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3916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广州市广州市 2022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20222022 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79 题。 (8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收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2、,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三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老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级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表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历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3、;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或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B.色愈恭,礼愈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C.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前行,欲穷其林 D.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

4、既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又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 B.作者以自己过去求学之艰与“今诸生”求学之便对比,意在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表达对马生的期望。 C.作者“家贫”却“嗜学” ,丝不慕同学的华美衣着,因为精神生活的富足弥补了物质生活的匮乏。 D.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对太学生拥有优越学习条件却学业无成有斥责之意。 1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问答问题。 (4 分)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 “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 “幸甚!”优旃曰: “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 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

5、岁。 优旃临槛大呼曰: “陛楯郎!” 郎曰: “诺!” 优旃曰: “汝虽长,何益! 幸雨立。 我虽短也,幸休居。 ” 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 “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 ” 始皇以故辍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倡:表演歌舞的人。陸楯者:在殿前阶下持武器警卫的武士。陛,台阶。楯,通“盾” 。半相代:指一半人值勤,一半人休息,轮番接替。苑面:种植林木、豢养食兽的地方。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 ) 始皇以故辍止( ) (2)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优旃是一个怎样的人?(

6、2 分) 6(2) (4 分) 【参考答案】 7. D D.“被”同“披”,穿 A.有时/或许 B.周到/极点 C.回答/又 8(1) (2 分) 【参考答案】 (1)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放(变)温和些。 (“填”,“挤满”,1分;句子大意正确得 1 分) 【评分标准】 “填”,“挤满”,1 分;句子大意正确得 1 分。 【评分细则补充说明】“填”,也可翻译为“站满”“填满”。 (“充满”不可以。 ) 8(2) (2 分) 【参考答案】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缊袍敞衣”指“破旧的衣服”,1 分;句子大意正确得 1

7、 分) 【评分标准】 “缊袍敞衣”指“破旧的衣服”,1 分;句子大意正确得 1 分。 9.D (“怀有斥责之意”有误,错误类型属无中生有,文中作者宋濂勉励之意力透纸背,在此并无斥责。 ) 10(1) (2 分) 【参考答案】曾经(1 分)停止(1 分) 【评分标准】 (1)答对 1 题得 1 分,答错或者未答不得分,满分为 2 分。 (2)解释里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3)解释里只要包含正确义项即可得分。如“尝”解释为“曾经、曾”。“辍”解释为“放弃、停止” 10(2) (2 分) 【参考答案】 (2)选文中优旃体恤卫土,表明他有同情心;巧妙阻止扩大苑囿,表明他善于进谏(能言善辩) 、诙谐幽默

8、。 (一点 1 分,写对两点得 2 分) 【评分标准】一点 1 分,写对两点得 2 分。 【评分细则补充说明】写出优游体恤卫士(关心百姓疾苦) ,表明他有同情心(怜悯心/善良) ;巧妙阻止扩大苑囿,表明他善于讲谏(能言善辩/善于劝说/有谋略/聪明、智慧/能说会道/敢于进谏/善于言辞) 、诙谐幽默。 概括形象的关键词有错别字,不得分。学生没结合材料分析,不扣分。 【评分示例】2 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 (1)善良,关爱卫士的人,从“优旃见而哀之”看出。 (2)有谋略、聪明,使“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评分说明:善良,关爱卫士 1 分,有谋略、聪明 1 分。 ) 示例二: (1) 优旃间阶下持武

9、器的武士在雨中寒冷, 就想办法让他们休息, 体现他关心他人、 善良正直; (2)优旃巧妙地让秦始皇同意武士轮值,劝阻秦始皇扩大苑囿,体现他机智、能说会道。 (评分说明:“关心他人、善良”1 分,“机智、能说会道”1 分。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20222022 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7-9 题。 (8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0、”对曰:“小信未乎,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鼓作气/而或长烟一空 C.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公将鼓之/

11、以我酌油知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肉食者谋之”写出乡人对战争漠不关心,也表现了当时平民与权贵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B.鲁庄公作战时的急躁冒进和胜利后的提问,呼应了曹别“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说法。 C.交战之时曹刿用语短促,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突出了曹刿对“肉食者”的嘲讽鄙视。 D.本文借曹刿论战揭示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战术并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住在山中,每醉归,倚胡

12、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今年自唐安别驾来摄键为,既画公像斋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不独备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 (选自陆游渭南文集 ) 注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唐安:地名,今四川崇庆县。别驾:官名,通判的别称。摄:摄官,临时代理某官。犍为:今四川乐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 亦平生素意也 (2)陆游“绝好岑嘉州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 分) 7.选 A 项(鄙:见识短浅。

13、B.第一次/全;C.参与/私下;D.无义,补足音节/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 8. (1) (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 9.选 C 项(交战时曹刿用语短促,体现战争紧张,也为下文没下悬念,并没有对统治者的嘲识鄙视。 ) 10.(1) 【词语解释】曾经;向来,一向 (2) 【文意理解】醉后要孩子们诵读岑嘉州诗。认为岑嘉州是李白、杜甫之后,唯一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在书斋壁上画岑嘉州像。选取当世流传的岑嘉州遗作 80 多篇刻印流传。 (1 点 1 分,写到 2 点即满分。 )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 202

