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青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0925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山东省青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山东省青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2年山东省青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2年山东省青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山东省青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年山东省青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41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題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 SARS 已经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对 SARS 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列为怀疑对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告诉中国科学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SARS 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首先,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

2、也很少。”他说。 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 “比如 2009 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 就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陈继明说,“这是因为至今未发现这个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的实际证据。而且这个病毒的父亲和母亲历来分居在欧亚和北美两处,至今也没有发现它们在同居的迹象,那么它们生下这个孽子的概率应该很小。” 此外,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 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 H5N1 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 1918 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的H1N

3、1 亚型流感病毒等, 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 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甚至谴责。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曹务春表示,在 2004 年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有人就说 SARS 是源于实验室泄漏。“我与一位长期研究 SARS 冠状病毒的荚国专家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 SARS 病毒是 RNA 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木水平很难操控。”曹务春说。 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 SARS 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 因为, SARS 来无影去无踪,不符合一般的传染病流行规律。一般的传染病流行,在大的流行风波发生后总会再经历一个小的流行

4、风波,也就是说总会持续几年。SARS 显然不是这样。从这一点看,SARS 病毒不太像自然发生的病毒。 (摘编自SARS 溯源猜想,中国科学报 2013 年 4 月 12 日,有刪改) 材料二: 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前者衡量的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患上该传染病, 症状的严重程度: 后者衡量的是一个人有多大概率会得上这种疾病。 新冠病毒肺炎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计。 在最初患病住院的40多人当中, 病死率高达15%,重症监护的比例超过 30%,都已经超过了 SARS 的水平。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更多症状轻微的患者的话,综合病死率目前在 3%左右,远低于 SAR

5、S(10%)和 MERS(35%)的水平。 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指数(R0),代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可想而知,R0 越大则意味着传播力越强,如果 R0 小于 1,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作为对比,这里列举了几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的传播力数据: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SARS(2-5)。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肺炎在 1 月 23 日给出过一个粗糙的估计在 1.4-2.5之间,也就是说它的传播力远不如 SARS。 (摘编自新华网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2020 年 1 月 2

6、9 日,有刪改)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敬畏生命的精妙论述。例如,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等。这些观点,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德国哲学家施韦泽提出:“中国伦理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成就。较之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中国思想都走在了前面并且赋予了爱还要涉及生灵及万物的内涵。”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例如,他指出孟子以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列子认为动物心理和人类心理的差别并不很大, 杨朱反对动物只是为了人及其需要而存在的偏见,太上感应篇提到了月令“无覆巢,无杀孩虫、胎

7、夭、飞鸟”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系只限于人类自身,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是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成为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而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

8、展过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攸关全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时刻,伦理学工作者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在事上磨炼”,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伦理学思考,光明日报2020 年 02 月 17 日 15 版,作者陈泽环,有刪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新发的传染病导致人们怀疑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SARS 等病毒被实验室复制出来的行为受到关注和谴责。 B. 因为 SARS 病毒不符合一般传染病流行规律,没

9、有在消失后再次流行,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 C. 毒力和传播力是衡量一种传染病影响的两个维度,据此分析,新冠病毒肺炎在传播力这个维度上远低于 SARS。 D. 孟子、列子、施韦泽等认为人应敬畏生命,同时人应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黄帝内经、月令等典籍也有此观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 SARS 病毒是否源于实验室泄漏,英国、俄罗斯专家存在较大分歧,英国专家认为现在的技术水平还很难制造出来类似病毒。 B. 基本传染指数是一个判断病毒传播力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因此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时可以采取外力干预的办法降低 R0 指数。 C. 2009

10、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 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 原因是有人存在科学不端、不察行为,所以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 D. 施韦泽在综合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和欧洲传统思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要敬畏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论述“SARS 病毒是否是人为制造的”看法时, 运用了例证、 引证、 比喻论证的方法,论据充分,观点鲜明。 B. 材料一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这一说法备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C. 材料三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

