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5485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淄博市 2021-2022 学年高三学年高三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记述了“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等无不在以小说谈小说,以小说

2、省思小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不仅如此,在该书第一回中,作者还通过“贾雨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空空道人等虚构人物之口,多视角地对小说艺术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加重了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元小说”分量。就此而言, 红楼梦尤其是这第一回,显而易见,是一种显性的“元小说”。 我们可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整部红楼梦并没有第一回中上述这些显性的关于小说的自我指涉、自我呈示,而将这些自我省思的思维成果隐含起来,自觉地贯彻到整个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整个小说在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结构布局、文学语言等等方面保持不变这样一部并无显性的元小说痕迹的作品,它是否还是

3、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呢?从作者对于小说艺术的自我省思来说, 它是否含有元小说的元素呢?这样的一部红楼梦尽管没有现在这样显性的元小说叙述方式、更为复杂的嵌套结构,但它仍不失为一部小说杰作,仍与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旧式小说形成鲜明的对照。 实际上,在人类艺术史上,并无那种显性的元小说、元艺术之征候的小说作品、艺术作品,可能是更大量的艺术存在。其中,并不乏真正的小说杰作、艺术杰作。当我们以艺术之自我指涉、自我省思品格为旨归进行“元艺术”研究时, 我认为既要关注那些显性的元艺术现象, 更要关注更大量存在着的隐性的元艺术现象。 之前那些关于元艺术现象的研究,更多地留意于所谓

4、的画中画、戏中戏、艺术中的艺术、作品文本的互文关联, 因此也格外关注艺术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正如列奥 斯坦伯格所言: “一切艺术都受到其他艺术的传染。 ”换句话说就是,一切艺术都要从以往的其他艺术中承继、借用某些元素,与其他艺术文本具有一种复杂的互文性关联。这当然是对艺术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现象很有价值的理论发现与总结,指出元艺术的一个重要指向。不过,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艺术的这种自我省思即元艺术的重要指向之一,即艺术要想真正具有不同凡响的创造性、独创性,它还要对过往陈腐的艺术传统予以反省、批判,寻找、创造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呈现方式。正像红楼梦中“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表达的那样,它这部“石头所记”,

5、要想不落凡俗,就必须“不借此套”,与陈腐的旧传统、旧文本相告别,独辟蹊径,实践一种新的艺术法度、美学原则。而这正是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艺术所共同具有的可贵品质。 (摘编自李心峰关注“元艺术”) 材料二: “元艺术”这一术语目前还没有引起学术界或艺术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已有学者或艺术家提到“元艺术”这一词语。 在易卜生晚期戏剧的复象诗学一文中,作者分析了易卜生的一些戏剧所具有的“元艺术性”,认为“艺术家自身的元戏剧,渗透着剧作家的灵魂自审与艺术自审,具有元艺术的品格”。而且作者还为元艺术下了一个定义:“所谓元艺术,是指作品本身渗透着艺术家对于艺末、艺术家自身的反思,在艺

6、术本质、艺术功能、艺术家的身份与作用等问题上启人深思的艺术。”在这里,作者明确指出了元艺术的“自我反思性”,而且把自我反思的对象分为艺术家和艺术两个方面。这是国内较早对元艺术进行明确定义和解释的,但遗憾的是,作者并未继续对元艺术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国外也有学者认为,几乎任何现象之前都可以加上前缀“元”,用来表示某事物的“自我指涉、自我意识或自我模仿。因此,元艺术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它可以使“我们所创造的任何一种艺术的思维过程、程序和前提都变得明确”。 所谓的“元艺术”,简而言之就是“关于艺术的艺术”,即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指涉、自我模仿等特性的艺术。在这里,元艺术之“元”,指的是“更高级的逻辑形式

7、”。按照艺术门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元艺术分为:元小说、元绘画、元电影、元戏剧、元舞蹈、元音乐等。每一种具体的元艺术都有各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轨迹,各自产生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元艺术的创作要先于元艺术的理论。具体的元艺术的创作要先于这种元艺术的命名。比如,元小说的创作要先于“元小说”这个名称的出现。在西方,元小说的创作传统源于 17 世纪,塞万提斯等作家的一些小说作品就显露出了元艺术性。而“元小说”这一概念则首见于 1970年美国小说家兼批评家威廉 H 伽斯小说与生活中的艺术一文中。 (摘编自张新科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红

