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3595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 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着(1)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凌晨 4 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的两器分离,3 小时后,着陆巡视器成功穿越火星大气,在火星表面实现软着陆;两器分离约 30 分钟后,环绕器则进行升轨,返回火星停泊(2)轨道。在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中,环绕器不仅仅是一辆星际专车,它还是一座功能强大的通信中继站。它为火星表面巡视器与地球搭建通(3

2、)xn 桥梁,肩负对火星表面进行(4)yo 感探测的任务,并选择恰当的时机来将巡视器的数据中继传向地球。 1同学们读到“着”和“泊”字时产生了分歧,请帮他们选择正确的读音。 (1)着陆_Azho Bzhu (2)停泊_Ab Bp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通(3)x n_ (4)yo 感_ 二、句子默写二、句子默写 3数字本来是单调枯燥的,但是进入古诗文后就有了各种妙用,表达了不同的感情。请根据表格提示填写相应内容。 出处 诗文名句 数字的用法 表达的情感 论语 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概数虚指 多次反省,对自我的不断完善。 卖炭翁 _ ,系向牛头充炭值。 对宫廷爪牙公开掠夺的不满,对

3、卖炭翁的同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_。 确数实指 长期被贬,内心怅惘。 江城子密州出猎 锦帽貂裘,_。 夸张泛指 豪迈奔放。 _,_。 _ 三、语言表达三、语言表达 4杭州野生动物园豹子出逃事件上了热搜。你看到如下标题,会对哪一篇文章最感兴趣?为什么? A出逃是意外,瞒“豹”是人祸(“人民网”) B豹子出逃又瞒报,管理漏洞有多少?(“新华社”) C“金钱豹外逃事件”追踪:只管“金钱”不管“豹”?(吉林日报) D金钱豹外逃事件,最新进展来了!(北京青年报) 最感兴趣的是第_个标题,因为_ 。 四、选择题四、选择题 5下列古代小说中的加点词,前后所指人物身份相同的一项是( )

4、 A承志道:“当日老爷在军前同我别时,曾给我两封血书(镜花缘) 那汉道:“若问我名字,吓碎你的心胆,老爷叫黑旋风。”(水浒传) B行者又谢了敖顺道:“前日亏令郎缚怪,搭救师父。”(西游记) 多九公连连点头道:“令爱来岁一定高发的。”(镜花缘) C女曰:“此等物事,家君能驱除之。”(聊斋志异)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世说新语) D(大王)来到大麦场上,见了香花灯烛,便道:“泰山,何须如此迎接?”(水浒传)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儒林外史) 五、名著阅读五、名著阅读 6即将进入初中的妹妹目前只喜欢阅读中外小说。请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一部,从内容和阅读方法角度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吸引妹

5、妹主动阅读小说以外的其他文体的名著作品。 A名人传 B飞向太空港 C傅雷家书 D朝花夕拾 六、现代文阅读六、现代文阅读 石头 李娟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由于我的喜欢,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薄,不足以影响真正的现实世界。顶多影响一下我对两块石头的取舍,顶多影响两块石头的命运吧。 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之后真的就属于我了吗?不是的,从此之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 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对岸缠绵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

6、空,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 当我生活在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 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间散步, 寻找脚下的美丽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的小石子,便问我:它们值多少钱?我说:不值钱,但我觉得很好看。他表示怀疑:这种事只有你们才知道。你们一看就知道哪块石头值钱。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车来到戈壁滩上捡石头。我们呢,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羊,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却什么也不知道,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一块石头看了又看。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他仍然不相信。 在北疆,无论 216

7、国道线还是 217 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下,几乎每过一百公里就可看到几顶帐篷,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位。 那些石头从表面看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着透明而梦幻的内瓤。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的这种反差吧? 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冠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细腻绵密的质地,有着更柔和的光泽。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炫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在海南三亚,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玉。满满的,一板车又一板车,堆在街头叫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十元三件

8、。如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如塑料制品一样廉价,同时,如塑料制品一样千篇一律。 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 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着公路上下行走,碰运气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入,搜罗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狂开采的后果也许就是十元三个吧。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阔崎岖的经历。(甲)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之

