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7196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5 年以来,国产动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接连登陆大银幕,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好莱坞动漫、日本动漫独领风骚的现状。“国漫”的亮眼表现离不开鲜明的国风内核:以中国传统文学文本为母题,对其加以现代阐释和改编,从而生成既传统又现代的全新中国风文化 IP。这些 IP 由于其融汇古今的全新中国风格切中其生存体验和审美经验,备受 Z 世代追捧。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

2、例,电影在人物设定、价值理念等方面都没有完全遵照某一神话母本,而是对其进行具有现代特征改编。面对命运的捉弄,哪吒在绝望中呼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具有鲜明个人主义色彩的口号切中了 Z 世代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青年群体津津乐道的网络流行语。哪吒的结局也并非经典模式当中弱者战胜强者、正义战胜邪恶,而是“灵珠”与“魔珠”携手实现保护苍生与救赎自我的使命, 其背后隐含的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阴阳互生的哲学观念。哪吒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超越了流行文化的窠臼,让作品具有了“余衍层”,兴味蕴藉、发人深思。 国漫的异军突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时代精神的召唤与

3、显现。国漫电影也并非书写时代心灵的唯一形式,近年来借助 B 站、抖音等以短视频 UP 主为特色的社交平台,汉服、古筝、田园生活等古风文化成为 Z 世代最喜爱的“民族风”。但古风并非 Z 世代初创,远有五四时期的武侠电影,近有金庸、古龙、梁羽生,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历史、古装或穿越题材的文艺作品。它们与 Z 世代古风文化共享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看似相近,但在媒介特性和文化逻辑上却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 Z 世代古风文化的视觉性特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视觉元素不再是叙事的附属而存在,而是成为主导。 Z 世代迷恋古风文化,但不再局限于江湖里的侠客故事,而是更钟情于古风视觉符号

4、的审美化呈现。古风文化从叙事到展现的转变背后,是媒介环境的转型。Z 世代生长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取代了文字成为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导媒介,视觉性远比故事性更能吸引观众,忘掉故事、记住画面,这是古风文化形态转变的社会动因。同时,与文字相比,图像娱乐性有余而深刻性不足。不过近期的古风文化现象让我们看到,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Z 世代习惯于互动式和参与式的传播方式,互动和参与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情感,还会产生无数的超链接文本,这些文本纵横交错,成为密集的文化网络,在多个维度上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从而避免读图带来的浅薄化问题。 对于 Z 世代来说,古风视觉符号系统并非终结而是开始,承载着中国古典审美的古

5、风视觉文化,不仅能够唤起 Z 世代的文化记忆和民族认同,而且能够生成超文本,与众多文本发生链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如此生成的文化闭环,也正是越来越多青年成为民族文化“自来水”的重要原因。 (节选自刘润坤、张慧瑜古风国漫“破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文汇报2021 年 11 月 03 日) 材料二: 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往往都是标准化的社会生产所主导的,大量标准化和同质化的产品都是在工厂的流水线上以同样的形态展现在橱窗面前。 古风文化实际上是对文化产品工业化和流水线化的抵制。 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希望获得有特点的文化产品或者是艺术表达形式,各式各样的古风文

6、化产品也就应运而生。但是古风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商业化和复刻化的过程中, 当流行文化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时, 古风文化从最初给人眼前一亮,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产品。丧失了其创新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直接关系到古风文化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工业化、标准化、商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持古风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话题。 古风文化的发展要避免三个误区:一是不能过分夸大古风文化在文化传承和文化接续中的作用。 古风文化尽管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感知,其所涵盖的内容也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的沧海一粟,仅凭古风文化一己之力,恐怕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接续。二是

7、古风文化产品要避免粗制滥造问题。 古风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过程中必然有市场运作和商业化的推动,成为商家牟利的手段,引发了模仿、复刻的风潮,却因为文化的同源性难以被定义为抄袭,进而引发粗制滥造和炒作的现象,不利于古风文化的发展。三是古风文化产品不能过度依赖“粉丝经济”。古风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依然集中在粉丝圈内,“粉丝经济”是支撑古风文化的关键消费力量。但是,过度依赖“粉丝经济”的后果会导致依赖古风文化形成的趣群化群体越来越集中,反而不利于其发展。 此外,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也可充分利用古风文化流行的契机,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古风文化的流行在改变文化断裂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作为文化传承、文化接续、文