8、楼梦第一回中以小说谈论、省思小说,还多视角地对小说艺术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可见红楼梦尤其是第一回是一种显性的“元小说”。 B.材料一的作者特别指出对过往陈腐的艺术传统予以反省、批判,寻找、创造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呈现方式,是红楼梦追求的唯一指向。 C.材料二的作者认同易卜生晚期戏剧的复象诗学中提出的元艺术的“自我反思性”,对其未能对元艺术进行深入探究又抱有一些遗憾。 D.元艺术性在 17 世纪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里已经显露出来, 而“元小说”名称则在 20 世纪才出现, 因此元小说的创作传统要先于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圣杜甫所创作的论诗绝句戏为六绝句是

9、一首“关于诗歌的诗歌”,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元诗歌”。 B.我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是以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为拍摄对象的作品,因此可看做是一部“元电影”。 C.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使用“戏中戏”的手法体现为一种“关于戏剧的戏剧”,可以理解为“元戏剧”。 D.席勒长诗艺术家中的“论勤奋你不及蜜蜂可是人类啊,你却独占艺术”经常被引用,因而成为“元诗歌”。 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对“元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艺术目前还不被学术界和艺术界关注和重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也未形成最基本的、统一的理解。 B.元艺术是一种艺术,“元”理解为“为首的、第一的”,这和“元旦”一词中

10、的“元”的含义是相同的。 C.元艺术是以艺术本身为研究对象的,不但是“关于艺术的艺术”,而且还是“更高级的逻辑形式。” D.元艺术作品渗透着艺术家对艺术、艺术家自身的反思,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指涉、自我模仿等特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 5.材料一作者对元艺术的相关研究深入,见解独到。请结合材料疏理出作者的主要观点。(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抢险 万芊 入夏,连日暴雨,一连半月多,河水暴涨。才停歇了两天,第二阵更猛烈的暴雨紧接袭来,似天河决堤,再加上上游洪水下泄,淀源平原一片汪洋,到处告急。 锦城绕城高架、

11、地铁工地,已全面开挖,有的工地已开始浇筑。暴雨中,到处险象环生。政府抗洪指挥部,市长坐镇,一边动员全城施工人员,昼夜扑在工地抽水排涝;一边要求各乡镇、部委办局分段包干,加固城内外所有围堤,确保绕城高架、地铁工地和全城的安全。 李局长临危受命,任机动抢险组组长,市长给他的指令是哪里有险情就支援哪里,不惜一切代价。李局长日夜扑在抗洪最前线,调用大量人力、物力、设备,打攻坚战。他把附近所有的社会施工队伍召集起来,要求负责人二十四小时待命,所有人员、设备,随时服从调遣。有包工老板问李局长,费用怎么结算?李局长把市里定的紧急抢险用工经费标准跟大家摊了底,明确表态,所有费用,等抢险结束后马上按标准跟大家结

12、算。 周大牛是个小包工头,手下有三十来人,都是他从老家带来的,沾亲带故,都是一流的干活好手,只是他们没设备、没资金、没资质,承包不了工程,只能在人家承包的工程中干些最累最苦的活儿。年前,让他们干活的大包工老板耍赖,吞了他们的工钱,玩起了“躲猫猫”,他们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的工钱打了水漂。人家回家过年了,他们却在讨工钱。最后,高人相助把耍赖的包工老板告上法庭,他们才拿到了辛苦钱。讨工钱,他们白白耗了小半年的时间。那些浑身有劲但没处使的弟兄们一个个欲哭无泪。当他们拿到最后一笔钱时,决计散伙。散伙那日,周大牛在大排档请大伙吃了顿散伙酒。大伙闷闷地喝酒,把大排档所有便宜的老白干都喝光了。第二天,就在大伙

13、准备各奔东西时,周大牛接到宋老板的电话,让他带人参加市里的抗洪抢险。周大牛问,工钱咋结算?宋老板说,啥时候了,你问这?周大牛说,我这些哥儿们都是拖家带口出来卖命的,结不到工钱,一家老少吃啥?宋老板这次也挺干脆,这样吧,我马上跟你签约,工钱翻倍,你傍晚前拉一支能玩命干活的哥儿们。周大牛这才松口,说,行! 傍晚时分,周大牛手下三十来人,一个不落地来了。 宋老板把周大牛他们直接交给了李局长。 李局长电话里说,窑厂围堤出险,情况万分危急,你立马带着弟兄们到出险的大堤。 周大牛他们赶到时,大堤已决口,上水和下水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洪水的推力,把决堤的口子越撕越大。指挥部已调集多艘大型船舶、多辆重型车辆,

