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3847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 2022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20222022 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活动二:探琴心,品文韵(活动二:探琴心,品文韵(1919 分)分) 【材料一】 图 1 古琴(如图 1) ,又称七弦琴、玉琴。古琴的来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太古遗音记载:“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 ”现代古琴形制与唐琴一致,长三尺六寸五分(约 122 厘米) ,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天、地和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七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君、臣;十三徽象

2、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的形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根据网络材料编写) 【材料二】 梁江淹自序传曰:淹字文通,济阳考成人,为建安吴兴令。地在东南峤外,闽越旧境也。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淹平生所至爱,不觉行路之远也。山中无事,专与道书为偶。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常愿卜居筑宇,绝弃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绿水,左倚郊甸,右带洒泽。青春爰谢,则梜弋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弹琴咏诗,朝露几间,忽忘老之将至云尔。 (节选自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五十五杂文部一 ,有删减) 注卜居:选择地方居住,这里指隐居。人事:指人世间的事。青春爰(yun)谢:这里指冬去春

3、来。梜(ji)弋平皋:这里指在平原散步。朝露几间:人生短暂,几经朝露。 【材料三】 图 2 古琴声是至清之音。与园林一样,琴声也能营造出一个自然脱俗、幽雅闲适的境界。琴境与园林之境的结合,是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的。 唐代王维曾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之句;清代蒋恭棐在逸园纪略中写道: “每春秋佳日,主人鸣琴其中,清风自生,翠烟自留,曲有奥趣。 ”琴声,能涤烦消虑、忘忧解乏。久在樊笼里的人们,聆听到琴声,就可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 行走在园林中,琴声可以解忧,更可以助景娱情。在私家园林雍家园里,宋代欧阳修与友交游,据石而奏古琴,浑然忘我,似乎进入神仙妙境。在琴声中,人们体会到了忘怀息心的审美

4、之境。 琴声如此,这使得园林中一切入耳之音,古人都好以琴声比拟了。如扬州休园,有轩命名曰“琴啸” ,以竹声喻琴。扬州平山堂的“听石山房” ,古人凭此地“山风刚劲,擦壁如琴” ,也以风吹山石之音喻琴。苏州拙政园又有小沧浪水阁,今人引诗句“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评价它,用水声喻琴。 古代园林中多设琴房,其意在琴外,在耳,更在心。琴在园林里起到了“意显、情移、境生”的艺术效果。意显,指借琴把景点出来;情移,指游人因琴产生联想;境生,指以此生成充满乐感的氛围。 琴,又谐音“情” ,此琴彼情,是琴境撩人,还是游人多情,抑或是游人因琴景而留情?园林中的琴,怎不助人游兴,涨人雅意?扬州瘦西湖的琴室,室内有

5、琴一张,室外是“一水回环杨柳岸,画船来去藕花天” ,成为当时文人士子争相游玩的佳处。 在园林里,琴声、游人、山水丘壑容易互为知音、互为传情。中国古人有琴中觅知音的期待。中国的园林仿佛也这样,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只待“有缘人” ,读懂它的味,欣赏它的美。 (选自李金宇古代园林里的琴境 , 文汇报2019 年 8 月 4 日,有删改) 【材料四】 图 3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古琴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乐器? 喻辉:古琴,传说由伏羲创制,其形制一直流传到今天。传统的中国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在安静的环境中,能弹出细腻微妙的天籁之声,令人思绪无限,体现出中国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

6、演奏者在弹奏古琴时,也会陷入沉思,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中新社记者:古琴音乐体现了何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如何打破藩篱进行文明互鉴? 喻辉:古琴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深刻反映了古代传统文人的道德追求、文化观、社会观。古琴曲谱由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如图 3) ,识字是演奏古琴的前提。 ( 广陵散古琴谱节选,图中简谱由管平湖据古谱转化而成) 古琴音乐极具中国特色,当代中外音乐学家们一直试图揭示古琴音乐中隐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潜心研究和整理中国古琴文献,写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专著琴道 ,为传播中国古琴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77 年,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弹奏的流水录音被

