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6978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吕梁市山西省吕梁市 2021-202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过去五十年中,全球发生了超过 1.1 万起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致使 200 万人丧生,造成经济损失高达 3.6 万亿美元。气候变化作为一种负外部性因素,无论是渐进性的气候变化,还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都将对全球的经济增长造成严重损害,也极易带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 2021 年, 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西欧突发“百年不遇”的强降雨, 造成严重洪灾并

2、导致超百人遇难、超千人失踪。与此同时,我国河南省同样遭遇特大暴雨,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记录的日降雨量已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暴雨之外还有炎热,在 6 月以来的高温冲击下,北美已有数百人丧生。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在 2021 年年初表示, 就目前观察而言, 极端天气已经在不断增加, 而近年来屡次出现的超强寒潮、沙尘暴、龙卷风等罕见气象也在印证这一事实。根据主流的科学观点,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极端天气以及全球变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难以忽视。从直观感受出发,极端天气破坏基础设施、损毁自然资源,必然会造成经济损失,若再考虑极端天气中失去的人与动物,更是情感和劳动力上的双重损

3、失。但实际上,极端天气背后的全球升温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在杀手”。根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气候变化经济学:不采取行动不是一种选择,到 2050 年,在全球气温升高 3.2 摄氏度的情形下,全球 GDP 损失将会达到 18.1%。经济总量上的潜在损失已经非常瞩目,若关注结构上的问题则更加严峻。区域方面,亚洲经济体将在气温升高下首当其冲,严重情况下 GDP 将受到 26.5%的冲击;行业方面,对气候高度依赖的农林牧渔业将遭遇极大的打击,进而扰乱粮食供应,或许会引发更大的危机,甚至引发战争。 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逐渐由增长转向安全和公平。经济增长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线性的,而极端事件往往会造成回

4、撤。随着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愈发频繁,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回撤风险逐渐增大,各国面临的挑战也逐渐从增长转向了安全和公平。在关乎全人类命运的气候问题上,各国对于碳减排乃至碳中和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博弈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加深合作。自我国提出“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持续落地碳中和相关政策,包括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 年版)的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等,进一步凝聚了全球主要国家在碳减排上的合力。 金融在促进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绿色金融创新,如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发

5、展基金等金融产品,可以拓宽能源企业转型的融资渠道;二是发展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鼓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利用资金配置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建设并做好碳排放权交易场所和相关金融产品的交易,激发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增强碳定价有效性;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培育,可以通过助力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支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五是金融机构的 ESG 投资部门可以开展并做大绿色专项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企业倾斜。 (摘编自极端天气加剧全球经济回撤风险,金融市场应有所作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极端天气

6、事件频繁发生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相比渐进性的气候变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更严重。 B2021 年,全球多地遭受暴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 C全球升温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在杀手”。目前,亚洲经济体受气温升高的影响受损最为严重,其 GDP损失达到 26.5%。 D受新冠肺炎疫情等极端事件的影响,各国不再追求经济增长,而把维护经济安全和公平作为工作重点,避免经济回撤的风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整篇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B文章第段引

7、用瑞士再保险研究所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论证了全球气温升高对经济的影响。 C文章第段以我国在减碳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例,强调发展中国家要积极争取大国地位。 D文章第段从金融层面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促进碳减排的具体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近五十年来,极端天气在全球各地频繁发生,其不断增多的态势需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 B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有关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还可能引发战争。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只有搁置竞争,不断加深合作,才能够有效解决全球气候问题。 D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企业倾斜,促进绿色产业发

8、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延续至今的一个难题。当时,不少学校力图通过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来提高学业成绩,却造成了中小学生校内课业负担过重的结果。于是教育部门出台政策,限定小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期许达到减轻学生校内负担重的目标。按住了葫芦起了瓢,哪知道在以双职工为主的家庭背景下,很多没时间接送孩子的家长,把孩子托管给了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以致出现了加重学生校外课业负担的现象。一些承担有偿托管的社会服务的培训机构把学校原本在校内加重学生负担的那一套重新复制了一遍,且有过