14、准备来个“破釜沉舟”。只是,驾车堵决口,需敢拼命的高手;沉船堵决口,同样需水性好的汉子。市长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大堤,这是保城市的第一道防线,但也要确保人员安全。 现场,气氛非常紧张。李局长召集人,紧急磋商。周大牛说,来前没说让我们这样拼命。李局长马上表态,你跟大伙讲,堵决口成功,我向市里申请给你们特别奖励。 有了李局长的这句话,周大牛心里有了底,回到大伙身边,大声说,我们周家屯出来的弟兄们,我有句话问大家,大难当前,谁是孬种?不怕死的跟我上。 三十几个人,一下子振奋起来,说,我们周家屯没孬种。于是,驾车好手上了车,水性好的上了船。周大牛登上第一辆满载石料的重型卡车,开在最前面。他把车子开上

15、大堤,把稳车头,匀速前进。就在车头接近决口时,他跳出车门,跳入堤边的急水中紧紧抓住缆绳。瞬间,那笨重的车辆一下子栽进决口里。紧接着第二辆、第三辆也相继栽进决口,驾驶人一一跳车,有惊无险。几乎同时,周二牛带人驾船靠近决口,到达指定泊位,弃船上岸。这时,堤上十几条绳子,好几百人,一齐用力,重载船舶侧身扣在决堤处,决口的水流一下子减缓了。随后,一辆辆自卸车开上大堤,卸下石料,决口被堵得严严实实。 现场一片欢呼。一个月后,洪水渐渐退去。锦城保住了,绕城高架、地铁工地的损失也控制在最小范围当中。市里专门开了个庆功会。市长在会上表态,要给冒生命危险堵决口的农民工兄弟颁荣誉市民称号,对他们以后在社保、医疗、

16、孩子读书上,给予便利。 周大牛结算到了工钱,还额外领到了一笔市政府嘉奖。大伙知道周大牛一次次为他们说话,拿到钱,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凑钱请周大牛喝一顿酒,仍在大排档,仍把那里便宜的老白干喝完。 酒到七分,有人把大家凑的一笔钱给周大牛。周大牛恼了,说,弟兄们不能这样看不起我。我带大伙出来,该做的,我不能又让弟兄们玩命,又让弟兄们流泪。大家都是拖儿带女养家的人,赚几个钱,不易呀!看得起我的,把钱收好,再跟我干。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暴雨来袭,为了确保绕城高架、地铁工地和全城的安全,市长一马当先,昼夜扑在工地抽水排涝,抢修加固被洪水冲毁的所有围堤。 B.临危受命,

17、李局长勇于担当,敢打攻坚战,他履职尽责,坚守在抗洪最前线,雷厉风行,组织动员能力强,决策果断。 C.危急关头,周大牛等人在得到李局长有关工钱和奖励的表态后才投入抢险工作,说明农民工只图金钱而思想觉悟不高。 D.拿到了抗洪工钱和奖金后,农民工凑钱到大排档喝庆功酒,这让读者感受到城市里的农民工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叙述淀源平原连续暴雨所造成的的危急情况,创设悬念,产生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第一段运用比喻,将河水暴涨比作天河决堤,生动地描绘出了河水暴涨、洪水泛滥的危急情形,为下文抢险作铺垫。 C.小

18、说以时间为序,紧紧围绕抗洪抢险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中心明确,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D.小说语言平易朴实,没有刻意的锤炼和精心的藻饰,在看似写实的故事叙述中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8.小说中的周大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 分) 9.小说中两次写到周大牛和农民工兄弟在大排档喝酒,这两次“喝酒”有什么不同?对写人有什么作用?(6 分) 二二、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冬十月甲申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

19、唐太宗)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 “夫兵在御之得其道, 不在众多。 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 足以无敌于天下, 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 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上悦,乃不点中男中男。 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

20、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 太宗贞观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 。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

21、能独全!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B.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C.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D.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日/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

22、固执至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申,前一位是癸未,后一位是乙酉,文中是以干支相配来记日。甲申日是干支纪日中的第二十一天。 B.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唐初时中男的年龄段为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 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 D.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常用“海内、六合、八荒”泛指天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矩奏请皇上给受到突厥侵略的家庭每户赏赐一匹绢,唐太宗认为按人口多少给予赏赐才符

