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1550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二校联考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二校联考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二学年高二 4 4 月月考语文试题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白 将进酒 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脍炙人口, 家喻户晓。 不过, 前几年,有人撰文指出,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很可能出于后人修改,并非李白原作。文章是揣测之辞,但标题却是肯定的表达: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李白诗句 。此论一出,网上迅速喧传,颇有些轰动效应。 其实,文章作者举证“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的异文,在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几种

2、李白集都有标注。比如, 李太白文集卷二于此句之下就注云:“又云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李太白集注于此句之下也注云:“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北宋初年编纂的大型类书文苑英华于此句之下也注云:“一作我身必有材。” 那么,上述这些异文是不是有助于文章作者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否定呢?并不能这样看。 第一,上述几种文献依然把“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诗的正文,予以认可,而把异文只是列出,聊备一说而已。 第二,从数量对比,上看,多数收录李白这首诗的文献均记作“天生我材必有用”,而异文完全不加提及。比如宋人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的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唐人殷璠编河岳英灵集 ,宋

3、人祝穆编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宋人姚铉编唐文粹 ,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明人李攀龙编古今诗删 ,清人所编全唐诗等。我以为这并非出于不知,而是大多是出于对异文的无视,不予认可。 此外,文章作者认为转韵首句的“必有用”与下句“还复来”不押韵,不符合古体诗押韵的惯例。这一从古体诗规则着眼的论据似乎很有力。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还有另一处异文,这就是李太白文集记录的“一作开”,李太白集注 记录的“又用一作开”。 根据这个异文, 全句当作“天生我材必有开”,若是这样,便与“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有失韵的问题了。 将进酒一诗,除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外,其他诗句也多有异文,“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金”就有记作

4、“黄金”的版本。 此外, 又如“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成”, 一作“如”; “将进酒杯莫停”的“杯”, 一作“君”,还有记作“进酒君莫停”; “钟鼓馔玉不足贵”一作“钟鼓玉帛岂足贵”; “但愿长醉不用醒”的“用”, 一作“复”; “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寂寞”,一作“死尽”;“陈王昔时宴平乐”的“时”,一作“日”;“径须沽取对君酌”一句,一作“且须沽酒共君酌”,等等。 怎样看待这些异文?文献诗文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辗转传抄翻刻,出现了很多异文,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便是典型的个案。 任何作品一旦问世,便成为存在的客体,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读者接受什么,舍弃什么,其中也有存优汰劣的共同审美选择。这种共

5、同审美选择,就是由读者来完成的作品再创作。这也同历史人物一样,其本来面目与后来形成的形象产生了距离。具体就李白这首诗来说,从唐代以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文字表达,已为人们所熟悉,并乐于接受。因此,实在没有质疑的必要。不是作为欣赏,而是作为学术研究,对异文较真的话,文章作者好像比较认同“天生吾徒有俊才”,似乎只有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李白的潇洒飘逸,但诗的下句“千金”或“黄金”,以及后面“主人何为言少钱”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句,则都是谈钱,由此来看,我倒是倾向“天生我身必有财”这句异文。 (摘编自光明日报王瑞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异文之我见 ) 材料二: 河岳英灵集叙记

6、其选诗的年代,是“起甲寅(开元二年,714) ,终癸巳(天宝十二载,753),时间跨度为四十年。所载李白将进酒 ,是天宝十二载之前殷璠看到的文本。与敦煌写本比较,文字有多处改动,这些改动乃出自李白之手。其中最重要的改动有两处: 一是诗题由惜蹲空改成了将进酒 。 惜鳟空是一个即时即事命成的题目,切合诗中“主人何为言少钱”句以下所写的饮乐情景。 将进酒则是乐府古题,李白往往借乐府古题创作个人抒情诗,他是写作古题乐府诗的高手,所写此类诗篇占了传世唐诗同类作品总量的五分之一。因此,李白把惜鳟空诗题改为将进酒完全是情理中事,诗中情景与乐府古题题旨切合无间,改题实为高明之举。 二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句改成

