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04933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江苏省部分学校部分学校 20222022 届高三届高三 1212 月联考语文试题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出于

2、个人的欲望不顾可能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 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 而打虎的武松、 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 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他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

3、颂。与西方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三国演义中虽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 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孟丽君。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是随

4、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节选自潘天强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 材料二: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交际双方在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交际出现障碍,因此,文化认同越来越得到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和交际双方的重视。文化认同是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在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肯定性体认,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它融合了人们的各种认

5、同,从而阻止了不同的认同之间因部分认同的背离或异特性而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民族优越感。民族优越主义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 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他文化, 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因此,在

6、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理解和认同对方的文化,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个人价值因素。价值观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思想意识中,其社会关系更强调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等显然不同。但交际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都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努

7、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 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培养和引导作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可以开展以交际语言教学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广泛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习俗等知识,拓宽对交际方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节选自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东西方对于英雄文化的共识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人们可以长期效仿的榜样,英雄应该是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 B.东西方英雄文化都善恶分明,但对“恶”的理解上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

8、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 C.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加深对不同语言习惯、 社会文化、 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就能有效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D.跨文化交际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遵循平等、宽容与尊重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摒弃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西方人并不过度看重社会道德规范,在实现内心欲望和追求自我价值时若有违社会规范,这属于个人小节,无损他在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B.东西方历史上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这说明东西方社会大体上都是男权社会,并且古代中国社会的男权特征比西方更突出一些。 C.文化认同是群体成员在长期共

9、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肯定,它融合了本民族人们的各种认同,可以阻止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D.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而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相互帮助和协调,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 3. 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中国的故事与传说不符合西方英雄观的一项是(3 分)( ) A.吴三桂舍弃江山为红颜冲冠一怒 B.曹孟德劫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C.虬髯客忧苍生弃争天下远渡扶桑 D.共工氏与黄帝争天下不惜生灵涂炭 4.材料一最后,作者乐观地推测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可能会逐步接近,他推测的依据是什么?(4 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6 分

10、)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父亲坐在黑暗中 【美】杰罗姆魏德曼 父亲有个独特的习惯。他喜欢独自一个人在黑暗中静静地坐着,有时我回家很晚,整幢房子一片漆黑。我轻轻地进了门,踮着脚尖,走进自己的房间,在黑暗中脱下外衣。然后到厨房去喝水,我光着脚,没有一点响声。我走进厨房去,几乎撞着了父亲,他穿着睡衣,吸着烟斗,正坐在一把椅子上。 “哈啰,爸爸。”我说。 “哈啰,儿子。” “你为什么还不睡觉,爸爸?” “就去。”他说。 但是他仍待在那儿,我敢肯定,我睡着后很久,他仍然坐在那儿,吸着烟斗。 好些次,我在房间里读书,听见母亲收拾房间准备晚上睡觉,

11、听见弟弟爬上床,听见姐姐走进房间,听见她梳理时的瓶子梳子的响声。我继续读书,不久就觉得渴了,就到厨房里去找水喝。我已经忘了父亲,然而他却还在那儿坐着,吸烟,沉思。 “你为什么还不睡觉,爸爸?” “就去,儿子。” 但是他没有去睡,仍然坐在那儿,吸烟,沉思。这使我担忧,我不能理解,他在想什么呢?有一次我问他: “你在想什么,爸爸?” “没什么,儿子。”他说,“没什么,只是安静一会儿,就这样。” 他说话的方式让人相信,他看上去并不忧虑,声音平静,快乐。他总是这样,但是我不能理解。独自坐在黑暗中,坐在一把不舒服的椅子上,一直到深夜,能有什么安静? 究竟怎么回事? 也许他想起了在古旧乡村的兄弟,或者他的

