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1625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一期末知识点复习高一期末知识点复习:实用类文本复习实用类文本复习+专项练习专项练习 一、一、题型汇总讲解题型汇总讲解 1.1. 信息筛选题。信息筛选题。 首先这种题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对所要求筛选的信息进行总体上的概括。第二步,对第一步所概括的观点进行具体的陈述。 即:总体概括+结合文本具体阐释。只有依照这样的公式做出来的答案才有得满分的可能。而有些同学不了解答题步骤,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些具体的事件,结果最好的成绩也只是拿到这道题目一半的分值。其次,这种类型的题本身不是难度很高的题,但是它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能否找到所有要求的信息就是能否得满分的第二个关键。 2.2. 语句内涵题

2、。语句内涵题。 最基本的做法有两种:切分法、还句入文法。切分法就是将所要求分析的句子进行切分,即将其中关键词语的真正含义解释出来,那么整个句子的含义自然也就不难得出了。所谓的“还句入文法”是指将所要求分析含义的句子带回原文,看它所在的段落及较近段落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而这句子所要表述的含义一定就是这个中心观点。 3. 写作手法题写作手法题。 一般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中考查的写作技巧有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引用、对比、先抑后扬、先扬后抑、衬托、顺序、倒叙、插叙等。但是,绝对不能只答出这种手法就认为“完事大吉”,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应该在明确了答题技巧后有相应的分析,即艺术手法+怎么使用的这一手法

3、+交代了什么内容或者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只有这样,做出的答案才能全面,才能得到最高的分。如果对使用的艺术手法把握得准确,完全可以得到满分。 4.4. 探究题。探究题。 大多数探究题都是与其他题型的结合。例如,与信息筛选题的结合,与写作手法题的结合,与观点题的结合。这样的题型只要坚持按照两步即可:基本题型答题方法+走出文本结合现实谈自己观点。第二步的走出文本部分只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谈出自己合理的观点即可。 5. 文段在文中的作用题。文段在文中的作用题。 此类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较难的一道题,因为它不仅仅要求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更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那么就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定

4、的积累。 如:考查的文段在文章的首段部分,那么其基本作用有:开篇点题、总括全文、引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文章标题、有文采吸引读者、首尾呼应、交代时间地点社会环境、起兴、交代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作用。 如:这一文段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则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补充说明、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人物形象、交代缘由、使文章内容富于变化别具情致、丰富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呼应标题等作用。而作为文章尾段部分则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旨、照应前文、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等作用。 文章题目也是考试时常常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内容主旨上看,

5、它会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从文章的线索上看,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从文章的结构上看,可以统领全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与首尾段相呼应。从文章的主旨上看,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旨。从修辞手法上看,可以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使用双关、反复手法委婉表意。从表达效果上看,有文采吸引读者的作用。 只要对这些理论性的内容烂熟于心再按照这种题的答题格式:语段的作用+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来作答,就一定是一个完美的答案。 一、一、答题思路讲解答题思路讲解 (1)文本意识:文本意识: 命题者依据原文拟题目,我们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我们必须注意。 (2)问题意识:问题意识: 一定要围绕“

6、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3)得分点意识:得分点意识: 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如果一道题 2 分,要求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 4 分或6 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 2 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亲们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4)关键词关键词意识:意识: 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 (5)术语意识:要用术语作答。术语意识:要用术

7、语作答。 二、二、专项练习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所谓伪国风现象,就是在文艺创作中冠之以国风古典之名,貌似借用了历史典故、经典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等元素,实则以无可考证的服装造型、语言修辞、朝代背景进行恶搞戏说。比如,一些缺乏历史根基与史学考索的网络剧,在叙事上旁枝斜出,拖沓冗长,仅以玄、诞、怪、奇的剧情吸引受众注意力;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随意增添杜撰,抑或直接架空历史来创造符合现代意识的人物,从而博得眼球;更为关键的是剧中透露出对皇权制度下的乌托邦幻想,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如此一味迎合,忽视引领,势必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

8、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全球化文化竞争中,伪国风现象恰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作品正在侵蚀我们的文化长城。例如:某部影视作品以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为题材,却堆砌诸多中国元素来讲述了一个好莱坞式勇斗怪兽的故事。从学界、业界到观众,普遍诟病这部电影缺乏长城精神的深厚底蕴,完全是西方救世主的形象植入。这是以中国风为名、兴欧美风之实的典型。 清除伪国风现象,涤浊扬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2017 年 1 月,关于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对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