9、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下来,日复一日地风吹日晒,终于有一天它重见天日,躺在地球上一条平凡的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 我还看到了它的最后一幕记忆。 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在日光暴晒之下。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地被翻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蚁们不知所措,一个个保护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眼下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处。一窝蚂蚁的毁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王国的覆灭吧?亿万万蚁窝和虫穴的毁灭,亿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于天地之间,无处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上。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着在它所有细微的裂缝里。 去年那场

10、大旱,不只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他的意思大约是,捡石头改变了大地的面貌,而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我仍然喜欢石头。我喜欢长时间蹲在河边的空地上,一块一块地翻捡、摸索,惊异于每一块石头的独一无二。当我沉迷于眼下这石头的世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漫漫迁徙道路上的海鸟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 我又拾起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的空穴里有弯弯曲曲的细小道路,被突然曝光的虫子惊慌不已。我改变了这只虫子的命运,也许还改变了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甚至是冰川融化、雪线后退,甚至是全球变暖。 (乙)全球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鸟在无望的寻找中筋疲力

11、尽,最终跌落大海。 而在此地,在我的脚下,在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在大陆的最深处,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却迟迟不敢触碰。 7“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和“大地的千疮百孔”各是怎样的场景?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8阅读文中划线句,回答两题。 (1)作者认为,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2)为什么戈壁玉一旦离开荒野,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9文中甲、乙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描述的场景,是不可能亲眼见到的。作者为何这样写? 10文中开头写我的喜欢“不足以影响真正的现实世界”,但在结尾处又写我“也许还改变了更多”,于是“迟迟不敢触碰”另一块石头。你认为,人们捡起一块石头是否会影响甚至改变这个世界?请根据

12、对文本的理解,简述你的看法。 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 中国水利史的第一课,都是从距今 4100 年到 4000 年间的大禹治水讲起的,可惜一直没有发现实物或遗迹,而之前发现的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迹,晚到春秋和战国时期,如都江堰。而良渚水利设施比大禹时期还早一千年左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坝系统,也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公共工程。其控制范围达到了大约 100 平方公里。 治水 在老虎岭水坝剖面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块块垄状的分层,这便是草裹泥,是良渚人修建大型工程时创造的一种特殊建筑材料, 类似现在抗洪抢险时, 用编织袋装土筑坝,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堆筑的工艺。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

13、考古人员就发现了良渚水利系统的第一条水坝塘山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群西北部,长约 6 公里。据地形推断,它能挡住古城背面从大遮山冲下的山洪,将水引向西边,好让古城避开山洪的直接侵袭。 它从西到东分成三段。东西段为单层坝体,而中段则为双层坝体结构,北坝和南坝有二三十米宽的稳定间距,并且保持同步转折。水利专家觉得非常惊讶,5000 年之前的设计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山洪来了,流经这个机关,相当于蓄在一个比较缓的水柜里。水势减弱后,泥沙就沉了下去,人们就能疏浚此处的泥沙,保持水路畅通,可以使整个水利系统不会被淤积。在良渚古城的西北部和北部十公里处,存在过一个规模宏大的治水体系,与塘山遗址共同组成了良渚古

14、城外围水利系统,到目前为止,共发现 11 条水坝。 蓄水 根据海拔高低,良渚人将这些水坝分成了两道防护体系:高坝和低坝。高坝主要建在山与山之间的谷口,封堵山谷里的水。低坝把平原上的孤丘连接起来,它围护的地方,是一片巨大的低洼地,可形成面积达 9 平方公里的二级库区。通过高低两级水坝,可将大量的水蓄留在山谷和低地内,解除洪水的威胁。 此外,良渚人造坝还有储存、运输、灌溉等重要功能。天目山可以为良渚人提供丰富的石料、木材及其他动植物资源。但是这里山谷陡峭,降水季节性明显,夏天山洪暴发,冬天则可能断流,很多时候不具备行船的条件。 智慧的良渚人,拥有强大的改造能力。筑坝,可以蓄水,它所产生的库区,可以