7、刻在一张喷金铜唱片上,作为 27首精选的人类音乐作品之一,由美国的“旅行者”号太空船发射载入太空,借此向可能存在的超智慧生物致意。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对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喻辉的采访,有删改) 6. 友好学校学生在阅读材料二时,对个别语句不理解,请你帮助他们解惑。 (1)下列是对划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处理,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B.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C.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D.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语句。 皆淹平生所至爱,不觉行路之

8、远也。 7. 友好学校学生不太理解中国古代文人为何钟情古琴,请你结合四则材料向他们做出解释。 8. 下列是友好学校学生对四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援引了太古遗音的记载,由此推测古琴来源于上古,说明其历史悠久。 B. 材料二描述了江淹弹琴赋诗、悠然于山林的晚年生活,体现江淹归隐的闲适快乐。 C. 材料三中,评价小沧浪水阁的诗句以水声喻琴,只是因为琴声可消解游人烦忧。 D. 材料四中,高罗佩为揭示古琴音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研究后写成琴道 。 9. 材料三中,扬州瘦西湖琴室有琴,却无人演奏,羽生对此很纳闷。你结合材料三内容,向羽生分析了这样安排的用意。 10.

9、 你认为古琴艺术在当下会得到推广吗?请从四则材料中找出论据支持你的观点。 【610 题答案】 【答案】6. (1)B (2) (这些)都是江淹我平生最喜爱的, (就)忘记了一路行来走了多远。 7. 古琴的形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中国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深刻反映了古代传统文人的道德追求、文化观、社会观;古琴声接近大自然,和音纯净,能营造出一个脱俗的、自然的、幽雅闲适的出世境界;古琴声可以解忧(帮助人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能涤烦消虑、忘忧解乏) ;古琴声助景、娱情(助人游兴雅意)等。 8. C 9. 示例:古代园林设琴房,其意

10、在琴外,琴在园林里起到“意显、情移、境生”的艺术效果。它能让游人体会园林的意境;引发游人主动想象与联想,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助人游兴,涨人雅意,产生“再 创造”的快乐。 10. 参考示例 1:不会得到推广(观点) 。因为古琴曲谱由汉字或者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普通人难以识谱;古琴对演奏环境要求高,采用丝弦,声音很小,只适合在幽静的环境中演奏;古琴隐含中国传统文化基因,需要弹奏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方能弹奏出意境。 (从古琴曲谱辨识、弹奏环境、弹奏者素质等角度分析) 参考示例 2:可以得到推广(观点) 。现代人普遍压力大,古琴声音可以涤烦消虑、忘忧解乏(或解忧、娱情、消压) 。中外音乐学家对

11、古琴文化已有深入研究,有的专家已将古谱转化为简谱,便于大家理解学习。(从古琴声的功效、音乐传播等角度分析) 【解析】 【6 题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等到悠闲地独自前往山中,有时到了傍晚忘了回家,放荡形骸的时候,经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及悠然独往”写人物的行动, “或日夕忘归”写游玩之尽兴, “放浪之际”写游玩的状态, “颇著文章自娱”写游玩的结果。故断为: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

12、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皆,都;至,最;之,取消句子性,无实义。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中国古代文人钟情古琴,原因是多方面的。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句,可知原因一是:古琴的形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结合材料三第段中 “古琴声是至清之音。 与园林一样, 琴声也能营造出一个自然脱俗、 幽雅闲适的境界。琴境与园林之境的结合,是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的” ,可知:古琴声接近大自然,和音纯净,能营造出一个脱俗的、自然的、幽雅闲适的出世境界; 结合材料第段中“琴声,能

13、涤烦消虑、忘忧解乏。久在樊笼里的人们,聆听到琴声,就可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 ,可知:古琴声可以解忧,帮助人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能涤烦消虑、忘忧解乏; 结合材料三第段中“行走在园林中,琴声可以解忧,更可以助景娱情” ,可知:古琴声助景、娱情(助人游兴雅意) ; 结合材料四第段中, “在安静的环境中, 能弹出细腻微妙的天籁之声, 令人思绪无限, 体现出中国道家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 ,可知:古琴声体现出中国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 材料四第段中“古琴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深刻反映了古代传统文人的道德追求、文化观、社会观” ,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