9、之而无不及。他们釆用的方式往往就是超前学习、超难学习、超量学习、超重学习。在“剧场效应”下,不少家长生怕自家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学得少,原本可以早点放学回家的孩子,也被父母送进了校外培训机构。由此,学生校外课业负担过重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新问题。 (摘编自缪华良减轻学生校外负担过重的新担当) 材料二: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代表认为,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增加学生课外负担;二是家长受“望子成龙”和“不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给课外负担加码;三是校外培训机构大肆渲染补课功效;四是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唯名校论、唯学历论,刺激了课外培训冲动。 “大量面向中

10、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了学习规律,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说。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代表也表示:“学生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成绩,通过校外补课的形式片面追求成绩, 这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义务教育的发展, 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追求绿色升学率。 ”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校长格桑德吉代表认为,边疆地区中小学与内地学校间的差异逐渐缩小,教学硬件水平和软件水平不断提升,也出现了把考试和成绩看得过重的现象。她建议,多开设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与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多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团活

11、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为标志,两年多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正式部署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在治理行动中,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时至今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政策制度体系从“基本空白”到“逐渐健全”。国家建立健全了包括法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在内的政策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从“乱象丛生”到“逐渐规范”。治理之前,一些培训机构通过夸大事实、虚假宣传等手段干扰正常招生秩序,存在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不

12、规范现象。治理过程中,政府集中处理了一大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整个校外培训市场日益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可以说,校外培训治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从发展失范到治理取得成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使校外培训更规范、更长远地发展,我们仍需进一步关注长效机制的构建,切实把校外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摘编自杨程构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在教育部门的努力下,中小学生校内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B校

13、外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就是把学校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那一套重新复制一遍,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发展规律。 C一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选择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这种盲目攀比的心理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 D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乱象丛生”,一些培训机构采用夸大事实、虚假宣传等违规手段获得生源,干扰了正常的招生秩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认为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这最主要是因为老师片面追求成绩,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B随着边疆地区中小学的硬、软件实力的提升,在教育水平上边疆地区已赶上了内地,但也出现了把成绩看得过重的

14、现象。 C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解决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 D校外培训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校外培训更规范、更长远地发展。 6请结合材料,从不同层面谈谈如何切实解决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时在立秋 周益清 农事里的立秋,我有着太多的记忆。 往昔这个时节,乡野总是处在“烧烤模式”的笼罩之下,农民们已从一年中最繁重的苦役中解轭。刚刚翻过去的“双抢”一页,时日漫长,抢割抢插,一个“抢”字,把原本不疾不徐的

15、分分秒秒,紧绷得无以复加。所谓季节不等人,宣示的逼迫直抵农人后背,弯腰便成为立秋前夕人们最惯常的劳作姿势。父老乡亲淳厚诚朴,敬畏时节的莅临,本分顺从地接受。他们开镰,拾穗,拔秧,栽插,茬口安排得无缝衔接,农活儿技法愈加稔熟,手法亦是干净利落,弯腰的身姿更显努力地前倾。直到立秋降临的当口,双脚才从晒得发烫的泥水中拔出,洗净,显出黑黝本色是烈日的灼射加速了黝肤黧泽形成的过程。 现如今,稼穑里的农事变得如此繁复,产出记录不断刷新。原来,土地尚有可供人予取的存量,被聪明智慧的人类尽数挖掘而出。民以食为天!每一方田亩的禾粒皆可构成予与生命繁衍生息的支撑体系,满足众多家庭日益精细的口腹之欲,是舌尖上最基本

16、的幸福要素。事实是,地块依旧是那个地块,产量竟是大大地往上“蹿”起,这不得不依赖于耕作制度更趋紧凑严密,使不违农时的古训变得至为紧迫和现实。往往,我特别在意此时:晚秧正待返青,棉桃尚未吐絮,乡亲可以无所牵挂地接受这一短暂闲暇的“馈赠”,晒黑的脸庞露出无比畅快的惬意。 天行有常,令节气循环往复。历书的存在,贯穿于农耕文明史册的漫长过程,是众多中国符号中极其醒目的标识。“秋,禾谷熟也”历书的提示,简约明了,却叫人不能不细细咀嚼一番。它让立秋的意涵展露无遗,由此拉开殷实之秋的序幕。几千年来,无数人醉心在自我想象的夭地里,让亮泽的一穗穗金黄色随风起伏,丰收的长卷里,涌进来数不清的忙忙碌碌的身影,直到一