9、、创新性发展。 清除伪国风现象,在网络文艺创作中,就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网络文艺培根铸魂的根本之路。 只有守正才能创新, 这表现在网络文艺呈现形式上,就应当要弘扬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美学精神。就此而言,前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先生作了深入论述,他认为,与西方古典美学精神重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重写意。美在意象,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真谛。中国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以虚代实,程式化,营造意境,都旨在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 当然,守正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在守正的路上,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如哲学家张世英先生就认为,不可把中西方哲学、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简单对立,而应以中华哲学

10、为本,同时吸收西方哲学合理的、有用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起来,互补生辉,兼容整合。这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美美与共的文艺创作理念指导下,网络文艺的探索才能闯出新路,问世佳作。比如,由北京卫视与爱奇艺网络平台联动播出的纪实节目上新了,故宫就是一部守正创新之作。每期节目中,嘉宾化身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以时空穿越的方式探察历史的幽微,最后与设计领域专业人士一起打造一款文化创意衍生品。这种节目以寻找为形式,实际是在故与新之间架设桥梁,基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宫廷文化、古典文化,探寻守正与创新的契合

11、点,从而让藏于深宫楼阁曲高和寡的经典文化走近普通人的日常,以多元网络媒介的方式为国人打开一扇历史之窗,为全球受众打开一扇东方文化之窗。 (张金尧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有删节) 材料二: 古风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很多文化产品都有意识地体现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的特点。古风文化中试图表达的意境也带有中国画风,比如古风歌词中化用了不少古典诗词,细细品来,其中传递的 正是歌词创作者与古代诗人的共同情绪和相似意涵,而这些内涵恰恰是中华文化长期熏陶且民众高度认同的,这也是古风文化能够引发人们共情的关键。 尽管汲取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要素,但古风的表达形式往往是通俗的,没有食古不化的僵硬痕迹,也没

12、有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古风音乐的歌词往往采用文白结合的语言形式,让人们能够明白意思,使用的乐器和音乐的旋律也是为人们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需要注意的是,古风文化的通俗性并不是低俗,其背后的情感意蕴包含着当代中国人和古人对国家命运、人生价值的共性思考,在满足感官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从草根性来看,古风文化的流行是一个自下而上,自年轻人圈层到成年人社会,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古风文化所表达的内容、形式、思想和情感也是人们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和习得的,如华服就完全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服饰所使用。最重要的是,古风文化的流行多是青年人自发行为,而不是服从于官方组织或者主流社会的要求,

13、这种自发行为和自组织模式更能够增强参与者对古风文化的认同。古风文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尽管发迹于小众文化,以最初的音乐、漫画、仙侠小说为起端,但巧妙地沿袭了中华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逐渐在商业化运作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王丰古风文化的特征及其未来发展,有删节)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网络剧通过怪诞的剧情设置、杜撰的历史人物和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实际上弱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B. 一些影视作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选材,并堆砌中国元素来讲述好莱坞式的故事,以“中国风”之名兴“欧美风”之实,造成了文化自信的

14、缺失。 C. 哲学家张世英先生认为应以中华哲学为本,合理吸收西方哲学思想,并将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费孝通先生也认同他的观点。 D. 古风文化能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传播,主要得益于其沿袭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的做法,同时商业运作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仲呈祥先生的论述,网络文艺工作者应着重于展现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 B. 上新了,故宫采用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联动的播出方式,以及其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的节目内容,都符合“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指导意见。 C. 我们在评价古风歌词时,不只要品读

15、其语言的运用,更应关注其是否传达从古至今的共同情绪和共性思考。 D. 古风文化的草根性特点,启发我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唤起年轻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古风文化的一项是( ) A. 周庄、西塘等特色古镇推出汉服主题活动 B. 以明朝江南地区为蓝本设计的手游江南百景图 C. 上海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 D. 创作者拍摄短视频还原各朝代女子妆容与发饰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结构特点和行文脉络。 5. 近日,某平台发起一个名为“寻找古籍守护人”的互联网公益活动,鼓励创作者通过说书、绘画、复原古代美食等不同形式,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短视频

16、,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引来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和互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此项活动具有哪些优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题。 材料一: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 3 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15 时 54 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 6.5 小时。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

17、对接后,18 时 48 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摘编自我国载人航天再迎里程碑) 材料二: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俄罗斯 4 月 18 日已经正式宣布,将于 2024 年空间站运营合约结束后退出,而我国空间站将于 2022 年建成。也就是说,2024 年以后,中国将拥有全球唯一一个空间站。 据目前统计,我国 1100 余种新型材料有百分之八十是在航天技术的引导下完成的,2000 多项航天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民生各个领域。空间站实现有人长期入驻后,就可以长期实施上千项科学实验,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其中,利用空间站的