7、了“天生我才必有用”。两个句子都是自负之辞,然而仔细体味,前者表达的只是对个人才能禀赋的内心肯定,后者则要将自己的才能禀赋施展出来,贡献于当时,贡献于社会,大言无愧,自信满满,具有开放性与行动性,最能表现李白宏伟不凡的人生抱负。这个句子的改动充分体现了李白的人格魅力及创作个性。 (摘编自光明日报王瑞来文本演进“三部曲”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李白集虽有对“天生我材必有用”异文标注,但不能作为否定原句的证据。 B多数收录李白将进酒的文献均只记作“天生我材必有用”,可见他们应该是对异文不认可。 C 将进酒多句诗句都出现了很多异文,可能是

8、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多次传抄翻刻才导致的。 D“天生我身必有财”与诗中“千金”等更契合,比“天生吾徒有俊才”更符合整首诗歌的格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进酒的异文是出自李白自己修改造成的还是流传过程中被传抄翻刻弄错,材料中并没有定论。 B“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不是李白的诗句,并不重要,因为这一表达已被人们接受,由读者完成再创作。 C“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天生我材必有开”,都与“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押韵,不符合古体诗押韵的习惯。 D“天生吾徒有俊才”重在对自己才华的肯定,“天生我材必有用”重在展现自己人生抱负,各有优点。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

9、一项是( ) A李白静夜思第三句在明代李攀龙唐诗选记作“举头看山月”,但我们还是倾向吟诵“举头望明月”名句。 B杜甫石壕吏中“老妇出门看”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有另外两个版本:“老妇出看门”、“老妇出门首”。 C楚辞在成书前是单篇别行民间口头流传, 怀沙在史记所载与楚辞章句所载异文多达 40 余处。 D敦煌写本惜鳟空是李白早期创作的文本,而今传宋本将进酒则是李白托于族叔李阳冰的定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诗句异文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二、文学类阅读- -单文本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禾场上禾场上 周立波 太阳落了山,一阵阵晚风,把一天的炎热收去了

10、。各家都吃过夜饭,男女大小洗完澡,穿着素素净净的衣裳,搬出凉床子,在禾场上歇凉。四到八处,只听见蒲扇拍着脚杆子的声音,人们都在赶蚊子。小孩子们有的困在竹凉床子上,听老人们讲故事,有的仰脸指点天上的星光。 大人们摇着蒲扇,谈起了今年的收成。都说,今年的早谷子不弱于往年的中稻,看样子,晚稻也不差。 今年世界好,明年也会好得不是的。脚猪子老倌王老二预言。 何以见得呢?王老五移开口里噙着的烟袋,这样问他。 古来传下一句话:要知来年熟不熟,单看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六日落大雨,出大太阳,都是好的,单是阴阴暗暗的天不好。今年这一天,出了黄火子大太阳。 都在歇凉哪?从门头子外边,进来一个人,这样和大家招呼。这

11、个人中等身材,蓄西式头,上身穿白净的衬衣,下边是蓝布裤子,脚上穿一双布鞋,手里摇一把蒲扇。他一走近,星光底下,大家看清了他的脸,都争着招呼: 邓部长来了,请坐请坐。 县委派来领导高级合作化的工作组长邓部长一面坐在王家让出来的一截凉床子上,看见王老二,就问他道: 晚季的禾苗如何,王二爹? 蛮好蛮好,两季都好,明年也好。六十九岁的王老二一连说了四个好,连明年的,也连带说了。 如今这里要办高级社了,都晓得了吧?邓部长问。 高级社又是么子名堂呢?脚猪子老倌王老二发问。 这都不晓得,太没学问了。赖皮詹七插嘴说。 你晓得,你有学问,你讲。脚猪子老倌吸一口旱烟,瞪詹七一眼,星光里,詹七没看清他的发气的眼神,

12、作古正经地说道: 高级社是,呃,他咳了一声,又停了一停,才说,高级社,就是高级社。 脚猪子老倌哈哈大笑,并且叫道:大家听听这个有学问的人。他的笑引得全禾场上的孩子们都笑起来,接着男女大小一齐都笑了。邓部长忍住了笑,给大家解释: 高级社是:取消土地报酬,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不劳吗?赖皮詹七又插进来问。 不劳呢?哼,就请你不吃。王老五道。 那也要看么子人,如果是鳏寡孤独,真正失去了劳动力的老人家,政府和农业社,都会保障他们的生活的。邓部长说。 那太好了。脚猪子老倌欢喜地称赞。这时候,全屋场的人都围拢来了。比开会还齐。王五堂客把凉床子移拢一点,机密地悄悄地说: 邓部长,我有一句话,不晓