14、材料内容的理解。 C.材料三,第段中“行走在园林中,琴声可以解忧,更可以助景娱情” ,第段中“琴声如此,这使得园林中一切入耳之音,古人都好以琴声比拟了” , “苏州拙政园又有小沧浪水阁,今人引诗句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评价它,用水声喻琴” ,因此评价小沧浪水阁的诗句以水声喻琴,是因为“琴声可以解忧,更可以助景娱情” 。本项中“只是因为琴声可消解游人烦忧”理解错误;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材料三中,扬州瘦西湖琴室有琴,却无人演奏。原因在材料三第段中。 第段中“古代园林中多设琴房,其意在琴外,在耳,更在心。琴在园林里起到了意显、情移、境生的艺术效果” ,这是原因之一

15、;其次,根据第段中“意显,指借琴把景点出来;情移,指游人因琴产生联想;境生,指以此生成充满乐感的氛围” ,第段中“此琴彼情,是琴境撩人,还是游人多情,抑或是游人因琴景而留情” ,可概括为:它能让游人体会园林的意境;引发游人主动想象与联想,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助人游兴,涨人雅意,产生“再创造”的快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 古琴艺术在当下能否得到推广,可认为能,也可认为不能。只要结合材料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如认为能在当下得到推广,可根据材料三中“琴声,能涤烦消虑、忘忧解乏。久在樊笼里的人们,聆听到琴声,就可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等分析,古琴能消解现代人的压力;材料四中音

16、乐家已将古琴谱转化为简谱,为传播中国古琴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等方面来阐述理由。 如认为不能在当下得到推广,可从古琴曲谱辨识难度大、弹奏环境和弹奏者素质要求高等角度分析。如,古琴曲谱艰涩,普通人难以识谱;古琴是丝弦乐器,音量小,演奏环境要清幽;弹奏者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才能弹奏,因此古琴推广的难度大。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二 梁代的江淹在自序中说: 江淹字文通, 是济阳考成人, 建安年间做过吴兴县令。 吴兴在东南高山之外,属于古代闽越境内。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 (这些)都是江淹我平生最喜爱的, (就)忘记了一路行来走了多远。山中无事,专心阅读道教经书。等到悠闲地独自前往山

17、中,有时到了傍晚忘了回家,放荡形骸的时候,经常写文章自娱自乐。常常想在山中盖房隐居,不再过问人世间的事,以山林做院子,以溪流做池 子,左边是城外郊区,右边是池沼。冬去春来,就在平原散步;秋高气爽,就在静室内独酌。弹琴咏诗,像朝露一样短暂的人生,常常忘记衰老将要到来等等。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20222022 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10 分) (一) 凡闻言必孰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 “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

18、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 ( 吕氏春秋察传 ) (二) 神魖,谓山缫之尤灵异者。若大荒东经云: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有角。一足。出入水 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 ( 说文解字注解) 注乐正:古代宫廷中负责管理音乐的官名。夔:传说上古时代音乐家。重黎:上古传说中的人。魖(x) :古书中的一种鬼。大荒东经: 山海经第十四卷。 (1)请根据提示,解释“孰”的含义。 (1 分) 提示: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解释:凡闻言必孰论孰: (2)下面更接近于“夔”的甲骨文字形的一项是() (3

19、分) ABCD (3)对于“夔一足”的解说,选文(一)中孔子所说与选文(二)有何不同?(3 分) (4)能印证选文(一)中“验之以理”的一项是( ) (3 分) A.鲁迅幼时向寿镜吾先生请教“怪哉”是怎么回事。 B.斯诺询问林伯渠如何克服苏区货币交易的困难。 C.孙悟空与如来佛祖赌赛一筋斗打出佛祖的右手掌。 D.王子猷雪夜访问友人戴奎问他招引诗的内涵。 7 (10 分) (1) (1 分)通“熟” ,仔细地 (2) (3 分)C (3) (3 分) 山海经中说的是“夔”这种神兽,只有一只脚;而孔子是说,夔这个人,通过音乐传教天下,使得天下安定, “乐正”一职只要“夔”一个人就足够了,孔子此处是

20、夸赞了“夔”的重要性。 (4) (3 分)B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2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三)古文阅读(12 分) 【甲】【甲】 又西六里为居庸关南口,有城,南北二门。 魏书谓之下口, 常景传 :“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元史谓之南口。自南口以上,两山壁立,中通一轨,凡四十里,始得平地。而其旁皆重岭叠嶂蔽亏天日。 (节选自顾炎武昌平山水记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 【乙】【乙】 居庸关者, 古之谭守者之言也。 龚子曰:“疑若可守然。 ”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 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

