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

22、遽辞州事,谁可代玮者?”对曰:“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今关右兵多,可分以赴玮。”帝因问:“关右几何?”对曰:“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内侍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徐悉赴塞下。未几,嘉勒斯赉果犯边,复召问曰:“玮战克乎?”对曰:“必克。”及玮捷书至,帝谓迪曰:“卿何料之审也?”迪曰:“嘉勒斯赉大举入寇,使谋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其至,是以逸待劳,臣用此知其决胜也。”十一月,壬子,以礼部郎中李及为太常少卿,知秦州。玮数上章求解州事,帝问王旦:“谁当代玮者?”旦荐及可任,帝即命之。众议皆谓及非守边才,旦曰:“夫以曹

23、玮知秦州,戎羌詟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及厚重,必能谨守玮之规。”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B. 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C. 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D.

24、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祈祷,向神灵祈求祷告,请其帮助实现心中之愿望。文中皇帝祈祷是希望蝗灾停止。 B. 职田,古代官吏的禄米田,按官品等级分给。历代相沿,唯所给之田数目各有增减。 C. 关右,即关西。“关”在文中指潼关,“右”指西,在地理上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D. 戎羌,羌是我国古代西部一个少数民族,戎指兵器,戎羌即全副武装以图进犯的羌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中祥符九年京

25、城蝗灾缓解之后,有执政官率领众大臣要庆贺蝗虫之死,王旦认为这种灾祸的平息不值得庆贺,最终没有同意众人的请求。 B. 皇帝询问李迪谁可以代替曹玮时,李迪认为边关众将领在谋略方面都比不上曹玮,根本没有人能够代替他,所以建议像曹玮要求的那样增兵。 C. 嘉勒斯赉进犯边境,李迪判断曹玮必能战胜敌人,他之所以预料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对敌人的情况相当了解,并且对曹玮的战术非常认可。 D. 在曹玮请求解任,皇帝物色替代他的人选时,王旦推荐了李及,皇帝当即听从了,不过,当时很多人认为李及并不是一个能够守卫边疆的人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以此田均济官吏,欲人各足用,责其清谨耳,

26、奇未晓此理。 (2)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炀帝行宫 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刘沧:晚唐诗人。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问句收束,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的浮云流水究竟漂流到何方的追思。 B. 第三句中的“香销”应置于“尽”字之后,此句揭露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 C. 芳草无涯本是美景,

27、但“怨入”一词使之成了典型的伤感之景,令人心惊。 D. 尾联以景结情,既切合了咏“炀帝行宫”之意,又紧扣了讽晚唐当世之旨。 15. 明代文学批评家胡应麟评本诗颈联:“不言讽而讽味十足,且得思与景借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两个定语后置句“_,_”,突出了蚓的弱小,但其成功则与貌似强大的蟹形成了鲜明对比。 (2) 欧阳修在 醉翁亭记 中写自己无论醉与醒皆能有所行动的两句是“_, _”。 (3) 古代文人常在诗词中运用“剑”的意象, 借以显示勃勃雄心, 或表达爱国之志, 如“_,_

28、”。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的红梅开得灿烂,开得_,仿佛们才是初春的主角。铆足劲地绽放之后,把接力棒交给迎春花。_,迎春花就是为迎春而生。她是急性子,还没有长几片叶子,就_地孕育花骨朵,暖风吻一吻,蹭一蹭,哗啦一声缀满枝条,举起黄色的小喇叭,嘟嘟嘟地吹着春之曲。这高雅的音乐惊动了左慈溪里的几尾小鱼,小鱼心领神会,一串串吐着小水泡应和着,鞭炮的形态演绎春之声。 柳树也从诗经里_,带着诗情画意。柳树是春的标签。试想,没有柳树的春天还算得上是真正的春天吗?柳树上现出鹅黄,人们就意识到春迈着轻盈的脚步而来。

29、七星湖周围遍植柳树,( ),水里的柳条也如法炮制。靠近,靠近,再靠近,假以时日,即将成就一个繁花似锦的阳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得意洋洋 循名责实 迫不及待 源源而来 B. 得意洋洋 顾名思义 急如星火 款款而来 C. 忘乎所以 顾名思义 迫不及待 款款而来 D. 忘乎所以 循名责实 急如星火 源源而来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向着湖水靠拢的柳条抻了抻身子,尽量往下坠 B. 柳条抻了抻身子,尽量往下坠,向着湖水靠拢 C. 柳条抻了抻身子,向着湖水靠拢,尽量往下坠 D. 尽量往下坠的柳条抻了抻身子,向着湖水靠

