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6901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省商洛市陕西省商洛市 2021-2022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下,红色题材创作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了不少优秀红色文艺作品,但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还是非常匮乏。从表面上看,主题老、题材老、角度老、人物老、手法老,难以吸引今天的受众,更遑论引发心灵共鸣了。从深层次看,乃是因为作家、艺术家的思想力弱化、审美力迟钝、想象力贫乏,更重要的还是创作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锐意创新的精神。 近

2、些年,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出现了两种值得反思的倾向,一种是刻意迎合消费主义,还有一种是片面追求艺术的超越性价值。前者受消费市场主导,以娱乐化方式处理历史,于是出现“手撕鬼子”等荒唐闹剧,把残酷革命斗争改装为具有网游特征的冒险游戏,严重违背了历史真实,遭到人们诟病。后者则醉心于对历史进行“另类”想象和阐释,像这样的“当代化”,自然会引发人们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难以产生思想认同与情感共鸣。 在处理革命历史素材时,首先要有历史感,也就是说在对时代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努力还原特定历史境遇中的人物和事件。其次,立足今天的时代价值需求进行“当代化”,在回归常识、常情、常理中融入人文情怀,保有对

3、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发掘最能触动当代读者情愫、最能震撼当代读者心灵的亮点,实现叙事的深度意义。另外,革命历史题材是存在超越性书写可能的,因为生、死、爱等母题都关联着人类生活中悬而未决的哲学命题。譬如我们熟悉的红色经典白毛女 ,既是阶级叙事,其实也是关于女性解放、人的解放的叙事,因此它才会穿越时空,引发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们的强烈共鸣。 为实现对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的揭示,红色题材往往采用宏大叙事。其特点是对生活进行正面强攻,注重对英雄的塑造,时空跨度较大,试图对社会历史进行某种总体性概括,弘扬时代主流价值。像东方 金山银谷等,都具有史诗气质。当然,通过巧妙的日常叙事同样可以穿透琐碎表象,实现对

4、生活的整体性把握和对时代本质的穿透。像文学经典百合花 ,采用侧面切入的方式,以小见大,讲述“我”借、还一床缀满百合花的被子的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深情,讴歌了残酷战争环境下人性的美好。这部作品表现的是宏大命题解放战争,但是作家没有正面书写战争图景,而是通过发掘日常生活、普通人心灵中的“奇崛”风景,折射了时代的波澜和风云,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小叙事”实现了对时代的宏大书写。 进入和平年代之后,大历史往往以琐碎、平淡的方式呈现,这就给红色题材创作带来了新挑战。以过去红色经典所建立的美学经验来处理当下生活,可能未必完全有效,因此必须建立新的审美范式和叙事方式。质而言之,宏大叙事之大并不在于

5、作品体量的大,也不在于描绘生活图景的大,其根本在于价值内核通过典型化的事件和人物来诠释时代主流精神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因此,前述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积累的由日常叙事抵达宏大历史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当下日常“小生活”、呈现大时代精神具有启发意义。 (摘编自叶立文当代意识、日常叙事与英雄塑造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下,红色题材创作形势大好,优秀作品也不少,只不过,思想、艺术、制作等各方面都很好的经典之作十分匮乏。 B.刻意迎合消费主义和片面追求艺术的超越性价值虽然产生的原因不同,但却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的两种不良现象。 C.过去红色经典所建立的美学经验对

6、于当今和平年代红色题材的创作已没有什么意义,需建立新的审美范式和叙事方式。 D.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在创作时既可采取宏大的叙事方式,也可采用日常生活的叙事方式,它们均可反映时代风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论证革命历史素材的处理时, 主要从要有历史感、 今天时代价值需求的“当代化”及超越性书写等方面来进行。 B.文章第一段先指出红色题材创作现状,再从表面层次和深层层次两个方面分析当下红色题材创作缺少经典之作的原因。 C.文中所举东方 金山银谷作品之例意在论证红色题材的创作往往采用宏大叙事,来揭示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 D.文末运用对比论证,将宏大叙事的