12、母亲和两个继母,或者他的父亲。他说他们都死了。他不会像那样沉思他们,我说沉思这并不确切,他没有沉思,似乎根本就没有想,他看上去太平静了,所以显得很满足,正因为太平静,所以不能沉思。也许正如他所说的,只是安静一下,但这也似乎不可能,这使我忧心忡忡。 为什么他总是坐在黑暗中?如果像他所说的,只是安静一下,我会随它去。但我觉得不是这样,我想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最后我愤怒起来。也许只是因为我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也许是因为我觉得担忧,反正,我愤怒起来。 “出了什么事了,爸爸?” “没什么,儿子,什么也没有。” 但是这次我决心不让他敷衍过去。我愤怒了。 “那么为什么你独自坐在这儿,沉思到很晚?” “这样

13、很安静,儿子,我喜欢这样。” 我无从继续问下去,明天他还会坐在这儿,我仍然会迷惑不解,仍会担忧。可我现在不会停止追问,我愤怒了。 “那么, 你在想什么, 爸爸?为什么你老是坐在这儿?什么事让你心烦?你在想什么?” “没什么让我心烦,儿子,我很好,只是想安静一下,就这些。睡觉去吧,儿子。” 怒气似乎消失了。但是依然担心,我必须得到一个答案。 很晚了,街上很安静,屋里一团漆黑。我轻轻走上楼,跳过那些“嘎嘎”作响的楼梯。我能看见他微驼的深暗的身影。他又坐在同样的一把椅子上,肘撑在膝盖上,嘴上衔着熄灭了的烟斗,眼也不眨一下,凝视着前方。他似乎不知道我在那儿,不知道我进来了。我静静地站在门口,看着他。

14、万籁俱寂。但深夜里还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声息。当我一动不动站着的时候,我开始留心谛听。冰箱上的闹钟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夜空里间或传来一辆机动车穿街过巷的隆隆声; 街上的废纸被微风吹起,慈慈声隐约可闻;人们窃窃私语之声如轻柔的呼吸,此起彼伏。嗯,这一切让人产生一种奇妙而特殊的快乐。 嗓子的干燥提醒了我,我轻快地走进厨房。 “哈啰,爸爸。”我说。 “哈啰,儿子。”他说,他的声音低沉,像梦呓一般,他动也不动地凝视着前方。 我没找到水龙头。从窗口投进来的街灯的暗淡光线,使房间似乎更黑暗了。我摸到房间中的短绳,拉亮了灯。 他一下子跳起来,好像被人猛击一下。“怎么啦,爸爸?”我问。 “没什么,”他说,“我不喜

15、欢灯光。” 我关掉了灯。慢慢地喝水,我自己对自己说,必须安定下来,我定要弄个明白。 “你为什么不去睡觉?为什么你在黑暗中坐到这么晚?” “这样很好,”他说,“我不能习惯电灯,当我在欧洲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没有电灯。” 我的心跳了一下,我快乐得连气都屏住了。我觉得开始明白了,我想起了他童年在奥地利的故事。我看见我的祖父站在酒吧柜后面,天已晚,顾客散尽。我看见烧的炭火最后的余焰,房间已经变暗了,越来越暗。我看见一个小男孩,伏在壁炉旁边一堆火柴上,明亮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已经死灭的火焰残留下来的余迹。那个男孩就是我父亲。 我又想起了我静静地站在门口看着他时所感受的那个快乐时刻。 “你的意思是没出

16、什么事, 爸爸?你坐在黑暗中, 是因为你喜欢这样, 爸爸?” 我发现,我要压抑声调中不断增加的快乐,似乎很难。 “是的,”他说,“开着灯,我不能思考。” 我放下杯子,转身回自己的房间,接着我想起来,转过身来:“你在想什么,爸爸?”我问。 他的声音好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又变得平静起来: “没什么,”他柔声地说, “没什么特别的。” (有删减)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父亲说话的声音平静、快乐、柔和,看上去也并不忧虑,但是“我”还要次次追问,体现了“我”对父亲的关爱。 B.深夜,父亲长时间独自坐在厨房里,怀念他古旧的乡村里那些死去的亲人而陷入沉思,这让