11、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 D. 三则材料尽管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主要围绕“传染病毒与疫情”展开,为人类应对病毒及疫情指明方向。 【13 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错误。 材料一结尾段开头信息是“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 SARS 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可见并未证实。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所以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告诉中

12、国科学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SARS 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材料一的第一段“首先,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可知“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是用来陈述“SARS 病毒”的,与流感大流行的病毒无关,选项强加逻辑关系。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比喻论证”错,结合全文材料内容分析,没有使用这种方法。 B.“材料一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这一说法备受诸多

13、人士的广泛关注”错误,选项信息出现张冠李戴杂糅的问题。材料一第二段信息是“陈继明说,这是因为至今未发现这个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的实际证据。而且这个病毒的历来分居在欧亚和北美两处,至今也没有发现它们迹象,那么概率应该很小”,材料一第三段信息是“此外,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以及 1918 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的 H1N1 亚型流感病毒等,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可见备受关注的是“这类行为,选项表述成陈继明的“这一说法”,混淆了信息。 C.“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错误。“而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

14、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过程”“在攸关全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时刻,伦理学工作者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可见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是如何“敬佑生命”的,“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是事例的特征、表现。故选 D。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瑞雨为安 凌晨 4 点多钟起床,赶杭州到瑞安的早班高铁,一路上所遇见的,恰

15、好如此行所要探究的南戏琵琶记中写的那样:“我早晨间见疏剌剌寒风,吹散了一帘柳絮;晌午间只见淅零零小雨,打坏了满树梨花。 一霎时啭几对黄鹂, 猛可地叫数声杜宇。 ”虽然季节略有差距, 却与“绿成阴,红似雨,春事已无有”的意境相差无几。 一路上,天地间尽是雨,连读带想的也少不了雨。到达阁巷镇柏树村已是午后。踏上高郎桥,桥下清幽的水面,突然起了声波一样的花纹,还伴着铿锵的弹拨音韵。那小河里的水纹虽然与琵琶声断无关,在与桥头相连,与小河为邻的高郎祠里,一只琵琶分明响得正幽。 高郎祠的正式名称为高则诚纪念馆, 高则诚是 琵琶记 的作者。 实际上, 在高则诚动笔之前,民间就有不同版本的琵琶记在上演,高则诚

16、只是作为改编者,将这曲民间戏曲推上了中国戏曲史的巅峰。看过了铭刻在门楣和立柱上的那几副后来者撰写的楹联,空荡荡的屋子里就没有什么值得流连的了。别人还会去那尊铜像近处前后左右端详,我是断断不会正眼看一下的。这习惯在家乡黄州就养成了,那时是不愿去看东坡赤壁里面的苏东坡像。之后到秭归的屈原祠不愿看屈原像,到平江的杜甫墓和成都的杜甫草堂不愿看杜甫像,到芜湖的城陵矶不愿看李白像,到和县的霸王祠不愿看项羽像。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是在青海玉树的勒巴沟口。我曾奋力扒开许多荆棘,才站到传说中的文成公主雕像面前,却还是无法从岁月留在崖壁上的风霜中看出真切来。这样的不真切往往是最好的!天下文人,文章是命,一部琵琶记

17、不是哪一间屋子所能装下的, 尽可能腾出空间, 才能听见当年翻动简牍纸帛的声音。 就像高则诚自己说的,“重门半掩黄昏雨,奈寸肠此际千结。守寒窗,一点孤灯,照人明灭”,能照人明灭,就能照天下荣辱。有一间屋子在,给尘世间留下一种托寄就可以了。最高等级的存留是在人心。人心之外,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包括那坚实的青铜做成的雕像,也是不真实的虚拟。 相比之下, 一墙之隔的小院里, 那女子怀抱琵琶深深浅浅地唱着南戏, 外来者听着似懂非懂的,反而让诞生于千年之前的南戏有了一丝一缕四处回旋的生机。歌者自歌,闻者自闻,不歌也不闻的是夹在我们之间纷飞不已的雨,还有院子中间被雨打湿的花草冬青。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有人夸说