7、“大”与日常小生活的“小”对比,论证了由日常叙事抵达宏大历史的经验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红色题材作品中出现的“手撕鬼子”和“另类”想象等情形,均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更谈不上引起人们的思想认同与情感共鸣。 B.当下,红色题材创作存在主题老、角度老、人物老、手法老等问题,原因是和平年代的大历史往往以琐碎、平淡的方式呈现。 C.在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时,只要还原了特定历史境遇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品就具有了历史感,就能够弘扬时代主流价值。 D.红色题材宏大叙事要通过典型化的事件、人物诠释时代主流精神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 百合花这类“小叙事”则不需要。 (二)实用

8、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也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这不仅表明我国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是在为各行各业的低碳转型明确时间表,谋划路线图。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对于众多能耗领域来说,这意味着既要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也要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数据显示,作为电力行业的“能耗大户”,我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 15%以上,大中城市空调用电

9、负荷约占夏季高峰负荷的 60%。制造行业的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更大有可为。 制造行业要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要实现创新突破。不久前,在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上,格力电器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零碳源”空调技术, 从全球近百个国家 2100 多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 实现节能 85.7%, 在大赛中夺冠。 据预测,普及这种空调技术,有潜力在 2050 年前实现累计全球碳减排达 1000 亿吨,相当于 1160 亿棵树 100 年的碳汇量。可以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

10、术,是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题中之义。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各国的共同挑战和责任,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零碳源”空调技术已服务于全球 6000 多个项目,成为“中国创造”造福全世界的一个生动写照。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应对气候变化、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谁能抢占节能减排技术的高地,谁就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各行各业当为自身的转型升级谋先机,助推“中国创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全球节能减排、绿色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发挥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人民网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 ) 材料二: “不要孤立地看

11、待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碳达峰、碳中和事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事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毅中的观点在钢铁行业的体现尤为明显。当前能源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不高、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等能源、产业、产品结构性问题都是影响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因素。反过来看,低碳发展也将倒逼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冷静看待当前钢材消费的高增长,国家提出压缩粗钢产量,就是要求钢铁行业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从高速增长转移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目标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这既

12、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也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2021 年 2 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出倡议书,呼吁钢铁行业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早实现粗钢产量达峰,二是推动低碳冶金等变革性技术研发,三是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工艺,四是提高高强度钢材的应用。 钢铁企业积极响应, 从宝武集团、 河钢集团、 鞍钢集团等多家钢铁企业发布的 2021 年经营计划中可以看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关键词。 (摘编自谢希瑶要求更“刚”!碳达峰碳中和倒逼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 材料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

13、气候变化的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并向世界做出庄严承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根据 2021 年 10 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20 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降低 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 2020 年下降 40%至 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为 15.9%,比 2005 年提升了8.5 个百分点,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显著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

14、。此外,我国还建设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作为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既要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又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目标。但我国化压力为动力,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摘编自金观平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中国贡献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 B

15、.当前钢铁行业在能源结构、行业集中度、高端绿色产品供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不利于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C.“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与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相比,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显得更加重要。 D.中国已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 2020 年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0%至 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格力电器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零碳源”空调技术,已服务于全球 6000 多个项目,为全球碳减排达1000 亿吨。 B.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面对

16、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任务,但能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既定目标而努力。 C.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倡议钢铁行业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 做好粗钢产量达峰、 改变用能方式等四项工作。 D.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的说法, 钢铁行业对粗钢的控产能和减产量, 就是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6.三则材料都涉及“碳达峰、碳中和”,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乡村教师 刘慈欣 沿着省城那条宽长的大街,他向火车站走去。城市的霓虹灯开始发出迷人的光芒,就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里,

17、他慢慢地回忆起自己不算长的一生。 他这条命很大一部分是另一位乡村教师给的。他爹妈死得早,那所简陋的乡村小学就是他的家,他的小学老师把他当亲儿子待。那年,放寒假了,老师要把他带回自己的家里过冬。老师的家很远,他们走了很长的积雪的山路,当看到老师家所在的村子的一点灯光时,已是半夜了。这时他们看到身后不远处有四点绿荧荧亮光,那是两双狼眼。老师折下一根粗树枝,挥动着它拦住狼的来路,同时大声喊着让他向村里跑。当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村子, 然后同几个拿猎枪汉子去接老师时, 发现他躺在一片已冻成糊状的血泊中。老师在送往镇医院的路上就咽了气,当时在火把的光芒中,他看到了老师的眼睛,他读懂了那牵挂,记住了那牵挂