17、“我”忧心忡忡。 C.“我”拉亮点灯,父亲好像被人猛击一下那样跳起来的反应,体现了父亲对电灯的抵触情绪,这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D.面对父亲总是坐在黑暗中的“古怪”行为,“我”的情感经历了从不解、担忧到生气、困扰,最后轻松快乐的变化过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通过“我”的听觉描绘出家人依次就寝的情况,侧面衬托夜晚的宁静,同时也突出了父亲坐在黑暗中的习惯。 B.画线句语气舒缓,用词生动,采用拟声等手法,细腻地描摹出夜晚各种神奇的声音,营造出宁静、美妙、迷人的意境。 C. 童年时代的父亲“明亮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火焰的余烬,运用了动作、神

18、态描写,展现了父亲宁静、快乐的内心状态。 D. 小说标题“父亲坐在黑暗中”,象征着一种孤寂、落寞的老年生存状态,表达了老人内心呼唤关心和陪伴、理解和尊重的主旨。 8.小说后半部分 4 次提到“我”的快乐,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其内涵。(4 分) 9.小说中“我”对父亲“为什么还不睡觉”、“在想什么”的问话反复出现,这种反复有什么作用?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嘉靖三十三年六月,倭寇苏州。任环遣舟师邀之,贼弃所获逸去。环以功进副使,复击贼马迹山,围逃倭嘉定民家,投火爇之,尽死。既而环有亲丧,诏留

19、之,任事如故。任环率永顺、保靖土兵剿新场倭寇,贼方会集治攻具,冲梯队道,肉薄而登。环率死士飞刃砍之,连碎其首,矢石交下,相杀伤甚众。又缒兵下突而前,贼渐气夺,遂委城走。环既居忧哀毁,又积苦兵间,疾作卒。 八月,倭贼犯会稽,知府刘锡、千户徐子懿围之,贼溃围而出。南直巡抚曹邦辅亲督兵备王崇古会集各部兵扼其东路四面蹙之随地与战追及于杨家桥尽歼其众。邦辅以捷闻,归功佥事邦政。赵文华欲攘功,急趋赴之。比奏,则邦辅己先之,文华怒。会柘林贼进据陶家港,乃悉简浙兵,得四千人,约邦辅以直兵会剿。贼悉锐冲浙兵,诸营皆溃,损失军士千余人。直兵亦陷贼伏中,死者二百余人,贼势大张。文华恨邦辅,乃以罪委之。既而刑科给事中

20、孙浚言:“后期之罪,不在直兵。今苏、松士民交称邦辅实心任事。而流劫留都之倭,又为邦辅所灭,功绩显然。遽请罪斥,文华非是。” 三十五年夏四月, 御史邵惟忠上言: “倭薄通州, 围未解, 余众自狼山转掠濒江诸郡县,而瓜、仪为留都门户,镇、常乃漕运咽喉,不可视为缓图。宜大集兵,敕诸臣戮力靖乱。请调陕西延绥兵及徐、沛募兵,以为犄角,保障留都”。帝然之。已命兵部侍郎沈良才矣,严嵩揣知上觉赵文华欺罔,且见谴,乃令文华请复视师。嵩为言:“良才不胜任,江南人引领俟文华至。”上乃止良才,命文华总督浙、福、直隶军务。文华既至浙,假监督权凌胁百官,两浙、江、淮、闽、广所在征兵集饷。于是外寇未宁,而内忧益甚。 (出自

21、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南直巡抚曹邦辅亲督兵备王崇古/会集各部兵/扼其东路/四面蹙之/随地与战/追及于杨家桥/尽歼其众 B. 南直巡抚曹邦辅亲督兵备/王崇古会集各部兵/扼其东路/四面蹙之/随地与战追及/于杨家桥/尽歼其众 C. 南直巡抚曹邦辅亲督兵备王崇古/会集各部/兵扼其东路/四面蹙之/随地与战追及/于杨家桥/尽歼其众 D. 南直巡抚曹邦辅亲督兵备/王崇古会集各部/兵扼其东路/四面蹙之/随地与战/追及于杨家桥/尽歼其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居忧,亦作“居丧”,为

