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10006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无锡市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一学年高一 3 3 月月考语文试题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如一个人的战争一书刊行了新视像读本,该读本共 238 页,配有图画 212 幅,几乎每一页都作了设计。其卖点不再是原有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便会失去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这正是读图时代的新法则。进一步思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推断

2、,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某种转变,已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直观。 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独特的表意功能。 图像化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 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正像林白所言: 绝妙之处在于,无论是先看图再看文,还是先看文再看图,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林白的解释道出了文与图之间的互文性阐发,但这种阐发隐含着某种危机。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从前一方面来

3、看,图文书把书籍通俗化和大众化了,因而扩大读者范围;但从后一方面来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将一些经典连环画化或漫画化。本来,这些经典著作多以思想深刻见长,特定的古汉语不但是其独特的表述手段, 同时也是读者进入这些经典深刻思想的必要条件和路径。 然而, 在 读图时代 ,此类读物被大量的通俗化,改造成图画本,独特的语言表述被转换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的图解。比如蔡志忠漫画系列,将诸子经典中的精深思想,图解为一种漫画形式,虽然这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古代经典,但同时又存在将去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画化和简单化的可能性。假如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这些漫画式的理解和解

4、释,留在他们心中的只有这些平面化的漫画图像,这是否会导致古代经典中的深义的变形以致丧失呢?而唐诗宋词这样纯粹的语言艺术作品,被转化为漫画时,文字独特的魅力及其所引发的丰富联想已被刻板地僵固于特定画面,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语言的体验呢? 读图时尚的流行,也许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性,其潜在的后果之一是重图轻文的阅读指向。我以为,读图时代的读图隐忧乃图像对文字的霸权,因此造成了对文字的挤压。在读图时代,从文化活动的对象上说,文字有可能沦为图像的配角和辅助说明,图像则取得文化主因的地位;从文化活动的主体上说,公众更倾向于读图的快感,从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尤其是太多插图进入文学

5、著作中,搅乱了文字原有的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文章的内在文脉,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文字引向图像本身,也暗藏着破坏了读者对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的可能性。 一言以蔽之,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图像凌越文字在当代文化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读图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文化,改变了文学原有的格局,也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 (摘编自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 材料二: 就图像与文字的根本属性来看,图像最显著的优点是视觉的真实感,它可以为人们带来与叙述对象几乎无差的体验,即具象性;文字则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感悟与互通,即抽象性。图像是叙述对象的投射与镜像反应,文字是对叙

6、述对象能指和所指的符号化反应。正是由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这些天差地别,许多人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势同水火,其实这些都仅仅是表象而已,它们之间更多的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字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形象性,它内隐着建构客观世界精神的像。图文之间一直存在着天然联系,古时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述就很好地印证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图像化时代,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文学语言在叙述上的形象性正不断地突显出来, 图像在无形之中将文学语言中的 像进行了放大,推动了文学语言内在意蕴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 尽管文学深层次中的审美意义、情感内涵还无法通过图像进行完美演绎,但是文学语言图像化作为文学的表现形式,可

7、以促进读者对文学意蕴和情感的体会。图像具有极强的情感渲染性,它的这一特性能够推动文学审美空间的扩充,在意蕴上给人以更为直观的感受,既可以实现对文学有意味的形式的鉴赏,又可以做到对感悟对象真实性的把握。过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更多以心灵的体悟为主,人们从感知渠道来看属于单边的审美感悟。而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它内在的属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感官对其进行认知和体味。因为语言的图像化意味着以感官来触摸文学深层次的灵魂,以眼、耳、鼻、口、舌来真切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以有形来觉察无形,这势必会使接受者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 (摘编自杜更胜读图时代文学的蜕变之语言图像化) 1下列对

8、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行图文书中图像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图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沦为配角,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发生转变。 B图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阐发”造成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甚至使经典著作庸俗化。 C插图大量涌入文学作品,搅乱了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内在文脉,可能破坏读者对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 D图像有视觉的真实感和极强的情感渲染性,能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的特点,使接受者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奇、精美、内容丰富的图像会大大增加读物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促使读者消费和阅读。