18、,辞了官、回了家的高则诚用清丽之词,一洗琵琶记原著之陋,于是,村坊小伎将其看作不可企及的高度,竞相仿效,像纲领那样,不得有丁点的随便和苟且,才情既富,节奏弥工,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都要透彻唱了才行。一时之间,广为传演,几半天下。 院子里的雨,有时大,有时小。 当年的高则诚,如若不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除非电闪雷鸣助兴,仅凭旦角一己之悲,很难穿透这绵绵雨幕。高则诚妙就妙在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一个来自小地方的毫无背景之人,凭一手好文章得以接近帝王将相,又从官场全身而退高则诚自然比那些待在鸡鸣草屋中想象黄金宫阙的人懂得的多很多。南戏也好,南曲也好,南音也好,在这南方的雨中,用家长里短

19、的爱表现出艰难时世,才是人生本意。让百分之百的善掉进百分之九十九的误解,再用那难得的百分之一作为契机,升华彼此性命。恨与恨的冲突不是根本的冲突,恶与恶的矛盾不是根本的矛盾,而爱与爱的水火不容、善与善的针锋相对,最让人生这场大戏撕心裂肺,荡气回肠。 南戏、南曲和南音,各自的缘起与流传,有许多的不一样。在这小院里,也有天上雨水、屋檐雨漏和树叶雨滴的区别,玄想之下,这带着“南”字符号的音乐艺术,是不是与雨密不可分,是不是适合在雨中相听?初粗想, 再细思, 才发现高则诚的 琵琶记 里, 果然到处是“雨”和“水”。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 用那菽水之欢,表意学子虽有青云万里之志,又不舍离别白发

20、之双亲。渴望夫妻长相厮守,不用卿卿我我,而以“田畴绿水浟”来说两口子是要勤劳耕作的。真出了家门,离开老父老母和新娘去往北方的京城,所见到的村是水村,殿是水殿,不是“流水蘸柴门”的普通人家,就是“画桥烟柳”“秋千影里墙头半出红粉”的谁家水滨。 写才子青云路通, 则以“三千水击飞冲”来抒发壮志。目标真的实现时,想着生死存亡音书难寄,万水千山相阻隔。以各种各样的水,男人叹人生青春难再。留守女子也愁苦,哪怕“奴家心素”,也只能用“凉浆水饭”来祭拜公婆。两下萧条,一样愁难诉。只怕除了用雨水作主旋律的琵琶记,任哪出戏也难以如此动人。 好雨知时节,好雨识人心。 趁着年丰人寿的日子,高则诚以风调雨顺之心,写出

21、风调雨顺的意境。人生苦短,免不了要面对烦恼,那么就尽可能将烦恼留给自己,将美好的东西献予他人。雨是世间最常见的一种吉祥之物。 瑞安本地雨水多, 瑞安博物馆里却还陈列着当地人用来祈雨的祭祀器具, 可见天降甘霖,地生玉露从来就是最得人心的。包括琵琶记在内,一切的南戏、南曲、南音,莫不是用雨水来做主心骨,相比冰刀霜剑、电光火石,还是情意绵绵的艺术来得久远。不大不小的雨,时断时续的雨,孤舟夜雨,乱萤疏雨,太阳雨,云缝雨,梧桐雨,杨梅雨,大雨洗心革面,小雨不在有无。 雨在瑞安落多久,落多少,与谁有没有关系,其实没必要探究。只愿世间少一些乱弹琵琶的悲欢离合,大家瑞安,天下瑞安。正如高则诚在诗里吟咏的,“江

22、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取材于刘醒龙同名散文) 注释:琵琶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他们新婚幸福,伯喈被父亲逼去赶考;中状元后,被要求与牛丞相女儿结婚:想辞官回家,朝廷不允。赵五娘独自在家奉养公婆,饥荒年间,公婆双亡。五娘为公婆修筑坟台后,一路行乞进京寻夫,历尽艰辛,终以团圆。作者高则诚改变了旧戏中蔡伯喈贪图荣华、 忘亲弑妻的恶态,因此也改旧戏之悲为欢喜团圆。 菽水:豆与水。比喻粗劣清淡的饮食,形容生活清苦。 4. 下列对文章理解与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引用琵琶记戏文,既代以描写眼前之景,也巧妙地和出行目的相关联。 B. 作者运用对比,以荆棘中探寻文成