22、父母尊长服丧。按礼仪制度,古代官员居忧期间,一般不得任职。 B千户,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 C留都,古代王朝迁都以后,旧都仍置官留守,故称留都。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留都。 D直隶,指京师周边的府州县等地。明朝有南北直隶之分,南直隶大致在今河北、天津等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任环在苏州率水师阻截倭寇,迫使贼人丢弃抢获的东西逃跑;又在马迹山放火烧死躲在居民家中的贼人。 B. 杨家桥大捷,南直巡抚曹邦辅将功劳据为己有,并率先向朝廷报告,引起意欲争功的赵文华的不满。 C. 陶家港战败,赵文华有

23、意将罪责推给曹邦辅,刑科给事中孙俊仗义执言,认为不应当马上惩处曹邦辅。 D. 倭寇沿江抢掠,朝廷接受邵惟忠的建议,选调陕西延绥兵力,并在徐、沛等地招募士兵,以便相互支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又缒兵下突而前,贼渐气夺,遂委城走。(4 分) (2)严嵩揣知上觉赵文华欺罔,且见谴,乃令文华请复视师。(4 分) 14.请简要概括邵惟忠认为必须迅速解决倭患的原因。(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和高仲本喜相见 黄庭坚 雨昏南浦曾相对,雪满荆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公心是后凋松。 闲寻书册应多

24、味,老傍人门似更慵。 何日晴轩观笔砚,一樽相属要从容。 【注释】南浦:黄庭坚有西山南浦行记,记与高仲本游万州西山事。万州,唐时称南浦郡。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颔联以“后凋松”的傲雪凌霜、伟岸不可摧折来颂扬高仲本品格高洁、人老心壮、豪放不羁。 B. 颈联是写诗人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时间充裕,生活闲淡,但傍人门下,年华老去,心灰意懒。 C. 尾联表达诗人的热情邀约:等到雪停天晴后,再一起对窗而坐,观赏书法,并从容地把酒言欢。 D. 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虽是一首酬和之作,但流露出来的情感真实自然,并无矫揉造作之感。 16.诗歌首联写到的“雨”和“雪

25、”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借探寻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故事,指出人们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可有 , 的态度。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最终决定详细解释自己所作所为的原因是 , 。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可以称之为好学的人,除了不追求饮食住处外,还应当具备 , 的品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于是我把目光转向大自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我才开始 到真正的美。它像是挟有万钧之力

26、的迅电, 从天而降, 使你震惊而慑服; 它又像润物无声的细雨, 点点滴滴,使你温润而青春; 它又像和煦宜人的惠风, 丝丝缕缕, 使你平和而诗意。 它时而显得这样真,时而又像是一场梦。它似乎无所不在,却又这样难以捕捉。 为了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我曾经长途跋涉,不惜辛劳。我曾站在泰山之巅,迎着凛冽的寒风,苦苦地等待着朝阳。我也曾漫步在月光下的西子湖畔,夜阑人静,仰望那 的星空。长江三峡的雄伟奇观令我赞叹,阳朔山水的空灵飘渺使我迷醉。在尼亚加拉,万马奔腾倾泻而下的大瀑布使我在 状态下感受到大自然伟大力量的美;在那玻利,宁静的碧海和旖旎的风光把我带进了梦幻般的世界。我曾在西奈的荒漠里欣赏到“大漠孤烟直

27、”的 之美,也曾在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染红了的枫林中领略到“红于二月花”的美景。 但是,大自然之美不一定要这样费力去寻找,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在似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一条无名的小溪,一丛带着朝露的野花,沐浴在阳光下的原野,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晚霞,有时同样能给予你非凡的美的享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领略 深不可测 惊心动魄 苍凉 B. 领会 高深莫测 胆战心惊 苍凉 C. 领略 高深莫测 惊心动魄 苍茫 D. 领会 深不可测 胆战心惊 苍茫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写得不错。他怎么还不来? B.