17、座座高大仓廪被装填得丰赡充实。先民尚仪礼,重祭祀,冀望与天地神灵沟通契应,祈求获得年复一年的佑助庇护。典制的仪礼,令祖先对神灵赐予的丰年极尽颂赞,又表达对来年风调雨顺抱持更大期待。五谷熟而民人育!庆祝丰收,祭祀天地,以洽百礼,豁然在目的隆重场面常会令我们在诗经 丰年中钩沉而起,使古时的庆礼变得不再那么远久。 “立秋得馨,天地始肃”立秋往后,天地间的总基调大约就是朝向萧疏寥落的走势而去,这多少有点悲秋的意味。于是,心情往往是要受到些许影响的。只是,这种精神层面的易变性到底是与丰饶之秋有些扦格不入的。譬如,鸣蝉似乎总被视为单调无趣之物,还有人老是嫌它聒噪不休,叫人烦厌。不可忽略的是,以它为题材的诗

18、文自古就不胜枚举。“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果然是这般不爽,仿佛心绪不宁最是蝉呜惹的“祸”。可是,一声蝉鸣、一片落叶却总能勾起我视听的触点,撩动我思维中最敏感的部位。我喜欢立秋的蝉声无歇,引来万千的和鸣,伴着秋去秋来,使得琐碎的时日闲淡下来。然后,梧桐开始落叶。先是一片,小心翼翼地下坠,接下来是有秩序地落地,那么庄严地完成叶片的生命始终,静穆中显示落体无声的短瞬过程。毋宁说,落叶的背后,隐匿着万物兴衰荣枯的无声秘语。 丰硕,收获,华彩,热热闹闹地推进,一切孟秋之物皆款款而来,沉甸甸的季节就有了特别的味道。只是,越发精致的时代,终是无法令光阴中的烟火气消散的,哪怕曾经菽水藜藿的苦涩,也总

19、能勾起陈年往事里的温情与怀念。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饥贫的日子并未走太远。曾经,每个父母都有着自己的精打细算,家里的一日三餐如长流细水,平淡无奇中每有锅碗瓢盆叮当作响。为备冻馁的不测,暂时吃不完的果蔬、豆菽是要晒干贮藏的,这成为托举某个家庭不至坠入极度因境的最终救助。趁着秋阳杲杲,母亲会搬出竹筛、簸箕之类器具,置于房顶檐下,上面大多摊开黄豆、花生、薯片之类。今天,无论母亲的子女们身在庙堂之上,抑或行走于江湖之远,母亲的秋晒组图无疑牵系了儿女的眷眷乡愁。 既入立秋,白昼仗恃着夏季炎热的余威,还让人有些酷热难耐之感,倒是入夜的那份凉爽叫人大得自在适意。推开牗户,让心绪伸出沁凉的窗外,秋意中的深味自是

20、一种别样的投影,落于信笺之上。 (选自散文选刊2020 年第 3 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艺术相关内容和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立秋起笔,简洁地交代了农事和立秋的关系,文末又以立秋收尾,文章结构完整。 B文章将往昔与如今两个不同时代的秋天农忙进行比较,主要是为了突出过去农人更加艰辛。 C全文多处引用文诗句,是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古代的农事,如“立秋得馨,天地始肃”。 D文章情感充沛,在时空的不断转换中,作者萧疏寥落的情绪贯穿始终,悲秋意味更加浓烈。 8请简要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6 分) 9文末提到“秋意中的深味自是一种别样的投影”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立秋有哪

