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作文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1624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期末知识点复习高一期末知识点复习:作文审题、构思复习作文审题、构思复习+专项练习专项练习 一、一、作文审题构思步骤作文审题构思步骤 (一)审题求准(一)审题求准 1 1、审读关键词、审读关键词 作文题也是有“题眼”的。所谓的“题眼”,就是题目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词语。考生在审题时如果能够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来准 确理解题意,写作时就能够紧扣话题,突出重点,切中肯綮,自然也就能够避免离题、扣题不紧等常见失误。 2 2、审读限制词、审读限制词 我们说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 但不能置其他于不顾, 导致偏离题意。 如作文题 “走, 到另一个地方去” ,一定要注意限制词是“另 一个地方

2、”,写作时既要表现出“另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也要突出“去”后有什么见闻、感受或启发。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是审题时容易忽略的,考生要重视作文题目中诸如 “最”“也”“还”“更”“其实”“原来”等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如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 “也”,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应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他人相比, “我” 自己 “也” 很重要, “也” 奉献了 “阳光” 。 又如 “原来 _还在”这一题目,“原来”这个副词就强调了其实某事物一直都在,只是之前没有发现而已,引导我们从发现或顿悟的角度来写作。只有审读时抓住了这些 限制词,我们的作文才能切准题意。 3 3、审读隐含义、审

3、读隐含义 抓住了关键词,注意了限制词,还要审读它的隐含义。有的题目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考生在理解题目时不能只停留在其本义上,要仔细推敲,挖掘出 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如中考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题目中的“阳光”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应是比喻义,考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太阳的光芒。这个“阳光”可以指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品格或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 (二)构思要活(二)构思要活 构思就是根据文题或材料,结合要求,对本次作文在心中进行全面的考虑。曹植七步成诗令世人叹为奇才,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以至于洛阳纸贵,其功夫全在构思上。那么,考生该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来开创考场作文构思方面的新局面呢? 1 1、角度

4、要“活”、角度要“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 觉效果。也就是说,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写作角度,越是奇妙无穷。考生在构思考场作文时,如果能从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入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 2 2、顺序要“活”、顺序要“活”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对情节的设计上。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缺少 波澜,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的高潮需要组织和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要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 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

5、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收到预期的效果。 3 3、方式要“活、方式要“活”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使你的文章另辟蹊径,熠熠生辉。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 “反”写“正”,发人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如果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你不妨用第一人称甚至第二人称叙述;如果大家都以叙述性语言为主,你不妨以描述性语 言为主,等等,不一而足。 4 4、结构要“活”、结构要“活” 文章的结构要灵活多变,一波三折,曲径通幽。在众多方法中,“抑扬法”尤为多见,考生屡试不爽,运用时对写作 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收到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悬念法”更是频

6、频出奇招,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 为“起悬垫悬释悬”,娓娓道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立意要深(三)立意要深 清代王夫之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章的主题,这一表述形象地表明了千古文章意为高的观点。综观历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满分作文,因立意而胜出者不在少数。考生如何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立意深刻、高远,是有法可循的。方法列举如下: 1 1、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 由小见大,是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所刻画的形象进行取舍、浓缩、强调,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 达主题思想。在作文时,我们常常选取的是小角度,叙述的是小事

7、情,描写的是小场景,刻画的是小人物,但这并不决定我们写出的文章立意必然肤浅。善文者,虽然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出大的思想、意义。中考作文中,考生不妨借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小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 题。 2 2、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即运用发散思维,由此物联想到彼物。针对此类立意的文章,作者可以通过横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向拓宽中表达主旨;也可用板块式行文,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支撑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为丰厚,更为深刻。 3 3、关注热点,由浅入深法、关注热点,由浅入深法 “文章合为时而

8、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时,考生要聚焦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 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4 4、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 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描述所选对象的表象,而且要揭示其蕴含的精神实质,即由对现实中某一事物的描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拟内容。由实到虚法能使习作的立意更加深远。 5 5、追根溯源,由果导因法、追根溯源,由果导

9、因法 凡事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果导因,是指我们由所描述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其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采用此类立意法,往往能使文章主题突出,底蕴深厚 一、一、作文构思方法汇总作文构思方法汇总 ( (一一) )画龙点睛法画龙点睛法 篇末点出所叙人或事的意义,或其中蕴含的哲理。点睛之笔不在多,而在乎精。“龙”要画活,“睛”要点准。 ( (二二) )双线组合法双线组合法 两条线索,各有自己的流向,但要注意选好两条线索的结合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 (三三) )往事叠套法往事叠套法 用回忆的方式叙事,往往能防止作文单调,如果把两个往事的回

10、忆叠套起来,则更显不俗。但要把时间或空间的转换交代明白,来龙去脉说清楚。 ( (四四) )以退为进法以退为进法 先反向蓄势,把感情或情节或气势推向高潮,再逆向回跌,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关键是转换处要恰当,不管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要在高潮处逆转。 ( (五五) )一矢二的法一矢二的法 选材要精,用语要精,力求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下文中的“伤心儿女”即有二义:一为让人伤心的儿女儿女的行为让人伤心;一为自己伤心的儿女儿女为父母伤心。如此立意,一以当十。 ( (六六) )误会巧合法误会巧合法 通过偶然事件的巧合,造成一种喜剧效果。由于信息隔绝,造成误解和错觉,推动情节的发展,就是 误会法。运