23、公主雕像,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中。 C. 作者笔法富有诗意,行文语言含蓄凝练,具有跳跃性,而一以贯之的情绪表达流畅。 D. 文章以高则诚的诗句结尾,既紧承前文,深化文章的中心,又委婉含蓄,令人回味。 5. 作者赴瑞安探究琵琶记,下列关于探究结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琵琶记明初时已被赞,它才情既富,节奏弥工,如同纲领,广为传演。 B. 高则诚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 C. 高则诚自身的经历与才华是创作提升的关键,成就琵琶记经典价值。 D. 琵琶记到处是“雨”和“水”,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 6. 本文题目“瑞雨为安”,意蕴丰富,请

24、结合全文谈你的理解? 7. 本文从“雨”联想,探究南戏琵琶记,获得丰富的感悟。实际上,从某一实物展开联想探究其他事物而获得感悟,这是人们常用的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方式。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这样思考的体会。 【47 题答案】 【答案】4. B 5. C 6. “瑞雨”吉祥,一切安好。作者巧化“瑞安”“好雨”,凝为“瑞雨为安”,表达祈福天下瑞安的美好心意;作者雨中赴瑞安探究琵琶记,雨中听琵琶相和的南戏,静心深思,感悟琵琶记的魅力,雨是助作者探究琵琶记的“瑞雨”;琵琶记中到处是“雨”和“水”,雨水是南戏、南曲、南音的主心骨,好雨包容、化解人间世事,予人美好,感化人心。 7. 手拿手机, 我想到了高科技

25、对于我们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 方便我们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正所谓“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但它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比如因为沉湎于手机而淡漠了亲情,除夕夜人手一部手机,没有了往昔的热闹和其乐融融。因为沉醉于手机游戏而不可自拔,导致学生无心学习,成绩大受影响,严重者逃避现实,失去面对生活的自信和激情。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能力的考查题,涉及角度有:内容、主旨、结构、手法等多方面。要做好这道题,前提条件是仔细揣悟文本,提取相关信息与选项对照,力求找出错误点来。这类题一般都是似是而非的,问题都隐含在细枝末节,容易被忽视处,平时应

26、该积累一些常见病症,形成敏感点会有助于提升找出选项问题的速度。比如手法错误,情感不准,结构混乱等等。 B 项,“作者运用对比,以荆棘中探寻文成公主雕像,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中”,理解错误。“不愿去看东坡赤壁里面的苏东坡像。之后到秭归的屈原祠不愿看屈原像,到平江的杜甫墓和成都的杜甫草堂不愿看杜甫像,到芜湖的城陵矶不愿看李白像,到和县的霸王祠不愿看项羽像。 只有一个地方例外”, 这里有对比, 以荆棘中探寻文成公主雕像中得出的感悟是“却还是无法从岁月留在崖壁上的风霜中看出真切来。这样的不真切往往是最好的!天下文人,文章是命”,而后文引出琵琶记之后表现的情感也是如此“一部琵琶记不是哪一间屋子所能

27、装下的,尽可能腾出空间,才能听见当年翻动简牍纸帛的声音”“能照人明灭,就能照天下荣辱。有一间屋子在,给尘世间留下一种托寄就可以了”“最高等级的存留是在人心。人心之外,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包括那坚实的青铜做成的雕像,也是不真实的虚拟”。其中比较明显的两句 “这样的不真切往往是最好的”“ 也是不真实的虚拟” 中可见,并非通过对比只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中”,文成公主雕像也是如此。此处对比手法解读错,写文成公主雕像和琵琶记运用了类比,得出相同点。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思考、 理解分析的能力。 采用的是客观题形式。 角度涉及的基本上是对文中词语、句子、 段意、 文中主旨、 人物