15、形成连接多个山谷的水上交通运输网络。据专家测算,像高坝系统的岗公岭、老虎岭等,水满时,可以沿着山谷溯行 3000 米以上。整个良渚水利系统的库区面积相当于两个西湖,蓄水量则相当于三个西湖。 水城 水利系统的确认,再次证实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跟良渚古城同龄的小伙伴,就是埃及金字塔了,都是在距今 5300 到 4300 之间。而古埃及的水利系统主要是运河和蓄水池,与良渚古城的水坝没有可比性。所以就防水坝来讲,目前世界上没有比良渚人更早的了。 我们可以想象古城居民聚居的生活场景他们在水灾旱灾频繁的太湖平原上堆土墩子,把房屋建在高一点的地方,既不

16、会被水淹,更重要的是挖土方形成的水田可以种植水稻,河道、池塘密集分布。考古队员在良渚古城内共发现古河道 51 条,这些河道以及内外城河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开挖而成,河道宽度一般是 10 至 50 米,深度一般 2 到 4 米,构成了完整的纵横交错的水路交通系统, 整个良渚古城就是一座水城。 位于良渚古城东城墙东北部的美人地,在城墙和外城之间,高出周边农田 1 至 2 米。考古人员对它进行解剖后发现了制作考究的两条长方形居住台地,中间是古河道,河岸边有大型的板桩构造。2010 年,在茅山遗址还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独木舟,和如今的独木舟样子差不多,全长 7.35 米,最宽 0.45 米。卞家山遗址的周

17、围,发现了遗落的木桨,卞家山码头由沿岸的埠头和外伸的栈桥组成,以大致等距的横排木桩为桥墩,两者呈 L 形分布。 (摘自看见 5000 年良渚王国记事马黎著) 11良渚水利系统中的水坝有哪些实际用途?请简要概括。 12文中两处加点的“纵横交错”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3 文中用良渚古城水利系统和 “大禹治水” 作比较, 是为了说明 (1) _, 和古埃及的水利系统作比较,是为了说明(2)_。 14“治水”“蓄水”和“水城”这三个部分在写作时可以互换顺序吗?为什么? 七、课外阅读七、课外阅读 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 至一破

18、屋,鬼曰:此文士庐也,不可狂。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汨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彻,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 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 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 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注释)郑、孔: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孔

19、安国。屈、宋:屈原、宋玉。班、马:史学家班固、司马迁。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后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墨卷:被书商刻印发卖的,供准备应考的人作为范本的,乡试、会试考中者的试卷。 15根据文意,为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恰当的注释。 (1)素刚直(_)A朴素 B向来,一向 C清贫 D白色 (2)何以知之(_)A知道,理解 B通“智”,智慧 C交往,交好 D赏识,礼遇 (3)当几许(_)A答应,允许 B句末语气词 C地方,处所 D表约数 16不少书籍收录了这个故事,但不同版本中所加标点的方式略有不同。你认为文中画线句哪种标点方式更合适?请简述理由。 (甲)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

20、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明清笑话四种) (乙)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阅微草堂笔记) 17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1)鬼认为“破屋”是“文士庐”的原因是什么? (2)学究问自己“睡中光芒当几许”时,期待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18你认为故事中的“老学究”与以下儒林外史中的哪个人物形象比较类似?请简述理由。 A严贡生 B范进 C马二先生 D杜少卿 八、诗歌鉴赏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21、(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9下面是同学阅读两诗后的交流,请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小语:李诗首联中用一个“_”字写出了洞庭湖的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之势。这不禁让我想到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小文:的确写得好!不过我觉得杜诗中的“_,_”一句,在写此景的基础上,还隐隐体现着诗人的胸怀,透露唐王朝分裂衰败和国势不定。 20感叹词常常用来表达言说者当时的情绪。你认为李白或杜甫登楼作诗前,会先发出哪个感叹词?请根据诗歌内容,从“噫、嗟夫、呜呼哀哉”中选择其一,并简述理由。 九、作文