23、合实情。 B.魏徵反对封德彝征召中男人伍的建议,多次拒绝在皇帝的敕令上签字,他的意见始终不被唐太宗采纳。 C.萧瑀认为周武王伐纣、秦灭周朝和六国,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唐太宗不同意他的观点。 D.封德彝在宴会上特意安排奏秦王破陈乐以歌颂唐太宗英明神武,被唐太宗批评后,他才叩头以示谢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 (2)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14.“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 分) (二)古代诗歌阅

24、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1516 题。 桂州腊夜 戎昱(唐代)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释】桂州:唐代州名,治今广西桂林。腊夜:除夕之夜。骠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夔。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首句写诗人在除夕夜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尽”字突出了诗人独坐的时间之长。 B. 第三句以周围环境的寂静来衬托雪落竹林的声音,从而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 C. 第四句中的“寒梦”,不仅说明是寒夜

25、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怆感受。 D. 颈联写景,先听觉后视觉,通过一闻一见,把诗人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言外。 16. 这首诗的尾联宕开一笔,丰富了诗作内容,强化了诗人情感。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园田居中作者用“ _,_ ”两句诗描写了乡村中常见的声音,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 (2) 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两句是:_,_。 (3) 赤壁赋 中,苏轼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感慨生命短暂、人生渺小的两句是:_, 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26、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_,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 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_。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

27、“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_几分朦胧与神秘。 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_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耳目一新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28、鸡鸣犬吠 B. 耳目一新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犬吠 C. 耳聪目明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狗盗 D. 耳聪目明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鸡鸣狗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 B.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要求必须把鞋脱了 C. 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 D. 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必须要求先把鞋脱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

29、22 题。 深渊 (水深超过 6000 米) 是地球最后的秘境, 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战略空间, 它孕育着最神秘的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 宏生物种群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专属的物理海洋、 地球化学现象。 因此, 深渊 (1) ,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究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长期以来, (2) ,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载人潜水器具备准确到达、精确观测、精细作业、可让科学家身临其境地进行科学研究等诸多优点,成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 作为深海技术的综合载体,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

30、海洋高技术的整体发展。 2020年 10月 27 日, 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首次突破万米深度,11 月 10 日成功坐底 10909 米,创造了 (3) ,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深潜的国家。在海试中,“奋斗者”号共 8 次抵达万米深的海底,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展现的作业能力, ( ) ,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载人深潜装备领域的领军国家。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奋斗者”号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B. 充分表明了“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所

31、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C. “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充分表明了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D. “奋斗者”号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2021 年 3 月 10 日,国际奥委会第 137 次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68 岁的德国人托马斯 巴赫成功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会上,巴赫建议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增加“更团结”一词。7 月 20 日,这一提议经国际奥委会第 138

32、 次全会投票表决通过。7 月 23 日,新的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东京夏季奥运会正式全面启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B ( B 项,“红楼梦追求的唯一指向”理解错误,材料一第四段的表述是“我想强调的是艺术的这种自我省思即元艺术的重要指向之一”。 红楼梦的追求从内容到形式无疑是多方面的,仅是作者对元艺术的追求,这也不是唯一指向。 ) 2. A (B 项, 根据谭鑫培表演的京剧拍摄的同

33、名电影不是“元电影”, 电影中没有对自身和艺术的反思。 C 项, 哈姆莱特中的“戏中戏”指的是戏剧情节的一种手法,并不是对艺术的解释,其目的也并非是为了在戏剧中追求戏剧艺术的自我意识,所以不能称之为“关于戏剧中的戏剧”,也不能理解为“元戏剧”。D 项,文中没有依据说明被引用的诗歌作品就是“元诗歌”。 判断标准为主要从材料二中得出, A 项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反思自己的诗歌创造,符合元艺术的“自我反思性”。 ) 3. D (A 项,材料二原文第一段第一句“没有引起学术界或艺术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选项没有“足够”,并且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已非常清楚;B 项,对“元”的理解无中生有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