21、些“深味”。(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淮阳王更始元年,宛人彭宠、吴汉亡命在渔阳,乡人韩鸿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以汉为安乐令。二年,邯郸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上谷太守耿况约宠俱归大司马秀注。汉光武建武二年。是时北州破散,而渔阳差完,有旧铁官,宠转以贸谷,积珍宝,益富强。幽州牧朱浮,年少有俊才,欲厉风迹,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令。浮性矜急自多

22、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蜜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至是,有诏征宠,宠上疏,愿与浮俱征。帝不许,宠益以自疑。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征。于是曰:“天下未定,四方各自为雄,渔阳大郡,兵马最精,何故为人所奏而弃此去乎?”宠又与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喻之。宠因留子后兰卿,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余人攻朱浮于蓟。五年二月,宠斋在便室,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寐,共缚著床,告外吏云:“大王斋禁,皆使吏休。”伪称宠命,收缚奴婢,各置一处,又以宠命呼其妻,妻入惊曰:“奴反!”奴乃捽其头,击其颊,宠急呼曰:“趣为诸将军办装!”于是两奴将妻入取宝物,留一奴

23、守宠。于是收金玉衣物,至宠所装之,被马六匹,使妻缝两缣囊。昏夜后,解宠手,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今遣子密等至子后兰卿所,速开门出,勿稽留之。”书成。斩宠及妻头置囊中,便作记驰出城,因以诣阙。其尚书韩立等共立宠子午为王,国师韩利斩午首诣祭遵降,夷其家族。帝封子密为不义侯。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光武平渔阳,有删改) 注秀: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建武元年称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 B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

24、/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 C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 D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更始,汉帝刘玄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如玄宗、康熙等。 B太守,古代官职名称,西汉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C幕府,将帅的府署。军旅无固定之处,常以帐幕为其府署,因此称之为幕府。 D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文中指代东都洛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25、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渔阳郡起初和北方其他郡县一样破败不堪,彭宠担任渔阳太守之后,贸易粮食,囤积珍宝,渔阳郡逐渐富强起来。 B朱浮与彭宠的政治主张存有分歧,再加上性情不合,二人的嫌隙也越来越大,朱浮也因此多次向刘秀诬陷彭宠。 C彭宠不接受刘秀的征召,刘秀于是派遣彭宠的堂弟子后兰卿前往劝导他,彭宠却留下了子后兰卿,随之发兵反叛。 D子密等人趁彭宠睡觉之机把他绑起来,最终斩杀彭宠夫妻二人,拿着彭宠写下的亲笔命令飞奔出城,投靠了刘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二年,邯郸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上谷太守耿况约宠俱归大司马秀。(5 分) (2)其妻素刚,不

26、堪抑屈,固劝无受征。(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夜泊牛囗(节选)注 苏轼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注牛口:地名,在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公元 1059 年冬天,苏轼一家顺江而下,牛口有官方设的驿站、苏轼一家在此投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人开篇直接发表议论,他认为“人生本无事”,人的困苦在于世间的诱惑力太大。 B诗的三、四句承接一、二句之意,“耀“独”相对,表达了富贵面前人们难

27、守贫贱之意。 C诗的第六句中的“与麋鹿友”暗含乐隐乡间之意,与“倡鱼虾而友糜鹿”的内涵相近。 D诗的七、八句暗含对牛口一地的赞美,意思是自已投宿此地,早已忘却了自己的浅陋。 15苏辙在同名诗作中写道:“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请简要分析苏轼和苏辙看待牛口百姓生活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用设问的形式表现了诗人消愁的方式饮酒。 (2)荀子 劝学冲,“_,_”两句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3)苏轼

28、赤壁赋中,写客人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私人影院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曾_,成为年轻人的一种观影时尚,然而私人影院快速发展,_,其野蛮生长所产生的问题引起越來越多的关注。相比普通的电影院,( )。严格规范私人影院,既是相关行业依法运营的应有之义,也是_。 从治理的迫切性來看,不少私人影院亟需取缔。当然,规制私人影院,不可能_。如上海市选择黄浦区作为试验田,2017 年 10 月,该区综治办、区依法治区办和区文化局联合发布黄浦区关于加强点播