28、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它的荣誉和赞颂? C.“哗哗”,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保洁阿姨在扫银杏叶。 D. “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一块上猛咬了一口。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既可以使你震惊而慑服,又可以使你温润而青春、平和而诗意。”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最近,一张“复旦学霸”的截图在社交媒体刷屏,这张截图展示了过去一年复旦学生前往学校图书馆的打卡情况。其中,一位堪称“医科馆打卡王”的孔同学,竟有 1424 次打卡记录,

29、一位“最爱泡图书馆”的陈同学,在馆时长达到惊人的 2325.5 小时,其余不少被称为“早鸟”、“夜猫”、“猫头鹰”的同学,也让网友赞叹道:“怪不得能上复旦!” 学生愿意泡在图书馆, 。以复旦大学为例,“医科馆打卡王”孔同学经常去的自修区,除了出入方便、座位充裕,每张自修桌都配备了电源、USB 插座及台灯,挡板也让阅读空间更加私密。 虽说个人的学习效率和自制力、专注度、学习习惯等内因关系密切, 。尽管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和复旦大学一样,为学生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但持续改善图书馆、自习室的条件,是所有学校都值得为之尽心付出的目标。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信息, 。但这群坐得下来、沉得住气的学

30、生,就像一股清流,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值得向往和效仿的专注。(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自律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不仅值得在校学生学习,也能让已经告别校园的“社会人”得到启发,收获定力。 B.自律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不仅值得在校学生学习,也能让已经告别校园的“社会人”收获定力,得到启发。 C.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自律精神, 不仅值得在校学生学习, 也能让已经告别校园的 “社会人”得到启发,收获定力。 D.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自律精神, 不仅值得在校学生学习, 也能让已经告别校园的 “社会人”收获定力,得到启发。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31、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写到: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材料二:扎根边疆教育一线 40 余年,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连日来,“时代楷模”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2、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B 【A 项扩大范围。榜样和崇拜对象是有时间等条件限制的。根据材料一第 2 节:“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C 项说法绝对。对照原文:材料二第 1 节:由于交际双方在语言习惯、 社会文化、 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方面存在的差异, 很容易导致交际出现障碍, 因此,文化认同越来越得到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和交际双方的重视。 D 项 “打破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错。 根据材料二第 3 节: 在跨文化交际中, 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 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

33、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材料二第 4 节:“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可知是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并未提到打破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选项无中生有。】 2. D 【材料二第 4 节: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个人价值因素。价值观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思想意识中,其社会关系更强调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等显然不同。说的是儒家思想与西方文

34、化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并无高下之分,选项主观臆断。】 3. C 4.东西方英雄文化本来就有诸多共同点;东西方英雄文化在不断交流,在交流和进步中逐渐改变,缩小差异,向对方趋近。 5. 首先提出跨文化交际和文化认同的含义,并指出文化认同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作用; 接着从民族优越感、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价值观念三方面具体阐述文化认同对跨文化交际影响; 最后提出通过教育培养、引导文化认同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可行途径。 6B【曲解原文,我认为父亲并没有沉思,而是显得很平静满足,我忧心忡忡是因为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坐在黑暗里。】 7.D【主旨理解错误】 8. “我”谛听到夜晚里各种声音,体会到夜的美妙迷人

35、而感到愉悦;“我”明白了父亲“坐在黑暗中”的真相,消除了心中的疑虑而快乐;父亲“坐在黑暗中”,静享夜的宁静的快乐;我对父亲只是纯粹享受深夜独自沉思的快乐产生理解与共鸣。(1 点 1 分) 9反复追问引出对父亲形象性格、人生经历等方面的叙述,丰满了父亲的形象;展现了 “我” 情感变化的过程, 表现出对父亲的逐步认识和理解; 通过反复追问串联全文情节,并通过重复中的变化体现了文章的层次感,使叙事更加圆融饱满;多次追问,放缓故事进展节奏,产生延宕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点 2 分,答对 3 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A 11.D【南直隶在今江苏、安徽、上海等地】 1