9、B如果将唐诗宋词转化为漫画,特定的画面就会使其失去文字的独特魅力,剥夺读者对诗意语言的体验。 C 公众倾向于读图的快感, 冷落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 会使图像“霸权”加剧, 文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D 在读图时代, 人们可以从多角度、 多感官对文学作品进行认知和体味, 鉴赏活动不再是单边的审美感悟。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面对空前发达和市场化的影视业,专为影视而生存的作家和专为影视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纷纷涌现。 B精美的图画的艺术加强了语言艺术的审美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是纯粹的语言艺术所无法达到的。 C图像化的写作将作家的“编码”过程与读者的“解码”过程缩

10、短,在文字与图像的互文性阐发中扬长避短。 D张爱玲小说传奇的封面,以一个现代人立于窗外的影子表达打开洋场社会一扇窗子的寓意。 4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文学类阅读二、文学类阅读- -单文本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家父子马家父子 毕飞宇 老马的祖籍在四川东部,第一年恢复高考老马就进京读书了。后来老马在北京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但是老马坚持自己的四川人身份,他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一口川腔挂在嘴上。 老马的儿子马多不说四川话。马多的说话乃至发音都是老马启蒙的,四川话说得不错。可是马多一进幼儿园就学会用首都人的行腔吐字归音了,透出一股含混和不负责任的腔调。

11、 语言即人。马多操了一口京腔就不能算纯正的四川娃子。老马对这一点很失望。 老马这些年一直和儿子过,他的妻子在三年之前就做了别人的新娘了。离的时候老马什么都没要,只要了儿子。儿子是老马的命。 儿子马多正值青春,长了一张孩子的脸,但是脚也大了,手也大了,嘎着一副公鸭嗓子,看上去既不像大人又不像孩子,有些古怪。马多智能卓异,是老马面前的混世魔王。可是马多一出家门就八面和气了。马多的考试成绩历来出众,那些分数一出来就成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成果了。 学校高兴了, 老马也跟着高兴。 在一个风光宜人的下午老马被一辆丰田牌面包车接到了校内。依照校方的行政安排,老马将在体育场的司令台上向所有家长做二十分钟的报告。报

12、告的题目很动人,很抒情,怎样做孩子的父亲。 老马是在行政楼二楼的厕所里头被马多堵住的。老马满面春风,每一颗牙齿都是当上了父亲的样子。老马摸过儿子的头,开心地说:嗨!马多的神情却有些紧张,压低了嗓门厉声说:说普通话!老马眨了两回眼睛明白了,笑着说:晓得。马多皱了眉头说:普通话,知不知道?老马又笑,说:兹(知)道。马多回头看了一眼,打起了手势,是 zhdao,不是 zdao。老马抿了嘴笑,没有开口,再次摸过儿子的头,很棒地竖起了一只大拇指。马多也笑,同样竖起一只大拇指。父子两个在厕所里头幸福得不行。 老马在回家的路上买了基围虾、红肠、西红柿、卷心菜、荷兰豆。老马买了两瓶蓝带啤酒、两听健力宝易拉罐。

13、老马把暖色调与冷色调的菜肴和饮料放了一桌子,看上去像某一个重大节日的前夜。老马望着桌子,很自豪地回顾下午的报告。他讲得很好,还史无前例地说了一个下午的普通话。他用了很多卷舌音,很多儿化,很不错。只是马多的回家比平时晚了近一个小时,老马打开电视,赵忠祥正在解说非洲草原上的猫科动物。马多进门的时候没有敲门,他用自己的双象牌铜钥匙打开了自己的家门。马多一进门凭空就带进了一股杀气。 老马搓搓手,说: 吃饭了,有基围虾。老马看了一眼,说: 还有健力宝。马多说: 得了吧。 老马端起了酒杯,用力眨了一回眼睛,又放下,说:我记得我说普通话了嘛。 得了吧您。 老马笑笑,说:我总不能是赵忠祥吧。 马多瞟了一眼电视

14、说:你也不能做非洲草原的猫科动物吧。 老马把酒灌下去,往四周的墙上看,大声说:我是四川人,毛主席是湖南人,主席能说湖南话,我怎么就不能冒出几句四川话! 马多说:主席是谁?右手往前一伸中国人民就站立起来了,你要到天安门城楼上去,一开口中国人民准趴下。 老马的脸涨成紫红色,说话的腔调里头全是恼羞成怒。 老马呵斥说:你到坦桑尼亚去还是四川人,四川种! 凭什么?马多的语气充满了北京腔的四两拨千斤,我凭什么呀我? 我打你个龟儿! 您用普通话骂您的儿子成不成?拜托了您呐。 老马在这个糟糕的晚上喝了两听健力宝,两瓶蓝带啤酒,两小瓶二两装红星牌二锅头。 那么多的液体在老马的肚子里翻滚,把伤心的沉渣全勾起来了。