21、曰“疑若可守然”。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节选自龚自珍全集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注释辏(c u) :聚集。蹙(c ) :收缩。 10.读文中画线句,完成题目。 (4 分)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一处。 (1 分) 而 其 旁 皆 重 岭 叠 嶂 蔽 亏 天 日 (2)这句话与三峡中的“ , ”异曲同工,再结合生活中“月盈月亏”的自然现象,可以推断出“蔽亏天日”意思为 。 (3 分) 11.【乙】文中出现了四次“疑若可守然”,小帅从结构架设的角度看,觉得很好;小杰从语言简洁的角度看,觉得不妥。你同意谁的看法?结合文本内容

22、分析。 (4 分) 12.结合【甲】 【乙】两个选段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4 分) 顾(炎武)平铺直叙,像是用文言说家常话;龚(自珍)则不然,左曲右折,像是用文言种奇花异草。 张中行怎样学习文言文 (三)10.(4 分) (1) (1 分)而 其 旁 皆 重 岭 叠 嶂 / 蔽 亏 天 日 (2) (3 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 1 分) 天空和太阳都因(山的)遮蔽而不完整。 (意对即可,1 分) 11.(4 分) 示例一:同意小帅的看法。第一处“疑若可守然”概括了居庸关的地形特点(1 分) ,后三处“疑若可守然”以设问的形式具体分析了居庸关的地形特点(1 分) 。这四句话引领了整个语段

23、的结构,条理清晰(1 分) ;同时四句话或陈述、或疑问、或判断,形成文本节奏上的变化,更吸引读者(1 分) 。 示例二:同意小杰的看法。四处“疑若可守然”从内容上来说意思是一样的,后三处可以用“如何”“其一”“其二”这样的句子表达(2 分) 。这样不仅更简洁,也能形成语言上的变化,更显灵动(2 分) 。 同意二者看法并分析准确,亦可得满分。同意二者看法并分析准确,亦可得满分。 12. (4 分) 示例:甲文顾炎武的语言质朴平实,多用四字词语,如“两山壁立,中通一轨,凡日千里,始佁平地”,像是在用文言文说家常话,平铺直叙(2 分) ;乙文龚自珍的语言生动形象,多用比喻的手法,如将南口的地势比作井

24、口“如窥井形然”,像用文言文种奇花异草,左曲右折,有文学气(2 分) 。 (句子含义 2 分,结合选段 2 分)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20222022 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11 分) 观渔观渔 清梅曾亮 渔于池者,沉其网而左右縻之,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安知夫鱼之跃而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视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则人之跃者,何也? (选自古代小品

25、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年 1 月版) 注释縻(m) :牵动。缘:边,指网的边缘。忽:不重视,不在意。 1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 (2 分) 皆 经 其 缘 而 见 之 12.解释下面加点字。 (4 分) (1)渔于池者( ) (2)出水可寸许( ) (3)安知夫鱼之跃之出者( ) (4)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 14.同样是观渔,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梅曾亮从“鱼之跃”想到了“人之跃” 。他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3 分) 11.(2 分,停顿一处

26、1 分) 皆 /经 其 缘 /而 见 之 12.(4 分)捕鱼 大约,大概 怎么 善于,擅长 13.(2 分)但是渔人看到这一切,完全不重视,不把(鱼儿的)得失放在自己心上。 (逗号前后各 1 分,意近即可。 ) 14. (3 分) 孟浩然写诗意在委婉求仕,“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隐喻自己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1 分) 。梅曾亮看到鱼在池塘中跳跃却终究难逃罗网,联想到世人奔忙劳碌仍不得自由的命运(1 分) ,隐含着对世人无法挣脱社会罗网的同情(1 分) 。 (意近即可。 )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捕鱼者在池塘捕鱼,撒下渔网,沉到池底,左右移动并逐渐往上拉,网的边缘比水面高出大约一寸左右