29、影院、点播院线管理的实施办法(暂行),随后多个部门依法整合影院乱象,实施点播影院备案登记,展开联合行动。这种先行先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全国治理样本,理应成为其他地方建章立制的灵感源泉。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规范私人影院,治理滋生乱象,才会彰显新事物的优势,才能收货服务创新的红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风靡一时 泥沙俱下 大势所趋 一蹴而就 B蔚然成风 鱼龙混杂 大势所趋 一挥而就 C风靡一时 鱼龙混杂 一往无前 一蹴而就 D蔚然成风 泥沙俱下 一往无前 一挥而就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私人影院

30、独立的包厢确保了观影的自由性和私密性,但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B这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但私人影院独立的包厢确保了观影的自由性和私密性 C私人影院独立的包厢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但确保了观影的自由性和私密性 D不法分子获得了提供了可乘之机,私人影院独立的包厢确保了观影的自由性和私密性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随后多个部门展开联合行动,依法整治影院乱象,实施点播影院备案登记。 B随后多个部门展开联合行动,依法整治影院乱象,实施点播影院备案登记制度。 C随后多个部门展开联合行动,依法整合影院乱象,实施点播影院备案登记。 D随后多个部门

31、展开联合行动,影院乱象得到整治,实施点播影院备案登记制度。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适当吃水果对保持肌体健康、预防衰老是有好处的。不过,大家要注意, ,过犹不及。如今吃水果能够减肥、美容等说法深入人心,有些人常常大量、超量吃水果,甚至有人 ,相关营养专家一再强调水果只能作为正餐之外的补充。水果中水分多,通常糖分也不少,但是 ,人们如果长期只摄取少量的脂肪酸,就会出现皮肤干燥、粗糙的现象,并且水果里的果糖摄入过多,还会催人老化。 常见新鲜水果每 100g 的热量多在 20250kca1,很多水果

32、所含的热量甚至超过肉类。比如牛油果、榴莲、鲜枣的热量不低于牛肉、鸡肝、乌鸡、猪腰和鸭胸脯,吃一根 300g 左右的香蕉,会摄入 279kca1 的热量,比吃 100g 鸭肉或羊肉摄入的能量要多。沙棘、芭蕉、菠萝蜜和山楂每 100g 的热量都在 100kca1 以上。还应注意的是,水果晒干以后含的热量也普遍不低,同等重量的葡萄干、杏干、桂圆肉、干枣、柿饼所含的能量都比牛羊鸡鸭肉要高。大家吃水果绝对要适量,每天吃好三顿饭,才是健康的基础。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

33、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5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成为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后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上述材料中南宋人陈

34、善的阅读方法对高一学生阅读整本书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A 项,“相比渐进性的气候变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更严重”错,原文并没有对渐进性的气候变化和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进行比较。C 项混淆时态,原文是“区域方面,亚洲经济体将在气温升高下首当其冲,严重情况下 GDP 将受到 26.5%的冲击”。D 项,“各国不再追求经济增长,而把维护经济安全和公平作为工作重点”曲解文意,原文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逐渐由增长转向安全和公平”

35、这并不是说各国就不再追求经济增长) 2C(文章第段以我国为例是强调各国面对气候挑战应形成合力,并不是强调发展中国家要积极争取大国地位) 3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只有搁置竞争”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加深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就要搁置竞争) 4B(原文是“一些承担有偿托管的社会服务的培训机构把学校原本在校内加重学生负担的那一套重新复制了遍”,根据原文可知是一些培训机构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培训机构都把学校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那一套重新复制一遍) 5D(A 项,“这最主要是因为老师片面追求成绩,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错,原文中王晓梅校长并没有对各原因进行比较。

36、B 项,“在教育水平上边疆地区已赶上了内地”错,原文是“边疆地区中小学与内地学校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C 项, “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解决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错,原文是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并非解决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 6家长层面: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教师层面:改变“唯分数论”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校层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追求“绿色升学率”,结合地方特色开设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训机构:把握好自身定位,切实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杜绝虚假宣传等现象。用人单位:打破唯名校论的评价制度,建立长效的用人机制。政府层面:健全相关政