13、得好问不好问? 你问吧。 王五堂客声音还是低低地说道: 人家讲,办高级社,山都要入社,有这个话吧? 有这个话。邓部长大声地回答,他觉得这事,无须保密。 我屋后边的这块竹山也要入社了? 入社怕么子?入了好,入了就能封住山,不叫人砍了。 对的,入了好,不入,山都剃光了。一个打赤膊的青年,王五堂客的大崽,桂姐的大哥,青年团员,这样响应邓部长。 要你多嘴,你这个鬼崽子!王五堂客斥骂她的崽,接着她又问:楠竹入了社,日后玉个火夹子,织个烘笼子,都要到社里去买吗? 不要买,是正当需要,到社里开个条子就可以上山去砍。 开条子太麻烦了。 怕麻烦,不用开条子也行。邓部长说,要玉火夹子的竹子,给你留出。 织烘笼子的

14、呢? 也给你留出。 是罗,我说,共产党的政策向来都是与人方便的。玉个火夹子,织个烘笼子,都要找社里去开条子,还行?王五堂客满意了。 脚猪子老倌王老二又提出了新问题: 部长!听说如今人去世,都要烧堆火把尸首烧光,说是火葬,有这个话吧? 这要听各人生前的自愿,不愿意的,决不勉强。邓部长说。 这就是了。我顶怕火葬,我给自家瞄了一块地,在对门山上。 山要入社了,你瞄的地还有你的份?王五堂客说。 做坟山的地可以留下,不必入社。邓部长说。 这就是了。王老二说,他也满意了。我今年六十九岁,一霎眼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阎老五点我的名了。我就是要留下这块地,埋这几根老骨头,别的事,都听你们后生子调摆,我都不管了

15、。 邓部长含笑起身告辞道: 不陪你们谈讲了。 简慢了,邓部长,茶都没吃。王五堂客说。 有空再来吧, 脚猪子老倌王老二说,邓部长,就着星光,我不讲假话,有得几天看不见你,真有点想。象詹七这号赖皮子,十年不见,我也不想。 对不起,二老倌,我也不想你。詹七的嘴巴也不放让。 邓部长摇着蒲扇,出了门头子。 深夜凉如水。露水下在人的头发上,衣服上,手上和腿上,冰冷而潮润。各家都把凉床子搬进屋里去,关好门户,收拾睡了。田野里,在高低不一的、热热闹闹的蛙的合唱里,夹杂了几声落沙婆的幽远的啼声。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有删改) 【注】堂客:妻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的晚稻还未收

16、,王老二就预言明年的收成会好,这是基于他直接的生活经验。 B对于邓部长关于晚稻禾苗如何的提问,王老二连说“蛮好蛮好”,是为了故意逗乐。 C詹七略带俏皮的追问“不劳呢”,既是对问题的刨根问底,也是他内心真实的求证。 D要办“高级社”,王五堂客早有耳闻,为了消除心中的疑问才进一步求证于邓部长。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头既有环境方面的描写,也有故事背景的交代和人物活动场地的介绍,是故事的开端,为下文邓部长的到来及闲聊做了铺垫。 B小说以全知视角展开叙述,但为了一定叙述效果,也穿插使用了有限视角,比如在介绍邓部长出场时,先声夺人,外貌描写之后才介绍名字。 C小

17、说大量运用诸如“山都剃光了”“顶怕”“调摆”等词语,鲜活质朴,符合乡村民众的身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乡土口语特点。 D小说为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效果,将故事投射到村民闲聊的禾场上,着重通过叙写村民们的一系列提问和邓部长的回答来表现主题。 8小说为什么要多次写王老二和詹七的拌嘴?请简要分析。 9小说是如何展现当时的时代背景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仆(司马迁)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

18、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袭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脊,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忱惧,不如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

19、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B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

20、/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C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D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士,意思是一国之中被推崇敬仰的人物。文中司马迁认为李陵有国士的风度。 B媒孽,原指酵母和酒曲,文中比喻借机诬罔构陷他人的错失,以致其成罪。 。 C单于,是汉人对少数民族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 D上寿,向人敬酒,祝颂长寿。文中指汉公卿王侯向皇上敬酒时说的祝