22、九、作文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晒一晒, 你喜欢浙江的理由浙江打造 重要窗口 标志性成果征集评选活动 ,截至 4 月 30 日,省内外网友共晒出近 1.4 万个候选项目,总点赞量突破 325 万。 请你也来晒一个喜欢浙江的理由。要求:自拟项目,理由充分,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100 字左右。 项目作者 项目名称 喜欢浙江的理由 网友“zqq” 幸福!在家门口的风景里跑步 我是杭州三墩兰里跑团的一名跑友,以前跑步时,村里的路很窄,环境脏乱差,只能在一个小公园绕圈,一圈 200 多米,跑 5 公里人都晕了。现在,美丽乡村建设使家门口变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区,门口就是一条 1

23、1 公里的跑道。村里还成立了跑团,办起了比赛,每天在风景里跑步就是最幸福的事。 我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作。 “玩伴都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法布尔因亲近荒石园中的昆虫这一玩伴,日积月累成为举世瞩目的博物学家;苏轼因张怀民这个一同夜游承天寺的玩伴,让自己得到了暂时的心灵慰藉;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她因为借我这个玩伴看到的美好,获得了与世隔绝前最后的快乐。 你的生活中有自己喜欢(理想)的玩伴吗?可以记叙与他(她或它)的经历,写下感受;也可以畅想一个心目中理想的玩伴及与之发生的故事,或提出自己对于理想玩伴的相关看法并加以论述。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600800 字。(3)不

24、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B A 2 讯 遥 【分析】 1 (1)着陆:拼音是 zhu l,意思是飞机等降落到地面上。“着”不要误读为“zho”。 故选 B。 (2)停泊:拼音是 t ng b,意思是指船舶靠于码头、泊于锚地或系于浮筒。“泊”不要误读为“p”。 故选 A。 2 (1)通 xn:通讯。意思是利用电讯设备传送消息或音讯,有时指来回地传送。 (2)yo 感:遥感。意思是: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3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半匹红绡一丈绫 二十三年弃置身 千骑卷平冈 示例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以美酒佳肴反衬内心苦

25、闷彷徨。 示例二: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对兴亡盛衰的感慨。 示例三: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意境开阔,逍遥自在。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本题中的易错字“绡、绫、置、卷、冈、樽、阙、鲲”,注意正确书写。最后一空,只要举出运用了“夸张泛指”手法的诗句都可,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反衬了内心的苦闷抑郁。 4示例一:感兴趣的是 A 标题, 因为 A 标题一语双关,“瞒豹”即是“瞒报”,批评了动物园

26、人为地隐瞒了豹子出逃事件。 示例二:感兴趣的是 B 标题,因为 B 标题采用设问手法,矛头直指动物园造成豹子出逃的管理漏洞和隐瞒事实的相关责任。 示例三:感兴趣的是 C 标题,因为 C 标题把“金钱豹”拆成“金钱”和“豹”,抨击动物园为了利益不顾人民安危的做法。 示例四:感兴趣的是 D 标题,因为 D 标题中的“最新进展”,说明是最新消息,让我们不断追踪热点事件,了解最新动态。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围绕“杭州野生动物园豹子出逃事件上了热搜”,可见,4 个选项均和题干有关系,所以答案不唯一。作答时,捉住标题特点,言之成理即可。A 主要抓住一语双关,B 主要抓住设问,引起思考,C 主要抓重

27、点 “金钱”和“豹”, D 主要抓关键词“最新进展”。 5D 【详解】 A第一个指对官吏或有权势的人的称呼;第二个指人物自称; B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词;令爱:称呼对方的女儿的敬词; C家君:指父亲;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D泰山、丈人:都是岳父的别称; 故选 D。 6示例 1:名人传,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写的传记作品,对象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读得时候,我们可以在边上写批注,也可以在本子上做笔记,写心得。非常喜欢阅读小说的你,一定对列夫托尔斯泰特别感兴趣。我相信阅读过小说,再读关于他的传记,你一定会对小说有更深的体悟。 示例 2:飞向太空港,这是一部报告文学,讲述的是我