27、。网口收得越紧,争相跳跃的鱼就越多。有的鱼想跳离水面却又掉入网中;有的鱼顺利跳出网外;也有的鱼跳了很多次却还是没有跳出来。这些鱼都通过在渔网边缘的跳跃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结果。 (我们)怎么知道那跳出来的鱼不因为成功逃脱而心生得意?又怎么知道那些跳不出渔网的和反而跳进去的鱼, 不是在埋怨自己因为不善跳跃 (而要赔上性命) 呢?但是渔人看到这一切, 完全不重视,不把(鱼儿的)得失放在自己心上。唉!人们知道鱼是无法逃出池塘的,那些鱼无论怎样跳跃都是可悲的。那么,对于在尘世罗网中跳跃的人来说,又会是怎样的呢?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 20222022 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

28、一)古诗文阅读。 (10 分) 甲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节选自木兰诗 )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

29、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 ) 丙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选自唐韦元甫木兰歌 ) 注:习骑:练习骑马。当行:在征发之列。驱驰:策马疾驰。巾鞲:音u,古时用于束衣袖的臂套。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当户理红妆(夜不闭户) B.木兰乃易男装 (平易近人) C.死战誓

30、不渝(矢志不渝) D.言声虽是颜貌殊(殊途同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是需要有一定文言词义和成语积累的。A.都解释为:门;B.换/容易;C.都解释为:改变;D.都解释为:不同。 9.把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答案】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

31、整,如遇到互文的修辞手法句,就要根据将上下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本题的诗句就运用了互文的修改手法,需要上下结合翻译。重点词有:理(整理、梳理) 、云鬓(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贴” ) 、花黄(古代妇女面 部的一种饰物) 。 10.甲文与乙文分别侧重塑造木兰哪方面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2 分) 【答案】甲文侧重塑造木兰淡泊名利、珍惜亲情的普通人形象;乙文侧重塑造木兰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由甲文“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木兰不慕名利,不求功名利禄,只愿和家人团聚。 由

32、此可见, 甲文侧重描写木兰作为一名普通女孩, 对故乡的思念、 对家人牵挂的思想感情; 由乙文“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可知,作者笔下的木兰驰骋沙场、英勇善战、不输男子。由此可知,乙文侧重塑造一个骁勇善战,能力超群,建功立业的英雄花木兰形象。 11.同为抒发对木兰的赞美之情,甲文与丙文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4 分) 【答案】甲文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讴歌和赞美;丙文结尾是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结尾的分析。甲文结尾以兔为喻,写出兔子在静图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

33、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进而来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进行巧妙的赞美,表达含蓄委婉;而丙文的结尾指出: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 。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这是以议论与抒情直接表达出木兰的可贵之处(忠孝两全) ,更利于读者理解,并将诗歌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译文】 甲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

34、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 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 额上贴上花黄。 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乙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她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当时正碰上可 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队伍中。因为她的父亲年老多病不能胜任。木兰于是女扮男装,在集市买了马

35、和马具,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四处征战了十二年, 屡次建立功勋。 哈! 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 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丙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到如今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外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一起出生入死十几年。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 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

36、,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2年中考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年中考冲刺模拟语文试卷 (二)学习之余,小南跟妈妈学做家务,对传统红烧肉的做法产生了兴趣,为此她做了一些探究。 (10 分) (甲)猪肉颂 苏轼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选自苏东坡全集颂十七首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年 2 月第 1 版) (注释)诗人刚经历“乌台诗案” ,死里逃生,被贬黄州,生活窘迫。铛(chng) :铁锅。罨(yn) :掩盖,掩覆。 (乙)缹猪肉法