18、。 初中毕业后,他放弃了在镇政府里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回到了这个举目无亲的山村,回到了这所乡村小学。前不久,教委出台新政策,取消了民办教师。当他拿到教师证时,很高兴,但也只是高兴而已,他不在乎什么民办公办,他只在乎那一批又一批的娃们。他所在的山区,是这个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穷不是最可怕的。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了,搞包产到户,村里开始分田,然后又分其他的东西。对于村里唯一的一台拖拉机,大伙对于油钱怎么出机时怎么分配总也谈不拢,最后唯一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是把拖拉机分了,你家拿一个轮子他家拿一根轴再就是两个月前,有一家工厂来扶贫,给村里安了一台潜水泵,考虑到用电贵,人家还给带了一台小柴油机和足够的柴

19、油,但人家前脚走,村里后脚就把机器都卖了,连泵带柴油机,只卖了一千五百块钱,全村好吃了两顿,算是过了个好年一家皮革厂来买地建厂,什么不清楚就把地卖了,那厂子建起后,硝皮子的毒水流进了河里,渗进了井里,人一喝了那些水浑身起红疙瘩,就这也没人在乎,还沾沾自喜那地卖了个好价钱没有文化,人们都变得下作了,那里的穷山恶水固然让人灰心,但真正让人感到没指望的,是山里人那呆滞的目光。 他走累了,就在人行道边坐下来。他叹了口气,唉,又想起秀秀了。 秀秀是本村唯一没有嫁到山外的姑娘。他和秀秀好过两年多,但后来,村子里一些出去打工的人赚了些钱回来,和他同岁的二蛋虽不识字但脑子活,去城里干起了挨家挨户清洗抽油烟机的

20、活儿,一年下来竟能赚个万把块。前年回来待了一个月,秀秀不知怎的就跟这个二蛋好上了。秀秀没上过学,但自小对识文断字的人有好感, 这是她同他好的主要原因。 但二蛋的一瓶廉价香水和一串镀金项链就把这种好感全打消了, “识文断字又不能当饭吃。”秀秀对他说。虽然他知道识文断字是能当饭吃的,但具体到他身上,吃得确实比二蛋差好远,所以他也说不出什么。秀秀看他那样儿,转身走了,只留下一股让他皱鼻子的香水味。 和二蛋成亲一年后,秀秀生娃儿死了。成亲办喜事儿的时候,二蛋花了三万块,那排场在村里真是风光死了,可他怎的就舍不得花点钱让秀秀到镇医院去生娃呢?后来他一打听,这花费一般也就二三百,但村里历来都是这样儿,生娃

21、是从不去医院的,所以没人怪二蛋。后来他听说,比起二蛋妈来,她还算幸运。生二蛋时难产,二蛋爹从产婆那儿得知是个男娃,就决定只要娃了。于是二蛋妈被放到驴子背上,让那驴子一圈圈走,硬是把二蛋挤出来,听当时看见的人说,在院子里血流了一圈 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口气,笼罩着家乡的愚昧和绝望使他室息。但娃们还是有指望的,那些在冬夜寒冷的教室中,盯着烛光照着的黑板的娃们,他就是那蜡烛,不管能点多长时间,发出的光有多亮,他总算是从头点到尾了。 他站起身来继续走,没走了多远就拐进了一家书店,城里就是好,还有夜里开门的书店。除了回程的路费,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以充实他的乡村小学里那小小的图书室。半夜,提着那两捆