28、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送外国卫星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序言、目录,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梳理事件的因果与发展线索,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学习。科幻小说中有一种属于硬核科幻,阅读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历史,相信一定让你下次读它们时更开心。 示例 3:傅雷家书,这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它是充满父爱的教子篇,也是一部很 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它从内容上可以分成很多类,比如爱情、道德、艺术、历史、文化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进行阅读,也可以用质疑批判的眼光去读。你喜欢的小说是属于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是相通的,这书中对艺术、文化的看法,应该对我们其他内容的阅

29、读也很有帮助。 示例 4:朝花夕拾,这是一部鲁迅写的回忆性散文集,是先生晚年回忆童年、青少年时期的作品。书中共十篇文章,或侧重写人、或侧重记事,或重议论,或叙议结合。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采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阅读。里面有很多精彩的语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相信钟情小说的你也一定非常喜欢。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题目要求从内容和阅读方法角度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所以要简介名著内容并拟写阅读方法。示例: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旧事重提”:“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可以用思维导图法,把

30、文中人物和故事归纳出来。里面的文言涩语可以用跳读法,只要不影响故事情节即可。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全班讲读。 7“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指北疆国道线上有很多卖石头的摊位,海南三亚街头的石头一板车一板车地堆着叫卖,还有大批廉价的吊坠配饰。 “大地上的千疮百孔”是人们先翻捡大地表面,而后暴力挖掘,使大地裸露,生态破坏。 8(1)贪婪是占有,喜爱是发自内心的欣赏。 (2)它并不是真正的玉,它的美丽需要荒野的环境去衬托。 9作者通过想象,再现了一块平凡的石头所经历的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变化,直到它形成现在的美丽。作者也通过想象写出由于人对环境的破坏,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鸟在大海上飞翔时找不到栖身之地的

31、惨状。这样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对当下不环保行为带来严重危害的不满。 10“我”本以为个人的喜好对世界的改变微乎其微,是不可能影响现实世界的。但是,当“我”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对世界的改变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甚至动用暴力,影响很大。人们捡起一块石头的时候,如果是冷静理性、有节制的,那么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当人类索取无度,那么对环境影响肯定是很大的。(或:当人们只是捡起一块石头,那么影响不大。当人们捡起了一块又一块石头,不断把手伸向大自然,对自然无疑是一种破坏。) 11良渚水利系统中的水坝主要有防洪、储存、运输、灌溉等功能。 12第一个“纵横交错”指的是草裹泥用纵一层横一层的

32、方式堆筑,可以使建筑更坚固。第二个“纵横交错”水路纵横,互相交错贯通。 13 (1)说明良渚水利设施时间早、规模大,有遗迹可考。 (2)二者的构成不同,良渚的防水坝有其独特性。 14不能互换。建立水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治水;山洪被挡住,流经和缓之处,可以蓄水利用;在水坝基础上聚居生活,成为水城。这三者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深入,不能互换顺序 15 B A D 16示例一:选【甲】。“适同路耳”的意思是恰巧同路。与后面的“因并行”联系紧密。 示例二:选【乙】。耳,句末语气词。“适同路耳”意思是恰巧同路,与“至南村有所勾摄”内容更连贯。 17(1)读书人晚上睡着了,胸中所读的书吐露光芒,这破

33、屋光芒有 7、8 尺高,所以“文士庐”。 (2)期待得到回答:你屋上的光芒也有好几尺,甚至光芒耀眼 18 示例: 选 C。 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 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 “圣不可侵犯的事业” ,他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还劝匡超人:“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什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他们都是一心沉醉于知应试策对的人。 【分析】 15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意思。 (1)句意为:老学究向来性格刚强。素,一向,向来;故选 B; (2)句意为:怎么知道的。知,知道