30、拢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高雅的音乐惊动了左慈溪里的几尾小鱼,小鱼心领神会,一串串吐着小水泡应和着,以鞭炮的形态演绎春之声。 B. 这高亢的音乐惊动了左慈溪里的几尾小鱼,小鱼心领神会,一串串吐着小水泡应和着,拿鞭炮的形态演绎春之声。 C. 这高雅的音乐惊动了左慈溪里的几尾小鱼,小鱼心领神会,吐着一串串小水泡应和着,用鞭炮的形态演绎春之声。 D. 这高亢的音乐惊动了左慈溪里的几尾小鱼,小鱼心领神会,吐着一串串小水泡应和着,以鞭炮的形态演绎春之声。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都认为,适当饮

31、酒可以舒筋活血,起到御寒的作用,这是什么原因呢?人在饮酒后,会感到全身温暖、发热,但有这种感觉,是因为酒中的乙醇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后,一方面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起来,让热量加快散发到体表,因而使人感到温暖发热;另一方面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会降低对寒冷的感觉。 专家提醒,饮酒御寒是人们的一种错误认识,非但起不到保暖效果, 。比如酒精中的乙醇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让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发, ,体温下降,自然就不能保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年轻人在寒冷天饮酒,问题不大, ,因为老年人本来就对体温变化不是特别敏感,如果喝酒引起体温中枢调节紊乱,易损伤自身的调温功能。

32、 20. 材料第一段中有三处不合逻辑的情况,请指出并作简要解说。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景公在纪国故地游玩的时候,有人献上一个金壶,此为纪国国君的遗物。齐景公打开后,发现壶中有一封丹书,丹书的大致意思是:不要耗尽百姓的财力,不要重用品格低劣的人。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的治国箴言,怎么会灭亡呢?”晏子说:“君子听到好的建议,就会及时采纳,反思言行,并努力去实施。纪国国君却把它装在金壶里,不予践行,等待他的不是亡国还能是什么呢?” 以上材料具

33、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3 题答案】 【答案】1. B 2. A 3.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6 题答案】 【答案】4. B 5. D 6. 侧重点:材料二侧重介绍青年人对陪伴式服务的看法,指出陪伴式服务存在的问题;材料三侧重分析应该怎样消除陪伴式服务出现的问题。关系:两则材料都以陪伴式服务为核

34、心内容,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了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9 题答案】 【答案】7. C 8. 引出了后文对老寿的心理的叙写,进而引出老甘安排任务,为主要情节人民群众想尽一切办法筹集柴草做了铺垫。 通过对老寿睡不着的焦灼状态的描述,激发了读者了解后文内容的强烈兴趣。 9. 第一问:“大地啊!母亲”是说大地养育了人,没有大地,人类就不能生存;在文中的意思是,人民群众是革命的母亲,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第二问:“大地啊!母亲”虽然充满诗意,但它不是某个诗人创造的,它是老甘这样的共产党人用生命书写的,表达了对热情支持革命的人民

35、群众的由衷的赞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13 题答案】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我是用这些田地来均衡官吏的俸禄,想让他们都财物充足,要求他们清廉谨慎啊,王奇不懂得这个道理。 (2)我从前在陕西,用方寸小本子记下了军队粮草的数量来准备调度,如今这个小本子还放在我的佩囊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15 题答案】 【答案】14. A 15. 上句以残柳点缀行宫,不言讥讽,对炀帝暴政的嘲弄却溢于言表;下句写烟波浩浩,川水渺渺,暗示龙舟不在,炀帝已逝,不言讥讽而讥讽之味已足。

36、颈联描绘出一幅残柳衬着断壁残垣、夕阳照着浩渺烟波的苍凉画面,画面中蕴寓着浓浓的历史兴亡之情,情与景交融,是谓“思与景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题答案】 【答案】 . 蚓无爪牙之利 . 筋骨之强 . 醉能同其乐 . 醒能述以文(者) .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示例二: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示例三:慨然抚长剑 济世岂邀名;示例四:君子死知己 提剑出燕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719 题答案】 【答案】17. C 18. B 19. D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2021 题答案】 【答案】20. “人们都认为”犯了绝对化的错误,“都”字扩大了范围,违背了客观事实。“但有这种感觉” 中的“但”使用错误, “有这种感觉”和前文并不是转折关系。 “血液流动起来”错,不合事理,血液本来就在流动,只是毛细血管扩张后,血液流动得更快了。 21. 反而会有负作用进而导致体温下降但老年人则不可 四、写作(60 分) 【22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