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复习:法治意识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9263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复习:法治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复习:法治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复习:法治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复习:法治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复习:法治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课程标准内容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知道法律对来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3、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4、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5、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二、提炼核心观点二、提炼核心观点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

2、、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2、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法治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性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6、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7、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8、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3、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三、归纳主要问题三、归纳主要问题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 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律的实施以强大的

4、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1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2)法律具有保护的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4、为什么说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5、的应有之义。 3)在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5、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2)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6、树立法律信仰重要性及要求是什么? (1)重要性: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

6、有的功能。 (2)要求:A.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B.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C.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7、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是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8、刑罚的种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

7、,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9、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划清的是非的界限。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0、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

8、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2)通过诉讼途径维护合法权益。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专题专题 9 9 坚持宪法至上坚持宪法至上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一、课程标准内容一、课程标准内容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二、提炼核心观点二、提炼核心观点 1、宪法是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公民 权利的保障书。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6、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7、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8、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9、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0、依法治国的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10、守法。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归纳主要问题三、归纳主要问题 1、国家应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4)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2、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

11、的?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 3、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4、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

12、的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

13、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2)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6、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3)践

14、行宪法。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4)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7 7、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5、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 8、依法行政的含义、核心是什么?、依法行政的含义、核心是什么? (1)含义: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9 9、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 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

16、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010、为什么要厉行法治?、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111、如何实行厉行法治?、如何实行厉行法治? (1)现代社会的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厉行法治厉行法治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

17、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212、法治与德治有什么联系?、法治与德治有什么联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专题专题 10 10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自觉履行义务 一、课程标准内容一、课程标准内容 1、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

18、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二、提炼核心观点二、提炼核心观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3、公民的合法的私

19、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4、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5、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6、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基本义务。 7、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8、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三、归纳主要问题三、归纳主要问题 1、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 (2)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

20、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4)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3)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3、

2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2)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依法服兵役。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4)依法纳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5)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

22、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专题专题 11 11 崇尚自由平等崇尚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维护公平正义义 一、课程标准内容一、课程标准内容 1、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

23、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2、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二、提炼核心观点二、提炼核心观点 1、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2、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3、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4、平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5、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6、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

24、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三、归纳主要问题三、归纳主要问题 1、社会秩序的作用。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3、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我国宪

25、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4、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有什么要求? (1)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又需要自我约束,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 (2)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1)坚定维护规则: 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积极改

26、进规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6、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2)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

27、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8、怎样珍视自由?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9、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

28、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为践行平等而努力。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10、公平的价值。 (1 1)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 2)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11、正义的价值。 (1 1)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

29、价值。)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2 2)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12、如何坚守公平? (1 1)个人维护公平。)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

30、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 2)制度保障公平。)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3、如何守护正义? (1 1)个人守护正义。)个人守护正义。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 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政治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