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O**** 文档编号:209788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3 防灾减灾防灾减灾 【A 基础练 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15 分钟 总分:44 分 (知识点 1:防灾减灾的手段;知识点 2:自救与互救)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知识点 1在20012010 年可持续发展纲要一文中,提出要重点开展自然灾害监测新技术和监测仪器设备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据此完成第 12 题。 1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D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

2、、寒潮等进行监测 2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是( ) A气象监测网 B地震监测网 C水文监测网 D资源监测网 【答案】1.B 2.D 解析第 1 题,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第 2 题,我国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有气象监测网、地震监测网、水文监测网和海洋环境监测网。资源监测不是监测自然灾害。 知识点 1据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2018 年 11 月 24 日 20 时,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据此完成第 34 题。 3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

3、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空气湿度小 气温较高 人口密集 风力较大 A B C D 4森林火灾气象等级较高,当地采取的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全部居民 B加强监测与预报 C大规模砍伐森林 D加固木质建筑物 【答案】3.B 4.B 解析第 3 题,人口密集不影响气象等级高低;11 月下旬,我国北方地区气温较低,深秋时节多大风天气。第 4 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大,应加强监测与预报;紧急撤离全部居民应在火灾发生时;大规模砍伐森林会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加固木质建筑物不能防御火灾。 知识点 2如果突然发生了强烈地震,我们该如何正确逃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 56

4、 题。 5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险逃生方法危险性最大的是( ) A在街上,迅速靠近电线杆躲避 B上课时,高楼上的学生应立即躲在课桌下 C在家里,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面 D在商场,快速躲靠在大柱子旁边 6当地震停止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关闭水电及煤气开关 B及时抢救陷在碎物底下的人员 C打开电灯或打火机照明,查看物品破坏情况 D及时离开房屋,到开阔地带 【答案】5.A 6.C 解析第 5 题,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建筑物将人埋压和砸伤,因此地震时靠近电线杆躲避是错误的,这样极易被电线杆砸伤。第 6 题,打开电灯或打火机照明,容易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 知识点 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

5、完成第 78 题。 7图中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 A B C D 8如果你和同学利用暑假到图示山区野营游玩,保障安全的做法是( ) A沿河谷向山上行进 B遇雷雨在大树下躲避 C选择河道弯曲或汇合处露营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处露营 【答案】7.A 8.D 解析第 7 题,泥石流多发生于地形陡峻、有丰富松散物质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的地区。由图中等高线可知,处为沟谷地带,且地形起伏较大,易发生泥石流。第 8 题,由于图示地区地形崎岖,暑假期间发生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故野营游玩时应避开河谷地带,遇雷雨时不要躲在大树底下,要选择地势高且平坦的地方露营。 二、非选择题(20 分)

6、9知识点 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 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千里长江, 险在荆江。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蜿蜒蛇行,曾经有“十年九灾”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点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如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下图为荆江治理示意图。 (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4 分) (2)图中对河道过河弯曲的治理措施是_,废弃河道被称作_湖。(4 分) (3)建立分洪区的目的是什么?简述洞庭湖调洪能力逐渐减弱的原因。(6 分) (4)在荆江河段还采取了哪些防洪措施?(6 分) 【答案】(1)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弯道多

7、;荆江位于由山地进入平原的地段,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 (2)人工截弯取直 牛轭 (3)目的:分流和储存洪水,减轻洪水对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威胁。 原因: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湖泊变浅。 (4)植树造林;加固荆江大堤;退田还湖。 【B 培优练 核心素养提升】 时间:15 分钟 总分:41 分 一、选择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

8、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调整产业结构 人口外迁 房屋加固 组建志愿者队伍 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 B C D 【答案】1.B 2.D 解析第 1 题,根据紧急救援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迅速降低甚至停止这一特点,说明此类灾害是突发性的,并且容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鼠害、旱灾都具有渐进性特点,寒潮灾害可能来得突然,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第 2 题,降低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的唯一办法就是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减小灾后损失。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往往是附加值高的产业所占比重升高,财富密度加大,同等强度地震经济损失会更大;人口外迁不符合实际。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在山区公

9、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读图,完成第 34 题。 3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的( )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崩塌 山洪 A B C D 4图中边坡上网格状建设的主要功能是( ) A加速径流 B保持水土 C促进蒸发 D美化环境 【答案】3.C 4.B 解析第 3 题, 挖方边坡、 护栏、 碎落台可以防止滑坡、 崩塌; 排水边沟可减轻泥石流和山洪灾害危害。第 4 题,挖方边坡上网格状工程建设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拦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2007 年 6 月 12 日,中国气象局公布实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把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四级,用不同颜色表

10、示级别的高低。据此完成第 56 题。 5台风预警信号中,级别最高的是( ) A黄色 B橙色 C蓝色 D红色 6在野外突遇台风来袭,正确的避灾措施是( ) A加固门窗、广告牌等搭建物 B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跟踪监测 C立即离开桥梁、陡坡等危险地段 D注意收听收看台风的有关信息 【答案】5.D 6.C 解析第 5 题,根据中国气象局施行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可知,台风预警信号分为黄色、橙色、蓝色、红色四级,其中红色预警级别最高。第 6 题,加固门窗,广告牌等搭建物,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跟踪监测,注意收听收看台风的有关信息均是对台风来临前的预防和预警措施;在野外时,立即离开桥梁、陡坡等危险地段

11、可以避免台风来临带来的威胁。 地理实践力(2021 年辽宁辽阳市期末)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据此完成第 78 题。 7面对自然灾害,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 A学习自然灾害的防灾和减灾知识 B防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C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自己逃生,不用报告 D为确保财产不受损失,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财产安全 8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灾准备的是( ) 应急物资准备 知识、技能准备 医疗器械准备 演习行动准备 A B C D 【答案】7.A 8.C 解析第 7 题,面对灾害,个人应做到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减灾知识,A 项正确。防灾是个人和国家的共同的责任

12、,B 项错误。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应及时报告,C 项错误。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自身生命安全,D 项错误。第 8 题,根据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需要做好个人家庭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行动准备,正确;医疗器械准备是社会层面该准备的物品,错误,C 项正确。 9地理实践力有关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B将大件家具摆在墙体坚固处 C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 D适时进行家庭应急练习 【答案】B 解析将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可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非选择题(14 分) 10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下图为某地发生某种自然灾害时的情景。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1)图中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2 分) (2)如何防止这种自然灾害?(6 分) (3)这种自然灾害发生时,若你正处在其边坡上,你应如何自救逃生?(6 分) 【答案】(1)滑坡 (2)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 (3)首先应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逃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当无法逃离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