18、特殊环境所进行的大量理化生等试验,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空间站的建成可以更进一步地研究空间环境,为人类将来在太空长期生存打下基础。在空间站里,不仅要通过相关科学研究来探索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的需求,包括生命的规律,还要开展包括太空激光通信、太空 3D 打印等技术,推动人类征战更加遥远的宇宙。 (摘编自神舟十二号发射,三名航天员奔赴我国空间站,对中国航天意义重大) 材料三: 俄罗斯生意人报称,中国已经发射了作为本国空间站的基础模块,由控制中心、生活区和气闸组 成的天和核心舱。天和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

19、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中国正在快速进步,拥有长期太空探索计划,其成就令人羡慕。中国人不仅学会了飞上太空,还要学会在那里长时间生活、研究失重对人的影响等。俄罗斯塔斯社特别关注到中国对于开展太空合作的开放态度。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意大利最大通讯社安莎社报道称, 中国新空间站的首批航天员已经启程, 执行为期 3 个月的飞行任务,中国朝着航天强国又迈出新的一步。该社详细介绍了中国此次载人飞行的四项主要任务和乘组三名航天员的情况,称神舟十二号

20、航天员有望创造新的太空驻留纪录,他们的工作也将比以往更加复杂。运载火箭末级绝大部分组件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这是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航空活动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极低。 (摘编自中国向航天强国又迈进了一步) 材料四: 2021 年 7 月 4 日上午,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这是继神舟七号飞行乘组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后,时隔 13 年,中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都有明确分工。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

21、行辅助工作,其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此次出舱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舱外全景摄像机的抬升。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 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 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时, 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地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 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另外,航天员自主操作机械臂,在安全性上也有更好的保障。14 时 57 分,经过约 7 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 (摘编自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都

22、有哪些任务?)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 B. 我国将于 2022 年建成空间站,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2024 年,俄罗斯将退出空间站,中国将拥有全球唯一的一个空间站。 C. 2000 多项航天技术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民生各个领域,航天员人驻空间站后可以实施科学实验,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 D. 神舟十二号出舱的两名航天员完成中国空间站舱外活动:安装机械臂上臂支架,应急返回验证,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操作控制机械臂。 7.下

23、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历十多个小时的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成三舱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B. 空间站建成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进一步研究空间环境,研究人类如何在太空长期生存,而且可以开展一系列太空新技术研究,拓展宇宙研究领域。 C. 天和核心舱由控制中心、生活区和气闸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统一控制和管理空间站,在航天员操控下飞行,是航天员长期驻留与开展实验的场所。 D. 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有效验证了航天员的出舱能力、应急能力;航天员成功自主操作机械臂,解决了地面人员无法大范围转移机械臂的难题。

24、 8.对于中国空间站,俄罗斯媒体与意大利媒体的报道有哪些异同?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们来共同关心这些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回应中西部教育差距、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教育热点问题,引发广泛共鸣。总书记强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现实中,大搞教育商业化,制造教育焦虑,抬高教育成本,都背离了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作为一门生意来经营,必然弊病丛生、贻害无穷。最近,一名教育工作者唐江澎说的一段

25、话刷屏了: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教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分数远远不是成长的全部。打造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家庭和社会育好,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就会越走越好、行稳致远。 (摘编自 从两会 教育热点感知民生温度新华社,2021.03.07) 材料二: 良好的教育生态离不开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全国政协委员韩平说: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不是始于学校,终于学校,而

26、是始于家庭,终于社会。良好的教育生态不仅要体制机制健全,还要有健康平和的舆论氛围。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想要好成绩,就找好方法每次一打开电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就会觉得很焦虑,电视台黄金时段被各种在线培训机构塞得满满当当。她说,受经济利益驱使,少数媒体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不仅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反而为补习机构推波助澜。她认为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和问责,媒体对校外培训机构包括对线上教辅 APP 的宣传,要有标准审核、质量保证和追责机制。 (摘编自家校社如何做好教育合伙人中国教育报2021.3.10) 材料三: 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

27、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 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表示,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表示:应尽快在市域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开班情况、学生名单、培训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收费标准统一录入平台。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工商学院院长牛三平建议依法促进规范发展,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市场违法惩处力度等方式,确保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牛三平认为,立法可明确准入资质审查门槛,重点解决合法合规办学、高素质师资队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蒋昌