37、策制度体系,对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促使校外培训机构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每点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7A(B 项,“主要是为了突出过去农人更加艰辛”错,这样的比较是为了指出“不违农时的古训变得至为紧迫和现实”。C 项,文中引用的古文诗句并不全是“让读者全面了解古代的农事”的,所举的例子“立秋得馨,天地始肃”并不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古代农事。D 项,“作者萧疏寥落的情绪贯穿始终,悲秋意味更加浓烈”错,萧疏寥落的情感不是文章基调) 8第一句话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农人从事农耕的忙碌、紧张、艰辛与时间紧迫。(3 分)第二句话使用“热热闹闹”款款“沉甸甸”等叠词,写出秋的硕果累累和丰收的喜悦。“款

38、款而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独特的成熟之美。(3 分) 9立秋是对乡亲们的一种“馈赠”,立秋之后人们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内心无比惬意。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拉开了殷实之秋的序幕。人们庆祝丰收,祭祀天地,寄寓着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立秋之后万物大致呈萧索寥落之势,但这是对万物兴衰荣枯规律的体现,生命的终结更显得肃穆庄严。立秋勾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过去的生活片段让作者感受到亲情之美,让其流露出浓浓的乡愁。(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10D(原文标点: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 11A(玄宗

39、不是年号,是庙号) 12A(原文“是时北州破散,而渔阳差完”中的“差完”在这里是较为完整的意思,可知渔阳郡和当时北方其他郡县的情况不一样) 13 (1)二年,邯郸人王郎派遣将领巡行渔阳、上谷两郡,上谷太守耿况约彭宠一同归附大司马刘秀。 (得分点:“徇”“俱”“归”各 1 分,大意 2 分) (2)他的妻子一向性情刚强,不能够忍受这样的屈辱,坚决劝丈夫不接受征召。(得分点:“素”“堪”“固”各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宛城人彭宠、吴汉逃亡到渔阳,同乡人韩鸿担任更始皇帝刘玄的使节,到北方郡县巡行,秉承皇帝旨意封彭宠为偏将军,兼摄渔阳太守职务,任命吴汉为安乐县令。二年

40、,邯郸人王郎派遣将领巡行渔阳、上谷两郡,上谷太守耿况约彭宠一同归附大司马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年。当时北方各郡都残破、散落不堪,但渔阳郡还较为完整,这里有西汉时设置的铁官,彭宠用来交易粮谷,囤积珍宝,逐渐富强起来。幽州牧守朱浮,年轻并且才华出众,想严格风俗教化,笼络士人之心,征召州中素有名望的人和王莽时享受二千石俸禄的官员,把他们都安置在幕府中,命令各郡多多调拨粮谷给他们赡养妻子儿女。彭宠认为天下尚未安定,战争刚起,不应多设官署来消耗军粮和物资,所以不接受朱浮的命令。朱浮性情高傲急躁,自以为高人一等,彭宠也很倔强,二人嫌隙怨恨越积越深。朱浮多次诬陷他,向朝廷密奏彭宠集结许多部队,囤积大量粮,

41、其意难料。刘秀故意泄露朱浮的奏报让彭宠听到,来威胁恐吓他。到这时,刘秀下诏书征召彭宠,彭宠上奏疏,请求与朱浮同时到京城。刘秀不允许,彭宠私下更起疑心。他的妻子一向性情刚强,不能够忍受这样的屈辱,坚决劝丈夫不接受征召。于是说:“天下还未安定,四方各自称雄,渔阳是个大郡,兵马精壮,为什么因为别人上奏诬陷而抛弃渔阳的一切离开呢?”彭宠又跟他亲近的官员商量,(他们)内心都怨恨朱浮,没有劝他去京城的。刘秀派彭宠的堂弟子后兰卿劝导他。彭宠便留下了子后兰卿,随之发兵叛变,设立官署,任命将帅,自己率领两万多人到蓟城攻打朱浮。五年二月,彭宠在便室斋戒, 奴仆子密等三人趁彭宠睡觉之机, 共同把他绑在床上, 告诉外