11、用误会或巧合,可造成波澜,使文章曲折动人。 ( (七七) )彩线串珠法彩线串珠法 用物、人、事或感情为线索,把多件材料贯串起来。不仅把文章写得错综变化、波澜起伏,还能保证条理清晰,中心明确突出。 ( (八八) )蒙太奇组接法蒙太奇组接法 选取不同侧面的几个镜头,像电影镜头的剪接一样,组合方式灵活多样,这样构思,往往会使文章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 (九九) )以小见大法以小见大法 应考作文,写不成鸿篇巨制,宜大题小做,通过一个侧面反映大的主题,选点恰当,表现方法得当,往往能一以当十,做到意蕴丰富,流畅自然。 ( (十十) )正题反做法正题反做法 避从开从正面切入,另辟蹊径,反其道而立意,行文摇

12、曳,轻盈灵动,别具一格。但写作时务必把握分寸,不可偏激,把生活写得一片灰暗。 ( (十一十一) )超现实对话法超现实对话法 运用第二人称手法,与写作对象直接对话,容易表达感情,使人读来倍感亲切,适宜用在写自己的感悟或抒发强烈感受的文章上。 ( (十二十二) )以虚写实法以虚写实法 突破时空界限,大胆独特地想象,用虚幻的材料表达现实的主旨,立意便觉新颖独到,韵味无穷。 ( (十三十三) )由果溯因法由果溯因法 这种构思方法很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人们不满足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总想了解事情的原委、内情。所以追溯探究原因的过程,往往是作者、读者思维共振的过程。 ( (十四十四) )对比

13、反衬法对比反衬法 将对比和反衬合在一起用,异中求异就会使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更加鲜明、突出。 ( (十五十五) )单刀直入法单刀直入法 不绕弯子,不兜圈子,开篇入题,直指要害,这种写法在应考作文中值得提倡,不容易跑题,老师阅卷时也不容易误判。 二、二、专项练习专项练习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01 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

14、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 泥 腿子院士的称谓 (摘编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科技日报2001 年 2 月 22 日) 材料二 9 月 27 日,第七批 117 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运载专机缓缓穿过水门,这是迎接英烈的崇高礼遇。5 位 90 岁上下的志愿军老战士见证了今天的仪式。异国他乡七十载,如今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早等候的市民肃立行注目礼,有人默默拭泪。一位老人手拿照片说:照片上没有我的父亲,他没看到这张照片就牺牲了。一位市民深情地说: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应

15、该倍加珍惜,奋发图强!自 2014 年以来,累计已有 716 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摘编自英雄归故里 浩气存天地,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28 日) 阅读新闻是青年们了解历史、关注社会、扩大胸襟的一种途径。以上两则新闻内涵丰富,请据此写一篇评论文章,向校报“走在大道上”栏目投稿。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参考例文 1】 英雄引路,大道不孤 袁隆平躬耕陇亩数十载,在进京领奖之际仍辗转于泥泞,心念人民手中的饭碗,这是生时的风骨;第七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在异国数十载后,终于荣归故里,被人民隆重地纪念,这是死后的厚重。 二者,无论声名与职分,无论活着或逝去,皆是英雄。他

16、们的事迹和精神,都将成为路标与界碑,永远矗立在我们脚下的这条康庄大道上。 而昂首阔步一往无前的,何止这些英雄先烈?还有我们,每一个甲乙丙丁,赵钱孙李,都在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于是这大道,更加声势浩大,更加太平无虞。 大道之行也,英雄必为先锋。在战争时期,英雄们血染山河,保家卫国,黄继光、邱少云的身影坚毅勇敢,他们让我们站起来;在和平时期,中国的发展也并非一路坦途,泥腿子院士袁隆平躬耕田垄,矢志不渝,让我们饱起来。还有糖丸爷爷顾方舟,国家之光屠呦呦,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让我们的大道,不断拓宽,不断绵延。 英雄,在大道上引路,令人激越不已。而平凡如你如我,也不必自惭于自己的卑微与渺

17、小。不论是英雄还是常人,都可以成为这大道上的一束炬焰,或者一粒萤火。相较于英雄,我们可能有些黯淡,似乎贡献甚微,但我们每个人至少可以让英雄不孤单,不寂寞,当英雄振臂一呼,云集响应者甚众。我们更可以崇尚英雄,呵护英雄,争做英雄,让这条大道上,英雄辈出,而不是后继乏人。英雄们勇打头阵,我们也应紧紧跟随。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条大道?也许就如鲁迅先生所言: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国家的时间轴上,同行者多了,路就大了,宽了。它承接古今,联络你我,忠实地擘画历史和当下,既不避讳痛苦与彷徨,也不满足辉煌与成绩。要说它和别的道路有根本区别,那就是它的每一条路基,每一块泥石,都浸渍了中国人的

18、血汗。这条大道,是中华儿女自己走出来的。 时代是份厚礼,因为媒介即讯息,我们得以知晓英雄们的人和事。而我们不能只在心理上崇拜袁隆平们,纪念志愿军烈士们,更多的,还是要付诸行动,向着英雄的方向,发热发光,聚拢看齐,这便是我们最好的状态了。 因为有英雄引路,因为有你有我,走在这大道上,一路不孤单。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分析提炼材料。材料一:不慕名利、矢志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的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材料二:国家用最高礼遇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这是迎接英雄回家。 两段材料均强调一个关键词:英雄。再看题目要求:给校报“走在大道上”栏目写一篇评论文章。据此就可以向“认识英雄、缅怀英雄、崇尚英雄、学做英雄”等方向立意,重点在于如何挖掘“英雄”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意义,文章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注意人生观、价值观、家国观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导向问题。从文体的控制来看,要求写一篇评论性文章,亦即写一篇有关评议“英雄”的议论文,既要缅怀历史,也要关注当下,还要着眼未来;行文中,要把握议论文的基本构建模式并熟练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要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