22、沉重的书,他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采用追叙的方式,将他在乡村中耳闻目睹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落后愚昧现象真实地再现出来,令人震惊。 B.他不是“叹了口气”,就是“长叹了一口气”,这些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在回想往事时无比沉重的心情。 C.“盯着烛光照着的黑板的娃们, 他就是那蜡烛”, 由现实的烛光而联想到像蜡烛一样的乡村教师, 构思巧妙。 D.小说将秀秀的分娩与二蛋妈的分娩进行比较,将两代妇女的遭遇进行对比,意在突出秀秀还算是相对幸运的。 8.小说为什么说“穷不是最可怕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9

23、.小说结尾写“他”拐进了一家书店,这一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注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乃使使者致万家之邑邑于智伯。智伯说,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大夫必惧;吾与之地,

24、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桓子曰:“善。” 智伯又求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与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骖乘。 智伯曰: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谋士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

25、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大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有删改) 注狃:习惯,拘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

26、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B.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C.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D.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邑,文中指封邑,古代诸侯给大臣的封地。“万家之邑”指一万户人口的封地。 B.大夫,古代官名。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C.骖乘,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居右边,御者居中间,另有一人居左边陪乘。 D.光,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7、、文学家。文中“臣光曰”指司马光的评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伯分别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但他们两人开始都不肯给,后经身边的人劝说,他们才同意给智伯土地。 B.智伯向赵襄子索要皋狼的地方,但赵襄子坚决拒绝,智伯就联合韩、魏两家军队去攻打,赵襄子于是逃到晋阳。 C.疵发现在晋阳城快被攻破三家能按约分割其地时,韩康子、魏桓子竟不高兴,面有忧色,就断定两人有反叛之心。 D.韩康子、魏桓子与赵襄子三人秘密商议,约好日期一起抗击智伯,后经过激战,杀了智伯,诛灭智伯全部族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

28、,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5 分)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追悼 吴伟业注 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 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 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 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注吴伟业(16091672 年) ,明崇祯四年参加会试,得第一名,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当时社会千疮百孔)特赐他归里娶亲。顺治四年,妻子郁氏去世,写了这首悼亡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秋风带着寒意

29、,拂动着空荡荡的帐幔,一片萧索;诗人酒醒,不觉泪下沾襟。 B.患难与共的妻子遍尝半生的辛苦,过早地离世,等待诗人的是无穷尽的乱离。 C.尾联虚实结合,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就想起妻子往昔在灯火之下织布的情景。 D.这首七律平平道来,浅浅写出,不假藻采,以浅切的语言表现出深沉的感情。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2)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漂荡的情景。 (3)李贺雁门太守行

30、中,“_,_”两句体现了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近代思想家深切地意识到,中华文化与中国的前途命运_,我们要坚守、赓续中华文化。严复指出,文化具有“国性”,是国家存立的根基。他断言:“大凡一国存立,必以其国性为之基。”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承中华文化就是延续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强调,文化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也是凝聚民族信仰的不二法宝。面临外敌时,若要_,就要以中国文化激发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以此增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沿着这

31、个思路, ( )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发掘终身不辍;而以语言文字为国学基础的章太炎则_保留、弘扬中国的汉字和方言。据章太炎所言,尽管哪国人,都觉得尽管哪国人,都觉得语言是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动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同一地城的人倍感语言是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动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同一地城的人倍感亲切一样亲切一样。近代思想家之所以在对中国学术思想的传承中热衷于先秦诸子,是因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国学_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脉相承 同仇敌忾 振臂一呼 不可估量 B.息息相关

32、 同仇敌忾 大声疾呼 不可或缺 C.息息相关 群威群胆 振臂一呼 不可估量 D.一脉相承 群威群胆 大声疾呼 不可或缺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梁启超以史学为国学根基,借助中国学术思想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 B.以史学为国学根基的梁启超为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借助中国学术思想 C.以史学为国学根基的梁启超借助中国学术思想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 D.梁启超以史学为国学根基,为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借助中国学术思想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尽管哪国人,都觉得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

33、乡音方言让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 B.无论哪国人,都觉得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让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 C.无论哪国人,都觉得优美动人的语言是自己国家的。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 D.无论哪国人,都觉得语言是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月亮之所以为诗人所钟情,是因为在天体中, 。它有新残也有朔望,有上弦月和下弦月之分,它有盈它有新残也有

