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升旗的方法 教案(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7470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升旗的方法 教案(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5.升旗的方法 教案(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5.升旗的方法 教案(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4 单元简单机械 1 1 15 5. .升旗的方法升旗的方法 【课标落实】【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体验、设计等活动,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

2、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深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域” 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其中对高年级的要求是: 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升旗的方法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 1 单元简单机械的第一课时。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的结构及作用,并聚焦研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与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升国旗活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国旗能轻松地升上去,旗

3、杆顶端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构造,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二部分,出示滑轮实物,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识滑轮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通过两幅滑轮使用时的不同状态图,引出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概念,指导学生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及异同。第三部分,亲自动手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研究用它们提升物体时是否省力,发现定滑轮与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4 单元简单机械 2 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运用工具,拧过螺丝、做过小板凳,但对属于简单机械的这些工具省力的原理认识不足,尤其对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缺少认知和思考能力。本课内容是对低年级学习内容的深化,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

4、中简单机械的应用及蕴含的科学原理。 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滑轮虽未曾深入观察过,但是却也实实在在感受到滑轮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装置、动滑轮装置,并在深入的对比观察中,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不同特点。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通过二年级下科学打开工具箱的学习,学生对工具给我们带来便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这也为本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5、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滑轮工作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可以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及各自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滑轮、大沙袋、小沙袋、线、弹簧秤、铁架台(确定固定的高度,设计放置物资平台)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任务驱动一、任务驱动 聚焦困难点聚焦困难点 1. 视

6、频:同学们上课前,先让我们一起看一则(早间)新闻。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4 单元简单机械 3 2. 谈话:你这则新闻中获取哪些信息?(提物资,爬三楼) 3. 体验:现在在各组的桌面上就有一袋需要运输的物资,如果以底部为敬老院地面,将顶端比作敬老院三楼,你有办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试提升爱心物资所需要的拉力吗?都有办法,那待会儿就请试一试,并将数据记录在设计图这个位置,都清楚了吗?2 分钟时间,开始行动吧! 4. 追问:都测完了,刚刚发现大家提起来似乎都很轻松,但是你知道吗?真实运送的物资却是这个的百倍、千倍。谁来体验一下?你的感受是?如果让你们提着它爬三楼的话,瞧 大家都面露难色了。 5

7、. 启思:为此,社区计划借用简单机械,来进一步减轻志愿者们的工作量,并发布如上项目,请阅读,项目的要求是.,你们敢不敢接受项目挑战呢? 6. 过渡:看来大家都信心满满,那就让我们在边挑战、边思考中,设计机械,比一比谁加星最多,获得证书。 设计意图:以设计敬老院运送物资装置为课程整体框架,以引发学生的在真实情景下的全身心参与学习。在课程伊始,有意而为之让学生先测试缩小比例 1000 倍爱心物资,以此引发学生的真实感知,激发学生参与设计积极性。 二、对比观察二、对比观察 选择最佳滑轮选择最佳滑轮 1. 质疑: 首先迎接任务一的挑战, 待会儿每组将从材料超市领取 2 个滑轮, 请对比观察,选择其中一

8、个最适合的滑轮,并在设计图纸上相应位置做好登记。都清楚要求了吗?1 分钟挑选时间开始。 2. 观察 3. 启思:都选好了吗?快将你们选择的滑轮高高举起吧,哇,大家选择的结构都出奇的一致,你能说说另一个滑轮被淘汰的理由吗? 4. 互动:看来一个合格的滑轮需要. 设计意图:对于小学生而言,对比观察可以让学生关注到重点部件。合适的滑轮对于项目的完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意而为之设计两种不同的滑轮让学生进行选择,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滑轮结构的认识。 三、初步组装三、初步组装 测试装置效果测试装置效果 1. 谈话:现在就让我们拿着滑轮继续接受第二关的挑战吧,想一想,如果让你尝试运用滑轮、绳子,将物资运送

9、三楼即桌子旁的挂钩处,你能做到吗?待会儿尝试后,请将最终能运送的装置图绘制下来,并完成完成下方的装置介绍哟。4 分钟时间,开始! 2. 巡视:动滑轮、定滑轮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4 单元简单机械 4 3谈话:大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都完成了任务,哪些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一番? 4展示:先请第 X 组展示,成功了吗?快和大家介绍介绍,是的,像这样固定在一处,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称之为定滑轮。再请第 X 组展示,这次结果怎么样?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称之为动滑轮。 (在黑板上直接展示装置,一直固定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区别与以往直接介绍两种滑轮的方式,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指定材料提升

10、重物,在绘制设计图,以形成从尝试建模的过程,深化学生对于两种滑轮的认识,更实现本次项目的第一层次需要,即是利用滑轮将物资运送到三楼。 四、两两对比四、两两对比 发现装置区别发现装置区别 1启思:既然两种装置都可以将重物运到三楼,那么选择哪一种方案会更加符合我们实际需求呢?(学生猜测)发现了吗?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聚焦到了是否省力上。 2思考:我们手中已经有直接提升物资需要的力,要想对比发现是否省力,我们还需要测试那个数据呢?比如定滑轮? 3讨论:你能按定滑轮的思路来设计动滑轮方案呢?1 分钟时间小组互相说一说。明确方案后就请试一试,并完成设计单相应位置内容。7 分钟开始。 4汇报:那个小组说说,实

11、验后你又有什么发现?(省力、不省力) 5学生汇报结论 6 谈话: 结合你们本组运送的物质, 你们认为应该选择哪一种滑轮呢?说说你们的理由?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人无需上楼,但是不省力。 动滑轮:不改变力的方向,人需要上楼,但是省力。 7谈话:我们借助滑轮成功社区解决问题,其实在生活冉冉升起的国旗,提升中国速度的吊塔等都离不开滑轮的助力。 8小结:感谢你们的认真思考,课后老师会将你们的智慧成果发送给社区,由他们进行针对性选择。 9颁奖:在咱们班这么多优秀设计团队中,有一组脱颖而出,你们知道是那一组吗?没错就是第 X 组,请上台接受证书。 10结束:下课后,继续观察,你一定又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12、设计意图: 学生基于实际需求, 对于两种装置进行对比测试, 以发现各个装置的特点。由于给各组的爱心物资存在轻/重两种类型,各组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言之有理即可,更加体现装置的适切性要求。课程尾声更渗透滑轮的用途,以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视野。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4 单元简单机械 5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5国旗怎样升上去 定滑轮:固定 作用: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移动 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滑轮工作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可以服务于生活。 【课堂流程图】【课堂流程图】 任务驱动 聚焦困难点 对比观察 选择最佳滑轮 初步组装 测试装置效果 两两对比 发现装置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苏教版 > 五年级下册(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