15、老马难受不过,把珍藏多年的五粮液从床头柜里翻上桌面,启了封往嘴里灌。家乡的酒说到底全是家乡的话,安抚人,滋润人,像长辈的询问一样让人熨帖,让人伤怀。几口下去老马就吃掉了。 老马把马多周岁时的全家福摊在桌面上,仔细辨认。马多被他的妈妈搂在怀里,妻子则光润无比地依偎在老马的胸前,老马的脸上胜利极了,冲着镜头全是乐不思蜀的死样子。儿子,妻子,老马,全是胸膛与胸膛的关系,全是心窝子与心窝子的关系。可是生活不会让你幸福太久,即使是平庸的幸福也只能是你的一个季节,一个年轮。它让你付出全部,然后,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手心手背全他妈的不是肉。对四十岁的男人来说,只有家乡的酒才是真

16、的,才是你的故乡,才是你的血脉,才是你的亲亲娘,才是你的亲儿子亲丫头。 老马猛拍了桌子,吼道:马多,给老子上酒。 马多过来,看到了周岁时的光屁股,脸说拉就拉下了。父亲最感温存的东西往往正是儿子的疮疤。 马多不猜愿看自己的光屁股,马多说:看这个干什么? 老马推过空酒杯,说:看我的儿。 马多说:抬头看呗。 老马用手指的关节敲击桌面,冲着相片说:我不想抬头,我就想低下头来想想我的儿子这才是我的儿,我见到你心里头就烦。 喝多了。马多冷不丁地说。 我没有喝多! 马多不语,好半天轻声说:喝多了。老马的泪水一下子就汪开了。 (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家父子的矛盾聚

17、焦于对“川腔”与“京腔”的各执己意,背后的根源是两代人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归属。 B作品中的老马是个失败的中年人形象,妻子离他而去,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在外面八面和气,在家里却老是跟他对着干。 C老马喝酒后拿出全家福仔细辨认,体现了对过往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生活的怀念,还有对与儿子沟通不畅的失望和沮丧。 D马多两次对父亲说“喝多了”,简短的言语中折射出内心细微的变化,说明他对父亲的行为有了一些理解和体谅。 6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叙述老马的祖籍、读书定居北京的经历、启蒙马多讲四川话、对马多的“京腔”感到失望等等,为小说情节和冲突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B“老马打开

18、电视,赵忠祥正在解说非洲草原上的猫科动物”,看似平常的交代却为父子交锋提供了表达元素,这种场景中的相互生发,读来饶有趣味。 C这篇小说不断转换叙述主体和视角,作者也常常跳出来以心理分析师的身份描述老马的感觉、思想等,这使小说的叙述呈现出多层次的审美效果。 D“每一颗牙齿都是当上了父亲的样子”“冲着镜头全是乐不思蜀的死样子”,这样的表达赋予熟悉的语言以新的意趣和张力,也构成作品的独特语风。 7小说没有具体写老马作报告的情景,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

19、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请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

20、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_,_。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

21、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众客说道: 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 贾政笑问: 那四字? 一个道是 淇水遗风 。 贾政道: 俗。 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 8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

22、“泌芳亭”撰写的对联( ) A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B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C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D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9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结合选文,据此简要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

23、、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咮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在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其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

24、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卿,廉,内行修絜。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处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

25、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之一,如司马、廷尉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

26、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居官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都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4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试举一例“不隐恶”在本文中的具体体现。 四、古代诗歌阅读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

27、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下联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6作品中的诗

28、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所说的“_,_”中可以看出。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奔进之意。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4)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琵琶女年少时就技艺超群、容貌出众的诗句是:“_,_ 。” 六、选择题六、选择题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羊易之 易:轻易 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