8、化输出的工具和产品,尚显不足。因此,培养和挖掘古风文化的优秀创造者,需要政府、社会和平台共同努力。 (摘编自田丰古风文化的特征及其未来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系列国产优秀动漫接连登陆大银幕,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中国动漫与好莱坞动漫、日本动漫已形成了相互抗衡的局面。 B. 哪吒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超越了流行文化的固有套路,因而作品具有了更多的传统余味,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C. 各式各样特点鲜明的古风文化产品是对文化产品工业化、标准化、商业化和流水线化的抵制,因而更受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的喜爱。 D. 古风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只是中华传统文

9、化精华中的九牛一毛,仅凭其一己之力,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文化接续和文化输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产动漫和古风文化为代表的中国风审美潮流屡屡破圈, 成为近些年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出生于新世纪之交的 Z 世代是这种文化的拥趸和消费的主力军。 B. “阴阳”“和谐”等抽象的哲学观念与影片叙事之间呈现出很强的有机关联,故事令观念具体可感,观念令故事回味悠长,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C. 因为文化的同源性难以被定义为抄袭, 古风文化产品成为了商家牟利的手段, 引发了模仿、复刻的风潮。这种现象,不利于古风文化的发展。 D. 与一

10、般的娱乐产品相比,古风文化在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娱乐大众的同时,还带有更强的价值传播功能。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古风文化的一项是( ) A. 一些大型旅游景点的游客拍照时喜欢穿汉服唐装 B. 由杨慎的临江仙改编而成的三国演义主题曲 C. 漓江畔,云雾中,以云霭江上春作为主题的浪漫婚礼 D. 某校校庆晚会上学生用 RAP 形式吐槽学校的不文明现象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有评论家认为“金庸武侠文化不等于古风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梦与现实梦与现实 郭沫若 上 昨晚月光一样的

11、太阳照在兆丰公园的园地上。 一切的树木都在赞美自己的幽闲。 白的蝴蝶、黄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姊妹。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好像在催促着说:“姐姐妹妹们,飞吧,飞吧,莫尽站在枝头,我们一同飞吧。阳光是这么和暖的,空气是这么芬芳的。” 但是花们只是在枝上摇头。 在这个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树脚下读泰戈尔的英文诗。 读到了他一首诗,说他清晨走入花园,一位盲目的女郎赠了他一只花圈。 我觉悟到他这是一个象征,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美。 我一悟到了这样的时候,我眼前的蝴蝶都变成了翩翩的女郎,争把麝香豌豆的花茎作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掷。 我埋没在花圈的坟垒里了。 我这

12、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但是,是多么适意的梦境呢! 下 今晨一早起来,我打算到静安寺前的广场去散步。 我在民厚南里的东总弄,面着福煦路的门口,却看见了一位女丐。她身上只穿着一件破烂的单衣, 衣背上几个破孔露出一团团带紫色的肉体。她低着头踞在墙下把一件小儿的棉衣和一件大人的单衣,卷成一条长带。 一个四岁光景的女儿踞在她的旁边,戏弄着乌黑的帆布背囊。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开来重新再卷。 衣裳卷好了, 她把来围在腰间了。 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时候, 小女儿从囊中取出一条布带来,如像漆黑了的一条革带。 她把布囊套在颈上的时候,小女儿把布带投在路心去了。她叫她把布带给她,小女儿总不肯,故

13、意跑到一边去向她憨笑。 她到这时候才抬起头来,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着她女儿笑处,黄肿的脸上也隐隐露出了一脉的笑痕。 有两三个孩子也走来站在我的旁边,小女儿却拿她的竹竿来驱逐。 四岁的小女儿,是她瞎眼妈妈的唯一的保护者了。 她嬉玩了一会,把布带给了她瞎眼的妈妈,她妈妈用来把她背在背上。瞎眼女丐手扶着墙起来,一手拿着竹竿,得得得地点着,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随着她们,一面想:唉!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那围在腰间的两件破衣,不是她们母女两人留在晚间用来御寒的棉被吗? 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川湘等处的战地去寻找,何必向大震