28、情感的理解。 需要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加以判断, 还要提取、筛选、整合信息。题干为“作者赴瑞安探究琵琶记,下列关于探究结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项,“高则诚自身的经历与才华是创作提升的关键,成就琵琶记经典价值”,原因理解不当。“当年的高则诚,如若不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除非电闪雷鸣助兴,仅凭旦角一己之悲,很难穿透这绵绵雨幕。高则诚妙就妙在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南戏也好,南曲也好,南音也好,在这南方的雨中,用家长里短的爱表现出艰难时世,才是人生本意。让百分之百的善掉进百分之九十九的误解,再用那难得的百分之一作为契机,升华彼此性命。恨与恨的冲突不是根本的冲突,恶与恶的矛

29、盾不是根本的矛盾,而爱与爱的水火不容、善与善的针锋相对,最让人生这场大戏撕心裂肺,荡气回肠”。可见成就经典的并非经历和才华,而是创新视角大胆改革,扭转人物命运这一举措,一改悲剧为喜,让善良和爱唤醒人性激荡人心,“而爱与爱的水火不容、善与善的针锋相对,最让人生这场大戏撕心裂肺,荡气回肠”,这才是成就经典的根本处,因为情节发展、主旨情感扣动心弦、震撼人心。选项中原因提取出现问题。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 概括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经常会融合在文章的结构中考核,有时也会单独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

30、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本文题目瑞雨为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你的理解?”明确要求理解意蕴,也就是含义。分析含义注意从字面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分析深层含义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细读文本从中提取关键词句加以整合归纳。 首先,使用解词的方法,抓住题目中关键词来解读意蕴:“瑞雨”吉祥,一切安好。 其次,通过联想想象或者意象特征,抓住“雨”本身来总结整理:好雨包容、化解人间世事,予

31、人美好,感化人心。 然后,抓住地方特色来开阔答题角度丰富意蕴: 琵琶记中到处是“雨”和“水”,雨水是南戏、南曲、南音的主心骨。 接着, 从主旨情感上加以整理, 题目一般明确或提示中心观点: 作者巧化“瑞安”“好雨”, 凝为“瑞雨为安”,表达祈福天下瑞安的美好心意。 最后,行文过程中的线索处寻找“雨”痕:作者雨中赴瑞安探究琵琶记,雨中听琵琶相和的南戏,静心深思,感悟琵琶记的魅力,雨是助作者探究琵琶记的“瑞雨”;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通过创新和个性化阅读来探究思考写作特色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这种主张对于摆脱长期以来程式化阅读的弊端,使阅读回归真实,走向科学将

32、产生良好的影响。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是文学作品本身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的。同时,阅读者个性的性格、学养、阅历等又是千差万别的,对同一可能会产生的不同联想想象、不同感悟,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是一种个人特质。 放到阅读中便是需要考生阅读文本时做到自主性、 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题干说“本文从雨联想,探究南戏琵琶记,获得丰富的感悟。实际上,从某一实物展开联想探究其他事物而获得感悟,这是人们常用的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方式。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这样思考的体会。 对自然现象的感悟让人联想记忆,丰富生活,美好情感。比如,由冬雪想到小时候堆

33、雪人、打雪仗的情景,童年的美好记忆被唤起,留恋那时的纯真美好,开始惦念昔日的小伙伴们。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可以在联想感悟中鲜活起来,唤醒记忆,激活思维,让单调乏味枯燥的生活带上诗意和浪漫,富有了缤纷的色彩。看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让人珍惜时间,珍爱生活。正所谓“见微知著”“一叶落而知秋”,一枝一叶总关情。由月亮想到团圆,由杨柳想到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由松树的傲霜斗雪,讴歌人的精神,坚贞、挺拔、傲岸、顽强 【小贴士】标题含义(理解标题) (1)分析标题中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 (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 (3)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分析标题的双