28、忠表示,要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课后服务能力,强化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减少中小学生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性看待青少年培养培训和成长成才。 (摘编自校外培训乱象难治理,代表委员们提出了这些建议未来网.2021.03.07)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书记对教育热点问题非常关心,他的话切中人们的心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传递出以人为本的民生温度。 B. 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健全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而不应该是“唯分数论”。 C. 校外培

29、训广告充斥着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这些广告及其背后的培训机构,将教育引向商业化,制造教育焦虑,干扰教育生态。 D. 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认为必须主动作为,重拳整治。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据教育工作者唐江澎的教育观点, 我们今天的教育过于注重孩子的分数而忽略孩子健全和优秀人格的培养。 B. 良好的教育生态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参与,也离不开健全的体制机制和健康平和的舆论氛围。 C. 有高素质的教师、科学有效的方法、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就能打造出高质量的教育,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D. 有的校外

30、机构把教育作为一门生意来经营,违背了教育立德树人的初心,背离了教育公益性的原则。 11.针对校外培训乱象,材料中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退役量约 20 万吨,2025 年累计退役量约为 78 万吨。为保障电池回收,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 年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截至 2019 年年底,全国 27 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江苏省设置了 698 个回收网点,但当前动力蓄电池回收

31、市场仍存在多重难题。 (摘编自田野约 20 万吨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如何避免爆发式污染)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乱象,说到底还是因为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后端的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和造车速度形成了脱节,车企、回收企业的经营缺少成熟规范的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2015 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跨越的关键节点,而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的使用周期正好在 5 年左右,这意味着行业爆炸式增长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已经全面来临。 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给予各种政策优惠和补贴,原本是因为它更节能环保,但如果行业快速增长导致污染问题不断突出,这本身是和新能源的发展初衷相背离的。因此,针对电池回收等行业乱象,

32、必须直面其风险和隐患,在制度层面趁早完善。 比如在回收企业门槛方面,考虑到白名单企业和中小企业、作坊之间的环保投入差距,在退役电池的回收上,前期是否可以考虑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补贴力度?或者加大对技术创新企业的补贴力度?另外,电池回收的准入门槛是否可以考虑设置强制性的标准,以此来避免鱼目混珠的局面。 再比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该有基本的身份编号,依托现在的大数据基数,实现从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的全流程的可追溯,通过流向管控来避免大量退役电池流向黑市。 类似这些细化的举措,都应该随着行业发展而不断落实。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毕竟是一个高速挺进的风口行业,在前段造车环节要大力投入,在末

33、端的零部件报废退役处理上更应该提前考虑,及时完善规则,避免行业无序扩张带来的各种污染风险。 (摘编自熊志退役电池流入黑市,新能源造车要警惕末端污染) 材料三: 市场是以利润为导向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也是如此。客观上,动力电池设计制造本身就很复杂,其退役之后的回收拆解也对技术要求很高,若形成自动化拆解生产线,就需要高成本投入。就目前来看,正规回收企业由于前期投入大,需要数量足够多、价位足够低的回收电池来摊薄成本,但这一点很难实现。目前网上出现各种电池回收渠道,其回收价格比正规渠道要高出不少。比如,某平台商家回收三元锂电池的报价为 1.5 万元/吨,这个价格比正规回收企业的报价高出了近 50%的水

34、平。巨大的价差必然导致退役动力电池被黑市截流。 退役动力电池流向不可控的私人领域,这是很危险的事情。由于电池拆解需要很高的专业技术,而私人作坊根本达不到要求,对电池拆解很难控制,造成环境污染在所难免。有环境专家称,一块 20 克的手机电池,可污染 3 个标准游泳池容积的水,而一块电动车的废旧电池,则会污染 30 多公顷土地。如果汽车用动力电池被小作坊任性处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将非常可怕。另外,通过透支环境和安全,小作坊获得了 成本优势,这会反向推高动力电池收购价,而正规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运转,有时不得不向小作坊收购退役电池,这种市场状况无疑会助长回收黑市扩张,形成恶性循环。 不管是从行业发展

35、角度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动力电池善终问题事关重大,马虎不得,必须未雨绸缪,早做规划。考虑到动力电池回收是一个技术要求高又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和众多企业的产业,其发展需要汇聚多方力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要求政府方面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引导产业规范发展。 一方面要细化政策, 强化落实,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生产和销售商参与动力电池的回收,形成合理的电池回收机制;另一方面要出台电池技术标准,引导企业生产标准化动力电池,为后期回收再利用奠定基础。同时,要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溯源管理、梯级产品管理、报废及惩罚管理等制度。只有让动力电池真正做到善终,电动汽车才能当得起环