34、没有与“元旦”的“元”相同的含义; C 项, 元艺术不仅关涉艺术, 还包括艺术家自身, 并且“更高级的逻辑形式”指的是元艺术之“元”,不是“元艺术”。 ) 4. (1)材料二围绕“元艺术”展开论证:首先提出“元艺术”这一术语及重视程度; (2)接着在第二段中对“元艺术”的国内外早期探讨作了概述,明确提出元艺术具有“自我反思性”,反思的对象包含艺术家和艺术两个方面; (3)在此基础上在第三段进一步明确“元艺术”的内涵,并对其类别、发展轨迹加以探讨,分析论证了元艺术创造先于理论的观点。 (思路叙述逻辑清晰 2 分,内容概述基本准确 2 分。 ) 5.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具

35、有显性的元艺术现象(是显性的元小说) ;历史上不乏真正的小说杰作、艺术杰作(人类艺术史上的小说作品、艺术作品)更大量存在着隐性的元艺术现象; “元艺术”研究既要关注那些显性的元艺术现象,更要关注更大量存在着的隐性的元艺术现象;“元艺术”研究留意于所谓的画中画、戏中戏、艺术中的艺术、作品文本的互文关联,格外关注艺术中的相互影响作用,是元艺术的一个重要指向(对前人研究的肯定) ; 要更重视艺术的自我省思(艺术的这种自我省思即元艺术的重要指向之一) ,要对过往陈腐的艺术传统予以反省、批判,寻找、创造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呈现方式。 (答出各 2 分;其他各 1 分,答出两点即可。共 6 分。 ) 6.B

36、 (A 项,张冠李戴,市长主要是坐镇指挥,部署抗洪抢险工作。原文表述是“一边动员全城施工人员,昼夜扑在工地抽水排涝;一边要求各乡镇、部委办局分段包干,加固城内外所有围堤,确保绕城高架、地铁工地和全城的安全。”并且表述“抢修加固被洪水冲毁的所有围堤”与原文不合。C 项,“只图金钱而思想境界不高”错,从原文看,这些农民工有过被欺骗的经历,所以他们对李局长有些不信任;另外,李局长只对他们说特别奖励,没说工钱。D 项,拿到工钱和奖金,凑钱和庆功酒,能感受到的是农民工的艰辛与不易,“幸福与快乐”有所夸大,有失偏颇。 ) 7. C (C 项,“所有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错,文章以叙述故事为主,几个

37、主要人物的塑造也并非是着意刻画的,其余人物更谈不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 8. 有责任感,勇于担当。无论是讨要工钱还是抗洪抢险,他都身先士卒,并尽量为手下人争取利益。这对农民工来说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顾全大局,威信很高。当接到抗洪任务时,他能不顾安危,很快把手下人全部召集起来。这对农民工来说是一种生死相依的信任。 重情重义,不为名利。当大伙拿到抗洪工钱和奖金要给他凑一笔钱时,他严词拒绝。这对农民工来说是一种重情重义、不为名利的情义。 有技术,有经验,干活拼命等。 (答对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及以上得满分 4 分。无分析减半赋分) 9. 第一问: 起因和喻意不同。第一次是讨回工钱后,大牛

38、请大家喝“散伙酒”,拼命喝的是“苦酒”;第二次是抗洪胜利得到报酬后,大家凑钱请周大牛喝的“庆功酒”(2 分) 。 人物的心境不同。第一次是闷闷地喝酒,对散伙心有不甘而又无奈,对生计充满担忧;第二次喝酒大家激动万分,感激不尽,是一种真挚感情的表达(2 分) 。 第二问: 两次喝酒表现了农民工真实的生活处境, 写出了在都市中的农民工生活的艰辛和赚钱养家的不易,突出了他们淳朴厚道、勤俭节约的个性以及患难与共的美好品质(2 分) 。 (第一问 4 分,第二问 2 分。大意正确即可。 ) 10.C (这句话的正确标点是: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

39、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11.C (“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表述错误, 正确表述:一般古时帝王登基则取新年号,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来纪年。值得注意的是帝王并不都是只一个年号,在位中途也有改年号的现象。 ) 12.A (B 项, “他的意见始终不被唐太宗采纳”错, 原文“上悦, 乃不点中男”, 说明唐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C 项,曲解文意,“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错误理解了“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人心则异”意思是人心向背不同。D 项,张冠李戴。文中本意是宴会上演奏歌颂唐太宗的音乐,太宗谦逊地说功业已成,但不能忘本。 封德彝说: “陛下以神武平海内, 岂文德之足比