36、2.B【曹邦辅并未将功劳占为己有,而是归功于佥事邦政】 13(1)(任环)又派兵从城上沿着绳索下来,快速向前突击进军,倭贼渐渐失去了气势,于是弃城逃跑。(缒、突、夺、委各 1 分) 13(2)严嵩揣测皇上已经知道了赵文华欺君的事,将要被谴责,于是让赵文华请求再次督查军队。(揣、且、见、视师各 1 分) 14. 倭贼逼近通州,将要抢掠沿江城市;南京是留都,不可失守;沿江一带事关水道调运公粮的大计,不可失守。 【译文】 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六月,倭贼入侵苏州。任环派遣水军拦截倭贼,倭贼丢弃抢获的东西逃跑了。任环凭借战功晋升副使,又到马迹山讨伐倭贼,在嘉定一户百姓家围剿逃跑的倭贼,放火烧屋,倭贼全部被

37、烧死。没过多久,任环居丧,皇帝下诏让他留任,还担任之前的官职。任环率领永顺、保靖的地方军围剿新场的倭贼,当时倭贼正在备办攻城的器具,冲车云梯一时间都坠倒在地,倭贼徒手登城,任环率领死士拿刀砍杀倭贼,连连将倭贼斩首,箭石接连而下,死伤无数。任环又派兵从城上沿着绳索下来,快速向前突击进军,倭贼渐渐失去了气势,于是弃城逃跑。任环居丧哀伤,再加上作战辛苦,旧疾发作去世了。 八月,倭贼入侵会稽,知府刘锡、千户徐子懿包围了他们。倭贼冲破包围逃跑。南直隶巡抚曹邦辅亲自督促兵备王崇古,聚集各部兵马,把守东边道路,从四面向倭贼聚拢过来,依据地形与他们交战,追到杨家桥,将他们全部歼灭。曹邦辅将捷报上奏到朝廷,将功

38、劳归于佥事邦政。赵文华想要窃取功劳,急忙奔赴前线。等到上奏的时候,发现曹邦辅已经在他之前奏报皇帝了,赵文华大怒。恰逢柘林倭贼进攻陶家港,赵文华全面裁剪浙兵,只剩下四千人,约曹邦辅率领南直隶的军队共同剿贼。倭贼派出全部精锐部队迎击浙军,浙军溃败,损失千余名将士。南直隶的军队也陷入倭贼的埋伏之中,死了两百多人,倭贼的士气大涨。赵文华痛恨曹邦辅,于是将战败的罪过推卸到他身上。没过多久,刑科给事中孙浚说:“后来约期剿贼失利的过错,不在南直隶军,如今苏州、松江一带百姓相继称赞曹邦辅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而且在南京一带到处流窜行劫的倭贼,都是被曹邦辅给剿灭的,他的功劳很大。这么匆忙地请求治曹邦辅的罪,是赵

39、文华的不对。” 三十五年夏四月,御史邵惟忠上奏说:“倭贼逼近通州,围困还未解除,其余的倭贼从狼山转而抢掠临江的郡县,瓜州、仪真是南京的门户,镇江、常州是漕运的要道,不能慢慢地从长计议。应当快速集结兵力,下令大臣同心协力平息祸乱。请求调陕西延绥兵力和徐、沛地区招募的士兵,以便互相支援,形成牵制、夹击敌人之势,来保卫南京。”皇帝认为他说的很对。当时已经任命了兵部侍郎沈良才,严嵩揣测皇上已经知道了赵文华欺瞒的事,要被谴责, 于是让赵文华请求再次去督查军队。 严嵩帮他说好话: “沈良才无法胜任这个职务,江南地区的百姓都伸长脖子热切盼望赵文华的到来。”皇上于是停止任用沈良才,任命赵文华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兼