37、 净燖猪讫,更以热汤遍洗之,毛孔中即有垢出,以草痛揩,如此三遍。四破,於大釜煮之。 以杓接取浮脂,令著瓮中;稍稍添水,数数接脂。脂尽,漉出,破为四方寸脔,易水更煮。下酒二升,以杀腥臊,青、白皆得。若无酒,以酢浆代之。添水接脂,一如上法。 脂尽,无复腥气,漉出,板切于铜铛中缹之。一行肉,一行擘葱、浑豉、白盐、姜、椒。如是次第布讫下水缹之肉作琥珀色乃止。恣意饱食,亦不腻,乃胜燠肉。 (选自贾思勰齐民要术蒸缹 ,中华书局,2015 年 5 月第 1 版,有删节) (注释)缹(fu) :煮。燖(xn) :用开水烫后去毛。讫:完结。漉(l) :过滤,渗出。脔(lun) :肉。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38、是( ) (2 分) A以热汤遍洗之 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 ) B易水更煮 以大易小( 唐雎不辱使命 ) C以杀腥臊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 D若无酒 若无兴德之言( 出师表 ) 8用斜线(/)给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 (限断 2 处) (2 分) 如 是 次 第 布 讫 下 水 缹 之 肉 作 琥 珀 色 乃 止 9小南从诗文里发现了烹饪红烧肉的的一些诀窍,梳理后翻译成现代汉语制作了如下小贴士分享给妈妈。(2 分) 10小南对甲诗和乙文中的“饱”字作赏析,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甲诗与乙文的“饱”字都能反映出猪肉经过精心烹任后的美味。 B甲诗的“饱”能体现作者困境中的

39、自得其乐,乙文则不能体现。 C甲诗与乙文中的“饱”字都体现出烹饪后享受劳动成果的自豪。 D乙文“饱”字可以看出作者喜食肥腻乐在其中,甲诗则无此意。 11小南妈妈看了女儿的资料说: “苏轼真是个美食家,难怪会有东坡肉这道千古名菜呢。不过这个菜名听了有些吓人,就像唐僧肉似的,苏轼如果听到一定不会满意的。 ”小南不认同妈妈的看法,她又找到了以下材料。请你结合对甲诗及材料的阅读,说说对“东坡肉”的得名意义的理解。 (4 分) (材料链接) 狂涛淫雨侵彭楼(指徐州),昼夜辛劳苏知州,敬献三牲黎(百姓)之意,东坡烹来回赠肉。 (选自大彭烹事录) 7 【答案】C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

40、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汤:热水热水; B易:交换交换; C以:来凭借; D若:如果如果; 故选 C。 8 【答案】如是次第布讫/下水缹之/肉作琥珀色乃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像这样一块一块地摆放完成,放上水煮,直到猪肉变成琥珀色。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

41、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9 【答案】 (1)热水清洗猪肉,用草擦拭,重复三次; (2)煮后滤出油脂,猪肉切块,酒煮去腥; (3)油脂洗净,放入适量调料,煮至肉变琥珀色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提炼能力。仔细阅读题干,根据乙文红烧肉的具体做法,提炼出步骤作答即可。第一步“以热汤遍洗之,毛孔中即有垢出,以草痛揩,如此三遍” ,即用热水清洗猪肉,用草擦拭,重复三遍;第二步“脂尽,漉出,破为四方寸脔,易水更煮。下酒二升,以

42、杀腥臊” ,即煮后滤出油脂,将猪肉切块,用酒去除腥味;第三步“漉出,板切于铜铛中缹之。一行肉,一行擘葱、浑豉、白盐、姜、椒。如是次第布讫下水缹之肉作琥珀色乃止” ,即将油脂滤净,放入调料,将肉煮至琥珀色。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0 【答案】D 【解析】D有误。甲乙两文的“饱”字都写出了作者喜食猪肉并乐在其中的恣意。故选 D。 11 【答案】这种红烧肉是苏东坡喜爱吃的,且有他自己独到的做法,以此为名,体现苏东坡对红烧肉的喜爱;苏东坡疲劳奔命,为民造福,并以肉回赠百姓,体现了苏东坡为官清廉,为民着想;以其名命名红烧肉也体现了百姓对于苏东坡的感激与纪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文言

43、文“猪肉颂”和链接材料来分析,红烧肉是苏东坡非常喜欢吃的,而且从“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可以看出,这种美食有独特的制作方法,所以用“东坡肉”命名体现出苏东坡对红烧肉的喜爱。从链接材料“昼夜辛劳苏知州”一句可知,苏东坡为政事辛劳,为民造福, “东坡烹来回赠肉”是说苏东坡以肉回赠百姓,体现了苏东坡为官清廉,为民着想的美德,可见“东坡肉”的名称体现了百姓对苏东坡的感激与纪念。 (甲)选自苏东坡全集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乙)选自齐民要术 作者:贾思勰 年代:北魏 参考译文: (甲)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