34、关义。即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5)分析标题的象征义。 (6)分析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可从文章的感情出发) 分析作用注意从内容的统领, 情感基调的奠定等角度分析, 结构上从线索以及手法的角度分析。 标题的主要作用有: (1)贯穿全文线索。 (2)交代文章内容或表明写作对象或关联主要情节 (3)象征或比喻 (4)透露情感或奠定情感基调 (5)表明文章主旨 (6)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 解答“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好在哪里”的题目。 要完成这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答题时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表明观点,第二步说出理由(围绕标题的作

35、用),第三步说出改后标题的不足。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铁锅槐 梁衡 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树长在一口铁锅里,这好像绝不可能,但确实如此。 去年十一月底,我在河南商丘寻找人文古树,看了几棵汉柏宋槐都不理想,大家气喘吁吁地坐下来吃午饭。当地一位朋友突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铁锅槐呢!”放下筷子,我们便冒着小雨赶到七十公里外的白云寺,拜访了这个锅与槐的奇妙组合。 白云寺初创于唐贞观年间,曾是与少林、白马、相国等寺齐名的中原古寺,但现在香火不旺。我们去时凄风苦雨,寺里只有几个僧人袖手看门,一个小和尚系着围裙在伙房里淘米,后院及两厢都是零乱的砖瓦木料

36、。进门后的右手处就是我们要拜访的铁锅槐,现在已是这个寺的镇寺之宝。只见一圈石栏杆中躺着一口直径两米多的大铁锅,锅里挺立着一棵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的古槐。锅沿有三指厚,在雨水的润泽下闪闪发光,像是一个套在树根上的项圈。锅已半埋土中,树的主根早穿透锅底,深扎地下,而侧根蜿蜒屈结,满满当当,将铁锅挤满撑破后又翻出锅外垂铺在地,像一大块不规则的钟乳石,或是一摊刚冷却了的岩浆。我看着这满锅的老根,只觉得这是一锅正在慢慢烹煮着的时间。 虽是深秋, 这古槐仍枝叶繁茂,覆盖着半亩大的地面。而整裸树身向西边倾斜,巍巍然如一座斜塔,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厚重与庄严。 寺院是信众往来的宗教场所,被视作沟通神与人的桥梁。为

37、了给众多僧人和香客备饭,寺里常有超大的铁锅。这口两米的大锅还不算最大,我见过一口更大的,洗锅时要放下一个梯子,才能将人送到锅底。大锅往往是一个寺院兴旺的标志。这白云寺在康熙时达到鼎盛,常住僧人千余人。史载 1687 年寺里住持佛定和尚为舍粥济贫,造铁锅两口,日煮米一石二斗。十九年后一口铁锅经长年的火烤水煮生了裂纹,就被几个小和尚抬着放到寺的一角。春去秋来,寺院盛而又衰,这口锅也渐渐被人淡忘。沙尘淤满锅底,荒草爬上了墙角,淹没了铁锅。这时一只喜鹊衔着一粒槐籽从天上飞过。它俯下身子,看到这汪嫩绿的鲜草,就落下来歇脚,槐籽落在铁锅里。想这铁锅离开灶台被弃墙角已经数十年,烈日严霜,凄风苦雨,它早已心灰

38、意冷,奄奄待毙。 忽然有一只小手轻轻地抓挠着它冰凉的身子, 一丝微弱的声音响在耳旁若有似无地呼唤。原来是那粒槐籽经水浸土育,已经开始发芽生根。这口铁锅一下打了个寒噤,从梦中惊醒,忙将这个幼小的生命搂在怀里。那雪白的细根穿过厚厚的积土吮吸着锅沿上的雨滴,像是在替它擦拭眼角的泪花,而嫩绿的树苗已有尺许之高,正努力探出锅外,好奇地张望着庙宇、蓝天、自云。铁锅记起了佛经上讲的万物轮回,因果有缘,众生平等。啊,行住坐卧都是禅,一花一叶皆佛性。它觉得这是佛祖托它来抚养这个从天而降的小生命的,就更加搂紧这棵小树苗。槐树一天天长大,当它已经高过院墙,可以俯视外面的世界时,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槐树全是长在土地里,

