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10003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市上海市 2021-2022 学年高三学年高三 3 月月考语文试题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默写与文常一、默写与文常 1按要求填空。 (1)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况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_) (3)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可怜白发生”与雄奇壮阔的梦境对比,写梦醒后悲凉冷酷的现实处境,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同样手法写同样情境的句子是“_,_。” 二、选择题组二、选择题组 2按要求选择。 (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同学们在家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对联社的同学引名联以共勉,其中最恰当的一联是( ) A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之。 B厚性情,薄嗜欲;直心思,曲文章。

2、C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D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大楼”不能取代“大师”,这是目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我想补充的是,“学问”不等于“精神”, 。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 ,还得看 。 。过去常说“教书育人”,不是没道理的。 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办大学,必须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 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 ABCD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文学的个人经验与文学的个人经验与“他者他者” 格非 什么是“他者”?

3、学理论肯定知道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所谓的“现象学的还原”。“他者”是一个哲学概念,但是我不打算从哲学史给大家描述从康德到胡塞尔,到尼采,到海德格尔这整个过程。我想跟大家举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他者”。 大家都经常照镜子,镜子本身反映的是客观的,但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图像是主观的,是自我与它“合谋”的,是欲望化的产物。心理学早就做过研究,很多人喜欢镜子不喜欢照片,因为照片更接近于真实。“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在照片里看到的那个自己。 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经验时如何发现“他者”。如果你在作品中没有勇气面对“他者”,那你作品永远是在制造一种甜腻和唯美。我现在看很多人

4、写的东西,美得化不开,浓得化不开,全是这些浪漫的想象,看得实在是烦。它里面没有陌生化的、坚硬的东西,非常流畅,也非常廉价,因为它根本没有触及生活的经验本身。 所以,我们要拥有自己经验的财富,就必须经过“他者”的介入,这个当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你敢不敢面对“他者”,要不要把“他者”引入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过程当中。 我举一个例子,博尔赫斯写过一个很简单的小说,是从一千零一夜里的一则故事改编来的,题目叫两个做梦人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个人因为一个梦千里迢迢去巴格达寻宝,却被另一个当地的做梦者告知梦到宝藏在主人公自家的院子里。他听到后赶忙回家,找到了藏在自己院子里的宝藏。借这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作为写作者,

5、我们其实都拥有财富,它就在我们家的喷泉底下,问题是你能不能挖出来。这当中就需要“他者”的介入。 在自己家你是挖不出财富的, 你不知道财富在哪, 不知道那些经验有什么意义。到远方去,这个旅途看起来毫无意义,但实际上构成了找到财富的重要一环。 写作也是如此。马尔克斯说,你只有远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一个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人说不出农村有什么特点。只有从农村到了城市生存一段时间,就会知道所有城里和从前形成区别的,都是农村的特点。所以,我们引入“他者”的目的,就是把你的经验的特异性显示出来。如果你过于沉湎在自己有限的经验里,以此自得,不敢去碰撞自身以外的经验,那就是自恋。一个自恋的人是写不好东西的。

6、因为你并不知道你所拥有的意义是什么。 过去没有“中国文化”这个概念, 正是西方文化进来之后, 我们才有中国文化的概念、 中国文学的概念,才有国学的概念。这些都是在“他者”的介入之后显现出的。 与此同时,我要告诉大家,中国经历“他者”的过程是极其惨痛的,是被迫的。这个“他者”是打进来。从不服到服。辛亥革命之后开始向人家学习,于是出现了一种极端化的过程,开始产生了对我们所拥有的都厌恶的过程。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嘲笑鲁迅他们的激进主义,可是在他们的年代,这是必然要经历的。鲁迅觉得中国的书一本都不要读,吴稚晖说要把中国书全部都扔到茅厕里去。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很极端,因为他们发现了“他者”,发现了他者很强大

7、。当西方作为“他者”首先吞并了印度,使得中国、日本惶惶不可终日。日本人开始了明治维新,之后连日本都成为我们强大的对手,中国人便不得不改革,所以当鲁迅先生面临这样一个状况,出现某种激进的、极端化的言辞和观念,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他们的工夫没有白做,正是因为我们和“他者”开始接触,中国才走上了健康的道路。 所以,今天我们要开阔心胸,千万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一点经验里。如果都局限在自己的经验里,那就成了经验主义写作,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把你的经验跟其他经验进行碰撞,你才会找到你的特点,重新找到那个陌生的自己。 (有删改) 3标题中的“他者”在文中的含义是“_ ”。 4这篇文章最有可能节选自作者的一篇( )