14、22022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 B. 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C. 上

15、下一白 一碧万顷 D. 及下船 及鲁肃过浔阳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下列对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三日大雪,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亭观赏雪景 B.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是张岱,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C.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D. 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

16、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垮蹇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节选自檀园集卷八) 注释匌匒(g d ) :重叠的样子。菰(g)蒲:水生植物。信宿:连宿两夜。跨蹇(jin ) :骑着蹇驴或驽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折而北 顾而乐之 (2)上面文段与湖心亭看雪都记叙了作者观赏风景的过程,试分析文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710 题答案】 【答

17、案】7. D 8.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9. A 10. (1)向北 环视 (2)文段主要表达出作者沉醉于西山景色之中的潇洒自如、怡然自得的情感。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绝:消失断绝; B.是:指示代词,这,这样动词,是; C.一:副词,全数量词,一片; D.及:意思都是“等到”;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逐字对译,直译、意译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补充省略成分,关键词语的翻译等。重点词语: 余:我;焉得:哪能; 莫:不要;痴

18、:痴迷。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 B.有误,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 C.有误,应是侧面烘托而不是正面描写; D.有误,是“西湖”而不是“瘦西湖”; 故选 A。 【10 题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句意:转而向北走。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北。 句意: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顾:环视。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西山的建筑、湖泊、树木、山峰等美景,“顾而乐之,殆

19、不能去”,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美景的赞美,陶醉于美景之中,怡然自得,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

20、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第 4 题文段 从西直门出去,经过高粱桥,大约十里路,就到了元君祠。转而向北走,有大约十里河堤,路旁是很多老柳树,参差不齐交相呼应;清澈的湖水大约有数百顷,清澈见底。西山重重叠叠,与湖中的波光水影一上一下。远处可以看见功德古刹和玉泉亭榭,有朱红色的门和碧绿的琉璃瓦,绿色的树林和山峰互相呼应。湖中有点点水草,水鸟一上一下地飞翔,如同在江南的绘画之中。我连着在金山及碧云寺、香山寺待了两天,第二日就骑驴回去。由青龙桥纵行湖堤上,晚风习习,

21、湖中波光乍起,山间雾气湿润得像要滴水,柳条疯了似地摇摆,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几乎不想离去。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 20222022 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

22、痴似相公者。 ”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 B. 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C. 上下一白 一碧万顷 D. 及下船 及鲁肃过浔阳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下列对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三日大雪,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亭观赏雪景。 B.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是张岱,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C.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 “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23、 D. 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 【79 题答案】 【答案】7. D 8.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 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 9. A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消失断绝; B.指示代词,这,这样动词,是; C.副词,全量词,一片; D.都译为“等到” ;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

24、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余:我;焉得:哪能; 痴:痴迷;更: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 B.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并非“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 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 ” ,是借舟子之口,体现作者对西湖之景的痴迷,体现了作者的特立独行,属于侧面描写;并非正面描写; D.根据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可知,本文写的是杭州西湖的雪后之景;并非是瘦西湖(今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 ; 故选 A。 【点睛】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声音都消失了。这天

25、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 ”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 ” 10. 古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

26、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 “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 “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鲁仲子曰: “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

27、: “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及,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 【注释】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鲁仲子:齐国高士。夜邑:在今山东掖县。淄:水名。虞:通“娱” ,娱乐。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钓。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援桴(f) :拿鼓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曾益其所不能_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 (2) 【甲】 【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 【甲】_; 【乙】_。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 【1011 题答案】 【答

28、案】 (1) . 同“增” ,增加 . 同“横” ,梗塞、不顺 (2)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 ,增加。 句意: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衡:同“横” ,梗塞、不顺。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甲文首先列举从忧患中奋起的例子,接着论述忧患可以使人生存,享乐会导致灭亡的道理,结尾直接点明文章主旨。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9、强调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忧虑祸患可以求得生存,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乙文中“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写出田单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也就是他攻不下狄城的原因, 强调了享乐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点睛】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

30、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虑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 “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的。 ”田单听了有些害怕,便去问鲁仲连说: “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听听您讲的道理吧。 ”鲁仲连说: “现在将军您东可收纳夜邑封地的租税,西可在淄水之上尽情地欢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挎在腰间,驰骋在淄

31、水,渑水之间,现在您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 ”田单说: “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狄城终于被攻下了。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 20222022 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10 题。 (12 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3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节选自曹刿论战 )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审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 乐全先生文集叙 ) 【注释】颀然:高大的样子。公辅:三公首辅。徇:追求。假:看待、对待。人主:君主。毁誉:毁谤和称赞。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3、。 (4 分) (1)又何间焉 间:_ (2)肉食者鄙 鄙:_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博:_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望:_ 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乃”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乃入见 B蒙乃始就学 C久而乃和 D乃重修岳阳楼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10.阅读【甲】 【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相同的品质。 (2 分) 三、 (6 小题,16 分) 文言文阅读(12 分) 7.(4 分) 【答案】 (1)参与 (2)目光短浅 (3)广博 (4)声望 8.(2 分) 【答案