39、只有它被小心地托着、抱着,长在一口铁锅里,不觉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好比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甚至还身有残疾的母亲,在贫病交加中照样抚育着一个伟岸的英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它怎么能不痛感身世飘零而加倍珍惜,一定要活出个样子呢?! 铁锅槐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就算你有一百个聪明的头脑也想象不出这样的作品。万物有缘,槐树本是一种最普通的树种,数百年来在山地平原、房前屋后不知有槐几多,而长在铁锅里的唯此一棵;铁锅本是一种最普通的炊具,千家万卢用来烧水煮饭的铁锅不知几多,但用来栽树而且长成大树的也只有这一个。再说,就算这锅与树前世有缘,那结合之后的数百年岁月,水火兵昏,雷劈电击,畜啃人砍,寺院塌毁,它们又

40、携手逃过了多少劫难才有今天的正果?物竞天择,自然筛选,这是铁的定律。在无尽的岁月长河中,无数个偶然机缘的组合,就出现了奇迹,就诞生了天才。虽然人类愈来愈聪明,但还是逃不出自然的手心。不见我们办了多少音乐学院,却常会输给一个牧羊女或打工汉的歌喉;办了多少文学院,而大作家总是长在校园外。而皇室培养接班人,从选妃子、找奶妈开始,到定太子、配师傅,结果总是多有从草莽中杀出来的开国之主。假如现在有谁出巨资请你再复制一组铁锅槐,恐怕打死也不敢接这个活。 铁锅槐虽是天工之物,但它修行于古寺之中,早已融进人的智慧和佛的灵性。在悬崖之上,在大河之岸,树抱石之类的奇树不知多少,而现在这棵古槐抱着的却是一口铁锅,是

41、一锅人间烟火。这是信念的守望,是佛与人的拥抱,是伟大的天人之合。你只要看看那锅里劲结的树根,就知道它们有多大的定力,槐树咬定铁锅,将它凿穿、撑裂、抱紧、融合;铁锅则仰着身子吃力地挺举着大树,不顾自己已经被压裂,被深深地挤进了泥土。直至最后再也分不清是锅抱槐还是槐抱锅。这是心的力量,是佛家所谓的大愿,不信世上事不成,不信有缘不结果。它们就这样晨钟幕鼓,相濡以沫,在古寺残阳中不知送走了多少寂寞。山挡不住风啊,树挡不住云,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挡不住生命的降生。而一个生命一旦降生,就会本能地捍卫生的权利,坚强地活下去! 临出寺门时已幕云四合,我又回望了一下这棵铁锅槐,经秋雨打湿的树身更显出沉稳的铁青,斜

42、伸着的身子像一支要射向云空的利箭。 而根部那一圈翻卷着的闪亮的锅沿则如一把拉满弦的弓,引而待发。我忽然觉得,伫立在面前的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思想者。 世人多爱盆景,喜其能于尺寸之间盈缩天地,吐纳岁月。而古今中外,到哪里去寻找铁锅槐这样一个天地所生、人神共塑、照古烁今的盆景呢? 8.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中“放下筷子”“冒着小雨赶到七十公里外的白云寺”等内容,体现了作者等人对铁锅槐好奇而急于见到的心理。 B. 文章用康熙年间白云寺的常驻僧人之多和大铁锅的由来、用途等,说明了为什么说“大锅往往是一个寺院兴旺的标志”。 C. 第段描写槐籽在锅里生根