8、A学术论文 B演讲稿 C报告文学 D调查报告 5对文意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不喜欢遇见“他者”。 B“他者”能够帮助我们摆脱“自动化”的生活。 C发现“他者”指的就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发现“他者”要走出个人经验主义的“舒适区”。 6有人认为第段的内容偏离了主题,你是否同意?请阐明理由。 7请用本文观点对下列材料加以分析。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小镇,20 岁来到北京,22 岁开始文学创作。沈从文创作的小说题材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湘西生活,一种是都市生活。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四、文

9、学类阅读四、文学类阅读- -单文本单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秦琼卖马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

10、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

11、”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胡

12、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第二天,

13、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

14、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 就坐下, 操起了琴。 杨成岳唱起, 苍

15、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 “一轮明月照窗前, 愁人心中似箭穿” 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 (有删改) 8根据第段杨成岳和王超杰的对话,赏析他们的说话艺术。 9第段和第段叙写了王超杰的两场“哭”戏,而与杨成岳等人的交流中,他却总是带着“笑”的。请分析两哭两笑对人物的塑造作用。 10分析第段王超杰唱“秦琼卖马”这一情节设计的作用。 11小实作为校报编辑,在删选这篇小说时认为,小说到第段“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处收尾更好,后续的内容都可以删除。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说说理由。 五、古代诗歌阅读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停云停云(选二首) 【东晋】 陶渊明 停云

16、,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其一其一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其四其四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注】愿:思念。言:语助词,无意义。不从:不顺心,不如愿。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伊:语助词。阻:阻塞不通。 12按照体裁分册编选诗集,请选出可以与停云编入同一分册的作品。( ) A诗经 氓B蜀相C望海潮D窦娥冤 1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写作手法没有运用在这两首诗歌中?( ) A景物烘托 B细节描写 C动静结合 D直抒胸臆 14小验同学

17、想在班级公众号上发布一期“比兴”专题的诗歌推送,并向同学们征集运用比兴手法的诗歌。你会推荐停云中的哪一首充实材料?请你向班级公众号投稿,并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 六、文言文阅读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

18、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 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取陈

19、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今遗民既遭残贼 起冶铸兵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境渐蹙( ) A 急促 B 困窘 C 不安 D 狭小 逖不报书( ) A 传达 B回复 C 申报 D 报复 17第段画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 / ”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18把第段的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 19概括祖逖镇雍州时“听其互市”的原因。 20学校准备举办一场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讲座。在整理祖逖资料时,同学们发现通鉴纪

20、事本末与晋书 祖逖传的记载不同,在文字上有所删减。你认为这样的删改对祖逖形象的表现是否会有影响,请结合下面的引文与第段的内容加以分析。 逖以若思(即戴渊)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若思雍容,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逖虽内怀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四望甚远。逖恐南无坚垒,必为贼所袭,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汝阳太守张敞、新蔡内史周闳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 节选自晋书祖逖传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叙小修诗叙小修诗 (明) 袁宏道 弟小修诗, 散逸者多矣, 存

21、者仅此 ( ),余惧其复逸也, 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馀即著 黄山、雪二赋,几五千馀言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

22、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顰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

23、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党人偷乐,众女谣诼,不揆中情,信谗齋怒,皆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21可填入第段括号的虚词是( ) A耳 B耶 C哉 D也 22对第段画线处“极喜其疵处”原因分析最贴切的是( )

24、A因为小修的诗文有豪杰之气,识见清朗。B因为小修的诗文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因为小修的诗文从胸臆流出,情与景会。D因为小修的诗文能语言质朴,自我独创。 23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有人写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一起批评指责,认为是歪门邪道 B看到某人文中有句不像前人说的话,就一起指责,认为是歪门邪道。 C看到有人有一句话与前人的不相似,就一起指出,认为是旁门左道 D看到某人文中有与前人不相似的话,就一起指认,认为是旁门左道。 24分条陈述文中作者阐述的文学主张。 25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 七、材料作文七、材料作文 26 “打卡”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 朋友圈更是成为各种花式“