21、福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与李陵虽然曾同在朝廷任职,但是二人向来没有多少交往,从不曾在一起举杯饮酒,互相表示友好,但是司马迁知道李陵是一位能自守节操的出众人物。 B李陵带兵不满五千,深入敌人军事要地,面对亿万敌兵,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使得敌人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 C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时,李陵振臂一呼,兵士流着眼泪,强忍悲泣,拉开空的弓弦,冒着白光闪闪的刀锋,向北拼死杀敌。 D当李陵的军队胜利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汉武帝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

22、来,汉武帝为此忧心忡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2)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14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对此持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饮山亭夏日饮山亭 刘因 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 空钩意钓鱼亦乐,高枕卧游山自前。 露引松香来酒盏,雨催花气润吟笺。 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材属于隐逸诗,类似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 B第三句采用象征

23、手法,表达我和鱼一样的快乐,并且两者快乐的原因一致。 C本首诗的颈联借用“引”“催”动词,赋予景物以人情,使得表达更为生动活泼。 D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新淡雅,与王维山居秋暝一诗相近。 16有人说,刘因“出世但不忘道”,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_,_”。 (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

24、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_,_?” 六、选择六、选择 简答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_,正在于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陆游在 示儿中_:“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凛然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抒发深厚爱国情怀的诗句, 是“挺直腰杆”最好的营养剂, 深刻塑造着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热播剧觉醒年代 ,向我们展示了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的燃情岁月。一个人有了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就有了_的精神力量,就有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强大定力,就有了_的英雄气概。 青年

25、理想远大、信念坚定,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国家和民族就会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试想,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征程,这么拥有崇高灵魂的一大批青年人续写华章,未来的华夏,该是何等的美!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生生不息 耿耿敦嘱 义无反顾 杀身成仁 B川流不息 殷殷敦嘱 义无反顾 杀身成仁 C川流不息 耿耿敦嘱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D生生不息 殷殷敦嘱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试想,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征程,这么一大批拥有崇高灵魂的青年人续写华章,未来的华夏,该是何等的美 B试

26、想,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征程上,有这么一大批拥有崇高灵魂的青年人续写华章,未来的华夏,该是何等的美 C试想,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征程上,有这么拥有崇高灵魂的大批青年人续写华章,未来的华夏,该是何等的美 D试想,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征程,这么拥有崇高灵魂的大批青年人续写华章,未来的华夏,该是何等的美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丰富多样的互联网应用形态不仅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而且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与此同时,_。比如上网浏览信息,弹窗广告不时弹出;频

27、繁推送的营销类短信让人不胜其烦这些问题并非新近出现,也曾有过整改,_。对此,国家工信部今年先后三次组织对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依法依规严处。 互联网发展速度快,老问题与新问题相互交织,这也决定了监管治理是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不能一阵风,必须长效监管, 久久为功。 我们尤其要_、 杀一些“回马枪”, 确保整改监管落到实处。 只有真抓实干、一抓到底, ( )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成为常态,也使广大群众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B才能使广大群众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也使清朗的网络空间成为常态 C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成为常态,广大群众的权益才能得到有

28、效维护 D才能使广大群众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也能成为常态 22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9 个字。 七、材料作文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达摩克利斯之剑,源自古希腊的一个传说。达摩克利斯是公元前四世纪意大利叙拉古暴君狄奥尼修斯的宠臣,非常羡慕狄奥尼修斯的权势和富有,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狄奥尼修斯决定让他也尝尝“幸福”的滋味,就把他请上黄金宝座,而宝座之上仅用一根马鬃悬挂了一把寒光闪烁的宝剑。达摩克利斯顿时心惊肉跳,如坐针毡,他顿时明白,君王的幸福也是建筑在极端的压力之上的。 材料二:米兰昆德拉说:

29、“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 2A 3D 4首先驳斥“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可能出于后人修改,并非李白原作的观点;接着指出文章作者举证“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的异文,在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几种李白集都有标注;然后从多个角度阐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异文并不能作为否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由;最后通过举例论证进一步说明正确看待诗句异