14、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点路声是走向墓地去的进行曲吗? 马道旁的树木,叶已脱完,落时在朔风中飘散。 啊啊,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 我跟随她们走到了静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随她们了。在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礼。 1923 年冬,在上海 6. 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节结语 “我这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 但是, 是多么适意的梦境呢!” 中的 “残缺不全”“适意”既概括了梦境,也凸显梦境虽不尽如人意却美好。 B. 文中小女儿把布带投到路心,跑到一边憨笑,用竹竿驱逐两三个孩子等细节,写出了小女孩天真单纯,完全不懂生

15、活的艰难。 C. 文中 “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表现眼前这对母女的生活状况就是人生最真实的悲剧。 D. 文中上节泰戈尔笔下盲目的女郎是作者心中美好理想的象征,下节中的盲眼女丐是现实中的悲剧形象。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上节描写兆丰公园“月光一样的太阳”、“幽闲”树木、白的蝴蝶、黄的蝴蝶等自然环境,渲染了梦境的美好适意。 B. 文中“在麝香豌豆的花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姊妹。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蝴蝶的灵动活泼。 C. 文章构思巧妙,下节对盲眼女丐

16、及其女儿细腻的描写,与上节对梦境的描述看似没有任何的联系,实质上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文章结尾处写“在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最菲薄的敬礼”,卒章显志,表达了我对这一对母女的同情但又无能为力的主题。 8. 文章以“梦与现实”为标题,有何用意? 9. “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有何深意?请你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

17、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 “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 “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 “是子

18、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 故群臣敢论得失。 若黜之, 是箝其口, 使自为谋, 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

19、书白居易传,有删节) 注释:盩(zhu)厔(zh)尉:官职名。蠲(jun)贷:免除租税,借放钱粮。灾沴(l):灾害。閺(wn)乡:地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B.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C.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D.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 冠, 文中即弱冠之意。 古时汉族男子 20 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C. 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例如太宰、大司徒、尚书令等。 D. 谥, 即谥号,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 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只有皇室成员死后才有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以顾

21、况对白居易的评价,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文章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 白居易体恤民情,因为早情,请求免去江、淮两地的赋税,可惜皇帝没有采纳。 C. 白居易刚正不阿,在殿中答对时,辩论鲠直,直音皇帝的错误,皇帝因此不满。 D. 白居易的文章内容真实,辞句晓畅,他最长的是写诗,他的诗歌在当时流传甚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 14. 白居易把百姓放在心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代诗(二)古代诗歌阅读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李儋元锡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

22、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本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花里逢别起笔,自去年春天在长安与友人分别已一年,花开花落,作者触景生情,不由引发下文对世事变幻的感叹。 B. 颔联“世事茫茫”既指个人命运,亦指国家前途。面对黯然无光的春天,作者忧愁苦闷低沉失落,一筹莫展,难以成眠。 C. 尾联作者登楼望月, 借明月这一特殊意象, 传递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李早日来访的急切之情,点明了寄诗的用意。

23、D. 本诗语言平白晓畅, 无穰丽绝艳之词, 首联因花思友, 尾联因讯登楼, 中间四句自述近况,于质朴浅切中流露真挚的感情。 16. 后人评价此诗是“仁者之言”“不负心语”,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三)名句名篇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_,_”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2)荀子 劝学 中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 与韩愈 师说 中所表达的 “_,_”观点是相同的。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

24、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_、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百姓_,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

25、到荒芜的田野和_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他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他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_,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肝胆相照 颠沛流离 童山濯濯 处心积虑 B. 肝胆相照

26、 颠沛流离 满目疮痍 呕心沥血 C. 相濡以沫 羁旅漂泊 满目疮痍 呕心沥血 D. 相濡以沫 羁旅漂泊 童山濯濯 处心积虑 19. 下列各句中冒号的作用, 与文中 “还摆出大道理” 后的冒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B. 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C.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