25、打卡”的聚集地。 亮健身“打卡”、 秀美食“打卡”、晒旅游景点“打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以“打卡”来作为生活的标记。对此你怎么看?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吾尝跂而望矣 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跂”“犹”“惟”“枕”。 2(1)D (2)D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之准确、得体能力。 A.“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的意思泛指: 虽然有这样不快乐的事,但既然来了就安心吧。 后半句和题干“积极学习”不相符。 B.“厚性情,薄嗜欲

26、;直心思,曲文章”的意思是:性情要忠厚宽容,节制自己的嗜好欲望,做人贵在耿直善良;作诗文贵在曲折有致。这是讲做人的。 C.“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的意思是:看尽天下奇特的景观,不如读书的滋味美妙;尝过世间一切美味,不如家里的菜根味道香。这句话表达了读书人自足快乐的心情。 D.“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的意思是:门前不接待经常想来闲扯的俗客,但若有奇书异卷,必定邀请同仁好友前来他的“读未见书斋”共赏切磋。放在题干的语境里,可以从字面意思赋予这句话新的含义:因为疫情关系,大家都隔离在家,拒绝来客访问,虽然没有书本,但一起坐在电脑前进行线上学习交流。 故选 D。

27、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连贯的能力。 通读语段,是讲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从语义的衔接来看,前文“学问不等于精神”,可见作者的观点是“精神”比“学问”本身更重要;第一个衔接句后是“学校办得好不好”,可见应该指学校的办学目标,只能选“办大学,必须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除了”显然是指“学问”类的,“还得看”则是“精神”类的,由此判断应该分别选择“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最后作总结,选“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故选 D。 3自身以外的经验 4B 5C 6不赞同。本文的主题是经历“他者”对文学创作的意义,第段以鲁迅等人面向西

28、方学习时的激进主义态度为例,进一步揭示了“他者”的意义、价值,以及具有冲击性的特点,与文本主题一致,并且扩展(升华、深化)了主题的广度,具有时代意义。引出下文的结论。 7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经历“他者”对文学创作的意义。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小镇,20 岁来到北京,经历“他者”,具有了自身以外的经验;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主要有两类小说题材,即湘西生活和都市生活。 沈从文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经历,使他知道所有城里和从前形成区别的,都是农村的特点。“他者”把沈从文经验的特异性显示出来,使他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完成了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同理,“他者”(相对于城市生活而言的农村生

29、活经验)同样会促成其另一类小说的创作,即通过描写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完成以都市生活为题材的文学创作。 【解析】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由题目“文学的个人经验与他者”可知“他者”是与“个人经验”相对的, 结合“只有把你的经验跟其他经验进行碰撞,你才会找到你的特点,重新找到那个陌生的自己”可知,“他者”是指自身以外的经验。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 A.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文学的个人经验”,而且表述过程中显而易见是面对面“我想跟大家举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什

30、么是他者”,应该更符合演讲的方式。 B. 演讲稿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的听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本文具备这一特点,叙述口语化,“我现在看很多人写的东西,美得化不开,浓得化不开,全是这些浪漫的想象,看得实在是烦”“但是我不打算从哲学史给大家描述从康德到胡塞尔”“与此同时,我要告诉大家”,本文属于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走进湖北电力的一场演讲,所以是演讲稿。 C. 报告文学,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本文与新闻题材无关,主要是个人观点看法,因而不可能是报告文学。 D.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

31、、 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本文无“调查”的相关事实内容,因而也不可能是调查报告。 故选 B。 5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错误,由原文“只有把你的经验跟其他经验进行碰撞,你才会找到你的特点,重新找到那个陌生的自己”可知,发现“他者”的目的是重新找到自己的特点,而不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8用语考究,古朴典雅,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9哭戏表现了王超杰当时的处境落魄,借唱词抒发胸中郁闷之情。内心悲凉,可是与杨成岳等人的交流中,他却总是带着“笑”的,“笑”中包含辛酸、自嘲等多种意味,表现了他的处境和