44、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乙)用开水烫去猪毛洗干净,重新用热水清洗猪肉,猪肉的毛孔中就会有污垢洗出,用草用力擦拭,像 这样重复三次,把猪肉切成四块,放在大锅中煮。 用勺子舀出漂浮的猪油,把它放在瓮中;渐渐地加水,多次地舀出猪油。猪油舀完了,把猪肉过滤出来,切割成一寸见方的肉块,换水重新煮。放入二升酒,来去除肉的腥臊味,青、白都得。如果没有酒,可以用酢浆代替。添加水,去除油脂,也按照上面的方法。 油脂去尽了,没有了肉腥味,过滤出肉,在案板上

45、切好放在铜锅中煮。放一行肉,放一行擘葱、浑豉、白盐、姜、椒。像这样一块块地摆放完成,放上水煮,直到猪肉变成琥珀色。任意饱食,也不会觉得油腻,竟然胜过温肉。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 20222022 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阅读。 (12 分) 甲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 “塾 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做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 (选自随园诗话。作者:清袁枚)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 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 教以

46、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 而家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 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 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修苦读) 丙 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作者:宋朱熹) 【注】袁枚(17161798),晚年自号随园主人,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孤:幼年死去父亲。稍长:渐 渐长大。就:前往. 8.敏敏对甲文中划线句的的停顿拿不准,请你帮她用“/”划分。 (限画三处) (3 分) 衰 年 珍 羞 满 前 而 齿 脱 腹 果 不 能 餍 饫 为 可 叹 也 9.阳阳结合所学文言文,还是未找出

47、语意相同的一项,你为他找出( ) (2 分) A.若价贵不能得 若为佣耕 B.及做官后 及其家穿井 C.或因而抄录 或以为死 D.少年易老 以大易小 10.敏敏和阳阳都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们翻译。 (2 分)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1.甲文通过年少的“垂涎翻阅”与成年后的“ ”进行对比,说明年少读书的用心之专和成年荒废光阴的可悲可叹。 袁枚和乙文中的欧阳修对待读书这件事都很专注, 袁枚是 “想” 的专注, 便 “ ” ;而欧阳修是“读”的专注,便“ ”。 (概括文中词句填空) (3 分) 12.阳阳认为丙诗中的“ ”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它应该解释为“ ”的意思。 (2 分

48、) (一) (12 分) 8.(3 分) 【答案】衰 年 珍 羞 满 前/而 齿 脱 腹 果/不 能 餍 饫/为 可 叹 也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断句应根据句意划分。句意:等到年老了有了很多美味,牙齿掉了,肚子也不饿,无法享用。所以感叹不已! ,故断句: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 9.(2 分)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多义词的辨析。A.如果/你( 陈涉世家 ) ;B.都是“等到”的意思, ( 穿井得一人 ) ; ;C.有时/有的( 陈涉世家 ) ;D.容易/交换( 唐雎不辱使命 ) 。故选 B。 10.(2 分) 【答案】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

49、【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抓住句中关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这个句子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要注意补全主语。句中重点词有:昼:白天。寝:睡觉。惟,只,仅。句意为: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 11.11.(3 3 分)分) 【答案】翻不暇读【答案】翻不暇读 形诸梦寐或梦中买书形诸梦寐或梦中买书 昼夜忘寝食昼夜忘寝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选自袁枚的随园诗话,表达的是作者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选自袁枚的随园诗话,表达的是作者对读书的痴迷和热爱。通过题干提示“成年”一词,我们

50、可以在文中找到“及做官后购书万卷读书的痴迷和热爱。通过题干提示“成年”一词,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到“及做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这句话,在结合与年少的“垂涎翻不暇读矣”这句话,在结合与年少的“垂涎翻阅”对比,故第一空填“翻不暇读”;第二翻阅”对比,故第一空填“翻不暇读”;第二空题干说“想”的专注,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第三空引用原文“形诸梦寐”空题干说“想”的专注,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第三空引用原文“形诸梦寐”或概括为“梦中买书”;最后一句说欧阳修“读”的专注,结合文意,第三空不难填出“昼或概括为“梦中买书”;最后一句说欧阳修“读”的专注,结合文意,第三空不难填出“昼夜废寝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