34、朔望,有上弦月和下弦月之分,它有盈亏圆缺。满月如盘,它有时候又变成了如弓的弯月亏圆缺。满月如盘,它有时候又变成了如弓的弯月。浪漫多姿的月亮,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在诗人的眼里,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数不胜数。 出于对月亮的喜爱,人们 ,比如玉兔、玉盘、素娥、冰轮、玉轮、玉蟾、蟾蜍、婵娟、玉桂、玉镜,等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 ,就是将月亮称作白玉盘的。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后演变成了以“家庭团圆”为主题的祭祀仪式。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

35、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散句,请改成整句。 (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教育伴随着一个孩子成长的各个时期,就占比而言,学校教育占比 30%,社会教育占比 20%,而家庭教育占比达到 50%。由此看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亲子陪伴关乎孩子的一生,父母如何给孩子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影响孩子未来发展。 在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父母的缺位都极其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健全心理的建立。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

36、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给教育月刊的育儿经栏目写一篇稿件。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已没有什么意义”分析错误。根据文中“以过去红色经典所建立的美学经验来处理当下生活,可能未必完全有效”“前述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积累的由日常叙事抵达宏大历史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当下日常小生活、呈现大时代精神具有启发意义”的信息可知) 2.D(文末只是指出宏大叙事不在于“大”,而是在于“价值内核”的体现,因此不存在对比和对比论证) 3.A(B 项,“原因是和平年代的大历史往往以琐碎、平淡的方式呈现”分析不当,根据文中“从深层次看更重要的还是创作

37、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锐意创新的精神”的信息可知,其原因应是出在创作者身上,而不是和平年代的历史呈现上。项,“只要就”表述绝对,根据文中“要有历史感努力还原特定历史境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信息可知,题干中缺少了“在对时代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这个条件。D 项,“百合花这类小叙事则不需要”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其根本在于价值内核呈现大时代精神具有启发意义”的信息可知,不管是宏大叙事,还是“小叙事”,都要通过典型化的事件和人物诠释时代主流精神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 4.C(分析不当,“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显得更加重要”错误,原文是“对于众多能耗领域来说,这意味着既要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

38、的供给,也要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 5.B(A 项,时态混淆,“为全球碳减排达 1000 亿吨”错误,原文是“据预测,普及这种空调技术,有潜力在2050 年前实现累计全球碳减排达 1000 亿吨”,可见这是对未来的预测。C 项,不合文意,“改变用能方式”不在“四项工作”之列。D 项,分析不当,“就是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错误,原文是“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目标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这既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6.材料一侧重阐述科技创新助力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材料二侧重以钢铁行业为例, 阐述碳达峰、碳中和倒逼产业的

39、高质量发展。材料三侧重阐述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7.D(“意在突出秀秀还算是相对幸运的”分析错误,是突出农村人的愚昧导致了女人悲惨的命运) 8.小说之所以说“穷不是最可怕的”,是因为在落后的乡村里,村民没有文化、愚昧、对现状的麻木更可怕。(3 分)村民不懂得机械的重要作用,要分了村里唯一的一台拖拉机,你家拿一个轮子他家拿一根轴;把扶贫给安装的潜水泵卖了,全村好吃了两顿。 (1 分)村民不懂得健康的重要,把地卖给了一家皮革厂,硝皮子的毒水流进了河里,渗进了井里,人一喝了那些水浑身起红疙瘩,就这也没人在乎,还沾沾自喜那地卖了个好价钱。 (1

40、 分)村民不重视知识,不相信科学,认为“识文断字又不能当饭吃”,女人生孩子从不去医院。这些都比穷更可怕。 (1 分) 9.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有助于塑造主人公热爱读书、重视知识的乡村教师形象。从情节上看,第一段写他在街上走,之后的情节是主人公回忆往事,这样既前后呼应,使情节一贯自然,也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与内容。从主题上看,有助于表现乡村的落后面貌需要用知识去改变的主题,也预示了乡村改变、发展的希望。 (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0.A(原文标点: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 11.C(“古人乘车,尊者居右边,御者居中间,另有一人居左边陪乘”