32、心态。 10人物情感的揭示点,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表现人物形象特点,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揭示了人物当时的生活处境。 11不赞同。这一部分是小说的高潮,逆转的情节构成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使前面的故事情节有了依托。这一情节,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内心淡定洒脱,宅心仁厚,对王超杰惺惺相惜。结尾更能凸显、深化主题。杨成岳的唱词,表达对王先生的遭遇,人生无常、英雄气短的感叹。结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 12A 13B 14我会选择第一首。 第一首开头两句比兴连用,既用“霭霭停云”“

33、濛濛时雨”来起兴,引入后面的抒情,又用“霭霭”“濛濛”衬托主人公思念友人而不得见的伤感之情。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体裁特点的能力。 停云是四言古诗。 A诗经 氓是四言古诗。 B.蜀相是七言律诗。 C.望海潮是词。 D.窦娥冤是杂剧。 故选 A。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A.“八表同昏,平路伊阻”意思是: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以昏暗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伤感的心理,属于景物烘托; C.“敛翮闲止,好声相和”,“闲止”静景,“相和”动景,动静结合; D.“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直抒胸臆。 故选 B。 1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先明确所选

34、的篇目,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选用的原因,要突出“比兴”的手法。 我选择第一首诗。 开头两句比兴连用, “霭霭停云, 濛濛时雨”, 意思是: 阴云密密布空中, 春雨绵绵意迷蒙。开篇以“霭霭停云”“濛濛时雨”起兴,为后文“良朋悠邈,搔首延伫”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作了衬托,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句暗喻国政时局被封建贵族、军阀争夺中央政权而搞得天昏地暗,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 15伤害;兵器 16(1)D;(2)B 17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18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即使关系疏

35、远、地位低贱的人也加以礼遇。 19祖逖是想要通过互市获取更多的利益。 20对祖逖的形象有影响。删减部分写了祖逖尽管心怀忧愤,甚至即将病死,但却没有停止复国的努力。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祖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对塑造祖逖的形象很有作用,不应当删减。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贼:伤害。 (2)句意: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兵:兵器。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后赵所占的领土日渐缩小。蹙:狭小。 故选 D。 (2)句意: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复:回复。 故选 B。 17 本题考查学生

36、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王假如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一句,“大王”是主语,“命”是谓语,“将出师”是宾语,语意完整,后面断开;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主语是省略掉的“大王”,“使” 是谓语,“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都是宾语,其后断开;且“郡国豪杰”是下句主语,其前断开。 参考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

37、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假如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这年秋天八月,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长江,船行驶到江心时,祖逖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尤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大兴三年,祖逖则镇守雍丘,多次派遣

38、士兵截击后赵军队,后赵国镇守的士兵归降祖逖的很多,后赵所占的领土日渐缩小。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心这件事,于是到幽州为逖修了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家替他们看守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禁止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守合肥,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

39、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 祖逖去世后,后赵多次侵犯黄河以南,攻取了陈留,梁、郑之间又骚乱不安了。 6 题翻译: 祖逖认为戴渊是吴地人,虽具有才能和名望,但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远见卓识;而且自己披荆斩棘,收复河南失地,而戴渊却从从容容,突然前来坐享其成,心中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和刘隗等人结怨有矛盾,担心将发生内乱,大业不能成功。思虑成病,就把妻室子女送到汝南大木山下。祖逖虽然心怀忧愤,但仍不放弃前进复国的主张,营建修缮了武牢城。祖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堡垒,就派侄子汝南太

40、守祖济带领士兵修筑营垒。营垒尚未修成,祖逖病情加重。不久死在了雍丘。 21A 22B 23B 24(1)强调真情实感,独抒己见,反对虚拟涂饰、随声雷同与任何形式上的束缚;(2)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各有其特点,不能以是否与前代相合作为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依据。 25文章从对小修其人与诗的述评中引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以之为尺度评论小修诗并自然过渡到对七子的议论,再通过驳斥七子树起“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的文学发展论,最终对小修诗的成就作进一步阐述。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意思是,留存的