30、文方式。 5异文的出现是正常现象,因为文献诗文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辗转传抄翻刻,出现不同版本;异文的出现也能体现读者接受的心理过程;异文的出现也有助于读者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诗句;异文的出现,可以让我们多方面地了解诗词传播的过程。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混淆文意,根据材料一结尾“由此来看,我倒是倾向天生我身必有财这句异文”可见,认为“天生我身必有财”比“天生吾徒有俊才”更符合整首诗歌的格调,应只是“我”的观点。 故选 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从唐代以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

31、文字表达,已为人们所熟悉,并乐于接受。因此,实在没有质疑的必要。”可见,并没有表明“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不是李白的诗句,并不重要”这个观点; C.混淆语意,根据材料一“根据这个异文,全句当作天生我材必有开,若是这样,便与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有失韵的问题了”可见,“天生我材必有开”是与“千金散尽还复来”押韵的; D.根据材料二“这个句子的改动充分体现了李白的人格魅力及创作个性”可见, 在作者看来, 不是“各有优点”。 故选 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对待诗句异文,实在没有质疑的必要,读者接受什么,舍弃什么,其中也有存优汰劣的 共同审美选择。 D.惜罇空与将进

32、酒版本的区分与材料一的观点没关系。 故选 D。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 9 段。 第段,“有人撰文指出,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很可能出于后人修改,并非李白原作”驳斥“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可能出于后人修改,并非李白原作的观点; 第段,“其实,文章作者举证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的异文,在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几种李白集都有标注”指出文章作者举证“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的异文,在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几种李白集都有标注; 第至段,“第一”“第二”“此外”从多个角度阐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异文并不能作为否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由; 第至段, “ 将进酒 一诗, 除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33、之外, 其他诗句也多有异文”“怎样看待这些异文?”“任何作品一旦问世,便成为存在的客体,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读者接受什么,舍弃什么,其中也有存优汰劣的共同审美选择”“因此,实在没有质疑的必要”通过举例论证进一步说明正确看待诗句异文方式。 最后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连贯表述即可。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文献诗文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辗转传抄翻刻,出现了很多异文,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便是典型的个案”“实在没有质疑的必要”概括出:异文的出现是正常现象,因为文献诗文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辗转传抄翻刻,出现不同版本; 结合材料一“任何作品一旦问世,

34、便成为存在的客体,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读者接受什么,舍弃什么,其中也有存优汰劣的共同审美选择”概括出:异文的出现也能体现读者接受的心理过程; 结合材料一“将进酒一诗,除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外,其他诗句也多有异文”概括出:异文的出现也有助于读者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诗句; 结合材料一“比如宋人唐人宋人宋人宋人明人清人所编全唐诗等”概括出:异文的出现,可以让我们多方面地了解诗词传播的过程。 6D 7D 8 (1)内容上,符合“禾场上”闲聊的场景,反映出村人们之间的熟悉,营造出因丰收在望而喜悦放松的农村生活氛围。 (2)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借詹七开玩笑的一句“不劳吗”,引出邓部长解释国家对于鳏寡孤独人

35、家的扶助政策。 (3)主旨上,表达农民对党的信任与感激,委婉地歌颂了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党的伟大。 9 (1)直接点明党员干部的身份,让人明确这是农村农业合作化时期。 (2)借农民们和邓部长的问答和议论,具体解释了高级合作社的政策内容,让人看到农村变革带来的新变化,富有时代特点。 (3)通过邓部长根据农民们的需求和愿望,适当调整政策要求的形象塑造,既反映出当时农民们的要求和理想,又反映出党员干部们一心为民服务的精神,让人感受那个时代党员的风采。 (4)从农民们的评价“共产党的政策向来都是与人方便的”“有得几天看不见你,真有点想”,体现党与人民心连心、受人民拥护的时代背景。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

36、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这是基于他直接的生活经验”错误,根据“古来传下一句话:要知来年熟不熟,单看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六日落大雨,出大太阳,都是好的,单是阴阴暗暗的天不好。今年这一天,出了黄火子大太阳”可见,不是他直接的生活经验,而是根据古谚的推断。 B.“是为了故意逗乐”错误,从前文他们的讨论“都说,今年的早谷子不弱于往年的中稻,看样子,晚稻也不差”来看,是大家真心的认为。 C.“也是他内心真实的求证”错误,原文中写詹七并主要体现他是个俏皮爱斗嘴的人,并不能从这句话得出他是一个渴望不劳而获的人的结论。 故选 D。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D.“小说为追求故事情