41、错误,应是“尊者居左边”“另有一人居右边陪乘”) 12.D(“韩康子、魏桓子与赵襄子三人秘密商议”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张孟谈日: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的信息可知,赵襄子是派张孟谈与韩康子、魏桓子密谈) 13. (1) 别人不给, 他必定用兵对付别人, 这样以后我们能够免于祸患而等待事情的变化了。(得分点: “与”“向之以兵”“得免”各 1 分,句意 2 分) (2)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中(往往)没人能分得清,一概称他们为贤明,这大概是错用人才的原因。(得分点:“莫之能辨”“通”“所以”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

42、不给。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习惯于得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用兵对付别人,这样以后我们能够免于祸患而等待事情的变化了。”韩康子于是派使臣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给智伯。智伯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任章问:“什么原因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惕忧惧;我们给智伯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惕忧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伯,智家的命一定不会长久了。”魏桓子说:“对。” 智伯又向赵襄子要皋狼的地方,赵襄子

43、不给。智伯勃然大怒,率领韩与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于是逃到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四处乱跳,民众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谋士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伯问:“你凭什么知道?”疵说:“凭人之常情知道这件事。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没有高兴的心情,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

44、是什么?”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伯军营。智伯军队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侧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他的正面作战,大败智伯的军队,于是杀死智伯,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 臣司马光说: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中(往往)没人能分得清

45、,一概称他们为贤明,这大概是错用人才的原因。聪明、明察、坚强、勇毅,是所谓才;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是所谓德。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14.C(尾联以叙述代替抒情,以稚女和鸣机两个具体的人和物作结,诗人自述最伤心的莫过于看到幼小的女儿和妻子生前用过的织机) 15.生离死别的悲伤。患难与共的妻子去世,诗人黯然神伤,借酒浇愁,泪洒青衫,担心乱离中能否与亡妻同穴。国破家亡的幽愤。“乱离”指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事总非”指国事、家事经历沧桑之变,诗人认为自己的苟活愧对君亲,幽愤深广。对亡妻的思念。幼女与织机都是妻子撇在人间的人和物,诗人睹物思人,触目伤怀,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每点

46、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6.(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每空 1 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7.B(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强调人或事物间的传承关系。根据语境,第一空选用“息息相关”。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群威群胆:很多人团结一致所表现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根据语境, 第二空选用“同仇敌忾”。 大声疾呼: 大声呼喊, 提醒人们注意。振臂一呼:挥动胳膊呼喊(多用于号召) 。根据语境,第三空选用“大声疾呼”。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形容

47、必不可少。不可估量:难以估计,无法计算。根据语境,第四空选用“不可或缺”) 18.C(“以史学为国学根基的梁启超”与后面“以语言文字为国学基础的章太炎”句式对应,排除 A、D 两项。再比较 B、C 两项,“借助中国学术思想”放在后面与前后文衔接不好,排除 B 项) 19.B(A 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尽管”改为“无论”。C 项,不合逻辑,将“优美动人的语言是自己国家的”改为“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成分残缺,在“同一地域”前添加“让”。D 项,成分赘余,删去“语言是”;成分残缺,在“同一地域”前添加“让”) 20.月亮变化多端(或月亮浪漫多姿)给月亮取了好多名字与月亮密不可分(或与“祭月”有关) (每处2 分) 21.示例:它有新残朔望,它有上弦下弦,它有盈亏圆缺。满月如盘,弯月如弓。 (5 分) 22.参考 2021 年高考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材料先指出了家庭教育占比高、作用大,然后指出了亲子陪伴的积极意义,因此,写作者应围绕“陪伴”进行立意,可以谈为什么要“陪伴”,“陪伴”容易陷入哪些误区,怎样高质量地“陪伴”,在无法陪伴时如何补救,等等。 参考立意:1.陪伴,是最好的教育;2.科学陪伴,助力成长;3.不得不说的陪伴误区;4.陪伴缺失,亡羊补牢;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