27、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 D.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 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你是个欢喜看文学书的人, ,显得我也有同好,也是内行。 ,假使你是个反对看书的多产作家,我当然要改变谈风,对你说我也觉得书是不必看的,只除了你自己做的书。我会( )。 ,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什么,乐得让他们拾点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什么好曲子! 21. 下列填入文中

28、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酒席上讲烹调,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对历史家谈考古,对科学家谈发明 B. 对历史家谈考古,对科学家谈发明,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 C. 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 D. 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四、写作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粮液从来不骂茅台, 茅台

29、也不说五粮液, 双方成为世界名酒。 在 2016 年宝马百年庆典,奔驰发来“贺电”写道:感谢 100 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 30 年,其实感觉很无聊!感谢宝马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成长和追求。 你看,强者互持,彼此成就。但生活中有些人却总是相互为难,互怼互撕。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何必吹灭别人的灯。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D A.“已形成了相互抗衡的局面”错, B.“作品具有了更多的传统余味”错, C.“因而”强加因果。 2. C 因果关系错误。 3. D “RAP 形式”不是古风文化,而是外来文化。

30、 4. 材料二首先总体提出如何保持古风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话题。 然后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古风文化发展要避免的误区。 最后提出国家对古风文化也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材料二的论证思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模式。 5. 金庸武侠文化不等于古风文化,两者之间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古风文化主要用图像取代了文字, 比金庸的武侠文化更具画面感。 古风文化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某种表在的意象特征,而金庸武侠文化更注重的是故事内涵。 6. B “完全不懂生活的艰难”分析错误。 7. D “卒章显志”说法错误。 8. (1)精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上节写梦境之美,下节写现实之悲。 (2)用对比手法揭示了主题。作者笔下

31、的梦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和不满。 9. 这句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盲人母亲和她女儿生活异常艰难,却依然坚强地活着。作者运用反复的手法,以此来表现生命的坚韧。 启示:面对生活中的逆境要坚强乐观,要珍惜美好生活。 10. A 11. D “只有皇室成员死后才有谥号”理解错误。 12. B “可惜皇帝没有采纳”分析错误。 13. (1)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忍受他这样做,一定要贬斥他。 (2)白居易任职期满应当升官,皇帝认为他资历浅,而且家庭一向贫困,听凭他自己选择官职。 14. 体恤民情,请求免除百姓赋税;有仁爱之心,请求宽赦囚犯;为

32、民办实事,兴修水利工程。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大概是太原人。居易聪敏超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谒见顾况。 顾况, 是吴地人, 倚仗才华, 很少有推重认可的人, 读了白居易的文章后, 脱口而出说:“我以为这样的文人已经灭绝了,如今又得到了你!”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考中了。元和元年,对制策为乙等,调任整县尉,任集贤校理,在这个月中,召白居易入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情严重,下诏适当减免借贷,赈济、解除灾害。白居易见诏文细节不够具体详备,便建议请求全部免除江、淮两地赋税,来救助逃荒的饥民,并且多放出一些宫里人。宪宗大多采纳了。李师道进献六百万私钱,

33、替魏征的孙子赎回旧宅,白居易说:“魏徵任宰相,太宗用造殿堂的材料修成他的正室,后代不能守得住,陛下也应当因他是贤者的子孙赎回并赐还给他。李师道作为臣下,不应当掠取美名。”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度支司有囚犯拘禁在関乡狱中,经过三次大赦没有得到宽免。白居易又上奏说:“父亲死去,拘禁他的儿子,丈夫长久拘禁,妻子改嫁,债务没有偿还的日期,囚禁没有休止的日子,请求完全赦免他。”白居易一共上奏十余次奏章,更加闻名。后来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鲠直,皇帝不理解,白居易就进言说:“陛下错了。”皇帝不高兴,白居易答对结束后,皇帝对李绛说:“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忍受他这样做,一定贬斥他!”李绛