40、任右副都御史总督浙江、福建、南直隶地区的军务。赵文华到了浙江以后,借用监督权力欺压百官,在两浙、江、淮、闽、广大肆征兵、筹集军饷,至此,朝廷外倭贼尚未平定,而朝廷内的忧患也日益严重起来。 15.A【 “后凋松”没有豪放不羁之意。】 16.过去在南浦相见时,雨天昏暗;如今在荆州相逢时,大雪纷纷, “雨昏”、“雪满”的恶劣天气,(1 分)(反衬)出友人相见的喜悦之情;(1 分);在恶劣天气中与友人相见、出游,更能体现出二人友谊之深。(2 分);用两次雨雪天相见引发对晴和日子再次相见的期待(2 分)。 【品评】 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黄庭坚从江安登舟出川,过万州(今重庆市万县),高仲本任万州

41、知事,是地方官,热情地接待黄庭坚,曾一起游岑公洞,游西山,黄庭坚有诗与文记其事,相处十分愉快。这一年的岁末,正是大雪纷扬的时候,他在荆州又与高仲本相遇,自然格外高兴。诗虽是酬和之作,而诗题称“喜相见”,已见其心情。 首联以“雨昏南浦”与“雪满荆州”相对,点出相见的两个地点,而其中的“雨”与“雪”本来都是纪实,用在诗中又显得天虽然不作美,人却分外有缘,平添了一种友谊的温馨。次联颂扬对方,儿子是才气高扬,如不羁之马,驰骋千里,前途不可限量;父亲是品格高洁,如后凋之松,傲雪凌霜,伟岸不可摧折。颈联则说自己,暂停荆州待命养病,时间充裕,闲来“翻书应该是悠然而有味的,无奈毕竟是傍人门下,又偌大年纪,也就

42、心灰意懒,不太打得起精神。因此,在这种状态中见到老朋友,自然是分外欢喜。尾联热情地邀请对方说,哪日雪停天放晴,我们一起对窗而坐,观赏书法,好好地喝一杯,可以从容地谈说,海阔天空。诗中四层意思渐次道来,将作者见到老朋友的喜悦心情充分地表现出来。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公心是后凋松。 ” 这二句实际上不是同一主语,即 “你有子” 而 “我知公”。省去主语而构成对句,二句之间就有一种错落,加之又用散文句法出之,这就造成一拗崛的音律,强化读者的感觉,从而达到作者着意强调儿子之才与父亲之德的目的。 17(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43、 18A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重内心理解,抽象感知)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高深莫测:人或事深沉不可测,使人难以理解。 惊心动魄:原来形容作品的文字运用最好,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现在形容极度惊险、紧张。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 苍凉:凄凉。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19. B 【A 表示突然转变话题;B 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表示解释说明;C 表示声音延长;D 表示说话中断或话未说完】 20. 原句连用三个比喻,(把“大自然的美”分别比作“万钧之力的迅电”、“润物无声的细雨”、“像和煦宜

44、人的惠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美的丰富性以及给予“我”这个欣赏者的审美感受; (2 分)运用排比修辞,有三个“它(又)像是使你”相似的句式构成,形式整齐,有气势,有助于突出大自然丰富多样的美给予人的影响;(2 分)从语体风格上看,改句显得很平淡,原句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更合语境。(1 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酌情给分,如答多用短句的句式特点等) 21.C 22. 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后勤保障。(突出“后勤保障”、“后勤服务”等信息) 但环境的助益同样不可小觑。(突出“环境的助益”、“环境的作用”等信息) 让许多年轻人感到浮躁。(突出“让人浮躁”等信息) (6 分,每处 2 分。兼顾到内容和衔接,衔接不当酌情扣分。) 23. 参考高考评分细则。审题提示: 两则材料共同点:追求理想信念,材料 2 补充说明材料 1,材料 1 是重点。 材料 1 重在践行:做光、拥护光;光指照亮他人,引领他人,温暖他人; 材料 2 重在发光:光指自己成为光,照亮他人,引领他人,温暖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