41、就只有现在这本了。此句语气为限止性感叹语气。 A.耳:表达限止语气和感叹语气。 B.耶:多表达疑问、反问、感叹语气等。 C.哉:多表达疑问、感叹语气。 D.也:朵表达判断、陈述语气。 故选 A。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一段“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意思是,他写诗作文向来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内容和形式上打破束缚,表现自我真实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精神。“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意思是,这当中有值得称道之处,也有缺点不足。优点就不多言了,即使是缺点也多是直抒胸臆、见解独到之语。我更喜欢他这所谓的缺点。 由此可知,

42、“极喜其疵处”的原因是“多本色独造语”,即“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直抒胸臆、见解独到。 故选 B。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不相肖”,(与前人)的话不相似;“共指”,一起指责;“野狐外道”,歪门邪道。 故选 B。 参考译文: 弟弟小修的诗文大多散佚,留存的就只有现在这本了。我怕它也失之不存,于是便刊刻出来。弟弟自少聪慧,十几岁就作出了黄山雪两篇赋,将近五千字之长时间久了,胆识愈加开阔明朗,自认为称得上是豪杰,于是一心想与当时世上的豪杰为友。家弟曾泛舟于西陵峡,还曾任职于塞外边关,遍览燕、赵、齐、鲁、吴、越各地风物,所到之处几乎遍及半个中国,其诗文水平也因此日渐长进。他

43、写诗作文向来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不肯下笔的,有时情与境相融合,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如水之东流,一泻千里,夺人心魄。这当中有值得称道之处,也有缺点不足。优点就不多言了,即使是缺点也多是直抒胸臆、见解独到之语。我更喜欢他这所谓的缺点;而一般认为值得称道之处,却不能不因仍沿袭粉饰之风而令人遗憾,这是还没有完全摆脱近代一些文人习气的缘故。 有人认为近代诗文的地位是低微的,作文章就一定要以秦汉之文为标准,作诗则一定要以盛唐诗歌为标准,要因袭模拟,亦步亦趋。看到某人有一句话与前人的不相似,就一齐指责,认为是没入门不得法的歪门邪道。令人不解的是作文之法以秦汉为准,而秦汉人何尝字字

44、向六经学习?写诗之道要以盛唐为准,而盛唐人何尝字字向汉魏时期学习?如果秦汉之文模拟六经,盛唐之诗效仿汉魏,怎么会有秦汉之文、汉魏之诗自身的存在?所以说,时代更迭,而作文之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创造新形式,表现新内容,独具自身面貌,这才是可贵之处,而无所谓优劣之分。天下的事物,有个性的必定不会消失,即使想废除也不可能;而那种与其他事物雷同的则可有可无,即使想使它长存同样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现在的诗文是不能传诵下去的。如果有传世之作,或许是民间流传的妇女儿童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的民歌,这些是没有多少见识,而有真性情的朴质之人所作,所以多是自然真情的流露,而不像那些作文便效颦汉魏,作诗便步趋盛唐的

45、作品。抒发真情实感,却能引起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共鸣,这是令人高兴的。 我的弟弟在当时是不得志的,常发感慨;而且又喜欢豪华生活,不安于贫窘,贪念光景,不甘于寂寞。他手里一有钱,很快就花光,所以一直贫穷;他沉溺于玩乐,不知节制,所以经常生病;常处于贫病交加的状态,所以总是多愁善感。愁到极致,便吟咏为诗,所以常把贫穷疾病、人生无聊的苦闷,倾诉于诗中,似哭似骂,就像杨朱面对歧路,不知所从而哭泣。我读过以后也会感到悲伤。大概饱含深情的语言,自然能让人感动,这算得上是“真诗”,能够流传下去。而有的人却批评他太过直露,殊不知情感随环境改变,语言文字随情感起伏而生成,恐怕还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怎么会显直露呢?离骚也是极抒怨忿之情的作品,写了那些结党营私、垄断朝政的小人,不顾国家安危,苟安享乐,嫉贤妒能,造谣诬蔑。而君王又不体察哀情,听信谗言而恼怒万分。对于这些作者都是痛快地唾骂,哪有什么怨忿却不能过分之说。处于贫苦潦倒的境地,痛哭流涕,辗转无定,没功夫去遣词造句,哀怨之情溢于言表,难道还要做到恰到好处而不过分吗?大概南北方气候燥湿有别,性情也是刚柔相异。而性格刚劲朴直,文章峭急直露,是楚地的共同风格,又有什么可疑义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