34、;故选 A; (3)句意为:能有多高。许,表示约数;故选 D。 16 本题考查给语句加标点。根据句意断句。(1)“适同路耳”的意思是恰巧同路。与后面的“因并行”联系紧密。据此分析,也可加标点为: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2)句意为:答道:“我在阴间当差,要到南村去勾魂,正巧与你同路。”于是两人一起行走。耳,句末语气词。“适同路耳”意思是恰巧同路,与“至南村有所勾摄”内容更连贯。据此分析,可加标点为: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 17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35、,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从“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汨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彻,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可知,鬼能看到人睡眠中散发的光芒,他看到这间屋子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得知里面是个有学问的人,认为“破屋”是“文士庐”。 (2)结合上文内容“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可知,学问越高的人,光芒越大;再结合下文鬼的回答“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和“学究怒叱之”可知,学究自认

36、为自己读书一辈子,因此期待得到回答:你屋上的光芒也有好几尺,甚至光芒耀眼等。 18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依据文章内容“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可知,老学究所读之书都是科举之书,睡觉时散发的都是黑烟,没有光芒说明他是一个腐儒,没有什么学问。据此分析,范进一心只想着进学,以求愿望实现后可以升官发财,所读的书也是科举之书,与“老学究”相似;马二先生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到今人人必要做的,“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马二先生把当官看作人生唯一的价值。而按朝廷功令做举业,则是做官的唯一正途。他价值取向完全是八股科举制度的产物。据

37、此分析,他们都是一心沉醉于知应试策对的人。 【点睛】 参考译文: 有个老学究在夜间走路,忽然遇到一位已经去世的朋友。老学究向来性格刚强,也不害怕,问他: 你到哪里去?答道:我在阴间当差,要到南村去勾魂,正巧与你同路。于是两人一起行走。 经过一座破屋时,鬼说道:这是有学问的人住的房屋,不可放肆。老学究问:怎么知道的?鬼回答:凡人在白天,忙碌于营生,灵性被埋没,只有睡觉时,心无杂念,自身的元气神明朗清澈,胸中读过的书,一字字都吐露光芒,从全身百窍散发出来。这种光芒飘飘渺渺缤纷多彩,像锦绣般灿烂。学问达到郑玄、孔颖达一般,文章写得像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的人,身上发出的光芒可上射天庭照亮云霄和银河

38、,与星月争相辉映。稍差一点的,光芒有数丈高,再差一点的,光芒约几尺,再往下逐渐降低,极下等的像萤火般的小油灯,门窗透些光亮罢了。这种光芒,人看不见,只有鬼神能看到。这间屋上的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得知里面是个有学问的人。 老学究问:我读书一辈子,睡觉时的光芒能有多高?鬼支支吾吾好久才说道:昨天经过你的书塾,你正在睡午觉,只见你胸中有经典著作一部,科举考卷五六百篇,讲解经典的文章七八十篇,时政策略三四十篇,一字字全化为黑烟,笼罩在屋顶上。学生们诵读课文的声音,在浓云密雾之中传出来。实在未见一丝光芒,不敢乱说。老学究听了愤怒地破口大骂,鬼哈哈大笑地走了。 19 开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0示例一

39、:李白选“噫”或“嗟夫”,前者表惊异,后者有嗟叹之意。因为李诗通过登岳阳楼远眺写出了悠然自得、心旷神怡之感,所以表达登楼看到美景时的惊喜或赞叹均可。 示例二:杜甫选 “嗟夫”或“呜呼哀哉”,前者为叹息,后者悲叹。因为杜诗通过洞庭湖水势浩大、气象万千写出了漂泊天涯、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选用表示叹息、悲哀的语气词。 21 项目名称 喜欢浙江的理由 示例一 对即将召开的亚运会无限期待! 亚运场馆建设正如火如荼,令人对将要到来的这场体育盛会心生无限期待,看着铺好的崭新草坪、座椅以及热火朝天施工的工人们,我相信高质量的亚运场馆是杭州交给世界的一份优秀的答卷! 示例二 地铁开通,上班更方我家住浙江音乐学院附近,上班在三墩,从前每天上班需要换便了! 乘三班公交。去年,家门口的地铁开通,我终于坐上了期待已久的地铁 6 号线,上班出行时间比以前快了 45 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