40、。 ”太宗认为他的话说过了头, 封德彝叩头谢罪。 ) 13. (1)周朝取得天下后,加强道德仁义的修为,秦朝取得天下后却更加崇尚诡诈和暴力,这正是周朝长久秦朝短促不同的原因。 (2)假如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 翻译(1) 增: 增加, 加强。 修: 修为。 修: 长, 长久。 此修短之所以殊也: 判断句。 所以: 的原因。 其中“增”“所以”及判断句各 1 分,大意正确 1 分。 翻译(2) 苟: 假如, 假使。 贤: 意动用法, 可译为“认为贤能”或者把“自贤”翻译为“自以为是”。 全: 保全。 “苟”“贤”“全”各

41、1 分,大意正确 1 分。 ) 提示:若有其中的一小句翻译不合逻辑或语意不通,“大意”的 1 分就扣掉。 14. 启示: (1)要时常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和不足; (2)要以人为镜,取人之所长; (3)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闻过必改。 (每点 1 分,大意正确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共 3 分。 ) 15. B 应该是以动衬静,用雪落竹林的声音衬托周围环境的寂静,表现诗人的孤独; 16. (1)尾联和首联相呼应(1 分) ,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2 分) (2)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 (3 分) 17. (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

42、不可登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8. B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此处是形容春天的到来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应用“耳目一新”。 升腾上来:形容气体向上升。 传导而来:形容声波等通过固体的传播。 此处是形容地里的声音通过大地的传播,应用“传导而来”。 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时隐时现:一会儿隐没,一会儿出现。 根据前文“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偶尔”表明并非总是出现,而是一会儿隐没,一会儿出现。故此处应用“时隐时现”。 鸡鸣犬吠:鸡狗的叫声掺杂

43、在一起。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此处是用来形容乡村的喧闹,应用“鸡鸣犬吠” 19. C 20. 拟人。 (2 分)作者运用“谦卑”一词将地气人格化(或赋予人的特点) , (1 分)运用拟人手法更加生动地形象表现了地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地气的赞美之情。 (2 分) 21. B 22. (1)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 分) (2)由于深渊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2 分) (3)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 (2 分) 23.“更快、更高、更强”指向的是一种技术性价值.强调的是竞争和拼搏;“更团结”则指向的是一种人文性价值, 强调的是团结和合作。

44、在表述形式中, 用破折号区别前面的顿号, 这表明“更团结”才是核心的价值指向。新格言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形势,表达了人类的共同心愿。格言的修改意义深远,不仅有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更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附:文言文翻译 冬十月甲申(二十九日) ,民部尚书裴矩上奏说:“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平民,朝廷应赐给每户一匹绢。”太宗说:“我用诚实信用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百姓的虚名而没有实际恩德。户有大小,怎么能每户给一样的赏赐?”于是以人口数目作为赏赐的标准。 唐太宗励精求治,多次把魏徵引进寝室,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得失。魏徵知无不言,太宗都高兴地加以采纳。太宗派遣官员征兵,封德彝奏请“没到十八岁的中男,其

45、中身体强壮高大的,也可以一并征召”。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奏请。敕令发出,魏徵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徵说: “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 是奸民欺骗官府, 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 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徵回答说:“统率军队,在于统率是否得当,不在于兵员数量的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健壮的中男,用正确的办法统率他们,便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幼弱以充虚数呢?况且陛下经常说我以诚信治天下,想使臣民都不要欺诈。”太宗听了很高兴,于是没有征召不满十八岁的中男。 六月戊申(二十八日) ,唐太宗与侍臣们讨论周朝长久和秦朝短促的政治问题。萧瑀说:“商纣王无

46、道,周武王征伐他,周朝和六国都无罪,秦朝灭掉了它们。周朝和秦朝取得天下虽相同,但人心向背却不同。”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朝取得天下后,注重加强道德仁义的修为,秦朝取得天下后却更加崇尚诡诈和暴力,这正是周朝长久秦朝短促的根本原因。是大凡取天下或许可以通过抗争而取得,而治理天下就不能不顺应民意的缘故。”萧瑀敬谢表示不如太宗想得深刻。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年)春正月丁亥(初三日) ,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 。太宗说:“我先前接受委派专行征伐,民间便有了这首乐曲。虽然不具备雍容高雅的文德,然而立国的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足以能比的。”太宗说:“平定乱世依靠武力,保守基业依靠文德,文与武的用处,全在于各因时制宜。你说文才不如武功,这话有些过分。”封德彝叩头谢罪。 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