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O**** 文档编号:209786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A 基础练 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15 分钟 总分:44 分 (知识点 1:地震;知识点 2:滑坡;知识点 3:泥石流)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知识点 1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国家测得地震的震级有差异,这是因为同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B不同的国家测得地震的震级有差异,这是因为距震中远近不同震级不同 C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烈度不同 D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相同,说明一次地震烈度相同 【答案】C 解析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不同的国家测量

2、震级的差异,与测量的技术手段等因素有关; 烈度是指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在同一次地震中, 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反之越小,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知识点 1(2021 年浙江温州开学考试)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目前全球每年发生 5 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 1 000 次。利用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布预警信息,为逃生抢占时间。据此完成第 23 题。 2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A地震发生之前的前兆信息 B遥感技术获取的地面信息 C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DGNSS 所获得的岩层位移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居民家庭往往配有地震急救包,包

3、内放置的物品应有( ) 安全帽 充电宝 手电筒 矿泉水 针线 哨子 A B C D 【答案】2.C 3.B 解析第 2 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可以利用横波与纵波的速度差,监测到纵波时立即发出预警,在横波到来前可以争取到短暂的逃生时间,C 项正确。A、B、D项均能提示地震可能发生,但无法确定地震发生的具体时刻,因而无法精确发布预警信息。第 3 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急救时应重点关注生存和求救的必须、必备物品,而且急救包的空间和重量限额明显,安全帽可以保护头部,正确;手电筒可以提供急救光源,正确;矿泉水可以即时补充水分,正确;哨子可以发出救援信

4、号,正确;充电宝、针线在地震急救中用途较小,属于非必须物品。B项正确。 知识点 2下图为发生在某地的自然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45 题。 4图示自然灾害为( ) A洪涝 B台风 C滑坡 D泥石流 5导致此次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工程建设 B植被破坏 C火山喷发 D大量降雨 【答案】4.C 5.D 解析第 4 题,图示中的土体在暴雨的冲刷下,沿着山地斜坡整体下滑,属于滑坡。第 5 题,由图示可知, 导致此次滑坡的重要自然原因是大量的降雨; 工程建设和植被破坏是人为原因; 图示没有火山的喷发。 知识点 3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第 67 题。 6对比甲、乙、丙、丁四地,泥石流灾害发生概

5、率最小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不包括( ) A冲毁铁路 B阻塞河道 C冲毁城镇 D损坏林木 【答案】6.D 7.C 解析第 6 题,据经纬度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结合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乙、丙三地都位于河谷中,发生泥石流的概率较大,而丁不位于山谷之中,发生泥石流的概率较小。第 7 题,若丙处发生泥石流,可能冲毁铁路,阻塞河道,损坏林木;丙处峡谷面积较小,地形坡度较大,不会有城镇发展。 8知识点 2、3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完全一样 B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充足的

6、水源 C泥石流能破坏森林,森林的破坏也会诱发泥石流 D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小 【答案】B 解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不完全一样;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而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源。 二、非选择题(20 分) 9知识点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 2020 年 4 月 12 日 19 时 36 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 24.03 ,东经 122.29 )发生 4.2 级地震,震源深度 24 千米,距台湾岛约 60 千米。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 200 千米内近 5 年来发生 3级以上地震共 266 次。 材料二

7、 下图为台湾部分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 (1)台湾岛附近海域是我国地震灾害的多发地区,其原因是什么?(4 分) (2)本次地震中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是_、_。(4 分) (3)近 30 年来,地震中人员伤亡数量有减少趋势,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为什么?(6 分) (4)地震发生时,作为普通民众应如何防灾减灾?(6 分) 【答案】(1)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属环太平洋地震带。 (2)滑坡 泥石流 (3)随着科技的进步, 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资产密度增大,经济损

8、失呈上升趋势。 (4)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准备防灾减灾应急包;掌握防灾减灾方法和技巧,如:不要慌乱,注意观察情况;尽可能关闭电源、煤气等;强震时就近躲避在坚固物体下或靠近墙角, 注意保护好头部;就近选择躲避在卫生间等较小空间等。(三点即可) 【B 培优练 核心素养提升】 时间:15 分钟 总分:45 分 一、选择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综合思维读某年中国 5 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第 12 题。 1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高原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

9、处 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 【答案】1.C 2.D 解析第 1 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高原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 2 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区域认知2018 年 10 月 11 日,新

10、几内亚岛发生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40.3 千米。地震后,相同区域又发生了三次 5 级以上地震。下图示意新几内亚岛所处板块位置图。据此完成第 34 题。 3新几内亚岛地震频发的原因是处于( ) A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B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C三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D三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4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答案】3.D 4.B 解析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第 4 题,由材料可知,地震震源深度为 40.3 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3341 千米,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在地下平均 2 900

11、 千米处,可判断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上地幔。 综合思维自然灾害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读某山区的自然灾害链示意图,完成第 5 题。 5与上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答案】C 解析地震所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为堰塞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暴雨产生的短时大频率降水使破碎的物质形成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据此结合图示可知分别代表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下面为我国某年 9 月某地区气象地质灾害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67 题。 6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

12、 A滑坡和泥石流 B地震和火山 C地震和滑坡 D火山和泥石流 7在地质灾害气象等级中,甲、乙、丙三地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C山地丘陵,坡度陡,地势起伏大 D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 【答案】6.A 7.C 解析第 6 题,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地质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引发,且该地质灾害位于内地,则可能是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第 7 题,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发生在山区,故甲、乙、丙三地高于周围的原因是地形因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89 题。 8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

13、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 A49 B99 C149 D199 9依据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 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B地势陡峻,降水丰富 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 【答案】8.C 9.B 解析第 8 题,图中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 50,则甲地降水量为 700750 毫米,乙地降水量为800850 毫米,两地差值为 50150 毫米。第 9 题,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势陡峻、降水丰富、植被稀疏的地区,图中显示乙地区是泥石流危害重点区。 二、非选择题(18 分) 10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1)图中 A 地区是我国泥石流

14、多发地区,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6 分) (2)B 地区地处天山北坡,分析其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的原因。(6 分) (3)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泥石流的危害?(6 分) 【答案】(1)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一方面, 在夏季持续高温作用下, 天山北坡的冰川和积雪处于强烈消融状态, 会产生大量冰雪融水;另一方面,天山北坡的暴雨多发生在夏季,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水流。这种因冰雪消融或暴雨产生的大量水流,顺着坡面汇入河谷及两侧丰富的松散碎石堆积物中,在重力作用下沿陡峭的河谷快速下滑,导致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修路、开矿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