36、保之名。 (摘编自胡立彪退役潮来袭! 20 万吨退役电池如何安放)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在江苏省就有许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设置了回收网点。 B. 废旧的汽车用动力电池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必须反对任性处理汽车用动力电池,要加强监管,引导产业规范发展。 C. 动力电池设计制造复杂,动力电池回收的技术要求也高,因而目前还无法形成自动化拆解生产线。 D. 如果不能做到让动力电池真正做到“善终”,那么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将与它的发展初衷背道而驰,反而会带来新的污染。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做

37、法中不利于废旧电池回收的一项是( ) A.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7 家企业的名单向社会公布。 B. 在“价比三家”后,某新能源车主以 1 万多元的价格,售卖了自己新能源汽车的电池。 C. 某企业将自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身份编号,并对其使用流程进行追溯。 D. 某市加大对电池回收企业的补贴,并对电池回收的准入门槛设置强制性的标准。 1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造成我国当前动力电池存在“爆发式污染”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三方评估发挥着独特

38、的作用。数据是评估的基础,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给政府提供精准扶贫的数据管理、可视化分析和可视化预测,而且也可拓展第三方评估扶贫数据来源渠道,丰富数据内容,为评估结果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撑。 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应改变以往单纯将贫困户和村干部作为访谈主体的方式,将访谈对象扩展至引导员、非抽样村民、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部分企业的相关人员,同时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算法功能,归纳不同访谈主体之间的联系,构建多样化的数据模型,拓展数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可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扶贫业务部门的数据,结合多方数据作出精准评判。比如通过社保部门的医疗报销记录和教育部门的教有帮扶记录等数据资源的交互,第三方

39、可获取贫困户医疗救助和教育帮扶内容,此种方式既可核实对贫困人口访谈信息的准确程度,又可实现基础数据对扶贫进程的动态监管,为第三方评估政府扶贫成效提供数据证明。 第三方评估应当集合所收集的数据,构建随贫困人口不同阶段而变化的动态数据库,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排列组合不同名义的数据,通过可视化分析手段,深度挖掘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表象看到本质联系,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并做出直观的科学评价。例如在医疗帮扶中,结合乡村医生入户走访和社保部(医疗费用报销统计数据测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潜在农户的数量,为第三方评估政府医疗帮扶工作提供事实证明。 除此之外,还应当利用大数据建模与解读的技术优势,

40、增加对多源大数据的分析对比、多元与多主体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数据动态跟踪等模块,提高对扶贫数据的应用能力。通过这些手段可从扶贫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致贫原因和贫困需求,辅助政府构建精准帮扶匹配模型,为贫困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大数据技术的关键性应用价值在于分析预测。对于推动贫困人口持续性发展而言,第三方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动态追踪贫困人口发展现状,并将其数字化和镜像化,综合运用分析手段前瞻性地预测贫困趋势脱贫能力和返贫风险,让政府及时精准地为贫困人口提供帮扶。此外,第三方评估能在大数据预测技术基础上研究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对策方案,为政府完善自身工作和制定扶贫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摘编自精准扶贫

41、第三方评估大数据运用及发展) 材料二: 在湖南安化,黑茶产业摆脱粗放生产模式,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安徽长丰双河社区,稻虾共养产业扶贫模式让村民腰包更是厚实精准,是一个又一个中国脱贫故事背后的关键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为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之一。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正是因为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以实字当头,各项政策红利才能落到扶贫对象身上,从而保证脱贫攻坚顺利实施。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只有贯彻精准扶贫方略,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扶贫举措对症下药,取得实效。在这个意义上,精准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之一,也是一种科学的思

42、维方式。在宁夏,曾有一位扶贫干部被称为当地扶贫办的数据中心,他掌握的数据能具体到贫困户养了几只羊、 种了几亩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如此用心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能精准掌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精准扶贫方略背后,是 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扶贫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他们是新时代的卓越画师,精心用心,耐心细心,时时刻刻为困难群众着想,才绘出脱贫奔小康的锦绣画卷。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攻城拔寨, 精准扶贫方略的意义和影响也在走出国门, 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在泰国孔敬府,当地官员借鉴参考中国脱贫经验。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结对