29、: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B以御于家邦 御:治理 进乎技矣 进:前进 C舆薪之不见 薪:柴火 舍瑟而作 作:创作 D犹缘木而求鱼 缘:攀援 如土委地 委:散落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子之谓也/臣未之闻也 B何厌之有/臣之所好者道也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大王来何操 D树之以桑/舆薪之不见 七、选择类七、选择类 2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说道) 保民而王(

30、安、安抚) 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 C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度,然后知长短(估量,考虑) 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慧、通达) 八、选择题组八、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字佩弦,弦绷紧,性刚劲。虽然朱自清性格温和内敛,但他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却有一种剧烈的张力,他有独善其身的自清精神,又具心忧国难的爱国之情。朱自清笔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国的_和战争硝烟。1927 年,上海发生四一二政变,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这年仲夏,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引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

31、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清贫大约是朱自清一生的底色。1920 年夏,朱自清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课程,从北大提前毕业。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迫于_,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当时江浙一带中学教师奇缺,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结伴南下执教,双双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巨大的压力、清贫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体_。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人们凭吊朱自清,寄托哀思,是在尊崇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一种精神。1948 年 8 月 20 日,上海新民报晚刊刊登题为朱自清不愿做官的短文:朱氏年来备尝清苦,家累又重,常_,但朱氏淡泊明志,不以为苦 22依次填

32、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 囊中羞涩 每况愈下 捉襟见肘 B生灵涂炭 入不敷出 病入膏肓 捉襟见肘 C血雨腥风 入不敷出 每况愈下 左支右绌 D生灵涂炭 囊中羞涩 病入膏肓 左支右绌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 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 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 荷塘月色。 B 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激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 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 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 荷塘月色。 C 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燃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 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 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 荷塘月色。

33、 D 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 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 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 荷塘月色。 2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鲁迅的书桌上就多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B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这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友邦人士”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D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设计寄寓着村民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2B 3A 4对比论证,比较文字和图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引用论证,引用林白的话,指出图文之间的互文性阐发有一种“有趣的吻合”。 举例论证,举蔡志忠漫画例子,论证经典著作漫画化的利弊。

34、假设论证,假设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漫画形式的理解,指出其后果。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流行图文书中图像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图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错误,材料一文中为“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只是“似乎”。 B.“图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阐发造成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错误, 根据材料一“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 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可知, 原文图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阐发”有两种表现,选项只写了一种,以偏概全; D.“图像有视觉的真实感和极强的情感渲染性,能赋予”错误,根据材料二“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

35、,它内在的属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感官对其进行认知和体味”可知,选项偷换主语,“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的是“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 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如果将唐诗宋词转化为漫画,特定的画面就会使其失去文字的独特魅力”错误,根据材料一“但从后一方面来看, 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 尤其一些漫画书”“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语言的体验呢”可知,效果是未知的,推断不成立。 故选 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读图时代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图像凌越文字

36、在当代文化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A.阐述作家和作品却依附于影视业,能够证明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图像凌越文字。 B.阐述了精美的图画艺术在审美感染力方面比语言艺术具有优越性,没有体现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C.阐述的是图像化的写作的优势。 D.阐述的是图像化封面的作用。 5B 6C 7笔墨聚焦父子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小说矛盾冲突的展开;老马报告前的自信和报告后的自豪与马多的反应形成落差,给原本让人心酸的场景增添了幽默感;虚实结合,读者可以通过报告前的父子对话和报告后老马的回顾来推想,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感。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B“作品中的老马

37、是个失败的中年人形象”说法错误。,老马虽然离了婚,虽然儿子跟他之间有隔阂,但是不能就此认为他的人生失败。 故选 B。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这篇小说不断转换叙述主体和视角”分析错误。小说始终从老马的视角叙述事件,没有转换叙述主体。 8C 9知识丰富,才思敏捷:宝玉题额时多处引经据典、应对自如; 不落俗套,见解独到:宝玉对景物的理解无陈词滥调,与众不同。 【解析】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鉴赏对联的能力。 由“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请渓

38、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可知,C 项上联写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说的是水质芬芳,好像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 这副对联是写“水”的, 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 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 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 A.这是省亲牌坊上的一幅对联,意思是:前门的万千条柳丝垂下的如同金锁(表示柳丝背后非常富贵),后门外是连绵不断的青山,像一幅美丽的屏风。 BC.出自兰风蕙露(清客):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径