42、面的官员说: “大王正在斋戒,让官员们都休息吧。”假传彭宠命令,把奴仆、婢女都捆绑起来,分别囚禁,又假传彭宠的命令叫他的妻子进来,彭宠之妻一进别室,大惊说:“奴仆反了!”子密等人就揪住她的头,打她的面颊,彭宠急忙呼叫:“赶快给几位将军准备行装!”于是两个奴仆押着彭宠的妻子到后堂去取金银财宝,留下一个奴仆看守彭宠。子密等人搜取了财宝衣物,又回到绑缚彭宠的别室,把东西装好,准备了六匹马,命令彭宠妻子缝两个细绢口袋。入夜后,解开彭宠的手,让他给城门将军写亲笔命令:“今派子密等人到子后兰卿那里,速开城门让他们出去,不得拖延。”写完后,斩下了彭宠和他妻子的头装入袋中,便拿着彭宠写的命令飞驰出城,带着人头

43、向东汉京师洛阳奔去。彭宠的尚书韩立等人共同拥立彭宠的儿子彭午为王,国师韩利斩下彭午的头到祭遵处投降,并把彭宠整个家族都杀了。光武帝刘秀封子密为不义侯。 14D(“自己投宿此地,早已忘却了自己的浅陋”错,这里是对生活在牛口的老百姓的描述,并不是说作者自己浅陋) 15在苏轼的笔下,乡村虽然潦倒贫穷,但呈现出的是恬静的田园生活景象。(2 分)而在苏辙的笔下,人们食不果腹,饱受饥寒之苦,诗句表现的是牛口当地百姓穷愁凄苦的生活。(2 分)苏轼向往牛口一地的百姓的生活方式,而苏辙则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悲悯。(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6(1)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4、 (3)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每空 1 分,多字、漏字、错字、语序错误等均不得分) 17A(风靡一时:形容某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蔚然成风:形容某种事情已广泛流行,形成风气。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风靡一时”。泥沙俱下:比喻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鱼龙混杂:比喻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好坏难分。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泥沙俱下”。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一往无前:形容勇敢,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不能作宾语,因此第三空应填“大势所趋”。一蹴而就: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一蹴而就”) 18A(根据前文“相比

45、普通的电影院”可知所补写句子阐述的主体应是“私人影院”,故排除 B、D 两项。C项与后文衔接不畅,故选 A 项) 19 B (A 项, “实施点播影院备案登记”成分残缺, 应在“实施点播影院备案登记”后面补出宾语中心语“制度”。C 项,“依法整合影院乱象”动宾搭配不当,应把“依法整合影院乱象”改为“依法整治影院乱象”;“实施点播影院备案登记”成分残缺,应在“实施点播影院备案登记”后面补出宾语中心语“制度”。D 项,“影院乱象得到整治”偷换主语) 20吃水果一定要适量 用水果代餐吃 脂肪酸含量少(每处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21因为很多水果所含的热量会超过肉类,晒干之后所含的热量也不低,所以大

46、家吃水果要适量,每天吃好三顿饭,才是健康的基础。(简述内容 3 分使用因果关系 2 分) 22【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该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这是一道立足于材料谈启示的作文题。材料引述南宋人陈善关于读书方法的观点,他主张读书要学会“入”,也要学会“出”。“入”是“出”的基础,“出”是“入”的目的。在开始读书时应当探求进入书本的方法,材料中也给了明确的指示,即“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就是要“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只有读懂、吃透书中的内容, 才能懂得古人的智慧, 得到生活的真谛; 末了时应当探求跳出书本的方法, 就是要“用得透脱”,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用从书本中得到的智慧去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这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价值,这也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否则就会拘泥于古人的言论,变成书奴、书呆子。 写作任务以新课改下开展的“整本书阅读”为背景,明确了考生写作时的身份,即高一学生,考生在写作时不可泛泛而谈,要从陈善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示,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如何来阅读整本书。 (二)参考立意 读懂书,更要用好书; 借书中的智慧,断生活的荆棘; 学以致用,是读书最好的表达;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