37、节的曲折效果,将故事投射到村民闲聊的禾场上”错误,小说情节并不曲折,在闲聊的禾场上展现情节与主题,显得更贴近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故选 D。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王老二和詹七拌嘴,从内容上来看,很符合作者设定的场景“禾场上”,大家边乘凉边闲聊,两个人斗嘴反映出彼此的熟悉,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从情节上看,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詹七看似嘴贫地问一句“不劳吗”,引出邓部长解释党的政策“鳏寡孤独,真正失去了劳动力的老人家,政府和农业社,都会保障他们的生活的”。 从主旨上看,王老二对邓部长说“我不讲假话,有得几天看不见你,真有点想。象詹七这号赖皮子,十年不见,我也不想”,借对

38、詹七的戏谑,玩笑中含着真诚地表达了对党和党的干部的信任与感激之情,借农民们质朴的语言歌颂了党的伟大。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创作时代背景的能力。 一是直接点出干部人员的身份“县委派来领导高级合作化的工作组长邓部长”, 反映出这是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农村。 二是通过人们的询问与邓部长的回答解释政策内容“高级社是:取消土地报酬,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鳏寡孤独,真正失去了劳动力的老人家,政府和农业社,都会保障他们的生活”,让人真切地看到农村变革带来的新变化,从而在浓厚的乡土气息中又闪耀着强烈的时代光彩。 三是通过邓部长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党员干部的风采与当时共产党员们秉持的为人民服务的观

39、念和反映当时农民的要求、理想和愿望。“正当需要,到社里开个条子就可以上山去砍”“怕麻烦,不用开条子也行。邓部长说,要玉火夹子的竹子,给你留出”“做坟山的地可以留下,不必入社”,这些政策的解释,一开始是有不同的,但邓部长根据农民们的要求和愿望,适当地作出调整,充分反映出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服务精神。 四是通过群众的反应来展现党与人民心连心的背景,“是罗,我说,共产党的政策向来都是与人方便的”“邓部长,就着星光,我不讲假话,有得几天看不见你,真有点想”,党的恩惠农民们都真切地感受得到,自然得到农民的拥护。 10D 11C 12D 13 (1)我私下里并未考虑自己的地位低下,见皇上悲伤痛心,实在想呈献

40、一点我那忠实诚恳的愚忠。 (2)我恳切忠诚的心意,始终没有机会向皇上陈述和辩白,于是因为欺骗圣上的罪名,皇上最终同意了法吏的判决。 14 (1)司马迁认为李陵作战勇敢悲壮,投降是绝境中的无奈。 (2)投降败坏了李家名誉,但不能掩盖 李陵对国家的功劳。 (3)李陵依然心向汉朝,投降只是权宜之计。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句意:做人臣的,从出于万死而不顾一生的考虑,奔赴国家的危难,这已经是很少见的了。现在他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只顾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儿女利益的臣子们,便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陷人于祸,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 “万死不顾一生”是“计”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41、 AB; “私心”是一个词,意思是“内心”,作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故选 D。 1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是汉人对少数民族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错误,“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故选 C。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当李陵的军队胜利的时候”错误,原文“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意思是,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 故选 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窃”,私下里;“卑贱”,地位低下;“效”,呈上、尽。 (2)得分点:“拳拳”,诚恳、恳切

42、的样子;“诬”,欺瞒、蒙骗、欺骗;“卒”,最终。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袭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 更张空脊, 冒白刃, 北向争死敌者”可概括为: 司马迁认为李陵作战勇敢悲壮, 投降是绝境中的无奈。 依据“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 足以暴于天下矣”可概

43、括为:司马迁认为投降败坏了李家名誉,但不能掩盖李陵对国家的功劳。 依据“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可概括为:司马迁认为李陵依然心向汉朝,投降只是权宜之计。 参考译文: 我和李陵都在朝中为官, 向来并没有多少交往, 追求和反对的目标也不相同,从不曾在一起举杯饮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确是个守节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讲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很廉洁,或取或予都合乎礼义,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恭敬谦卑自甘人下,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来赴国家的急难。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有国士的风度。做人臣的,从出于万死而不顾一生的考虑,奔赴国家的危难,这已经是很少见的