39、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是写蘅芜院的,蘅芜院的特征是房屋被山石所绕,“且无一树花木也”,却长满了各种牵藤引蔓的异草香花。 10A 11A 12C 13(1)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 (2)(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4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皇上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郑庄举人不当。他保举的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

40、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 “四夷”意思为“各地少数民族”, 作“招”的宾语, 在其后断开; “天下”做“费多”的主语, 在其前断开, 排除 BC。 “多”修饰“逋负”,强调亏欠钱款之多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说法错误,洗沐,释义为沐浴,借指休假。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文中指休假。 故选 A。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C.“把俸禄和赏赐都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因果关系不当,根据原文“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

41、家无余赀财”可见,郑庄死后家无余财主要由于家道中落,而且宾客稀少,可见这与分赠宾客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故选 C。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重点词: (1)“薄”,小,低微;“大父”,祖父;“行”,辈分;“天下有名之士也”,判断句,是天下闻名的人。 (2)“东”,向东;第一个“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张;第二个“封”,封地;“阙”,侵损;“焉”,从哪里。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筛选整合文言文中信息,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 “不虚美,不隐恶”是对于史学家的评价,赞扬史学作者注重史德,实事求是不拘于儒家教义的约束,对史实总是细加考证,秉笔直书,不妄加赞美,也不

42、隐其恶行。题目是要求学生指出文章不掩饰传主郑庄缺点过错具体体现有哪些。然后通读文章,筛选出文章中记述传主郑庄缺点过错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 通读文章, 根据文章中“然郑庄在朝, 常趋和承意, 不敢甚引当否”得出“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皇上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 根据“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得出“郑庄举人不当。他保举的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到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

43、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慰问各位老友,迎送宾朋,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时常担心不能访遍好友。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好像惟恐见不到他们一样。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武帝即位后,郑庄逐渐升迁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的议论,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身居高位时,告诫属下官吏说:客人到来,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置办家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赠给诸位友人,而他所赠送的礼物,只不过是

44、用竹器盛的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确实饶有兴味,时常认为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报告皇上,唯恐延误。因此,殽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一致称赞他。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但是郑庄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表明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

45、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暂代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居家时品行也高洁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日趋没落。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庄的贤能,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他再担任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前往,翟公就在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6、汲黯、郑庄也有这样的遭遇,可悲啊! 15A 16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 A“儒雅谦恭”错误,“谈舌如云气吐虹”意思是“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应是豪迈洒脱的形象。 故选 A。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歌首联和颔联是回顾诗人当初的情形,由首联“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可知,诗人年

47、轻时候文武双全、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由颔联“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可知,诗人当年面对战鼓雷鸣、烟尘遮天的情形也不畏惧。但现实中的诗人却是“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心怀壮志却“身老桑村”,可见壮志难酬。 颔联后一句“一簪华发醉秋风”中“华发”即白发,白发丛生,这是感叹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可见迟暮悲伤。 尾联“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意思是“我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我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我一同前往”,可见孤独寂寞。 17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解析】 【分析】 【详解

48、】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俟”“萧”“纶”“樯”“橹”“妆”。 18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羊易之”意思是“用羊来替换牛”。“易”,交换。 B“进乎技矣”意思是“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进”,超过。 C“舍瑟而作”意思是“放下瑟,站起身来”。“作”,起身、站起来。 故选 D。 19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句。“谓”是动词,“夫子”是宾语,“夫子之谓”,是把“夫子”(宾语)提前,“之”是宾语前

49、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是:谓夫子也。句意: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闻”是谓语,“之”指代事件,作宾语,宾语“之”前置到了谓语“闻”的前面。 正常语序是:臣未闻之也。句意: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句式相同。 B.【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何厌”为“有”的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是:有何厌。句意:怎么会满足呢?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是: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 句式不相同。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句。“之”位于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正常语序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句意: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大王来何操】

50、宾语前置句。“操”是动词,疑问代词“何”作宾语被提前。 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句意是: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句式不相同。 D.【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是“动词+以+宾语”的结构。 正常语序是:以桑树之。句意:用桑树栽种在这里。 【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正常语序是:不见舆薪。句意:看不见整车的柴草。 句式不相同。 故选 A。 20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句意: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端:名词作动词,穿礼服。 B.句意: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C.句意: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