34、说:“陛下开启进言之路,所以群臣敢于议论得失。如果贬黜他,这是封住他们的口,使他们为自身谋划,这不是用来彰显皇上高尚品德的做法。”皇帝领悟,对待白居易如同当初。白居易任职期满应当升官,皇帝认为他资历浅,而且家庭一向贫困,听凭他自己选择官职。白居易请求如同姜公辅以学士兼任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奉养(家人),下诏许可。第二年,白居易因母亲去世解官,守丧期满还朝,授任左赞善大夫。河朔再次出现叛乱,叛贼攻取弓高,断绝粮道。在这时候,天子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当,坐视贼兵,无能为力。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取,就请求调任外官。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

35、千顷农田。又治理疏通李泌六井,民众依赖它饮用。又授任苏州刺史,因病免除官职。元和六年,白居易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悼念他。白居易留下遗言要求薄葬,不请求谥号。白居易写文章精细确切,但最擅长作诗。达到数千篇,当时士人争相传诵。 15. B “面对黯然无光的春天”说法错误。“春愁黯黯”,指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低沉暗淡的愁绪。“黯黯”指的是作者愁闷的情绪,春天是美好的,但作者只有忧愁苦闷。 16. “仁者之言” 是指诗句中蕴含着诗人牵挂百姓疾苦的爱民情怀 (仁心仁德、 忧国忧民) 。诗人看到百姓贫穷流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深感惭愧,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不负心

36、语”是指诗句中真实坦诚地写出诗人进退两难中的挣扎与无奈。他因疾病缠身想辞官归田,但又因邑上流亡的百姓而心中有愧。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8. B 第一空:肝胆相照: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相濡以沫:形容人在困难处境中用其微薄的力量来互相救助。语境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风范,没有提到困难处境,也不是双方。故应用“肝胆相照”。第二空: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现在一般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羁旅漂泊:是比喻漂流异乡,没有一个固定的家。语境指“灾荒战乱中的百姓”,故可用“颠沛流离”。 第三

37、空:童山濯濯:意思是光秃秃的山上没有草木。也做为人秃顶的诙谐说法。满目疮痍:意思是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语境指战乱中的景象,与“荒芜的田野”搭配,故可用“满目疮痍”。第四空:处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费尽心机。呕心沥血:呕心的解释喻用尽心思和精神从事工作详细解释。语境指“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与“甘于奉献”等搭配,故应用“呕心沥血”。 19. B 由原文“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可知这里冒号表解释说明。A.冒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句提到的“三个不足”。B.冒号表提起下文。C.冒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句的“错

38、觉”。D.冒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句的“两条路”。 20.把袁隆平“乡村教师”的平凡身份和“颠覆世界权威”的超凡胆识进行对比,突出他敢于挑战权威,富于创新精神。把袁隆平“名满天下”的伟大成就与“专注田畴”的平凡小事进行对比,突出他的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事业。把袁隆平“乡村教师”与“名满天下”“颠覆世界权威”与“专注田畴”进行对比,突出其即使平凡普通,也具有挑战权威的胆识,即使功成名就,也仍专注研究杂交水稻。 21. C 22. 所以我对你谈时就讲点文学名著 反过来说 不但这样 23.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背景材料由材料和引导语构成。材料列举了两个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壮大的实例。五粮液和茅台互不

39、“拆台”,各自蓄力发展,实现双赢。奔驰发给宝马的“贺电”也体现出公平竞争、彼此促进的共生共存关系。 引导语只有三句话,但层次分明。一、二两句把强者的“互持”“彼此成就”与生活中的“相互为难,互怼互撕”现象进行正反对比,突出“互持”的重要性。第三句提出建议, “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何必吹灭别人的灯”,这是强调正确的人生态度,不要干损人利己的勾当。竞争对手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倒逼自己发展壮大。 具体行文, 可以在作文里倡导合理竞争、 合作共赢的思想, 在论述分析时可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将“合作共赢”与“互撕拆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影响及后果,还可以结合新时代背景,论述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唯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立意:立意: 1.强者“互持”,弱者“互撕”。 2.唯有公平竞争,才能实现“共赢”。 3.惟有“大格局”,方可成就大事业。 4.真正的朋友往往是你的敌手。 5.有竞争才会有发展的动力。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