43、子扶贫项目,帮助贫困 户制定个性化脱贫方案。2018 年,精准扶贫等理念被写入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明确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精准扶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比较分析各种数据,相互印证,去伪存真,拓展对贫困人口访谈信息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B. 如果数据不能共享,乡村医生入户走访和社保部门医疗费用报销统计的数据将很难被第三方拥有,会影

44、响评估的事实证明。 C. 第三方评估能够通过访谈为贫困人口提供帮扶,也可以在大数据预测技术的基础上,研究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对策方案。 D. 中国幅员辽阔, 贫困问题复杂多样, 各地的扶贫方式虽可以相互借鉴, 但只有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才能实施精准扶贫。 1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全方位采集准确的数据样本,构建多样化的数据模型,就能帮助贫困对象实现脱贫目标。 B. 精准扶贫方略能够帮助联合国实现贫闲人口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脱离贫困的唯一途径。 C. 扶贫干部在精准扶贫中要能成为“数据中心

45、”,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为困难群众着想。 D. 预测贫困趋势、脱贫能力和返贫风险,需要动态追踪贫困人口发展现状,并将其数字化和镜像化,综合运用分析手段进行研究。 17.材料二中所举的三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阔别 5 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入太空。出征前,3 位神十二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超乎寻常的训练准备

46、。 聂海胜:对!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们在地面强化了很多不同的训练,包括一对一训练、低压舱训练、 水槽训练等,我们只有具备矢志不渝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精湛高超的技能、强大稳定的心理,才能成功完成这次任务。 刘伯明:各方面的训练强度都加大,低压舱训练风险最高,因为是真空环境。我们在低压舱内进行了多次针对特殊情况的训练,来考验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是不是每次都能做到百分百正确。 汤洪波:大家都关注出舱那一刻,其实航天员在出舱前要准备很多天,出舱当天也要准备好几个小时才能打开舱门执行出舱任务。 记者:3 位航天员怎么分工? 聂海胜:有句话叫分工不分家。在神十

47、二任务中,任何单项操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任何需要两个人完成的任务,我们两两组合,3 种模式都可以完成。3 个人一起密切配合完成一项工作,那更是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任务的特点。 记者:聂指令长,您从成为航天员到执行 3 次飞天任务,差不多都相隔 8 年左右,这 3 个8 年有什么不一样? 聂海胜:每一个 8 年都不一样。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我们的任务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对航天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航天员,我的成长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能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作贡献,我感到非常幸福。 记者: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再上太空,心情怎样? 刘伯明:每次任务都

48、要重新归零,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开始,我们要保持第一次的热情、激情,也要保持第一次精细操作的踏实作风。13 年刻苦训练,13 年耐心等待,13 年热切期盼,再度飞天,可以说心驰神往、心潮澎湃。对于航天员个体而言,保持强健的体魄不难,因为我们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难的是十几年还保持那份热情、那份激情。 记者:航天员首飞往往要经历多年的等待,能讲讲感受吗? 汤洪波:漫长的等待,其实比高强度训练更具挑战性。但有飞天梦的牵引,我十年如一日保持好状态。我相信,未来的十年,将是为空间站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十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 年 6 月 21 日第 19 版) 材料二 1998 年 1 月 5 日,

49、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中国航天史册从此翻开新的一页。在中国首批 14名航天员中,包括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在内的 8 人,早已梦圆太空,5 人则已卸甲离队。而邓清明,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入队 23 年,训练与学习,成了邓清明生活的全部。然而,邓清明只能在屏幕前看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太空。他曾在朗读者舞台上朗读了郭小川的望星空,令无数网友感动。差距都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零点几分的那种差距。在采访中,邓清明摊开双手、微微摇头,话语中透露着些许无奈。 当董卿问他您今年已经 52 岁了,航天员大队也在不断地吸纳新生力量,更年轻的航天员,也在成长起来,您怎么样还能

50、够和他们竞争?时,邓清明答:对一个老兵来讲,更多的是要坚持,要调整好心 态,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就是多大的风不可能刮一个早上,多大的雨不可能下一天,风雨过后肯定是彩虹。 没有飞天,仍是英雄。在家人眼中,在家乡父老口口相传的话语中,在全国人民心中,这都是无可争议的肯定。 未来,也许还会有着无数个邓清明,以自己的备份人生,托举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奔向星辰大海与浩瀚苍密 (摘编自不是主角,仍是英雄) 材料三当观看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后,我感慨万千,是怎么样的大国情怀让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不惧未知,领命出征。从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到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我更加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