43、发芽的情景时, 用“打个寒噤”“搂在怀里”等语句形象地写出铁锅被幼小生命唤醒的过程。 D. 文章写白云寺曾是中原四大古寺之一,有过辉煌的历史,如今却香火不旺,僧人稀少,院内凌乱,暗含作者的批判之情。 9.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描写铁锅槐的成长时,运用拟人手法,赋了铁锅和槐树人的情感,体现了铁锅给了槐树的呵护和槐树对铁锅的感恩。 B. 文章第段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铁锅槐的生长的内容,义为下文写铁锅槐给人的哲思与启迪做了铺垫。 C. 文章在写铁锅槐是大自然的杰作时,使用了现实社会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人类即便再聪明,也无法与自然抗衡的道理。

44、D. 本文用词简洁、鲜活,语言富有韵味,如对铁锅槐成长历程的描写中,在句式上长短句结合,以长句为主,间有短句。 10. 概括铁锅槐的形象特征。 11. 为什么说“我忽然觉得,伫立在面前的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 思想者”? 【811 题答案】 【答案】8. D 9. C 10. 高大苗壮,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生命力旺盛侧根蜿蜓屈结,枝繁叶茂;饱经沦桑,充满厚重与庄严。 11. “面壁的达摩”“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思想者”用隐喻的手法写铁锅槐带给人的启迪;锅与槐的结合告诉了人们心的力量、坚守信念的力量;大自然塑造了铁锅槐,它饱经沧桑,是生命的见证,引人思考。 【解析】 【8

4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 项,“暗含作者批判之情”错误,作者写如今白云寺的情形只是陈述历史的变迁,没有批判的意味。 故选 D。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C 项, “使用了现实社会中的例子进行对比”错误, 这里没有使用对比, 只是列举现实中的例子。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

46、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解答本题的主要信息点在第三段,“只见一圈石栏杆中躺着一口直径两米多的大铁锅,锅里挺立着一棵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的古槐”,由“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可概括得出“高大苗壮,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锅沿有三指厚,在雨水的润泽下闪闪发光, 像是一个套在树根上的项圈。 锅已半埋

47、土中, 树的主根早穿透锅底, 深扎地下,而侧根蜿蜒屈结,满满当当,将铁锅挤满撑破后又翻出锅外垂铺在地,像一大块不规则的钟乳石,或是一摊刚冷却了的岩浆”,可概括得出“生命力旺盛侧根蜿蜓屈结,枝繁叶茂”;由“我看着这满锅的老根,只觉得这是一锅正在慢慢烹煮着的时间。虽是深秋,这古槐仍枝叶繁茂,覆盖着半亩大的地面。而整裸树身向西边倾斜,巍巍然如一座斜塔,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厚重与庄严”,可概括得出“饱经沦桑,充满厚重与庄严”。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8、。分析句子的丰富意蕴,通常要与全文的主旨相联系。这句话出现在原文倒数第二段,作者发表了对铁锅槐的感悟之后,即将离开时回望铁锅槐,感觉铁锅槐“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思想者”,这里运用了隐喻的手法,“铁锅槐虽是天工之物,但它修行于古寺之中,早已融进人的智慧和佛的灵性。在悬崖之上,在大河之岸,树抱石之类的奇树不知多少,而现在这棵古槐抱着的却是一口铁锅,是一锅人间烟火。这是信念的守望,是佛与人的拥抱,是伟大的天人之合”,即锅与槐的结合告诉了人们心的力量、坚守信念的力量;“你只要看看那锅里劲结的树根,就知道它们有多大的定力,槐树咬定铁锅,将它凿穿、撑裂、抱紧、融合;铁锅则仰着身子

49、吃力地挺举着大树,不顾自己已经被压裂,被深深地挤进了泥土。直至最后再也分不清是锅抱槐还是槐抱锅。这是心的力量,是佛家所谓的大愿,不信世上事不成,不信有缘不结果”“它们就这样晨钟幕鼓,相濡以沫,在古寺残阳中不知送走了多少寂寞。山挡不住风啊,树挡不住云,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挡不住生命的降生。而一个生命一旦降生,就会本能地捍卫生的权利,坚强地活下去”,即大自然塑造了铁锅槐,它饱经沧桑,是生命的见证,引人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29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

50、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 时西复首领二人来降, 位补借奉职。 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 事下中书, 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