44、了。现在他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只顾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儿女利益的臣子们,便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陷人于祸,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况且李陵带领的兵卒不满五千,深入敌人军事要地,到达单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向强大的胡兵四面挑战,面对着亿万敌兵,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使得敌人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匈奴君长都十分震惊恐怖,于是就征调左、右贤王,出动了所有会开弓放箭的人,举国上下,共同攻打李陵并包围他。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士兵死伤成堆。但是,当李陵振臂一呼,鼓舞士气的时候,兵士没有不奋起的,他们流着眼泪,一个个满脸是血,强忍悲泣

45、,拉开空的弓弦,冒着白光闪闪的刀锋,向北拼死杀敌。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为此而饮食不甜,处理朝政也不高兴。大臣们都很忧虑,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我私下里并未考虑自己的地位低下,见皇上悲伤痛心,实在想呈献一点我那忠实诚恳的愚忠。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行动,即使是古代名将恐怕也没能超过的。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但看他的意思,是想寻找机会报效汉朝。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我内心打算向皇上陈述上面的看法,而没有得到

46、适当的机会,恰逢皇上召见,询问我的看法,我就根据这些意见来论述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慰皇上的胸怀,堵塞那些攻击、诬陷的言论。我没有完全说清我的意思,圣明的君主不深入了解,认为我是攻击贰师将军,而为李陵辩解,于是将我交付狱官处罚。我忠谨恳切的心意,始终没有机会向皇上陈述和辩白, 于是因为诬上的罪名, 皇上终于同意了法吏的判决。 15B 16“出世”指隐逸田园的生活,“但不忘道”,含转折,“不忘道”指不忘济苍生安社稷,为国为民的理想。前三联写尽“出世”之乐之闲之自在,尾联委婉传达出诗人虽然出世不在官场,但仍热心农事,关心百姓利益的情怀。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B.“并且

47、两者快乐的原因一致”解说不当,“空钩意钓鱼亦乐”说的是作者用空钩钓鱼,享受闲适的乐趣,而鱼儿因为诗人用空钩没有生命危险而快乐,两者快乐的原因不一致。 故选 B。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古语有云,“小隐忘智,中隐忘德,大隐忘道”,小隐即轻程度的归隐,会让人忘记自己的才智;程度稍重的归隐会使人忘却自己该有的德行;大隐,则让人忘记所有世俗道德,即看破红尘之意。这里刘因“出世但不忘道”是说刘因虽然归隐,但并没有忘记世俗,忘记苍生社稷,依然热心农事,关心百姓生活。 前面三联“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空钩意钓鱼亦乐,高枕卧游山自前。露引松香来酒盏,雨催花气润吟笺”作者极尽描述

48、环境的清幽、野钓的闲适,隐居生活的自由自在,把酒吟诗的乐趣,似乎不问世事。 尾联“人来每问农桑事, 考证床头 种树篇 ”却表现作者虽然隐居, 但不忘农事, 而且与农人相处融洽,热心农桑事,以另一种形式表现了他心怀黎民、关心百姓的情怀,表面上是“出世”,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入世”。所以说他“出世但不忘道”。 17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掩涕、豗、砯、壑。 18D 19B 20分析比喻构成:这句话运用的是明喻。“青春岁月”是本体,“无舵之舟”是喻体,比

49、喻词是“像”。 表达效果: “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生动形象地写出青年理想远大和信念坚定带来的成长力量,不会像没有舵的船一样没有方向,四处漂泊,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刻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并使得语言富有文采。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川流不息: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生生不息: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根据语境“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可知需强调中华文明不断生长,所以选“生生不息”。 第二处,敦嘱是恳切嘱咐意思。殷殷是单纯的诚恳,心无杂念,而

50、耿耿则怀着愧疚的心情,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懊悔。语境没有愧疚懊悔,应选“殷殷敦嘱”。 第三处,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指的是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根据语境,没有强调“不能犹豫回顾”,所以选“勇往直前”。 第四处,杀身成仁,原义是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视死如归,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根据语境,需要的是定语,所以选“视死如归”。 故选 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一、“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二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