34、】C 9.(4 分) (1) (2 分) 【答案】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用诚心处理。 (2) (2 分) 【答案】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10.(2 分) 【答案】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的才能,且勇于担当。 【译文】 【乙】唉!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并非他们不擅长言语,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平常所学、失去平日所坚持的志向,这些人的气度是 狭小的。张公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就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从年轻时为官,到老了回家,从来不用言语讨好别人,用神

35、色谄媚别人。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心里认同后再发言。毁谤和赞誉改变不了他,得到和失去也一样(坦然)对待,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 广东省广州四中教育集团广东省广州四中教育集团 20222022 年新款一模测试语文试题年新款一模测试语文试题 三、 (5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列。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早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

36、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遮。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粪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B. 如鸣珮环,心乐之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无何,上至 D. 皆若空游无所依 月下如积水空明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

37、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源,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 选文第二段写鱼儿的自由自在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又充满酸楚,但也从中获得了短暂的欢愉。 C. 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 D. “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鱼的影子来突显阳光的明媚美好;“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作者观鱼时暂时愉悦的心情。 【79 题答案】 【答案】7. B 8. (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 (

38、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 (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 (有时)看得见, (有时)看不见。 9. D 【解析】 【7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乃:于是/竟然; B.乐:都是“以为乐”; C.居:停留/停止,这里是等的意思; D.空:名作状,在空中/澄澈;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翠蔓(藤蔓) 、蒙(遮盖) 、络(缠绕) 、缀(

39、连结)”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斗(像北斗星一样) 、折(曲折) 、蛇(像蛇一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文章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潭水的清澈,并不是写“阳光的明媚美好”;“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既写出了游鱼的活泼可爱,也表现了作者观鱼时暂时愉悦的心情。由此可见,D 项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 D。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 隔着竹林, 可以听到水声, 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

40、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

41、,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陈)寔在乡间,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令子孙,正色训之曰:“夫入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逐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喻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

42、是一县无复盗窃。 (节选自后汉书 ) 【注释】短:批评,指责。阴:暗中。整拂:整理拂拭(衣服) 。稽颡(q sng) :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领触地,表示极度的度诚。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时岁荒民俭 令遗绢二匹 (2)陈寔对待“梁上君子”的做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011 题答案】 【答案】 (1)年;赠送 (2)陈寔教育梁上盗贼很有办法,他既没有一味惩罚,也没有空洞说教,而是充分考虑了对方的人格尊严和客观情况。先旁敲侧击动之以情,继而当面劝说晓之以理,并送给他绢二匹,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我们从中可得到启示:挽救“失足青年”,首先应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不能因为他们一时所犯错误

43、,而将其“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就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岁:年。 (2)句意:吩咐送给他二匹绢。遗:送给,赠送。 【小问 2 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可从人物的行为入手谈启示。 陈寔发现了小偷进入家里,先将子孙召集过来,用严肃地训诫子孙“夫入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逐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采用了旁敲侧击的方法对小偷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小偷叩头请罪。继

44、而说“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指出造成小偷现状的原因,并“遗绢二匹”。可见陈寔在教育梁上盗贼时并没有一味惩罚,也没有空洞说教,而是充分考虑了对方的尊严和实际情况,使得梁上君子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从陈寔对待“梁上君子”的做法启示人们:在教育一个人改正错误的时候,不能一味的采用训斥责备的方法,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对犯了错误的人给以人格上的尊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要给“失足者”以悔过自新的机会,要想办法帮助其从思想上改变自己。意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

45、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干坏事的人不一定天生就坏,只是长期习惯了,才逐渐变得这样。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吩咐送给他二匹绢。从此以后全县盗贼绝迹。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 20222022 年中考

46、语文模拟卷年中考语文模拟卷 文言文阅读 杞人忧天 ( 列子 )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4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亦不能有所中伤( ) (2)若躇步跐蹈( )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身亡所寄

47、( ) (2)奈何忧崩坠乎( ) (3)天果积汽( )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7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14 (1)zh ng (2)c 15 (1)通“无”,没有 (2)倒塌,坠落 (3)果真 16 (1)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2)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7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14本题考查字音。“中”在文中读 zh ng,意思是打中,“中伤”就是

48、打中击伤。“跐”读 c,意思是踩。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亡”,通假字,通“无”,没有;“崩坠”,崩塌,坠落。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本题关键词有: (1)句:“若”你;“躇(ch )步跐(c)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奈何”,为什么; (2)句:“舍”同“释”,解除、消除

49、;“晓”,开导;“之”,代词,他,代杞人。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内容及寓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自己的理解。 第一问: 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可知,杞人是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第二问:文章重点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才放下心,高兴极了。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

50、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